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评定表

合集下载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如坐、爬、走、跑、跳等)的分类系统。

它由国际小儿神经学会(ICSPN)制定,主要用于评估脑性瘫痪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

GMFCS共分为五个级别:
1. GMFCS I:儿童能够独立坐,不需要辅助就可以坐稳。

2. GMFCS II:儿童需要在辅助下坐稳,但不能独立爬行。

3. GMFCS III:儿童可以在辅助下爬行,但不能独立站立。

4. GMFCS IV:儿童需要在辅助下站立,但不能独立行走。

5. GMFCS V:儿童不能独立行走,完全依赖于辅助设备。

每个级别都有详细的评定标准,包括儿童的运动能力、辅助设备的依赖程度等。

这些标准有助于医生和治疗师了解儿童的运动功能,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1.文档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完整版,该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以指导个体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量表的结构和评定指标,供相关人员使用。

2.量表结构量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运动功能评定指标评分细则评定流程2.1 运动功能评定指标运动功能评定指标是量表的核心部分,用于评估个体在不同运动任务下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

常见的指标包括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力量、耐力等。

指标将根据不同运动任务的要求进行分类和划分。

2.2 评分细则评分细则用于指导评定人员对个体进行评分,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分细则应明确指定每个指标的评定标准、评分等级和评分要点,以确保评定人员能够进行一致性的评分。

2.3 评定流程评定流程描述了使用该量表进行评定的步骤和流程。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量表介绍:对量表进行简要介绍,包括评定目的、适用人群、注意事项等。

评定准备:准备评定所需的工具、场地和设备,并对个体进行简要了解和确认。

评定过程:按照量表规定的测试方法和顺序,对个体进行评定。

评分记录:将评定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每个指标的得分和总体评定结论。

结果分析:根据评定结果,对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的训练或康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本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认真阅读量表的使用说明,熟悉评定指标和评分细则。

确保评定环境符合评定要求,包括场地、设备和辅助人员等。

评定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评定流程和操作规范。

评定过程中应注意个体的安全和舒适,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评定结果应保密并仅用于评估和指导个体的训练或康复治疗。

4.总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工具,能够客观地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

本文档介绍了量表的结构和评定指标,以及使用量表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合理运用该量表,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体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培训学习)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培训学习)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项目计分标准仰卧至侧卧0—完全依赖1—通过健测上肢和下肢的帮助翻至侧卧,但没有屈膝。

2—主动将腿跨到对侧,带动下半侧至侧卧,上肢滞留在后。

3—两上肢抬高转向一侧,一侧下肢主动跨向对侧,身体随之呈侧卧。

4—主动将一侧上肢转向对侧,身身体其余部分随之呈侧卧。

5—移动上肢和下肢,翻至侧卧,但失去平衡,并有上肢前屈和肩部前伸。

6—3秒钟内翻至侧卧,不用手帮助。

仰卧至床边坐0—完全依赖。

1—帮助病人至侧卧,可向侧方抬起头,但不能做起。

2—病人自己控制头的位置,治疗师帮助病人从侧卧之床边坐。

3—治疗是站在病人的旁边,帮助下肢置床边,病人从侧卧至床边坐。

4—没有治疗师监护,病人从测至床边坐。

5—没有治疗师监护,病人从仰卧至床边坐。

6—没有治疗师监护,在10秒钟内,病人从仰卧至床边坐。

坐位平衡0—不能坐1—只有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才能保持坐位平衡。

2—双膝和足并在一起足支撑在地面,在无帮助下可坐10秒钟。

3—重心前移置髋部,并均匀分布于两侧,头和胸椎伸展,在无支持下保持坐位平衡。

4—无支持下座位,可转头向后看,两足并在一起,放在地上,两手放在大腿上(下肢不得外展或不能移动足,不许手支持在体侧)。

5—无支持下座位,并能将重心前移至手触地,再返回到原坐位,手触地至少在足前10cm(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病人抓住某支撑物,必要时可用患侧上肢支撑,下肢和足不得移动)。

6—坐在无支持的方凳上,能侧移重心至手触地,再返回到原位(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病人抓住某支撑物,必要时可用患侧上肢支撑,下肢和足不得移动,重心不能前移)。

坐位至站立体0—不能站1—在治疗师的帮助下站起。

2—治疗师站在病人旁边,用手给予支持下,患者站起,但体重分布不均。

3—病人自己站起,体重均匀分布于两侧。

4—病人自己站起,并在伸髋伸膝位能站5秒钟,体重平匀分布于两侧。

5—无治疗师监护下,能从坐位站起,再回到坐位,并体重分布对称和充分伸髋。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完整版)简介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评估个体在特定运动或活动中的能力和功能水平。

通过该量表的使用,我们可以对个体的运动能力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估,从而更好地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或训练计划。

量表内容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项目:1. 基本生活活动: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坐立转移等。

2. 上肢功能:评估个体的上肢活动能力,如抓握、握持、推拉等。

3. 下肢功能:评估个体的下肢活动能力,如站立、行走、跳跃等。

4. 躯干功能:评估个体的躯干活动能力,如扭转、前屈、平衡等。

5. 运动反应能力:评估个体在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时的速度和准确性。

6. 运动协调能力:评估个体在进行复杂动作时的协调能力,如手眼协调、步伐协调等。

评估方法与标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观察、测量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根据每个评估项目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评定标准。

评定标准通常会根据年龄、性别和特定疾病或伤病等因素进行修正,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应用领域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体育训练、残疾人辅助评估等领域。

通过评定个体的运动能力,可以为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和辅助设备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个体恢复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评估个体运动能力和功能水平的重要工具。

它的应用可以提供定量的评估结果,为康复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评估一个人的运动功能水平的工具,可用于康复、训练和体育科学研究等领域。

通过对运动能力进行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以及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肌肉力量评定: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肌肉强度和力量水平。

评定者会要求被评估者进行一系列的力量测试,例如屈膝肌力测试、蹲跳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力量是否达到正常水平,从而为个体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2. 灵敏度评定:用于评估一个人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评定者会进行一系列的灵敏度测试,如反应时间测试、平衡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是否达到要求,从而为个体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3. 柔韧性评定: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关节活动度和柔韧性水平。

评定者会进行一系列的柔韧性测试,如坐位体前屈、肩关节内外旋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关节活动度和柔韧性水平是否达到正常水平,从而为个体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4. 功能评定:用于评估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功能。

评定者会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测试,如步行测试、上下楼梯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了解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能力是否达到正常水平,从而为个体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个全面评估一个人的运动功能水平的工具。

通过对肌肉力量、灵敏度、柔韧性和功能的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变化,并为个体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或康复计划提供参考。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使用可以促进运动健康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已成为运动康复、训练和体育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
(GMFM88项)
(标准化评估参考)
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年月日入园时间:
注:GMFM量表使用说明
一、GMFM评估分5个能区,包括88项,分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个能区。

卧位与翻身能区总分为51分,坐位能区总分为60分,爬与跪能区总分为42分,站立位能区总分为39分,行走与跑跳能区总分为72分。

二、评分标准
0分:指完全不能完成(做)
1分:指仅能开始会做(即完成动作<10%)
2分:指部分(10%<完成<100%)
3分:指能顺利圆满完成(即100%完成)
三、GMFM评分结果:包括以下几项: ①原始分:5个能区的原始分;②总百分比:5个能区原始分占各自总分百分比之和再除以5;③月百分比: (本次总百分比-前次总百分比)/间隔月数;④月相对百分比:本次月百分比/前次总百分比×100%。

四、评估方式与使用次数
进行评估之前,必须先细阅此评估工具原来的评估指引,每项以直接测试方式进行。

次评估工具作为对比训练前后的大肌能的改变,在接受训练开始进行第一次评估,直至毕业进行最后一次评估,期间,可按情况和需要性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以作记录和统计。

1/ 1。

运动功能评分记录表

运动功能评分记录表
40)髓关节内收
41)膝关节伸展
42)踝关节背屈
坐位
4・部分分离运动43)膝关节屈曲
44)踝关节背屈
站位
5•分离运动45)膝关节屈曲
46)踝关节背屈
坐位
6•反射亢进47)跟腱反射、膝反射、膝屈曲反射
仰卧位
7・协调能力与速度48)震颤
49)辨距障碍
50)速度
运动功能评分记录表
部位
体位
评定项目
评分
月日
月日


26)钩状抓握
27)侧捏

28)对捏
29)圆柱状抓握
30)球形抓握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协调能力与速度31)震颤
32)辨距障碍
33)速度


1•反射活动34)跟腱反射

35)膝腱反射

2・屈肌共同运动36)酸关节屈曲
37)膝关节屈曲
38)踝关节背屈

3・伸肌共同运动39)髓关节伸展

运动功效评定量表

运动功效评定量表

运动功效评定量表量表内容1. 体力强度:评估运动对身体的负荷情况,包括心肺功能、肌肉耐力等指标。

2. 心理效益:评估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压力缓解、情绪调节等方面。

3. 减肥效果:评估运动对体重控制和脂肪燃烧的效果。

4. 健康风险控制:评估运动对慢性疾病风险的降低效果,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等。

5. 社交互动:评估运动对社交交流和人际关系的促进效果。

评分标准每个项目都采用以下评分标准,评分范围从1到5分。

- 1分:无效果或效果非常小。

- 2分:效果较小。

- 3分:一定效果。

- 4分:效果明显。

- 5分:非常显著的效果。

请根据您的运动经历和感受,在每个项目上选择合适的评分。

使用方法使用本量表进行评定时,请依次评估每个项目,并在相应项目旁边选择适当的评分。

在全部项目评分完成后,将各项评分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范围为5到25分。

评分结果越高,表示运动的功效越显著。

根据评分结果,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更合适的运动计划,或调整目前的运动方式。

注意事项- 本量表仅供参考,请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 若有特定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 请定期进行评估,以便跟踪运动效果。

总结本运动功效评定量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评估不同运动对健康的功效。

通过评分和分析结果,您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并为个人健康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

希望本量表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同(26)
(30)球形抓握
同上
同上
同上
10协调能力与速度(手指指鼻试验连续5次)
(31)震颤
明显震颤
轻度震颤
无震颤
(32)辨距障碍
明显的或不规则的辨距障碍
轻度的或规则的辨距障碍
无辨距障碍
(33)速度
较健侧长6秒
较健侧长2~5秒
两侧差别<2秒
Ⅱ下肢
仰卧位
1有无反射活动
(1)跟腱反射
无反射活动
有反射活动
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发生外展肩屈曲中途、肘关节曲、肩关节外展顺利完成
(17)肩屈曲30度~90度,肘伸直,前臂旋前旋后
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
肩、肘位置正确,基本上能完成旋前旋后
顺利完成
6反射亢进
(18)检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指屈肌三种反射
至少2~3个反射明显亢进
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二个反射活跃
可完成腕背屈,但不能抗拒阻力
施加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
(22)腕屈伸
不能随意屈伸
不能在全关节围主动活动腕关节
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行
(23)腕环形运动
不能进行
活动费力或不完全
正常完成
9手指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续)
住院号 病区 床号
评定时间
0分
1分
2分
(24)集团屈曲
不能屈曲
能屈曲但不充分
活跃反射≤1个,且无反射亢进
7腕稳定性
(19)肩0度,肘屈90度时,腕背屈
不能背屈腕关节达15度
可完成腕背屈,但不能抗拒阻力
施加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
(20)肩0度,肘屈90度,腕屈伸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在接近规定位置时肩关节外展或肘关节屈曲
能顺利充分完成
(14)肩0度,肘屈90度,前臂旋前、旋后
不能屈肘或前臂不能旋前
肩、肘位正确,基本上能旋前、旋后
顺利完成
5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15)肩关节外展90度,肘伸直,前臂旋前
开始时肘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
可部分完成此动作或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
顺利完成
(16)肩关节前屈举臂过头,肘伸直,前臂中立位
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发生外展
肩屈曲中途、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
顺利完成
(17)肩屈曲30度~90度,肘伸直,前臂旋前旋后
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
肩、肘位置正确,基本上能完成旋前旋后
顺利完成
6反射亢进
(18)检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指屈肌三种反射
捏力微弱
能抵抗相当的阻力
(29)圆柱状抓握
同(26)
同(26)
同(26)
(30)球形抓握
同上
同上
同上
10协调能力与速度(手指指鼻试验连续5次)
(31)震颤
明显震颤
轻度震颤
无震颤
(32)辨距障碍
明显的或不规则的辨距障碍
轻度的或规则的辨距障碍
无辨距障碍
(33)速度
较健侧长6秒
较健侧长2~5秒
两侧差别<2秒
8肘伸直,肩前屈30度时
(21)腕背屈
不能背屈腕关节达15度
可完成腕背屈,但不能抗拒阻力
施加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
(22)腕屈伸
不能随意屈伸
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
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行
(23)腕环形运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无辨距障碍
(17)速度
比健侧长6秒
比健侧长2~5秒
比健侧长2秒
总分
评价者签名
同上
同上
同上
(8)膝关节伸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9)踝关节跖屈
同上
同上
同上
坐位
4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
(10)膝关节屈曲
无主动运动
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屈曲<90度
屈曲>90度
(11)踝关节背屈
不能主动背屈
主动背屈不完全
正常背屈
站位
5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12)膝关节屈曲
在髋关节伸展位时不能屈膝
髋关节0度时膝关节能屈曲,但<90度,或进行时髋关节屈曲
顺利完成
(16)肩关节前屈举臂过头,肘伸直,前臂中立位
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发生外展
肩屈曲中途、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
顺利完成
(17)肩屈曲30度~90度,肘伸直,前臂旋前旋后
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
肩、肘位置正确,基本上能完成旋前旋后
顺利完成
6反射亢进
(18)检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指屈肌三种反射
在接近规定位置时肩关节外展或肘关节屈曲
能顺利充分完成
(14)肩0度,肘屈90度,前臂旋前、旋后
不能屈肘或前臂不能旋前
肩、肘位正确,基本上能旋前、旋后
顺利完成
5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15)肩关节外展90度,肘伸直,前臂旋前
开始时肘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
可部分完成此动作或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
捏力微弱
能抵抗相当的阻力
(29)圆柱状抓握
同(26)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评定内容与标准一、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主要功能障碍:二、运动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3.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

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

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
不能随意运动
患者不能背屈腕关节达15度
不能随意运动
不能进行
不能屈曲
不能伸
不能保持要求位置
不能进行
不能进行
不能保持要求位置
不能保持要求位置
明显震颤
明显的或不规则辨距障碍
较健侧长6s
部分完成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部分完成
同上
同上
手必须通过髂前上棘
在接近规定位置时肩关节外展或肘关节屈曲
肩肘位正确,基本上能旋前、旋后
活跃反射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
同上
同上
施加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
能平滑的不停顿的进行
施加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
能平滑的不停顿的进行
正常完成
能完全主动屈曲
能充分的主动伸展
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握持
可牢牢握住纸
可牢牢握住纸
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握持
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握持
无震颤
无辨距障碍
两侧差别小于2s
能屈曲但不充分
能够松开拳
握力微弱
能用拇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抵抗拉力
能用拇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抵抗拉力
握力微弱
握力微弱
轻度震颤
轻度的或规则的辨距障碍
较健侧长2-5s
能够引出反射活动
同上
无停顿充分完成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无停顿充分完成
同上
同上
能顺利进行
能顺利充分完成
顺利完成
顺利完成
顺利完成
顺利完成
可部分完成这个动作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
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两侧差别<2秒
H下肢
仰卧位
1有无反射活动
(1)跟腱反射
无反射活动
有反射活动
(2)膝腱反射
同上
同上
2屈肌协同运动
(3)髋关节屈 曲
不能进行
部分进行
充分进行
(4)膝关节屈 曲
同上
同上
同上
(5)踝关节背 屈
同上
同上
同上
姓名住院号病区床号
评定时间
0分
1分
2分
3伸肌协同运动
(6)髋关节伸 展
没有运动
微弱运动
几乎与对侧相同
住院号
病区
床号
评定时间
0分
1分
2分
/
(24)集团屈

不能屈曲
能屈曲但不充

能完全主动屈曲
(25)集团伸

不能伸展
能放松主动屈
曲的手指
能完全主动伸展
(26)钩状抓

不能保持要求
位置
握力微弱
能够抵抗相当大
的阻力
(27)侧捏
不能进行
能用拇指捏住 一张纸,但不能 抵抗拉力
可牢牢捏住纸
(28)对捏(拇
食指可挟住一
顺利完成
(16)肩关节
前屈举臂过 头,肘伸直, 前臂中立位
开始时肘关节
屈曲或肩关节
发生外展
肩屈曲中途、肘 关节屈曲、肩关 节外展
顺利完成
(17)肩屈曲30度〜90度, 肘伸直,前臂 旋前旋后
前臂旋前旋后 完全不能进行 或肩肘位不正 确
肩、肘位置正 确,基本上能完 成旋前旋后
顺利完成
6反射亢进
(18)检查肱 二头肌、肱三 头肌和指屈肌 三种反射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同上
(5)肩外展≥90度
同上
同上
同上
(6)肩外旋
同上
同上
同上
(7)肘屈曲
同上
同上
同上
(8)前臂旋后
同上
同上
同上
3伸肌协同运动
(9)肩内收、内旋
同上
同上
同上
(10)肘伸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11)前臂旋前
同上
同上
同上
4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
(12)手触腰椎
没有明显活动
手仅可向后越过髂前上棘
能顺利进行
(13)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伸直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主诉:
诊断:
0分
1分
2分
月日
月日
月日
Ⅰ上肢(满分66分)
坐位或仰卧位
1有无反射活动
(1)肱二头肌
不引起反射活动
能引起反射活动
(2)肱三头肌
同上
同上
2屈肌协同运动
(3)肩上提
完全不能进行
部分完成
无停顿地充分完成
(4)肩后缩
同上
同上
4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膝关节屈曲
无主动运动
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屈曲<90度
屈曲>90度
(11)踝关节背屈
不能主动背屈
主动背屈不完全
正常背屈
站位
5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12)膝关节屈曲
在髋关节伸展位时不能屈膝
髋关节0度时膝关节能屈曲,但<90度,或进行时髋关节屈曲
能自如运动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天津蓟县海琦医院中医康复科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评定内容与标准一、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 临床诊断:主要功能障碍:二、运动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2.痉挛评定(改良Ashworth法)改良Ashworth评定法:是评定痉挛最常用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不需任何仪器。

评定时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分成0-4共5个级别。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3.感觉功能评定(1)浅感觉①轻触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容棉花或者软毛笔对其体表的不同部位依次接触,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并且在两侧对称的部位进行比较。

刺激的动作要轻,刺激不应过频。

检查四肢时刺激的方向应与长轴平行,检查胸腹部的方向应与肋骨平行。

检查顺序为面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

②痛觉:让患者闭目,检查者用大头针或者尖锐的物品(叩诊锤的针尖)轻轻刺激皮肤,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觉。

先检查面部、上肢、下肢,然后进行上下和左右的比较,确定刺激的强弱。

对痛觉减退的患者要从有障碍的部位向正常的部位检查,而对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有障碍的部位检查,这样容易确定异常感觉范围的大小。

③温度觉:包括冷觉和温觉,冷觉用装有5-10℃的冷水试管,温觉用40-45℃的温水试管。

在闭目的情况下交替接触患者的皮肤,嘱患者说出冷或热的感觉,选用的试管直径要小。

管底面积与皮肤接触面不要过大,接触时间以2-3秒为宜,检查时两侧部位要对称。

(2)深感觉①位置觉:患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手指、脚趾或一侧的肢体被动摆在一个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用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

②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以手指夹住患者手指或足趾两侧,上下移动5度左右,让患者辨别是否有运动及移动方向,如不明确可加大幅度或测试较大关节,让患者说出肢体运动的方向,患者做4-5次位置的变化,记录准确回答次数,将检查的次数做分母,准确地模仿出关节位置的次数作为分子记录(如4/5)。

脑瘫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脑瘫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88项
76.站立:左脚跨过膝盖高度的木棒
77.站立:向前跑4.6米,停止,返回
78.站立:右脚踢球
79.站立:左脚踢球
80.站立:两脚同时跳高30cm
81.站立:两脚同时跳远30cm
82.右足单立:在直径60cm圆内,右脚单跳10次
83.左足单立:在直径60cm圆圈内,左脚单跳10次
84.站立:抓一侧栏杆,上4级台阶,交替出足
项 目
得 分
第一次评估
第二次评估
第三次评估
仰 卧 位与俯 卧 位(17项)
0 1 2 3
0 1 2 3
0 1 2 3
1.仰卧位:头正中位,最大限度左右对称转动头部
2.仰卧位:双手于正中位,双手合拢
3.仰卧位:抬头45度
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屈曲
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3秒钟
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胸部,头部保持正中位10秒钟
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秒钟
24.坐于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3秒钟
25.坐于垫子上:身体前倾触摸玩具后,不用上肢支撑恢复坐位
26.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27.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45度玩具后恢复坐位
6.仰卧位:伸出右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7.仰卧位:伸出左上肢、手,越中线抓玩具
8.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到俯卧位
9.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到俯卧位
10.俯卧位:竖直抬头
11.肘支撑俯卧位:竖直抬头,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
12.肘支撑俯卧位:右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左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13.肘支撑俯卧位:左前臂水平支撑躯体,右上肢充分向前伸直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4—画几条水平线终止于某一垂线,20秒内画10次,至少有5条线碰到或止于该垂线。
5—用一只铅笔在一张纸上快速的点点,每秒至少2个点,连续点5秒.在无帮助下,病人拿起铅笔,像拿起钢笔写字一样,把笔拿好点点,不是敲.
6—将一勺液体放口中,不能去迎,也不能使液体溢出
7—拿梳子并能梳头后部的头发
全身肌张力
1—病人处于昏迷状态
7—没有治疗师监护,在10秒钟内,病人从仰卧至床边坐。
坐位平衡
1—不能坐
2—只有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才能保持坐位平衡。
3—双膝和足并在一起足支撑在地面,在无帮助下可坐10秒钟。
4—重心前移置髋部,并均匀分布于两侧,头和胸椎伸展,在无支持下保持坐位平衡。
5—无支持下座位,可转头向后看,两足并在一起,放在地上,两手放在大腿上(下肢不得外展或不能移动足,不许手支持在体侧)。
2—肢体呈软瘫,活动身体各部无阻力
3—移动身体各部可感到有一些反应
4—肌张力变化不定,有时迟缓,有时正常或增高
5—始终正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项目
计分标准
仰卧至侧卧
1—完全依赖
2—通过健测上肢和下肢的帮助翻至侧卧,但没有屈膝。
3—主动将腿跨到对侧,带动下半侧至侧卧,上肢滞留在后.
4—两上肢抬高转向一侧,一侧下肢主动跨向对侧,身体随之呈侧卧。
5—主动将一侧上肢转向对侧,身身体其余部分随之呈侧卧.
6—移动上肢和下肢,翻至侧卧,但失去平衡,并有上肢前屈和肩部前伸。
6—无支持下座位,并能将重心前移至手触地,再返回到原坐位,手触地至少在足前10cm(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病人抓住某支撑物,必要时可用患侧上肢支撑,下肢和足不得移动)。
7—坐在无支持的方凳上,能侧移重心至手触地,再返回到原位(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两足放在地上,不允许病人抓住某支撑物,必要时可用患侧上肢支撑,下肢和足不得移动,重心不能前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手指
(24)集团屈曲
不能屈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屈曲但不充分
能完全主动屈曲
(25)集团伸展
不能伸展
能放松主动屈曲的手指
能完全主动伸展
(26)钩状抓握
不能保持要求位置
握力微弱
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
(27)侧捏
不能进行
能用拇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抵抗拉力
可牢牢捏住纸
(28)对捏(拇食指可挟住一根铅笔)
完全不能
捏力微弱
能抵抗相当的阻力
医院: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日期: 总分: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部位
运动功能
0分
1分
2分
得分
上肢坐位或仰卧位
1.有无反射活动
(1)肱二头肌反射
不能引出
能引起反射活动
(2)肱三头肌反射
不能引出
能引起反射活动
2.屈肌协同运动
(3)肩上提
完全不能进行
部分完成
无停顿充分完成
(4)肩后缩
不能主动活动
能部分背屈
能充分背屈
仰卧
6反射亢进
(14)查跟腱、膝和膝屈肌三种反射
2~3个明显亢进
1个反射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
活跃的反射≤1个且无反射亢进
7协调能力和速度(跟-膝-胫试验,快速连续作5次)
(15)震颤
明显震颤
轻度震颤
无震颤
(16)辨距障碍
明显不规则的辨距障碍
轻度规则的辨距障碍
无辨距障碍
(29)圆柱状抓握
同(26)
同(26)
同(26)
(30)球形抓握
同上
同上
同上
10协调能力与速度(手指指鼻试验连续5次)
(31)震颤
明显震颤
轻度震颤
无震颤
(32)辨距障碍
明显的或不规则的辨距障碍
轻度的或规则的辨距障碍
无辨距障碍
(33)速度
较健侧长6秒
较健侧长2~5秒
两侧差别<2秒
下肢
1有无反射活动
仰卧位
可部分完成此动作或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
顺利完成
(16)肩关节前屈举臂过头,肘伸直,前臂中立位
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发生外展
肩屈曲中途、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
顺利完成
(17)肩屈曲30度~90度,肘伸直,前臂旋前旋后
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
肩、肘位置正确,基本上能完成旋前旋后
(1)跟腱反射
无反射活动
有反射活动
(2)膝腱反射
同上
同上
2屈肌协同运动
(3)髋关节屈曲
不能进行
部分进行
充分进行
(4)膝关节屈曲
同上
同上
同上
(5)踝关节背屈
同上
同上
同上
3伸肌协同运动
(6)髋关节伸展
没有运动
微弱运动
几乎与对侧相同
(7)髋关节内收
同上
同上
同上
(8)膝关节伸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9)踝关节跖屈
同上
能顺利进行
(13)肩关节屈曲90°肘伸直
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
在接近规定位置时肩关节外展或肘关节屈曲
顺利充分进行
(14)肩0°肘屈90°前臂旋前旋后
肘关节不能保持90°或前臂不能旋前、旋后
肩、肘位正确,一定范围内可完成动作完成
顺利完成
5.分离运动
(15)肩关节外展90度,肘伸直,前臂旋前
开始时肘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
同上
同上
同上
(5)肩外展≥90°
同上
同上
同上
(6)肩外旋
同上
同上
同上
(7)肘屈曲
同上
同上
同上
(8)前臂旋后
同上
同上
同上
3.伸肌协同运动
(9)肩内收、内旋旋
同上
同上
同上
(10)肘伸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11)前臂旋前
同上
同上
同上
4.伴有协同运动的的活动
同上
同上
同上
(12)手触腰椎
没有明显活动
手仅可向后越过髂前上脊
顺利完成
6反射亢进
(18)检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指屈肌三种反射
至少2~3个反射明显亢进
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二个反射活跃
活跃反射≤1个,且无反射亢进
7腕稳定性
(19)肩0度,肘屈90度时,腕背屈
不能背屈腕关节达15度
可完成腕背屈,但不能抗拒阻力
施加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
(20)肩0度,肘屈90度,腕屈伸
不能随意屈伸
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
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行
8肘伸直,肩前屈30度时
(21)腕背屈
不能背屈腕关节达15度
可完成腕背屈,但不能抗拒阻力
施加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
(22)腕屈伸
不能随意屈伸
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主动活动腕关节
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行
(23)腕环形运动
不能进行
活动费力或不完全
正常完成
(17)速度
比健侧长6秒
比健侧长2~5秒
比健侧长2秒
合 计
同上
同上
坐位
4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
(10)膝关节屈曲
无主动运动
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屈曲<90度
屈曲>90度
(11)踝关节背屈
不能主动背屈
主动背屈不完全
正常背屈
站位
5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12)膝关节屈曲
在髋关节伸展位时不能屈膝
髋关节0度时膝关节能屈曲,但<90度,或进行时髋关节屈曲
能自如运动
(13)踝关节背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