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合集下载

三年级乘除法速算巧算

三年级乘除法速算巧算

三年级乘除法速算巧算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2讲:乘除法速算巧算一、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5×2=10 25×4=100 125×8=1000例1 计算①123×4×25②125×2×8×25×5×4解:①式=123×(4×25)=123×100=12300②式=(125×8)×(25×4)×(5×2)=1000×100×10=1000000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② 56×125③ 125×5×32×5解:①式=6×(4×25) =6×100=600②式=7×8×125=7×(8×125) =7×1000=7000③式=125×5×4×8×5=(125×8)×(5×5×4) =1000×100=100000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②67×12+67×35+67×52+6解:①式=175×(34+66) =175×100=17500②式=67×(12+35+52+1)= 67×100=6700 (原式中最后一项67可看成 67×1)例4 计算① 123×101② 123×99解:①式=123×(100+1)=123×100+123 =12300+123=12423②式=123×(100-1) =12300-123=12177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完整版)三年级加减法巧算

完整版)三年级加减法巧算

完整版)三年级加减法巧算凑整法是一种通过组合、分解和运算性质,将题目中的数据凑成整十或整百等的数,从而实现计算简便、迅速的方法。

使用直接凑整法时,只需要记住一句口诀:两数相加,和凑整;同尾两数直接相减,差凑整。

例如,1+9=10,2+8=10,11+89=100,35+65=100等等。

在直接凑整的基础上,还有拆补凑整法,即在加数或减数接近某个数时,根据交换律、结合率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等的部分加上或减去,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及正确率。

例如,1999+198+97+6可以拆成(1999+1)-1+(198+2)-2+(97+3)-3+6,再凑整得到2300.带符号搬家是指在计算过程中改变数字的顺序时,一定要记得将数字前面的符号(+或-)跟着数字一起带走,而抵消法则则指的是在改变数字顺序后,可以相互抵消,简化计算,提高运算速度与正确率。

举例来说,236+475-236可以改写为236-236+475,然后相互抵消,得到475.901-898+1577=3+1577=1580.对于一些复杂的算式,可以采用去括号、添括号或分组计算等方法来简化运算。

其中,去括号法则是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则去掉括号后,原来括号里的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则去掉括号后,原来括号里的加号变为减号,减号变为加号。

添括号法则是如果需要改变运算的顺序,就需要添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则括到括号里面的各个数都不用改写符号;如果括号前面的是减号或除号,则括到括号里面的数,原来是加号要变成减号,原来是减号要变成加号。

例如,78+(29+122)=78+29+122=78+122+29=200+29=229.875-29-371=875-(29+371)=875-400=475.185-(36-15)=185-36+15=185+15-36=200-36=164.492-193+93=492-(193-93)=492-100=392.1320-63-37=1320-(63+37)=1320-100=1220.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计算的方法,将算式分成若干组,再进行计算。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速算技巧大全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速算技巧大全

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速算技巧大全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除法是最麻烦的一项,即使使用速算法很多时候也要加上笔算才能更快更准地算出答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速算技巧大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乘法速算一、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

例:15×1715 + 7 = 225 × 7 = 35---------------255即15×17 = 255解释:15×17=15 ×(10 + 7)=15 × 10 + 15 × 71/ 8=150 + (10 + 5)× 7=150 + 70 + 5 × 7=(150 + 70)+(5 × 7)为了提高速度,熟练以后可以直接用“15 + 7”,而不用“150 + 70”。

例:17 × 1917 + 9 = 267 × 9 = 63即260 + 63 = 3232.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上1。

例:51 × 3150 × 30 = 150050 + 30 = 80------------------1580因为1 × 1 = 1 ,所以后一位一定是1,在得数的后面添上1,即1581。

数字“0”在不熟练的时候作为助记符,熟练后就可以不使用了。

2/ 8例:81 × 9180 × 90 = 720080 + 90 = 170------------------7370------------------7371原理大家自己理解就可以了。

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十位相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去。

三年级数学巧算方法大全

三年级数学巧算方法大全

三年级数学巧算方法大全三年级数学巧算方法大全一、算术运算1. 快乐分解法快乐分解法是利用具有相同算术规律的数字之间的关系来分拆需要计算的数字,简化计算过程。

2. 相减分解法相减分解法是利用数字之间的减法关系,通过减少计算数字的位数以简化计算过程。

3. 乘法步进法乘法步进法是利用乘法关系,把较大的乘数分解成相差值较大的两个数字相乘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的目的。

4. 分解法分解法是把一个数字分解为两个更小的数,再分别计算,在将两个结果相加,以简化计算过程。

二、百分数计算1. 因果关系法因果关系法是利用百分数的因数(原数)与结果(百分数)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归纳出其因数然后结合原数计算得到结果。

2. 分母等于一百法分母等于一百法是把原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转换成百分数分母都是一百,然后结合原数关系进行计算得到结果。

三、因式分解1. 直接分解法直接分解法是利用因式分解的基本思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为多个因式的乘积,从而得到分解的结果。

2. 小步骤分解法小步骤分解法是把一个多项式小步骤分解,即一步一步把因子进行分解,再将分解结果取乘积组合就得到分解后的多项式。

3. 简单分析法简单分析法是分析一个多项式中有几个因子需要分解,然后把它们分解出来,得到分解的结果。

四、立方根计算1. 公倍数公平数法公倍数公平数法是利用公倍数和公平关系把立方根的计算分解,经过简化运算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2. 三元数原理法三元数原理法是利用立方根的三元关系,分析给定的立方根,得到立方根的三元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计算得到结果。

3. 互补项法互补项法是利用立方根的互补项原理,把被计算的立方根归为两个互补项,结合互补项关系得到其结果。

(完整版)三年级上2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完整版)三年级上2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奥数讲义第二讲 加减法速算与巧算一、知识要点 1. 基础知识点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例:1+9=10 11+89=1001 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

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

即:a +(b +c+d )=a+b+c+da-(b+a+d)=a-b-c-da-(b-c)=a-b+c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奥数讲义2.加法中的巧算方法利用“补数”凑整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例:(1)726+495 (2)986+797 (3)1267+698 =726+(500-5)=726+500-5=1226-5=1221例:(1)36+87+64 (2)99+136+101+14 (3)722-364+178 =(36+64)+87=100+87=187例:(1)188+873 (2)548+996 (3)1527+796 =200-12+873=200+(873-12)=1061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奥数讲义方法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例:方法5:拆数法例:(1)1865+507 (2)908+753 (3)602+1399 =1865+(500+7)=1865+500+7=2365+7=23723.减法中的巧算方法1:互补数先加后再减例:(1)300-73-27 (2)1000-90-80-20-10 (3)416-182-218 =300-(73+27)=300-100=200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奥数讲义例:(1)4723-(723+189)(2)356-159-256 (3)829-76-229 =4723-723-189=4000-189=3811例:(1)506-397 (2)987-178-222-390 (3)467-287 =(500+6)-(400-3)=500+6-400+3=100+9=1094.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巧算例:(1)325+46-125+54 (2)475+364+151+75+36 =325-125+46+54=(325-125)+(46+54)=200+100=300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奥数讲义例:(1)125+46-125+54 (2)908+119-275-119 =46+54=100例:(1)78+76+83+82+77+80+79+85=(80-2)+(80-4)+(80+3)+(80+2)+(80-3)+80+(80-1)+(80+5)=80×8-2-4+3+2-3-1+5=640-2-4+3+2-3-1+5=640(2)110+119-108-119+112 (3)11+111+1111 二、课后作业(1)536+(541+464)+459 (3)4995-(995-480)(2)8996+3458+7546 (4)4250-294+94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奥数讲义(5)478-128+122-72 (7)464-545+99+345 (9)2000-1347-253+1593 (6)537-(543-163)-57(8)947+(372-447)-572(10)3675-(11+13+15+17+19)。

三年级 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 速算与巧算

例6:25×125×4
=25×4×125
=100×125 =12500
凑整找好朋友:乘积是整十、 整百、整千的先计算 2×5=10, 4×25=100,8×125=1000,...
这题用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例7:888×125
=111×(8×125)
=111×1000 =111000
没有好朋友怎么办:先拆分, 再找能凑整的好朋友 888拆成8×111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
模块一 加减法速算 模块二 乘法的简便运算
模块一 加减法速算
1.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B=B+A;
(2)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2.凑整法和基准数法求和.
课后作业 p11 作业1.2.3.4
明天见!
=268-100-100 =68
观察减数之间的特点; 存在可以凑成整十整 百的数,先将其相加, 再用被减数减去它们 的和。 注意添上括号后,符 号需要变化。
例4:300-9-19-29-39-49-59
=300-(10+20+30+40+50+60-1-1-1-1-1-1)
=300-(210-6) =300-210+6 =96
加减法同级运算,括号外面是减号的,添上或去掉括号,括号里 的符号: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当所有括号都去掉后,可 以将数与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第一个数前面为加号.
例14:(1225÷8)×(8÷4)×(4÷1)
=1225÷8×8÷4×4 =1225÷(8÷8)÷(4÷4)

(完整版)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完整版)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1.加法中的巧算(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2.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巧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相反,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即:a-b-c=a-(b+c)(2)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如:a-b+c=a+c-b(3)加减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或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的符号不变。

如:a+(b-c)=a+b-c,a-(b-c)=a-b+c3.“基准数加累计差”方法几个相近的数相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最好是整十,整百的数位“基准数”,、再找出每个加数与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做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做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积就可以得到结果。

如果两个数的和恰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例如:1+9=10,1叫做9的补数。

判断两个数是否为补数:只要看两个数的个位数之和是否为104.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例1(1)82+354+18 (2)364+97+636+1003例2(1)400-21-29 (2)1000-27-60-73-40例2(1)624+31-324+69 (2)35+27-42-35-27+82例3(1)724-(180-76)(3)685-327+127例4(1)574+499 (2)1592-197 (3)987-399例5 (1)54+47+50+57+48+45 (2)29999+2999+299+29+9例6 (1)1+2+3+…+18+19+20 (2)1+4+7+…+19+22+25练习1.783+68+32 345+45+552.864+1673+136+327 78+23+222+179+21+3573.9998+998+98 9+99+999+9999+44.875-364-236 587-231-695.1797-(797-215)876-(376+123)6.4796-998 248+997.85+83+78+76+82+77+80+79 45+43+47+38+35+39+448.1000-90-80-70-60-50-40-30-20-10 1-2+3-4+5-6+7-8+9-10+114.乘法具有以下三个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2个数相乘,交换2个数的位置,积不变。

小学三年级数学速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速算技巧

一、加法速算技巧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可以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例如:3+5=5+3=82.加法合并律:可以先合并其中的一部分数再计算。

例如:3+4+5=(3+4)+5=7+5=123.加法逆元:一个数与其相反数相加,结果为0。

例如:8+(-8)=0。

4.加法经验法则:如果两个数字之和除以一定的数余1,则这两个数字之和的最后一位数一定是1、例如:58+37=95,95除以10余5,则58和37的和的最后一位数是55.结合法则:可以先计算其中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如:5+7+3=(5+7)+3=12+3=156.进位技巧:如果两个数相加时出现进位,可以将进位数放在结果的前一位上。

例如:24+17=30+11=417.补数法:如果一个数距离一些十位数较远,可以找到距离该数相近的十位数,然后通过补数的方式进行计算。

例如:37+18=37+20-2=57-2=55二、减法速算技巧1.减法的定义:减去一个数可以看作是加上该数的相反数。

例如:8-3=8+(-3)=52.减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减,不能交换位置,结果会改变。

例如:8-3≠3-83.减法的合并律:可以先合并其中一部分数再计算。

例如:10-3-2=(10-3)-2=7-2=54.减法的逆元:减去一个数与该数相反数相加,结果为0。

例如:8-(-8)=8+8=165.进位技巧:如果被减数的其中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需要向高位借位。

例如:24-7=24-6-1=18-1=176.减去9的技巧:将被减数的个位数减去9,再将十位数减1、例如:62-9=(62-2)-7=60-7=537.分解法:可以将减数拆分成几个部分,再进行计算。

例如:56-26=(50-20)+(6-6)=30。

三、乘法速算技巧1.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可以交换位置,结果不变。

例如:3×7=7×3=212.乘法的分配律:可以先计算其中一部分数再相乘。

三年级 速算与巧算 (附带完整答案)

三年级 速算与巧算 (附带完整答案)

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一)本讲主要介绍两种速算与巧算的方法: 1、理解并掌握分组凑整法; 2、理解并掌握加补凑整法.本章内容只涉及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帮助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更加快速,更加准确地解决加减法运算中的 “难题”.计算: (1)6+6+6+6+6+4 (2)6+7+8+9+10+11+12+13+14分析:原式=5×6+4 分析:原式=(6+14)+(7+13)+(8+12)+(9+11)+10 =34 =90(3)1+2+3+4+5+4+3+2 (4)7+17+27+37=88分析:原式=24 分析:原式=(10-3)+(20-3)+(30-3)+(40-3) =88(5)58-26-28 (6)64-(25+14)分析:原式=58-28-26 分析:原式=64-14-25 =4 =25教学目标想挑 战吗 ?一位济贫劫富的大侠夜间潜入一吝啬的财主家,盗得一宝箱,非常高兴离去,但是当他要打开宝箱时却发愁了,宝箱是一个密码箱,要在6 4 8 9 7四个数之间填入“+”和“-”,使他们的结果等于4,这样宝箱才会自动打开。

哪位同学可以帮助这位大侠? 答案:6+4-8+9-7=4. 你还记得吗?专题精讲在这一讲中我们我们将会学习有关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我们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差),这样使我们在加减法运算中更加迅速,更加准确.在具体的凑数运算过程中,我们主要涉及到几种计算方法:(1)分组凑整法,(2)加补凑整法,(3)其他类型的巧算.我们在进行加法的巧算时,经常运用以下两个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我们在进行减法运算时,经常运用以下性质:(3)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4)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如:a+(b-c)=a+b-ca-(b+c)=a-b-ca-(b-c)=a-b+c(5)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如:a+b-c=a+(b-c)a-b+c=a-(b-c),a-b-c=a-(b+c)(一)分组凑整法【例1】(★★★奥数网题库)计算:(1)117+229+333+471+528+622(2)168+253+532(3)(1350+249+468)+(251+332+1650)(4)358+127+142+73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分组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117+333)+(229+471)+(528+622)=450+700+1150=(450+1150)+700=1600+700=2300(2)原式=(168+532)+253=700+253=953(3)原式=1350+249+468+251+332+1650=(1350+1650)+(249+251)+(468+332)=3000+500+800=4300(4)原式=(358+142)+(127+73)=500+200=700【例2】(★★★奥数网题库)计算:(1)265-68-132(2)756-248-352(3)268-56-82-44-18(4)894-89-111-95-105-94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减法分组凑整的方法.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凑整,再用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265-(68+132)=265-200=65(2)原式=756-(248+352)=756-600=156(3)原式=268-(56+44)-(82+18)=268-100-100=68(4)原式=(894-94)-(89+111)-(95+105)=800-200-200=400【例3】(★★★奥数网题库)计算:(1)98-53+102+63(2)163-154+245+137+55-146(3)1348-234-76+2234-48-24(4)1847-1936+536-154-46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分组凑整的方法,在凑整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或者带着符号搬家.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98+102)+(63-53)=200+10=210(2)原式=(163+137)-(154+146)+(245+55)=300-300+300=300(3)原式=(1348-48)+(2234-234)-(76+24)=1300+2000-100=3200(4)原式=1847-(1936-536)-(154+46)=1847-1400-200=247[巩固] :(1)968-561-168-139,(2)456-(256+165),(3)582+(436-482),(4)264+451-216+136-184+149分析:(1)原式=(968-168)-(561+139)=800-700=100(2)原式=456-256-165=200-165=35(3)原式=582-482+436=100+436=536(4)原式=(264+136)+(451+149)-(216+184)=400+600-400=600[拓展1](我爱数学少年数学夏令营)计算:1997+1-2-3+4+5-6-7+8+9-10-11+……+1993-1994-1995+1996 分析:原式=1997+(1-2-3+4)+(5-6-7+8)+……+(1993-1994-1995+1996)=1997+0+0+……+0=1997[拓展2](2005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计算: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7-6+5+4-3-2+1分析:将后四项每四项分为一组,每组的计算结果都是0,后2004项的计算结果都是0,剩下第一项,结果是2005.[拓展3](北大数学邀请赛)计算:1989+1988+1987-1986-1985-1984+1983+1982+1981-1980-1979-1978+……+9+8+7-6-5-4+3+2+1分析:从1989开始,每6个数一组,1989+1988+1987-1986-1985-1984=9,以后每一组6个数加、减后都等于9.1989÷6=331……3.最后剩下三个数3,2,1,3+2+1=6.因此,原式=331×9+6=2985.[拓展4] 计算 6472-(4476-2480)+5319-(3323-1327)+9354-(7358-5362)+6839-(4843-2847)分析:原式=(6472+5318+1)+(9354+6836+3)-(4480-2480-4)-(3327-1327-4)-(7362-5362-4)-(4847-2847-4)=11790+16190-2000-2000-2000-2000+20=27980-8000+20=20000(二)加补凑整法【例4】(★★★奥数网题库)计算:(1)165+199(2)198+96+297+10(3)298+396+495+691+799+21(4)195+196+197+198+199+15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加补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法1)原式=165+200-1 (法2)原式=164+1+199=365-1 =164+200=364 =364(2)(法1)原式=(198+2)+(96+4)+(297+3)+1=200+100+300+1=601(法2)原式=(200-2)+(100-4)+(300-3)+10=200+100+300-2-4-3+10=601(3)(法1)原式=298+396+495+691+799+2+4+5+9+1=(298+2)+(396+4)+(495+5)+(691+9)+(799+1)=300+400+500+700+800=2700(法2)原式=(300-3)+(400-4)+(500-5)+(700-9)+(800-1)+21=300+400+500+700+800-3-4-5-9-1+21=2700(4)(法1)原式=(195+5)+(196+4)+(197+3)+(198+2)+(199+1)=200+200+200+200+200=1000(法2)原式=(200-5)+(200-4)+(200-3)+(200-2)+(200-1)+15=200+200+200+200+200=1000[前铺] 计算:(1)65+99 (2) 36+102 (3) 258-98 (4) 351-103分析:(1)原式=65+100-1=165-1=164;(2)原式=36+100+2=136+2=138;(3)原式=258-100+2=158+2=160;(4)原式=351-100-3=251-3=248;通过以上题目的运算,我们发现一个快捷运算的规律:在(1)中,在加100时多加了1,所以要减去,这样保证结果不变,所以“多加的要减去”;(2)中,少加了2,在后面要加上,所以“少加的要加上”;(3)中,多减了2,所以要加上,所以“多减的要加上”;(4)中,少减了3,后面要再减去3,所以“少减的要再减”.这几种基本的加补凑整计算的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加深巩固.【例5】(★★★奥数网题库)计算:(1)895-504-97(2)98-96-97-105+102+101(3)399+403+297-501(4)196+198-102-97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加补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1)原式=(900-5)-(500+4)-(100-3)=900-500-100-5-4+3=294(2)原式=(100-2)-(100-4)-(100-3)-(100+5)+(100+2)+(100+1)=100-100-100-100+100+100-2+4+3-5+2+1=3(3)原式=(400-1)+(400+3)+(300-3)-(500+1)=400-1+400+3+300-3-500-1=598(4)原式=(200-4)+(200-2)-(100+2)-(100-3)=200+200-100-100-4-2-2+3=195[巩固] :(1)697+811,(2)709-698,(3)198-205-308+509,(4)501+502+503-398-397-396.分析:(1)原式=(700-3)+(800+11)=700+800-3+11=1508(2)原式=(700+9)-(700-2)=11(3)原式=(200-2)-(200+5)-(300+8)+(500+9)=200-200-300+500-2-5-8+9=194(4)原式=(500+1)+(500+2)+(500+3)-(400-2)-(400-3)-(400-4)=315. [拓展1] 计算:195+196+197+198+199分析:原式=(200-5)+(200-4)+(200-3)+(200-2)+(200-1)=200×5-(5+4+3+2+1)=1000-15=985[拓展2] (07年7月仁华入学测试题)83+86+95-85+86-94+95+94+86+92+87+80+93+100-89+83+96+98分析:原式=83+86+95-83-2+86-94+95+94+86+92+87+80+93+100-87-2+83+96+98 =90×12-4+5-2-4+5-4+2-10+3+10-2-7+6+8=1080+6=1086[拓展3](2006香港圣公会小学数学奥林匹克)89+899+8999+89999+899999分析:原式=(90-1)+(900-1)+(9000-1)+(90000-1)+(900000-1)=90+900+9000+90000+900000-5=999990-5=999985[拓展4](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计算 11+192+1993+19994+199995所得和数的数字之和是多少?分析:原式=(20-9)+(200-8)+(2000-7)+(20000-6)+(200000-5)=(20+200+2000+20000+200000)-(9+8+7+6+5)=222220-35=222185故所得数字之和等于2+2+2+1+8+5=20.(三)其他常见类型巧算【例6】(★★★仁华试题)计算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分析:原式=100+(102-101)+(104-103)+(106-105)+(108-107)=100+1+1+1+1=104【例7】(★★★仁华试题)计算:123+234+345-456+567-678+789分析:方法1:原式=123+234+345+(567-456)+(789-678)=123+234+345+111+111=234+(123+567)=234+690=924方法2:原式=123+(123+111)+(123+222)-(123+333)+(123+444)-(123+555)+(123+666)=123×3+(111+222-333+444-555+666)=369+555=924【例8】(★★★仁华试题)计算1234+3142+4321+2413分析:原式=(1000+200+30+4)+(3000+100+40+2)+(4000+300+20+1)+(2000+400+10+3)=(1000+2000+3000+4000)+(100+200+300+400)+(10+20+30+40)+(1+2+3+4)=10000+1000+100+10=11110【例9】(★★★★仁华试题)计算19971997+9971997+971997+71997+1997+997+97+7分析:原式=(19972000-3)+(9972000-3)+(972000-3)+(72000-3)+(2000-3)+(1000-3)+(100-3)+(10-3)=19972000+9972000+972000+72000+2000+1000+100+10-8×3=30991110-24=30991086【例10】(★★★★★仁华试题)在右图的36个格子中各有一个数,最上面一横行和最左面一竖列中的数已经填好,其余每个格子中的数等于每个格子同一横行最左面数与同一竖列最上面数之和(例如:a=14+17=31),问这36个数的总和是多少?分析:第二横行的空格应该填的数字分别是11+12,13+12,15+12,17+12,19+12,同理,下面每一横行都是用竖列的一个数与横行的每一个数相加.我们最后要求这36个格子中的所有数字之和,第一横行的和为:10+11+13+15+17+19=(10+15)+(11+19)+(13+17)=85,第二横行的和为:12+11+12+13+12+15+12+17+12+19+12=12×6+(11+13+15+17+19)=147,同理,第三横行的和为:14+11+14+13+14+15+14+17+14+19+14=14×6+(11+13+15+17+19)=159,第四横行的和为16×6+75=171,第五横行的和为:18×6+75=183,第六横行的和为:20×6+75=195.所以36个格子的和为85+147+159+171+183+195=940.方法2:法1比较笨拙,没有体现该题解法的精髓,在我们解这道题之前,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2 3 4 5468上表空格处的数等于每个格子同一横行最左面数与同一竖列最上面数之和,求这16个数之和。

三年级思维拓展-速算与巧算(一)

三年级思维拓展-速算与巧算(一)

速算与巧算(一)☜知识要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离不开数字计算。

为了做到计算又快速又准确,需要掌握一些速算技巧和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如何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和不变。

即:a+b=b+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

在整数的加法运算中,我们常常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相加,然后再加上剩下的数,从而让计算简单。

二、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巧算技巧1. 带着符号搬家: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可以交换加数、减数的位置。

但必须在交换位置时,连同前面的运算符号一起“搬家”,运算的结果不会改变。

2. 去括号: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的时候不改变括号里面的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的时候括号里面的符号要改变:即“+”变“—”,“—”变“+”。

3. 添括号:加减混合运算中,可通过添加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添加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不改变括号里面的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括号里面的符号要改变:即“+”变“—”,“—”变“+”。

三、补数如果两个数的和恰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例如;1+9=10,1叫做9的补数。

而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和它的补数的个位数字之和是10,其他位的数字之和是9。

☜精选例题☝【例1】:请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19+128+72(2)82+354+18(3)64+97+103+36☝思路点拨: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先计算互为补数的两个数,可使计算简单。

☝答案:(1)19+128+72 (2)82+354+18 =19+(128+72)=82+18+354=19+200 =100+354=219 =454(3)64+97+103+36=(64+36)+(97+103)=100+200=300✌活学巧用1.口算43+57= 237+63= 1358+642= 2347+7653= 100-28= 1000-367= 10000-4523= 4000-1238=2. 请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三年级速算方法与技巧

三年级速算方法与技巧

三年级速算方法与技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掌握了速算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适用于三年级的速算方法和技巧。

一、加法速算方法与技巧1. 同进位相加法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数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就要进位。

这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相加,然后将十位数相加时,加上进位的1。

例如:23+17=(3+7)个位数为10,进位1,2+1=3,所以结果为40。

2. 进位加法法则当两个两位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相加,然后将十位数相加时,加上进位的1。

例如:34+57=(4+7)个位数为11,进位1,3+1=4,所以结果为91。

二、减法速算方法与技巧1. 退位减法法则当两个两位数相减时,如果个位数不够减,就要退位。

这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减掉,然后再将十位数减掉时,从十位数中退位的1。

例如:56-28=(6-8)个位数不够减,退位1,16-8=8,所以结果为28。

2. 借位减法法则当两个两位数相减时,如果个位数不够减,就要借位。

这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的十位数减掉,然后再将十位数的十位数减掉时,从百位数中借位的1。

例如:72-39=(12-9)个位数不够减,借位1,2-1=1,所以结果为33。

三、乘法速算方法与技巧1. 乘10法则当一个数乘以10时,我们可以在这个数的末尾加上一个0。

例如:25×10=250。

2. 乘法交换法则当两个数相乘时,我们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然后再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7×5=5×7=35。

3. 乘法分配法则当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时,我们可以将这个数先分别乘以两个数,然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例如:6×(4+3)=6×4+6×3=24+18=42。

四、除法速算方法与技巧1. 除以10法则当一个数除以10时,我们可以将这个数的末尾的0去掉。

例如:120÷10=12。

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和巧算技巧

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和巧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速算和巧算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速算和巧算技巧:1.知识点梳理:首先,要帮助学生梳理和掌握好基本的数学知识点,如加减法、乘除法的口诀和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加减法口诀表来熟悉数字之间的加减法关系,并可以用乘法口诀表来快速计算乘法运算。

2.数字分解:学生可以通过数字的分解来进行速算。

例如,对于两位数相加相减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将两位数拆分为个位数和十位数,然后进行运算。

对于乘法,学生可以将一个较大的数拆分为易于计算的数,然后进行运算。

3.近似计算:近似计算是一种巧算的技巧,可以快速得到近似答案。

学生可以将复杂的计算问题简化为简单的计算,然后进行近似计算。

例如,将一个数取近似值,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再修正结果。

4.列竖式计算:列竖式计算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加减乘除法的计算。

学生可以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计算,将数字对齐,并逐位进行运算。

5.快速乘除法:对于较大的乘法和除法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规律和技巧进行快速计算。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乘法法则中的分配律和结合律来简化乘法计算,或者通过减法法则中的除法运算来简化除法计算。

6.数量关系的转化:对于一些涉及到数量转化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技巧来求解。

例如,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进行计算;或者将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进行比较大小等。

7.倍数关系:学生可以通过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来进行速算。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倍数关系快速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约数。

8.抽象问题的转化: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例如,对于一些关于物体的问题,可以尝试将其转化为长度、面积或体积的问题进行求解。

通过以上的速算和巧算技巧,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这些技巧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速算方法与技巧

三年级速算方法与技巧

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速算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掌握了速算方法与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计算中更加迅速、准确地完成任务。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速算方法与技巧。

1.凑整法凑整法是一种常用的速算方法,通过凑整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例如,计算48+37时,可以将37凑整为40,得到48+40=88,再减去2,得到最终结果为86、这种方法在加法和减法中均适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完成计算。

2.进一法进一法是一种在计算过程中进一位的技巧。

例如,计算48+7时,可以将7进一为10,得到48+10=58,再减去3,得到最终结果为55、这种方法在加法和减法中均适用,对于个位数和十位数的运算特别有效。

3.十进位法十进位法是一种利用十进位的特性进行计算的方法。

例如,计算35×10时,可以直接在35右边添上一个0,得到最终结果350。

这种方法在乘法和除法中均适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计算包含10的倍数的运算。

4.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运算中的基本性质,利用它们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12×13时,可以先计算10×13=130,再计算2×13=26,最后将结果相加,得到156、这种方法在乘法和加法中运用较为广泛。

5.取整估算法取整估算法是一种利用整数进行估算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得到粗略的结果。

例如,计算97+84时,可以将97估算为100,将84估算为80,得到180,再减去3,得到最终结果177、这种方法在加法和减法中均适用,适合于需要快速估算结果的情况。

6.倍数法倍数法是一种通过利用数的倍数进行计算的方法。

例如,计算70+60时,可以将70变为60,再将60加上10倍数的数,得到130。

这种方法在加法和减法中均适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得到结果。

除了以上的速算方法与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速算:-首先,了解数的规律和特性,例如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等。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数学学习中的速算与巧算可是一项非常有趣且实用的技能。

掌握了速算与巧算的方法,不仅能让计算变得更加轻松快捷,还能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一、加法的速算与巧算1、凑整法这是加法速算中最常用的方法。

比如:28 + 72 = 100,36 + 64 =100 等等。

在计算时,如果能把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加起来,会让计算变得简单许多。

例如:34 + 57 + 66我们可以先把 34 和 66 相加,得到 100,再加上 57,结果就是 157。

2、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比如:3 +5 = 5 +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比如:(2 + 3) + 4 = 2 +(3 + 4)。

在计算中,灵活运用这两个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例如:25 + 18 + 75可以先交换 18 和 75 的位置,变成 25 + 75 + 18,然后先计算 25+ 75 = 100,再加上 18 得到 118。

3、基准数法当相加的数都比较接近某一个数时,可以把这个数作为基准数,然后把每个数都看作基准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最后再进行计算。

比如:92 + 95 + 88 + 91 + 87观察这些数,都接近 90,可以把 90 作为基准数。

原式=(90 + 2) +(90 + 5) +(90 2) +(90 + 1) +(90 3)= 90×5 +(2 + 5 2 + 1 3)= 450 + 3= 453二、减法的速算与巧算1、凑整法与加法类似,在减法中,如果减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把它们相加,再进行计算。

例如:100 38 22可以先把 38 和 22 相加,得到 60,然后用 100 减去 60,结果是 40。

2、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三年级整数的速算与巧算

三年级整数的速算与巧算

整数的速算与巧算(一)知识框架一、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速算巧算的核心思想和本质:凑整。

常用的思想方法总结如下:(1)分组凑整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或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补数”就是两个数相加,如果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2)加补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3)数值原理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4)“基准数”法,基准当几个数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要注意把多加的数减去,把少加的数加上)二、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例如:425100⨯=⨯=,81251000⨯=,520100⨯=(去8数,重点记忆)123456799111111111⨯⨯=(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711131001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乘法结合率:(a×b) ×c=a×(b×c)乘法分配率:(a+b) ×c=a×c+b×c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三、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0()()()()0a b a n b n a m b m mn≠(2)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3)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例如:a b c a c b b c a⨯÷=÷⨯=÷⨯(4)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即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5) 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a b c d a c b d a d b c ⨯÷⨯=÷⨯÷=÷⨯÷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例题精讲一、加减速算【例 1】 计算:(1)117+229+333+471+528+622(2)(1350+249+468)+(251+332+1650)(3)756-248-352(4)894-89-111-95-105-94【考点】分组凑整 【难度】☆ 【题型】解答【解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分组凑整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收藏!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收藏!

三年级数学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收藏!
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

一、乘法凑整
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理论依据:
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率:(a×b) ×c=a×(b×c)
乘法分配率:(a b) ×c=a×c b×c
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
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
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
去括号情形:
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法速算与巧算速算与巧算(一)一、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87362→12638,…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 巧算下面各题:①36+87+64②99+136+101③ 1361+972+639+28解:①式=(36+64)+87=100+87=187②式=(99+101)+136=200+136=336③式=(1361+639)+(972+28)=2000+1000=3000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②式=(548-4)+(996+4)=544+1000=1544③式=(9898+102)+(203-102)=10000+101=10101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二、减法中的巧算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300-73-27 ①例 31000-90-80-20-10 ② 27)= 300-(73+解:①式300-100=200=)+1080(90++20=1000- ②式8001000-2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完整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完整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完整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12+13观察:数字没有明显规律,符号也没有周期重新排队分组:1+3+5+7+9-2-4-6-8+11-10+13-1225分组法是一种常见的速算方法,适用于有一定规律的加减混合运算。

关键是观察数字和符号的规律,找到周期,进行分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忘记第一个数的符号,分组有剩余时要特别处理,复杂分组需要按照符号周期和数目进行划分。

如果数字和符号的规律不好用,可以重新观察并排队分组。

二、倍数法适用于乘法和除法中大数相乘、除以小数的情况,通过变形转化为较小的乘法或除法,从而简化计算。

观察:1、有数可以拆分成较小的数2、有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方法:找倍数,变形计算。

1、拆分成较小的数例:36×2536×(20+5)720+1809002、除以小数例:420÷0.4420÷(4÷10)420×2.51050倍数法是一种适用于乘法和除法中的速算方法,可以将大数变形为较小的乘法或除法,从而简化计算。

关键是找到数的倍数和可以拆分成较小的数的情况,进行变形计算。

例如,可以将乘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需要注意的是,拆分成较小的数时要注意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除以小数时要将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

三、近似法适用于加减乘除中的数值较大或较复杂,通过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从而简化计算。

观察:1、数值较大或较复杂2、可以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方法: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

1、略去小数例:3.9×4.64×4=162、估算近似值例:187+396+623+894200+400+600+9002100近似法是一种适用于加减乘除中的速算方法,可以通过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简化计算。

关键是观察数值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择略去小数或估算近似值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略去小数时要保证误差不会太大,估算近似值时要注意取整和舍去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关键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遇到计算题先观察,再思考,然后选择适合的速算方法!
所谓“一看”“二想”“三选择”
一、分组法
适用于有一定规律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加减重新组合,将原有计算转变为较小数或相同数的计算,从而简便计算过程。

观察:1、数字有一定规律
2、符号有一定规律
方法:看符号,找周期。

根据符号的规律划分周期,进行分组计算。

切记不要忘了第一个数的符号!
1、简单分组
例:10 -9 +8 -7 +6 -5 +4 -3 +2 -1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为一组)
则原式=(10-9)+(8-7)+(6-5)+(4-3)+(2-1)
=1+1+1+1+1
=5
2、分组有剩余
例:20 + 19 –18 + 17 –16 + 15 –14 + 13 –12 + 11 –10
++-+-+-+-+-
(符号周期为+、-,两个数一组,但第一个数多余出来了)
则原式=20 +(19-18)+(17-16)+(15-14)+(13-12)+(11-10)
=20+1+1+1+1+1
=25
3、复杂分组
例:48 + 47 - 46 -45 + 44 + 43 –42 –41 + 40 + 39 –38 –37 + 36 ++--++--++--+(符号周期为+、+、-,-,四个数一组)
则原式=(48 + 47 - 46 -45)+(44 + 43 –42 –41)+(40 + 39 –38 –37)+ 36 =4+4+4+36
=48
例:15 + 14 –13 + 12 + 11 –10 + 9 + 8 –7 + 6 + 5 –4 + 3 + 2 - 1
++-++-++-++-++-
(符号周期为+、+、-,三个数一组)
则原式=(15 + 14–13)+(12 + 11–10)+(9 + 8–7)+(6 + 5 –4)+(3 + 2–1)=16+13+10+7+4 (这里提醒孩子也要善于观察,每组后两个数先做运算得1,再加第一个数比较简便)
=(16+4)+(13+7)+10
=20+20+10
=50
4、重新分组(即符号或数字的规律不好用,需要观察重新“排队”分组)
例:1-2+3-4+5-6+7-8+9-10+11
经观察,数字和符号都是有规律的,可是按照(1-2)+(3-4)……这样分组的话,每个括号里都不够减。

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带符号搬家”给数字重新排队,将原式变成11-10+9-8+7-6+5-4+3-2+1
这样小朋友们一定就会做了,最后结果等于6。

例:(11+13+15+17+19)-(10+12+14+16+18)
5 个加数减5个减数,可以去括号,重新排队。

原式=11+13+15+17+19-10-12-14-16-18
=(11-10)+(13-12)+(15-14)+(17-16)+(19-18)
=1+1+1+1+1
=5
例:66 + 94 + 72 + 86 -(70 + 64 + 92 + 84)
本题虽然数字有大有小,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不过仔细观察,4 个加数减去4 个减数,且每个加数都对应着一个跟它差不多的减数,那就可以用分组法试试啦!
则原式= 66 + 94 + 72 + 86 - 70 - 64 - 92 –84(先去括号)
= 66 + 86 + 72 + 94 –64 –70 –84 - 92(按大小重新排序,便于观察)
=(66-64)+(72-70)+(86-84)+(94-92)
= 2+2+2+2
=8
二、“金字塔数列”求和
认识“金字塔数列”:从1 开始连续加到某一个数后又倒着加回到1
方法:中间数×中间数
图示:
1 +
2 +
3 +
4 + 3 + 2 + 1 = 4 × 4
注意:中间数也是最大的那个数,且只会出现一次
1、标准型:
例:1+2+3+4+5+6+7+8+9+10+9+8+7+6+5+4+3+2+1
=10×10
=100
2、缺角型:先补成标准金字塔型,再把补上的数减出去
例:1+2+3+4+5+6+7+8+9+10+9+8+7+6+5+4
=1+2+3+4+5+6+7+8+9+10+9+8+7+6+5+4+3+2+1-3-2-1
=10×10 -(3+2+1)
=100-6
=94
三、等差数列求和:
1、高斯公式:(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个数÷2
例:1+2+3+4+5+6+7+8+…+99+100
=(1+100)×100÷2
=101×50
=5050
2、当个数是奇数个的等差数列求和时:中间数×个数
这是因为高斯公式中(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2 正好等于中间数,所以当是奇数个的等差数列时,可直接简化为“中间数×个数”。

由于公式多了孩子容易混,建议家长一定让孩子把高斯公式记熟用熟了,因为高斯公式是任何等差数列都适用的。

例:2+4+6+8+10+12+14
=8×7 (中间数是8)
=156
例:在括号里填上5 个连续的自然数,使等式成立。

()+()+()+()+()=40
方法一:5 个连续的自然数是个数为单数的等差数列,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个数,那么中间数就是40÷5=8,则原式为:6+7+8+9+10=40
方法二: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尝试,先填出5 个连续的自然数,比如1+2+3+4+5,这个结果=15,怎么办呢?说明填的数填小了,要把它们变大,变大多少呢?先算一共少了多少:40-15=25,25 平均分给5个数,25÷5=5,每个数应该再增大5,所以最后结果是5+6+7+8+9=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