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教师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一、教学目标: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文学即人学,真情滋润心灵的绿洲。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营造氛围,体会情感。
)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
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课件)(豪放、豁达、浪漫、幽默)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先讲一个故事。
(课件)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
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
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
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
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
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
”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
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
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读。
(激发情感。
)(四)课文分析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
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二、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2、学案反馈:(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一、理解诗意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江城子导学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赏析能力,通过“狂”字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准确把握情感。
2、以提问、合作、探究等形式赏析,理解作者的情感及词的风格。
精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1)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苏轼在1071年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离京外调,1074年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3)聊:姑且,暂且。
(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6)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7)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8)为报倾城随太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随我出猎。
太守:指作者自己。
(9)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孙郎,指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10)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还。
开张,开阔雄伟。
(11)鬓微霜:鬓角稍白。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
云中,古郡名。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13)会:定将。
(14)挽:拉。
(15)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16)满月:圆月。
(17)天狼:星名,又称犬星,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西夏军队。
《江城子 密州出猎》导学案一

科目: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使用班级:1、2班制作人:张刘锋第5周4课时总第32课时制作日期:总分:20分《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一)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得分:【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掌握恰当的节奏和语气。
2.理解诗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资料链接】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轻读诗歌,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自学5分钟后展示。
1.查字典,给生字注音。
2.用“/”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3.找出诗歌的韵脚,并重读。
自学指导二:对照课文注释,理解诗意,并准确解释方框内的词语,自学6分钟后展示。
⑴老夫聊发少年狂⑵左牵黄,右擎苍⑶千骑卷平冈⑷为报倾城随太守⑸会挽雕弓如满月⑹西北望,射天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范仲淹榆林华栋中学初中部语文组倾情奉献当堂检测:(总分:20分时间:12分钟)一、基础积累。
★1.《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朝代)(姓名),字,号,与、并称“三苏”。
“江城子”是,是词的题目。
(8分)2.直接默写。
(4分),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亲射虎,看孙郎。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二、能力提升。
(4分)★★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狩猎情景的句子是: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

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诵读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通的基础上,体会不同时期词人的家国情怀。
3.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理解豪放词的风格。
【重难点】1.熟读成诵,读出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通过抓住词眼、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
3.从词的音韵、题材、情感等方面把握豪放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预习案1.了解文体知识——词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按其风格,大体将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
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与西夏交兵。
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在写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他们还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在书画方面,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江城子-密州出猎》。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诗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懂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3. 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注释和译文。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介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文中的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6. 作业布置(1)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情感的心得体会。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词中的生词和词组,解释词语的含义。
(3)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了解词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解析词人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领略猎场景的壮观,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和生命,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词中的生词和词组,解释词语的含义。
难点:(1)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了解词牌的特点。
(2)解析词人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朗读与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使学生熟悉词的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讲解与讨论:通过讲解词中的生词和词组,引导学生探讨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创作背景。
3. 分析与鉴赏:通过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纠正发音和节奏,要求学生背诵。
3. 讲解与讨论:解释词中的生词和词组,引导学生探讨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创作背景。
4. 分析与鉴赏: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口语表达: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词中生词和词组的解释,以及对词的意境的理解。
3. 分析与鉴赏:评估学生对词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以及对词人的创作背景的解析。
第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活动一:积累字词1.正音正字发(fā) 擎 (qíng) 貂(diāo)裘(qiú)千骑(jì) 卷 (juǎn) 遣(qiǎn)2. 字词释义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岁。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且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速记:韩柳三苏欧王曾)。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元祐更化时,苏东坡认为新法并非完全不符合实际,故又反对彻底废除新法。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是一首古文诗歌,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壮丽的狩猎场景,表现了丰富的感情和景物描写。
本教案以《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为基础,围绕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展开教学。
一、教学目标:1.全面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的内容和背景;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欣赏古文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前导入: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出狩猎与自然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的兴趣;2.课堂活动:阅读诗歌,了解其内容和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3.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并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4.写作训练:根据诗歌的篇章结构和感情表达进行创作,并进行相互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出狩猎与自然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并标注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 分析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探讨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4. 课堂讨论: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并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5.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诗歌的篇章结构和感情表达进行创作,可以选择写自己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也可以选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6. 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创作的成果,并进行相互欣赏和评价,帮助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7. 小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反思课堂学习过程和取得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导入和讨论环节的表现,收集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2.评阅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3.课后布置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作品鉴赏,以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苏轼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苏轼的生平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诗词:学生齐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解读诗词:分析诗词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分享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
6. 诗词鉴赏方法讲解:介绍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主鉴赏诗词。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苏轼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
2. 文化背景:介绍宋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及其作品。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诗词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幅《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画面,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和特点;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探讨其艺术表现手法;3.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导学内容】1. 苏轼及其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介绍;2. 诗歌内容分析及意象解读;3. 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探讨。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简要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第二步:整体理解1. 让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抒发的情感;2. 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意象解读1. 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包括“江城子”、“密州”、“猎人”、“风雨”等,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2. 引导学生理解苏轼通过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步:艺术表现手法1. 分析苏轼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这些手法对诗歌意境的营建和情感表达的作用;2. 让学生尝试仿写苏轼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技巧。
第五步:诗歌赏析1. 结合前面的讨论,让学生重新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感受诗歌的魅力和深刻;2. 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苏轼及其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和特点,还深入探讨了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及艺术表现手法。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进修中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理解并解读诗歌中的核心意义。
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思考能力。
【导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示诗歌《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题目,让学生简要描述自己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和猜想。
二、背景介绍(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1. 向学生简要介绍作者杨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可以适当扩展介绍一些杨炯的其他作品,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了解杨炯的机会)2. 解释“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
(让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狩猎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密州出猎的特殊意义)三、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1. 导入:学生们一起朗读整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度阅读,分析段落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小组讨论: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分析结果,并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们形成全局观,共同探讨诗歌的整体意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核心意义解读(理解诗歌中的核心意义)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诗歌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并提出对于作者的理解和思考。
2. 解读核心意义: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核心意义,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引导和指导。
五、拓展讨论(培养学生鉴赏和思考能力)1. 鉴赏其他作品:介绍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比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关的创作,可以是续写、改写或发挥想象的作品。
【导学总结】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总结《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背景、意境和核心意义,并鼓励学生保持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思考的兴趣。
结束导学过程。
【拓展延伸】将导学案的内容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或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并提供相关阅读资料给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厚积薄发】苏轼的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蝶恋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反朗读并熟练背诵全词。
3、把握词意,感受出猎的壮阔场面,学习作者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4、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习重点】1、2【学习难点】3、4【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识作者,解题目——成竹在胸看ppt,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 )、( )。
字( ),号( ),眉州眉山人,(“ ”)之一。
与父亲( )、弟弟( ),合称(“ ”)。
散文与( )并称“欧苏”;诗歌与( )并称“苏黄”;词与( )并称“苏辛”;书法与( )、( )、( )并称“宋四大家”。
开( )派的先河,为词体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与( )共为( )的代表词人。
2、创作背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此时的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低谷。
由于不满王安石变法,他自请外调,在密州任地方官。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3、解题“江城子”是( ),“密州出猎”是( ),题目交待了( )( )二、读文本,解文意——见山是山1、读中悟,抒情感2、明词意,解文意概括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感知词的内容,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小组范围内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感知全文内容,以激情朗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2、难点:词中用典的意义。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播放一段音乐(将军令),让学生想象画面。
音乐结束后,学生分享所想到的画面。
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画面大气磅礴,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豪放词,与苏轼一起感受不一样的豪情壮志。
(二)、说说你所知道到苏轼1、作者介绍。
苏轼:北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2、背景介绍。
(三)、疏通词句学生听完后范读后自读,再齐读。
学生借助课后注解自主疏通词句。
1、自主完成。
2、画出不懂的词句,小组合作解决。
3、全班集体解决难点疑问。
(四)整体感知学会身临其境方法,将自己置身与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思考问题:1、词的上片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3、上下片各借用典故来抒发怎样的感情?(五)感受“狂”1、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狂2、作者的狂放豪迈体现在哪些方面?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狂在“左举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狂在,“干骑卷平冈”的阵容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狂在“亲射虎,看孙狼”的气概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3、读吟诵再现豪放: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六)、拓展延伸直观感受《念奴娇赤壁怀古》(视频展示)(七)总结今天我们苏轼两首词,感受到了苏轼的豪迈、大气,也知道他在诗词书画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甚至一碗东坡肉到现在仍然香气四溢。
江城子·密州出猎 学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学校:郑州四中授课教师:李芸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品读诗歌,了解典故的相关知识,理解诗歌情感。
2.回顾整合苏轼作品,感悟作者情怀。
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擎.()锦帽貂裘..()鬓.微霜()骑.()酣.()遣.()2.苏轼,我国(朝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
字号,是“”之一。
与父亲,弟弟并称“”。
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词派的代表。
学习过程:一、读诗歌1.自由读(要求:字音读准,声音洪亮,节奏明确)2.听录音(要求:从听读中初步把握诗歌感情基调)3.齐读(要求:整齐,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4.同桌互读(要求: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提出问题)二、赏诗歌1.一个字诗歌中有一个字,总领下文,贯穿全篇,是哪个字?你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找出句子并说明理由。
2. 三个典故(1)找出文中运用到的三个典故,小组合作学习,说出对三个典故的理解。
(2)总结诗歌中运用典故的作用。
三、悟情怀1.回顾复习苏轼的作品《水调歌头》《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记承天寺夜游》。
感悟苏轼的情怀及人格魅力,学习苏轼的人生态度。
2.生活链接(1)明年7月,你即将与朝夕相处三年的同学说再见,这时,你会把苏轼《水调歌头》中,写在留言簿上表达对同学的美好祝愿。
(2)苏轼在《浣溪沙》中教会我们要珍惜时间,及时行动的句子,,。
3.小练笔:学了苏轼的作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你想对苏轼说的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2《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一、感知目标,预习自测1、明确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赏析古代诗词,了解豪放派词风的特点;(3)通过拓展练习,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养分。
2、作者介绍:本词的作者是,字,号,文学家,书画家。
之一,与并称“三苏”。
词派的创始人。
3、读准字音:聊发.又擎.苍貂裘..千骑.酒酣.鬓.挽.4、找出易错字:二、朗读自学,初步理解1、听范读,在书中划分朗读节奏2、朗读展示,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3、这首词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作者的形象与当时的场面。
5、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主人公的神采?三、合作探究,深入赏析1、词的上阕作者说自己“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下阕又说自己“鬓微霜,又何妨”从两种形象的对比,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词中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词的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愿望?4、总结这首词的主旨:作者通过写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运用,拓展练习1、词中描写太守出猎时形象的句子是2、描写出猎的宏大场面的句子是3、词中作者运用典故希望能得到朝廷赦免,重新委以重任的句子是4、有一个成语叫做“老当益壮”,词中最能表现这一境界的词句是5、作者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的句子是6、运用典故,表现作者虽不在年轻,但仍有着少年狂气的句子是7、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现其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句子是五、课堂总结,归纳整理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都学到了什么?1、基础字词方面2、文学常识方面3、写作技巧方面4、人生哲理方面【知识链接】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建湖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金光辉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次的艺术风格和豪放词派。
2. 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 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了解词人和写作背景。
2. 诵读诗歌,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
3. 通过质疑和讨论提升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跨越时空,和古人对话,理解古人的情思,学习他们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敢于献身的传统精神。
导学重点1.品味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2.理解词人的创作风格。
导学难点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此的感悟、鉴赏能力。
导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用心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讨论点评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教学过程1一、导入二、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1.苏轼简介请同学简介,后同学补充。
2.写作背景介绍三、整体感知1.先指名学生试读,学生点评。
2.师生共同探究诵读方法要点。
提示:把握情感,抓住重点词语。
3. 学生练习朗读,师生一起点评。
四、研读苏轼的《江城子》1. 请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词句,理解诗意,题为此中的意蕴。
a. 学生同桌间互相讨论上片,注意强调的字、词、句。
教师提示:少年狂、卷、千骑、倾城、亲射虎等重点词语以及词人年龄。
b. 请同学回答下片内容,后教师补充:胸胆、开张、持节、会、遣冯唐、射天狼,提示上下篇的联系为由“狂”而“豪”。
c. 明确:词的上片描绘了热烈的出猎场面,下片抒发了豪放之情、报国之志。
2. 多媒体出示相关典故,请同学们思考它们的用意。
(结合相关资料,试把自己当作苏轼来理解)明确:a. 亲射虎,看孙郎:出自《三国志》,词人的意思是他要想当年的孙权一样弯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展示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b.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史记》记载,汉文帝时采纳了冯唐的建议,派冯唐持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正课)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正课)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诵背、默写全诗。
(重点)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二、预习交流展示学案:(一)作品及作者简介:1、作者:苏轼,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2、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二)朗读两遍诗词,完成以下题目: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力争达到背诵。
(C)2、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解和写作背景,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到课本上。
(B)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黄狗,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三、课堂交流展示学案(一)导入:1、回顾苏轼的诗词《浣溪沙》《水调歌头》《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记承天寺夜游》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二)检查预习:1、组织学生展示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知识2、检查学生朗读预习情况,纠正读音节奏(采用听读、自读、齐读、分男女生读、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进行)3、学生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翻译诗词4、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放——豪迈奔放,高亢激昂(三)小组探讨、交流、展示:朗读词的上阕思考: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C)描绘盛大的出猎场面2、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在词中这种心情具体表现在哪些句子上?(B) “狂”:(1)“左牵黄,右擎苍”威风凛凛(2)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朗读品味,理解首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我们一起学习了李清照,温庭筠的婉约词,了解了宋代词坛婉约派的特点,是什么呢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另一朵奇葩——豪放词,看看豪放词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右擎.苍(qíng) 锦帽貂裘.(qiú) 鬓.微霜(bì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2)千骑.卷平冈(一人一马称一骑)
(3)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3.作者简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在密州作太守时,当时他政治上不得意。
4.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诵,注意字音、节奏、气势。
2.学生四人一小组,翻译全词大意,一人一句。
【交流点拨】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二)深层探究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下阕抒发了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上阕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下阕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
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交流点拨】开张——豪壮;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词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
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用典使表达委婉含蓄。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勾画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豪气十足,誓死为国的英雄形象。
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
四、板书设计
盛装: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江
城上片:记叙出猎的威武场面
子盛势:千骑卷平岗、倾城
密胆气:酒酣胸胆尚开张(胆气豪壮)
州下片:抒发酒酣之后出豪气: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猎胸宽胆壮的豪情愿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盼被重用)
抱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杀敌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