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

合集下载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不仅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青少年犯罪现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差异,可以进行中日青少年犯罪的比较研究。

可以比较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率。

根据数据统计,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率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日本的青少年犯罪率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日本社会的文化背景、教育体系和法律制度等因素有关。

日本教育体系强调个人责任感和道德教育,这可能是日本青少年犯罪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

可以比较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类型的差异。

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斗殴等经济和暴力犯罪方面。

而在日本,青少年犯罪主要涉及诈骗、恶意串通、学校暴力等非暴力和网络犯罪方面。

这可能与中日两国社会文化和教育体系的差异有关。

还可以比较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与家庭环境、社会资助和心理因素相关。

而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与家庭关系、就学压力、社会孤立等因素相关。

这可能与中日两国的社会、家庭结构以及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教方式有关。

可以比较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处理和预防措施。

中日两国对待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处理和预防措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青少年犯罪案件主要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处理,同时加强预防措施。

而在日本,青少年犯罪案件除了通过司法程序处理外,还更加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矫正。

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两国的社会、文化、教育体系以及法律制度等因素有关。

通过中日青少年犯罪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两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差异,为制定更有效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又有5名留学生在日本被捕 留学生在日本要知道哪些法律常识.doc

又有5名留学生在日本被捕 留学生在日本要知道哪些法律常识.doc

又有5名留学生在日本被捕留学生在日本要知道哪些法律常识在这里,我又要再一次提醒大家了,出国留学一定要对留学国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下面来说说又有5名留学生在日本被捕,留学生在日本要知道哪些法律常识。

近日,5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被捕,原因为将日本漫画、游戏等翻译为中文。

这一事件的发生提醒广大的日本留学生们一定要重视日本的法律法规,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免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1月31日,日本京都、山口、静冈、三重、岛根5个府县的警方联合起来重拳出击,以涉嫌违反《著作权法》为由,一举逮捕了有“汉化组”之名的5名中国留学生。

据京都府警方称,这5名中国留学生从2015年1月到202X年1月的3年间,在明明知道自己所做之事是违法的情况下,仍然将一些日本漫画、游戏、游戏杂志的内容翻译成中文,上传至中国网站供人阅读。

其中漫画《好想告诉你》、游戏《游戏王ARC-V:卡片力量SP》等等都是由他们翻译提供的。

据悉,京都府和山口县警方逮捕的是名古屋大学一名24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和樱美林大学大学院一名25岁的中国女留学生。

她们已经向警方承认自己是“汉化组”的成员。

日本警方调查后发现,这个“汉化组”成员都是通过网络被募集而来的,分别承担翻译、上网等工作。

警方还宣称:这是在日本全国第一次逮捕的中国留学生“汉化组”。

在国内很多视频平台上,都会存在这样的组织,因兴趣爱好集结,为国外资源做翻译工作。

这些工作大都出于志愿,目的也很纯粹,不少人因“汉化组”的存在接触到国外的文化,语言能力也得到提升。

但是,这些组织翻译的资源很多都来自盗版侵权,属于违法行为。

日本此次逮捕“汉化组”成员,中国留学生应该引以为戒,切勿抱着侥幸的心理,挑战日本的著作权底线。

下面一起来看在日本留学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1、日本留学之熟悉日本及使馆求救电话:在日本确保人生安全,事故重伤急救:119;火警:119;抢劫偷盗遗失物品:110;地震:110、119;交通事故:110。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作为两个东亚国家,其社会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因此中日青少年犯罪情况也
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将对中日青少年犯罪进行比较研究。

从统计数字上来看,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日本的青少年犯罪率相对于中国来说较低。

这一差异可能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
体制以及家庭环境等有关。

在犯罪类型上,中日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青少年犯罪主要以盗窃、抢劫、诈骗等财产犯罪为主,而在日本,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凶杀、伤害、霸凌等
人身犯罪方面。

这一差异可能与两国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价值观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同有关。

在犯罪原因上,中日青少年犯罪也存在差异。

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而日本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涉及到家庭问题、
学校问题以及社交问题等。

这一差异可能与中日两国社会文化的不同、家庭教育模式的差
异以及教育体制的不同有关。

中日青少年犯罪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一差异与两国社会背景、文化价值观、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教育体制以及家庭环境等有关。

深入研究中日青少年犯罪的差异,有助于更好
地了解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从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摘要】该研究旨在比较中日青少年犯罪现状,并分析犯罪原因、类型,探讨预防措施和司法制度的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中日青少年犯罪具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点,如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

研究结论指出,中日应加强青少年教育、家庭和社会关系建设,改进司法制度,共同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

展望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更深入的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以促进中日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

该研究对促进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防范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中日青少年犯罪现状比较、犯罪原因比较分析、犯罪类型比较研究、预防措施比较、司法制度比较、对比研究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意义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上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着青少年本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

中日作为两个邻近的东亚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深入研究中日青少年犯罪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规律,为犯罪预防和社会治安维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对策。

本研究旨在比较中日青少年犯罪现状、犯罪原因、犯罪类型、预防措施以及司法制度的异同,从而全面分析两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为促进中日社会治安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中日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促进两国的社会稳定与繁荣。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的深入研究,探讨两国青少年犯罪的共性和差异,分析导致犯罪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犯罪特点。

本研究还旨在比较中日两国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和处理方面的措施,以及司法制度的差异对犯罪现象的影响。

通过对中日青少年犯罪现状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两国在制定更有效的犯罪预防政策和司法改革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两国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上的合作与交流,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日作为两个重要的亚洲国家,其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备受关注。

对于中日青少年犯罪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成因,为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从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成因三个方面对中日青少年犯罪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来比较中日青少年犯罪率。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的青少年犯罪率较低,而中国的青少年犯罪率相对较高。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1世纪初更是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

对比之下,中国的青少年犯罪率虽然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但总体仍然偏高。

青少年犯罪率的差异可能和两国的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关系。

我们比较中日青少年犯罪类型。

在日本,青少年犯罪主要表现为非暴力犯罪,比如偷窃、抢劫等。

而在中国,青少年犯罪则包括非暴力犯罪和暴力犯罪,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犯罪类型的比较上,可以看出日本的青少年犯罪相对较为轻微,而中国的青少年犯罪则更加复杂和严重。

我们比较中日青少年犯罪成因。

青少年犯罪成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社会、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日本的青少年犯罪成因主要包括家庭问题、学校问题、社会环境等。

而中国的青少年犯罪成因则更加复杂,既有家庭教育不善、社会环境恶劣等传统因素,也有新兴因素比如网络、游戏等。

在犯罪成因的比较上,可以看出中国的青少年犯罪成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

中日青少年犯罪在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成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这种差异,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高低好坏来评价,而是需要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探讨解决之道。

通过对中日青少年犯罪的比较研究,可以为双方提供借鉴和启示,共同找到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投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中日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

【2000字】。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青少年犯罪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两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原因、类型及防范对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首先分析了中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对犯罪的原因进行比较研究,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

然后比较了中日青少年犯罪的类型,如盗窃、暴力等。

最后提出了针对中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包括加强教育、完善法律制度等建议。

通过此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日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理解,为未来的犯罪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更细致和深入的方面,以更有效地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

【关键词】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背景、意义、犯罪现状、分析、犯罪原因、犯罪类型、犯罪预防、对策、成果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是对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学术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青少年犯罪问题在中日两国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其青少年犯罪情况受到广泛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了解中日青少年犯罪的共性和差异,开展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加快,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变化,一些新型的青少年犯罪行为不断涌现,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挑战。

而在日本,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社会压力增加,一些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面临各种问题,导致犯罪率逐渐上升。

比较中日青少年犯罪现状和原因,有助于深入探讨青少年犯罪背后的社会问题和根源,为犯罪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的挑战。

研究中日青少年犯罪的比较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和类型,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犯罪预防对策。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青少年犯罪更是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

中日两个亚洲国家作为邻近的国家,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研究旨在比较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来看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率。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近年来,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

在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中,盗窃、抢劫和暴力犯罪是主要类型,其中盗窃犯罪是最为普遍的。

近年来,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网络犯罪也成为中日青少年犯罪的新趋势。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日两国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不善、父母忽视子女成长、家庭暴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青少年较为自由散漫、缺乏自律和道德观念,从而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教育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日两国,学校教育不仅负责学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

在现实中,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重视分数而忽视素质教育,缺乏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关注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折感和无望感,从而影响其道德行为。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

中日两国的社会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青少年心态不稳定,产生对社会的反抗情绪,从而参与犯罪活动。

在应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上,中日两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在中日两国,对于已经成为犯罪分子的青少年,都采取了类似的刑事制度,即根据其犯罪行为和情节,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改造。

中日两国也都重视对未成年人的预防教育和帮助,例如推行义务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等。

中日两国在青少年犯罪防控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日两国的法律和法规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定义和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中日两国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政策和措施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预防网络犯罪方面,日本更加重视家庭和学校的责任,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而中国则更加注重加强网络监管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日作为两个东亚邻国,其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青少年犯罪类型、原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对中日青少年犯罪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社会背景中日两国在社会背景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中日两国都是东亚国家,有着相似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

由于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两国在社会结构、教育体系、家庭观念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中日青少年犯罪的发展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变化速度加快,城乡差距拉大,一些社会矛盾逐渐显现。

青少年犯罪问题愈发突出。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犯罪类型涉及盗窃、抢劫、伤人、故意杀人等。

而日本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备受关注,虽然总体犯罪率较低,但是一些严重刑事犯罪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安。

二、青少年犯罪类型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类型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

在中国,青少年犯罪类型主要包括盗窃、拐卖、故意伤害、抢劫等,其中盗窃是最为常见的犯罪类型。

这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化进程加快了社会流动性和城市化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一些青少年由于无法融入城市生活,而选择犯罪。

而在日本,青少年犯罪类型也主要包括盗窃、打架斗殴、欺凌等,其中欺凌问题十分严重,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三、犯罪原因根据研究,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

在中国,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较大,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加,城乡差距拉大等因素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一些家庭教育观念的淡化,父母双职工、家庭教育功能减弱等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而在日本,虽然家庭教育观念比较重视,但是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当代日本青少年的现状与特征浅析

当代日本青少年的现状与特征浅析

当代日本青少年的现状与特征浅析●启迪在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少子化和老龄化都飞速发展的当今日本社会,青少年所处的生活环境十分富裕。

在这种背景之下,青少年本身正明显地呈现出正负两种相反的发展倾向。

一方面,青少年的规范意识和社会化程度降低,为物质环境所左右,心无所系,有的甚至失去了明确的生存目标。

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犯罪就是这一倾向的极端反映。

另一方面,青少年们对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等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参与意识。

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各个地区,都能看到青少年积极参与救援活动的活跃身影。

当今的日本青少年的现状究竟如何?它具有怎样的特征?本文试以日本20世纪末发表的一系列白皮书、调查报告为依据,对此问题作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日本青少年的现状据日本1998年10月1日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日本现有0~24岁的青少年人口为3612万,占总人口的28.7%,在学人数为2194.3万人,就业人数为1521万人。

1998年14~20岁触犯刑律的少年犯人数为157385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560人(+3%)。

从犯罪行为的种类来看,主要有偷窃、偷盗摩托车、自行车等盗窃行为占到了63.4%,为最高。

从年龄分布来看,14~16岁的低年龄层占到了65.8%。

其次,逃学儿童学生人数年年增加,98年度内,缺课在30天以上的逃学儿童人数小学生为26017人,占全体儿童人数的0.35%,中学生为101675人,占主体学生人数的2.4%。

日本青少年目前正面临着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

首先,家庭环境和家庭状况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家庭关系的弱化。

家庭原本是青少年形成基本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的场所.同时也是身心获得养息的地方。

但是,日益加快的核家庭化、少子化的进程,以及越来越多的母亲的就业和父亲很少在家的状况使得家庭的上述功能日趋退化。

加之家务劳动和育儿工作的日益社会化,家庭教育的能力也进一步弱化。

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而言,大多数父亲都是以公司为核心,对家庭的依存度本来就很低。

一 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

一  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

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多与孩子谈心,沟通,这种谈心应该是朋友式的平等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

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不良行为,机大骂出口,大打出手,根本不听孩子解释,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这种做法很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干脆破罐破摔,逐渐滑向犯罪的深渊。

如果家长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交流,或许会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人间悲剧。

生活中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

一般情况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加以引导。

例如,有的青少年突然厌倦学习,不遵守纪律,追求奇装异服,有的少年则染上了喝酒抽烟等恶习,人际关系紧张,。

这些坏习惯都有可能是违法犯罪的前兆,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给以正确引导,就会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日本学校的心理咨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是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和封闭性。

长期以,日本在教育制度及其运用方面体现了划一性的弊端。

在教育制度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教育机会均等和义务教育的延长等原则;在教育制度的运用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培养高学历的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编排上,强调连续性和统一性;在组织和管理形式上,表现为极端划一的特征,如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是一齐上学(每年的4月1日开学)、一齐上课(作息时间相同)、一齐升级(不许留级)、一齐毕业(全班同学一齐毕业)等。

此外,很多学校以“教育上的考虑”为名,不愿向家庭和社区敞开大门,造成了学校和家庭、社区之间交流的困难,妨碍了教师对青少年道德危机的早期发现。

一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1 日本青少年犯罪数量激增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激增,使得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日本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从1992年到2002年,日本校园暴力案件增加了5倍,增至29300起。

和是日本《每日新闻》警告说,日本的校园就要变成战场。

暴力的低龄化现象尤为突出。

日本警视厅于2002年8月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同年上半年日本犯罪案件发生率与2001年同比上升15.9%,达到1288400件,其中被捕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数目是61400人,是过去三年的最高峰。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犯罪是社会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青少年犯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日两国都是亚洲的大国,两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中日青少年犯罪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改善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我们来看一下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类型。

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类型比较相似,主要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贩卖毒品、性侵犯等。

这些类型的犯罪通常是因为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做出了违法犯罪的行为。

我们来比较一下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在家庭方面,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经济困难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

在学校方面,学校纪律松懈、师生关系紧张等也会对青少年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社会环境的不稳定、价值观念的混乱等都会诱发青少年犯罪。

在个体因素方面,青少年自身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适当的教育和指导等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我们来比较一下中日两国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控措施。

中日两国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法律、社会工作和家庭指导。

在教育方面,中日两国都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教育,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和法律意识。

在法律方面,中日两国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惩治青少年犯罪行为。

在社会工作方面,中日两国都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工作,帮助青少年走出犯罪的阴影。

在家庭指导方面,中日两国也都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日两国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如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等。

中日两国也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中日两国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在具体的防控措施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我们可以从中日两国的经验中借鉴一些好的措施,来改善青少年犯罪问题,提高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两大国家,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也十分重视。

本文将从中日两国的法律、社会背景、教育制度、家庭环境等多个方面比较研究中日青少年犯罪情况,并探讨其成因和对策。

一、法律环境中国的青少年犯罪处理主要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依据,该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特殊刑事法律制度和特殊程序,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还实施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教育改造措施,提供心理矫正、教育改造等服务。

日本则通过《少年法》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进行了规范和制度化管理,采取了少年保护制度和少年矫正教育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差别对待。

二、社会背景中国和日本都是东亚国家,在社会背景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是由于两国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家庭教育作用受到影响,一些青少年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日本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随着家庭结构、传统观念等的改变,一些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疏于管理,导致了一些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三、教育制度中国和日本都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中国的义务教育在全国普及,并且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但是受到教育资源不均等的影响,一些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日本的教育则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和行为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导致了一些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四、家庭环境中国和日本的家庭环境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在传统观念下,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家庭环境受到城乡差异、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家庭教养方式过严或过于宽松,导致一些青少年的行为不端。

日本的家庭则受到家庭结构变化、家庭教养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家庭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2019第12期 169【摘 要】 当社会经济与生活迅猛发展的同时,犯罪也常伴其左右,而青少年犯罪则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尤为突出,纵观古今中外,青少年犯罪的人数、案件数增长迅速,犯罪人年龄越来越低龄化,犯罪手段越来越成年化,智能化。

这都是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的,因此对于青少年犯罪及相关司法制度与预防机制也是当下犯罪学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以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与日本青少年犯罪进行比较分析,以探寻青少年犯罪的共通点、特殊性,不同之处并以此来探究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关理论。

【关键词】 青少年 犯罪学 犯罪预防 犯罪矫治 少年司法前 言犯罪,是社会中从未消失过的一种非正常现象,对于犯罪的研究,也产生了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探索;而青少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命脉,也是社会群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青少年犯罪是犯罪学必须要仔细研究的一种类型,也是社会安定所必须扼制并解决的一大问题,美洲国家以美国为例,欧洲国家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例,亚洲国家以日本为例都对青少年犯罪有着十分广阔的研究和深度的探索。

我国刑事司法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我国刑事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占比已达半数以上。

同时,我国也有学者提出了:“青少年犯罪是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由此可见,对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和预防也极为重要。

本文将比较分析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成因、预防措施及司法制度等方面,立足于国外优秀犯罪预防理论及犯罪学知识,客观的借鉴,以期找到较为深远,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以及惩治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一、中日青少年犯罪概况及特征(一)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况及特征1.概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个8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基本呈增加趋势。

到了21世纪情况又有所恶化,当前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比已超过70%,并出现了与以往几十年的犯罪不同的特点,其特点十分具有时代性的变化。

当今时代,在我国刑事犯罪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青少年犯罪,而主要的青少年犯罪则出现在抢劫、盗窃、寻性滋事、故意伤害等方面;另外,在新型犯罪如计算机网络诈骗、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也出现了青少年犯罪的迹象。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作者:陈晨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12期【摘要】当社会经济与生活迅猛发展的同时,犯罪也常伴其左右,而青少年犯罪则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尤为突出,纵观古今中外,青少年犯罪的人数、案件数增长迅速,犯罪人年龄越来越低龄化,犯罪手段越来越成年化,智能化。

这都是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的,因此对于青少年犯罪及相关司法制度与预防机制也是当下犯罪学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以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与日本青少年犯罪进行比较分析,以探寻青少年犯罪的共通点、特殊性,不同之处并以此来探究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关理论。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学犯罪预防犯罪矫治少年司法前言犯罪,是社会中从未消失过的一种非正常现象,对于犯罪的研究,也产生了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探索;而青少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命脉,也是社会群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青少年犯罪是犯罪学必须要仔细研究的一种类型,也是社会安定所必须扼制并解决的一大问题,美洲国家以美国为例,欧洲国家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例,亚洲国家以日本为例都对青少年犯罪有着十分广阔的研究和深度的探索。

我国刑事司法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我国刑事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占比已达半数以上。

同时,我国也有学者提出了:“青少年犯罪是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由此可见,对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和预防也极为重要。

本文将比较分析中日两国的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成因、预防措施及司法制度等方面,立足于国外优秀犯罪预防理论及犯罪学知识,客观的借鉴,以期找到较为深远,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以及惩治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一、中日青少年犯罪概况及特征(一)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况及特征1.概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个8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基本呈增加趋势。

到了21世纪情况又有所恶化,当前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比已超过70%,并出现了与以往几十年的犯罪不同的特点,其特点十分具有时代性的变化。

日本青少年犯罪增多

日本青少年犯罪增多

4 数 人 是 n 岁 至 1 岁 的 初 中学生 了 挫败
一 般 地 说 这 些 学 生 的智 力较 差

在 升 学 考 试 中 遭受 到
,
白 皮 书 中分 析 指 出
一 般 地说 这 些 学 生 有 一 个薄 弱 的 以 自我 为 中 心 的 个 性
,

们 常 常 有 一 个 对他 们过 份 溺 爱 的 母 亲 以 及 一 个 懦 弱 的 父 亲
白皮 书 报 告 说 : 战 后 的 记 载
在 19 8 。 年期 间总 共 有 十 六 万 六 千 零 七 十 三 名 未 成 年 的

人 被 警 察署 拘 留过

1 在 历 史 上 以往 暴 力 事 件最 高 的年 份 是 1 9 6 4 年和 1 9 5 年
白皮 书 报 告说 : 在 七 十年 代
义 总 危机 的 条件 下 越少
。 ,
这 些 适 应 性 的 补 充 观 念 在 成 熟 的 资本 主 义 社 会逐 渐丧 失 其 历史 的 合 理 性
在 资本 主 追 逐 资本
资 产阶 级 道 德 的 世 界 观
,

体 系分 支

发 生 了 重 大 的变 革


积 累 和 个人 功 名 使 得 克 己 奉 公 和 个 人 责 任感

由 于 日 本的 社会 变 得 更 向前 发 展 和 更 复 杂 化
,
青 少 年 的犯 罪 率便 逐渐 有所 上 升

金 惠堂 译 自 〔 〕 英

泰 晤 士 报 教育 副刊
19 8 2

1

8

,
N

日本警方如何处置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

日本警方如何处置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

日本警方如何处置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作者:娄卫东来源:《现代世界警察》2020年第06期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团队合作的国家,这种国民性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非常有益,但是,反过来也容易出现排外和保守的倾向。

在青少年成长中,对于一些不合群的孩子,就容易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

2020年2月18日,由于校园暴力和家庭原因,一名17岁的女高中生卧轨自杀,并在网上直播了自己的自杀行为,场景令人十分心痛。

针对校园暴力这一现象,日本早就制定了《防止青少年校园暴力推进法》,通过法律明确界定了学校、家庭、社会、司法、警察、社团组织等,在防止和处理校园暴力中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经过长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日本警方检举的校园暴力犯罪件数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根据2019年度的《日本警察白皮书》统计,2014年~2018年,日本青少年校园暴力检举和指导件数分别为:265件、200件、149件、155件、152件,治理效果十分明显。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日本警方是如何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的。

首先,根据《防止青少年校园暴力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在警察组织内部指定在心理学、福利学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警察,负责“支援学校”,该警察的费用由地方财政负担。

负责“支援学校”的警察会经常访问学校,听取师生们的声音,搜集相关信息,尽早发现校园暴力的苗头,并迅速向警察机关汇报,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其次,为了保证青少年路上的安全,警察联系周围居民和社团,选择学生上下学必经路口的住户家作为安全防范点,并在院子外树立安全防范点的旗帜,上下学时间守望青少年的安全;发展一些户外活动的志愿团体、跑步爱好者(跑团)在户外活动、锻炼时,统一着装顺着学生上下学路线活动、锻炼;协助志愿者团体驾驶安装有蓝色标志灯的汽车在沿路巡逻,警察给这种车辆安装上实时录像设备,车身张贴“驾驶录像中”的磁力标志牌,等等。

另外,学校和所属的警察署联合,设立以防止校园暴力为目的的“不良行为教室”等,进行启发教育活动,并在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对家长展开类似的教育。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

中日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近年来,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数量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进行比较研究。

一、犯罪类型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类型存在明显差异。

据数据显示,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1.中国青少年犯罪类型中国青少年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贩毒、寻衅滋事等行为。

其中,盗窃是最常见的犯罪行为。

据统计,青少年盗窃案件占全部盗窃案件的70%以上,其中以未成年人为主要作案人群。

日本青少年犯罪类型主要包括诈骗、非法行为、包庇等行为。

其中,青少年的犯罪类型趋于多样化,犯罪的手段和手法也千变万化。

与中国的盗窃案件不同,日本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主要集中在网络诈骗等虚拟环境中。

二、犯罪原因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青少年犯罪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共同的原因。

中国青少年犯罪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如贫困、失学、就业困难等;家庭教育因素,如家庭不和睦、缺乏父母关爱等;学校教育因素,如学校不公、老师不公等;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风气低落、法律意识淡薄等。

2.日本青少年犯罪原因三、预防措施针对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中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关爱的能力;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教育的水平;完善社会安全机制,加强社会群体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加强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抗压能力。

结论通过对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类型存在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盗窃和网络诈骗等行为上。

2.中日两国青少年犯罪原因也存在不同,中国主要是由于经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而日本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以及个人因素等。

3.在预防措施上,两国都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家庭和社会环境,深化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降低其犯罪的可能性。

日本的杀人案件法律改死刑(3篇)

日本的杀人案件法律改死刑(3篇)

第1篇导语:近年来,日本连续发生多起恶性杀人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这一现象,日本政府开始考虑对杀人案件的法律进行改革,将死刑重新纳入其中。

本文将从日本杀人案件现状、死刑的利弊、改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日本杀人案件法律改死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日本杀人案件现状近年来,日本杀人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杀人案件:1. 2016年,日本东京发生一起母子被杀案,凶手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2. 2017年,日本京都发生一起校园杀人案,凶手持刀砍伤多名学生,造成一人死亡。

3. 2018年,日本大阪发生一起情侣被杀案,凶手残忍地杀害了情侣并焚尸。

这些案件暴露出日本社会治安问题的严重性,也引发了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质疑。

二、死刑的利弊关于死刑,各方意见不一。

以下是对死刑利弊的分析:1. 利:(1)维护社会正义。

死刑是对严重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震慑犯罪。

死刑的存在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3)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死刑的实施可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弊:(1)侵犯人权。

死刑是对犯罪分子生命的剥夺,存在侵犯人权的问题。

(2)难以避免冤假错案。

在司法实践中,死刑案件容易出现冤假错案,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无尽的痛苦。

(3)道德伦理问题。

死刑的实施可能引发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议。

三、日本杀人案件法律改死刑的必要性1.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日益严重的杀人案件,死刑的实施有助于震慑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杀人案件严重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死刑是对这种侵犯的严厉惩罚,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 响应社会呼声。

近年来,日本民众对杀人案件的法律改死刑呼声越来越高,政府有必要对此作出回应。

四、日本杀人案件法律改死刑的可行性1. 政治支持。

日本政府近年来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加大了力度,死刑改革有望得到政治支持。

日本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日本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

作者: 康树华
出版物刊名: 政治与法律
页码: 60-61页
主题词: 青少年违法犯罪;犯罪青少年;预防青少年犯罪;战后日本;违法犯罪活动;被逮捕;措施;
辅导;对策;刑法
摘要: <正> 战后日本少年犯罪,经历了一九五一年和一九六四年两次高峰,一九七七年以来又继续与年俱增,一九八二年因违反刑法而犯罪被逮捕的少年人数创战后最高纪录,达到三十一万零八百二十八人,占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全部违反刑法而被逮捕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点八。

这种增加的趋势仍在继续。

一九八三年上半年少年因违反刑法而被逮捕的人数为十五万一千零六人,比一九八二年上半年增加了百分之三点七。

鉴于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情况,日本当局已经意识到不仅要依靠司法机关或法律条文,而且还要求助于社会力量,共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扼要介绍日本所采取的一些预防青少年犯罪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多与孩子谈心,沟通,这种谈心应该是朋友式的平等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

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不良行为,机大骂出口,大打出手,根本不听孩子解释,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这种做法很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干脆破罐破摔,逐渐滑向犯罪的深渊。

如果家长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交流,或许会避免很多不该发生的人间悲剧。

生活中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

一般情况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加以引导。

例如,有的青少年突然厌倦学习,不遵守纪律,追求奇装异服,有的少年则染上了喝酒抽烟等恶习,人际关系紧张,。

这些坏习惯都有可能是违法犯罪的前兆,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给以正确引导,就会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日本学校的心理咨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是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和封闭性。

长期以,日本在教育制度及其运用方面体现了划一性的弊端。

在教育制度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教育机会均等和义务教育的延长等原则;在教育制度的运用方面,主要表现为在教育目标上,强调培养高学历的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编排上,强调连续性和统一性;在组织和管理形式上,表现为极端划一的特征,如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是一齐上学(每年的4月1日开学)、一齐上课(作息时间相同)、一齐升级(不许留级)、一齐毕业(全班同学一齐毕业)等。

此外,很多学校以“教育上的考虑”为名,不愿向家庭和社区敞开大门,造成了学校和家庭、社区之间交流的困难,妨碍了教师对青少年道德危机的早期发现。

一日本青少年犯罪现状1 日本青少年犯罪数量激增近年来,日本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激增,使得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日本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从1992年到2002年,日本校园暴力案件增加了5倍,增至29300起。

和是日本《每日新闻》警告说,日本的校园就要变成战场。

暴力的低龄化现象尤为突出。

日本警视厅于2002年8月2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同年上半年日本犯罪案件发生率与2001年同比上升15.9%,达到1288400件,其中被捕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数目是61400人,是过去三年的最高峰。

在2003年,14岁以下的少年暴力犯罪比2002年增加了47%。

一项研究发现,多达30%的中学生每月至少经历一次暴怒。

在2001年,为了应付青少年犯罪的急剧增加,日本把刑事犯罪的起诉年龄从16岁降至14岁。

2 日本青少年犯罪性质日趋严重日本青少年犯罪不但在数量上大幅提高,而且犯罪性质也日趋严重。

1996年10月14日,法务省公布了汇总当年一年的犯罪动向的白皮书。

据白皮书称,少年的恶性犯罪趋势明显。

1996年被拘捕的少年刑事犯的人数比1995年增加了3140人,达到196448人。

每千名10岁到20岁的青少年人口中的犯罪率为12.6%,比1995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

据东京警视厅公布的调查表明,1997年日本少年行凶的案件达431起,比1996年增加了30.2%,比5年前增加了65%。

这一年日本因触犯刑法而被劳教的少年达15万多人,其中有杀人、放火、抢劫等行为的少年犯2623人,创下了20年来的最坏记录。

1997年5月,1名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将一小学六年级的男孩杀害,并将其头部割下置于自己小学母校的大门口,并给神户日报发出一封含有“酒、鬼、蔷薇、圣斗”等文字和图案的内容难解的声明。

1997年6月,日本神户的一名14岁少年模仿电视剧中的犯罪情节,在校门口于众目睽睽之下,竟然用榔头敲死1名11岁的男孩。

1998年5月,爱知县丰川市发生一起高中学生杀害一位家庭主妇的事件,犯罪这是一个学业、体育都优秀的所谓“优等生”。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左贺县也发生一起高中学生杀人并劫持长途公共汽车的“巴士劫持事件”。

1998年7月至8月在山口县、大分岛又连续发生了中学生杀害自己的母亲或者邻居的事件。

1998年11月,1名15岁的日本少女在同学饭盒中下毒,毒死5人。

同月,1名11岁的日本初中男生仅仅因为老师批评他迟到,竟然用匕首将女教师当场捅死。

由此可见,日本家庭内部沟通能力的退化使得日本青少年的家庭德育和家庭关怀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从而也丧失了预防日本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就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来说,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强化个性发展的负面效应却是,日本学生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权利而轻视责任的心理。

许多日本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意识太强,当欲望的不到满足或心理矛盾无法控制时,容易引发冲动性重大犯罪。

学校应担负起法制教育者的责任。

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青少年違法犯罪を減らすために、広州市は第一陣として青少年違法犯罪基地を設けた。

ボランティア、専門家、コンサルタントを招請、青少年の関連問題の解決に助力する。

そして広州市の各区は「計画・場所・教師・教材のある」モデルコミュニティー青少年法律学校を2~3校設立、小中学校は少なくとも4回法制教育を展開すると同時に、コミュニティー青少年管理行状記録をつくり、学校・コミュニティーの情報交流と意思疎通メカニズムを構築する考えだ。

「青少年の価値観はネットワークから深く影響を受けている。

同じ趣味を持っている青少年はネットを通して仲間になった。

もし正しい筋道に導くことができなければ違法犯罪の温床になる恐れがある」と張桂芳氏は指摘した。

为防止未满18岁的青少年因接触不良网站而诱发犯罪行为,日本政府日前推出了一份阻止青少年阅览有害信息的法案草案。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草案将性、暴力、滥用毒品、欺辱、诱发青少年犯罪等内容定义为“有可能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信息”。

草案要求登载有害信息的网站管理者将阅览者年龄限定在18岁以上,并对18岁以上的阅览者采取会员制。

网吧经营者必须让未满18岁的青少年使用带有过滤软件的终端,防止他们浏览网上的有害信息。

同时,移动电话服务公司在与青少年签订服务合同时,也须附上过滤有害信息的条件。

日本政府还将设立“青少年健全育成推进委员会”,负责筛选网上信息。

草案申明,如果拒绝执行相关规定,有关人员将受到最高“6个月以下的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约合1万美元)以下罚金”的惩处。

三社会文化原因—不良文化的严重侵蚀日本文化产业非常发达,尤其是漫画产业更是举世闻名。

在文化产业发达的同时,大量对青少年有害不良信息也泥沙俱下,因此日本不良文化对于青少年的侵蚀十分严重。

以漫画为例,从1993年开始,东京都曾花了两年时间进行“杂志漫画中性的商品化”调查,结果表明,在被出售的漫画中有直接性描写的接近50%,就连集英社、小学馆、讲谈社等世界著名的出版社都在出版以青少年为对象的色情、凶杀漫画。

2002年春季,日本国会以自民党参议员田中直纪为中心的议员团向国会提出了旨在限制出版物中有害内容的《青少年有害环境对策基本法》的法案,但最终没有通过。

此外,日本青少年通过互联网、影视剧、书籍杂志等传媒手段都能轻易的获得不良信息,这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四社会经济原因—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02年2月10日的一篇报道中指出:日本2 日本の青少年犯罪の性質は日に日に深刻です日本の青少年犯罪は数量の上で大幅に高まるだけではなくて、その上犯罪の性質も日に日に深刻です。

1996年10月14日、法務省はとりまとめる当時の1年の犯罪の動向の白書を公表しました。

少年の悪質な罪を犯す成り行きは明らかですと白書によって語っています。

1996年逮捕される少年の刑事犯の人数は1995年に比べて3140人を増加して、196448人を達成します。

千名の10歳ごとに20歳の青少年の人口の中の犯罪率まで(へ)12.6%で、1995年に比べて0.6パーセント増加しました。

1997年日本の少年の凶行(暴力)を行う事件は431件に達して、1996年に比べて30.2%増加して、5年前にに比べて65%増加しましたと東京によって用心してホールの公布の調査表明しています。

この日本は刑法を犯すのため労働による再教育の少年に15万数人に達されて、その中に、行為の少年犯の2623人を放火して、略奪する殺人があって、20年来の1番悪い記録を作りました。

1997年5月、1名の中学(高校)の二学年の学生は1小学校の六学年の男の子を殺害して、そしてその頭部を切って自分の小学校の母校のドアーズの口に置いて、そして神戸日刊新聞に1通の“酒、幽霊、バラ、聖闘”などの文字と図案を含んだ内容の難しい解の声明を出します。

1997年6月、日本神戸の1名の14歳の少年はドラマの中の罪を犯す筋をまねて、学校の入り口で皆の目が光る中で、意外にも木づちで融通がきかない1名の11歳の男の子をたたきます。

1998年5月、愛知県豊川市は1つの高校の学生の1人の家庭の主婦を殺害する事件が発生して、犯罪はこれは1つの学業、スポーツのすべて優秀ないわゆる“優等生”です。

ほとんど同一時間にで、左賀県也の発生の1つの高校の学生の殺人はそして長距離のバスのの“バスのハイジャック事件”をハイジャックします。

1998年7月~8月山口県、大分島でまた連続して中学(高校)生の自分を殺害する母あるいは隣近所(の人)の事件が発生しました。

1998年11月、1人の15歳の日本の少女のある学友の弁当箱の中の下の毒、5人を毒殺します。

同月、1名の11歳の日本の初級中学の男子学生は先生が彼が遅刻することを批判するだけため、意外にもあいくちで女性の教師をその場で突き殺します。

3社会の文化の原因―不良な文化の深刻な浸食日本の文化の産業はとても発達して、特に漫画の産業は更に世界的に有名です。

文化の産業が発達していますと同時に、大量に青少年の有害で不良な情報に対しても良いも悪いも区別がつかないで、そのため日本の不良な文化は青少年の浸食について非常に深刻です。

漫画を例にして、1993年から、東京都がかつて使って2年時間が“雑誌の漫画の中性の商品化”の調査を行って、結局、売り出される漫画の中で直接性の描写の50%近くがあって、集英社、小学館、講談社などの世界の有名な出版社さえ青少年を対象の色情にして、漫画を殺害することを出版していますと表明しています。

2002年の春季、日本の国会が自民党の参議員の田中直と紀を中心の議員団にして国会に出版物の中で有害な内容の《青少年の有害な環境の対策の基本法》の法案を制限することを目指すことを出して、しかし最後に通っていません。

それ以外に、日本の青少年がインターネット、映画とテレビの劇、書籍の雑誌などのマスコミの手段を通してすべて簡単なのが不良な情報を獲得することができて、これは智能のまだ熟していていない青少年に対して巨大なマイナス影響を生みます。

家庭原因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