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知识点教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 集》。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 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 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但能 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其边塞词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限制,开一代之风气。
塞下 sài 浊酒 zhuó 羌管 qiā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嶂 zhàng 燕然未勒 yān lè 寐 mèi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范仲淹
塞 下\秋 来 \风 景 异,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羌 管
什么时间?听到悠怨的羌笛 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 何感受?

悠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
霜 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戒备森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气氛紧张
1、千嶂,长烟,落日,表现出苍凉壮阔的景状, 然而“孤城闭”,又是何种情形,暗示了什么?
分为
上下。阕
2、词的流派: 豪放派 和 婉约派 。 3、豪放派以 苏轼和辛弃疾 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和秦观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2课《词四首》课文、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2课《词四首》课文、教案、导学案

2019年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教案、导学案12词四首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

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

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

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语文九年级下册

原文翻译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 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 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 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 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 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 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当 堂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练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紧张,戒备森然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
心理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1、“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 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 的悲凉。
原 原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文 赏 1、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
①对比(表现)。“一杯”和“万里”作对比,突出了浓 浓的思乡之情。 ②用典(修辞),借东汉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委婉含蓄 的表现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而不甘无 功而返的的矛盾痛苦心理。 ③情感:委婉含蓄的表现了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却又渴望 建功立业而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痛苦心情。
原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文 赏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异”字? 析
“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了西北边塞秋天独特的景 象,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渲染了萧瑟荒凉的气氛,为 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作铺垫。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14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14张)
•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
9
赏析词句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 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
10
羌管悠悠霜满地
●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 ➢ 解析:“异”字突出了西北边塞秋景的奇异,与中原不同,从侧面
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为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 垫。
➢四 面 边 声 连 角 起 , 千 嶂 里 ,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 ➢边声: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角:军中的一种乐器 ➢千嶂:崇山峻岭 ➢孤城闭: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 ➢译文: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12
理解型默写
1、 《渔家傲·秋思》一词中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
2、 《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
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
3、《渔家傲·秋思》一词中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
子: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13
理解型默写
4、 《渔家傲·秋思》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 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5、词中写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 6、《渔家傲·秋思》一词中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 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14
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第12课 《词四首》之《渔家傲 秋思》(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之《渔家傲 秋思》(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渔家傲•秋思》【教材解读】《渔家傲•秋思》描写了奇异的塞下秋景,抒发了将士们身处边塞的忧国思乡之情。

本课这首诗,简短而精美,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欣赏词的方法,理解本课中的作品。

可结合作者的际遇及写作背景查找一些资料,掌握这首词的精髓。

【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和主旨。

2.反复阅读,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背诵词作,培养对词作的热爱之情,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作品,理解词的内容;反复阅读,把握作者的感情,品味语音,熟读成诵,揣摩词人融入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

难点:理解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高远的人生目标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法与学法】教法:1.朗读指导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在读中体会词的内涵和词人的情感。

2.多媒体辅助法。

运用多媒体呈现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相关画面,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激发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兴趣。

学法:1.批注法。

在阅读中圈点勾画,简要批注自己探究的成果,对语言、人物、情感、思想和主旨进行分析与探究,加深理解。

2.合作法。

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赏析语言,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图片资料、问题资料、CAI课件等。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积累词作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知词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一、导入新课两大流派1、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柳永、李煜。

2、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二、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渔家傲 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渔家傲 秋思》词四首PPT优秀课件

表达了将士们思乡心切而不得归,渴望建功立业而功
业未成的愁苦之情。
词与诗的区别
诗庄词媚:诗歌一般 庄肃严整,词相对婉 约媚气。


历史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历史悠久,是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
题目 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
一般有题目,题目和内容密切相 关
题材 多言情(多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多言志(多写家国之事、人生沉
2.选出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B )。
A.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点、季节,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 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 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C.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 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
形势异
“衡阳雁去”说明天气极寒冷,与家乡 吴地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 中原所没有的
“长烟落日孤城闭”,不同于内地城市 华灯初上的景象
【对比】“一杯”与“万里”形 成鲜明对比,勾画出戍边将士想 借酒消解乡愁,却因家乡遥远返 归无望而乡愁更浓的情状。
默写常考
【用典】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抒 发了戍边战士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情。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 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工于诗词散文。其文章多指 陈时弊,直抒怀抱。词传世仅五首,风格较 为明健。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背景链接
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积弱积贫之势益加明显,表面上一片升 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 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担起西北边疆防 卫重任。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4
读时间
写作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宋与西夏交 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 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就作 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5
读文本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上片 写景
6
雁去不留 边声角起 长烟落日 孤城紧闭
萧索 悲凉 荒僻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下册
体会《渔家傲·秋思》作者情感
1
体 会 《 渔 家 傲 ·秋 思 》一读题目
二读作者 三读时间 四读注释 五读文本
2
读题目
题解
“渔家傲”词牌名,秋 思是题目,点明了时间, 在秋天生发的感情。
3
读作者
范仲淹(989-1052 ),字希 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少年家贫但好学,当 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可 以说是非常有政治抱负的。
12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
读之势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 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14
感之势
装备狂
阵容狂

举止狂
15
言之美
任选一句,用生动的语言去描 绘外出打猎的气势和豪壮。
16
悟之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7
课堂练习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 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 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 敌戍边的雄心。

【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词四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词四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写作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重点注释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

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②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④千嶂:层峦叠嶂。

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⑤征夫:出征的士兵。

作品主旨这首词描绘了塞下秋景之“异”,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重点注释①老夫:作者自称。

②聊:姑且,暂且。

③擎:举着。

④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⑤尚:还。

⑥开张:开阔雄伟。

⑦鬓微霜:鬓角稍白。

⑧会:终将。

⑨雕弓:饰以彩绘的弓。

⑩天狼:星名。

传说天狼星“主侵掠”。

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作品主旨这首词描写了太守出猎的盛大场面,表达了词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写作背景辛弃疾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

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不得已在上饶赋闲家居。

陈同甫也是主张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同甫的。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重点注释①梦回:梦中回到。

②连营: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③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④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

⑤炙:烤熟的肉食。

⑥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词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词四首课件 新人教版
下片:抒情“思”(戍边将士)浊酒 思家忧国、壮志难酬的情感。
意境:苍凉悲壮又沉郁雄浑。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雁去 边声 千嶂 落日 孤城 描绘出一幅萧瑟、
羌管 人不寐 归无计 白发 征夫泪 抒发词人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自主预习案
【课题解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苏轼于公元1075年 (宋神宗熙宁八年)冬季创作的一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 早的作品。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 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 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 满阳刚之美。
(泛指各种乐器;奏;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⑨了.却.君王天.下.事.
(了结,把事情做完;文中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⑩秋容如拭. (擦)
⑪殊.未屑(很) ⑫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这里指女子) ⑬莽红.尘.(人世) ⑭征.夫.泪(出征的士兵)
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 (1)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解,用现代汉语翻译诗歌。 (2)“塞下秋来风景异”交代了所写景象的地域、季 节,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那么异在何处呢? [交流点拨]异寒 异声 异势 (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 的气氛? [交流点拨]荒凉 萧瑟 肃杀 (4)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交流点拨]悲凉 寂寞 孤独 思乡
第二课时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激情导入 辛弃疾,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 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 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 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 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这首词 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课件(1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课件(1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041 年正月,韩琦派大将任福率军进攻西夏,在好水川遇伏被 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英勇阵亡,士卒惨死一万余人。
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衡阳雁去无留意
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
塞下天气极寒 风吼、马嘶,起伏的号角
千千嶂嶂里里,,长长烟烟落落日日孤孤城城闭闭 战事吃紧、戒备森严
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朗读下阕,想想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拓展阅读:请从内容、情感方面比较诗词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 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sì),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业
❖ 1、背诵这首词 ❖ 2、扩写【作业本】
在翻译的基础上,扩充内容: 场面(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 人物(语言、心理、行动……) 事件(过去,现在,未来;原因,经过,结果) 环境(烘托人物;点染气氛;推动事件) ……
渔 范家 仲傲 淹·
秋 思
渔家傲
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 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前 后片除一个三言句外,约略相等于一首 七言仄韵绝句,
在句中的平仄安排是和谐的,而从 整体的落脚字来看,音节却是拗怒的。
加之句句押韵,显示着情绪的紧张 迫促,是适宜于表达兀傲凄壮的爽朗襟 怀。
读,注意读音、节奏和押韵
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 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 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
➢ 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 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掮 动历史车轮的人。 (梁衡《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小范老子; 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12课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课件(共34张PPT)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12课词四首之《渔家傲.秋思》课件(共34张PPT)

浊酒一杯家万里
“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 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
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 雄浑有力。
“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 “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
燕然未勒归无计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 归乡无期。
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白 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4.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 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 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 甘归退。
课堂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描写边 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报国立功 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 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 艰苦生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 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布置作业
1、上片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了外患未除 、 功业未建 以及久戍 边地、士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在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早早地紧闭了城门,这与内地繁华都市华灯初上的景象也是迥异的。
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写作背景:
1038年西夏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 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叠叠的山峰里,
角起,千嶂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长烟直上,落日
长烟落日孤城闭。嶂并:列像的屏山障峰一。样 斜照,孤城紧闭。
赏析诗歌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点明了地点,“秋 来”点明了时间,“异” 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突出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
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 陈同甫,是辛弃疾的挚友。题目的 意思是: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烈 的词寄送给他。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 信州(今江西上饶)。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 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 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两 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 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诵读课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听我描述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 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 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 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诵读诗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1.听读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2.自由朗读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指名学生朗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4.齐读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初步感知
1.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千嶂里,
声连角起”表明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1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1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课堂小结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 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 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词人耳闻目睹、 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词人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 来真切感人。
整体阅读
借用典故,指战事 未平,功名未立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即羌笛 计。羌管
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 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 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 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 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 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 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 号文正,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 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岳阳楼记》 《渔家傲·秋思》《苏幕遮》等。著 有《范文正公集》。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 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 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重点研讨 1.词中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重点研讨
2.结合相关词句,想一想,词人是如何体现“异”的? (1)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课件(共32张PP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课件(共32张PPT)
整体把握
这首词分为上下阕,写的内容各是什么 ? 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
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 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 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范仲淹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导入新课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忧国 忧民的济世情怀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 除了文学家这一身份为人称道外,范仲淹 还是一名武将,他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 我们就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 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合作探究
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孤寂、思乡。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12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实用PPT 课件(共 32张PP T)
写作背景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 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 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 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西夏 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 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辄败。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移知 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 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 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在暂时稳定 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战后城寨 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这首题为“秋思”的 《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 (共24张PPT)【推荐下载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 (共24张PPT)【推荐下载课件】
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
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从视觉表现边塞风光
3、词的上片,词人充分运用了听觉、视觉, 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地风光。在这样 荒凉、萧条的环境下,词人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词的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归家不得,只 能借酒消愁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范 仲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淹 lè 夫泪。
qiāng
mèi
• 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 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 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hào]称帝,宋廷 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 延州成为孤城。
这首词题目《渔家傲·秋思》 ,我们之 前学过一篇与之相似的课文,你们还有印象 吗?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从内容上来看,这两部作品都选用了一 些意象来描写秋景 。
那么,通过这些景物描写,作者各 自又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同学们,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 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 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么,现 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 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从视觉表现边塞风光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 日孤城闭。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____抒__发___边__关__将__士__壮__志__难___酬__和__思__乡__忧__国___的__情__怀__。______。
4.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_____大__漠__孤__烟___直__,__长__河__落__日__圆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 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 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 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 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品味细节,体悟深意:
2、“闭”之一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闭”之一字,让人想到战火烽烟紧闭的城门。是战争 局势紧张的体现。所以,“闭”字暗示了战局的不利, 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主旨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妻子儿女的魂 牵梦绕的思念之情,抒发边关将士壮志 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表现出了 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 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 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 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 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 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写作背景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 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 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 于此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
[宋代]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境特色的声响,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羌(qiāng)管: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知识点:
(1)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

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荒凉萧瑟气
氛。

(3)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3.作品主题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4.考点归纳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睡觉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9)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
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

(11)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端起酒杯,遥望万里之外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功业未成,边患未平,归家的打算遥遥无期。

这两句词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

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这里的悲怆情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庭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诗词赏析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

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

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

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下面三句,写的就是“雁去”后的情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

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

李陵《答苏武书》中的“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可作注释。

然而,范仲淹在这里却更有一层深意,那就是“连角起”。

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

“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

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

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

“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

“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

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

“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孤独无靠。

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

然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军。

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

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

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

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

这符合生活的真实,令人信服。

所谓合理,就是正因
为他们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守在岗位上。

不只坚守,他们并不满足于坚守,他们还盼望着打仗,出击打胜仗。

因为只有这样,国土才能完整,边塞才能巩固,边防军人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家乡。

因此,接下来的“燕烟然未勒归无计”七个字就有着深刻的含义了。

“燕然”,指燕然山,就是今天的杭爱山。

“勒”,刻的意思。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打垮匈奴进犯,乘胜追击,“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

所以“勒石燕然”就成了胜利的代名词。

“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

这个“计”字很重要,它是计议、打算的意思,可见边防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

若是把它理解为计策的“计”,那边防军人的不能回家就成为被动的、无奈的了。

这样理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对全词的意境就都有损害。

“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进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课文图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