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doc
统编教材“单元导读”的教学价值分析和教学实施建议
![统编教材“单元导读”的教学价值分析和教学实施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cdecb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9.png)
统编教材“单元导读”的教学价值分析和教学实施建议从教学价值的角度来看,《单元导读》对于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引导学习:《单元导读》可以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提问。
通过提前了解单元的主题和目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激发兴趣:《单元导读》通常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和描述本单元的内容和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读完《单元导读》之后,会对即将进行的学习产生好奇心,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3.明确任务:《单元导读》在简洁清晰地描述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重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
学生通过阅读《单元导读》,能够明确自己本单元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条理,提高学习效率。
4.加强衔接:《单元导读》通常在上一个单元结束后提供,为新的学习内容与前面的知识进行衔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和连接,使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和新的知识相互渗透、互相支撑,增强学习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基于上述教学价值的分析,在实施《单元导读》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
《单元导读》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单元导读》,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兴趣、明确任务和加强衔接,提高学习效果。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单元导读》的有效使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统编版一上第5单元 第1课 导读课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一上第5单元 第1课 导读课 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1845c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f.png)
第五单元
导读课
3.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
活动流程:
—
环节一:谈话导入
看图猜题
朗读发现
导读课-J
环节二:学习新知
—
小结归纳
J
理清思路
—
环节三:拓展思考
►生字预习表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பைடு நூலகம்话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图片,要求学生看课件,观察单元目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
学生看课件,观察单元目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流。
2.通过观察图片,体会课文标题,图文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体验、分享与交流,小结归纳,在丰富的课文内容中感知多种识字方法。
4.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
重、难点:
1.通过观察图片,体会课文标题,图文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体验、分享与交流,小结归纳,在丰富的课文内容中感知多种识字方法。
四、理清思路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任务要求和图片,要求学生回顾单元整体构架,理清单元学习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信息,猜测出对应的课文题目。
学生朗读课文,尝试发现课文中包含的识字方法。
学生回顾五篇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中出现的识字方法。
学生回顾单元整体构架,理清单元学习思路。
活动意图:通过“看图猜题”环节,借助图片,猜测课题,能够将图片与课题进行有效融合,加强理解;通过“朗读发现”环节,学生可以逐步找出课文中隐藏的识字方法;在“归
第
课题:单元导读课一一整体感知单元主体内容
内容分析:
这是本册的第五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以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识字课,之后是语文园地五。
单元导读实施方案
![单元导读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e07e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8.png)
单元导读实施方案一、导读目的单元导读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预习,也是对学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更是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指导。
因此,本实施方案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单元导读的质量,使学生在导读中能够准确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对学习过程有所准备,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导读内容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在导读中,要突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单元要学什么,要重点掌握什么。
例如,如果是一篇文章,可以从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重要段落等方面进行介绍;如果是一个知识点,可以从定义、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2.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在导读中,要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例如,可以明确指出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技能和能力,以及要求学生具备的素质和态度。
3. 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导读中,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例如,可以介绍一些阅读方法、记忆技巧、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4. 学习过程安排在导读中,可以简要介绍一下本单元的学习过程安排,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学习将如何展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例如,可以介绍一下本单元的课程安排、作业要求、考试安排等。
三、导读方式1. 导读形式导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讲解、讨论、展示、实验等。
在选择导读形式时,要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形式进行导读。
2. 导读时间导读的时间安排也很重要,要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保证导读的全面性,又要避免导读时间过长而影响正课的进行。
3. 导读方式导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导,也可以是个别指导、小组合作。
在选择导读方式时,要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行导读。
四、导读评价导读的评价是导读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对学生的导读情况进行及时、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第三单元课文导读
![第三单元课文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729f785c227916888486d78e.png)
第三组课文导读一、单元学习内容: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我们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本组习作要求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我们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课外书屋”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情操。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要学会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字写字,能够认写18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舒适、勉强、魁梧、湿淋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四、单元课时安排: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五、单元学法指导:1.学习中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
初中语文单元导读部分教案
![初中语文单元导读部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c11ec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1.png)
初中语文单元导读部分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理解,掌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 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总结经验教训。
2. 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单元的基本框架和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2. 结合实例,讲解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就本单元的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阅读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2. 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六、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阅读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导读+识记(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导读+识记(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f06ef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f.png)
《朝花夕拾》导读+识记一、阅读建议先看目录,通过标题猜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可能会写什么?再读文章——快速阅读。
粗略阅读各篇,在此过程中,不细究每个字、词、句的含义,但要注意了解各篇大意。
如有感悟,可以先用三两个词简要记录,等到精读时再作探究。
分析阅读。
精读各篇文章,边读边体会文章主题。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记录下自己的疑惑,然后通过精读文章、查阅背景资料,借助注释、文本互读以及与父母、老师、同学讨论等方法,仔细推敲,力求解除疑惑。
阅读检测——对应导读问题,思考自己是否能回答这些提问,如果不能,带着问题再回到文本,找出答案,做好记录。
不建议同学们直接拿着老师提供的答案背诵,比如填空题,除了基本的文学常识外,别的都是出自书本,所以先去文章中找答案,看看答案出处,加深对答案的印象。
内容概括+主题思想(主题思想要求背诵√)《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与可悲。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导读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fc9aab7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c.png)
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导读一、纲举目张,看第一单元的课文构成特点提示:可以从文体的角度分析→由词,诗歌,当代小说构成提示:除了这些呢?→有同学能够发现,还有单元学习任务,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的重要性。
补充提问,面对文体混编,在学习中要用什么方法和策略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种文体有各种文体的研读方式,但是要思考如何整合,是不是在主题内容语言风格等地方有相通之处,不同之处,能不能纵向对比阅读。
二、开宗明义——单元导语1.阅读单元导语,圈点勾画提取关键词,看能不能找到关于学习方法的启示。
→青春,及人文主题。
→我,我们,及对我们当下有借鉴意义,学习价值。
→不同的历史阶段,及时代。
→创作手法,叙事特点等。
2. 翻阅课文,抄录文章的时代标记,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提示:在文章末尾或注释。
——知人论世。
eg:《在地球边上放号》在1919年,是不是和“五四运动”有关系?补充预习作业,课前自行查阅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注意:部分作品内容上有时间标注,如《百合花》;又《峨日朵雪峰之侧》有初稿和删定,其中的时间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作者的内心有无发生变化呢?3. 聚焦本单元作品中的形象,注意形象分析和对比,发现其中寄予的情感。
三、任务驱动,细化学习内容,具体实施——P27单元学习任务。
eg:单元学习任务第一项,就讲到了“青春价值”的主题讨论,整个单元的单文本,都可以落到“青春价值”上。
其他还有“意象”,“诗歌语言”等等。
提示: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体和部分的联系,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
比如在分析“意象”时,可以联系初中学习的知识,从意象的描绘,特点,内涵等角度切入,把握意象特征和意义,但也要注意到除了诗歌中的意象,还有小说中的意象,比如百合花,比如火车,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联系。
再如“形象”,小说与诗歌中的形象,是不是有共同的描写手法,是否有相通的时代含义?这些都要仔细思考,尝试跨越诗歌和小说的文体界限。
补充:诗歌还需朗诵,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之“单元导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之“单元导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db0de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5.png)
浅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之“单元导读”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程大都是以“主题单元”来选编课文的。
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使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陶冶情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每个主题单元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同一个主题进行整合。
着眼单元中教材内容之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构建,关注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类比分析,注重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
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合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新课型,在此我简单谈谈“单元导读”教学。
一、何谓“单元导读”“单元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主要目的是:整体感知单元学习专题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学习要求;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激发学习的兴趣,孕育求知欲望。
其中兴趣的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与专题是要点;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
用电影中的行话说: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
二、为何要“单元导读”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读一两遍课文就能抓住重难点,但缺乏整合意识,抓不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更系统地掌握知识;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主动学习的意识差,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激发。
另外,学生的预习资料的查询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一定的精力与时间。
综合几个因素,教师应该利用好“单元导读”的提纲要领的作用,把它扩展成一课时,让以上问题在这节课得以较好的解决。
三、如何进行“单元导读”(一)导趣---谈话交流,激发兴趣;导入一组课文的学习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从而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872b88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8.png)
新知讲解
单元导语—人文主题 :校园生活
语文要素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 感的词语和句子。 习作要素:体会习作的乐趣。
新知讲解
每个单元都有专属的人文主题和语言要素要求,通过阅读这 些内容我们就能了解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单元主题。
请同学们把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第一单 元内容做比较,你有哪些新发现吗?分享 给你的同桌。
新知讲解
三
二
年
年
级
级
新知讲解
多的这一页学习提示, 我们称为“单元名称
插图 开心的小女孩 漂亮的花
朵 可爱的小蜗牛
篇章页的顶部和底部被红框圈住 的部分叫什么?你知道吗?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2c1fef96e53a580216fcfe1f.png)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一、单元学习内容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
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
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组,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四、单元学习方法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
《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
《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学习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
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
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整体目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导读”解读
![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整体目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导读”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afd871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4.png)
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整体目标——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导读”解读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前面都安排了“单元导读”。
那么,“单元导读”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我们又该如何发挥“单元导读”教学价值呢?一、“单元导读”的构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单元导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意境图;二是编者语。
(一)意境图什么是意境图呢?意境图就是指通过形象描绘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的图画,是与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关的、意思贴切的、符合教学情境的图案。
如三上第二单元,主题是秋天的美景,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雨》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导读的意境图是一幅美丽的秋天图景:小路两旁满目秋意,是金黄的,是火红的。
行道树上团团的秋叶挤着挨着,好似云蒸霞蔚。
小路上,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这片金色的美景中。
如此美丽的图画,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优美的基调,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十分符合教学情境。
(二)编者语编者语,即教材编者在单元导读中编撰的文字。
这是编者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最为紧要的告示,由两类构成。
第一类,单元引导语。
引导语,就是教材编者编撰的、专为引导教师和学生明白本单元教学“三要素”的话语。
哪三要素呢?即“单元内容是什么”“单元教学教什么”“单元学习学什么”。
内容、教学、学习,三位一体,构成本单元的教学系统,在单元导语中予以提示。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引导语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这句话很简单,可至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提取了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是寓言故事。
第二层,提示了文体特质,本单元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文体属性,这也决定了单元学习的要点与难点。
第三层,提炼了人文意韵,寓言虽短,却能折射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未来生活以启发与引领。
第二类,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导读的页面中,简洁明晰地列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有两条:第一,“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是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
初中单元导读教案模板
![初中单元导读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333a3d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5.png)
初中单元导读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阅读、讨论、实验等,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原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2. 教学目标:(1)了解……概念,理解……原理。
(2)学会……方法,能够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2)组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4. 讲解与演示:(1)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
5. 练习与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如思维品质、学习态度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b524b57f01f69e3143329434.png)
单元导读单元导读就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通过读、悟、明,初步了解每篇课文内容以及和单元主题的联系,了解单元学习要求及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引导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积累,为后面的单课学习和单元情读课做准备。
单元导读课是每个单元的开篇课,一般设计为一课时。
每册教材一般设为八个单元,我们就需备、上八次单元导读课。
具体操作流程为:一、()导入二、读导语、明主题三、读课文,悟主题四、读片断、明学法一、()导入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二、读导语、明主题口号:导读引路明主题,课文内容我先知初读感知,再读理解,三读体会(学什么)明确单元主题三、读课文,悟主题浏览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初谈感受,收获。
(口号: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精彩我绽放。
)四、读片断、明学法再读导语第二部分,明确整体学习要求。
(怎么学)最典型的片段体现出的明显的写法。
要想上好单元导读课,教师务必要进行单元整体备课,从整体出发,高屋建瓴地把握整个单元的内涵和特点。
另外,别看一课时长,它需要我们不辞辛苦地广泛搜集和整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储备丰富的单元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单元导读课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阅读期待,如果我们能使学生对单元的学习产生一种箭在弦上、整装待发之感,那么就达到了导读课的初衷。
单元情读单元情读课也就是一个单元结束后,对本单元的回顾、总结和情感升华的过程。
单元情读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丰韵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元情读课流程及要求一单元主题回顾二片段感悟朗读三、升华主题四、赞主题五、实践主题六、小结一单元主题回顾要求:明确本单元的大主题及每课相应的小主题用时:2分钟二片段感悟朗读内容:课内片段阅读形式:先读后议先议后读他读我议总体要求:朗读的片段不一定是中心句,但一定是最能体现主题的句子用时:10分钟三、升华主题内容:课外片段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06.第六单元教学导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06.第六单元教学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1f4a8808bceb19e8b9f6ba2e.png)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
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
《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
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多篇)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6e6d0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6.png)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多篇)第五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单元内容结构,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
2、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热爱生命”,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文章,初步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感知性阅读,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3、激发学生对本组课文以及对“热爱生命”主题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展示了一组图片(动物、植物、人等。
)展示生命,并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坚韧与脆弱,给自己喜欢的画面起适当的名字,如:破壳而出的小鸡、嬉闹的鱼儿、顽强的幼苗、盛开的向日葵、沙漠中干渴耐寒的仙人掌、枯木中抽出的嫩芽、灾区帐篷中露出的笑脸、废墟下伸出求生的双手。
2、教师:这些图片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命。
是啊,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
有了生命,向日葵才能拥抱太阳;有了生命,花儿才能绽放。
教师导语:就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最初理解,走进第五单元,一起去感受生命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上单元导读课。
二、揭示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的介绍,提炼单元主题。
2、单元导语提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揭示了单元主题;二是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3、课件出示: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22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积累好词佳句。
(4)搜集有关“热爱生命”主题的图片、故事和名言警句。
三、浏览课文,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请你默读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也可以默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遇到印象深刻的句子请用“——”勾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受。
2.学生带着阅读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1、小组交流预学单内容。
2、全班交流。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同学们,读了这几篇有关生命的文章,我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够打动你们的心,不管是句子也好,片段也好,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bd148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a.png)
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导读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导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预习课堂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文将针对单元导读课,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对本单元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能够提前预习单元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点。
3. 能够掌握阅读理解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前任务,包括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练习题等。
2. 教师准备导读课的教学PPT或教具。
3. 教师对导读课的教学内容熟悉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故事作为导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好奇心。
2. 预告(5分钟)教师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提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分享本单元的重要且有趣的知识点,让学生提前感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3. 问题探究(15分钟)教师提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并分组让学生合作讨论。
收集学生的回答,并给予适当引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提供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并针对阅读材料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理解和解答。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一些阅读理解策略,如预测、猜测词义、主旨归纳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总结归纳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学习。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导读课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预习单元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导读课也为后续课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铺垫和引导。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灵活调整,确保导读课的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导读课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着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收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通览本组四篇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从中获得启示。
4、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收集故事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把握本组单元的重点:留心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来交流自己的理想好吗?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我们认准目标,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在人生中有所建树。
二、单元导语,明确目标1、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样一组有关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的课文——第八组。
请大家打开第八组课文。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第八单元的预习任务。
同学们,在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时,有一个提示部分至关重要,它起到了一个导航的作用,能提纲挈领地告诉我们这一个单元要学什么和怎么学,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本单元的单元导语,(课件)请大家轻声读读,想想你是否知道本单元我们要学什么?怎么学?2、边交流边出示:学什么——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单元主题)怎么学——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
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三、明确要求,五步预习,1、围绕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主题,本组共选编了四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件出示课题:29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30 全神贯注31 鱼游到了纸上32 父亲的菜园2、现在我们开始预习,首先我们来看预习要求:谁愿意来读一读?预习五步法⒈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⒉读:读通顺课文,读准字音⒊画:画出生字词、含义深刻的和自己喜欢的句子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⒌疑:对不明白的问题画上“?”3、交流预习,相机指导基础知识我达标我知道同学们提前已经读过课文了,自然段画出来了吗?生字词呢?看你们自信满满的样子,现在我要检验一下你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课件)辩论信奉怀疑曾经拖住宣布鱼缸衣裳栏杆境界细致厂徽聋哑人哲学邀请挚友塑像诞生打扰异样径自抱歉感触开垦坚毅边缘可怖榨干诱人胆大妄为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全神贯注疑惑不解仪态端庄莫名其妙1、这是本单元我们应该掌握的生字词,我要请这一排的同学开火车来读,每人读一行。
好,开始(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读音)2、全班齐读,3、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或容易读错音的字来提醒一下大家?4、学生交流5、通过刚才对这些字词的辨析,现在我们再读,我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齐读6、小结:同学们,你们很好地掌握了字词,为后来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读熟课文我能行:1、课文读通读顺了吗?读好课文可是很关键,它对后面的精读感悟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所以老师在几篇课文中准备了几个重点句子,来了解你们读课文的情况。
请看大屏幕,谁愿意来读一读,我请这几位同学来分别读一下,读的时候,你先告诉大家这一句是哪一课的句子,然后再读。
其他同学,可以跟着小声读,这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句子: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做不容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这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句子: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怀疑。
这也是这也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句子: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这也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句子: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这也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句子: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是《全神贯注》中的句子: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一点,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
”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这是《全神贯注》中的句子: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是《全神贯注》中的句子: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这是《鱼游到了纸上》中的句子: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这是《鱼游到了纸上》中的句子: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是《鱼游到了纸上》中的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出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这是《鱼游到了纸上》中的句子: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这是《鱼游到了纸上》中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这是《父亲的菜园》中的句子: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辟一块新的菜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yuān jī)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xi ān)就冲进了暴雨中⋯⋯父亲没有气馁(něi),他在坡地的边缘砌(qì)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
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
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很多同学课下功夫下到了。
我们一起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祝贺一下自己!四、初读课文、确定学法。
老师很满意你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的朗读。
下面我们要进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项。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前面几项相比来说有点难,是不是?不要紧。
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大家浏览四篇课文,边学习边把学习收获记录在自己的表格里。
试试看吧!出示设计的表格,学生浏览课文。
本单元主课文题目写了他做了件什初读感受或对主人公的第受到的启题谁么事一印象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父亲的菜园5、学生浏览课文,做读书记录五、浏览课文了解大意1、按表格汇报,有选择地一篇一篇的汇报。
2、教师随机小结:经过这样一整理,我们基本了解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
列表格也能让我们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在我们平时的课外阅读中,也可以这样去做。
六、初步感知科学精神通过对这几篇课文的初步感知,你觉得这些人物身上有什么品质?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勤奋专注不懈努力说不好也没关系,后面我们正式学习的时候再来用心感悟。
七、明确要求,感知内容(口语交际)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预习,我们深刻感受到有志者事竟成,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他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在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时,你就选择其中一位,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着追求的精神。
如果你觉得他的其他品质令你敬佩,也可以说一说。
八、快乐作文先知道另外这次的作文特别好写,为什么呢,等你读读160页的习作要求就知道了。
九、推荐阅读,加深理解:(出示课件)最后,我要向大家推荐几篇文章,会让我们收获很大,它们分别是:《爱读书的冰心》、《华罗庚》、《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