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模基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成清石灰水 无色液体。 ②供给动植物呼吸 (3)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收集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气化会吸收大量的热(制冷、 人工降雨)。 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和呼吸。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 = H2CO3 (反应后的 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③与可溶性碱反应:CO2+Ca(OH)2= CaCO3↓+ 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 氧化碳);CO2+2NaOH = Na2CO3+ H2O(该反应用于 吸收和除去二氧化碳)。 用途:光合作用、灭火(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 气大)、化工原料、气体肥料等。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 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危害: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 化、农业减产等。 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植树 造林、开发新的清洁能源等。 的循环:任何动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 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4)水 ①水的组成:电解水生成O2和H2 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H2在O2中燃烧生成水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自然界中的水
应用:①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②判断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③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产物 ④判断金属与酸反应速率、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7、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实质: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在反应前后均 不变。 (3)应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 (4)宏观意义:参加反应的元素种类不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与生 成的各物质质量成比例,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5)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正确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式; 标注反应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合理); 配平原子数目前后相等 8、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 特点:均一、稳定。 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 质; 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溶解与热量变化:NH4NO3溶于水吸热,周围环境降温。 浓H2SO4、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周围环境升温。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 溶质。 相互转换: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般升温、加溶剂、如KNO3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一般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 (4)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液 随温度变化情况: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纯氧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 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发出明亮的蓝紫 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色火焰,)放热,生 成大量白烟;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 无色液体;
——现象: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 黑色固体;
质子(+) 中子(不带电)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中恒定不变;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化学元素 (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2)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1~20号元素更重要)。 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氖Ne, 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氩Ar钾K钙Ca, 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锰Mn碘I钡Ba铁Fe锌Zn (3)元素的简单分类 金属元素“钅”、非金属元素“石”“气”、稀有气体元素“氦、氖、 氩……” 4、物质组成的表示 (1)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一价铵根(NH4+)、硝酸根(NO3-);还有一个氢氧根 (OH-)。 二价硫酸(SO42-)碳酸根(CO32-);负三有个磷酸根 (PO43-)。 (2)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3)常见物质化学式(略) (4)化学式与化合价 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 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5、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物质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色、态、味、密、硬、熔、沸、溶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3)化学变化与能量 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伴随有能量(热量)的变化。 通常,化合反应放热,分解反应吸热; 常温下进行火点燃条件的反应放热,加热、高温条件的反应吸 热。 目前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例如:燃烧放 热。Mg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4)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自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 不变 常见的催化剂:MnO2用作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6、几种化学反应 (1)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A + B = AB 多变一(通常为单质与氧气、氧化 物与水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AB = A + B 一变多(一般是有气体生成的反 应) ③置换反应:A + BC = AC + B 单质+化合物 → 新单质+新化合 物(金属与化合物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主要发生在酸、碱、盐之 间) (2)金属活动性顺序 内容: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氢 铜 汞 银 铂 金 说明:①越靠前金属活动性就越强;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从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 ③(除K Ca Na外)前边的金属可以从后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 换出该金属出来。
纯水与天然水: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 天然水(如矿泉水、河水、海水等)含有许多可 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硬水与软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鉴别:肥皂水。 ③水资源的保护:保护水源不受污染;节约用水。 2、金属与金属矿物 (1)金属的物理特征:常温下是固体(除汞外)、有金属光泽、导 热、导电、有延展性; 密度、硬度、熔点差别较大。 导热、导电最好的金属——银(Ag)地壳含量 最高的金属——铝 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人体含量最高的 金属——钙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Cr)熔点最高的金属 ——钨(W)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Hg) (2)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的反应 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反应继 续进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一种黑色固体:3Fe+2O2点燃Fe3O4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与O2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生成暗红色的疏松 的铁锈。 金、铂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②与酸反应(H前金属) 活泼金属与稀硫酸、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Zn+H2SO4= ZnSO4+H2↑ Fe+2HCl= FeCl2 +H2↑ ③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例:Fe+CuSO4= FeSO4+Cu (3)合金:生活中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钢和生铁的区别: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二者都是铁碳合金。 (4)不同金属的用途:
NaCl), 个别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 (5)结晶: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通常是饱和溶液降温或蒸发溶 剂造成的)。 (6)乳化作用:难溶于水的大液滴分散为小液滴,并均匀分布在水中 的作用(洗涤剂清洁油污的过程)
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1、物质的多样性 (1)通常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为:固态、液态、气态; 常见固态物质:大多数金属(Mg、Fe、Al等)、金刚石、碱(NaOH、 Ca(OH)2)、盐(NaCl、Na2CO3、NaHCO3、CaCO3) 常见液态物质:水(H2O)、过氧化氢(H2O2)酒精(乙醇C2H5OH)、硫酸 (H2SO4)、 盐酸(HCl水溶液) 常见气态物质:空气、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 (CO)、稀有气体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是分子间间隔大小发生改 变。 (3)物质的分类: ①只由一种成分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可以写出化学式的物 质)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空气、合金、 溶液等) ③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O2、H2、Fe、Al、Mg、 金刚石、石墨、C60、臭氧) 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H2O、CO2、 酸、碱、盐) 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通常为——有机化合物(甲烷(CH4)、 酒精、糖、油脂、蛋白质) ⑥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和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2、微粒构成物质 (1)分子、原子和离子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H2O、CO2、O2、 H2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如:H、O、C、Na 原子或原子团,如:钠离子(Na+)、氯离子(Cl-)、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氢氧根(OH-)、硝酸根(NO3-)、铵根(NH4+) 化学反应实质: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分; 原子得电子变为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变为阳离子。 (2)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硅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碱(NaOH、Ca(OH)2)、盐(NaCl、 Na2CO3) (3)分子的主要性质:分子体积小、质量小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 越大) 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①闻到气味——分子不停的运动 ②湿衣服变干——分子不 停的运动 ③气体体积膨胀或收缩——分子间间隔变化 ④物质热胀冷缩 ——分子间间隔变化 (5)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二、身边的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质
1、空气和水 (1)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21%氧气(O2)、78%氮气(N2)、还 包括二氧化碳(CO2)、稀有气体及其它杂质;空气中 含量最多的元素——N 空气的用途: 氧气: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潜水、宇宙航行、燃料燃烧、金属切割、 气焊、炼钢、化工生产等; 氮气:制取硝酸、化肥,用作保护气、防腐气,液氮作麻醉剂,创造低 温环境;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制霓虹灯、电光源。 (2)氧气: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收集时用向上排空气法 或排水法); 化学性质:①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发生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