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对文献辑佚学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月 Vol.34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 2012
────────── 收稿日期:2012-01-17
作者简介:石开玉(1972-),男,安徽芜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 -56-
戴震对文献辑佚学的贡献
石开玉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戴震是清代“皖派”朴学大师,一生著述宏富,涉及经学、哲学、天文算学、方志学等方面。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较为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戴震在文献辑佚学方面的成就:辑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七种算书,对《仪礼》三种注疏及其他古书的辑佚。戴震对古文献的辑佚所遗留的著述,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戴震;历史文献;辑佚 中图分类号: K 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4-0056-02
The Contributions of DAI Zhen to the Compiling Theory
SHI Kai-yu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Among the textual research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DAI Zhen is a famous scholar of Pu-learning of School-Wan. He wrote rich and generous works in the fields of classics, philosophy, astronomy and mathematics, etc. It studies the contribution of DAI Zhen i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document-study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even nowadays.
Key Words: DAI Zhen; listorical-documents; compilation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前期著名思想家、考据学家,对文献辑佚学有很大贡献。
一、辑纂算书七种
辑佚是对群书中保存下来而单本已经亡佚文献的佚文进行搜集整理,编辑成册,以达到基本恢复其原貌或辑录出一个残本的工作,它是整理研究古籍的手段之一。
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清廷成立四库全书馆,开始编修《四库全书》,戴震即在开馆的这一年,以举人身份特召入馆,参与编纂《四库全书》,而编《四库全书》的第一步工作是整理《永乐大典》。
戴震入四库馆后,充任校勘《永乐大典》的纂修兼分校官。他和兰应元、周永年、邵晋涵等39人,负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古书。
由于戴震在天文、历算方面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著有《策算》1卷、《勾股割圜记》3卷、《原象》1卷、《迎日推策记》1卷、《历问》1卷、《续天文略》(《古历考》)2卷,并为秦蕙田纂《五礼通考》中的《观象授时》一门,
还对各史天文志、律历志及《西洋新法算书》、《大清会典推步法》等进行过整理,所以辑校天文、历算类古书便由戴震负责。
算学在唐以前很受朝廷重视,科举也有“明算”一科,宋以后逐渐成绝学,许多单行本算书不再传世,仅存于《永乐大典》中。如晋刘徽注疏的《九章算术》,是古代一部经典性数学著作,明清之际大数学家王锡阐、梅文鼎竟寻访一生不能得见。戴震从离散错乱的《永乐大典》中细心缀辑,排纂成编,并加以考订、注解,从而辑出7部古算书:
《周髀算经》2卷,汉赵爽注,北周甄鸾重述,唐李淳风释,唐李籍注《音义》1卷。此书旧有《津逮秘书》刻本,但讹脱甚多,戴震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详加校勘后使之成完篇。
《九章算术》9卷,晋刘徽注,唐李淳风释,李籍《音义》1卷。此书明时已佚,戴震从《永乐大典》中辑出9卷,排纂成编,并考订讹异,依《注》补图,以成完帙。
《孙子算经》3卷,旧有甄鸾、李淳风注,久佚,戴震
石开玉:戴震对文献辑佚学的贡献
-57-
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次并冠以原序,使之恢复原貌。
《五曹算经》5卷,元、明以后已无刻本,汲古阁有影抄宋本,但讹误太多,不可读。旧有甄鸾、韩延、李淳风注,已不见,惟经文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戴震“参互考核,俾还旧观,遂为绝无仅有之善本。”[1,p637]
《夏侯阳算经》3卷,旧有甄鸾、韩延注,但“传本久佚,惟《永乐大典》内有之,然逐条割裂,分附《九章算术》各类之下,几于治丝而纷,不得其端绪。”[1,p640]戴震根据原序、原目,寻绎编次,条贯其文,依宋元丰监本将它厘定为3卷。
《五经算术》2卷,甄鸾撰,李淳风注。此书久无传本,惟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戴震循其义例,以各经之叙推之,辑成完书。
《海岛算经》1卷,刘徽撰,李淳风注,久佚。戴震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散乱的原文,编成1卷。
这7部算书辑出、校定后,立即被排印,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不久,戴震又收集到汲古阁本《张丘建算经》(甄鸾、李延注,刘孝孙细草)、《辑古算经》(唐王孝通撰并自注)以及明万历间胡震亨刻本《数术记遗》(旧题汉徐岳撰,甄鸾注),对它们详加校勘、补图。后来,孔继涵将这10部算经(附《策算》、《勾股割圜记》)刊刻成微波榭本《戴氏遗书》之一的“算经十书”(1777年左右)。而故宫文渊阁《四库全书》在收录这些著作时,一概删去戴震的名字,另加署总纂官孙士毅和总校官陆贵墀之名。
“算经十书”的名称在唐初出现并立于学官(唐时含祖冲之的《缀术》,但宋时已亡佚,以《数术记遗》代之),至清初仅存3部完本,经戴震辑出7部算经后,才恢复了北宋“算经十书”的原貌,其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工作使10部古算书得以重光于世,并避免了后来八国联军烧抢《永乐大典》之灾,否则,中国自清代以前2000多年的数学成就会存在一大片空白。戴震本人就说过辑佚算书的重要性:“古者九数,惟《九章》、《周髀》二书流传最古,故讹误亦特甚。然溯委穷源,得其端绪,固(术)数家之鸿宝也。”[1,p634]“算术莫古于九数,九数莫古于是书(《九章算术》)。虽新法屡更,愈推愈密,而穷源探本,要百变不离其宗。录而传之,固古今算学之弁冕矣。”[1,p635]
另外,戴震的工作启发了人们研究中国古算学的兴趣,掀起了乾嘉学派研究中国传统数学的高潮。其后专家辈出,他们均以“算经十书”为底本,从而使数学成就蔚为大观,至咸丰、同治年间极盛,得以与传来的西方数学顺利接轨。对戴震的功绩,阮元总结道:“九数为六艺之一,古之小学也。自暴秦焚书,六经道湮,后世言数者,或杂以太一、三式、占候、卦气之说,由是儒林之实学,下与方技同科,是可慨已。庶常(戴震)以天文、舆地、声音、训诂数大端,为治经之本,故所为步算诸书,类皆以经义
润色,缜密简要,准古作者,而又网罗算氏,缀辑遗经,以绍前哲,用遗来学。盖自有戴氏,天下学者,乃不敢轻言算数,而其道始尊。然则戴氏之功,又岂在宣城(梅文鼎)下哉?”[2,p59]
二、辑纂《仪礼》注疏三种
《仪礼》难读,儒者罕通,篇目和注疏亡佚甚多,至唐贾公彦作疏时,仅根据齐黄庆、隋李孟哲两家之疏定为官本,然贾疏自身从明以来又是讹误甚多。
宋张淳曾校《仪礼郑氏注》17卷和唐陆德明《经典释文》1卷,并另举所改字撰成《仪礼识误》3卷。朱熹曾说:“《仪礼》人所罕读,难得善本。而郑《注》、贾《疏》之外,先儒旧说多不复见,陆氏《释文》亦甚疏略。近世永嘉张淳甫校定印本,又为一书以识其误,号为精密,然亦不能无舛谬。……张忠甫所校《仪礼》甚仔细,校他本为最胜。”[1,p619]但明代以后已无《仪礼识误》传本,惟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戴震则从《永乐大典》中将它缀录成编,并考订补缉原本数处残缺,各附于下方。
宋李如圭撰《仪礼集释》30卷。《宋中兴艺文志》记载,“《仪礼》既废,学者不复诵习。乾道间,有张淳始订其讹,为《仪礼识误》;淳熙中,李如圭为《集释》。出入经传,又为《纲目》以别章句之指,为《释宫》以论宫室之制。朱熹尝与之校定礼书,盖习于礼者。”[1,p620]宋人陈汶曾刻《仪礼集释》,但世无传本。戴震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完篇15篇,排纂成书,而《乡射》、《大射》两篇及《纲目》,因在《大典》缺卷之内,故无从考备,但已得其十分之九。
李如圭依据郑玄《注》撰成《仪礼释宫》1卷,以考论古人宫室之制。其体例仿照《尔雅·释宫》,逐条之下,引经记、注疏详加讨论,“其考证明晰,深得经意。发先儒之所未发,大抵类此,非以空言说《礼》者比也。”[1,p622]陈汶曾刻该书,但刻本不传,惟《永乐大典》内全录其文,戴震据以录出,以恢复《仪礼释宫》旧貌,而与《仪礼集释》相辅。
这三种《仪礼》古注疏辑出后,即被《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收录,后又收入《四库全书》。戴震的这一成果,对治《仪礼》之学有重要价值,特别是《仪礼释宫》,对了解我国古代宫室制度有突出意义,正如戴震在校书提要中所说:“古者宫室各有定制,历代屡变渐非其旧。如序楹、楣、阿、箱、夹牖、户,当荣当碑之属,读《仪礼》者倘不能备知其处,则于陈设之地,进退之位,俱不能知,甚或以后世之规模臆测先王之度数,殊失其真。是篇之作,诚治《仪礼》者之圭臬也。”[1,p622]
三、其他古书的辑佚
宋袁甫撰《蒙斋中庸讲义》4卷。袁甫之学出于杨简,杨简之学出于陆九渊,故该书立说多与(下转第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