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健康教育教学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17
❖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 助者、促进者、支持者、评价者。 ▪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 新知识,而是注重联系学生个人经验,将已有经验作为 新知识的生长点。 ▪ 情境性学习。教学应该使学习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 境中发生。 ▪ 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不是将已经 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 指导学生探索。 ▪ 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更加丰富 和全面
2021/2/17
希望:
2021/2/17
2021/2/17
❖ 7\角色意识建立的时期,受社会文化的显著影响 ❖ 8\攻击行为明显减少,社会认知能力提高,越来
越善于区分偶然的和有目的的激怒行为,可以宽容 他人无意做出的伤害行为。 ❖ 9\高小的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落实于行为表现,如 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社会道德 等。
2021/2/17
2021/2/17
❖ 3、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 ❖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
力,行(产生健康促进行为、消除健康危害行为) 是目标。最终增进健康是目的。
2021/2/17
教wk.baidu.com理念在本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 以上的教学理念将主要体现在: ▪ 课程目标上:“健康第一”的价值观目标;责任 感目标;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养成目标。 ▪ 教学方法上:参与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方法; 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 教学内容上:考虑到学生的需要,选择与健康生 活、教学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
2021/2/17
教育原则
❖ 1~6点,教材P16 ❖ 7、预防为主,正面引导 ❖ 8、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课外:晨检、课间操、定期健康检查…… ❖ 校外:家庭、社会
家访、家长会、对家 长进行健康教育
2021/2/17
青少年教育宣传机构,如 儿童少年出版社、青少年 宫、保健院、防疫站、广
播电视等
讨论:小学生身心有何特点?
❖ 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 形式
❖ 1\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 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具体 运算阶段:守恒;可逆;分类;循逻辑法则推理思 维,但此推理思维能力只限于眼见的具体情境或熟 悉的经验。
❖ (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 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小学四年级(10-11岁) ❖ 2\有意注意开始延长
教学方法
❖ 教材p213 ❖ 参与式教学方法
▪ 示范法(主要用于“安全应急与避险”部分) ▪ 现场模拟法(主要用于“安全应急与避险”部分) ▪ 角色扮演法(主要用于“安全应急与避险”部分) ▪ 游戏法(主要用于“疾病预防”部分) ▪ 小组合作法(用于“教学设计点评与交流”部分等) ▪ 头脑风暴法 ❖ 案例分析法(各部分均可用) ❖ 讲授法 ❖ 多媒体教学手段 ▪ 视频教学 ▪ 挂图
2021/2/17
❖ 3\观察力提高,有强烈的好奇心 ❖ 4\记忆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加快发展,从机械
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低年级小学生对不具体、不 形象的概念很难记忆,但机械记忆飞速发展,10 岁达到一生的最高峰) ❖ 5\低年级极具模仿能力,模仿性想象占主导地位, 但在绘画、手工、游戏中,都有大量创造性想象的 迸发 ❖ 6\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处于客 观化时期,表面行为-内心品质
2021/2/17
教学目标
❖ 知识是基础,态度是动力,行为是目标。健康教育的重点在 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 能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来理解“健康” ▪ 认同并树立“健康第一”的价值观 ▪ 树立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学生、家庭、民族和人类的 健康负责,进行健康宣传的高度责任感 ▪ 理解对个体、家庭、群体和社区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 响的因素 ▪ 识别特定情境和行为对健康的危害,知道如何将危害减 到最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 ▪ 能够掌握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 了解和掌握促进人类健康的各种健康信息、产品、资源 和设施,及获得、使用这些资源的技巧(渗透到各部分 讲)
教学理念
❖ 1、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人有生理的、安全的、归属和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 的5个不同层次的需要。 ▪ 健康第一、生命第一。这是人对于生理和安全的最基本 的需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一 切智力发展和事业成功的基石。 ▪ 学生的学习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 和需要的知识。 ▪ 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促进其主动自发地学习 ▪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与提高,更要关 注其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