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论证思路(过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证方法专题教学设计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证方法专题教学设计

九年级中考复习专题----论证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复习初中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教材,寻找源点1.导入语随着文体专业术语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淡化,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直接考查在中考试题中已不见踪影,但对论证方法的学习掌握却还是非常必要的,统编教材九上第二单元明确要求“学习论证方法”,第四单元明确要求“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而试题中对论证方法的考查也常隐于选择题和思路题等各类题型中,所以掌握初中阶段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2.考点探源(1)请回归七八九年级课本,参考书本“单元说明”,课后“思考探究”和“阅读提示”梳理下表。

册数篇目考点探源七上《纪念白求恩》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七下《最苦与最乐》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八下《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这里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九上《敬业与乐业》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九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文章的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中国脊梁”这个比喻好在哪里?九下《短文两篇》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山水画的意境》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一)以文析法案例1: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阅读《敬业与乐业》,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的实例,有力地论证了“要有业”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正面说“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论证思路过程教学设计1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复习 论证思路过程教学设计1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论证思路(过程)》教学设计复习内容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系列之论证思路(过程)。

学情分析我校初三年级8个班做过两篇议论文课前检测,发现学生普遍阅读习惯较好,都有圈画关键词,只是圈画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还需要加强。

在答题方面,其中《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的两道选择题的平均分为 3.98分,《匠人与大师》一文的两道选择题为4.29分。

然而,论证思路分析题的得分情况则更令人担忧,《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一文的平均得分只有1.27分,《匠人与大师》的平均得分稍为高一点,有1.36分,其中能拿4分的同学不多,占11%,拿到0分、1分、2分的同学占了大多数。

分析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把“论证思路”分析题理解为“论证方法”分析题;第二,没有准确理清文段的层次,没有一个同学有划分文段层次的标记;第三,理了层次,但分析不透切,表述不清晰,或表述过于简单,没有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1、强化圈点勾画意识,快速把握文段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高具体分析议论文某个文段或几段的论证思路(过程)的能力。

3、熟练掌握答题模式,增强规范答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提高具体分析议论文某个文段的论证思路(过程)的能力。

教学思路首先,先展示学生的阅读文章,比较学生做题时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明白考场上阅读文章时通过圈点勾画,可把文章“化繁为简”,从而提高快速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回顾论证思路分析题的题型、答题思路和答案模式,按“通读、勾画、分层”,“分析、明确、概括”,“表述、规范、作答”等步骤对《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一文的论证思路分析题进行分析和答题指导,并让学生对《匠人与大师》的部分答案进行评分,从而巩固掌握的知识。

接着,通过让学生分析几段的论证思路的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答题技能。

再次,进行强化训练,小组讨论,互相评改答案,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答题技能。

最后,布置作业,巩固复习内容。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议论文阅读)(4课时)现代文阅读能力要点: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是:“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清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议论文阅读: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2、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及驳论中的归属论证等等);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8、分析写法上的其他特点(如夹叙夹议、议论中的说明和过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9、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一、走向预测1、课外材料为主2、人文内涵丰富课外命题材料,大多涉及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以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如2002年《吃苦是一种资本》(南京市)《宽容是美德》(河南省)《读书·养气·写作》(上海市)等。

这些材料可以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3、考查整体把握《大纲》明确指出“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课标》也说“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因此不应在阅读题中考语法、修辞、作家作品常识和文体知识,而应注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以片段文字作命题材料的将更少见,趋向以整篇文章来教师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

《课标》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教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教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及要素。

2.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论点、分析论据、理解论证方法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议论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及要素,掌握阅读技巧。

2.教学难点: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评价议论文的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议论文知识,如议论文的定义、结构、要素等。

(2)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认识。

2.讲解议论文的结构及要素(1)议论文结构:引论、本论、结论(2)议论文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及要素3.训练阅读技巧(1)快速捕捉论点:让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找出中心论点,理解论点的重要性。

(2)分析论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理解论据的作用。

(3)理解论证方法:让学生学会识别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等。

4.实例分析(1)选取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让学生按照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

6.作业布置(1)选取一篇议论文,让学生按照本节课所学技巧进行阅读分析。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亮点和不足?3.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议论文知识,如议论文的定义、结构、要素等。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很多议论文,那么大家能告诉我议论文是什么吗?生1:议论文是一种阐述观点、进行论证的文体。

师:很好,那么议论文的结构和要素有哪些呢?生2:议论文的结构包括引论、本论、结论,要素有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认识。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梳理议论文文体知识。

2、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二、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今天,我们在此相会,真是天赐良机,如果我们抓住了这45分钟,就等于抓住了今年中考议论文阅读20分左右,同学们,想抓住这个机会吗?(生答)二)梳理议论文文体知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板书)上战场前,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情况了如指掌。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议论文文体知识(填空形式):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3、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必须要(正确鲜明)。

4、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据的类型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据必须要(真实、可靠、典型)。

5、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

6、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7、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8、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三)探讨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1、梳理了知识,我们就有了底气,那么,我们现在做考题是不是就能百战不殆了?不是,因为我们还不“知彼”,今天老师当了一回“刺探”,现在我就来汇报一下“敌情”:我统观了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题题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或提炼论点。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概括作者思路。

4)分析开篇或中间的某些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5)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或含义。

6)补充论据。

2、我已刺探了敌情,如何用良策应敌呢,同学们,就看你们的了!下面我们分组讨论,现在我给各小组几十秒钟时间快速选出一个组长来,各组长再快速选出一个记录员来。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结构》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结构》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议论文阅读2——论证思路及结构教学目的1、明确把握议论文考点(论证思路及结构)及相应答题格式;2、真题演练,知识点学以致用,提升阅读能力。

重难点1、熟练掌握议论文考点;2、灵活运用答题格式。

一、论证思路作者在具体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三段论式)提出问题(是什么)引论分析问题(为什么)本论解决问题(怎么办)结论二、议论文结构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1常考题型1:论证思路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2.作者第X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3.文章/段落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分析思路:1.通读全文/段落,明确结构层次。

2.逐层分析(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据?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最后的结论是什么?)3.结合议论文三要素进行回答,对于观点、结论之类的文字,直接引用。

答题方法:首先作者提出/表明观点......,然后.......,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

[练习]分析下面两段话的论证思路。

1、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都具有坚持精神。

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写作四十年,终于完成这部辉煌居住。

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堡垒的过程中,不怕讽刺挖苦,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在工作环境很差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钻研,仅他运算的稿纸就有几麻袋,有个英国数学家称赞他在数学上“移动了群山”。

由此可见,坚持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必由之路。

首先,作者表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准)然后,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例来证明观点;(具体明了)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准)22、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写作思路梳理》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写作思路梳理》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性文章写作思路梳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复习议论性文章的写作思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归教材,考点溯源(一)导入《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性文章的教学建议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通俗地讲,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就是此类文章总的行文思路。

先观点后材料,还是先材料后观点,或者是边观点边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审视、去判断,从而理清二者的关系。

阅读议论性文章时,思路往往是与结构合在一起思考的,谈思路,必然会连带着结构这个概念。

虽然福建中考不会“明着考”文体知识,但文体知识必须要懂、要能用。

作为文体知识重要内容之一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主要是指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这三个部分。

很多参考资料还把这一结构细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并列为主要特征的横式结构,二是以递进为主要特征的纵式结构。

(二)考点溯源1.回顾整套教材所学的教读课文,根据单元说明、预习提示、批注、思考探究等助学系统整理下表。

2.研读上表,梳理教材所给提示、所附问题、所设置学习任务,总结其中涉及的考点,可以发现:(1)梳理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阅读此类文章的一项重要能力,梳理前必须辨析、理解和掌握几个重要概念:“层次”“关系”“推进”“过渡”“论述”“方面”或“层面”,以及“结构”等。

(2)梳理思路,可以指向某个句群、某个段落、某几个段落,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向全文。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立足于整体感知全文。

(3)梳理行文思路的命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请选择对全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

②请问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③作者是怎样论述的?④请简要梳理全文(或某个段落)的写作思路。

(4)思路梳理的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梳理,一般是从文章开头开始,然后是文章中间,最后是文章结尾,依次概括阐述,必要时应体现出材料相关内容,以及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分析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晰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点。

2.引导学生掌握中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分析的方法,并熟练运用。

3.解决学生中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分析这一难点,提高议论文阅读水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中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分析的方法,并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步入九年级,我们学习了很多篇议论文,也做了很多篇议论文的阅读题,根据你的学习和做题,你觉得议论文阅读一般都考些什么?学生说,师归纳考点,学生齐读:1.提取或概括文章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2.区分论据,分析作用;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论证结构,弄懂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5.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意图;6.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强调第4个考点,再根据上学期初三模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关键词解读论证思路:就是作者在论证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将事实和道理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做合理安排的过程。

三、方法指引(一)段的论证思路分析给出材料《北京冬奥会,给中国注入活力》1.指名读这一段时评,其他同学思考:如果让你分析这一段的论证思路,你第一步要做什么?2.学生答,师引导。

3.归纳提炼出论证思路分析第一步:抓中心句,理清结构层次(二)篇的论证思路分析1.复习并举例讲解论证结构的相关知识。

①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②在论证的过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两种: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叫“纵式”(层进式),并列展开的论证结构叫“横式”(并列式)。

从全篇看,《论教养》属于层进式;《谈读书》属于并列式。

本节课就本论部分来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本论部分属于层进式还是并列式。

如:《敬业与乐业》本论部分:有业→敬业→乐业(层进式)《怀疑与学问》本论部分“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能力。

4. 提高学生中考语文成绩,为中考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证方法的运用,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议论文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议论文的资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 实例分析:选取一篇中考真题议论文,让学生独立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及作者的观点。

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议论文的特点。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议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自主阅读一篇议论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及作者的观点,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阶段性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议论文阅读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议论文案例,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课时:议论文结构与论证方法(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包括论点、论据、论证等。

2. 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 议论文的阅读策略。

3. 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2. 论证方法的识别及逻辑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识别其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并分析逻辑关系。

第二章:论点的寻找与判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寻找论点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判断论点是否明确、合理的能力。

1. 论点的概念及作用。

2. 寻找论点的方法。

3. 判断论点的明确性与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寻找论点的方法。

2. 判断论点的明确性与合理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论点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寻找论点的方法及判断论点明确性与合理性的标准。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找出其中的论点,并判断其明确性与合理性。

第三章:论据的筛选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筛选论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论据是否可靠、有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据的概念及作用。

2. 筛选论据的方法。

3. 分析论据的可靠性及力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筛选论据的方法。

2. 分析论据的可靠性及力度。

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论据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筛选论据的方法及分析论据可靠性、力度的标准。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筛选其中的论据,并分析其可靠性及力度。

第四章:论证方法的认识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论证方法进行有效论证的能力。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

议论文之论证思路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原文翻译:景春说:“公孙衍(yǎn)、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想一想,孟子是怎么论证点的?【考点解读】议论文中运用恰当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除了讲究一定的论证方法之外,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过程展开,这就是论证思路。

阅读议论文,需要梳理论证思路,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一般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叫引论——本论——结论。

一篇议论文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清楚地把握。

通过对2015--2019年宿迁4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发现,议论文阅读中梳理论证思路的题目不少,分值一般在3-4分,主要是让你指出某些段落的论证思路,或者是全文的论证思路。

试题的呈现方式多以简答题为主,它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作者的论述过程。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阅读理解复习教学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巩固阅读理解技巧和策略,提高解读文章的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对阅读的兴趣;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2.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3.阅读理解中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4.阅读理解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的辨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自身的经验及引导学生,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1.借助教材或幻灯片,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如扫读、略读、精读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技巧和策略的应用。

1.提供一篇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问题的形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上面讲解的技巧和策略。

2.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答疑。

第四步,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1.引导学生学习解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解读方法。

第五步,解题技巧的讲解:针对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题型,如主旨理解、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讲解相应的解题技巧。

第六步,课堂练习:1.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解释每个选项的答案为什么是对或者错。

2.教师公布答案,并引导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七步,关键词和句子的辨析:1.引导学生学习识别关键词和关键句,通过识别关键信息来解读文章;2.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识别练习。

第八步,综合训练:给学生提供一篇较长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全面阅读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一些类似的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学生可通过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和小测验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教案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复习议论文教案教学设计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投放目标
1、了解中考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2、复习巩固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3、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4、结合具体文章进行阅读训练,答题要规范,全面。
学生明确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思维,(1分钟)
明确考点
1、判断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
2、辨识、分析文中的论据,品味其作用。
知识梳理
文体知识回顾
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论据的分类
3、论证的角度与方法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一、关于论点:
(一)中考中常见的几种题型: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这篇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例题展示)
(二)怎样才能准确的找到中心论点?
一看题目(例题展示)
论证思路:《中考复习方略》p127第2题,p133第13题
首段作用:《复习方略》p128第22题。
学生进行课堂变式训练。
学生积累成语,突破难点ຫໍສະໝຸດ 8分钟)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复习的内容。
总结本堂课复习的内容。
知能并重。(1分钟
二看开头(例题展示)
三看结尾(例题展示)
(三)总结归纳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二、论据
1)论据的种类2)基本要求
1、如何辨识、判断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例题展示)
2、论据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分析这则材料有什么作用?(证明了哪个观点)
方法指导:1、论据的作用:
2、思考角度:运用论据,直接论证进而论证。
3、如何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论证思路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论证思路教学设计
2、作者是如何提出(引出)中心论点的?
《 信仰是一种韧性》
3 、梳理第__段的论证思路
《怀疑与学问》第五段
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注重 学习方法的指导。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明确定义理解特点
1、学生独学、组内探究、班级交流
2、学生倾听、思考、积累

3、学生根据经验自主探究梳理
4、交流碰撞经验,总结概括方法
2、形式: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
3、特例:
⑴、论点在开头:首先通过写……的事例(故事、典故、名言等),提出……的论点(引出……的论题)
⑵、论点在结尾:……,然后得出……的论点,然后发出了……的号召(提出了……的 希望)。
专题四:论证思路各种题型强化训练
1、全文论证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思考:主要把握哪些要素?按照怎样的顺序?
(课件三)
论点、论据、论证、分层、概括层意 、归纳整理
2、梳理切入点、重点——论点(中 心论点)
(课件四)
如何找出概括文章的中 心论点?
学法指导:
⑴、先找论题,抓住关键词句(多次出现),结合题目从论题中提炼论点。
注意:主张型、见解型的语句形式。
⑵、依据论据、论证方法,判断中心论点。
(课件二)
1、论证思路就是作者借助论据、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并采用一定结构形 式,论证所持观点的一种思维过程和行文过程。
2、思路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思路特点:过程讲究观点确切,讲究层次明晰,讲究论证方法的运用,讲究材料的组合。。
专题二:探究梳理论证思路方法
出示例文《谈骨气》阅读,让学生自主梳理。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2. 学会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并能判断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

3. 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中考语文阅读部分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 难点: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议论文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3. 讲解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到关键信息。

4.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让学生学会判断论据是否支持论点。

5. 举例说明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 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判断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

3. 判断文章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并解释其作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中心论点的提炼方法等。

2. 布置一篇议论文阅读练习,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题。

3. 鼓励学生多阅读优质的议论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议论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特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方法:1.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互动与提问: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议论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议论文阅读的知识和技能。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议论文进行深入分析。

4. 提高学生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部分的得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

2.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 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方法。

4. 批判性思维在议论文阅读中的应用。

5. 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议论文三要素,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方法。

2. 难点:批判性思维在议论文阅读中的应用,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议论文三要素、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议论文阅读问题。

4. 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议论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议论文三要素,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议论文阅读问题。

5.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模拟测试三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议论文基本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b. 学生对议论文三要素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c. 学生对议论文阅读分析、理解和评价方法的运用。

d. 学生对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的应对策略。

3. 评价时间: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评价。

4. 评价结果处理: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 培养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议论文内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的把握,判断其准确性和鲜明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证方法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议论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议论文的三个部分——引论、本论和结论,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论证方法的学习:讲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并进行示例分析。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篇议论文,指出其论点、论据和所用的论证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阅读一篇议论文,分析其结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对议论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议论文中的主要论据。

2. 培养学生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评价议论文的方法,包括论证的严密性、论据的可靠性等。

4. 提升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议论文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论据的识别、逻辑关系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评价议论文时的批判性思维运用。

八、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理解。

2. 新课内容:讲解如何识别议论文中的主要论据,并分析它们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评价方法:介绍评价议论文的方法,如论证的严密性、论据的可靠性等,并进行示例分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议论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议论文阅读”教学设计

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九年级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很少,只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有几篇议论性文章。

而这几篇议论文又较简单,不能全面阐释议论文的特点。

要借助课外典型的议论文的阅读加强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中招考点议论文的阅读考查一般从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设题。

(1)关于论点,常考的是提炼、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2)关于论据,常考的是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辨别论据的类型或论据使用是否恰当;分析论据的作用;补充论据等。

(3)关于论证,常考的有:分析论证过程;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品析论证的语言。

另外,议论文还常考查学生的拓展探究能力。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通过学习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议论文,对议论文已经有所了解,但由于平时阅读议论文较少,也很少练习议论文的写作,因此虽然大部分同学能读懂议论文,但在解答问题时还需要进行技巧的训练。

学习目标:1、学会提炼、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2、辨别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学会按要求补充论据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学会概括论证过程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如下活动:通过阅读《阅历与读书》、《让人,乃众妙之门》、《“知入”与“知出”》等议论文,学会提炼、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等。

2、针对目标2,设计如下活动:阅读《阅历与读书》、《让人,乃众妙之门》、《“知入”与“知出”》等,(1)指出文中所用的论据类型;(2)指出某一个论据的作用;(3)针对某一段补充一个论据等。

3、针对目标3,设计如下活动:阅读《阅历与读书》、《让人,乃众妙之门》、《“知入”与“知出”》等,(1)简述文章(或文段)的论证过程;(2)辨析某一段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析文段的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论证思路(过程)》教学设计复习内容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系列之论证思路(过程)。

学情分析我校初三年级8个班做过两篇议论文课前检测,发现学生普遍阅读习惯较好,都有圈画关键词,只是圈画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还需要加强。

在答题方面,其中《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的两道选择题的平均分为 3.98分,《匠人与大师》一文的两道选择题为4.29分。

然而,论证思路分析题的得分情况则更令人担忧,《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一文的平均得分只有1.27分,《匠人与大师》的平均得分稍为高一点,有1.36分,其中能拿4分的同学不多,占11%,拿到0分、1分、2分的同学占了大多数。

分析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把“论证思路”分析题理解为“论证方法”分析题;第二,没有准确理清文段的层次,没有一个同学有划分文段层次的标记;第三,理了层次,但分析不透切,表述不清晰,或表述过于简单,没有结合文段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1、强化圈点勾画意识,快速把握文段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高具体分析议论文某个文段或几段的论证思路(过程)的能力。

3、熟练掌握答题模式,增强规范答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提高具体分析议论文某个文段的论证思路(过程)的能力。

教学思路首先,先展示学生的阅读文章,比较学生做题时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明白考场上阅读文章时通过圈点勾画,可把文章“化繁为简”,从而提高快速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回顾论证思路分析题的题型、答题思路和答案模式,按“通读、勾画、分层”,“分析、明确、概括”,“表述、规范、作答”等步骤对《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一文的论证思路分析题进行分析和答题指导,并让学生对《匠人与大师》的部分答案进行评分,从而巩固掌握的知识。

接着,通过让学生分析几段的论证思路的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答题技能。

再次,进行强化训练,小组讨论,互相评改答案,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答题技能。

最后,布置作业,巩固复习内容。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课前小测试题,老师分析学生答题情况。

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曹文轩①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

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

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

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②但一个具有深度的社会、国家、民族,总得有一些人丢下这一层次上的书去阅读较为深奥的书。

而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他们还要去读一些深奥到晦涩的书。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阅读阶层的存在,才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阅读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

③现在我们来说孩子的阅读。

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之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

道理非常简单: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

未来的专业人才,也就出于其中。

如果我们不在们中进行阅读的引导而只是顺其本性,我们就不能指望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未来。

④而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

他们阅读着,但只是一种浅阅读。

无数的出版社争相向他们提供着这些文本。

有充足的浅文本供他们进行初级的享受。

这些书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和灵魂。

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

这种阅读的过程是尖刻的、现时的,没有阅读的延伸与扩大。

这些书给予的,会在那个阅读者正在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全部结束,书合上之后,就像火熄灭掉一般,什么也没有了。

⑤阅读行为,特别是孩子的阅读行为,当不是放任自流的。

我们应当有所安排,有所倡导,有所规约,甚至有所裁定:一些书值得去读,而一些书可少读。

孩子的阅读与成人的阅读不一样,它应是有专家、校方和家长介入的。

介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阅读从自在状态抵达自为状态。

⑥这种具有深度的阅读能给他们更大的愉悦。

不同的是浅阅读的愉悦来自于阅读的同时,只满足于停留在简单轻松的层面上。

深阅读的愉悦来自思索、品味与琢磨之后的刹那辉煌。

阅读者的乐趣不仅有来自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上,还在于探究过程中。

浅阅读只给他们带来一种愉悦,而深阅读带来的是两种愉悦,而这两种愉悦中的无论哪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越了浅阅读所给予的那一种愉悦。

⑦轻而易举地获得,是一种愉悦;艰难追问与挖掘之后忽有所悟,是一种愉悦。

前一种愉悦不需要付出,后一种愉悦则需要付出。

我们究竟应当更喜欢哪一种愉悦呢?难道我们不需要思考吗?不需要对孩子们去说吗?⑧“轻而易举地获得”其实这一说法未必准确。

轻而易举倒是真的,但未必可以获得——轻而易举,常常是不能有所获得的。

唾手可得的露天矿藏是有的,但,通常情况下,矿藏都在地表之下,甚至是被深深覆盖的,是需要我们花力气开掘的。

⑨应当告诉孩子们:有效的、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一定气力的。

他们所选择的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高度——当然这一高度不要达到令他们厌烦、失去耐心的程度。

它们略高于孩子们,需要踮起脚尖够一够——踮起脚尖够一够,这样摘取的果实也许更加甜美一些,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愉悦。

1、综合全文,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针对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阅读的现象,提出要培养孩子深阅读兴趣的培养的观点。

B、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自为状态”的含义是:有专家、校方和家长介入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限定的深阅读状态。

C、文章第⑧段画线句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不花气力的阅读,常常是没有收获的。

D、文章标题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是在社会正处于深阅读的时代背景下提出这样观点的。

2.依据本文意思,下面对“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阅读意义而言,浅阅读可以满足一般人的消遣享乐,而深阅读可以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深度和文化水准。

B.就文本选择而言,浅阅读读的是浅显的、不费脑筋的书,而深阅读读的是具有一定高度的、乃至于深奥到晦涩的书。

C.就阅读状态而言,浅阅读处在没有引导的放任自流的自在状态,而深阅读是有计划、有规约、有选择的自为状态。

D.就阅读收获而言,浅阅读能够使人轻易而举就能获得长久的愉悦,而深阅读需要花气力来获得探究的愉悦。

3.第⑥段怎样论述“有深度的阅读能给他们(孩子)更大的愉悦”?请简述论证思路。

(4分)参考答案:1、D 2、D 3、首先提出“具有深度的阅读能给孩子更大的愉悦”的观点;接着运用对比论证,比较分析“浅阅读”和“深阅读”带给孩子的不同愉悦;最后得出“深阅读”的无论哪一种愉悦质量都超越“浅阅读”的结论。

(二)匠人与大师(梁衡)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1、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2、综合全文,对文章内容和语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B、第③段画线句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两者又形成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第⑤段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D、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3、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