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文献编目中的若干问题

合集下载

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及其文献价值

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及其文献价值

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及其文献价值邹蓓蓓【摘要】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中有16部30件晚清民国尺牍。

与其他机构所藏尺牍相比,这批尺牍在文献学上具有原始性、群体性、大众适用性、应用指南性、实用性、文化传统性以及行业性和地域性七大特点。

这批尺牍对于研究晚清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礼仪的形式和内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近代文学和语言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提升人们交际水平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名称】《山西档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太行山文书;晚清民国;尺牍范本;文献价值【作者】邹蓓蓓【作者单位】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4近年来,在发掘考古出土新材料的浪潮下,伴随着传世典籍文献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以及巴县档案、河北获鹿档案等,涉及范围之广、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3年,邯郸学院入藏了一批华北地区乡村历史文献,地域上涵盖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省,以太行山区为重点,故名太行山文书。

这批文书内容之广、数量之多,涉及多个领域,其中收录了一些晚清民国时期的尺牍范本,数量繁多、内容完备、时间连贯且具有代表性,对于研究晚清民国尺牍文化、华北乡村社会历史以及近代传统礼仪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纵观晚清民国时期尺牍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是对个人尺牍的研究,有家书研究、名人往来书信研究,如《曾国藩家书》研究、《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研究等;二是针对尺牍某一领域的专题研究,如《清代才媛书信体散文之女性书写——以<历代名媛书简>之家训书信为考察中心》、《明清商人经营及资金筹措方式——以若干种尺牍范本书的解读为中心》等;三是对尺牍文体的研究,如《明清文人书信体文论研究》、《<清代名人书札>尺牍专用语研究》等;四是对尺牍文献的研究,如《清代书札文献的分类与史料价值》、《宝札华翰:尺牍文献的源流与研究》等;五是对尺牍书法的研究,如清代名人书法手迹研究等。

立足特色馆藏 推动学术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访谈录

立足特色馆藏 推动学术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访谈录

立足特色馆藏 推动学术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访谈录随着“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实施,民国文献的整理、保护及其研究正在成为学界热点之一。

本期“悦读·阅读”栏目,重点关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文献整理及其文献研究工作的进展。

上师大图书馆民国文献研究工作卓有成效,2015年起编撰出版的《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已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近三年来发表于CSSCI期刊的文章30余篇,相关研究获得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多方支持,并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学术实力的科研团队。

本期我们在《图书馆报》“馆长访谈”基础上,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民钢教授一起来探讨民国文献的整理及其研究。

问:上海师范大学的民国文献馆藏虽然不是上海地区最多的,但有着自己显著的特色,请介绍一下馆藏规模以及藏书概貌。

答: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共有民国时期期刊900余种,民国图书6万余册。

作为师范院校,其中重点收藏了3000余册民国时期老教材。

馆藏中不乏善本,如《永安月刊》《北洋画报》等,收藏相对完整。

另外还有一批珍贵罕见版本,如曾被禁的奉天启智书店版《骆驼祥子》,瞿秋白“谢版”《乱弹及其他》,敦煌文献最早的刊录本,1909年国粹堂石印本王仁俊辑印《敦煌石室真迹录》、1920-30年代刊印的罗振玉《敦煌零拾》《敦煌石室碎金》等一系列对后世敦煌学有着重要和深远影响的学术著作的初版,以及1912年出版的《中华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和《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西洋之部》等教育部送审本和批语本。

问: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如何构建并完善民国文献馆藏特色?答:第一,民国文献集中管理。

过去我馆的民国文献主要散藏在古籍部和两校区的各个书库。

这种状况不利于这些图书的利用和保护,也不利于深度的整理开发。

因此,在2013年经馆领导班子讨论决答:首先,建立了民国文献的研究团队。

我馆一直注重馆员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努力把上师大图书馆打造成为一所学术型图书馆。

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

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

11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编制说明:本索引是试图将本论坛出现之中国近现代报刊电子书加以汇总,期待做得更加专业一些,为报刊研究者提供帮助。

这项工程需要多人合作,期待更多同行加入,未来目标是申请独立的版块。

最后谢谢各位朋友的鼓励!1、晚清民国部分的索引共48条:在 7 楼2、49年后的索引(包括台湾)共计41条:在 8 楼3、补充部分:4楼4、redyoung君提供的:5楼本索引根据国学数典论坛中各个板块所见中国近现代报刊加以整理。

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只是锦上添花,使各位前辈的工作价值得以彰显。

下面为有志于进行中国近现代报刊电子稿上传工作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信息。

1、国家图书馆的数字期刊2、中美百万图书计划。

由浙江大学图书馆负责开发的数字化图书计划,有加盟的高校图书馆可以下载DJVU格式的民国期刊。

3、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全六册),编者:上海图书馆编,年代:1965~1981/viewthread.php?tid=77619&extra=page%3D4这份资料有助于各位朋友了解近代期刊篇目情况。

国学数典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21、国学图书馆编辑: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年刊,djvu/viewthread.php?tid=159976&extra=page%3D42、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季刊(第一期、第二期),djvu /viewthread.php?tid=174933&extra=page%3D53、王献唐等主编:山東省立圖書館季刊第一卷第一期/第二期/viewthread.php?tid=175121&extra=page%3D54、中法汉学研究所编:中法汉学研究所图书馆馆刊,djvu /viewthread.php?tid=165237&extra=page%3D75、广州大学图书馆季刊(1933.6——1937.3),djvu/viewthread.php?tid=156136&extra=page%3D86、浙江省立图书馆編:文澜学报1935-1937,djvu/viewthread.php?tid=141875&extra=page%3D117、国立北平图书馆:北平图书馆馆刊(第1 -10卷,共61期,djvu)/viewthread.php?tid=105228&extra=page%3D14国学数典中国近现代报刊索引补1、宋恕、章太炎主编:经世报,(旬刊,1897年创刊于杭州,1-8期),pdf[url=/viewthrea ...=%E7%BB%8F%E4%B8%96]/viewthrea ...=%E7%BB%8F%E4%B8%96[/url]2、(美)林乐知:万国公报(缺合集1、10、11、12册,上海,1874-1883年间为周刊,1889-1907年间月刊),djvu。

钩稽辑佚 考索源流晚清民国戏剧研究集大成之作——评左鹏军教授《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

钩稽辑佚 考索源流晚清民国戏剧研究集大成之作——评左鹏军教授《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钩稽辑佚考索源流:晚清民国戏剧研究集大成之作——评左鹏军教授《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袁志成(湖南城市学院 a.文学院;b.城市文化研究所,湖南益阳413000)摘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乃中国戏剧史、晚清民国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

左鹏军教授十年磨一剑,潜心于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研究,其研究成果《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为该段时期的戏剧研究挖掘出重要的文献史料。

该著既有“面”的拓展,又有“点”的深入。

著者既在前人基础上筚路蓝缕,花大气力对新见和稀见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的版本、流传、收藏、考证及评价等进行爬梳、著录和研究,又对新见与稀见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作者、版本、流传、收藏等进行考证和评价。

面对前人成说,著者尽可能核对原文,考证出处,从而形成自家之说。

关键词: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左鹏军中图分类号:G236;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794(2012)07-0119-04在中国古典文体走向衰落、近现代新文体兴起的过程中,晚清民国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

该时期的戏曲形态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戏曲思想观念重构的过程中表现为传奇杂剧与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早期话剧的三足鼎立。

阿英、周妙中、张棣华、梁淑安、姚柯夫、郭英德、李修生、惜华、庄一拂等学者对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剧目有所著录,为后学提供了学习指南。

左鹏军教授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1]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挖掘出重要文献资料与史实价值,是晚清民国戏剧研究集大成之作。

一左鹏军教授潜心于近代戏剧研究,成果颇多,已出版《文化转型中的中国近代戏剧》、《近代传奇杂剧史论》、《近代传奇杂剧研究》、《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考索》、《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等著作,推动了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的研究。

《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对晚清民国新见或稀见或前辈学人未提及或简单提及的传奇、杂剧进行考索,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广州大典》曲类文献题名著录用字问题研究——兼论图书馆古籍文献编目著录用字问题

《广州大典》曲类文献题名著录用字问题研究——兼论图书馆古籍文献编目著录用字问题

《广州大典》曲类文献题名著录用字问题研究——兼论图书馆古籍文献编目著录用字问题金 峰[摘 要] 《广州大典》曲类专辑编纂中,需在目录及扉页等处著录文献题名等信息。

因曲类文献题名中存在极为普遍而复杂的俗字使用情况,考虑到文献排列要求及检索等问题,以及编纂工作效率,著录时在清晰判别正字的基础上,不是机械遵循客观著录原则照实移录,而是择用通行繁体正字加以著录。

这种做法对图书馆员古籍文献图书编目的俗字辨识和正字择用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广州大典》 曲类文献题名 古籍文献编目 著录用字 《广州大典》曲类专辑收录1949年前广府地区的粤剧、粤曲及木鱼书、龙舟歌、南音、粤讴、解心等艺术文献,影印出版。

编纂中,须著录文献题名、卷数、著者、版本、版框尺寸等信息,并根据题名关键词笔画排列文献。

因具有俗文学特质,特别是受泥印、油印、钞本等手写文献及粤方言影响,曲类文献中存在着复杂的俗字使用现象。

在著录信息时,《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1]虽有原则性规定,但无具体方法,工作实践中极易造成文献原貌佚失、正字判断错误,及著录用字不统一增加检索困难等问题。

本文根据《广州大典》曲类文献编纂工作实际情况,对古籍文献整理工作中的俗字著录,以及图书馆员进行古籍文献图书编目时的文字择用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1 《广州大典》曲类文献题名俗字使用情况 形声符变换、简省、增繁,是俗字产生的重要原因[2]4-35,[3]44-121。

曲类文献中的俗字大多由此产生。

1.1 改换偏旁部首 出于手写习惯或简化等原因,部分偏旁改换会产生俗字。

如书有龙舟歌《“䝉”正招亲》《贞“ ”妇大骂赌仔》《“桞”陆烟容》、粤剧《狐造“竒”缘》《赵匡胤戏“ ”泥马》《“ ”雁引仇缘》《“ ”媚娇娥》,以及木鱼书《“ ”孝荼薇记》、南音《“栁”希云全本》等。

“艹”“++”,“示”“礻”,“糸”“糹”“纟”,“ヨ”“彑”等部首,俗文学常加通用。

曲类中有粤剧《冷暖“紅”绡帐》《“ ”落见“ ”心》《“ ”恨》《“ ”叙“ ”溪》,龙舟歌《仁贵征东“ ”衣记》《狄“靑”比武》《男烧衣祭奠“ ”人》,木鱼书《二“ ”花史》。

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摘要】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包括题名不清晰或不规范,缺乏关键词或主题词,过长或过繁琐,涉及的人名或地名有歧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制定统一的题名规范并进行培训,加强关键词和主题词的把握,简化题名突出核心内容,使用标准化的人名和地名词典进行核对。

规范的题名对于民国档案著录的准确性和检索性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重视题名的编写,确保每一份档案都能够准确反映其内容,方便后续的检索和利用。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民国档案著录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民国档案、著录、题名、问题、解决措施、规范、准确性、检索性。

1. 引言1.1 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在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档案著录的准确性和检索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题名不清晰或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题目过于含糊或模糊不清,难以准确描述档案内容,给用户查找造成困扰。

题名缺乏关键词或主题词也是一个常见问题,这会导致用户很难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搜索相关档案。

题名过长或过繁琐也会给用户带来不便,使得他们在浏览时感到困惑。

题名涉及的人名或地名有歧义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确保题名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相关信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制定统一的题名规范并进行培训,可以帮助档案工作人员更好地拟写题名。

加强对关键词和主题词的把握,可以提高题目的准确性和搜索性。

简化题名,突出核心内容,也可以让用户更快地理解档案内容。

使用标准化的人名和地名词典进行核对,可以避免题名中涉及的人名或地名歧义问题。

规范的题名对于民国档案著录的准确性和检索性至关重要。

通过解决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查阅体验。

2. 正文2.1 问题一:题名不清晰或不规范在民国档案著录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题名不清晰或不规范。

这种情况下,读者很难直观地了解档案内容,导致检索困难和误解。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晚清民国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晚清民国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晚清民国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中国文化与社会变革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出版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推动文学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平台进行统计与分析。

一、晚清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1.书籍发行突破传统限制:晚清时期是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书籍的发行数量和种类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文学类书籍涉及诗、词、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小说和散文较为流行。

2.出版平台多样化:晚清时期的文学出版平台多样,既包括官方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也包括民间出版社和私人出版机构。

此外,一些文人学者也自负盈亏地开办了自己的出版机构。

3.文学期刊的兴起:晚清时期是中国文学期刊的鼎盛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学刊物应运而生。

这些期刊不仅提供了一个展示文学才华和交流学术的平台,也促进了现代文学的形成和传播。

知名的文学期刊包括《新小说》、《新青年》、《晨钟》等。

二、晚清时期文学出版情况分析1.文化变革的背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社会、思想等多方面的变革,文化逐渐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这种背景为文学创作和出版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2.出版的启蒙功能:晚清时期的文学出版平台在推动文化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出版平台不仅提供了一个让知识分子进行思想交流和探索的平台,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文化的培养。

3.著名作家的崛起:晚清民国时期有许多重要的现代文学作家涌现出来。

他们在不同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也为这些出版平台带来了更多的读者和声誉。

4.文学刊物的影响力:晚清时期的文学刊物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刊物代表了新文化新思潮,与政治和社会紧密相连,不仅引导了文学创作方向,也对于时代精神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出版制度的不完善:虽然晚清时期的文学出版平台多样且丰富,但是由于当时的出版制度尚不完善,版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导致了文学作品的抄袭和盗版现象普遍存在。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

2021年第1107*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版民国文献总目编撰(1949—)”(项目编号:17BTQ081)阶段性成果之一。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段晓林 庄 雷(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234)〔摘 要〕 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著作的数量,应不低于1 500种。

2000年后,文献整理机构及学者收集整理并汇编出版了20余种大型影印文献,收录的原版目录著作超过700种。

文章对新版文献的出版概况进行了详细梳理,总结出版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分析出版趋势,以期对民国时期目录著作的进一步出版整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 民国文献 目录著作 编辑出版〔中图法分类号〕 G239.29〔引用本文格式〕 段晓林,庄雷:民国时期目录著作新编出版研究[J].图书馆,2021(1):107—111.1 民国时期目录编制概况1.1 民国时期目录著作的数量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民国时期出版业繁荣,大量的文献印刷出版,文献目录的编制也随之兴盛。

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不仅数量较多,类型也很丰富,从传统的古籍目录、推荐目录,到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出版机构的营业目录以及各个学科的专题目录,种类繁多。

民国时期出版的目录的数量,未有定论。

较早的有黄少明在20世纪90年代《关于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目》一文中提到,民国时期出版的书目总数在200种左右[1]。

此后随着学者对民国目录的进一步关注和整理,越来越多的目录被挖掘出来,据李万健2012年《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序》所述,民国时期藏书家编撰的藏书目录大约有300余种[2]。

另有全根先、陈荔京《民国时期国家图书馆目录学论著编年》一文所列,仅国家图书馆1911—1948年集体或个人编纂的目录学论著就达339种(大部分为书目)[3]。

郑春汛《清末民初专科目录编撰研究与现代启示》一文中收集到的民国时期编撰的专科目录达300余种[4]。

《民国时期总书目·综合性图书》(以下简称《总书目》)收录图书目录、文摘、索引数量计615种[5],是所有文献中提到或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目录最多的,但所列目录未含上述专科目录及大部分私藏书目录。

中国近代日记文献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近代日记文献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近代日记文献研究的现状与未来一、内容概览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日记文献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资料,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近代日记文献研究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近代日记文献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通过对大量珍贵日记的整理、分析和解读,揭示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认识和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日记作者群体广泛。

从晚清官僚、知识分子到民间百姓,涵盖了各个阶层和领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日记内容丰富多样。

除了日常生活琐事外,还包括政治观点、社会观察、家庭教育等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立体的近代中国。

研究方法日益丰富。

学者们运用文本分析、比较研究、历史地理学等多种方法,对日记文献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解读。

面对日益丰富的日记文献资源,未来的研究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主要趋势包括:跨学科研究的加强。

日记文献研究将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社会学等相结合,以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日记文献的整理、检索和分析将更加便捷高效。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学者们将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项目合作,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日记文献研究的发展。

中国近代日记文献研究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只有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合作,才能更好地挖掘日记文献的价值,为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日记文献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资料,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自20世纪初至今,许多学者致力于对近代日记文献进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近代历史的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然而目前对于中国近代日记文献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近代日记文献的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加之部分文献保存不善,导致研究者在查阅和整理过程中面临较大困难。

晚清四部丛刊目录

晚清四部丛刊目录

晚清四部丛刊目录(全六编720册,敬文图书馆藏纸本)《四部丛刊》为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所完成的大型丛书,全书分三编,《初编》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开始辑印,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全部出版,共收书二百二十三种。

《续编》收书七十五种,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出版。

《三编》收书七十种,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出版。

《四部丛刊》的出版工作,经历十七年的岁月终于完成,这可说是民国时期古籍整理的大事。

文听阁图书公司于完成《民国学术丛刊》六种,即《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林庆彰主编)、《民国文集丛刊》(林庆彰主编)、《民国时期语言文字学丛书》(许锬挥主编)、《民国诗集丛刊》(王伟勇主编)、《民国时期哲学思想丛书》(林庆彰主编)、《民国小说丛刊》(吴福助主编)等丛书的编印时,发现跨清末民国时期的作者相当多,入民国时期的著作,大都已收入民国时期的六种丛书中,读者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清末以前的著作,大部分都可以在现有的丛书中找到,至于晚清学者的著作,现有的丛书收录都太少,不太能反映晚清学术思想的真正面貌。

专以晚清著作为收录范围的丛书,尚未见到,要检索利用只能找一般的丛书。

综合性的丛书有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二○○二年)、《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丛书集成续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编辑部编,一九九一年)、《丛书集成三编》(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九年)。

经部的著作可以查王先谦编《皇清经解续编》。

史部著作可查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县:文海出版社,一九六六-二○○六年)。

子部著作徐德明、吴平主编《清代学术笔记丛刊》(北京:学苑出版社,二○○五年)。

集部著作可查文清阁编《稀见清人别集百种》(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二○○七年)。

这些丛书都不是为了晚清这时段所编,收录晚清的著作并不完备,且需要某一类别的书,却分散在各种丛书中,使起来也不太方便。

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述评(1949—2017)

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述评(1949—2017)

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述评(1949—2017)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述评(1949—2017)自中国民国建立至今,历经了近70年的时光,这段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记录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变革、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

对于研究民国历史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整理和出版这些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1949年到2017年间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的现状进行述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整理和出版民国时期文献的重要性。

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民国时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

虽然民国政权的实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导,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也出现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重要的贡献。

因此,整理和出版民国时期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进程和教训,对于研究中国革命乃至整个现代中国历史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民国时期的文献种类繁多,在这些文献中既包括了重要的政治文件、统计数据、官方材料,也包括了普通民众的私人日记、信件、报纸等等。

而这些文献资源的散失、残缺、分散情况非常严重,对整理和出版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由于文献整理和出版涉及到的范围广泛,时间跨度长,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非常庞大,这对于承担这项工作的研究机构或个人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尽管面临很多困难,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这个70年间,有一些文献整理和出版的工作得到了积极推动。

其中,政府机关、研究机构、高校等专业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国家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不断努力整理和出版民国时期的重要档案资料和重要文献,以供研究者使用。

同时,一些高校及研究机构也积极策划并组织相关的整理和出版工作,通过编辑、排版等方式制作图书、期刊、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的出版物。

这些努力使得民国时期的文献得以更好地进行整理、研究和传播。

当然,在整理和出版民国时期文献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整理和出版工作的进展并不平衡。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以历史文献及其整理研究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复原、求真和致用为主要任务的专科文献学。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科基本理论、历史文献及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和整理历史文献的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史。

他从属于历史学,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

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文献学面临着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实现研究手段现代化等多重任务和发展趋向。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文献二字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

该篇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气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汉宋学者注疏时都把“文”释为典籍,“献”释为贤人或贤人言论。

最早以“文献”名书的是宋末元初的马端临,他写了一部贯通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取名为《文献通考》。

在《自叙》中他解释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

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言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从孔子到马端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特别是书写工具的改进与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贤者的言谈高见很容易见诸笔端,各种口头传说和议论也逐渐通过各种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典籍而轻视传闻,相应地“文献”也由一个联合式的合成词逐渐向偏义复合词的方向演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马端临将文献的内容区分为“叙事”和“论事”两大类,并且将两者并重,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

白寿彝先生认为历史文献有记注和撰述之别,记注即历史记录,而撰述要有史识。

,在发现一件不经常见的文献,往往表现得相当激动,而对于历史的撰述的重要性,往往估计不足。

这是带有片面性的。

今人对“文献”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文史学界的文献概念,如郑鹤声、郑鹤春称:“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民国文献是指中国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留下的各种文字、书籍、文献资料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那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国文献面临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因此保护这些文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民国文献的价值,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

一、民国文献的价值1. 历史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一系列重要事件。

民国文献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动荡、文化激荡等历史事件,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2. 文化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萌芽期,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

民国文献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教育资料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等,对于了解那个时期的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学术价值民国文献是研究民国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民国文献,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斗争、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二、保护民国文献的对策1. 加强文献收集政府、文化机构、学术机构等应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收集工作,包括购买、征集、捐赠等多种途径,力求收集更多的民国文献,保护和留存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2. 加强文献整理收集到的民国文献需要进行整理、分类、编目等工作,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文献。

对于损坏严重的文献,还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处理,以确保文献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3. 推动数字化针对民国文献的大量数量和多样性,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推动对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将这些文献转化为数字资源,便于更广泛地保存和利用。

这样可以避免文献的损失和破坏,同时也方便学术研究者的利用和研究。

4.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法律保护。

对于非法破坏、盗窃、出售、私藏民国文献等行为,应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民国文献的完整和安全。

晚清民国时期温州期刊的整理与研究

晚清民国时期温州期刊的整理与研究

期间就 刊行 了《 浙 江 省 十 中周 刊》 、 《 秋籁》 、 《 爝 火》 、 《 明天》 等1 3种期刊。国民党政府机关 团体和
中国共 产党 创办 的 期 刊 只有 几 种 , 大 多创 刊 于 抗 日
晚清 民 国时期是 近代 中 国与世界 接 轨 的社 会 转 型时期 , 这 一时期 发行 的期 刊全 方位 、 多 角度 反 映了 当时 当地 的政治 、 经济、 军事 、 文化及 生 活风情 , 忠 实 记 录了社 会 的发 展 和 变 迁 , 具有很 高的史料价值 。 本文结 合 馆藏 , 就这 一 时 期 温 州期 刊突 出 的几 个 特 点进行 阐述 , 期 望对 人 们 研 究 浙南 地 区 的历 史 文 化
支撑 , 只能中途休刊 , 因此大多数期刊存在的时间很 短暂 , 往 往 只 出版 了两 三 期 即告 停 刊 , 能坚持 1 0年
以上者 更是 少见 。根 据 目前 的整 理 情 况 , 馆 藏 的 民
国地方 期 刊 中 , 仅有 l O余 种 期 刊 保 存 完 整 , 能 看 到 原貌 , 剩 余 百余 种 的期 刊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残 缺 或 亡 佚, 总体 保 存情 况堪 忧 。
工 作 方 法 研 究
山东 图书馆 学刊 2 0 1 3年第 2期
晚清 民 国 时期 温 州 期 刊 的整 理 与研 究
章 亦倩
( 温 州 市 图书馆 , 浙江温 州 3 温州地 区出版发行 以及外埠 以温州为主要报道对象期刊的出版概况 , 所 经历的四个发展 阶
2 晚清 民国 时期温 州期 刊 的 四个 发展 时期
据史 料 记 载 , 自清 光 绪 二 十 二 年 ( 1 8 9 6) 十 二

民国时期整理出版的晚清外交史料述论

民国时期整理出版的晚清外交史料述论

民国时期整理出版的晚清外交史料述论作者:陈艾利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1期晚清时期西方列强接踵来华,中外交涉频繁,“外交局势波谲云诡,机缄互用,实吾国往史所未觏”,成为左右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之一。

在与各国的外交活动中,晚清政府及外交官们留下了大量的外交档案文书和私人记录,成为记载这段外交的宝贵史料。

但因传统的管理制度,这些档案文书,或深藏宫中,或储存于有司衙门,除最高统治者和典守官吏外,外人难以得而窥之,几近隔绝于世,时人及后人对于这段惨痛屈辱的外交了解甚少。

直至民国成立后,这一状况才逐以改变,大量反映晚清外交的史料在这一时期涌现。

本文试就民国时期整理出版的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作为例证,作一简要分析。

一、晚清外交史料整理出版的背景民国号称史料大发现的时代,无论是古代史,还是对于刚过去的晚清的历史,都有大量史料被发现。

胡适曾在《清季外交史料序》中指出:“最近四十年中,中国史料出现之多,为向来所未有”,并例举了包括“北京宫廷各处档案的公开”等“八大项最可记”的发现。

晚清外交史料大量整理出版,主要基于以下背景:第一,民国建立初期,整个国家仍处于积弱状态,国际上愈来愈深地被卷进复杂的国际事务之中,国内军阀割据混战,不平等条约及列强享有的特权仍然存在,而当局外交却频频失败,民众痛定思痛,希望能通过研究中国近代以来外交失败的历史,反省晚清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之原因,总结晚清政府处理对外交涉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二,当时面临的民族、边疆危机不断加剧,如俄、英、日等国在中国边远省份纷纷进行侵略、分裂活动,特别是三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愈加动荡不安,加之国民革命北伐后一度高涨的废约运动,更刺激了国人把注意力转向外交关系方面。

第三,学术界的积极倡导,当时学者们普遍认为,要准确理解中国近代史,必须研究外交史,虽然晚清有官私修撰的如《实录》、《东华录》等史书以及一些晚清外交当事人含有外交奏折、电函的遗稿文集刊行,加上后来的《清史稿·邦交志》等,但因非专书,都相当分散,或因忌讳,或有讹误,或是简略,或是遗漏,不成系统,使人难以一窥晚清外交的全貌。

基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传记文献分类探讨

基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传记文献分类探讨

基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传记文献分类探讨朱青青【摘要】基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应用,探讨传记文献的三项分类难点——入各学科类与入传记类的区分、多重身份的人物传记归类以及列传的复分.与此同时,结合分类标引实践,给出相应的归类思路.【期刊名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53-55,70)【关键词】传记文献;归类;《中图图书馆分类法》;复分【作者】朱青青【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2.8;G254.1传记是以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历史文献。

传记文献一般包括人物的传记、生平事迹、回忆录、访问记、年谱、年表、日记、书信、纪念文集、墓志铭、祭文、悼词、照片,以及对该人物的评论等。

[1]从写作形式上划分,传记可分为自传、评传等,其中,自传是指自述生平的传记,评传是指带有研究与评论性质的传记,一般不仅仅记述传主生平,还要对其思想、学术有所考证,[2]做出相对客观的批评。

[3]从被传人物数量角度划分,传记可分为总传和分传,总传是指文献内容包括多人的传记集,也称为列传,而分传是指只写一人的传记。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按照学科门类和知识体系辅助用户浏览和检索文献、实现内容检索的工具,也是我国图书馆用于目录组织和实体文献分类排架的重要工具。

在应用《中图法》组织传记文献的归类和入类时,历来存在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入各类还是入历史传记类、是多重身份的人物传记如何归类、列传的复分问题。

本文基于《中图法》第五版的应用实践,将传记文献的分类问题归纳为五点。

1 哲学代表人物的传记文献归类《中图法》在“B哲学、宗教”与“K历史、地理”两大类都专门设有传记文献的相关类目。

B大类对古代和近代各国哲学家代表人物编列了专类,兼收哲学家的思想评传。

同时,还为宗教人物传记在各教教史下设有专类。

K大类下设“K81传记”收入综合性内容的人物传记和各科人物传记,其中也包含为哲学人物设置的相关类目。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

民国文献的价值与保护对策1. 引言1.1 民国文献的意义民国文献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

这些文献记录着民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民国文献中包含了各种手抄本、印刷本、报纸、杂志、书籍、信件等文献资料,涉及到政治家、学者、文化名人、社会活动家等众多人物和事件,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民国文献,我们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社会风貌、思想文化、政治变革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可以揭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过程,对于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和研究,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民国文献的意义重大,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民国文献的现状民国文献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着民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政治风云和文化风貌。

目前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年代久远和纸质材料易于腐蚀,许多民国文献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由于缺乏规范的保护措施,许多珍贵的民国文献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也面临着被盗或遗失的风险。

由于民国文献的知名度和传播渠道有限,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保护民国文献的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只有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民国文献转化为电子文档,并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化保护系统,才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记忆。

加强对民国文献的法律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私自出售、转让或破坏民国文献。

通过开展民国文献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可以增加民众对民国文献的关注度,提升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最重要的是,鼓励各大研究机构和个人对民国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共同为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1. 引言1.1 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引言:民国档案是研究中国民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中国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民国档案的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档案的整体质量和利用价值。

本文将针对民国档案著录中题名拟写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正文:问题一:题目与内容不符在民国档案著录中,有些档案的题目并不准确反映其内容,导致用户在查阅时产生误导或混淆。

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避免出现题目与内容不符的情况。

问题二:模糊不清的题目有些民国档案的题目表达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信息,使得用户无法准确理解档案内容。

这种情况需要通过精炼题目,保持简洁明了,提高档案的可读性和利用价值。

问题三:题目过长一些民国档案的题目过长,不符合著录规范,给用户阅读和检索带来困扰。

应该遵循规范,限制题目长度,确保信息的简洁清晰。

问题四:题目缺乏关键信息有些档案的题目缺乏关键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影响用户查阅档案的效率和准确性。

应该添加关键信息,确保题目准确清晰,提高档案著录的质量。

解决措施一:严格按照内容核定题目在民国档案著录中,应该严格按照档案内容核定题目,确保题目与内容相符,避免产生误导或混淆。

解决措施二:精炼题目,保持简洁明了对于模糊不清或过长的题目,应该进行精炼,保持简洁明了,提高档案的可读性和利用价值。

结论:改善著录题目质量是提升民国档案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规范著录标准,加强规范培训,提高档案著录质量,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民国档案,促进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题目与内容不符在民国档案著录中,有时候会出现题目与内容不符的情况,这会给用户造成阅读困扰和误导。

档案中的内容可能涉及多个主题或者重点内容并不在题目所描述的范围内,导致用户无法准确理解档案内容。

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会误解档案的真实内容,从而影响研究和利用档案的效果。

民国文献目录编制沿革及其趋势

民国文献目录编制沿革及其趋势

1 9 4 9年 以来 ,民 国文 献存藏 机 构 纷纷 编制
联 合 目录 、馆 藏 目录 ,对加 强 民国文献 的整理揭
1 联合 目录
1 9 4 9年 以来编制的民 国文献联合 目录见表1 ,
示和促 进学术 研究起 到 了重要作 用。但是 ,很 多 目录 ,尤其是馆 藏 目录属于 各机构 自编 自用 ,没
目录编制趋势 。
1 9 8 1年 和 2 0 0 1年 相 继 出 版 增订 本 和 补 充 本 。 《 全国解放前 革命 期刊联 合 目录 :1 9 1 9—1 9 4 9 ( 未
 ̄2 0 1 7 年第 8 期 ◎
1 1 9
I I 文献研究
表1 民国文献联合目录一览表
Ke y wor d s l i t e r a t u r e o f t h e Re p u b l i c o f Chi n a ;l i b r a r y c o l l e c t i o n c a t a l o g s ;u n i o n c a t a l o g s
有公开 出版发行 ,加上 近年越 来越 多的馆 藏机构
其中 《 民国时期总书 目 》《 1 8 3 3 — 1 9 4 9全国中文
期刊 联合 目录》 等具 有较大 的影 响力 ,也有 一些
发表 于期刊 的补遗性质 的小型 目录。
改建 或新建馆舍 ,毁 损 的不少 ,导 致 民国文献 目 录 收集 非常 困难 ,迄今 民国文献 目录的整体 编制
备注
1 9 4 9 全国中文期刊联合 目录
1 9 5 7年底开 始征集 资料 ,1 9 6 1年编 成。 由于 该
访相 关图书馆 、博物馆 、档 案馆 ,同时通 过对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与责任者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 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书项”、“附注项”和
“标准书号及有关记载项”、“提要项”、“排检项”等
臣镰足、大庭修。书名《瀛寰志略》(“寰”通“环”)、 《贼情集纂》(“集”通“汇”)、《沈思集》(“沈”通“沉”)
等亦最好不改。
十大项;古籍著录规则也有“书名与著者项”、“版本 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 项”、“丛书项”、“附注项”、“装订与获得方式项”、 “提要项”和“排检项”等十大项。二者款目大同小 异,惟具体著录方法有些差别。我馆是晚清民国文 献的主要收藏单位,目前我馆对晚清民国文献的编
目采用了自定的一套规则,具体著录款目依次为排 检号、书名、著者、出版发行项、交替书名、载体形
2.2年代(日期)的换算
清民之际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纪年,除公元纪年
外,还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黄帝纪年、孔子纪年、
天运纪年、共和纪年、亡明纪年、日本纪年、民国纪 年、韵目代日等等。其中多数纪月纪日是使用阴历。
因此在换算时需仔细分辨。笔者主张,非公元纪年
书馆(伪维新政府)、教育部资料室等等。此外,还
黄”,杨毓麟撰《新湖南》署“三户愤民”。又如《曾文 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即曾国藩。《康南海传》,康南 海即康有为。《贾副主任升降旗讲话》,贾副主任即 贾景德。有时同一个指代还需分辨。如福建省政府 秘书处编,1938年印《陈主席抗战言论集》,陈主席
指陈仪。湖北省政府秘书处编,1940年印《陈主席政 治言论选辑》,陈主席指陈诚。
换成公元纪年时,应以大写汉字表示阴历,以阿拉 伯数字表示阳历。一是因为阴、阳历之间的对应日
态、存卷、残缺配补、图表、分类、书名依据、著者依 据、版本依据、版式、丛书名、丛书版本、丛书依据、 各家著录、收藏源流、书品、等级、复本、待考问题、 备注、提要项等25项。从详简级次看,该著录属详 细著录。本文不打算讨论具体著录款目,只分析编 目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著录 内容方面。笔者认为:较之著录形式,著录内容更为 重要,其存在的问题也更普遍、更有代表性,因而值
得深入探讨。
期并不固定;二是因为一些表示阴历的字词(如望、 朔、正、元、闰、小除、端午、中秋等),用数字替代会
失其本义。这样理想的著录应该是:“光绪二十年”
著录为“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明治三十九
年九月”著录为“明治39[1906].9”、“辛亥三月二十 九日”著录为“辛亥三月二十九日(1911.4.27)”。另
草》署“半哭半笑楼主”,章士钊刊《孙逸仙》署“黄中
书馆等老馆而言,收藏源流包含的信息是非常丰 富的。以我馆的民国图书为例,由党政机关呈缴 的占很大比重。这些机构有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 图书馆、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图书馆、中央
编纂委员会图书室、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部学
校图书馆、国民政府教育部图书馆、国立编译馆 图书室、行政院文物保管委员会图书馆、国民政 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图书室、南京市立民众图书 馆、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图书馆、中国公学大中学 部图书馆、江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福利委员 会图书室、太仓县文献委员会、中日文化编译图
是晚清民国文献)中的繁(古、异)体字简化时不可

U学术研讨会露絮焦
上应为1905年。 2.3人物别名的改换
i■匾圈盔蚕墨Z互翟:9
知,对晚清民国文献来说也是一样。特别是对于
有悠久历史又承担过国家图书馆职能的南京图
文人学士不仅有本名,还有字号别名。有人以 字行世,有人以别号闻名,也有人以斋名著称于世, 甚至还有人几个名字都很有名。还有以职务、籍贯 等指代的。因此需要核查一个人的本名以及字号等 别名,再选用一个最为世人知晓的名字著录或在附 注中说明。如于右任1908年刊行《半哭半笑楼诗
年。在图书馆的藏书体系中,晚清和民国文献通常
和期刊文献。这正是本文所要考察的对象。 关于晚清民国文献的编目(或著录)规则并没 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资参照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 《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和《古籍著录规则》,以及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的相关部分。据了解,目前 图书馆对该类文献的编目是各行其是。以图书为 例,按《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执行的有之,按《古籍著 录规则》执行的有之,较多的是参照上述标准自行 充实完善。应该说,现有的公开出台的各标准均没 有充分考虑到晚清民国文献自身的特点。晚清民国 文献究竟有什么特点?拙见认为:它具有历史文献 的各种特征。由于近代在中国印刷史上处在一个承 上启下的过渡阶段,在思想文化史上处在一个新旧 冲撞、中西融会的特殊时期,故它与现代普通图书 有较大的区别,而与古籍比较接近。笔者长期从事 历史文献的编目,对各种著录规则也作了一些比 较,认为可以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基础上,结 合《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
晚清民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满洲国、汪精卫国民 党中央、国民政府等汉奸政权、机构或组织。编目 时,先要根据时间、地点、事件、图书内容等判断哪 些是伪政权,然后加“伪”字进行著录。如“(伪)维新 政府”,“(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华北政务 委员会”,“(汪伪)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汪伪)南
印是其主要标志。收藏项于古籍的重要性人所共
出版者,也不作版次的变更。版次与印次相同是民 国图书的重要特点,这与现代图书是完全不同的。
撰写需要浏览甚至仔细阅读文献内容,再用凝炼的 语言进行高度概括,费时费力,因此提要著录常被 人们所忽略或敷衍了事。这不但对文献编目,而且 对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都是非常不利的。编目 人员必须学会撰写内容提要,确实难写的至少也要 附上目录。以两种很有影响的书目为例,《民国时 期总书目》采用了“内容提要”式,让人对各书的主
有不少个人收藏本、签名本等。收藏源流项既可 以反映藏书的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图书 馆历史或变迁的缩影。
2.6提要和目录之撰写 提要是反映图书主要内容的项目。由于提要的
2.4版本与复本问题。 晚清民国图书不论内容改动与否,每印刷一次
即作为一版,所以有的书第N次重版与初版本内容
并无丝毫区别。国家出版总署1954年颁布《关于图 书版本记录的规定》,将版次与印次分开,版次用以 统计版本内容的重要变更,图书重印时,内容如无 改动或仅有少量改动的不作为再版,即不作版次的 变更。同一种书改换书名、开本、版式、装订、封面、
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合称近代文献(也有一些 图书馆按传统习惯,笼统地称之为民国文献)。考察 各时期历史文献的特点,将晚清和民国文献视为一 个整体是颇有道理的。其一,据藏书的内容分析,晚 清的诸多活动,其结果和影响都发生或延续至民国 时期,同样,民国时期的许多事件更是必须追根溯 源于晚清时期。也就是说,如果要了解特定历史的 来龙去脉,就必须把晚清和民国打通。此一特点较 之其他相连的历史时期更为显明。其二,从学术史 的时段划分看,学界通常将从1840年到1949年这 110年的时间统称为中国近代史。因为这一时期中 国的社会形态或社会性质是相同的,即所谓“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映到文化上也有众多共性,把 文献上的这两个时段统一在一起,也是符合学术史 规律的。其三。从图书出版史的角度看,随着晚清西 方印刷技术与制书工艺的引进,图书的物质形态发
’■盛蟊臣譬互翟墨瑟:’I’
U学术研讨会鼋絮焦
晚清民国文献编目中的若干问题
陈希亮
【摘要】晚清民国文献是既区别于古籍又区别
生重大变化。相沿成习的“线装”基本上被西式装订 所取代,“平装书”(又称“西装”、“洋装”)成为图书 的主要形态。当然,依照中国图书馆的传统,近代文
献和中国近代史、古代文献和中国古代史在时间外
范、准确。 2.7关于加“伪”字和加引号的问题
形式等完全相同的图书,毫无疑义,第一种称为正 本,余为复本。而上述款目略有差异的图书则较难 判定。一般认为,从同一版型产生并由同一机构发 行的所有图书均算同一种文献,其中一种为正本, 余为复本。
2.5收藏源流的著录 藏书源流是反映图书传承的重要信息,藏书
期的书籍,包括少量1911年以前以普通装订形式
录等编目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旨在提高晚清民国
文献编目的质量。 【关键词】晚清民国文献文献编目 著录技巧
1编目规则的选定
出版的书籍,即所谓“旧平装书”。还有大量的报纸
晚清和民国是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 晚清一般指1840---1912年,民国则为1912一1949

并以《古籍著录规则》为主要参照,制定晚清民国文
过于呆板,应灵活处置。同时,由于繁(古、异)体字
献著录规则。另外,鉴于晚清民国文献老化、损毁现 象相当严重,强度很差,保存手段落后,不少书籍已
接近保存极限,采用著录比较详尽、相对系统完整
与简化字之间存在多对一(如锺、锺、锺对钟,匿、 橐、涯对汇)和一对多(如乾对乾、干,激对潋、澄)等 复杂的情况,而电脑只能实行一对一的自动转换, 故应以手工输入字为准。究竟那些繁(古、异)体字 不需要简化?个人认为,特殊古人名、地名、书名中 的繁(古、异)体字应予保留,容易引发歧义的字不 作转换。比如,《植物名实图考》的作者吴其溶就不 能改为吴其浚,因为吴其浚另有其人。又,清代既有 吴麟又有吴磨,且均有著述传世。翁同稣、柳诒徵、 全汉舁、钱杏邮、方筵生、中臣缣足、大庭惰等也不
宜改为翁同和、柳诒征、全汉升、钱杏村、方苏生、中
的《古籍著录规则》较之著录较为简约的《普通图书 著录规则》,更有利于对晚清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利 用。最后,建议出台统一、规范的国家标准《晚清民 国文献著录规则》,使得编目有章可循、有规可遵, 也有助于联合编目、资源共享。
2编目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有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主要著录项目有“书
书馆史等)。由于编目人员要长期与晚清民国图书
“中央研究院”、“外交部”等。 另外,关于定价、附注项等的著录也有值得注 意之处。如清民之际的货币单位有大洋、银币、国 币、法币、关金券、抗币、金圆券等,应依实著录。而 附注项是对前述著录的深化,既要充分利用好附注 项,又要避免其内容过于庞杂和繁复。笔者认为诸 如批校题跋、考证等在本项无法反映的特殊信息均 可在附注项著出。如“苏平宁”著《孙哲生传》,经考 证,为乔木等著《论世界矛盾》的伪装本。冯自由著 《革命逸史》第一至五编书名分别由林森、蒋介石、 吴稚晖、张继、张继题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