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
碳的还原性化学方程式
![碳的还原性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345fb3e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f.png)
碳的还原性化学方程式
C+CO₂=2CO(高温)、C+2CUO=CU+CO₂(高温)。
还原性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物质含有的粒子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本身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还原性就越弱。
碳的化学性质为
1、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放热,发出刺眼白光,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在空气中燃烧
放热,持续红热,产生无色无臭能使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3、作为还原剂
碳作为还原剂拥有和氢气、一氧化碳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生成物不同),都可以从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
4、稳定性
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不易反应,故古代名画现代能保存,书写档案要用碳素墨水。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答案,含解析)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答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0225c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0.png)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的认识】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变成二氧化碳,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 2点燃¯2CO 2.2.一氧化碳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把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工业上常用来冶炼金属).例如,CO+CuO △¯Cu+CO 2,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3.一氧化碳还具有毒性,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现象.【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碳及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氧气的化学性质”、“炼铁的原理及金属的冶炼”、“一氧化碳的毒性及煤气中毒”、“一氧化碳的用途”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一氧化碳的前两个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一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 中毒B 、组成CO 、CO 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 、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D 、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2.在高温条件下,能将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的物质是( )A 、O 2B 、COC 、N 2D 、CO 2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CuO+CO Cu+CO 2可知,CO 具有还原性B 、金刚石、石墨、C 60完全燃烧都生成CO 2C 、CO 2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D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 2和CO 两种气体4.下列关于CO 和CO 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 和CO 2均具有可燃性B 、CO 和CO 2均能与H 2O 反应C 、CO 和CO 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D 、CO 和CO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 ),以表彰他搞清了气体在固体表面怎样发生的化学反应,埃特尔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对CO 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即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这一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CO ⇌CO ad ,O2⇌2O ad,CO ad+O ad→CO2.式中标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对上述反应过程的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A、CO和CO ad不是同种物质B、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C、这一反应原理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会使汽车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D、从反应效果看,CO与O2不用点燃反应也能进行6.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毒B、可以燃烧C、密度比空气的小D、能还原氧化铁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D、可用烧碱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8.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9.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CO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10.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CuO,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丙→甲→乙→丁B、甲→丙→乙→丁C、丙→乙→甲→乙→丁D、乙→甲→丙→乙→丁11.在复习时要善于梳理归纳化学知识.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性质与用途B、现象与解释C、化学与生活D、资源与环境12.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13.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C、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4.下列气体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COB、O2C、N2D、He1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均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B、金属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常用于制作炊具C、碳酸钠能与酸反应,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能溶于水生成酸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D、CO可以在O2中燃烧17.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18.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比空气重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C、都有还原性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1)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比CO和CO2,它们的组成元素,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工业上CO可用来冶炼金属,是利用它的性.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进入森林,注意防火,通常状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当森林发生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20.某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CO↑+CO2↑+H2O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作用为.当观察到D装置中出现现象时,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21.一氧化碳可以从其他物质中夺氧,是常用的工业还原剂.(1)1个CO分子变成1个CO2分子需要得到个O原子.1个O2分子与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CO2.(3)四氧化三锰的化学式为,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Mn和CO2,高温下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1)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2013年6月初,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大的火灾﹣﹣中储粮林甸粮库失火、大连油罐爆炸、吉林禽业公司火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写一条即可)23.会用化学眼光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知识后应有的素质.结合下面材料填空.材料: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1)从化学物质类别看,CO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从能量变化角度看,“放出大量的热”是能转化为的过程.(3)从应用化学用语角度,“CO燃烧”可表示为.(4)从微观变化角度,“CO燃烧”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把下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填序号).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B.性质:能燃烧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指出实验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写一条).2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的原因是:.实验过程中B处的现象为:,A处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3)请指出本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26.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反应生成CO.(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考点训练】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B、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D、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CO,CO2的组成、性质分析.C、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D、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除外.解答: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B、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无机物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件.2.在高温条件下,能将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的物质是()A、O2B、COC、N2D、CO2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题意,在高温条件下,能将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的物质应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分析物质的性质,找出符合题意的物质即可.解答:解:A、O2不具有还原性,故A不符合题意;B、CO具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故B符合题意;C、N2不具有还原性,故C不符合题意;D、CO2不具有还原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熟记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一氧化碳、碳和氢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CuO+CO Cu+CO2可知,CO具有还原性B、金刚石、石墨、C60完全燃烧都生成CO2C、CO2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D、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CO两种气体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一氧化碳在此反应中夺氧;B、碳元素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行.解答:解:A、一氧化碳在此反应中夺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碳元素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故B正确.C、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故C错误.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行,故可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故D 正确.故选C.点评:明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性质,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即可.4.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CO和CO2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CO和CO2的密度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能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说法错误.C、CO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小,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选项说法错误.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以表彰他搞清了气体在固体表面怎样发生的化学反应,埃特尔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对CO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即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这一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CO⇌CO ad,O2⇌2O ad,CO ad+O ad→CO2.式中标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对上述反应过程的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A、CO和CO ad不是同种物质B、该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C、这一反应原理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会使汽车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D、从反应效果看,CO与O2不用点燃反应也能进行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信息:标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也就是说该过程是物理的吸附,无化学变化,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成二氧化碳.解答:解:A、CO⇌CO ad标有ad的物质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也就是该过程是物理的吸附,无化学变化,即CO与CO ad为同种物质,A错误;B、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氧化成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C、CO⇌CO ad,O2⇌2O ad,CO ad+O ad→CO2该过程不需要其他条件,就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C正确;D、CO⇌CO ad,O2⇌2O ad,CO ad+O ad→CO2该过程无反应条件,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题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过程中要紧扣题目信息,认真分析得出结论.6.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毒B、可以燃烧C、密度比空气的小D、能还原氧化铁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的提示信息,对选项中的叙述进行评价.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能燃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生成二氧化碳;由三氧化二碳(C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相对比,可确定密度与空气的大小.解答:解:A、由于CO具有毒性,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是一种有毒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于CO具有可燃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可燃性,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72,72>29,则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于CO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提取典型信息,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的物质性质进行推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D、可用烧碱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通常用作燃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B、一氧化碳既不能溶解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的中毒;C、一氧化碳可以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氧化物失去氧而变成金属单质;D、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时无明显现象.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不正确;B、一氧化碳不溶解于水、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不正确;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金属氧化物变成金属单质;故C正确;D、虽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反应时无明显现象;因此,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对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气体的化学性质是本题的考查内容,正确掌握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解答的基础.8.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依据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具有还原性与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其固态形式是干冰,易升华吸热,据此回答判断即可;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不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不具备还原性;故B不正确;C、一氧化碳不溶解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不正确;D、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容易升华吸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故选D.点评:对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气体的性质是本题的考查内容,正确掌握两种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基础.9.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CO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D、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根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故选项说法错误.B、CO2的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原因,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发生了物理作用的摩擦让碳分散导致字迹模糊,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CuO,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丙→甲→乙→丁B、甲→丙→乙→丁C、丙→乙→甲→乙→丁D、乙→甲→丙→乙→丁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制备纯净干燥的CO去还原氧化铁,并除去尾气中的CO,所以应该先除去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检验是否除尽,然后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再检验生成物二氧化碳,最后进行尾气处理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首先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O2检验的影响,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丙装置;通过装置乙的混合气体再通过乙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甲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最后再通过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应用丁酒精灯点燃,防止污染空气,所以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丁,故选:C.点评: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杂和干燥操作时,因除杂时需要把混合气体通过溶液,除杂后的气体中会含有一定量水分,所以干燥操作应放在除杂操作之后,但本题水分对实验无干扰,所以不用除水分.11.在复习时要善于梳理归纳化学知识.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性质与用途B、现象与解释(1)CO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钨的熔点高﹣﹣可作灯泡的灯丝(1)酚酞滴加到某溶液中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化学与生活D、资源与环境(1)铝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1)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了PM2.5浓度极限我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应大量开采出口创汇A、AB、BC、CD、D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与生活.分析:A、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钨的熔点分析物质的用途;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C、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D、我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但要合理开采,因为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来冶炼金属;钨的熔点高﹣﹣故可作灯泡的灯丝,正确;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故不可选;C、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而非铝元素,故不可选;D、我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但要合理开采,让其发挥更大效益,因为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不可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综合,了解相关内容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12.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分析解答;B、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C、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和碳分别与氧化铜的反应分析判断.。
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比较
![氢气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30056d6b52acfc788ebc99b.png)
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性强弱比较还原性的强弱与反应条件(温度的高低)其实没有一定的关系。
碳需要高温是由于它是固体,而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气体,这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由还原剂反应得到),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由氧化剂反应得到)。
化学反应总是向着更稳定的方向进行。
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所以能反应,是因为生成了更稳定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这里的更稳定就是指氧化性更弱、还原性更弱。
根据:C+ H2O(g)高温CO + H2所以C(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H2(还原产物)同理根据:C+CO2高温2CO所以C的还原性大于CO再如:CO+H2O(g) CO2+H2这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
从正反应看,CO能从水中夺取氧生成H2,CO 的还原性比H2强;但从逆反应看,H2也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生成H2O,H2的还原性比CO强。
看来不能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
原来,它们的还原性强弱与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上述平衡向左移动(吸热反应方向),H2的还原性强些;温度降低则向右移动,CO的还原性强些。
这一结论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必定存在一个温度,使H2和CO的还原性相当。
通过化学手段可测定达到化学平衡时的CO、H2O和CO2、H2的浓度。
当以CO、H2O等物质的量混合作起始状态(或以CO2、H2等物质的量混合作起始状态)时,发现在830℃时,c(CO)=c(H2O)=c(CO2)=c(H2),也即这四种物质以相同的浓度稳定地存在于平衡体系中。
低于830℃时,CO能把水还原成H2,平衡时c(CO)<c(H2),CO的还原性强;高于830℃时,则H2能把CO2还原成CO,c(CO)>c(H2),H2的还原性强,而830℃正是H2和CO还原性相当的温度。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https://img.taocdn.com/s3/m/506059cd0b4c2e3f5627637e.png)
.碳、氢气、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考点过关】1.化学反应方程式:(四高温二加热)(1)碳和氧化铁反应: 2Fe2O3+3C=4Fe+3CO2( 高温 )( 2)碳和氧化铜反应:C+2CuO=2Cu+CO( 高温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 :3CO+Fe2O3===2Fe+3CO( 高温 )(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CuO+CO= Cu+CO2(加热 )(5)氢气和氧化铁反应:Fe2O3+H2=2Fe+3HO(高温 )(6)氢气和氧化铜反应: H2+CuO==Cu+H2O(加热 )2.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 CuO+CO= Cu+CO2H2+CuO==Cu+H2O 反应条件高温加热加热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实验现象试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并且有气泡从中不断地溢出。
(酒亮红色,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精灯有蓝色火焰生成)要把刚烘干的碳粉和氧化铜粉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反应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末要均匀混杂后,平铺在试管尔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止有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底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范一裂;同时,也有利于氢气在试管止有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氧化碳与其中的空气混杂后,被底部齐聚参加反应),将氢气验炸裂),在酒精灯的灯焰上最好点燃发生爆炸);反应后,先撤走纯后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尔后再加一个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并熄灭酒精灯,等固体冷却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实验要求和提高温度,也许使用酒精喷灯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范石玻璃管内的空气,防范氢气与其注意事项来加热);实验结束时,要先撤灰水倒吸到玻璃管内,使其炸裂;中的空气混杂后,被点燃发生爆出导气管,再移走并熄灭酒精也为了使固体冷却,防范刚还原炸);反应后,连续通入氢气,灯,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出来的铜再次被氧化);并且,由直到试管及其中的固体冷却后,的粉末倒在纸上(防范石灰水于一氧化碳有毒,若是直接排放再停止通氢气(目的是为了使固倒吸到试管里,炸裂试管;也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还体冷却,防范刚还原出来的铜再为了使粉末冷却,防范还原出要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等来办理次被氧化).来的铜再次被氧化)尾气.3.实验固态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1)铜:红色固体(2)氧化铜:黑色固体(3)铁:黑色固体(4)氧化铁:红色固体(5)碳:黑色固体4.实验气态物质的除杂与检验: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在火焰上方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罩一个干冷的烧干燥的小烧杯,烧杯上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检验杯。
H2、C、CO的还原性及气体的干燥与除杂(科粤版上册)
![H2、C、CO的还原性及气体的干燥与除杂(科粤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c93270952d380eb63946d11.png)
结论: 高温 CO+部分金属氧化物→相应金属+CO2
注: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为“加热” 2、凡是涉及CO的实验必须处理尾气。
2.气体的干燥与除杂初探
小贴士:
1.检验CO2用澄清的石灰水【Ca(OH)2】 CO2+Ca(OH)2=CaCO3 +H2O 2.吸收CO2用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3.检验水用CuSO4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点燃
2C+O2===2CO
点燃
还原反应定义:
化学上把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 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例如: 碳单质能还原氧化铜,所以具有还原性→在反应 中可以作为还原剂
C: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CuO: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1.氢气的还原性
导气管要插入到 试管的底部,而且在氧 化铜的上方
结论: 高温 C+部分金属氧化物→相应金属+CO2 ↑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从实验 可以看到黑 色的氧化铜 变成了红色 的铜,澄清 的石灰水变 浑浊。
CO+CuO
△
Cu+CO2
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四氧 化三铁的化学方程式(条件为“高 温”)
高温 3CO+Fe2O3===2Fe+3CO2 高温 4CO+Fe3O4===3Fe+4CO2
专题课:H2、C、CO的还
原性及气体的干燥与除杂初探
一. H2、C、CO的还原性
写出H2、C、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2H2O
• 2.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的性质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49a08ffd770bf78a6529548e.png)
CO、CO2、H2的性质CO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
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这也是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因素之一。
它为中性气体,其在空气中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十2,能进一步被氧比成+4价,从而使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CO+O2 = 2CO2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
如: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将氧化锌还原成金属锌:CO+CuO = Cu+CO2CO+ZnO = Zn+CO2在炼铁炉中可发生多步还原反应:CO+3Fe2O3 = 2Fe3O4+CO2Fe3O4+CO = 3FeO+CO2FeO+CO = Fe+CO2一氧化碳还有一个重要性质:在加热和加压的条件下,它能和一些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主成分子化合物。
如Ni(CO)4(四羰基镍)、Fe(CO)5(五羰基铁)等,这些物质都不稳定,加热时立即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和一氧化碳,这是提纯金属和制得纯一氧化碳的方法之一。
CO2性质【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4.01【密度】1.977g/L(相对密度1.53(以空气的平均密度(1.29g/L)为基准)【熔点(℃)】-56.6(5270帕)【沸点(℃)】-78.48(升华)【形状】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情况】溶于水(体积比1:1),部分生成碳酸。
为微溶于水,注意:不是易溶,可溶。
【用途】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
【制备或来源】可由碳在过量的空气中燃烧或使大理石(CaCO₃)、石灰石、白云石煅烧或与酸作用而得。
一氧化碳 氢气 还原剂
![一氧化碳 氢气 还原剂](https://img.taocdn.com/s3/m/67af807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7.png)
一氧化碳氢气还原剂一氧化碳和氢气是常见的还原剂,它们在许多化学反应和工业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性质、应用以及它们在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它的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一氧化碳广泛存在于大气中,尤其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中。
一氧化碳具有很高的还原性,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它是一种强烈的毒性气体,在高浓度下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致命。
氢气(H2)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氢气是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还原剂之一,具有很高的还原能力。
它可以与氧气反应产生水,释放大量的能量。
氢气也可以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和氢气作为还原剂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们常被用于金属冶炼和提取过程中。
在冶金工业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将金属还原为纯金属。
例如,一氧化碳可以与铁矿石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纯铁。
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可以用于化学合成过程中。
它们可以作为还原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将含氧官能团还原为碳氢键。
例如,一氧化碳可以将酮还原为醇,而氢气可以将醛还原为醇。
这些还原反应对于合成复杂有机分子非常重要。
一氧化碳和氢气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一氧化碳可以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将其还原为氮气和水,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氢气可以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通过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和水。
这种燃料电池具有高效能、无污染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和能源领域。
总结起来,一氧化碳和氢气是重要的还原剂,在许多化学反应和工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具有很高的还原能力,并在金属冶炼、化学合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我们在使用一氧化碳和氢气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https://img.taocdn.com/s3/m/69ce1bc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60.png)
一氧化碳还原性:
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物质含有的粒子失电子能力越强,物质本身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越弱,而其还原性就越弱。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还有:可燃性、毒性、极弱的氧化性;
1、可燃性:一氧化碳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
2、毒性:吸入一氧化碳过量时,会使人中毒;
3、氧化性:一氧化碳可以和氢气化合,生成简单的有机物,表现氧化性;
一氧化碳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几乎不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故可在大气中停留2~3年之久。
如局部污染严重,对人群健康有一定危害.
大气对流层中的一氧化碳本底浓度约为0.1~2ppm,这种含量对人体无害。
由于世界各国交通运输事业、工矿企业不断发展,煤和石油等燃料的消耗量持续增长,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多。
三种还原剂的比较
![三种还原剂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c2bb7b7960590c69ec37615.png)
2Al +3 H2SO4Al2(SO4)3+ 3H22Al + 6 HCl 2AlCl3+ 3H2
高温煅烧石灰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CaCO3CaO + CO2
用途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灭火;制取碳酸饮料;植物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干冰做制冷剂,人工降雨,保存食物。
做燃料(氢能源);
冶炼金属。
生成氢气的八个反应
Zn + H2SO4ZnSO4+ H2Mg + H2SO4MgSO4+ H2Fe + H2SO4FeSO4+ H2
三种还原剂的比较
氢气H2
碳C
一氧化碳CO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黑色固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点燃
(1) 可燃性
2H2+ O22H2O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还原性
点燃
(1)可燃性
C + O2CO2
2C + O22CO
(2)还原性
(1)可燃性
3和石灰水反应(检验CO2)。
CO2+ Ca(OH)2= CaCO3+H2O
①可燃性
2H2+ O22H2O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②还原性
实验室制法
药品
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
石灰石(大理石),稀盐酸
锌和稀硫酸(金属+酸)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fdab5e26f1aff00bfd51e04.png)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
碳、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性质及其用途比较
①相同点:在物理性质方面,如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等;在化学性质方面,碳、一氧化碳与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用途方面,作燃料(由可燃性决定)、冶炼金属(由还原性决定)等。
②不同点:如燃烧、还原产物、还原装置等不尽相同;各自有其它用途,如氢气用作填充气球等。
例4 (2019·襄阳市)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
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要存在,应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存在。
写出CO2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O 存在。
实验后向燃着的木炭上洒水使其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提示 CO2的特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黑色粉末氧化铜变红色铜。
灭火原理是针对燃烧条件而言的,可以撤离可燃物或隔绝与氧气接触,也可以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为CO2 + Ca(OH)2 = CaCO3↓+ H2O;黑色粉末变红色;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
点以下。
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
![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cd0212a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c.png)
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
反应: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简称就是一碳化学,当然还有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
在化学上利用合成气来合成一些烃类化合物,根据不同的配料比反应得到不同的产物,反应的条件一般比较复杂,多是高温高压加催化剂。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H2可生成甲醇等物质,一氧化碳和氢气又叫做合成气,为化工生产的重要物质。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分子量为28. 0101,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上,一氧化碳的熔点为-205℃,沸点为-191.5℃,难溶于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02838 g),不易液化和固化。
化学性质上,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歧化反应等。
CO+ H2O(气体) = CO2 + H2。
CO分子是由一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结合成的异核双原子分子,分子形状为直线形。
根据电子配对法(价键理论),C原子(1s22s22px2py)和O原子(1s22s22px2 2py2pz)各含两个未成对的电子,由此可以构成两个共价键。
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条件
![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bdc57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2.png)
氢气、碳和一氧化碳都是常见的还原剂,可以用于还原氧化铁。
氢气、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条件各不相同。
首先,氢气还原氧化铁的条件最为苛刻。
氢气需要先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氧化铁还原成铁单质,同时还需要加热(通常使用酒精灯)来提供足够的热量。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氢气的纯度,如果纯度不够,就可能会发生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铁的操作时,需要格外小心。
其次,碳还原氧化铁的条件相对容易控制。
通常是在高温下将碳与氧化铁混合,通过碳的还原作用将氧化铁还原成铁单质。
这个过程通常不需要额外加入氢气或其他还原剂,因此操作起来相对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需要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以防止中毒或爆炸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最后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条件。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通常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其他产物。
这个过程通常不需要额外的氢气或其他还原剂,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在进行一氧化碳的相关操作时需要格外小心,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三种气体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都能够完成氧化铁的还原过程。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和反应条件,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清单
![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be307e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08.png)
初中化学必备知识点清单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灯泡发光等。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酒精具有挥发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操作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固体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 液体药品: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注意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操作是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用外焰集中加热。
- 仪器的连接: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胶皮管套在玻璃管上;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3篇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2a58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7.png)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3篇珍惜这次考试,沉着冷静,考出好的成绩,成就自己的梦想。
愿你能以平常的心态参加考试,发挥自己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学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一、知识考查点考点1 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C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学习或复习时按“名称――结构性质用途”这条线来掌握这部分知识。
1.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金刚石的正八面体结构坚硬性作玻璃刻刀、机器钻头、装饰品等;石墨的细鳞片状结构质软、导电性、滑腻性、耐高温铅笔芯、电极、润滑剂、坩埚;木炭和活性炭的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吸附食品色素、除臭、防毒面具、冰箱除味剂等;C60分子(又称足球烯)的球状结构稳定性超导体等;碳纳米管的多孔结构储氢等。
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碳单质物理性质各异,但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可燃性作燃料,家庭取暖、做饭等;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如冶炼金属铜、铁等;常温下稳定性制作字画、书写档案等。
例1 (2011·日照市)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
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
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
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点拨石墨烯以石墨为原料制备而成的,中间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四种物质物理性质各异的根本原因是结构不同,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但他们化学性质类似,都具有可燃性,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石墨烯只有碳元素组成,类属于碳单质,所以选项D是错的。
答案为D。
考点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气体制取设计思路一般为发生装置(先组装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验证气体性质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对有毒气体用溶液吸收或燃烧掉)等。
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
![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https://img.taocdn.com/s3/m/65356ccc7c1cfad6185fa71d.png)
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O2、H2、CO2、CO、C)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CO2固体。
(碳酸气)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甲烷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2、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主要成分都是铁,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4、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方程式)KClO3— KMnO4—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②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原因:氧化性太强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H2O)(也不能用镁:反应速度太快了;也不能用铁:反应速度太慢了;也不能用铜,因为不反应)Zn+H2SO4—Zn+HCl—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③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c142ea804d2b160a4ec09a.png)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① 试管口略向 倾斜;② 通HZ 的导管伸至试管 底部于CUO 上方因CO 有 ,增加对尾 气处理装置,防止 CO 污 染空气注意: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出现下列三种异常现象: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 入盛CUO 试管中的f 是纯净的,在加热时试管中出现了爆呜声, ②在试管中有亮红色物质出现时,试管底部出现破裂现象,③试管中 CUO 变红后又渐渐变成黑色。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分析出现上述现象原因?① ② ③例题1将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序号填入括号中.设计意图:①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 CO 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 CO 氧化后的产物是 CO.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 CO 对空气的污染•其中符合的是()A. 只有① B .①②③C .③和④ D .以上都符合2、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里通氢气②检验氢气纯度③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 ④停止加热⑤继续通氢气直 到试管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②③①④⑤ 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 A 反应中C 、CO 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4. 除掉空气中的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 使空气通过灼热的焦炭 C •使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5. 要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 ) A .点燃 B.通过水 C .通过灼热CUO D.通过澄清石灰水6. 有一包由氧化铜和木炭组成的黑色混合物,其质量为 10克。
将其置于硬质试管中加热到 高温,使它们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得固定的质量减少了 2. 2克,则原来混合物中木炭的 质量可能是( )H 还原CUoCO 还原CUO C 还原CUO化学方程式装置图CO+C U O^^ CU +CQH>+C U O CU + H Z OC +2 CUO △ 2C U +CQ ↑操作步骤反应前需检验气体纯度。
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对照表
![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7ce76240cf84b9d529ea7a0e.png)
方 工 分离液态空气法 煅烧石灰石法 法 业 制 原 依据N2、O2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CaCO3 高温 CaO+CO2↑ 法 理 第 2 页
O2 物 理 性 质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 不易溶于水 有三态变化 助燃性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对照表 CO2 H2 √ √ 能溶于水 √ 不可燃,一般不助燃 (2Mg+CO2 点燃 2MgO+C)不供给 呼吸 两水 CO2+Ca(OH)2=CaCO3↓+H2O H20+CO2=H2CO3 √ 密度小于空气(已知密度最小气 体) 难溶于水 √ 可燃性:2H2+O2 点燃 2H2O 还原性:H2+CuO △ Cu+H2O 3H2+Fe2O3 高温 2Fe+3H2O 4H2+Fe3O4 高2+C 高温 2CO 2Mg+CO2 点燃 2MgO+C
第 1 页
O2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对照表 CO2 H2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 于空气) 做碳酸饮料(与水反应) 实验室检验CO2(与澄清石灰水反 应) 大理石(或石灰水)和稀盐酸 作燃料(可燃性) 冶炼金属(还原性)
锌粒、稀硫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Zn+H2SO4=ZnSO4+H2↑
固液常温型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满 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证 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 熄灭,证明已满。 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506e1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4.png)
氢气、碳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H 2还原CuO CO还原CuO C还原CuO化学方程式H2+CuO Cu + H2O CO+CuO Cu +CO2 C +2 CuO 2Cu +CO2↑装置图装置特点①试管口略向___倾斜;②通H2的导管伸至试管底部于CuO 上方因CO有____,增加对尾气处理装置,防止CO污染空气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反应需高温;操作步骤反应前需检验气体纯度。
还原过程分四步:一通,二点,三撤,四停①检查气密性;②装药品固定试管;③点燃;④移导管,熄灭酒精灯。
实验现象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试管口有___生成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①黑色固体逐渐减少;②有光亮红色固体生成;③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出现下列三种异常现象: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盛CuO 试管中的H2是纯净的,在加热时试管中出现了爆呜声,②在试管中有亮红色物质出现时,试管底部出现破裂现象,③试管中CuO 变红后又渐渐变成黑色。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分析出现上述现象原因?①②③例题1、将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序号填入括号中.设计意图: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氧化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其中符合的是()A.只有① B.①②③ C.③和④ D.以上都符合2、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里通氢气②检验氢气纯度③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④停止加热⑤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②③①④⑤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4.除掉空气中的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是()A.使空气通过灼热的焦炭B.使空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使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D.将空气点燃5.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A.点燃B.通过水 C.通过灼热CuO D.通过澄清石灰水6.有一包由氧化铜和木炭组成的黑色混合物,其质量为1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还原CuO CO 还原CuO C 还原CuO 化学方程式 H 2+CuOCu + H 2O CO+CuO Cu +CO 2 C +2 CuO 2Cu +CO 2↑装置图装置特点①试管口略向___倾斜;②通H 2 的导管伸至试管底部于CuO 上方 因CO 有____,增加对尾气处理装置,防止CO 污染空气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反应需高温;操作步骤 反应前需检验气体纯度。
还原过程分四步:一通,二点,三撤,四停 ①检查气密性;②装药品固定试管;③点燃;④移导管,熄灭酒精灯。
实验现象 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试管口有___生成 ①黑色CuO 变成___色;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黑色固体逐渐减少;②有光亮红色固体生成;③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出现下列三种异常现象:①事先已检验证明,通入盛CuO 试管中的H 2是纯净的,在加热时试管中出现了爆呜声,②在试管中有亮红色物质出现时,试管底部出现破裂现象,③试管中CuO 变红后又渐渐变成黑色。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分析出现上述现象原因?①②③例题1、将符合如图装置设计意图的序号填入括号中.设计意图: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 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 氧化后的产物是CO 2.④有效地防止了有剧毒的CO 对空气的污染.其中符合的是( )A .只有①B .①②③C .③和④D .以上都符合2、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向试管里通氢气 ②检验氢气纯度 ③给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 ④停止加热 ⑤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③④⑤C .②①③⑤④D .②③①④⑤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 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中C 、CO 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B .反应前后,C 、Cu 、O 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C .反应都必须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D .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4.除掉空气中的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A .使空气通过灼热的焦炭B .使空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 .使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D .将空气点燃△ △ △5.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A.点燃B.通过水C.通过灼热CuO D.通过澄清石灰水6.有一包由氧化铜和木炭组成的黑色混合物,其质量为10克。
将其置于硬质试管中加热到高温,使它们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得固定的质量减少了2.2克,则原来混合物中木炭的质量可能是()①0.6克②l.2克③2.2克④2.0克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7. 有化学反应2M + 3C = 4Fe + 3CO2↑,其中物质M的化学式为,此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还原剂是。
8、下面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实验的反应原理相似,反应条件也相似,均需在条件下进行.实验现象也有共同之处,即:.(2)甲试管口部向下倾斜,其原因是.乙、丙均需将导管尾部插入澄清石灰水中,目的是证明有生成.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在装置乙中a处应连接或装置.(3)从操作步骤看,甲、乙实验都有下列操作:a.通气体,b.停止通气体,c.点燃酒精灯,d.撤去酒精灯.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都是(填序号).(4)顺序写出还原氧化铜的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乙:,丙:.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写编号)9.某校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各小组分别设计了以下四套实验装置.请你从防止空气污染、节约能源的角度分析:最不理想的实验装置是,最合理的实验装置是.10.已知:CO+CuO CO2 +Cu实验室用CO还原CuO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图中略去了铁架台等夹持装置)(1)实验过程中,若试管B中的液体为澄清石灰水,应观察到的现象是;若试管B中的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2)CO通过盛CuO的A管时,仍有部分未反应而从尾气管排出,将尾气管排出的气体点燃,这样做的目的是;(3)当A管中黑色的CuO全部变成亮红色物质后。
停止通CO气体和加热,撤下A管右端的单孔塞,不一会发现部分亮红色物质变黑了,分析造成这一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11.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这是为了。
(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A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
(3)在C处观察的现象是,点燃尾气的目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a,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
(5)以上装置验证了一氧化碳的性和性。
12.右图,反应管中装有氧化铜,U型干燥管中装有无水CuSO4,广口瓶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向反应管A中通入的气体可能是H 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的混合物,试根据以下现象判断:(无水CuSO4遇水变蓝)(1)若C中无现象,A中黑色变为红色,B中白色变为蓝色,则原气体中含有气体。
(2)若A中黑色变为红色,B中无明显现象,C中出现浑浊,则原气体中含有或的混合气体。
(3)若A中黑色变为红色,B中白色变为蓝色,C中出现浑浊,则原气体中可能是的混合气体或的混合气体或的混合气体。
(4)此装置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改进? 。
13.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下列猜想:①可能是二氧化碳;②可能是一氧化碳然后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回答:(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若不严谨,请作补充。
(2)请你对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予以评价。
14.将30g氧化铜和木炭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2.3g。
求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
15、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
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装置中的试剂是;(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课后习题1、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1)实验时,在点燃C处时,酒精灯前必须先通一会儿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排除对下面实验的干扰。
(3)若实验时,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则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2、下图中,a是纯净气体,b是黑色粉末为氧化铜或炭粉或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
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二氧化碳气体,在C处无变化,d的出口有可燃性气体导出,则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b中黑色粉末为氧化铜,实验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C处无变化,则a为,d中的现象为。
(3)若C中的白色物质变为蓝色,d中无明显现象,则a为,黑色粉末为。
(4)若C中的白色物质变为蓝色,d中出现浑浊,则a为,黑色粉末为。
3、某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试回答:(l)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你的改进方法是。
(2)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如右下图所示,X是CO、H 2和CO2的一种,将X通入装置进行实验,(加热时,用酒精灯或喷灯),回答下列问题:(1)若X为CO时,实验过程中A处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实验时A、B中无反应现象,C中出现浑浊,则X为。
(3)若实验过程中B处物质由白变蓝,则X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铜还原实验的推广应用—物质的鉴别与分离提纯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0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H2和CO2,可能含COD.根据①④可推断实验过程中一定有CO2生成2、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和N2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当该气体通过紫色石蕊试液时,没有变色,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有红色的物质生成,再通过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3、若完全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H2,CO2,H2O(气),,可用以下操作a.通过浓H2SO4吸水b.通过灼热的CuO c.通过澄清石灰水最好的操作顺序为( )A.abc B.acb C.bac D.cba4、H2和CO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组选项为( )(1)都是化合物(2)都有剧毒(3)都难溶于水(4)都有可燃性(5)都有还原性(6)燃烧后产物相同A.(3)(4)(5) B.(4)(5)(6) C.(1)(4)(5) D.(2)(4)(5)(6)5、H2、CO、C都可以用来在高温下冶炼金属,主要原因是( )A.它们在燃烧时都能放出大量的热B.它们都具有还原性C.它们都是非金属单质D.它们都具有可燃性6、将N2、CO和CO2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石灰水,接着再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是()A.CO2B.CO和N2 C.N2D.CO2和N27、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
请你完成下表: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结论①只含C②含C、CuO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
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实验1】将此粉末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