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内容
《阿基米德原理》优秀教案
C因为木块体积较小,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大
D.因为石块体积较大,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大
5.如图1是利用水和盐水等器材来研究浮力的实验过程,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2)实验可测出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N,
在盐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N
6.将金属块的一半浸没水中,排开了0.6g的水,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
7.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 N,体积为4×10-4m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N,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g取10N/g)
8.把重17.8N的实心铜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8N,铜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铜球的体积是________cm3。(g取10N/g)
新知
运用
自主
学习
【自主学习】
目标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2、公式:
3、相关公式推导:
4、例题:
巩固
训练
知识
拓展
【课堂检测】
1.将重力为1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
2.将一重为80N的物体,放人一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了30N的水,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冷子堡九年一贯制学校八年物理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批人班级月日
学习
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2探究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探究出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3、会用公式F浮=G排=p液gV排求浮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的资料,了解浮力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 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容器、金属块铝、铁、铜、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小烧杯等。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阿基米德原理的灵感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阿基米德原理(重难点)问题 1:通过教材图 10.2–1 的操作,试试看,当饮料罐浸入水中更深、排开的水更多时,浮力是否更大?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问题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猜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讨论:过程: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为 0.5N(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甲乙丙丁a. 如图 甲,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重 G.b. 将铝块浸入烧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变小 _, 铝块排开的水从溢水口 流到小桶中,当铝块完全浸没时,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拉c. 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重力 G 1。
d.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桶重 G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所 受到的重力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是: F 浮=G 排 问题3:推导理解公式 F 浮=G 排= p 液 gv 排 适用于 液体和气体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注:与物体密度、物体体积无关)2、单位:牛顿( N )3、关于 v 排: (1)完全浸没,如甲: V 排 = V 物(2)未完全浸没:V 排 < V 物 ,如 乙 针对训练:1.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正确的叙述是:( B )A.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B.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C.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D.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2. 有一个重为 5N、体积为 300cm3的物体。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PPT优秀课件
F浮= ρ液gV排=ρ液gV浸﹤ ρ液gV物
6、公式中注意单位代入
F浮=ρ液·g ·V排
N
N/Kg
Kg/m3
m3
说明:
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液体的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牛刀小试
1、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A、B、C三个球,则它们所受浮力最大的是
学习目标
1.知道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及推导式计算浮力。
一、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课堂探究
将易拉罐按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感受浮力与排开的液体的关系。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物体所受
浮力
=
物体浸在液体
中的体积越大
排开液体的重力
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
/kejian/shuxue/
/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 .
/kejian/meishu/
/kejian/kexue/
物理课件: .
/kejian/wuli/
/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 .
/kejian/shengwu/
/kejian/dili/
历史课件: .
/kejian/lishi/
第十章 浮 力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 .
新课导入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
主要有两项:其一是关于浮力
ppt模板: .
ppt背景: .
ppt下载: .
资料下载:
试卷下载:
ppt论坛: .
语文课件:
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定律的综合实验教案设计
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种综合实验教案设计,它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定律融合在一起,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个重要的物理原理。
一、实验目的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定律的基本原理;2.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容积、密度以及浮力;3.掌握如何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指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大小与物体完全浸没在流体中时排开的流体体积大小相等,方向与重力相反。
该原理通常用来解释那些在流体中浮起来或沉没下去的物体的行为。
2.浮力定律浮力定律是指当物体放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其所受的向上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方向相反。
浮力是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受到的一种向上的力量,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它就会浮在液体或气体表面上。
三、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⑴实验平台;⑵水槽;⑶游泳圈;⑷金属体积计;⑸实验小球;⑹尺子;⑺螺丝起子;2.实验步骤:⑴将水槽平放在实验平台上,放满水,并将游泳圈放入水槽中;⑵用金属体积计测量实验小球的大小和体积,并计算其密度;⑶将实验小球放在水槽中,并记录浸没的深度,再用尺子测量实验小球的直径;⑷将实验小球捞出来,再用尺子测量游泳圈的内径;⑸用螺丝起子将实验小球固定在游泳圈中,并放入水槽中;⑹记录实验小球固定后的浸没深度,把游泳圈从实验小球上取下;⑺记录实验小球的浸没深度,计算浮力大小,并与预计值比较。
四、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小球的浮力可以通过公式浮力=液体密度×被排开液体的体积×g(g为重力加速度)来计算;2.实验小球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体积=π×(直径/2)²来计算;3.实验小球的密度可以通过公式密度=重量/体积来计算。
五、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要准确,不能出现误差;2.实验小球不能按照重力方向下压,以免影响实验结果;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同学们已经深刻理解了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定律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如何计算物体容积、密度以及浮力的方法,同时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实验并掌握了实验方法,这对同学们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探讨实验现象和结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金属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 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4.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措施。
6. 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2) 学生设计一个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七、拓展与延伸:1. 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学生探讨阿基米德原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八、课堂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学生互相评价,促进课堂氛围的提高。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2.能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
3.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一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通过上节课学习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有关。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根据P=m排,m排Xg =G排。
可以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可能有液X V排关。
教学环节二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学生活动一想一想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测量浮力的大小、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学生活动二设计如何测量浮力的大小、如何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1.测浮力的大小——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2.测排开液体的重力用排开液体和杯子的总重力-空杯子的重力。
思考两个问题1.在探究过程中如果溢水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什么影响?答案:会使所测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从而计算出来的浮力偏小。
2.在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时,能否倒出水再测出空桶的重力?为什么?答案:不能。
小桶内壁上会沾有水珠,使G排偏小。
教学环节三设计实验学生活动三进行实验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便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公式:F浮 = G排=ρ液g V排【特别提醒】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气gV排。
F浮=ρ液 gV排——决定式表明浮力大小只和ρ液、V排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教学环节四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物体“浸在液体里”包括“全部浸入(即浸没)”和“部分浸入”两种情况。
A.浸没时,V排=V浸=V物B.部分浸入时, V排=V浸<V物练习如图,先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用测力计拉着重为 4 N、体积为100 cm3的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收集到小空桶中,桶中水重为____N,石块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____N。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课件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探究3:浮力的大小
1.15N 0.45N
实验器材:石块、铝块、铁块、溢水杯、空 杯、测力计、水 实验步骤: ⑴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石块的重力G。
⑵用弹簧测力计再测出空杯子的重力G杯。
探究新知
⑶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里,用空杯承接从溢水杯里 被排开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实验结论: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设计实验
⑴把物体放入清水中,观察测 力计的读数 F1 。
测力计的读数 F1 = 2 N。 ⑵改变物体在水中深度,再观察 测力计的读数 F2 。
测力计的读数 F2 = 2 N。 ⑶比较两次的读数 F1 和 F2 。
结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在液体 中的深度无关。
⑵清水中加入食盐后,盐水的密度增大,鸡蛋慢慢上浮直至 漂浮的状态。
实验结论:猜想1 正确,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猜想二:浮力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观察实验: ⒈ 把同一物体浸入相同的液体中。 ⒉ 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一样吗?分别 是多少?
⒊ 容器中的液体的液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⒋ 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究浮力的大小
1.怎样测浮力?
称重法:F浮 G F拉
2.怎样收集排开的液体? 将小桶放在溢水口
3.怎样测出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 G总-G桶
4.物体浸在液体中包含哪两种情况?
浸没
部分浸入
探究新知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
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2.数学表达式:F浮=G排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一
探究物体浮力的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本课程是关于探究物体浮力的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体浮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情况。
4.学生能够明白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密度、位于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有关。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2.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及应用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4.实验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与密度、位于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式1.讲授方式2.实验探究3.讨论交流五、教学流程1.引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例子入手,比如让学生观察一个浸泡在水中的物体是会浮在水中还是沉入水底,让学生猜想这与什么有关?2.知识点的讲解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材料或图片对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讲解。
可以简单地解释说“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浮力等于液体中排出的重量”、“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等等。
3.理论掌握介绍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共同探讨当物体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浮力的情况,并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
4.实验探究邀请学生参加以下浮力实验,以进一步巩固他们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a)实验材料:一碗水、一个袋子,一枚铅球。
b)实验步骤:① 将一些水倒入碗中,将袋子装满水。
② 将钢球放入袋子内,让学生观察背包的情况。
③ 让学生把球从袋子里拿出来。
拿着铅球,让学生观察袋子内的水位上升。
④ 让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计算一下铅球的体积、重量和袋子中的水位变化,以进一步巩固对原理的理解。
5.总结经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探究,让学生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并提出问题,以便让老师进行指导。
六、教学评估1.教学后,测试学生在掌握该主题方面的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3. 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可以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 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密度计、浮力应用实例物品。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定义,强调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通过实例演示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与浮力的关系。
4.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通过液体密度计进行实际测量。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并展示相关物品。
6. 例题讲解:通过浮力计算器给出一个浮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7.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浮力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判断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浮力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灵感》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教师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阿基米德原理灵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学会使用称重法、位移法等方法测量浮力,并能准确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3.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计算物体密度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的概念、密度的计算等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尚浅,可能对阿基米德原理中涉及的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存在疑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需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3.教师提出问题:阿基米德原理是谁发现的?它揭示了什么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者——阿基米德,以及他的主要成就。
2.教师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称重法、位移法等方法测量浮力。
2.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可能尚未充分激发,教师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
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3. 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4. 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内容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槽等。
3.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提问: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内容。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利用PPT展示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2. 分析案例中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
四、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六、课后作业1. 请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的浮力。
2. 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指导。
结合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六、教学拓展1.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历程2. 阿基米德对物理学和工程学的贡献3. 阿基米德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七、课堂练习1.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2.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 利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2. 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难点:1.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操作与理解;2. 浮力大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产生兴趣。
2. 探究浮力的大小: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结合实验现象,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4. 应用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实际问题中的浮力大小。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讲解法:详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充分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3. 练习法:设计适量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铁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及实验现象;3. 教学课件:内容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浮力大小计算方法等;4. 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浮力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浮起来。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背景和实验过程。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含义。
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形象地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在船舶、潜艇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特定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实验原理和步骤。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X-阿基米德原理(2).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一块金属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即金属1块的重力G)(3).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录水面的示数V1和测力计的示(4).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的示数V2。
数F2(5).得出结论例1: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求该物体的密度。
例2: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一个重为43N的空心铜球,全部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3.25N,此铜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___m3.(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5、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这个上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一圆柱体浸入某液体中,上下底面都为S ,高为h ,则其体积为V=Sh ,设圆柱体上底面的压强为p0,则液体对上底面的压力p0S ,液体对下底面的压强为:p0+ρ液gh ,则下底面所受液体对它的压力为:p0S+ρ液ghS 。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是由上下两底面的压力差产生的。
即F 浮=F 下底-F 上底,而F 下的方向竖直向上,F 上的方向竖直向下,且F 下>F 上。
故浮力的方向与下底面所受压力的方向一致,竖直向上。
浮力大小为F 浮=F 下-F 上=p 下S-p 上S =p0S+ρ液ghS-p0S=ρ液gsh=ρ液V 物浸g=ρ液V 排液g=m 排液g =G 排液6、物体沉浮的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浮沉情况示意图。
漂浮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课题: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实验一:用一张纸叠成船,3-5分钟的时间,什么样的船装“货物”最多?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实验二:将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3.猜想与假设教师:请同学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大,“货物”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中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中可以沉底,在水银中则可以漂浮;浸入液体的深度,因为易拉罐越往下压,越费劲;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因为用粗细不同的易拉罐,压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现象,如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原因。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解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说明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方法:介绍浮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浮 = G排 = ρ液gV排。
5. 浮力的应用:讲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浮力实验,观察浮力现象,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章第一节浮力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ρ液gV排。
4.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
七、作业设计(1)物体A,体积为10cm³,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
初中物理浮力微课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微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大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阿基米德原理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浮力是什么,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3.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的原理是什么,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是什么。
4. 学习浮力的计算方法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
5.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水、弹簧测力计等。
2.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浮力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10.2浮力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授课教师:XXX 授课班级: XXX班地点:行政楼阶梯教室课时:1课时时间:XXXX年X月XX日(下午第一节课)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
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不枯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学情分析:“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学习了影响浮力大小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学生回答)1、浮力?2、测量浮力的方法?3、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新课教学一、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论推导提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已知:棱长为L的立方体位浸没在液体中,运用浮力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推导浮力的大小与ρ液、V物的定量关系并讨论。
第十章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课题10.2阿基米德原理课时2课时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浮力,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会用溢水法求解物体受到的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难点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力,这个力叫做,它的方向是。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它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______越大、________越大,浮力越大。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相同、不同),而且受到向上的压力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向下的压力。
【自学检测】(课前自学完成,2分钟)二、教学过程【课堂探究】1.总结: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方向是的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浮力大小的测量●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完成实验探究。
1(1)浮力大小可能与师生互动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有关;(2)浮力大小可能与有关;(3)浮力大小可能与有关。
2.设计和进行实验。
(1)本实验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2)按图A所示,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G= 。
(3)按图B、C所示,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当圆柱体完全浸没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
(4)按图C所示,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5)按图D所示, 将圆柱体浸没在浓盐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与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示数F2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
•
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 (或气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阿基米德原理:
(1)原理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排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g取9.8N/kg。
•
•
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
有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跟物体本身密度大小无关。
•
•
阿基米德原理的五点透析:
(1)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
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2)G排指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 G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V排是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里时,则V排<V物。
(4)由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5)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应该为ρ气。
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去分析和设计,具体采用“称量法”来进行探究,既能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中体验浮力,同时,还能准确地测出浮力的大小。
例1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木块总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因此他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猜想,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1)(b)、(c)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均小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__(选
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2)做___(选填字母)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
(3)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__的关系。
解析(1)物体在水中时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因此示数会变小。
(2)研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时,应保持V排和ρ液不变,改变深度。
(3)在V排不变时,改变ρ液,发现浮力大小改变,说明浮力大小与ρ液有关。
答案(1)受到(2)(c)、(d)(3)液体密度
公式法求浮力:
公式法也称原理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表达式为:F浮=G排=ρ液gV排)。
此方法适用于所有浮力的计算。
例1一个重6N的实心物体,用手拿着使它刚好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排开的水重是
10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N。
解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10N。
答案10
实验法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就是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结论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时,用重力差法求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排开液体重力的大小,最后把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比较。
实验过程中注意溢水杯中的液体达到溢口,以保证物体排开的液体全部流入小桶。
例1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铁;
(2)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
(4)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力G;
(5)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改正。
解析: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探究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所以实验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水的重力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并且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
答案:存在的问题:
(1)没有测空小桶的重力 (2)溢水杯的水量不足
改正:(1)测空小桶的重力G桶(2)将溢水杯中的水加至溢水口处
•
•
浮力知识梳理:
•
•
曹冲称象中的浮力知识:
例曹冲利用浮力知识,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
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_____、 ____,另外,他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和______.
解析:曹冲称象的过程是首先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舷上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牵上岸。
再往船上放入石块,直到船下沉到船舷上的线再次与水面相平时为止,称出此时船上石头的质量即为大象的质量。
两次船舷上的线与水面相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为了让两次船排开水的体积相同,进而让两次的浮力相同,再根据浮沉条件,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可知:船重+大象重=船重+石头重,用多块石头的质量替代了不可拆分的大象的质量,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浮力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答案: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效替代法化整为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