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尔的组织变革看组织架构的选择

合集下载

海尔的组织结构分析

海尔的组织结构分析

海尔的组织结构分析一、海尔简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个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

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

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于4月18日揭晓,海尔再次入围世界品牌百强,荣居第89位。

在国内市场,据中怡康公司统计:海尔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品牌: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达21%,大大领先于竞争对手;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海尔白色家电市场份额为34%,已经大大超过国际公认垄断线;海尔在小家电市场上后来居上:海尔小家电市场份额为14%,已经超越小家电传统强势品牌而位居第一。

在国际市场,海尔小冰箱、酒柜在美国市场占据第一的市场份额;海尔洗衣机在伊朗占据第一的市场份额;海尔空调在塞浦路斯占据第一的市场份额。

是什么造就了这一伟大的企业?有人将其归结为其先进的管理理念,有人将其归结为其企业文化,也许从作为其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载体的组织结构图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关注海尔的人都知道,为应对网络经济和加入WTO的挑战,海尔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第一个五年中,海尔主要实现组织结构的再造,改变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结构为扁平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市场链流程,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与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营运资本"三个零"目标的实现。

二、海尔组织结构图(图4.4、4.5、4.6)三、分析我们认为海尔现行的组织结构图是超事业部制的:事业部制又称部门化结构或分权组织,它是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按产品、地区或市场不同建立事业部或分公司。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1. 引言1.1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性海尔集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家电制造企业之一,其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和责任的分配。

一个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实现快速决策和高效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海尔集团早期的企业组织结构主要是以产品为导向的线性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面临市场快速变化和全球竞争的挑战时显现出了局限性。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的来临,海尔集团不得不进行多次组织结构的变迁,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在于重新设计和优化组织结构,实现从产品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顺应全球化竞争的趋势。

通过数字化转型,海尔集团能够实现组织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海尔集团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不仅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对整个家电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结束】.1.2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背景海尔集团是中国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成立于1984年,起初是一家小型厂房,专门生产冰箱。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海尔集团逐渐意识到企业组织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变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海尔集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了一系列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海尔集团不得不加快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的步伐,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海尔集团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海尔集团开始着手推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内容已达200字】2. 正文2.1 海尔集团的创立及早期组织结构海尔集团是中国著名的家电企业,成立于1984年,创始人是张瑞麟。

海尔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海尔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海尔企业组织结构分析“海尔”现行超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事业部制,又称部门化结构或分权组织,它是在公司统一领导下,按产品、地区或市场不同建立事业部或分公司。

各事业部分别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

事业部既是在总公司控制下的利润中心,又是产品生产责任单位和市场销售责任单位,具有自己的产品和独立的市场。

主要优点:1、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能够规划其未来发展,也能灵活自主的适应市场出现的新情况迅速作出反应,所以,这种组织结构既有高度的稳定性,又有良好的适应性。

2、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和直接管理具体经营工作的繁杂事务,而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同时又能使各事业部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改善了信息传递与沟通,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4、促使企业内部权力划分趋向合理,提高了企业动作效率。

5、节约了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

海尔集团利用国外经销商现成的网络和渠道,建立其海外营销体系。

6、较好地利用了企业外部资源,促进了企业国际化经营形式的高级化。

主要缺点:1、由于各事业部均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造成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较多,管理机构重叠,管理成本较高。

2、事业部基于自身产品或服务进行自身能力的构建,往往会导致产品之间缺乏协调,失去了深度竞争力和技术专门化,产品之间的整合与标准化变得更加困难。

3、公司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管理人员浪费;4、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出发,忽视整个企业的利益,影响事业部间的协作;5、各个事业部都设置了一套职能机构,因而失去了职能内部的规模效应;。

海尔集团不同时期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

海尔集团不同时期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

在文献综述方面,前人对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动因、路径和成效。有些学者认为,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在于提 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的学者则认为,海尔集团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而进行组 织结构变革。在路径方面,大部分学者都认同海尔集团采取了多元化、国际化等 战略措施。关于变革的成效,有学者指出海尔集团在变革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和市场地位提升。
在海尔集团早期的组织结构中,其采用的是典型的直线型结构。这种结构下, 企业的决策和执行都是由高层管理者负责,中下层员工只负责执行。随着业务规 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如决策效 率低下、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等。因此,海尔集团开始探索新的组织结构。
在2000年代初,海尔集团开始推行扁平化结构。这种结构下,企业的管理层 级减少,权力下放给中下层员工,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创新能力。这种结构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管理难度 加大、员工之间的协调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环境,海尔集团在2010年代开始探索网络 化结构。这种结构下,企业以平台化、小微化、自组织和自媒体为核心,将传统 的科层式管理转变为网络式管理。通过建立开放的平台,鼓励员工自主创新和创 业,海尔集团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传统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包括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客户需 求变化等。对于海尔集团而言,其组织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是市场竞争和客户需 求变化。在市场竞争方面,海尔集团需要不断优化组织结构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客户需求变化方面,海尔集团需要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 变化。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在海尔 集团的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例如,文化冲突、员工适应性问 题、管理成本上升等。因此,企业需要在战略导向与组织结构交互的过程中,进 行持续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组织结构的调整能够顺利地实施并支持企业战略的 发展。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分析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企业,总部位于青岛,业务遍布全球。

在其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也经历了多次变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海尔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三次变迁,并探讨这些变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变迁:从传统的部门制到全球融合模式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最初是一个生产小冰箱的小工厂。

其组织结构采用了传统的部门制,将企业划分为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等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相对独立,部门内部职能划分明确,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型组织结构。

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全球化发展,海尔集团开始进行组织结构变迁。

1990年,海尔集团提出了“雀巢模式”,即将企业划分为多个小公司,每个小公司拥有自主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权,形成了一种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下,各个小公司相对独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特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决策,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反应速度。

第二次变迁:从全球融合模式到全球一体化组织架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海尔集团在1990年代进一步调整了组织结构,提出了“全球一体化组织架构”理念。

根据这一理念,海尔集团将各个小公司整合成一个全球化的组织,形成了一个横向联合、纵向整合的组织架构。

在这种组织结构下,海尔集团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更加便捷,资源优化配置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海尔集团还提出了“三五七管理体系”,即“三个头脑、五种能力、七大团队”,在组织架构中加强了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此次变迁,使得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成为了国际家电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

第三次变迁:从全球一体化组织架构到网络化组织结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企业管理模式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组织变革案例1: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案例1: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案例1: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第一篇:组织变革案例1: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组织行为与变革课堂讨论案例--1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与组织变革海尔概况:企业战略发展三阶段海尔的前身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基础上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

在“名牌战略”。

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曾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厂商。

海尔现有员工2万多人,在海外拥有62个经销商、30 000多个营销点。

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集团工业销售收入达215亿元。

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的发展很快,但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企业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转移的阶段性连接,旧的战略不断地、不失时机地被新的战略替代,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赢得长期持续发展。

海尔的成功也正在于这种战略更替和转移的成功,在于它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以新的战略替代旧战略,顺利实现不同阶段上的战略转移。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一1991年),在“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理念指引下,专注于冰箱专业化生产过程,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一1998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经营理念,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战略扩张。

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通过所谓“吃休克鱼”的办法来扩展。

当时许多企业属于那种硬件比较好但软件不行、管理不行(即所谓“休克鱼”),海尔就积极地把这样的企业兼并过来,先后兼并了18个,这18个企业当时账面上亏损了5.5亿元,后来都扭亏为盈了。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集团企业的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控制管理关系,逐渐成为企业集团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绊脚石。

企业想要长远地发展,就必须依据企业发展战略不断革新组织结构管控模式,以达到整个集团高效运转的目的。

海尔集团能够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蜕变成为如今的国际化集团企业,就在于其对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视,组织结构模式紧跟企业发展战略不断变革,这对我国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对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企业集团构建高效的组织结构,并做总结与启示。

【关键词】企业集团;海尔集团;组织结构我国的企业管理机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催生了很多集团企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集团公司经营时需要处理好母子公司的管控关系,这成为我国集团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所以,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胜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集团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海尔集团能够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蜕变成为如今的国际化集团企业,就在于其对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视,组织结构模式紧跟企业发展战略不断变革,使得企业能够高效地管理和运转,这对我国正在成长的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提供了一个有效思路。

海尔集团于1984年在青岛创立,他的理念是“人的价值第一”,追求为用户提供最佳的购物和使用体验。

目前海尔集团的管理结构已经比较成熟,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集团始终坚持“诚信生态、共赢进化”的海尔精神。

截至2019年底,公司资产总额675亿元,当年营业收入25.41亿元、利润总额22.70亿元。

自创立到发展至今,海尔集团进行了四次战略的调整,每一次战略调整都伴随着组织结构的变革,下面将分析这四次影响重大的组织结构变革。

1、直线职能制(1984-1991)海尔最开始只是一个效益很差的工厂,因此生产能力不强,选择了将冰箱这一件产品发展到极致,并将它打造成“名牌”,实施名牌战略。

从海尔自营体看组织架构进化

从海尔自营体看组织架构进化

万方数据 74
I缴熟
关:达成的目标越高,薪酬越高;反之则薪酬渐低, 甚至会被淘汰出局。
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平等竞选:海尔采用竞选体长、竞单上岗和“官 兵互选”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除战略经营 体体长即高层管理者保持相对稳定外,其他两级经营 体体长均采用竞聘方式由专门的委员会选拔产生。经 营体长上任后即发布“单”的具体要求,员工据此制 订方案,并接受体长的考察, “竞单上岗”。经营体
\\{》√1
—K卜K▲ 礞夕/ 彭\L
从海尔自营体看
构进化
文/杨香豹
处于变革前沿的企业组织,其受到新技术、新思维、
算,一级经营体处于企业最前线,直接接触客户,他 们根据客户需求, “购买”二级经营体提供的资源和
新商业模式冲击最大,变革的迫切性也最强。因此,许多 卓越的企业者附巴改造企业组织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人单合一:自营体管控的核心就是在赢得顾客的 同时体现出员工自身的价值。在海尔,每个自主经营 体和员工都是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 都要明确自己的顾客,把顾客需求转化成自己的 “单”,然后根据“单”的完成情况获得薪酬。因 此,每个经营体和员工都有一张“人单酬表”,有能 力者将获得较高的收益,而低水平的自营体和员工则 被淘汰。自营体和员工的薪酬与其达成目标的水平相
的人整合起来,能力更高的人再创造更高的市场目
本企业做得比较好。而海尔经营体进一步发展了人本管 理,提出“能本管理”理念,即以创新能力为核心,最 大限度地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将被管理者转为特定领 域的管理者,实现了“人人都是CEO”。 海尔自营体适应时代发展,将“大象组织”改造成

“蜂群组织”,经营体充分发挥能动性,既提高了管理 效能,又丰富了事业部制管理思想,不失为大型生产型

战略角度下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变革探究

战略角度下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变革探究

产业经济摘要:几乎所有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组织变革都是企业将面临的挑战。

成功的组织变革往往能协助企业向新的发展阶段进化。

本文以海尔集团为例,分析了其战略变化过程及在战略目标指引下的组织结构改革,强调着战略和组织结构是密切相关的,结构的变革要遵循战略的演变,最后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海尔集团;战略角度;组织结构;变革一、前言组织结构是近年来企业的研究的重点,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都在推行着结构变革。

这说明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一个企业若想长久的生存,就要不断经历变革来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战略决定结构。

结构是实现某一机构的各种目标的一种手段,为了确保效率和合理性,必须使组织结构与战略相适应,即战略决定结构。

”企业战略是先进企业的成功之道,企业战略决定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辅助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与改进,要挖掘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结构模式。

二、海尔集团组织结构演变海尔自创立之初到发展壮大,期间多次进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改进,本文着重说明四次影响较为重大的组织结构变革,而海尔的每一次组织变革,大体上都是符合战略发展方向的。

(一)海尔集团战略变化过程。

1.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九十年代末,中国冰箱市场需求旺盛,大多企业追求产量规模而忽视了质量,员工具有很大惰性,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

面临此时的困境,总裁张瑞敏集中力量实施品牌战略。

海尔集团“砸冰箱”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时有用户反映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张瑞敏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纪律意识,召开全体员工会议,砸掉76台冰箱。

2.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家电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平衡单一的业务单元给企业带来的较大风险,需要通过发展新的业务。

为此海尔进入多元化战略阶段,主要聚焦于多品种、大规模、低成本。

海尔抓住机遇先后兼并了 18 家企业,使其在多元化经营和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

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第一阶段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管理直线职能制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它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到终端。

直线职能制结构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

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魅力无法展现,海尔无法发展。

这一时期,海尔组织架构模式的效能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特征的“OE C管理模式”下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型的劣势也日益凸显,就是对市场的反应太慢。

随着海尔多元化战略进程的推进,直线职能制的弊端对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产生了阻碍。

第一,多元化经营加重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这种工作负担主要集中于各个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决策、协调,容易顾此失彼;第二,在直线职能制下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使各个职能部门眼界狭窄,导致横向协调比较困难,妨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适应性较差;第三,直线职能制下的员工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从而在对多元化经营特别是新经济增长的机会把握上带来损失。

正是基于这些弊端,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下,海尔的组织架构由原有的直线职能制开始向事业部(事业本部)模式进行转变。

第二阶段是进入产品多元化战略阶段后,实行“矩阵型”管理、事业部制管理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

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系统。

它把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有较强的机动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活动的变化,保持高度的适应性;把不同部门,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

事业部制组织,亦称“M型”组织,它是以目标和结果为基准来进行部门的划分和组合的。

海尔组织结构解析

海尔组织结构解析

海尔组织结构解析(案例)海尔的发展过程进一步说明了"组织结构服从战略的原则".80年代,海尔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的是“工厂制”。

集团成立后,1996年开始实行“事业部制”,集团由总部、事业本部、事业部、分厂四层次组成,分别承担战略决策和投资中心、专业化经营发展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职能。

张瑞敏认为这种高度分权对市场销售具有有效刺激,但又发现,这种个体户式的拼杀,会造成各事业部之间盲目竞争,竞相重复使用内外资源,于大局不利,有可能形成单位销售额上升而集团整体投资回报率不高的局面,不利于集团重点扶持未来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因此,海尔对分权的大小、多少有自己战略性的考虑。

对“夕阳型”的产品尽可能分权划小经营单位,让其随行就市;而对“朝阳型”的产业,如未来的数字化家电,则要集中人力和财力,做大规模,确保竞争力。

在企业的运作方式上,海尔集团采取“联合舰队”的运行机制。

集团总部作为“旗舰”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协调下属企业。

下属企业在集团内部是事业本部,对外则是独立法人,独立进入市场经营,发展“市场经济”,但在企业文化、人事调配、项目投资、财务预决算、技术开发、质量认证及管理、市场网络及服务等方面须听从集团的统一协调。

用海尔人人都熟悉的话说,各公司可以“各自为战”,不能“各自为政”。

张瑞敏说,集团所要求的,你必须执行,有问题我来负责、我来订正。

你可以提出建议,但绝不许阳奉阴违。

从本质上说,海尔的组织结构经历了从直线职能式结构到矩阵结构再到市场链结构的三次大变迁。

直线职能式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

它的好处就是比较容易地控制到终端。

直线职能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

但企业大了这样就不行了。

最大的弱点就是对市场反应太慢。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海尔改用矩阵结构。

横坐标是职能部门,包括计划、财务、供应、采购;纵坐标就是不同的项目。

对职能部门来讲,横纵坐标相互的接点就是要抓的工作。

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分析

海尔集团组织结构分析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创新性,不断创新技,完善考核系统、测 评系统等科学术方法。多为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现状和未来,被赋予 了很多的组织变革职能,通过参与变革与创新,实施组织变革(并 购与重组、组织裁员、业务流程再造等)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 践,包括提高员工对组织变革的适应能力,妥善处理组织变革过程 中的各种人力资源问题,推动组织变革进程,并以企业变革推动者的 身份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工作。
海尔集团
空调电子 本部
冷柜电热 本部
培训部
洗衣机 本部
财务部
冰冰箱箱电电工工 本本部部
生物工程 发展部
开发部
综合部
金融 发展部
工装 发展部
党群部
财务部
冰箱事业部
海外冰箱 事业部
小家电 事业部
餐饮事业部
销售公司
制造部
综合、党群部
技术部
质量部









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为事业部制,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最突出的特点 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集团下设六个产品本部,每个本部根据具体的产品不同分设产品事业 部和生产工厂,各产品销售公司和进出口公司从属于事业本部,相当于一 个产品事业部。各事业部内分别设有规划、财务、销售等职能处室,同时 集团下设规划、财务、人力、法律、营销、技术、文化、保卫八大职能中 心,它与事业部下属的职能处室构成传统的行政关系;产品本部和事业部 是行政隶属关系;产品事业部是独立核算单位,它和下属职能处室是行政 隶属关系。这样,海尔集团整个组织结构形成了四个层次:集团总部是投 资决策中心,事业本部是经营决策中心,事业部是利润中心,生产工厂是 成本中心。各个层次各负其责,允许各事业本部各自为战,但不许各自为 政,实行集团内部的高度计划经济,集团外部的高度市场经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发展 Nhomakorabea化及特点

从海尔的组织变革看组织架构的选择

从海尔的组织变革看组织架构的选择

从海尔的组织变革看组织架构的选择什么才能支撑战略的成功?如果每个企业都有战略,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在战略的指引下取得一致性的成功呢?钱德勒、威格利、波尔等一批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支撑战略的执行需要一个严密的系统,这个严密的系统的表现形式就是组织结构。

钱德勒比较研究了战后美、德、英三国的大集团的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证明了战略和组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战略必须有相应的结构变化跟随。

从组织的成长看,一个组织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产品或服务到复杂产品/服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直接影响到其管理模式,进而影响到具体的组织形式(组织架构)。

一、海尔发展战略的变更2007年,海尔再次大规模调整集团架构,将旗下业务组成包括白电、数码及个人产品、客户解决方案、装备部品制造、金融、商业流通集团在内的六大集团。

正如海尔所阐述,此次集团架构的变革目的在于:“实现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目标,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建立全球第一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顾海尔的发展历程,其发展战略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名牌战略。

围绕“名牌战略”,海尔根据当时的经济环境,紧紧围绕产品质量进行自身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育,很快在国内市场确立了海尔的名牌产品地位。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

在名牌战略实现的基础上,海尔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进行相关产业多元化的经营,产品线也迅速由原有较为单一的冰箱、洗衣机等产品拓展到丰富的家电产品以及其他产品如电脑、手机等。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

在中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奥运的契机下,海尔加速发展,围绕全球化品牌目标,全面提升海尔的国际竞争力,力争成为国际化企业。

二、海尔组织架构变革的启示围绕着三个不同时期战略的变化,海尔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

1、单一产品线的直线职能制在原有单一产品线的经营模式下,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架构按照职能划分部门,职责明确,具有权利高度集中、便于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对整个企业实施严格的控制等特征。

案例分析: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

案例分析: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

题目: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案例分析:海尔的组织结构演变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7年来以年均增长78%的增长速度持续稳定发展,已发展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如今的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1年,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2亿美元,同比增长50%,是中国家电行业的第一名牌。

在海尔的发展进程中,其组织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大的调整一年会有一两次,小的就更不必说了。

一个企业应建立一个有序的非平衡结构,一个企业如果是有序的平衡结构,这个企业就是稳定的结构,是没有活力的,但如果一个企业是无序的非平衡结构,肯定就是混乱的。

我们在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时就要打破原来的平衡,在非平衡时再建立一个平衡。

海尔最早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后来是矩阵结构,第三阶段就是市场链结构,其组织结构变迁如图1所示。

直线职能制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

下面是最普通的员工,最上面是厂长、总经理,它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到终端。

直线职能制结构如前所述,在企业小的时候,“一竿子抓到底”,反应非常快。

这种结构在海尔发展的初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海尔内部局面混乱,纪律涣散,员工素质低,如果不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张瑞敏的领导魅力无法展现,海尔无法发展。

1996年海尔开始实行事业部制。

这是一种分权结构的运作形式。

在企业运作方式上,海尔集团采取“联合舰队”的运作机制。

集团总部作为“旗舰”,以“计划经济”的方式协调下属企业。

下属企业在集团内部是事业本部,对外则是独立法人,独立进入市场经营,发展“市场经济”,但在企业文化、人事调配、项目投资、财务预决算、技术开发、质量认证及管理、市场网络及服务等方面必须听集团统一协调。

用海尔人人都熟悉的话说,各公司可以“各自为战”,不能“各自为政”。

张瑞敏说,集团所要求的,你必须执行,有问题我来负责,我来订正,你可以提出建议,但绝不允许阳奉阴违。

从海尔组织变革看组织架构的选择

从海尔组织变革看组织架构的选择

从海尔组织变革看组织架构的选择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直接影响到其管理模式进而影响到具体的组织形式与组织架构。

什么才能支撑战略的成功钱德勒、威格利、波尔等一批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支撑战略的执行需要一个严密的系统这个严密的系统的表现形式就是组织结构。

钱德勒比较研究了战后美、德、英三国的大集团的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证明了战略和组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战略必须有相应的结构变化跟随。

从组织的成长看一个组织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产品或服务到复杂产品服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直接影响到其管理模式进而影响到具体的组织形式组织架构。

海尔组织架构变革的启示2007年海尔再次大规模调整集团架构将旗下业务组成包括白电、数码及个人产品、客户解决方案、装备部品制造、金融、商业流通集团在内的六大集团。

回顾海尔的发展历程其发展战略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名牌战略紧紧围绕产品质量进行自身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育很快在国内市场确立了海尔的名牌产品地也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在名牌战略实现的基础上海尔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进行相关产业多元化的经营产品线也迅速由原有较为单一的冰箱、洗衣机等产品拓展到丰富的家电产品以及其他产品如电脑、手机等关于海尔它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而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由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起来84年张瑞敏出任厂长时员工800人亏损147亿元。

经过20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旗下现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并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现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一定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已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

海尔的组织结构变革探究

海尔的组织结构变革探究

海尔的组织结构变革探究【摘要】科斯认为(1937),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使用市场机制所花费的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进一步认为,由于契约的不完整性、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从外部购买投入要素时,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契约的每一方都有积极性通过隐藏信息(逆向选择)和隐藏行动(道德风险)的行为来欺骗对方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极高的交易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将原来的契约双方都纳入到同一个组织当中,放弃了原先的从外部市场购买的行为,使得各个交易环节尽可能的在一个组织中进行,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向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海尔组织结构一、理论背景M型组织结构是纵向一体化的典型模式,是20年代杜邦、通用等最早多元化的大公司,面对控制和协调等诸多问题而进行的组织创新。

此后,M型组织不仅在关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大型多元经营公司。

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业务的不断扩展,M型组织机构臃肿、管理费用大以及组织内官僚主义的滋生,降低了市场反应能力,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加速了M型结构成为“组织化石”的步伐,它要求企业选用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新型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

二、海尔进行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及变革基础组织结构变革之海尔集团在内部组织架构方面采用的是事业部制,即公司下面设立事业本部,事业本部下面设立事业部,划分的标准是产品线。

这种设置体现了以产品为导向的经营思路,在网络经济(或称知识经济、体验经济、服务经济等)时代,其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因为网络经济可以让一个企业同时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而要实现范围经济就必须打破产品线的区隔,实现企业内外部网络相连,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与用户零距离。

海尔的IT基础设施和OEC管理控制系统为组织结构变革提供了基础。

信息技术的出现于发展,促使企业内部市场的形成,顾客需求的改变以及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顾客需求的变化与信息传递的改变要求组织中间层减少,而内部市场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组织中间层弱化。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案例解析课件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案例解析课件

组织变革的策略选择
扁平化管理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加强 横向沟通与协作,提高组 织决策效率和灵活性。
矩阵式组织结构
结合产品、客户、区域等 不同维度,形成多项目协 同作战能力,提高组织适 应性和创新能力。
网络化组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破 传统组织边界,实现内部 资源共享和外部合作共赢 。
组织变革的管理与实施
04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影响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提高运营效率
海尔的组织模式变迁,从传统的 层级结构向更加灵活的矩阵结构 转变,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
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
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海尔降 低了不必要的开销和浪费,从而实 现了成本的降低。
提升创新能力
新的组织模式鼓励员工跨部门合作 ,促进了创新思维和解决方案的产 生,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03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原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
01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海尔面临着 国内外品牌的激烈竞争,需要不断调整组织模式 以适应市场变化。
02 政策法规调整
政府对家电行业的政策法规不断调整,海尔需要 适应政策变化,调整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
03 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海尔 需要更加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以满足消费者需 求。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案 例解析课件
目录
• 海尔简介 • 海尔组织模式的变迁 •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原因 •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影响 • 海尔组织模式变迁的启示
01
海尔简介
海尔的发展历程
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 ——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 。
1991年,海尔在青岛市工 商行政管理局正式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尔的组织变革看组织架构的选择什么才能支撑战略的成功?如果每个企业都有战略,那么为什么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在战略的指引下取得一致性的成功呢?钱德勒、威格利、波尔等一批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支撑战略的执行需要一个严密的系统,这个严密的系统的表现形式就是组织结构。

钱德勒比较研究了战后美、德、英三国的大集团的发展历程及成功经验,证明了战略和组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战略必须有相应的结构变化跟随。

从组织的成长看,一个组织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产品或服务到复杂产品/服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直接影响到其管理模式,进而影响到具体的组织形式(组织架构)。

一、海尔发展战略的变更2007年,海尔再次大规模调整集团架构,将旗下业务组成包括白电、数码及个人产品、客户解决方案、装备部品制造、金融、商业流通集团在内的六大集团。

正如海尔所阐述,此次集团架构的变革目的在于:“实现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目标,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建立全球第一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顾海尔的发展历程,其发展战略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名牌战略。

围绕“名牌战略”,海尔根据当时的经济环境,紧紧围绕产品质量进行自身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育,很快在国内市场确立了海尔的名牌产品地位。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

在名牌战略实现的基础上,海尔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进行相关产业多元化的经营,产品线也迅速由原有较为单一的冰箱、洗衣机等产品拓展到丰富的家电产品以及其他产品如电脑、手机等。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

在中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奥运的契机下,海尔加速发展,围绕全球化品牌目标,全面提升海尔的国际竞争力,力争成为国际化企业。

二、海尔组织架构变革的启示围绕着三个不同时期战略的变化,海尔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

1、单一产品线的直线职能制在原有单一产品线的经营模式下,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架构按照职能划分部门,职责明确,具有权利高度集中、便于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对整个企业实施严格的控制等特征。

同时,由于各部门间的联系长期不发生大的变化,使得整个组织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利于管理人员重视并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从而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一时期,海尔组织架构模式的效能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为特征的“OEC管理模式”下达到了顶峰。

随着海尔多元化战略进程的推进,直线职能制的弊端也开始逐渐多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产生了阻碍。

对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直线职能制的弊端表现在多个层面:第一,多元化经营家中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这种工作负担主要集中于各个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决策、协调,容易顾此失彼;第二,在直线职能制下的高度专业化分工使各个职能部门眼界狭窄,导致横向协调比较困难,妨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反应,适应性较差;第三,直线职能制下的员工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能够经营整个企业的管理人才,从而对多元化经营特别是新经济增长的机会把握上带来损失。

正是基于这些弊端,在多元化经营战略下,海尔的组织架构也由原有的直线职能制开始向事业部(事业本部)模式进行转变。

2、面向多元化经营要求的事业部制事业部制的最大一个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以集中决策管理为前提,把绩效、成果及对公司的贡献等经营权力下放到事业部自行负责。

事业部有其本身的管理部门,自行经营其单位的业务,从而使得事业部在快速变化的或复杂的环境下,能够更加快速积极地回应市场,决策也更加快捷并符合市场实际情况。

同时,由于事业部往往会采取以产品、地区或是以客户群进行划分,这就带来了清晰的产品责任和联系环节,从而使各事业部能够专注于不同的产品、地区或顾客群的发展,更加有效地实现顾客满意。

第三,事业部自身会设立较为完整的相关职能部门,在事业部内部这种跨职能的高度协调,可以更加有利于培养和考验经理人担任高级管理的责任,从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的基础。

钱德勒认为,多部门结构成功的基本原因在于,它把对整个企业命运负责的高层经理从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时间、信息去对企业的发展环境以及方向做长期的计划和评估。

在实际的集团管理过程中即表现为集团总部和各业务单元(如事业本部)之间的职能定位。

执行多业务集团战略的第一步便是找到承担使命和义务的组织内的载体,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任务。

在职业部制的组织结构下,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海尔集团管理模式就是以总部为投资决策中心、事业本部为经营决策中心、事业部为利润中心、各分厂为成本中心的定位进行运作的。

在多元化经营环境下,事业部制具有其独特优势但也具有其不可避免的一些缺点,如各事业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出发,忽视整个企业的利益,影响事业部间的协作;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设置一套职能结构,因而失去了职能部门内部的规模经济;事业部基于自身产品或服务进行自身能力的构建,往往会导致产品线之间缺乏协调,失去了深度竞争力和技术专门化,产品线间的整合与标准化变得更加困难。

这些给海尔的发展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为实现企业战略构建更加有效感知客户需求并更加有效利用有限地资源以快速满足客户需求?3、国际化战略下以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组织架构资源是制约企业利润形成的第一要素。

从有形资源的角度讲,资源包含着资金基础、生产能力、基础设施等,其核心是资本资源;从无形资源的角度讲,资源涵盖了企业文化、品牌、专业技术、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等,其核心是知识资源。

市场竞争,本质上是资源的竞争,无论多大规模的企业,资源总是有限的。

如果一家企业拥有与其业务和战略最相当、最好的资源,那么,它就有成功的希望。

因此,企业竞争的优势取决于企业能力,而企业能力则又来源于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即企业融合资源、运作资源的能力。

以资源为本,培育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将公司的内部能力(公司的优势)和它的外部行业环境(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所能提供的东西)密切联系起来,寻求市场机会与企业自身实力的平衡。

为适应国际化经营并实现这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海尔进行了两次不同形式的组织结构调整。

第一次是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组织结构变革,第二次则是最近这一次以子集团形式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

第一次组织结构的调整,是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出发点,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以速度为核心。

这种变革,主要是基于过去传统金字塔型结构造成企业基层员工和市场终端即客户之间的脱节,致使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并且在市场信息不能完全正确、迅速传递的同时还造成库存周转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正如张瑞敏所描述的:在海尔的市场链流程图上,第一个大圈是全球供应商资源,通过互联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好的供应商,分供方也可以去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把全集团的资源整合起来,找到最好的供应商。

另一个大圈是产品制造部门包括ODM、OEM,第三个大圈是全球用户的资源,寻求有价值定单。

在这一战略思路下,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和资金流推进本部,加上海外推进本部,与原有的产品事业部一起构成企业核心流程体系。

这种组织架构使海尔的整个组织形态从传统金字塔型向流程型方向转变,优化了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提高了管理系统的效率和柔性,开始向海尔变革所设想的“速度致胜”之目的进发。

最近这一次的组织结构调整,我们惊讶的发现,新成立的各子集团再次拥有了产供销资源。

是海尔对市场链的组织结构的推倒吗?事实不然,尽管各子集团重新拥有了自己的产供销资源,但是商流集团仍然保留下来,虽然其功能受到削弱,但并不代表海尔否认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成果。

同时,金融集团的成立还加强了海尔内部资金运作的监管力度。

因此,这次组织结构的调整,应当是在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上的市场链与事业部两者优势结合、强化不同产品运营模式的结构变革。

子集团架构的变革,更多地是基于适应不同类别产品运营模式差异性以及竞争策略的调整。

正如海尔内部管理人员所透露的:“目的是以产品运营模式为核心,重组现有集团下属的各个事业部,以提高运营的效率。

”这一点,从对不同集团的业务流程创新目标就可以看到:白电集团的流程创新目标为最优成本;数码及个人产品集团的流程创新目标为业务运营模式创新;客户解决方案集团的目标为营销模式创新。

这都是基于不同集团所辖产品所处市场竞争环境和运营模式的差异性所提出的有针对性的目标。

典型的代表就是沃尔玛,我们会对沃尔玛低成本的竞争策略和强大的物流系统有着深刻的印象,我们决不会把沃尔玛认为是一个高服务质量的超市经营者。

这一点就是由超市行业自身的运营模式所决定了它必须以低成本、高商品周转率和规模效应来实现它的经营目标。

在以流程型组织架构的管理模式下,海尔以物流、商流推进本部进行统一管理可能就会过多地考虑统一性而不是不同产品运营模式之间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以子集团形式出现的组织架构,既吸收事业部制模式的部分优势,同时又通过产品线在子集团内部的组合,规避了事业部制模式的弊端,如重复建制的相类似职能部门。

例如,以前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事业本部都各自有公关公司,帮助进行品牌或者产品推广活动,但是,新组织架构调整后,白电运营集团将会选择一家公关公司帮助它对所有白电进行市场推广活动,这样能够节约宣传成本,将白电统筹进行宣传,也更有助于海尔整体品牌形象的提升。

同时,在事业部模式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事业部之间不可避免的会有资源的冲突,这时就必须有另一载体——集团总部来协调这些资源冲突。

在原有事业部下,由于个别事业本部之间产品及资源需求的雷同性带来集团总部调拨资源的难度,而随着同类型产品线划分在同一子集团之下,各产品线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能力则将得到加强。

三、组织结构评估与选择的要素事实上,组织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众多要素的影响。

首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与运营策略,规划出新的组织结构。

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如果企业的战略期望的是整个组织具有更高的一致性,那么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往往会更多地强调集权,结构特征体现为控制跨度小,众多的层级和职能型的结构;如果战略是要快速适应变化的或复杂的环境或是更积极地回应市场,那么组织结构的设计会趋向于分权,以扁平的组织结构和以地理、产品又或是市场区域的业务单位式结构来适应战略;如果企业强调的是快速的技术创新,那么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上往往会考虑以集中化的技术员工,以追求知识的经济性,比如专门的研发中心。

从企业的运营策略角度出发,会产生以下三种典型的选择和组织结构的特征。

1、强调技术创新。

这种策略下,企业期望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能开发出市场上领先、没有的或满足需求的产品,那么企业在业务、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上的设置必然要求企业能快速应变,灵活机动并不惜代价在各方面如组织结构、流程、授权、信息分享等具有很高的效率与响应速度,以便加速新产品的上市,从而在组织结构体现出以下特征:* 围绕产品类别灵活改变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扁平、松散,可以随时重新组合(如项目组)以支持新技术的开发* 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人员共同协作,以确保产品、技术的市场化* 业务专家部门作为后援组织服务于整个企业,比如技术支持中心2、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