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四首(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里馆
一、作者资料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曾被选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
二、全诗翻译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子里,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好不快乐。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选自《王维集校注》卷。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三、主旨
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独坐、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四、赏析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月夜,我独坐幽静的竹林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好不快乐。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2、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的理解。
竹林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诗人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月亮以人的性情,写月亮殷勤相伴,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
3、
(1)景物:“幽篁”、“深林”、“明月”——宁静闲适
(2)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淡泊惬意
4、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5、⑴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幽篁: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叫
⑵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的分析。(4分)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五谷
丰登”“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2分)
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7、《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8、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2分)
答: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9、“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
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10、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3分)
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答出一个方面即可,联
系“弹琴”“长啸”作分析2分:答出“烘托”或“反衬”1分:仅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
11、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额而独到的想象力。
春夜洛城闻笛
一、作者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全诗翻译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叙事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呢?……抒情
【注释】
《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
玉笛:笛子的美称。
洛城:即洛阳。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五、诗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幽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又能不萌生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三、主旨
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释题】诗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和具体的时间。
四、诗句赏析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3、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4、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飞”一字的妙处。
“飞”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客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