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的民国老照片
潮州的历史老照片
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图 书馆,发现了几张1890年至 1928 1928年之间美国传教士在潮州 拍摄的照片。 似乎能触摸到那遥远的历史的 声音。
上面那张照片拍摄于1928年。民国17年。 标题:“潮州府的老门” 拍摄地点是潮州的牌坊街。 在画面左侧那个拿着相机的美国人脸上流露着兴奋的神情,他的 装束使得在他旁边的两个小孩感到好奇。在男子身后是“理学儒 宗坊”,牌坊上“铨曹冰鑑”四个字是那么清晰。男子的右侧是 一位拿着雨伞的美国女子,她的脚步是那样轻盈,我能想象她此 刻脸上的表情,定是陶醉于这精妙的建筑和这整洁的街道。画面 右侧那稍显富态的妇人,我猜想,应该是一名布道的修女,在她 身后望着镜头的潮州男子细细打量着手握相机的外国人。那时, 这几名外国的到来,不知该引起人们多大的讨论,或许,街道两 旁的商铺“南华商店·南华商店各港靴鞋发行”和“记鞋庄”里 的老板放下了手头的活儿,跑出来看看这四名蓝眼睛的人。它可 能是牌坊街的第一张照片。
拍摄于1921-1923年期间
描述:“一千只手臂的女 神!在一座潮州府外面 的新建的佛寺里面。在 一旁的神圣场所有一场 表演。他们想象这个慈 祥的女神用所有的手去 帮助人们。”
很可能在文革期间被毁了
拍摄于1911年。第二年, 便是辛亥革命。 描述:布道团第一次在 潮州府的“猴洞”。一 个名叫飞利浦·库斯兰 的医生,他也是一名医 学传教士,在1888年, 他随着长老会在潮州展 开工作。(“猴子庄园” “猴子庄园” 即中山路同仁里, 即中山路同仁里,假山 现还是那样。) 现还是那样。)
这张照片拍摄于1888~1906年期间。
这张照片拍摄于1894~1906年间。很可能是湘子桥的第二张相片。
上张照片拍摄于1921-1923年期间。地点:潮州开元寺
震撼!100张乐山绝版老照片,记录一座城市百年记忆!
震撼!100张乐⼭绝版⽼照⽚,记录⼀座城市百年记忆!时光如⽔,总是安然。
每⼀座城都是⼀部史诗,⽤沉稳的历史低诉着过去,⽤⽇新⽉异的变化迎接着未来。
站在历史的坐标,感受城市的变迁,⼼中拂过暖暖的柔情。
⼀座城市的记忆,牵扯太多⼈浓浓的乡愁。
你是否也在好奇,以前的乐⼭是什么样⼦的?乐⼭全景新⽼两张照⽚的对⽐看的出来乐⼭这座城市,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味道,这就是我的家乡!乐⼭!⽼霄顶公园60年代的⽼霄顶和现在的⽼霄顶,凉亭依旧、繁花盛开、叶绿枝茂!乐⼭⼤佛⽼公园凌云塔听奶奶说凌云塔那时候是可以上去的,但是现在为了保护好⽂物已经隔了⼀道铁栏,不能上了。
张公桥对⽐两张图以前张公桥对⾯是⼀座⼭⽽现在的张公桥,是闻名遐迩的⼀条好吃街了!铁⽜门作为⼀个90后⼩时候记忆中的铁⽜门和现在有些不⼀样了,每次去太阳岛的时候都会来这⾥坐船。
太阳岛那时去太阳岛的时候早已没有观光缆车了,但是还是很怀恋那个时候在太阳岛,河边上捡⽯头,搬爬海,童年真的快乐的不⾏!岷江⼤桥每次回到⽼家都会听爷爷奶奶,那时候在桥上卖鸡蛋的故事,讲故事同时,也在给我们讲道理!乐⼭汽车总站当时的汽车总站发展到现在都有肖坝车站,联运站以及⾼铁站了。
桂花楼看着古朴的砖⽡可以感受的到当时的年代感,城墙依旧保存的很好,这上⾯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是我们不知道的。
乐⼭港从⽼照⽚看后⾯的睡佛清晰可以见,蓝蓝的天、⽩⽩的云与睡佛交相辉映。
迎春门当时是80年的洪灾⼏乎把迎春门都给淹了。
⽽现在周边筑起了⾼⾼的防洪台,以免再次被洪⽔给吞没。
⽼乐⼭还有这些照⽚记载了1911年-2017年的乐⼭,⼀起来看看他的⽼样⼦吧!1911年,这是⽬前发现的最早⼀张记录乐⼭城市的图⽚,拍摄者现⼰⽆法考证,原载于早期的苏联画报。
六⼗年代的乐⼭全貌。
1982年,乐⼭的城市发展始于改⾰开放之后,上世纪六、七⼗年代以前的乐⼭城⼤都还是⼩青⽡房,和过去⼀样⼏乎没有⼤的变化。
2004年,随着⼈们的⽣活⽔平的提⾼,房地产业的逐步兴旺并进⼊⾼速发展阶段,乐⼭的城市⾯貌发⽣了惊⼈的变化,肖公嘴⼀带⼰开始出现了三⼗层以上的⾼层建筑。
老照片:民国天乳运动,操之过急反惹一身骚
⽼照⽚:民国天乳运动,操之过急反惹⼀⾝骚物极必反,摁久会弹。
⾃清灭亡,中国有了两放。
⼀为放脚。
⼆为放乳。
前者⼏⽆异议,后者却惹⼀⾝骚,引发若多争议。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事。
1920年代,很多先进知识分⼦提倡放乳。
⽽且提到了国家兴亡的⾼度。
1927年7⽉7⽇,⼴东省民政厅长朱家骅提案《禁⾰妇⼥束胸》,⽂中称:“妇⼥胸受束缚,影响⾎运呼吸,⾝体因⽽衰弱,胎⼉先蒙其影响……乳汁缺乏,⼜不⾜以供哺育,母体愈羸,遗胎愈弱“。
北伐成功后,1929年7⽉,在⼴州成⽴了风俗改⾰委员会。
委员刘禹轮在《为提倡“天乳”运动告⾰命妇⼥》中,⽐朱家骅说得更透彻:束胸不但影响妇⼥⾃⾝健康,影响中华民族母性的健全,最终使得未来的国民⾝体不好。
这实在是民族很⼤的危机。
为推⾏天乳运动,⼴州政府规定,不放胸的,罚。
然⽽,移风易俗,⾏政命令是最⽆效且最易失败的⽅法。
毕竟,之前上千年,皆以消灭⼥性特征为乐,那些敢于表露⾃⼰⾝体的,哪怕只是露出个⼿腕,都会被视为放浪之⼈。
因此,尽管⼴州⽅⾯派警察巡逻,逮着束胸的就罚,却架不住有些⽼古板家有钱不怕。
其⼀媳欲放,家翁不准,⼀⽇三罚,不以为意。
⼈家不差钱啊。
强制推⾏天乳运动,欲毕其功于⼀役,结果却受到很多抵制,未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战果,反被很多⼈在报上嘲讽,惹上⼀⾝骚。
然⽽,在北⽅的哈尔滨,却⼜是另⼀番景象。
原来,俄国⾰命之后,很多贵族富商流亡东北,聚集哈尔滨。
俄罗斯⼥⼈豪放,⽿濡⽬染之下,哈尔滨的妹⼦们却在不经意间,响应了南⽅政府的号召。
《民国⾐裳》⼀书记载,民国才⼥,时任哈尔滨第⼀⼥⼦中学校长的孔焕书说过:“哈尔滨俄侨很多,俄国⼥⼦,袒胸露臂,因⽽中国⼥⼦都潜移默化了。
学校对于束胸恶习,谆谆劝导,很是注意”。
她还说,我们看别处都市的⼥⼦,尤其是上海,胸平如男……按着现在的话来说,她这是地图炮。
也不知当时有反击的没有。
汉口租界老照片-内附地图
一座城,两条江,三个“镇”——深入大武汉(历史文化篇)现代大都市武汉是一座城,长江和汉江从中交叉而过,将大武汉分隔成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镇。
最近申请成为百度旅游行程规划师,帮助写武汉的旅游行程计划,为了便于大家对武汉有更全面的了解,于是搜集了一些历史资料和老照片,以飨视觉之宴,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汉。
时间仓促,请多品评指正~一、繁华都市——汉口印象(汉口租界及民国历史发展)这是一张1920年武汉书业公会所发行的汉口地图(注:长江以前叫扬子江),幅面有2/3张全开大小。
且仅仅就汉口一地,可见图中信息量之大。
图中左起红色是英租界,绿色为俄租界,土黄色为法租界,褐色为在1917年北京政府加个协约国对德国作战,随即强行收回的汉口德租界(收回后称第一特别区),最后紫色是日租界。
右上角绿色部分为“六国洋商跑马场”,即现在的解放公园。
In pre-war 1930's Hankow as in Shanghai, a day at the races was de rigueur for the fashionable set.跑马场旧址现在的同济医学院原是“中华商团跑马场”,又称为“华商跑马场”。
当年一个叫张永璋的中国买办去看赛马,他自以为是洋行买办,就想去高级看台上面就坐。
哪知道在看台门口被守门的印度人拦住了,而且还被踢了一脚。
当天晚上,武汉的中国富商聚倒一起开会,决定自己搞一个跑马场。
正好当时地皮大王刘歆生在今天的航空路附近有块地,于是就建了此跑马场。
1951年,同济大学医学院由上海迁至武汉,“中华商团跑马场”被划拨给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就是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898年7月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汉口日本专管租界租约》,从通济门外德租界北首起,沿江小行100丈,至燮昌小路(今郝梦龄路),东起江边,西至平和街(今中山大道)。
有意味的是,日租界及附近地区,后多用抗日名将或地名来命名。
当年的日租界,是华中地区贩运毒品的大本营。
汉口租界老照片-内附地图
一座城,两条江,三个“镇”——深入大武汉(历史文化篇)现代大都市武汉是一座城,长江和汉江从中交叉而过,将大武汉分隔成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镇。
最近申请成为百度旅游行程规划师,帮助写武汉的旅游行程计划,为了便于大家对武汉有更全面的了解,于是搜集了一些历史资料和老照片,以飨视觉之宴,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汉。
时间仓促,请多品评指正~一、繁华都市——汉口印象(汉口租界及民国历史发展)这是一张1920年武汉书业公会所发行的汉口地图(注:长江以前叫扬子江),幅面有2/3张全开大小。
且仅仅就汉口一地,可见图中信息量之大。
图中左起红色是英租界,绿色为俄租界,土黄色为法租界,褐色为在1917年北京政府加个协约国对德国作战,随即强行收回的汉口德租界(收回后称第一特别区),最后紫色是日租界。
右上角绿色部分为“六国洋商跑马场”,即现在的解放公园。
In pre-war 1930's Hankow as in Shanghai, a day at the races was de rigueur for the fashionable set.跑马场旧址现在的同济医学院原是“中华商团跑马场”,又称为“华商跑马场”。
当年一个叫张永璋的中国买办去看赛马,他自以为是洋行买办,就想去高级看台上面就坐。
哪知道在看台门口被守门的印度人拦住了,而且还被踢了一脚。
当天晚上,武汉的中国富商聚倒一起开会,决定自己搞一个跑马场。
正好当时地皮大王刘歆生在今天的航空路附近有块地,于是就建了此跑马场。
1951年,同济大学医学院由上海迁至武汉,“中华商团跑马场”被划拨给了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就是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898年7月日本胁迫清政府签订《汉口日本专管租界租约》,从通济门外德租界北首起,沿江小行100丈,至燮昌小路(今郝梦龄路),东起江边,西至平和街(今中山大道)。
有意味的是,日租界及附近地区,后多用抗日名将或地名来命名。
当年的日租界,是华中地区贩运毒品的大本营。
老照片:近代天津——租界是越不过去的话题
老照片:近代天津——租界是越不过去的话题位于天津老城东门外的宫南、宮北大街是天津早期一条颇具特色的繁华商业街,而最为难得的是这种特色一直保持并逐步发展到了今天。
这里所谓的“宫”,是指位于三岔河口的天妃宫(后称“天后宫”),而宫南、宫北大街的繁华也正是得益于此。
图为敕建天后宫1946年,国民政府将沿河大街、山口街与前法国河坝接顺,并统称为“张自忠路”。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最初在冯玉祥的部队中担任高级将领,1936年5月出任天津市市长。
图为沿河大街早在康熙初年,清政府便通过官、商捐助修筑了一条由天津城区向东南至成水沽的叠道,成为连接天津与大沽、新城等地的通衢。
此后因为年久失修,到了雍正年间便坍塌损坏了。
乾隆初年,在天津道陈宏谋的建议下,清政府对此前的叠道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和延伸。
因其位于海河右岸,又直通“海下”大活口,所以人们将其称为“海河叠道”或“海大道”。
图为清末海大道1860年天津开埠,为海大道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英、法紫竹林租界就划定在海河与海大道之间。
直到19世纪末,海大道始终都是租界与华界重要的分界线,以至于在许多近代西方人看来,海大道就是“文明”的边界。
图为英租界内商业繁华的海大道英租界内的海大道最初是木质路面,租界工部局先用灰土将路面碾压密实,再将用沥青浸过的加拿大进口红松木块年轮面向上地竖排,并用钢丝固定,最后在上面加沥青混凝土碾压成路。
图为19世纪末的英租界码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破了清政府沉睡多年的壁垒,中国从此进入了命运多舛的时代。
在《南京条约》签订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东西方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先后开辟了近三十处租界,成为了外国侨民居留、贸易的“国中之国”。
图为英租界码头租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外国人篡夺了本应属于中国政府的行政、司法方面的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或外国侨民选举的工部局或居留民团行使各种权力。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典型代表,它是近代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产物,对于中国城市的近化产生过复杂而深刻的影响。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
民国有佳人,绝代名徽因—林徽因最全照片集本文荟萃了多幅林徽因珍贵老照片,相当一部分很少流传出来。
群友“窗子内外”提供了不少照片及背景说明,在此深表谢意。
童年林徽因(1912 年,8岁的林徽因与表姐妹们。
右二为林徽因的亲妹妹麟趾,后夭折)少女林徽因1916年,林徽因在培华女子中学开始接受英国贵族式的教育,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使她和一同上学的表姐们个个文雅出众,谈吐得体。
她们身着五四时代女学生的改良装,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馆拍下合影。
林徽因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著名政治家。
后被段祺瑞政府任命为司法总长。
随着父亲升迁的脚步,林徽因一家也有杭州搬到上海,而后迁居北京。
图为1920 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的合照。
1920 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考察。
这次为时一年半的长旅,林长民携女同游,他在给林徽因的信中说道:要汝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近我身领悟我胸怀;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图为林徽因在海轮上与友人在一起)1920 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壁炉前阅读)在新奇世界里,林徽因敞开心灵取吸收知识,萌生出对未来建筑事业的愿望。
同时她也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孤独。
此时她结识了徐志摩,两人向彼此敞开心扉,她受到徐志摩迅疾而强烈的追求。
最终十六七岁的林徽因选择郑重珍藏这份感情,报以朋友间的敬重和挚爱。
图为1920 年在伦敦的林徽因。
名媛林徽因(林徽因和她父亲,时任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先生,在家一起用餐)(梁启超携梁思庄与林徽因游览长城。
梁思庄是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左一是梁思成)泰戈尔访华时陪同,后排左一是徐志摩)(1924 年5 月8 日,新月社举行晚会庆祝泰戈尔64 周岁生日,林徽因扮演泰戈尔诗剧中的公主)年代,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美国留学期间参加化装舞会)(林徽因留美期间与同学们的合影。
老照片:几十张照片记录老天津1870-1946年的生活瞬间
1921年,拆除同年重建后的老城中心鼓楼,建国初期拆除。现在的鼓楼为2001年建成。
1923年,天津,路边理发。
民国,天津东站。
1920年代,天津,意大利风情街马可波罗广场的罗马柱。这里不少小洋楼里住的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风云人物。
1920年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津,泰安道旧影。
1920年代初,天津东站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接发由“满铁”转运经奉天驿(今沈阳站)开往北京的一列国际列车。
1900年,天津,金汤桥。坐落于海河之上,连接奥匈帝国租界与其他地方的通道。通过大型船舶时,中央可开启供船只通过。
1901年,天津,美国第六骑兵俘虏的义和团囚犯。
1902年10月1日,英军在老龙头车站(今天津站)降下英国国旗。
1902年10月1日,由英军占据的京榆铁路移交仪式在老龙头车站举行。
京榆铁路是指由北京至山海关的一段铁路的旧称,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京榆铁路。
建于1903年的天津北站是津浦线、京山线交会处,也是津浦线的起点站。
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为摆脱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的租界管制而建天津北站。
天津,营口道与南京路交界处。照片大约拍摄于1936年。
1936年,天津码头,日本人装运走私和经济掠夺来的棉花。方大曾/摄。
1937年,日军占领天津火车站后欢呼。
1937年,在天津市街道上,一名日本兵展示受伤士兵的头盔。
1937年,日本士兵在中国天津街头。
1939年,天津,西开教堂前水灾场景。
1946年,天津,美国海军陆战队收养的中国孤儿。
民国时期,天津,压岁钱。
1900年,天津,战后,法租界被战争毁坏的建筑。
1900年,天津火车站附近,被八国联军毁坏的房屋。
民国时有钱人和穷人的18张生活照
民国时有钱人和穷人的18张生活照
民国初年,中国摆脱了封建独裁,开始缓慢进入民主社会,而在中国各阶层中,却依然保留着封建社会的遗迹。
这组民国初年中国各地不同阶层的照片就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图为北京街头的卖鹰人,应该是父子俩。
图为1917年,这组照片的拍摄者西德尼﹒甘博坐在四人抬的轿子里,经过一片玉米地。
图为1925年,一辆载有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遗像的马车经过北京街头,周围站岗的士兵行注目礼。
图为1917年美国公理会在中国办的女子寄宿学校,女学生们正在上课。
图为1919年杭州街头老态龙钟的算命先生。
图为这名算命先生的近景,可以看出他脸上的皱纹都快堆成山了。
图为北京一场传统的中国葬礼上,两个打扇的纸佣人,当然最后都要化为灰烬。
图为北京街头正在抽烟的老年妇女,她们的眼中流露出的是狡黠的眼神。
图为北京街头的流浪儿正在等待着粥厂的施粥。
图为北京街头的鞋匠正在制鞋,这项古老的行业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不过今天是以补鞋居多。
民国乞丐,穿着破衣烂衫。
街头的黄包车,和玩具风车。
民国的小朋友,瞪大眼睛,十分可爱。
正在念经的喇嘛。
母亲和她的孩子们。
拿着胶卷筒的小朋友。
民国时的机械车间。
民国时正在扬农作物的老百姓。
老照片:1920年代东北,看看那时候东北的老百姓是如何过冬的
老照片:1920年代东北,看看那时候东北的老百姓是如何过冬的这是一组拍摄于1920年代的东北地区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内容都是关于东北百姓的冬天生活情景的,让我们跟随这些老照片,回到近百年前,看看那时的东北老百姓是如何过冬的?1920年代的辽宁营口大石桥附近,一个旗人老婆婆抱着她的小孙子。
1920年代的东北,在街头卖冰糖葫芦的孩子。
冰糖葫芦又叫糖葫芦,起源于南宋,是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
冰糖葫芦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1920年代,位于安奉线的桥头附近的村落外,正在河边放羊的牧羊人。
1920年代的东北,人们正在收大白菜。
北方地区冬天缺乏新鲜蔬菜,老百姓们会把大白菜储藏起来准备过冬,一整个冬天,大白菜就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最主要的蔬菜了。
1920年代的奉天城外,一个正在打乌拉草的老人。
乌拉草与人参、貂皮并称为东北三宝。
乌拉草具有保暖防寒的作用,这种普通的小草,与长白山区的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成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每到秋季,人们便到山上去割乌拉草,晒干存放,冬天时絮到鞋里,避免脚生冻疮。
1920年代的奉天平康里,一个打扮时髦,有点男性化的富人家的女子正坐在温暖如春的家里发呆。
1920年代大连郊外老虎滩的街道,路边是一座小屋。
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显得冷清寂寥。
1920年代的东北,一个剃头匠正在街上给人剃头。
剃头匠是理发行业在特殊时期的称呼,出现于清朝。
1920年代的东北,集市上一个卖笼子的小摊。
笼子是用萩和柳树的树枝编成的笼子里,把几层的纸铺开涂上猪血而制成,多用来装酒、油等东西。
这种笼子的优点是很轻但是不易坏。
历史的记忆,一组反映安徽旧省会安庆的老照片!
历史的记忆,一组反映安徽旧省会安庆的老照片!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其中抗战八年时间迁到立煌县,即金寨县),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布政使和省会所在之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徽州并称为安徽省两大代表城市,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在安庆成为安徽省历史上第一个省会城市后,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作为省会配套设施诞生在安庆这座古老的城市。
以下照片是笔者翻拍于庆市客运中心站内大厅宣传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安徽省老省会安庆部份历史,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图。
1930年代,中国航空公司名为“安庆”的飞机英国太平洋行安庆号轮船民国,停放在菱湖公园大门外的汽车安庆东城江面,停靠的多是大型轮船1908年,安徽制造局全景,下设煤炭、子壳、电灯、电话等9个分厂。
1930年代,安庆市电灯厂,位于大南门外江岸安庆最早“全家福”,摄于1870年代照相馆橱窗摆放的时尚女子照片女子中学锡麟篮球队安庆第一家西医医院,同仁医院开业1946年8月,安庆市民上街游行,庆祝抗战胜利中学生运动会,入场式同仁医院全景,现为安庆海军医院百年老字号“胡玉美”,左为四牌楼门店,右为酱油制作场地民国,城西八卦门内外的商业街景民国,安庆汽车总站留真照相馆,位于新市路同仁医院病房大楼,1907年竣工杨家塘龙门口太平寺1930年,安庆城内代步的,主要为黄包车安庆招商局轮船码头,位于柴家港1930年代,安庆城东江岸,闲适而宁静民国安徽省政府楼,前为安徽巡抚衙门国民党安徽党部(左派)旧址,目前安庆保存完好的少数民国建筑之一1920年代末,安庆市政府办公大楼红楼,省立安徽大学主学楼,1935年夏建成,现仍存圣保罗中学教学楼,前身为崇实英文男子学堂,1910年迁百花亭1930年代,安徽省立第一女子中学教职员工合影清末,圣公会创办培媛女子中学。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你肯定没有见过这样的雷峰塔和白堤破旧不堪?可别嫌弃!这就是100年前的杭州!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回顾杭州百年变迁原来老杭州长这样!百年杭州20世纪初,杭州,西湖断桥。
1906年,杭州,路边的穷苦人。
迈耶/摄1906年,杭州,西泠桥。
这里荒草丛生,苏小小墓依旧清晰可见,后面是有名的宝石山,不知为何当时的山上到处都是光秃秃一片。
1910年,杭州,西湖断桥。
1915年6月28日,杭州,市场里的小贩在卖荸荠。
杭州,延龄路,就是今天的延安路。
西德尼·甘博/摄,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杭州,礼拜堂学校的男孩。
冬天的杭州没有暖气,每人手提一小铜炉取暖。
1917年,杭州,抽烟的老人。
运河杭州段有不少船民世代以船为家,这是一个船民的小男孩。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牛车拉柴禾。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1918年,杭州,一位算命先生。
1918年,杭州,运河里装载木材的船只。
西德尼·甘博/摄1919年,杭州,剪刀匠。
1919年,杭州,装大碗茶的大壶。
西德尼·甘博/摄1919年,杭州,制伞店。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私塾学童。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用牛拉水。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六和塔旧景。
这张照片估计是站在当时的之江大学内拍摄的。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从西冷桥洞遥望保俶塔。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清波门。
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它就被拆除了。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之江大学运动场,就是现在的浙大之江校区。
民国老照片(甘肃会宁)
一个外国人到会宁,然后……
1910年,一位外国人来到甘肃
起点在会宁,然后一路向西……
莫理循全名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年2月4日-1920年5月30日),澳大利亚出生的苏格兰人,1887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科,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897-1912),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912-1920)。
他是一位与近代中国关系密切的旅行家及政治家。
1910年,他从平凉到会宁,再到兰州,一路游历,并拍摄下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们来看一下一百年前真实的甘肃以及白银会宁等州县。
2月7日,通往平凉的公路。
2月7日,护送前往平凉府的官府差役。
2月7日,白水寺(今平凉白水镇)附近80岁的老妇。
2月7日,白水寺(今平凉白水镇)。
2月8日,平凉府附近的公路。
距平凉府25里处的哨所。
2月8日,每隔10里一个墩堡。
2月11日,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客栈院内。
2月11日,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客栈院内。
2月11日,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客栈院内,三个马车夫。
2月11日,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附近,丘陵平缓处。
2月13日,会宁县附近黄土峡谷。
2月13日,会宁县附近的黄土峡谷。
2月13日,路上的儿童乞丐。
2月14日,前往安定县(今定西县)的路上,每10里一处烽墩。
清水驿(今榆中县境内清水驿),荒废的门楼和围墙。
2月16日,路上的一位先生。
2月17日,前往兰州的路上。
兰州。
【每天老照片】--741--珍贵老照片:民国时期剪影
【每天老照片】--741--珍贵老照片:民国时期剪影民国初年的天安门,曾经长满杂草。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制造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图为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在抢救伤者。
皇姑屯事件:最早赶到现场的东北军人员,人人满面惊诧。
1910年,莫理循拍摄的新疆:乌鲁木齐万寿宫。
民国时女中学生制服:粗布麻衣下的质朴小清新。
老照片:1930年的北方地区。
1933年的湘西凤凰县:苗家女子。
1930年代德国飞行员航拍中国——广西喀斯特地貌。
德国人拍30年代的上海街头。
风姿绰约——30年代美女照。
1914年时的青年胡适。
1920年的山东旧影。
1910年代,宋美龄就读波士顿的威斯理女子学院(Wellsely College)。
宋美龄神情锐利,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
该校是著名学府,培育过许多杰出校友,包括美国国务卿欧布莱特、总统夫人希拉蕊、女星琥碧戈柏,华人方面则有宋美龄、作家冰心等人。
宋美龄出身豪门世家,十三岁时赴美,英文流利道地,这不免让她自视甚高。
她不但能以英语交谈,并能使用上流社会的英语表达自我,使二战时期美国人对她另眼相看。
基本上,宋美龄有洋派的一面,却又注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
蔼龄、庆龄和妈妈,毕业回国那会照的,富贵人家的感觉。
一次大战中欧洲战场的中国劳工:青岛,中国劳工营准备前往法国。
老照片:京剧大师在民国。
民国成立之初,1919年,焚毁烟枪的场面。
遍寻六朝古迹:民国时的南京。
民国初年的水运码头。
林彪的初恋陆若冰。
他二人两个早在童年时就认识了,到武汉后两个人接触十分频繁。
其后林彪接二连三地给陆若冰写信表白,陆若冰十分镇静地给林彪回了一封只有几十字的信,说她还太年轻,没有考虑个人婚事,同时劝林彪安心读书。
1910年代,梅兰芳戏妆照。
林徽因,原名徽音,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17张诡异老照片:
1915年一架飞机撞树上了。不是掉在树上的,是真撞 上了,大约飞机在降落滑翔过程中出了故障。
Hale Waihona Puke 17张诡异老照片: 自杀式小坦克、飞机撞大树
据说纳粹曾 经研究过超级战 士。1964年世 博会上展出了纳 粹的这项研究。
摄于1890年,无臂和无腿的残疾人共同协作来骑的自 行车。
摄于1925年,一男一女在飞机上打网球。
汽车自动贩卖机?
摄于1928年,三K党坐摩天轮。他们的装束再加上做 的这件不搭调的事情感觉非常诡异。
表演坠马,这种运动是拿生命在开玩笑吧。
爱好狩猎的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骑着驯鹿趟 过河水。
纳粹的铁十字曾被当作团结的象征。
当然那是在希特勒发动二战前,那时人们对希特勒及 他的纳粹党印象很好。
以上这些球队都不是德国人,可见当时世界上其他国 家的人们也对纳粹印象很好。
摄于1899年,这应该是配机枪军用吉普的雏形吧。
纳粹造的自杀式小坦克,可携带100公斤烈性炸药。
摄于1920年,小女孩站在鳄鱼身上拍照,鳄鱼是真的哦!
1945年,一架轰炸机不知什么原因撞到了帝国大厦上。
这是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的一个礼物,熊皮椅子。 那个时候难道没有爱护动物的观念么?
据说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人,8英尺11英寸,大约2米7。 姚明应该也只到他的肩吧。
岁月遗珍——民国名人老照片(二)北洋政府历任元首肖像照
北洋政府(时称北京政府)自1912年3月成立直至1928年12月灭亡,十六年间共产生了一任临时总统,五任总统、一任代总统,一任执政,一任大元帅。
·北京政府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至1913年10月10日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至1916年6月6日任第一任大总统。
·北京政府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1916年6月7日因袁世凯病亡,以副总统继任大总统,至1917年7月1日因张勋复辟退职。
北京政府代总统冯国璋,1917年7月6日以副总统在南京摄行大总统,8月入京秉政。
因受皖系军阀排挤,于1918年10月10日即行退职。
·北京政府第三任大总统徐世昌,1918年9月被安福系推为总统,10月10日就职(南方军政府不承认,称其“伪总统”)。
因受直系军阀排挤,于1922年6月2日通电退职。
·北京政府第四任大总统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入京复任总统,后因直系军阀逼迫,于1923年6月3日退职。
·北京政府第五任大总统曹锟,1923年10月10日通过“贿选”就职,1924年10月23日因直系军阀冯玉祥倒戈吴佩孚,发动“北京政变”,被迫于11月24日解职。
北京临时执政府临时执政(相当于总统)段祺瑞,1924年10月24日受冯玉祥及奉系军阀张作霖拥戴就任,1926年4月20日因未获奉系军阀支持,被迫通电下野。
北京安国军政府大元帅(相当于总统)张作霖,1926年6月18日就职,因南方国民革命军夹攻北京,于1928年6月3日被迫去职。
1928年12月29日,东北全境换下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挂青天白日旗,全国始告统一,北洋政府历时十六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文、图:臧伟强岁月遗珍——民国名人老照片(二)北洋政府历任元首肖像照赏鉴APPRECIATION袁世凯亲笔题赠亲信、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章宗祥(字仲和)签名照。
袁世凯题赠章宗祥签名照此照,摄于天津福陞照相馆,系袁世凯亲笔题赠亲信章宗祥(字仲和),赠与时间当为1912年8月至1914年2月间(章宗祥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任内)。
老照片:1840—1912,清末老上海的18张珍贵老照片
老照片:1840—1912,清末老上海的18张珍贵老照片
如果推溯上海的建城历史,则当为元朝至正二十九年,即公园1292年。
图为老上海城墙北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开始侵略中国。
2年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而后,其他列强如美、法等过相继来到上海设立租界。
图为南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
图为上海南京路的茶馆。
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因为当时上海自由开放的大环境,故而大量外国资本被吸引到了上海。
一时间,上海成为了西方“冒险家的乐园”。
当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但租界的保护却为上海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
图为上海山东路上的行人。
上海码头。
赶集的人们。
上海福州路,正在庆贺新年的中国妇女,她们好奇地看着外国摄影师。
上海热水店。
上海红庙。
上海龙华寺鼓楼。
上海静安寺路。
上海周边田间用于灌溉农田的水车。
正在田间做棉经的上海老百姓。
正在劳作的上海老百姓。
得益于本国以及外国的资本涌入,上海迅速繁华起来。
当时,繁华的大上海一度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
图为黄浦江山往来的货船,上海的繁华离不开它们。
正是因为上海地区纵横的河流,才使得当时缺乏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上海周边也随之繁华。
图为苏州河上装运好的货船。
太湖流域的一座拱桥。
太湖流域静静流淌的河流。
老照片再现1920年的福建福州,距今已100年
老照片再现1920年的福建福州,距今已100年
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
本组老照片拍摄于1920年民国时期的福州。
图为当年的福州白塔寺。
图为1920年行驶在闽江的木帆船。
闽江是中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
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而上游的三明、南平则是客家人的祖地。
闽越人及客家人在依江而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图为1920年福州闽江上驾驶小舟的妇女,小船满载着草料。
图为1920年福州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万寿桥。
万寿桥是元大德七年(1303年)万寿寺头陀王法助主持建造,历时19年,于至治二年
(1322年)竣工,是横跨闽江第一座大石桥。
图为1920年福州水上人家疍家人。
疍家人是对中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主要分布于福建福州、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
图为1920年福州大船船尾装饰,第一艘船的船尾上绘有八仙、鹿、花、海浪等图案。
图为1920年福州一处算命先生的竹庐。
图为1920年福州某地的一处墓葬,远处是古典的建筑。
民国9年(1920年)
民国9年(1920年)
《濮阳河上记》出版
民国9年(1920年)双合岭堵口工程合龙后,工程督办徐世光著《濮阳河上记》一书,由姚联奎、车保成、赵凌云、潘德蔚、周学俊校订,5月出版。
该书共四编,记述双合岭堵筑工程程序、图说、料物、器用、工匠、夫役、日记、职员录等,尤其对料物、器用记述详备。
孟津筑成铁谢民埝
民国9年(1920年)河南孟津县集资以工代赈筑成民埝一道,自牛庄至和家庙,长7.6公里,称为“铁谢民埝”。
次年,河南河务局投资,对此埝加高培厚。
至民国20年改为官守。
华北大旱
民国9年(1920年)冀、鲁、豫、晋、陕大旱,受灾317县,灾民2000余万,死亡50余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0年的民国老照片
北京,背著工具外出做活的木匠。
东莞桥头镇,基督教福音堂。
1919年,杭州,制伞店
杭州,私塾学童。
天津,警察的装扮。
注意看这位警察的帽子,虽是民国了,但警察的帽子与大清朝衙门里的衙役帽子样式很像。
杭州,大运河运木材的船只。
湖北宜昌,街边菜販。
窝棚里的难民。
1917年,四川省理县,时任杂谷屯守备的高益斋(藏族)与妻子索黛玉及孩子
农村乡镇猪市场。
1919年,河北保定,育婴堂里的弃婴。
济南太庙的香客。
杭州,用牛拉水。
安庆,迎江寺內的振风塔。
1917年,四川,一戶藏族家庭成員。
1917年,四川潼川,磨面。
1917年,四川,帶篷子的独轮车。
杭州,街边小吃店。
河南开封,一对外国夫妻在中國。
1917年,湖北宜昌,街头理发摊。
耧
杭州,基督教青年会。
中國表情。
广州国軍士兵。
天津,洋大夫給儿童看病。
1917年,四川,遂宁县城街上行人。
北京,富豪人家前呼后拥的結婚場面。
北京,鼓乐班子。
北京,雨后泥泞的胡同。
天津,壹位姓周的先生。
北京,幼儿园里的孩子。
湖北宜昌,货船靠岸。
1917年,四川,藏族喇嘛庙窗戶
1917年,四川新都县,寺庙里的主持。
天津,居住在窝棚的难民妇女。
1917年,四川遂宁县,做草鞋。
1919年,杭州,现场表演做鼓。
天津,东马路青年会门前等待新人的馬拉轿车。
北京,制作地毯。
北京,监狱犯人做火柴。
北京,語言學校的考試。
北京,掏粪人。
北京,喇嘛。
木匠铺。
盲人。
老外研究強国要訣。
老年乞丐,怀里还有孩子。
北京,雍和宮喇嘛跳鬼舞。
1917年,重庆,敲鼓。
1917年,四川遂宁县水果摊。
北京,喪葬上的紙人仆人。
天津,馬車。
澳門,在澳門的尼泊爾人。
天津,富家弟子的婚禮。
1917年,成都挑夫。
杭州,雷峰塔,1924年倒塌。
北京,囚犯。
北京,旗人婦孺。
山海关,卖大蒜的小販。
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的玉帶橋。
北京,機械車間。
北京,喪葬品紙馬車。
北京,葬禮上的巨幅紙人。
北京,喪葬品仙女紙人。
北京,觀火臺。
1917年,长江高山峡谷
1917年,四川,奉节城依鬥門城樓
1917年,四川省万县万州桥
1917年,重庆江边挑水人
四川,铜梁安居镇踩水车和背背篓小男孩四川水车1917年,四川省潼川二人拉锯做棺材盖
四川省金堂县赵镇,龙头石桥四川省金堂县赵镇,弹棉花四川省金堂县赵镇,正在吃饭的士兵
成都北门口的挑夫
四川督军署成都华西协合大学里的一处建筑
四川郫县城门
四川灌县,都江堰上的安澜索桥
川西索村主街道
四川省安县,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