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讲义

合集下载

《设计美学课件》课件

《设计美学课件》课件

由于对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非常
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 多元化的 ,( 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
象的关系等。
的思考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
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
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
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等), ——美学只是包括“哲学思
辩”,不应该“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再者,美”本身是人的一种感觉,不
18
2. 工业设计美学
2021/5/22
19
2.工业设计美学
外观设计时尚简洁的榨汁机设计(左图)
工业设计美学的研究实际上仍 然是工业产品造型美学的研究,所 包括的领域很广 ,虽然是工业产 品,但由于不同产品领域中仍然自 成体系,形成了自身的设计美学审 美标准。由于产品本身必须与市场 营销紧密结合,同时也必须向创意 产业化发展,所以设计美学的审美 原则也一定要向大众比 、普及化 、 多元化和系统化发展。工业设计美 学实际上就是大众美学或称实用美 学。
4.平面艺术设计美学
2021/5/22
招贴版式设计(上图)
26
2021/5/22
拖鞋广告设计(上图)
但尽管平面艺术设计的艺术符
号的提炼复杂,但科技自昌简单。 特别是在当今的媒体时代,由于 它的图形来源广泛、操作程序简 单,表现手段多样,使得专业化 的含昌越来越低,大众化的比重 越来越高。使得平面艺术设计面 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何运用高 水平的审美标准对平面艺术设计 提出了新的设计美学评判体系, 是设计美学家们需要研究的主要 课题。
CD包装设计(下图)
2021/5/22
11
艺术设计美学的类别
(二)Categories of art
and design aesthetics

设计美学第三章

设计美学第三章

《设计美学》第三章讲义主要概念:期待世界:是构成读者希望接受和理解的文学作品的条件系统。

集体无意识:是由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心理倾向,它是先天的非个人的心理机制。

个体无意识:是以一种情结表现出来的原型。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特有的生存样式系统,它是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从事自我创造和发展的成果。

文化模式:是指文化类型特定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的特征。

文化生态系统:将各种文化形态依其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密切程度的连接而构成的系统。

文化进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以社会化的组织形式通过文化的传承和积累而实现,具有质的飞跃。

文化整合:是指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系统。

设计:一种综合性策划和形式创造活动,作为生产的前提,它以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

大设计:从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中去规划和安排各项具体的设计任务。

生活方式:是指除物质生产和交换外,人们日常社会生活采取的各种形式。

时尚: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所形成的社会流行倾向。

市场机制:依据商品交换原则形成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

边际效用:是指有无某一种商品在效用上的差别。

消费定势:是消费者依据过去的经验或习惯性选择来购买商品的现象。

1为什么说实用功能是产品的最基本的功能?答:1 因为人的物质需要的产生是先于精神的需要,人要生存,就要解决吃、穿、住的问题,就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所以产品首先就是用来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

2就产品与人相互作用的发生学过程而言,产品的实用功能是各种精神功能产生的根源,从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看,产品先是取得了实用功能,以后才逐渐产生出认知的和审美的功能。

2 文化概念的界定答: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考查,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其原意是对土地的耕耘和植物的栽培,后来引申为对人心身的教养。

文化实质上就是“人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任何文化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从而也是为着人的活动,所以人不仅是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的目的,文化的发展总是以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设计美学》讲义

《设计美学》讲义

《设计美学》第一章讲义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一、问答题1.设计师为什么要读“设计美学”?答:第一:这首先是由于设计活动中审美特质所具有的特殊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设计师的审美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审美规律的认识。

设计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环节,不仅是一种技术实践活动,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在产品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形式美指具有从属的意义,审美价值不能成为一种孤立的追求,功能美才是产品功能与形式变奏中的主旋律。

第二:设计美学有助于设计师从美学的视野,加深对于设计历史和设计原理的理解。

设计史为设计原理的开拓提供了历史借鉴。

审美趣味和消费时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三:市场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设计创新才能开拓市场和创造市场,以取得占有市场的主动权。

设计美学将有助于开启通向现实生活的思想之门。

设计美学把产品系统与人的关系作为考察的中心。

当今是一个呼唤名牌产品和名牌设计师的时代,设计实施创造品牌的开拓者之一,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设计美学作为一种感性文化的人类学,正在逐步融入整个设计文化、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之中。

在设计中,美的呼唤和心灵的感应,将促进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转化,并推动着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所以设计师只有掌握了“设计美学”,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答: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产生的原因:第一,人类与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它是构成人们生活的天地。

设计美学课件(1)

设计美学课件(1)

第三讲 西方对美的寻找
本讲主要内容:
一、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二、亚历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三、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四、鲍姆加通的美学思想 五、康德的美学思想 六、席勒的美学思想 七、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八、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九、尼采的美学思想 十、苏珊· 朗格的美学思想
一、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一)柏拉图简介
4.美是主观相对的,因人而已,没有共同标准——“其美者自美,吾不 知其美也;其丑者自丑,吾不知其丑也”。庄子“各美其美”。 5.中国古代对“美”的理解: (一)“美”字从字源来看,“羊大则美”,认为羊长得很肥很大就是 “美”。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与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 有直接关系。 (二)另种看法“羊人为美”。人戴着羊头跳舞才是美,这与原始巫术 礼仪活动有关,具有某种社会含义在内,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这 就使“美”与“善”联系在一起。
6.美在今天至少有三种含义:
(1)表示感观愉快的强形式(羊大则美) (2)表示伦理判断的弱形式(羊人则美——“美”“善”合一) (3)专指审美对象,这就属于美学的范围了。
二、美学
1.最初,美学依附于哲学,许多哲学家同时也是美学家。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Aesthetics)这个名称和美学的第一个较完整地理论,是 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的。他被称为美学之父,也被称为美 学学科的创立者。 3. Aesthetics希腊字根原意是“感觉学”,鲍姆嘉通把审美当成一种 感性认识,“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2)它是诉诸人类感性的
(3)它达到了极高水准、能引起人们欣赏。
四.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研究美(或审美)的问题,艺术学则研究艺术。 2.艺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具 体科学,它既可能是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可能针对艺术品作文本分 析和某种动态调查,也可能是对“艺术”本身作的历史考察和定性或定 量分析。

《设计美学》第五章讲义...

《设计美学》第五章讲义...

《设计美学》第五章讲义...《设计美学》第五章讲义主要概念:符号:是指以某种媒介来指称或表现另一事物的信息载体。

语构学:符号学中研究符号之间结构关系的学科。

产品造型的语构学:是研究产品语言语汇之间的结构关系。

语义学:是指研究符号与它所指涉对象的关系(即意义)的学科。

产品造型的语义学:是研究产品语汇与它的指涉对象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或环境关系的学科。

产品造型的语用学:是研究产品语言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产品与环境的关系。

传播:信息由发送到接受的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和多种组成要素。

自然语言: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它是人类交往中形成的第一种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是建立在逻辑概念基础上的一种推论式的符号。

语言共享性:是指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具有相通的语言能力。

语言活动:是指一个人在接受某种刺激时,通过语言媒介的作用而使另外的人作出反应的过程。

广告:是广告主将有关一种商品的信息通过大众传媒传递给消费者的活动,母的在于是接受着接受所传达的的信息内容。

二问答题:1 简述要实现文化传播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答:其一是所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共享性,只有当人们对传播对象有一定认同或理解时,才能发挥传播的效果。

其二是传播关系的建立,任何传播都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起连接双方的渠道,一般的传播并不限于两个人之间,而往往形成一个社会的关系网。

其三是传播媒介的应用,传播媒介是传递信息所使用的载体,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表示各种传播手段的总和。

媒介是人体延伸,它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而且它一经产生就参与各种社会的变革。

其四是传播方式的选择,不同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如广播是单向的,电讯电话则是双向的,广告是横向的,文件传递则是自上而下垂直式的。

选择好传播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2 两种符号学理论分别指的是什么?答:一是美国哲学家查。

桑。

皮尔斯的符号学原理,他对理论符号学的建立起了奠基作用,它是建立在对人判断或命题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符号理解为用于表现或代表另一事物的东西。

设计 美学课件

设计 美学课件


对设计美学的研究 既要与科学的、自然 主义的理性研究挂钩, 又要与一定的文化、 生活紧密结合。

这就要求设计美 学能够合理地融合设 计学与美学的理论知 识,寻找适合设计领 域的美学基本规律。
1.2 设计美学的类别
1.环境设计 建筑设计 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室内与展示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
1.3 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
• 中国设计美学发展: 先秦 汉魏 唐 宋 明清 民国 现代
• 西方设计美学发展: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 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
文艺复兴 现代主义
工艺美术运动 后现代主义
1.3 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
• 古希腊 古希腊罗马时代审美 认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 是把美与功能结合起来。
1.3 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
• 古罗马竞技场 古罗马圆形竞技 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 马威尼斯广场南面, 是迄今留存的古 罗马建筑中最卓越 的代表,也是古罗马 帝国的象征。
1.3 设计美学的发展态势
• 中世纪 ——格特式教堂 在13世纪后半期,以 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 筑风格风靡欧洲大陆。 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 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 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 教画,广泛地动用簇柱、 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设计的目的是生产制 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 用、经济、美观的产品。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 产品设计包括手工业加 工的手工艺设计及现代 大机器生产的工业设计 两大类 。
1.2 设计美学的类别
• 手工艺设计 • • 手工艺设计是在 人类文明的发展中, 伴随着生产的发展 产生的,以手工业 生产为基础,对原 料进行手工制作加 工的设计形式。
1.2 设计美学的类别
• 室外环境设计 • 庭园设计、广场设计、 园林设计、店容设计、 道路桥梁及附属设备 等围绕建筑主体的相 关外界环境设计,广 场规划设计也属于这 一范畴。

设计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设计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第三节:设计的根本是思想的外化
设计之美得以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样的制成品,说到底都是精神的物化结果。而且, 那些越是出乎人们预料、具有冲击力的设计创意,就越能够 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和消费欲望。正如有的学者所总结的: 越是完美的设计,就越能“超越形象地描绘世界的范畴,而 成为精神的显现,进入新的层次。”
——《实用主义美学》,【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彭锋 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版.
总结上述和一般的美学规律,我们认为:
设计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事具有创造 性活动中美学规律的学问。
第二节:人人都是设计师
计算机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使本来只有通过艺术手段才能完 成的事情,现在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完成,而且效果一点也不比 设计师们设计的差。
二、在此环境下学习设计美学的现实意义:
(1)美学中的人文精神可以唤醒设计的人性化走向。 (2)美学的开创性可以为设计不断的提供创新的力量。 (3)美的巨大的魅力为设计的发展提供着推动力。
总之,设计美学是在科学技术的领域内探索美学规律, 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理论课,即可以从思想上影响设计者; 也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实践课,可以实践引导设计者提高技 能。
设计不只是一种脑力劳动,而且也是一种体力活动。这一 点决定了,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从事一定的设计实践活动, 形成某种比较熟悉的技能、技巧是学好设计美学的重要途径。
“用石头来表达,比起用文字来表达要难得多。”——莱辛 对于系统接受设计教育的学生来说,仅仅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积 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动手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在运用中将理论转化为能力。
设计美学
适用专业:环艺设计 主讲:贾成良
第一章:总论

《设计美学》PPT课件共66页文档

《设计美学》PPT课件共66页文档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人的需要有哪些特点?
人的需要是人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是人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表现有如下特征: 1、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对象的,也就是说需要总是对某种事物的需要。 2、一般需要都有周而复始的周期性。 3、需要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 而不断丰富起来。 4、人类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这使得对于人们需要的把握有了共同 的依据。
与认知相关联的合规律性的基础之上)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人的需要
需要:需要作为人的属性,反映了人的生存对外界的依赖性。 (沟通人的内在和外部世界的桥梁)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形成都源于人的需要。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需要是人的本性
“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 人的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定,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 根源。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需要层次论的应用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中兴百货意识流广告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一种感觉实在化。 广告主通过广告把产品的利益诉求告诉 受众,在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 日,商品成为附加价值的“媒介”,特 别在一些广告等的设计中商品承载了摩 登、现代、传统、高品质、专精、领导、 大众化等意义,成为“社会声望”、 “社会地位”及“生活风格”的载体。
设计 美学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功能: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
(产品的核心概念之一)

《设计美学》讲义

《设计美学》讲义
5.简述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答:从内容与形式的主从地位上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然而从它们的相互联系上看,任何形式都是内容向形式的转化,而任何内容都是形式向内容的转化,它们之间又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一、问答题
1.设计师为什么要读“设计美学”?
答:第一:这首先是由于设计活动中审美特质所具有的特殊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设计师 的审美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审美规律的认识。设计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环节,不仅是一种技术实践活动,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产品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形式美指具有从属的意义,审美价值不能成为一种孤立的追求,功能美才是产品功能与形式变奏中的主旋律。
4 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有何不同?
答:1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人的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而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以符合人的目的性作为存在的前提。
2 人工形态具有人的主体性特征,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理特征。
3 由于人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使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这就使人工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第二,与无机界相比,有机界是一个更加色彩纷呈和生意盎然的世界。在生物的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偶然性的变异。这种变异可能适应于环境条件而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也可能不适应于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产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容易存活,并在生殖中将这种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产生不利变异的生物不易生存,从而被淘汰。自然选择的创造作用在于通过环境对生物发展的影响,使生物的变异、环境的淘汰和物种的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设计美学PPT演示课件

设计美学PPT演示课件
鲍姆嘉通认为美和艺术都属于认识论,科学、逻辑思维属于高 级的认识论,是对世界的理性认识,艺术和审美是对世界的低级认识 论,是对世界的感性认识。 4.传统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8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9
三.什么是艺术
1. 我们考察设计史,可以认为,设计始终属于艺术的范畴。无论是中 国还是西方,古代一般都“技”、“艺”不分。可以说设计或者等同 于艺术,或者属于艺术之列。
10
11
四.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研究美(或审美)的问题,艺术学则研究艺术。 2.艺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具
体科学,它既可能是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可能针对艺术品作文本分 析和某种动态调查,也可能是对“艺术”本身作的历史考察和定性或定 量分析。 3.美学则有所不同,虽然它也要研究艺术,但主要是围绕着该“艺术品” 是否“美”,是否调动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来展开。
所谓自然的人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人的“烙印” 而“人化”;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求、感知以至器官的人 化。 2.动物界有审美现象,但动物却没有审美活动,没有审美感知。究其原因在于 动物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社会性。 3.因为人类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中介,所以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同构说,自然形 式与人的身心结构发生同构反应,便产生了审美感受。 4.外在自然事物的性能和形式,既不是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是美的存在,就 具有审美性质;也不是由于主体感知到它,才能成为美;也不只是它们与人 的生物生理存在有同构对应关系而成为美;而是由于它们跟人类的客观物质
第三个回答“使每件东西恰当的就是美”,反驳“要煮蔬菜, 美人与汤罐,金汤勺与木汤勺,哪个更恰当,更美?”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设计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设计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美学要素的运用,提高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达力。

二、课程内容1.美学概念与设计美学的关系-美学的定义与范畴-设计美学的意义和特点2.设计美学要素的理论基础-形式美学:线条、形状、颜色等的美学原则和表达方式-结构美学:平衡、比例、对称等的美学原则和表达方式-功能美学:功能与美学的融合,功能性设计的审美价值3.设计美学的应用-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美学-基于文化背景的设计美学-基于环境可持续性的设计美学4.设计美学与艺术表达-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表现性-设计美学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剖析五、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设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则。

2.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项目实践,培养其应用设计美学的能力。

3.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设计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观察力。

六、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20%):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积极上课等。

2.设计作品(40%):完成课程安排的设计项目,包括创意提案和设计实践。

3.成绩考核(40%):期末考试,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测试学生对于设计美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七、参考教材1.《设计美学基础》(沈元成、冯泉主编)2.《设计美学导论》(张火泉著)3.《设计与美学》(佐藤耕一著)4.《设计美学的哲学基础》(张娅欣著)八、课程进度安排1.美学概念与设计美学的关系(2周)-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设计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设计美学要素的理论基础(4周)-形式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结构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功能美学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3.设计美学的应用(4周)-基于用户需求的设计美学-基于文化背景的设计美学-基于环境可持续性的设计美学4.设计美学与艺术表达(2周)-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与表现性-设计美学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剖析九、课程评价与反馈1.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设计作品、期末考试等。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讲义
姚君喜
DES8, 2013 1
主讲:姚君喜博士 专业:艺术设计 课时:周2
November 18, 2013
2
课程介绍
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必须要学会 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在掌握设计的 技能的同时,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以 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和抽象表现的能力, 《设计美学》课程就是为加强设计理论 的学习,加强美学、文化、艺术的基本 理论功底,以满足现代设计的高要求。
November 18, 2013 17
11 、 徐 复 观 : 《 中 国 艺 术 精 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12、姚君喜:《审美与艺术 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3 13、[美]内森· 卡伯特· 黑尔: 《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 上海美术出版社1998
November 18, 2013 18
November 18, 2013 52
1、抽象化
从艺术发展看,再现和表现始终是艺术 创造和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再现注重的 是具象化,是对事物的具体、客观化的描 绘和展现。表现注重的是抽象化,是对事 物的主要特征的传达,也就是中国艺术所 说的“传神”。一般的观点是,西方传统 艺术注重再现,而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 中国的山水画)主要是以表现和写意为主。
55
抽象化是指从自然、感觉体验中提取出 精华和特征,并进行的分析、推理、分离、 选择、简括化,以及对几何形的运用。 西方传统艺术以反映客观世界的写实方 式为主,二十世纪的抽象主义艺术则摆脱了 表现上的束缚,自然事物在他们的构图中所 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一个自然景色在他们的 画上只是一个几何形、图案、线条、角和纷 乱的色彩系统。抽象派艺术家在从自然景色 中遴选创作素材时剔除了那些非至关重要的 细部,从不规则的自然和日常视觉体验中汲 取到了精华。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集中体 现在绘画技巧以及图案、形状、结构和色彩 等的排列上。 November 18, 2013 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美学》第一章讲义主要概念部分: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定。

一、问答题1.设计师为什么要读“设计美学”?答:第一:这首先是由于设计活动中审美特质所具有的特殊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设计师的审美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审美规律的认识。

设计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环节,不仅是一种技术实践活动,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在产品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形式美指具有从属的意义,审美价值不能成为一种孤立的追求,功能美才是产品功能与形式变奏中的主旋律。

第二:设计美学有助于设计师从美学的视野,加深对于设计历史和设计原理的理解。

设计史为设计原理的开拓提供了历史借鉴。

审美趣味和消费时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三:市场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设计创新才能开拓市场和创造市场,以取得占有市场的主动权。

设计美学将有助于开启通向现实生活的思想之门。

设计美学把产品系统与人的关系作为考察的中心。

当今是一个呼唤名牌产品和名牌设计师的时代,设计实施创造品牌的开拓者之一,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设计美学作为一种感性文化的人类学,正在逐步融入整个设计文化、企业文化和商业文化之中。

在设计中,美的呼唤和心灵的感应,将促进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转化,并推动着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

所以设计师只有掌握了“设计美学”,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答: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产生的原因:第一,人类与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它是构成人们生活的天地。

人们咏唱日月星辰,也赞颂田园山水。

它们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有序,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也具有了与人情感的契合。

第二,与无机界相比,有机界是一个更加色彩纷呈和生意盎然的世界。

在生物的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偶然性的变异。

这种变异可能适应于环境条件而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也可能不适应于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生物的生存。

产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容易存活,并在生殖中将这种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产生不利变异的生物不易生存,从而被淘汰。

自然选择的创造作用在于通过环境对生物发展的影响,使生物的变异、环境的淘汰和物种的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自然形态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统一尺度的规律作用,这种尺度关系是同地球引力场相联系的。

各种生物形态的美,都是与它自身的生物种属的特点相关联的。

每一种属都有自身的尺度,从而构成特定的和谐。

功能与启示:对于自然形态的功能机制具有的启示作用,人们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认识过程:1开始只是零散的和外在的了解。

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里有气室而浮在水面的特性,设计出具有薄膜结构的建筑造型;1851年伦敦博览会的水晶宫利用钢架和玻璃。

结构庞大、轻巧,而内部宽敞明亮,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产生了仿生学。

从生物现象和过程中抽取出适用于技术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作为发展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根据蜻蜓和蜜蜂等昆虫具有复眼这一仿生学原理制成了光学测速仪,可以精确的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根据鱼类流线型身体适合在水中快速游动的原理制造的潜艇比原来的潜艇提高了百分之二三十等。

在自然形态中,最富于情感意蕴最具亲和力的便是人体了人们常把自身的比例视为最美的比例,随之产生的就是以人体比例为基准和尺度,使建筑模数化。

其中既着意于建筑尺度与人的适应性,同时也包含了对人体美的模仿和赞赏。

3.人工形态中的,材料、结构、形态与功能之间是怎么联系和互动的?答:从一般系统论的观点看来,任何人工产品都是有各种材料按照相应的结构形式组合起来的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才来哦、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其中,材料是产品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的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1材料是结构的基础。

制作任何产品都需要利用一定的材料,新材料的出现,为产品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前提。

同时,材料的选择对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征性以及市场效果都具有重大影响。

2产品总是由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从而发挥出一定的效用功能。

任何结构的构筑都要依靠一定的材料,材料是结构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产品的功能则是由结构决定的,结构是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载体,它是实现产品物质功能的手段集合。

3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即由一定的形体、色彩、质地等产品外观的物质要素所构成,他可以直接为人所感知。

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它又积极的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

4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任何一个产品,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其功能作出明确定义,才能明确揭示出这一产品的内涵和要求。

4 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有何不同?答:1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人的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而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以符合人的目的性作为存在的前提。

2 人工形态具有人的主体性特征,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理特征。

3 由于人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使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这就使人工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5.简述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答:从内容与形式的主从地位上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然而从它们的相互联系上看,任何形式都是内容向形式的转化,而任何内容都是形式向内容的转化,它们之间又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

这就是说,一方面形式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单独发挥自身的作用;另一方面形式又直接取决于并影响到内容。

这一点具体表现在: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他又积极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

当产品的材料、结构类型和使用功能已经确定时,形式在技术条件的制约下所允许的变化范围称为形式的自由度。

6 完形理论和人的感知特性包括哪些内容?答:一完形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所具有的表现性,对于知觉形式的组织,完形理论认为:人的视知觉是集中在视觉域中一部分事物上的,这部份称为图形,而其余部分则称为背景。

人所知觉的事物可能是由不同的刺激物构成的,它们之间的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接近组合2 相似组合3 良好图形组合4 组合中的竞争与联合5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 参照系的影响7 知觉定势二人的感知特性包括感知觉和感受性。

1 感知觉又包括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指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感觉也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心理要素,它也可以引发人的某些生理快感。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感觉又包括时间模式和空间模式两种。

时间模式的作用有三种:积累作用、融合作用、适应现象。

空间模式的作用也有三种:1空间的积累和扩散 2空间融合 3同时对比2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觉经验,可分为知觉恒常性和空间异向性。

知觉恒常性是视觉空间产生的一种明显作用。

空间异向性是视觉空间根据方向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质。

7.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1)技术与艺术都是具有生产形态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生产形态,两者分属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领域被。

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它要通过某种物质媒介把艺术意象客观化和物质化。

它是精神内容的传达媒介和物质载体,因此只具有精神功能。

而技术活动是一种物质生产过程,它的产品首先具有物质的、实用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某种精神的功能。

2)技术和艺术在于满足人的不同需要。

技术直接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艺术活动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它通过审美效应发挥着认识的、教育的、心理调节的和娱乐的功能。

因此,技术产品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具有同一的物质效用,而艺术品对于不同的接受者却可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3)无论是技术产品和艺术作品,它们的构成中都包含着人的主体因素和外在的客体因素。

技术的主体因素是由人的经验、只是和技能组成的,其客体因素是由工具、能源和材料等组成的。

艺术中的主体因素则侧重于形式感受、情绪体验和思想情感等。

8.如何实现对产品造型意境的营造?答: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表征设计产品和审美感受的概念。

对于艺术设计品的鉴赏和感受,可以使人进入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统一的精神境界,是审美主体超越感性具体的物象,领悟到某种宇宙或人生真谛的艺术化境界。

意境是强调意与境的结合,是这种境界贯注了情思和理趣,形成情景交融。

意境具有虚实相生的特点,设计的产品或环境产生的审美意境是对于接受者审美体验状况的界定。

产品造型中意境的营造与产品所处环境背景有关。

此外也与产品的整体关系和细节处理相关联。

每中造型都有起支配作用的立体形状,它构成造型的主旋律。

设计时先确定主体部分,在加上细节和特殊标志,就能得到整体造型。

人们在视觉习惯上是先注意整体,然后将视线移到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有时设计的成功倒是由于关键部分的着意刻画或细节处理而获得的。

因为细节不仅涉及视觉体验,而且与人的使用和触觉感受直接相关。

《设计美学》第二章讲义主要概念:功能:产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或对人发挥的效用。

价值:是事物具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审美价值:是事物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性质,具有直观性。

功能价值:是事物满足人的生理或物质需要的性质。

情感性消费:是指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具有人情味的生活。

审美创造:是一种把主观观念客观化和物化的过程。

问答题1 需要作为人的本性,有哪些特点?答:人的需要是人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是人全部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表现有如下特征:(1)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对象的,也就是说需要总是对某种事物的需要。

(2)一般需要都有周而复始的周期性。

(3)需要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起来。

(4)人类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这使得对于人们需要的把握有了共同的依据。

2 对人的需要如何加以划分,它对设计有何启示?答:关于人的需要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首先,根据其发展的过程,可以将人的需要划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