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合集下载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 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C )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 了气温对( C )的影响
• A.饮食 B.穿衣 C.农业生产
气温和气温分布
气温和气温分布
• 测得某地一日内的气温为下表,该地的日 平均气温为( B )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_最_高__月__平__均__气_温__与____ _最_低__月__平__均__气_温__的__差__。
南半球
气温和气温分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1_月___。 气温最低月份:_7_月_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2_月___。 气温最低月份:_8_月___。
活动2 气温和气温分布
冬季相反。
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
• 纬度位置 • 海陆分布 • 地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0
10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曲AB气地地线温越-年1弯00南较曲半差,球最气=大最冷温的高陆月年月最在较均热7差月温月(-。在最年变低1月化月),均越温大
1
4
7
10 月
气温和气温分布
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_7_月__。 气温最低月份:__1_月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_8_月__。 气温最低月份:__2_月__。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气温/℃ 30
(1)最高月平均气温
的数值及月份:
20
7月 220C
(2)最低月平均气温
10
的数值及月份:
1月 1.50C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计算公式: 气温日较差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31℃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14:00
最低气温: 24.5℃ 出现时间: 04:00
气温日较差是:
31-24.5=6.5℃
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气温的分布规律
赤道0°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 向两极逐渐降低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纬度位置影响
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规律一: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气温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夏天来了,人们为什 么总喜欢到海滨渡假 呢?说明你的理由。
热带、温带、寒带四季气温变化的不同特征:
热带: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小。 A 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气温年较差大。 B 寒带:各月气温都很低,但各月寒冷程度不同。 C
活动 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最高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2)读图最低月平 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1.5℃ 1月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22℃-1.5℃=20.5℃ (4)估算年平均气温 12个月温度相加除 以12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 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A 0℃、 B 15℃,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地形不同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约0.6℃。——气温垂直递减率
计算:山顶上的气温应该是多少?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2. 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会解读和分析气温分布情况;3. 运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气温影响因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1. 气温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2. 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温数据和图片;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3.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气温的兴趣,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

举例说明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分布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温。

5.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气温分布、分析气温数据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分析影响当地气温分布的因素;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气温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空气的温度,是大气环境中最基本的气象因素之一。

气温的分布受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气候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认识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设计内容1. 理论知识进修:学生通过教材、教室讲解等方式进修气温和气温分布的基本观点、影响因素和特点。

2. 实地观察:学生分组前去校园内不同地点,记录当天的气温,并观察不同地点的气温分布情况。

3. 数据分析:学生收集各组观测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探讨气温分布的规律性。

4. 综合报告:学生撰写综合报告,总结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三、实施步骤1. 教师介绍气温和气温分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观点和影响因素。

2. 学生分组,制定观测计划和记录表格,确定观测地点和时间。

3.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气温数据,并绘制气温分布图表。

4. 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气温分布的规律性。

5. 学生撰写综合报告,包括实地观察过程、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思考。

6. 学生进行效果展示,分享观测数据和钻研效果,互相交流讨论。

四、评判标准1. 观察记录准确性:学生观测记录是否准确、详细。

2. 数据分析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对观测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总结。

3. 报告表达能力:学生的综合报告是否清晰、逻辑性强。

4. 小组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积极参与、分工合作。

五、延伸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比较分析。

3. 开展气象实验,探究气温变化与其他气象因素的干系。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理解,培养数据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观察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气温变化的规律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珍爱认识。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生活:气温高低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二、气温的测定:温度计、摄氏度(℃)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三、气温的变化:1、⑴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⑵极端值:①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②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⑶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⑷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值。

2、⑴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⑵极端值:①北半球最高值陆地7月,海洋8月;最低值陆地1月,海洋2月。

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⑶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4)北半球颜色多, 且稀疏,气温差异小,主要是因为南半球的
等温线密集且弯曲度大, 海洋面积广阔。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三
从图4.6中读出世界7月平 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不 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气温 值。 (3)红色曲线表示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是气 温值。 (4)无论是南半球 还是北半球,颜色都以玫 红色和黄色为主,除南极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活动指导 一
从图4.4中读出世界年平均 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辨别图例, 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 的气温值。
(3)红色曲线是 等温线,数字表示的 是气温值。
(4)年平均气温 高于20℃的地区,大
图4.4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规律总结】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地区向
等温线的绘制 .
等温线的绘制
判读等温线图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观 察
从两极到赤道,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 A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为什么?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 极,气温逐渐降低。
•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布 在南北极圈以内。
在近地面温度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 温区,就像凸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 域,所形以成就城被市形热象岛地效称应为的城主市要热因岛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 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
三、气温的空间分布
2.你知道赤道雪山(峰)吗?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 气温 ℃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课堂练习
1、陆地每天最高气温值一般出现在什么时 、 最低气温值又出现在什么时候? 候?最低气温值又出现在什么时候? 2、北京某日最 高气温为 ℃,最低气温为 、 高气温为32℃ 18℃,气温日较差为多少? ℃ 气温日较差为多少? 3、北京某年7月平均气温为 ℃,一月是﹣4.7℃, 、北京某年 月平均气温为 月平均气温为28℃ 一月是﹣ ℃ 气温年较差是多少? 气温年较差是多少?
第2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学习目标
1.对照“气温的变化”图,能简单描述气温日变 对照“气温的变化” 对照 化和年变化规律, 化和年变化规律,掌握计算较差的方法 2.根据月平均气温数据,能熟练绘制气温曲线图 根据月平均气温数据, 根据月平均气温数据 3.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和分布规律 理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和分布规律
气温曲线图的制作方法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 段,逐月标 )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 上月份。 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 )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 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一、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思考: 思考: 什么是气温?用什么符号表示? 1、什么是气温?用什么符号表示? 怎样读? 怎样读? 气温用什么来测量? 2、气温用什么来测量?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

气温的分布规律
• 低纬度气温高 高纬度气温低 •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 海拔高气温低 (海拔每升100米气温下降0.6℃)
P53活动2: 计算山顶的高度是多少
• 1520-720=800米 • 8×0.6=4.8℃ • 28.8℃-4.8℃=24℃
活动P53第1题
• 1. 从赤道向两极, 气温有什么 变化规律?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递减. 变化的原因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 两极减少
活动 P51
•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数值及月份. 22℃ 7月 •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及月份 1月 1℃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21℃ •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
三、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 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密集地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地方气温差别小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生活
• 1.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 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2.月平均气温 3.年平均气温
二、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 一天中最高气温 出现在午后2时 左右,最低气温 出现在日出前后. • 气温日较差是最 高气温与最低气 温的差.
气温的年变化
• 一年中北半球 大陆最高气温 7月,海洋8月. 最低气温1月, 海洋2月. • 气温年较差是 最高月平均气 温与最低月平 均气温的差
活动题
2. 分别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 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 年平均气温高于20℃主要分布在 南北回归线之间 年平均气温低于-10 ℃主要分 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聚星平台 聚星平台 ;
和嗜血の意志丶"就在这时,九华道人残魂苏醒了,警告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共3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共38张PPT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说明一天中的气温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气温是指 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测量次数 一般四次 2时 8时 14时 20时
2、气温的测定
气温的观测:
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 的。人工观测通常每天在8时、 14时、20时、2时测。
本课结束,同学们 再见
( A)
A.1月
B.7月
C.8月
D.2月
•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你还能找到什 么规律,与同学交流
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
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 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
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
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 距海远近因素为主 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 因素为主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的南、北半球 分别有什么差异?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 的密集,7月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密集。
AB
(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 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北半球同纬度地带,1月大陆气温低于海洋, 7月大陆气温高于海洋。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降低
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 不同
山地随海拔是增高而降低; 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就
约下降0.6℃
(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低纬度
_非__洲___是最炎 热的大陆_南__极___洲_
是最寒冷的大陆。
气温的分布的最 基本规律是从
低__纬__度__向_高__纬__度_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确定)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确定)

测量工具:温度计
百叶窗
气温的观测
• 气象台站观测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里 的温度计测得的。
日平均气温
观 察
( 7 + 15 + 12 + 4 ) ÷4 = 9.5℃ 4次观测中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是多少度?
思 考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
重点
讨论: 气温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性?
日变化
B
A
高 低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A
B
低 高 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规律二: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A B
A、B两点纬度位置相同,但温度差别很大A 0℃、 B 15℃,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地形不同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约0.6℃。——气温垂直递减率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与生活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分布
气温与生活
海滩:炎热夏季的好去所
沙漠中的房屋
冬季流行的饮食:火锅
闽北受冻害的蕃木瓜
活动
P50 阅读材料,说明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材料1, 说明气温与
着装 的关系.
材料2, 说明气温与 饮食习惯 的关系. 材料3, 说明气温与 建筑物 的关系. 材料4, 说明气温与 农业生产 的关系. 材料5, 说明气温与 交通方面 的关系.
会画吗?
气温/°C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P51活动 2.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海陆分布
海洋对气温的影响
海洋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因此海洋对气温的影响较大。沿海地区的温度变 化相对较小,内陆地区则变化较大。
夏季与冬季海陆气温差异
夏季时,由于海洋温度较低,陆地温度较高,因此海洋上空的气温低于内陆地区;冬季时,海洋温度 相对较高,陆地温度较低,海洋上空的气温高于内陆地区。
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对气温的适应性不同,一些耐寒或耐热的物种能在极端气温下生 存,而大多数物种则需要相对温和的气温。
气温的变化会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栖息地,一些物种可能会因为气温的变暖而迁移 到更冷的地方,而另一些物种则可能因为气温的变冷而面临灭绝的风险。
对水循环的影响
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的过程, 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地形地貌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地形地貌的不同对气温产生影响。例如 ,高山、高原地区的气温通常比平原地 区低,因为高山、高原地区海拔较高, 空气稀薄,保温能力较弱。
VS
不同地形下的气温差异
在相同纬度和海拔高度下,不同的地形地 貌也会导致气温的差异。例如,山谷和盆 地的气温通常比周围地区高,因为这些地 形有利于保温;而沙漠和草原等开阔地形 则容易导致气温波动较大。
温度的测量
总结词
温度的测量通常使用温度计来完成, 温度计通过测量物体的热量来感知温 度。
详细描述
温度计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水银温 度计、酒精温度计和数字温度计等。 在测量温度时,应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温度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
影响温度的因素包括纬度、地形、海拔、大气环流和洋流等。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大面积的地 面硬化、热岛效应等因素, 也加剧了气温的升高。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气温的计量单位和常用的温度转换公式,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气温的变化原因,掌握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 气温的计量单位和温度转换公式3. 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气象图,引发学生对气温的认识和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气温分布情况。

2. 知识讲解(1) 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介绍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所表现出的热量高低。

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测温工具有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仪。

(2) 气温的计量单位和温度转换公式介绍气温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讲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 (℉ - 32) × 5/9,℉ = ℃ × 9/5 + 32。

(3) 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讲解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随纬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越接近赤道气温越高,越接近两极气温越低。

介绍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洋暖流和寒流、海拔高度、地形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图和相关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分布的原因,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特殊气温现象。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收集该城市过去一年的气温数据,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比较,总结出该城市气温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5. 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计量单位和温度转换公式,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设计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变的天气,那我们用什么指标反映天气呢?比如让你像天气预报播报员一样告诉我今天福州的天气,你们会怎么说?会说福州,晴,18-23℃。

18-23℃是什么?对是气温。

气温是我们描述天气的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气温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比较关系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知道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我们就知道温度的变化范围。

我们刚说的福州今天的气温是18-23℃。

℃是气温的单位。

18℃指的是今天的最低气温;23℃指的是最高气温;今天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8-23℃。

教师问: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的吗?(同学可能回答温度计或百叶箱,由此进一步问放在什么位置测量,什么时候观测呢?)同学们阅读P50的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2).温度计放置的高度,距离地面米。

3).一天之中,通常观测次,一般是在北京时间_____时、______时、_____时、______时。

教师问:一天观测气温四次,如何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a.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根据利用P49页的温度举例子简单演算。

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出一地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b.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c.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二、气温的变化我们一般都会感觉到中午会热些,早晚凉些,冬天冷,夏天热。

其实就是气温发生了变化。

那么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呢?(一)气温日变化看p51图3.12和图3.13,读出第一幅图中日变化的最高气温和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时候?讲述:a.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注意不是出现在中午12点。

因为中午12点虽然太阳辐射最强,但太阳把热量传递给地面,然后地面把热量传递给大气需大概2小时的时间,所以要到午后2点气温才最高。

此图中最高气温大概是30℃。

《气温和气温分布》的教案及反思

《气温和气温分布》的教案及反思

《气温和气温分布》的教案及反思教案:《气温和气温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2.掌握气温和气温分布的测量方法;3.了解气温分布的因素及其影响;4.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图。

5.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气温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气温分布的因素及影响3.气温分布图的分析和解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气温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气温和气温分布的学习积极性。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气温的测量方法:温度计、卫星遥感等。

2.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海流、地形等。

3.气温分布的影响: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等。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分发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图,让学生分析这些图表的特点和规律。

2.请学生围绕上述因素,结合案例图进行分析和讨论,归纳气温分布的规律,例如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沿海地区气温相对较稳定等。

四、小组讨论及展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个地区的气温分布。

2.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讨论结果,制作一个简单的PPT或海报,介绍该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3.让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气温和气温分布的理解。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关键知识点。

2.针对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解答。

3.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思考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导入部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对气温和气温分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我灵活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例如图片、视频等,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直观。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图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及展示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互相讨论、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了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通过教师引导,学会阅读和使用气温分布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
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构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努力探寻自然奥
秘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大屏幕、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欣赏图片,比较图片的不同之处。

一、认识等温线
(1)什么是等温线?
(2)观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相等)
2、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密--大,疏—小)
3、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高温中心或者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低温中心;
反之,是高温中心。


总结等温线的三个特点,请大家齐读一遍。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等温线分布形状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大致与纬线平行(2)从赤道到两极,气温如何变化?逐渐降低.
(3)分别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

高于20℃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4)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你能说出它的原因吗?(讨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各纬度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
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5)这说明气温的分布与什么关系密切?纬度
(6)练习:根据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

方法1、根据等温线与纬度的关系。

方法2:根据等温线的形状。

(7) 同纬度地区气温是否完全相同呢?请看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同
纬度的甲、乙两地气温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再看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同纬度的A、B两地气温有何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8)思考:位于同一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的气温为什么不同?
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所以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

(9)这说明气温的分布还与什么有关?海陆
(10) 除了以上两种因素对气温造成影响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比如在非洲
赤道附近有座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这是为什么?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1)练一练:计算课本52页图3.16中的气温。

(12)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因为大气的受热,主要受地面热量的影响。

地表吸收太阳光热,温度升高后,又把热量传给近地面的空气,使地面上的空气受热,温度也就升高了。

高山顶部距地面较远,加上空气稀薄,所以气温比山脚低。

(13)这说明气温的分布还要受到什么的影响?地形
归纳: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纬度、海陆、地形)大家齐读
三、课堂练习
四、古诗赏析
五、课堂小结
等温线的特点: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3、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低温中心;
如果中心气温高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高温中心。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1、纬度因素一般来说
纬度高——气温低
纬度低——气温高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地形因素同一地区
海拔高——气温低
海拔低——气温高
六、自我检查
七、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