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原理
工作流引擎七大原理
![工作流引擎七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89c18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d.png)
工作流引擎七大原理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高效的工作流程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工作流引擎作为一种自动化流程管理工具,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要理解工作流引擎的运作原理,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七大原理。
一、自动化流程管理工作流引擎的核心原理是自动化流程管理。
它能够将企业的复杂业务流程转化为可管理的步骤和规则,实现自动化的流程执行和监控。
通过预定义的流程模板,工作流引擎可以自动分配任务、通知相关人员、自动触发下一步操作,从而简化流程管理,提高效率。
二、灵活的流程设计工作流引擎具有灵活的流程设计能力。
它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业务逻辑,自定义流程模板,包括任务的分配、执行顺序、执行条件等。
这种灵活性使得工作流引擎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流程需求,满足企业的特定要求。
三、实时的流程监控工作流引擎能够实时监控流程的执行情况。
通过集成数据库和报告系统,工作流引擎可以追踪任务的状态、执行时间、执行人员等关键信息,并生成详细的流程报告。
这些实时的监控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流程的进展和问题所在。
四、灵活的协作环境工作流引擎提供了灵活的协作环境。
它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多种渠道,将任务和相关信息发送给指定人员,并收集他们的反馈。
这种协作环境使得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高效地协同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五、可定制的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通常配备了强大的规则引擎。
规则引擎能够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和条件,自动判断流程中的分支条件,并触发相应的操作。
这使得工作流引擎能够根据不同情况自动调整流程的走向,提供更加灵活和智能的流程管理。
六、数据集成和交换工作流引擎具有良好的数据集成和交换功能。
它可以与企业现有的ERP系统、CRM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这种数据集成和交换能力使得工作流引擎能够更好地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信息的无缝传递和共享。
七、易用性和可扩展性工作流引擎通常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java工作流原理
![java工作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342baf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5.png)
java工作流原理
Java工作流是一种用于处理业务流程的工具和框架。
它主要基于一组定义好的规则和流程,以及一些操作和异步处理的方式,来实现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
Java工作流的原理如下:
1. 流程定义:Java工作流通过定义一个流程来管理和控制业务流程。
流程定义是由一组任务节点、节点之间的连线和条件、节点操作等组成的描述文件,用于描述流程的执行顺序和逻辑。
2. 启动流程实例:在流程定义描述好后,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启动一个流程实例。
流程实例是某个业务流程在运行时的一次具体实例化。
3. 节点和连线:流程实例在运行时会依次经过任务节点,并根据节点的连线规则决定下一步走向。
4. 节点操作:流程中的任务节点可以执行一系列的操作,如调用某个服务、发送通知、生成并处理工单等。
节点的操作是根据业务需求来定义和执行的。
5. 异步处理: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流程实例可能需要等待事件发生、用户操作等外部因素才能继续执行。
Java工作流提供了一些异步处理的机制,如定时任务、消息通知等,以满足这些需求。
6. 流程状态管理:Java工作流还可以提供流程状态的管理和查询功能,包括流程实例的进度、当前节点、操作历史记录等,帮助用户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流程。
总之,Java工作流通过流程定义、流程实例化、节点操作和异步处理等方式,实现了对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种灵活而可扩展的方式来处理各种业务流程。
工作流实现原理
![工作流实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171f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0.png)
工作流实现原理工作流(Workflow)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将工作任务按照某种规则或流程分配给不同的个体或部门,并进行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式。
通过工作流的应用,组织可以更高效地处理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并且方便监测和优化工作流程。
工作流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模、运行控制、任务处理和监控。
一、建模工作流的建模是指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将业务流程抽象为可执行的工作流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确定流程的开始和结束节点,以及中间的任务节点和分支节点等。
工作流模型的建立可以借助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的建模工具或可视化设计界面来完成。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定义工作流的输入、输出、控制条件、运行规则等。
输入包括触发工作流的事件,例如用户提交申请、系统定时任务等;输出则是工作流执行完毕后的结果,例如生成报告、发送通知等。
控制条件用于判断流程流转的条件,例如判断某个任务是否符合执行条件,如果不符合则流程流转到其他分支或者中止执行。
运行规则是指工作流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例如串行执行、并行执行等。
二、运行控制工作流的运行控制是指根据建立好的工作流模型,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流程规则和运行规则,自动驱动工作流的执行。
运行控制可以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引擎来实现,该引擎负责解析工作流模型,并根据流程规则驱动工作流的执行。
在运行控制过程中,引擎会根据工作流模型中定义的控制条件,判断当前任务是否满足执行条件。
如果满足条件,则将任务分配给相应的执行者,并且记录任务的执行状态和执行结果。
如果不满足条件,则根据预先设定的流程规则将工作流的执行流转到其他任务节点或中止执行。
三、任务处理任务处理是指执行者根据工作流系统的分配,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将任务处理结果反馈给工作流引擎。
在任务处理过程中,执行者可以使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的任务界面或者移动端应用程序来查看任务列表,并进行任务的办理、回退、转派等操作。
在任务处理过程中,执行者可以根据任务的要求和上下文信息,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工作流引擎的原理
![工作流引擎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13f0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2.png)
工作流引擎的原理
工作流引擎是一种用于自动化组织、协调和监控业务流程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流程定义:工作流引擎通过定义工作流程,将业务流程抽象为一系列任务、步骤和决策节点的组合。
流程定义通常使用特定的建模语言(如BPMN)来描述。
2. 执行引擎:工作流引擎包含一个执行引擎,负责执行流程定义中定义的任务、步骤和决策。
执行引擎通常是一个状态机,能够根据当前流程状态和输入条件决定下一步的动作。
3. 任务分配和执行:工作流引擎负责将需要执行的任务分配给相关人员或系统,并跟踪任务的执行过程。
这包括任务的创建、分配、完成和关闭等操作。
4. 事件驱动:工作流引擎通常基于事件触发执行,即通过监听特定事件(如任务完成、超时等)来推动流程的执行。
这样可以实现异步、灵活和自适应的流程控制。
5. 数据持久化:工作流引擎需要将流程定义、任务状态和执行记录等信息进行持久化存储,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询和回放。
这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文件系统或其他持久化技术来实现。
6. 监控和优化:工作流引擎通常提供监控和报告功能,用于实时跟踪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并提供性能指标和分析结果以供优化和改进。
总的来说,工作流引擎通过定义、执行和监控业务流程,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可视化管理。
它可以提升业务流程的协同效率、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提供了监控和优化的能力。
工作流原理
![工作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89c1b965ce0508763213fa.png)
工作流(Workflow Foundation)从它一诞生就褒贬不一。
至少它确实目前看起来还是比较难用。
在.NET 3.5以及之前的版本中,为了实现工作流,我们还是需要编写相当多的代码。
WF给我们带来的主要有几点是值得了解的1. 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将流程设计与程序逻辑分离开来。
流程设计的可以只管流程,他们不要知道怎么做。
流程设计的人员可能(或者一定)不会用Visual Studio,他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设计器工具。
例如下面的这个小例子就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上面包装了WF的设计器。
结合自定义Activity的设计,可以将业务逻辑隐藏起来。
2.业务逻辑的数据还是需要我们自己设计数据库保存以及维护的这是很多人疑惑的,他们觉得既然有Workflow Foundation,就万事大吉了。
因为工作流实例确实也有数据,而且我们可以持久化将其保存起来嘛。
停!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想法。
工作流的持久化服务顾名思义,其实主要是为了给我们维护长时间工作的流程信息的(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卸载,保存到数据库等)。
大家应该这样理解,Workflow Foundation只是管流程的部分,它不管数据。
没错,它只管流程。
这有什么问题么,它管好这个就够了,而且确实能帮很大的忙,不是吗?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注意力放在业务数据的管理,而不是流程状态的管理之类。
3. 一般一套工作流的解决方案需要包含哪些组件请注意上面选中的项目,我来解释一下3.1 WorkflowLibrary 这个项目包含了工作流设计,它是可视化设计的成果。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审批流程3.2 OrderApprovalEventType 这个项目包含了工作流设计时可能会用到的一些接口和事件定义。
为什么需要用事件呢?一般我们的流程如果需要等待用户干预,诸如审批之类的情况,就需要这样做,因为它可能不是立即发生的。
注意,接口要标记为ExternalDataExchange,事件参数需要继承ExternalDataEventArgs,而且必须可序列化3.3 Contracts 这个项目是标准的WCF合约定义,因为我们是分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他们之间通过WCF通讯,包括创建流程,以及激发事件等等3.4 Services,这就是具体实现的WCF服务,在这里可以启动工作流运行时,并且按照客户端指令做相应的事情。
工作流的原理
![工作流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3884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b.png)
工作流的原理
工作流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进行任务执行的过程。
其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流程定义:工作流的原理首先是明确定义整个流程的步骤和顺序。
这通常通过流程图或者规范文档来实现,明确每个步骤的输入、输出和执行条件。
2. 任务分配:根据流程定义,将各个任务分配给相应的执行者。
这可以通过人工指派,也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分配,根据任务的类型、时间、优先级等要素来进行。
3. 任务执行:当任务被分配给执行者后,执行者需要根据流程定义中规定的步骤和条件来执行任务。
这可能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也可能需要与其他参与者进行协作。
4. 任务协同:在一些复杂的工作流中,多个任务可能需要并行或者串行地执行,并且彼此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这时,执行者之间需要进行协同,确保任务按照正确的顺序和要求被执行。
5. 异常处理: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执行者无法完成任务、输入错误、系统故障等。
工作流需要设立相应的异常处理机制,包括错误提示、重试、流程回滚、日志记录等。
6. 监控与优化:为了保证工作流的高效执行,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监控和优化。
这包括实时监控任务执行状态、性能指标和
资源利用情况,并根据监控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工作流的原理是基于任务定义、任务分配、任务执行和任务协同等要素,通过明确的规则和顺序,实现任务的自动化、标准化和可伸缩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作流的原理
![工作流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fa52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8.png)
工作流的原理
工作流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将工作任务在组织内部进行传递、处理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工作任务的自动化、标准化和透明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工作流已经成为了各种组织管理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工作流的原理。
工作流的原理主要包括流程建模、流程执行和流程优化三个方面。
首先是流程建模。
流程建模是指将一个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抽象和描述,形成一个模型。
在流程建模中,需要考虑到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参与者、条件判断、并发控制等方面。
通过流程建模,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工作任务的全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作流程。
其次是流程执行。
流程执行是指根据建模的流程模型,将实际的工作任务在系统中进行传递、处理和管理的过程。
在流程执行中,系统会根据流程模型自动分配任务、监控任务的执行进度、协调参与者之间的协作等。
通过流程执行,可以实现工作任务的自动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是流程优化。
流程优化是指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执行情况,对流程模型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在流程优化中,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工作任务的数据,发现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进而对流程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流程优化,可以不断提升工作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工作流的原理是通过流程建模、流程执行和流程优化,实现工作任务的自动化、标准化和透明化。
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和执行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组织情况和工作需求,合理地设计和使用工作流,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jbpm工作流原理
![jbpm工作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5a49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8.png)
jbpm工作流原理jbpm是一个开源的工作流引擎,它基于基于BPMN 2.0规范实现了各种工作流程的管理和执行。
jbpm的工作流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流程建模:使用BPMN2.0规范的图形化编辑器,开发人员可以定义工作流的各个环节、流程和业务规则。
这些定义信息包括任务、网关、事件和连接线等元素,它们被存储在一个可执行的流程定义中。
2. 流程部署:将流程定义部署到jbpm的运行环境中,使之成为可执行的流程实例。
部署可以通过API接口、命令行工具或Maven插件完成,部署后的流程定义被存储在jbpm的数据库中。
3. 流程实例化:根据流程定义创建流程实例。
每个流程实例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它可以根据流程定义的启动事件(如消息、定时器或手动触发)进行创建。
在创建流程实例时,初始任务会被定义并分配给相应的参与者。
4. 任务分配和执行:当流程实例创建后,相关任务会被分配给参与者进行执行。
参与者可以是使用jbpm的应用程序用户,也可以是外部系统或服务。
任务执行者可以根据任务的名称、优先级和截止日期等信息来安排任务的执行顺序和执行者。
5. 事件触发:在流程执行过程中,各种事件(如信号、定时器或消息)可以触发对应的行为。
这些事件可以触发流程的跳转、审核、撤销等操作,从而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
6. 流程控制:jbpm提供了不同的控制结构,如顺序流、并行网关和条件网关等,用于定义流程的流转和跳转条件。
流程的控制结构可以根据业务规则和条件对流程的执行路径进行动态决策。
7. 流程监控和管理:jbpm提供了流程实例的监控和管理功能,可以实时跟踪和监控流程实例的状态、任务和执行情况。
通过集成jbpm的Web控制台或API接口,管理员可以对流程进行管理、跟踪和优化。
总的来说,jbpm的工作流原理是基于BPMN 2.0规范的流程定义和流程实例化,通过任务分配和执行、事件触发和流程控制等过程来管理和执行工作流。
这种基于规范和可视化的方式使得jbpm更加灵活和可维护,适用于各种复杂的业务场景。
activiti工作流原理
![activiti工作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b03e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2.png)
activiti工作流原理Activiti是一个基于Java的开源工作流引擎,用于管理和执行业务流程。
它遵循BPMN 2.0规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管理功能。
工作流引擎的原理是将业务流程抽象成可执行的流程模型,并通过运行时执行引擎来管理和执行这些流程模型。
以下是Activiti工作流引擎的原理:1. 流程定义:工作流的基本单位是流程定义,它是一个可执行的模型,描述了业务流程的各个步骤和在这些步骤间的流程流转条件。
流程定义可以使用BPMN2.0规范的图形化编辑器进行设计和定义。
2. 流程部署:流程定义需要被部署到工作流引擎中才能被执行。
部署过程包括将流程定义的XML文件和相关的资源文件上传到工作流引擎,并生成相应的数据库表和其他必要的配置。
3. 流程实例化:当流程定义被部署后,可以通过工作流引擎的API来实例化一个流程,创建一个流程实例。
每个流程实例都是根据流程定义创建的,它代表了一个业务流程的具体执行状态。
4. 任务分配:在流程实例化后,流程中的各个步骤被转换为任务节点。
任务节点定义了需要由哪个用户或用户组来执行该步骤,并在任务节点上生成相应的待办任务。
5. 任务执行:工作流引擎根据任务节点的定义将待办任务分配给相应的执行者,并通过API提供相应的方法来执行任务。
执行者可以在任务界面上处理任务并提交执行结果。
6. 流程流转: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工作流引擎根据事先定义好的流程流转条件来控制流程的流转。
当一个任务被完成时,工作流引擎会根据流程定义中的条件判断,决定下一个要执行的任务是哪一个。
7. 监控和管理:工作流引擎可以提供监控和管理功能,用于跟踪和管理流程实例的执行情况。
监控和管理功能可以通过工作流引擎的管理控制台或API来实现。
通过以上原理,Activiti工作流引擎实现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管理和执行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和可控性。
工作流activiti介绍
![工作流activiti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edb94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c.png)
Activiti6工作流1、Activiti工作流概述1.1、工作流概述工作流(Workflow),就是通过计算机对业务流程自动化执行管理。
它主要解决的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的规则自动进行传递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每时每刻都在执行一个个的流程,我们可能是流程的发起人,也可能能是流程的中间人,甚至是最后终止一个流程的大boss,总体而言流程,即工作流就是为了团队协作而生,任何需要团队持续写作的场景都有必要用到工作流。
比如老生常谈的员工请假,发出请求,逐级上报,逐级审批。
在我们的项目中也是一样,很多项目都是存在业务流程。
1.2、工作流系统一个软件系统中具有工作流的功能,我们把它称为工作流系统,一个系统中工作流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对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自动化管理,所以工作流是建立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所以一个软件的系统核心根本上还是系统的业务流程,工作流只是协助进行业务流程管理。
即使没有工作流业务系统也可以开发运行,只不过有了工作流可以更好的管理业务流程,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常见的工作流有:请假流程、出差申请流程、出差申请流程项目研发流程1.3 工作流的实现没有用工作流之前我们是怎么做的?我们之前为了实现流程控制, 通常是通过状态(status)字段的值,来跟踪流程状态,但是不完美比如请假流程:员工申请-> 部门经理审批-> 人事存档我们要给status字段设置状态: 0 = 员工未提交; 1 = 员工已提交; 2= 部门经理拒绝审批; 3 = 部门经理同意审批; 最终人事查询status= 4也就是申请成功的请假单数据通过状态字段我们虽然可以实现流程的控制但是弊端也很明显: 当我们那不讲武德的产品经理说出“这个功能要改”的时候我们只能去改变代码比如: 在这个部门经理的后面在加一个总经理审批的功能, 则程序不能用了那么能不能做到流程业务变化后,程序可以不用变呢?使用工作流之后改善了我们哪些问题?Activiti能做到当需求变更时,代码不需要发生改变,只需要更新业务流程图即可.二、Activiti概述Activiti是一个工作流引擎,activiti可以将业务系统中复杂的业务流程抽取出来,使用专门的建模语言BPMN2.0进行定义,业务流程按照预先定义的流程进行执行,实现了系统的流程由activiti进行管理,减少业务系统由于流程变更进行系统升级改造的工作量,从而提高系统的健壮性,同时也减少了系统开发维护成本。
工作流工作原理概念解析
![工作流工作原理概念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19496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2.png)
⼯作流⼯作原理概念解析
⼀,概念理解
1,流程ID,指导⼊的流程图的ID
2,业务ID,指流程和业务绑定的ID,⼀般设置为业务的编号
3,节点ID,流程图中节点的编号
4,任务ID,流程流转到节点,产⽣的任务编号,可以理解为流程ID和节点ID共同⽣成的编号
⼆,业务介绍
1,任务下发,设置参数开启流程。
2,任务转发,查询节点ID的任务--》申领任务--》设置comment绑定任务ID--》设置流转⽅向--》完成任务(流转下⼀节点)
其中,设置comment绑定任务ID,参数是和任务ID绑定的,属于该任务,不会被别的节点所覆盖
3,任务历史查询,通过流程ID查询该流程流经的所有节点的任务信息
三,查询
1,待处理任务查询:assigneer可以设置参数#{参数名},通过findAssingeer⽅法,可以查询出分配给该⽤户的任务。
2,任务转发:可以通过绑定comment,实现记录每个节点信息,通过instanceId查询所有历史Comment获取该流程流经历史。
3,已处理任务查询:通过历史comment获取message,通过⽐对当前⽤户id,获取该⽤户已处理的业务编号。
3,任务退回:可以通过重新⽣成⼯作流编号,实现任务id和新的instanceId重新绑定,来实现新任务的流转。
dag工作流原理
![dag工作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45ba0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f.png)
dag工作流原理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向无环图)工作流是一种描述任务之间依赖关系的图形表示法。
在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处理领域,DAG工作流常用于描述复杂的任务调度和数据处理流程。
以下是DAG工作流的基本原理:1. 有向图表示依赖关系:DAG是由节点和有向边组成的图,其中节点表示任务,有向边表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有向图的特点是图中的边有方向,并且不存在形成环路的边,因此DAG是无环图。
2. 节点表示任务: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独立的任务或操作。
这些任务可以是计算、数据处理、存储等各种操作,具体取决于工作流的应用领域。
3. 有向边表示依赖关系:有向边表示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如果任务A的结果是任务B的输入,那么就存在一条从A指向B的有向边。
这种依赖关系确保在执行工作流时,任务按照正确的顺序执行。
4. 拓扑排序:由于DAG是无环图,可以进行拓扑排序,确定任务的执行顺序。
拓扑排序是一种对图中节点进行排序的算法,确保任何有向边的终点在排序中都排在起点之后。
5. 任务调度和并发执行:一旦完成拓扑排序,可以按照排序后的顺序依次执行任务。
同时,由于DAG表示了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并行执行没有依赖关系的任务,提高整体的执行效率。
6. 状态管理和错误处理:在DAG工作流中,通常需要对任务的执行状态进行管理,以便了解任务的执行情况。
同时,需要实现适当的错误处理机制,以便在任务执行失败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可能是重新执行、回滚或通知相关人员。
DAG工作流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任务调度、机器学习训练等场景。
Apache Airflow、Apache Oozie等工作流引擎是常见的实现DAG工作流的工具,它们提供了图形化的界面和灵活的配置方式,方便用户定义和管理复杂的工作流程。
activiti7工作流原理
![activiti7工作流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be8e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a.png)
activiti7工作流原理
Activiti 7是一个轻量级的工作流引擎,提供了一种将业务流程模型化和自动化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流程定义:首先,用户需要使用Activiti Modeler或BPMN
2.0编辑器来创建和定义业务流程。
这些流程可以包括顺序流程、分支流程和循环流程。
2. 流程部署:一旦流程定义完成,它需要被部署到Activiti引擎中。
部署过程包括将流程定义的XML文件上传到引擎,生成可执行的流程实例。
3. 流程启动:一旦流程部署成功,用户可以通过API或Activiti的应用界面启动流程实例。
每个流程实例都代表一个具体的业务流程执行过程。
4. 任务处理:一旦流程实例启动,它将根据定义的流程模型自动执行每个任务节点。
每个任务节点可以分配给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并且可以包括表单、文档和相关参数。
5. 任务完成:当参与者完成任务后,他们需要在系统中标记该任务完成。
这将触发后续的任务节点的执行或流程的结束。
6. 流程结束:当流程的所有任务节点都被完成后,整个流程实例结束。
此时,用户可以通过API或Activiti的应用界面查看流程执行的结果和历史记录。
总的来说,Activiti 7的工作原理基于BPMN 2.0标准,通过定义和管理业务流程的流程定义来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流。
它提供了灵活的任务分配、执行和管理功能,以帮助企业优化和协调不同业务流程。
工作流引擎七大原理
![工作流引擎七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3f3a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b.png)
工作流引擎七大原理第一,模型驱动原则。
工作流引擎应该基于模型来驱动工作流程的执行。
这个模型通常使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工作流程,包括流程图、节点图、数据模型等。
通过模型驱动,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易于管理性。
第二,自动化原则。
工作流引擎应该能够自动化任务的分配、执行和监控。
它能够根据工作流程的定义,自动将任务分配给相应的执行者,并监控任务的执行情况。
通过自动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重复工作。
第三,集成原则。
工作流引擎应该能够与组织内外的系统进行集成。
它可以通过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对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转。
通过集成,可以实现系统的互通和工作流程的协调。
第四,审批原则。
工作流引擎应该具备审批功能。
它能够将任务发送给相应的审批者,并记录审批意见和结果。
通过审批功能,可以实现对工作流程的控制和监管。
第五,通知原则。
工作流引擎应该能够实现任务和流程状态的实时通知。
它可以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将任务分配、流程进度、异常情况等信息及时通知给相关人员。
通过通知功能,可以提高工作流程的透明度和及时性。
第六,监控原则。
工作流引擎应该能够对工作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
它可以记录任务的执行时间、执行者、执行结果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生成报表和统计图表。
通过监控功能,可以及时了解工作流程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第七,优化原则。
工作流引擎应该能够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它可以根据任务执行情况的反馈,对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和质量的提升。
通过优化原则,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以上是工作流引擎的七大原理。
这些原理是工作流引擎设计和应用的基础,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工作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和优化。
在选择和使用工作流引擎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特点,合理应用这些原理,以达到最佳的管理和协调效果。
工作流实现原理
![工作流实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b3297c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a.png)
工作流实现原理工作流实现原理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对公司或组织内部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将业务流程分解成一系列步骤,定义每个步骤的输入和输出,并规定每个步骤的执行顺序等方式,对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实现原理。
一、工作流定义工作流(Workflow)是指对组织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来实现。
它是一个跨部门、跨组织的业务活动,从开始直到完成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判断。
工作流的设计和实现可以让业务流程变得更加合理化和有效化,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品质,降低成本。
工作流的实现需要技术支持,采用的技术包括工作流引擎、业务规则引擎、业务流程建模语言等。
二、工作流的基本概念(一)流程(Process)流程是指一系列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其输入和输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执行。
业务流程就是由多个流程组成的复杂业务活动,包括多个参与者和多个活动。
(二)活动(Activity)活动是流程中的基本单位,通常对应一个业务步骤,如填写表单、审核、审批等。
活动的执行可以涉及多个参与者,其结果可以反过来影响到流程的后续步骤。
(三)参与者(Participant)参与者是指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实体,可以是人、机器或组织。
参与者在流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发起者、执行者、审批者、监控者等。
(四)数据对象(Data Object)数据对象是指在业务流程中随着活动的进行而被操作的数据,如表单、合同、报告等。
数据对象可以在不同的活动之间传递和共享,其内容和状态随流程的执行而变化。
(五)规则(Rule)规则是业务流程中的条件判断,用于控制流程的流向和活动的执行。
规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来进行自动化操作,如自动分派任务、根据文件类型指定处理程序等。
(六)策略(Policy)策略是业务流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操作,用于定义流程的行为和特性,如流程的优先级、期限、安全性等。
工作流 原理
![工作流 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8405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6.png)
工作流原理工作流原理工作流是指将一系列相关的任务和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流程,从而实现高效的工作管理和协调。
它可以帮助组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
工作流原理是指工作流系统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运作方式。
工作流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流程建模:工作流系统通过流程建模,将业务流程抽象成一系列的活动、任务和决策节点。
流程建模可以使用图形化工具或者编程语言进行,目的是描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流程引擎:工作流系统中的流程引擎负责解析和执行流程定义,管理流程的状态和执行流程的过程。
流程引擎通常包括流程解析器、流程执行器和流程调度器等组件,用于实现流程的自动化执行。
3. 任务分配:工作流系统根据流程定义中的任务分配规则,将任务自动分配给合适的参与者或者角色。
任务分配可以基于固定的规则,也可以基于动态的条件进行。
4. 任务执行:参与者在工作流系统中接收并执行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工作流系统可以提供任务列表、任务详情、任务处理等功能,帮助参与者高效地执行任务。
5. 任务协同:工作流系统可以支持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任务协同。
参与者可以通过工作流系统进行任务的交接、沟通和协作,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6. 流程监控:工作流系统可以提供对流程执行过程和状态的实时监控。
监控功能可以展示流程的进度、流程实例的状态、任务的处理情况等,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工作流程的运行情况。
7. 异常处理:在工作流系统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情况,例如任务超时、参与者变更、任务拒绝等。
工作流系统需要提供相应的异常处理机制,确保流程能够正确地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工作流原理的核心是将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抽象和自动化,通过工作流系统的支持,实现任务的自动分配、执行和协同。
工作流原理的应用可以涉及各个领域,例如采购审批流程、合同管理流程、人事招聘流程等。
通过工作流系统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工作流 原理
![工作流 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8345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2.png)
工作流原理工作流是由一系列任务或活动按照特定顺序组成的过程,用于实现特定的业务目标。
它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和管理。
工作流的实现通常采用了一种编排的方式,即将任务按照预定的规则和逻辑进行组织和安排。
在工作流中,每个任务都有一个特定的角色或责任人负责完成,并按照特定的顺序传递给下一个任务。
这种顺序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并行的,取决于实际需求。
工作流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输入和输出:每个任务都有特定的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前一个任务完成后传递给当前任务的数据或信息,输出是当前任务完成后传递给下一个任务的数据或信息。
这样,每个任务都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和规则进行处理和转换。
2. 规则和条件:工作流中的任务执行顺序通常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条件确定的。
这些规则和条件可以基于时间、优先级、数据内容等因素。
通过定义这些规则和条件,可以确保任务按照期望的方式执行和传递。
3. 通信和协作:工作流中的任务通常需要在不同的角色或责任人之间进行协作和沟通。
为了实现这种协作,可以使用通信工具、任务委派和提醒机制等。
4. 监控和控制:工作流的执行过程需要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和顺利执行。
这可以通过监控仪表盘、提醒和报警机制等方式实现。
工作流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企业的审批流程、项目管理、客户服务等。
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纠纷。
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不同任务的执行逻辑、任务间的依赖关系等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工作流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followable 工作流 原理
![followable 工作流 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e568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4.png)
"Followable" 工作流,尽管不是一个标准的术语,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一个可以追踪或跟随的工作流程。
在业务和技术领域,工作流通常指的是一系列任务或活动的有序集合,这些任务或活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执行,以实现特定的业务目标。
工作流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任务分解:工作流首先将复杂的业务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简单、明确的任务或活动。
这些任务或活动可以由人、机器或人与机器的协作来完成。
2. 任务顺序:每个任务或活动在执行时都遵循一定的顺序。
这种顺序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分支的或循环的,具体取决于业务逻辑。
3. 任务触发条件:工作流中的任务或活动通常都与特定的触发条件相关联。
当这些条件满足时,相应的任务或活动就会被触发。
4. 任务监控:工作流管理系统通常会对任务或活动的执行进行监控,以确保它们按照预定的规则和顺序执行。
此外,如果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异常,系统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数据传递: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任务或活动之间通常需要传递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简单的文本信息,也可以是复杂的对象或文件。
6. 灵活性:工作流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业务过程的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任务顺序、修改触发条件或添加新任务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
"Followable" 工作流可能强调了对工作流执行过程的追踪和记录,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审计。
这可能涉及到对工作流中每个任务或活动的状态、执行者、执行时间等信息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业务过程的执行情况,从而进行优化和改进。
总的来说,工作流的原理是将复杂的业务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简单、明确的任务或活动,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执行这些任务或活动,以实现特定的业务目标。
同时,通过对任务或活动的追踪和记录,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业务过程的执行情况,从而进行优化和改进。
工作流引擎原理
![工作流引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6c9c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c.png)
工作流引擎原理工作流引擎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执行工作流程的软件系统。
其原理基于将复杂的业务流程分解为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并定义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执行顺序。
工作流引擎的核心功能是自动化和跟踪工作流程的执行。
工作流引擎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义工作流程:工作流引擎允许用户定义和描述工作流程,包括活动、任务和它们之间的顺序和条件。
这些定义通常使用特定的标记语言或图形化工具完成,以便用户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工作流程的结构和执行流程。
2. 任务分配和调度:工作流引擎根据定义的工作流程,在合适的时间将任务分配给相应的执行者。
任务可以是需要人工参与的活动,也可以是需要系统自动执行的操作。
引擎会根据执行者的可用性和技能匹配来合理分配任务,并提供相应的通知机制以保证任务的即时处理。
3. 任务执行和控制:一旦任务被分配给相应的执行者,工作流引擎负责监控任务的执行情况。
它可以追踪任务的状态和进度,并在需要时触发后续活动或任务的执行。
通过定义条件和规则,工作流引擎能够自动地根据任务的结果决定下一步的操作,并将执行的控制权交给适当的人员或系统。
4. 异常处理和协调:工作流引擎具备处理异常情况和流程分支的能力。
当出现错误、超时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引擎能够捕获并触发相应的处理逻辑,例如重新分配任务或发送通知。
同时,工作流引擎还能够协调并发执行的任务,保证工作流程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总的来说,工作流引擎通过将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模型化和自动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管理和执行工作流程。
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同时提供了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流定义业务过程(Business process)是指为了实现某一业务、战略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一组过程或活动。
而工作流是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处理,在业务流程处理过程中,根据一组定义好的处理规则,可以把相关的信息、文档、任务或业务从一个参与者传递到另一个活动的参与者。
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
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活动中,组织机构与流程运作构成了现代企业内部的垂直管理线路和水平管理线路。
其中垂直管理线路明确了组织成员的分工(企业的战略目标、部门的职能和岗位责任等),水平管理线路明确了组织成员的协作,这种既分工又合作的方式,就构成了企业横向与纵向结合的经营与管理模式。
通过现代化的工作流软件技术手段,将这些管理线路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自动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业务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返回工作流管理系统概述工作流管理系统( WorkFlow)参照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标准设计,以业务管理为核心(BPM),以工作流平台技术为依托,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构建高效、柔性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工作流系统具有独立的框架级工作流引擎服务器,由UCML直接生成C#源码,客户可以方便扩展。
工作流管理系统不但涵盖了流程开发、发布、管理配置、运行、监控的整个过程,还提供流程KPI接口,方便对流程五要素指标(时间、质量、数量、风险、成本)及其他KPI指标的采集,为业务流程的管理、监督、考核和优化提供依据。
返回工作流管理系统详细介绍工作流管理系统涵盖了从流程开发、发布、管理配置、运行、监控的整个过程,包括如下几个组成部分:∙可视化的工作流开发环境∙工作流引擎与服务∙WEB客户端管理∙可视化的流程监控∙标准的工作流服务组件∙流程套路生产线可视化的工作流开发环境UCML工作流设计支持图形化的工作流定义,可以方便地支持鼠标拖拉处理,UCML工作流设计与UCML 业务开发基于一体化的设计环境,与UCML开发平台完美结合,可以实现复杂的业务处理;另一方面,UCML 工作流系统运行可以独立于平台之外,与客户现有的应用系统甚至是正在运行的应用系统实现无缝整合。
一个典型的流程设计界面如下:UCML工作流设计主要步骤:·可视化工作流模型设计1)工作流活动节点支持人工节点、自动节点、路由节点、子流程节点(流程嵌套);2)支持活动的串行、并行、条件流转、跳转、退回、撤回、自循环处理;3)支持节点与、或、异或等输入输出方式定义;4)任务分配方式支持手工分配、竞争分配、系统配置及智能任务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5)支持任务超时处理,任务的重新分配;6)支持任务的主办完成、会签完成、规则完成;7)工作流模型启动支持人工启动、自动启动两种方式。
自动启动支持一次性启动、按周期启动等多种方式;人工启动即可以支持从工作流模型启动,也可以支持通过业务启动流程。
·定义流程状态数据流程状态数据是指工作流在运转过程中流程流转所需要的保存在流程实例中的数据,流程状态数据一般是影响节点的分支输出条件、业务单据号、流程的发起者或参与人等数据;UCML工作流与业务之间采用松耦合方式,流程和业务之间通过流程状态数据进行交互。
·流程下的业务处理1)流程下各个活动节点即可以调用同一个业务模块,也可以调用不同的业务模块;2)流程下不同节点可以控制具有不同的动作权限、列权限及行权限;3)流程下的业务即可以是UCML开发的业务模块,也可以是用户自主开发的业务模块;4)UCML提供多种标准的业务组件及处理方式供开发者直接使用。
·标准工作流接口UCML工作流系统具有标准的流程交互接口,如流程启动、挂起、恢复、终止,任务完成、退回、撤回、回滚,分配主办任务、会签任务、知会任务,流程状态数据交互,节点跳转等;在流程运转过程中提供多种事件回调接口,如任务创建时,任务分配时,分配前、分配后,任务完成规则,任务超时等。
返回工作流引擎与服务(WorkFlow Engine)工作流引擎是一个独立后台服务程序,用UCML工作流开发平台可以直接生成相关工作流引擎源码及.Net项目工程;工作流引擎负责任务的调度,分配,超时监控,事件控制等工作。
UCML工作流引擎采用多线程任务队列、流程实例缓存及定向负载平衡等优化处理策略,经过了大并发、大数据量的实际使用检验,能满足高负载、高并发的需要。
返回WEB客户端管理工作流系统提供了标准的业务基础框架,包含了业务运行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基础功能组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业务基础平台;开发者不需要写一行代码,只需简单发布,就可以调试、运行业务流程。
工作流系统WEB客户端业务基础框架的主要功能包括:·组织机构、岗位、人员管理,支持多级组织,一岗多人、一人多岗处理;·支持外部组织及人员统一管理,实现业务权限、流程权限的统一分配;·群组(虚拟组织)管理,支持相对角色,如发起人、发起人部门主管等;·业务权限(访问权限、行权限、列权限、动作权限、控制码权限)管理;·流程权限管理,包括流程的管理权限、发起权限,任务的执行权限、分配权限;·最终用户可视化自动义流程(Web方式),用户可以方便增加、删除节点,定义分支条件,为不同节点指定调用不同的业务模块,为不同节点分配业务模块上的动作及列权限;·待办事宜,可以进行任务委托,退回处理;·手工任务分配,任务签收;·批量任务审批,一次同时审批多个任务。
返回可视化的流程监控及时掌握工作流运行状态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工作流系统提供了方便简捷的WEB工具,可以让管理者可视化地了解每一个流程实例的流转状况。
UCML工作流监控工具可以对运转的流程实例进行监控和干预,可以挂起、解挂流程,终止流程,开发者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要实现流程的跳转,转发,回退任务等返回标准的工作流服务组件为了帮助客户快速开发,UCML把一些工作流中常用的功能封装成标准组件,开发者直接调用这些组件就可以实现复杂流程的处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流的开发效率,这些组件包括:·手工发送组件·会签组件·阅办情况组件·执行人选取组件包·图形化流程监控组件·处理意见组件·意见跟踪组件·附件上传组件·手工分配任务选人组件返回流程套路生产线在制造业里有生产线的概念,每个产品都有自己固定的生产线,通过生产线可以快速组装出产品来。
我们得到的借鉴是一定要在自己开发的业务领域内搭建生产线,形成各种生产套路,这个套路不是一条,在UCML工作流开发平台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流程生产线套路,同时开发者还可以根据各种需要定义自己新的生产线套路,从而为特定领域的开发提供大量的、可重用的组件及套路,实现真正的软件开发工业化生产。
返回UCML工作流系统特点UCML工作流管理系统参照WfMC标准设计,同时又对国内流程管理进行总结和抽象,更便于国内用户使用和扩展开发。
∙可视化流程定义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可以让客户拖拉式地设计流程,大大提升了流程的设计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流程的设计难度。
∙可视化的流程监控使用者可以方便地以图形化的方式察看每个流程实例的运转状况,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出每个节点的运行状态,可以方便地掌握整个流程实例运转状态及每个节点的执行状况。
∙具有强大的工作流引擎服务UCML工作流引擎脱离了UCML开发环境,直接生成源码级工作流引擎;UCML工作流引擎采用多线程任务队列、流程实例缓存及定向负载平衡等优化处理策略,能满足高负载、高并发的需要。
∙松耦合的流程和业务处理模式,方便与其它系统集成UCML工作流引擎和业务系统之间以接口形式进行交互,保持了流程和业务之间的独立性,提升了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UCML工作流引擎服务不但可以被UCML生成的业务单元调用,也可以被开发者通过.Net和Java等编写的业务模块调用。
∙灵活的参与者设置复杂的任务分配体系UCML支撑的工作流系统可以由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甚至是打破企业界限的一组人一起协作完成;工作流任务的参与者既可以支持固定角色,也可以支持相对角色;工作流的任务分配不但可以支持系统配置、手工指定方式进行任务分配,还可以通过流程回调接口根据企业特定的组织架构及管理规则进行智能任务分配。
∙标准的服务组件可以直接使用UCML提供了工作流开发过程中常用的、可重用的流程业务组件,如:手工发送组件、会签组件、阅办情况组件、执行人选取组件包、签署意见组件、流程跟踪组件、附件上传组件等,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这些组件,提升了工作流的开发效率。
∙丰富的接口可供扩展UCML工作流系统具有标准的流程交互接口,如流程启动、挂起、恢复、终止,任务完成、退回、撤回、回滚,分配主办任务、会签任务、知会任务,流程状态数据交互,节点跳转等;在流程运转过程中提供多种事件回调接口,如任务创建时,任务分配时,分配前、分配后,任务完成规则,任务超时等。
∙UCML业务开发平台超越传统的流程表单设计器可以满足复杂的业务处理需求UCML是一个完整的业务基础开发平台,不但可以开发工作流系统,还可以开发各种复杂业务、WEB 报表等系统。
∙支持多种数据库类型可以支持MS SQL Server、Oracle、DB2、Sybase、Mysql等多种主流数据库。
∙首家软件生产线技术打造流程开发专享知识库UCML在公网上提供了大量的可重用的业务逻辑模型及生产线库,供开发者快速构建自己的业务流程系统。
同时开发者可扩展、增加自己的业务逻辑模型及生产线,逐步形成独立的面向领域的生产线及知识库。
返回UCML工作流功能列表功能分类功能明细说明流程定义可视化流程定义活动节点类型开始、结束节点人工节点自动节点路由节点子流程节点(嵌套流程)流转方式串行并行分支合并跳转退回撤回回滚自循环输入输出方式与或异或(按条件)输出条件定义简单条件定义-通过鼠标选择方式复杂条件定义-通过写C#语法实现超时处理流程的备份与恢复流程的导入与导出流程状态数据(流程属性变量)定义流程中的业务支持单表单、多表单可以为每个节点指定同一个业务或不同的业务团队开发管理Office控件支持可选流程运行工作流引擎运行方式终端模式Windows服务模式流程启动方式自动启动(定时、循环、周期启动流程)手工启动-通过流程模型启动业务手工启动-通过业务程序启动流程任务分配方式手工分配-手工指定把任务分配给谁负载平衡-根据有执行权限人的负载情况分配任务全部成员-所有有执行权限的人都分配任务智能任务分配-回调函数分配任务状态已分配任务已接收任务已处理任务任务完成模式主办完成会签完成规则完成参与者执行人监管人督办人参阅人委托人分配者-有权分配任务的人流程干预方式启动、终止挂起、解挂(恢复)协同工具(可扩展)UCML协作通-即时通讯可选内部消息短信可选邮件可选流程监控可视化流程监控流程步骤查询流程日志记录流程管理流程权限管理流程管理者权限流程启动权限节点执行权限节点任务分配权限待办事宜分配任务批量任务处理签收任务任务代理管理可视化流程自定义系统管理集团型组织机构岗位管理人员管理一人多岗群组管理(虚拟组织)角色权限管理菜单权限(Access权限)数据权限(行权限)列权限动作权限工作日管理标准工作日定义节假日定义个人工作日定义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