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研总结+试题

合集下载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真题汇总2000年人文地理一、名词解释:1.人口合理容量2.美国苏尔提出的“文化景观”3.“世界岛”4.“历史地理学”(侯仁之的观点)5.国界及其三种职能二、简答:1.试述“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2.影响城市内部区域分化的主要因素及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学说3.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及对其的评价4.试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综合:试述人文地理学的三种基本理论,并对它们进行评价2.试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2001年人文地理一、名词解释:1.人本主义2.区位论3.地缘政治学4.可持续发展5. 城市化二、简答:1.试分析人口迁移产生的原因、类型和影响2.如何分析城市的地域结构3.试述文化地理研究的领域4.试述你对行为地理学的认识5.旅游地和客源地之间相互作用的三个条件是什么三、综合:如何理解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从人地关系的内涵、人文地理学的对象内容等方面分析)2002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化景观2.行为空间3.政治地理单元4.人口移动5.城市体系二、简答:1.简述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2.简述旅游开发对区域的社会影响3.简述影响人们购物活动行为空间的主要因素4.试述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点三、论述:1、论述并评价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2、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2003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物质、精神文化2.文化扩散、整合3.人才资源、劳动资源4.传统农业、现代农业5.工业化与城市化二、简答、论述1.流动人口动因及效应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城市发展与演化的动因机制4.郊区化的地域表现5.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及存在问题6.旅游经济活动的社会文化影响7.当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特征及发展趋势我国战略安全的措施8.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中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9.世界遗产地开发与保护问题2004年人文地理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旅游活动与旅游业2.文化扩散与文化区3.政治地理单元与政治地理格局4.工业化与城市化5.人口承载量与适度人口二、简答:1.简述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2.简述城市地域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3.简述科学技术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与作用4.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有何区别?你认为生态旅游在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举例说明三、论述:1.试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你认为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为什么?2.试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世界遗产地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终版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终版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论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意义学科性质: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不仅是地理学最可信的科学成分,而且还是可以为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作出重要贡献的基础学科之一。

其研究主题是社会的空间组织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地理学者提供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意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在现实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经济区划及其规划,其中分为经济区划(如经济带划分等)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计划等”)。

②城市与区域规划,其中分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城镇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与管理。

③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其中包含城市化问题(如城市化越来越集中、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贫困问题和区域不平衡问题。

④行政区划与地名学,分为行政区划和地名学两类。

2、概述人文地理学思想形成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阶段:相关古籍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礼记·王制》篇,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论述;《孟子·公孙丑下》,人定胜天思想论述;中国东汉的王充的《论衡·明雩》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古罗马,古希腊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载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近代阶段:新航路的开辟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①德国李特尔研究创立了早期的理论,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②德国拉采尔论述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了环境的严格限制。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人文地理学》复习笔记与考研真题一、笔记复习笔记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三部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1)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3)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者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2)区域研究的传统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出发,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3)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①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运动的。

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发展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山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总结题目及答案

山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总结题目及答案

1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08 】: 根据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侧重点, 可依据三分法将地理学划分为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属于地理学的二级学科, 该学科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理论, 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 具有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三大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人文事象的地域分布、空间组合, 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

形式文化区【】: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 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其特征是, 具有一个文化特征变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去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该文化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 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

功能文化区: 不在自然状态下形成, 该文化区的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 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例如: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学校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

该文化区的显著特征是都有中心, 对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乡土文化区: 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其特征是无功能中心, 又无明确边界, 区内缺乏文化特质上的一致性, 往往经过某种利益的活动集中表现出来, 或者扎根于当地民俗之中。

扩展扩散: 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 经过居民, 从该地不断地传递, 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 新的分布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 旧的分布区较小, 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迁移扩散: 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

当受这种文化影响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区时, 并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的以人为载体的扩散, 称之为迁移扩散。

文化生态学: 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 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的科学, 文化与环境的双向关系是地域系统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考研期间,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真题及其答案,对于备考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及其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城市与乡村的对比1. 请简要阐述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答案: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形态,它们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地区,人们在城市中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生活便利;乡村是人口分散、农业主导、生活简单的地区,人们在乡村中享受更多的自然资源和清新环境。

2.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存在哪些差异?答案: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路径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发展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迅速增多、建设规模扩大;乡村发展以农业和农村工业化为主导,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人口流失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此外,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也存在明显差异。

二、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1. 请简述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移行为,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加速了城市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市场规模;其次,人口迁移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还有,人口迁移还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城市的多元文化。

2. 请简要介绍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答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迁移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和城市间的居民流动。

农民工迁移主要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他们在城市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城市居民流动则主要受到教育、就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城市居民生活质量1. 请简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内涵。

答案: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是指城市居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生活状况。

物质层面主要包括收入水平、住房条件、就业机会等;精神层面主要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素质。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题整理

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题整理

兰州大学1999年(最后三个论述题)1. 论述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和区域发展的影响2.论述知识经济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3. 论述数字信息革命浪潮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2002年一、名词1.农业生态系统2.干扰机会3.回路径道4.补偿贸易5.机会成本二、简答题1.商业区位指向原则2.第三产业增长的动力分析3.制造工业布局特点4.产业空心化及其原因三、论述题1.城市聚集障碍类型及聚集障碍的影响效应2.西北开发的模式和重点2003年一、名词1. 区位理论2. 空间结构理论3.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4. 旅游环境容量5. 城市首位律6. 佩蒂---克拉克定理7. 区域规划二、简答1.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2.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4.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三、论述1.经济活动全球化对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2.高技术圆区的空间布局特征2004年一、名词1. 城市经济区2. 空间要素替代理论3. 区位指向4. 梯度推移理论5. 点轴式空间结构6. 霍夫曼比例7. 城镇生态规划8. 旅游者空间行为二、简答1. 区域电信规划的内容和主要问题2. 简述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3. 简述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4. 简述城市规模分布的位序规模法则三、论述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2005年一、名词1. 干扰机会2. 门槛人口3. 点轴式空间结构4. 虚拟经济5. 城市空心化6. 运费指向论7. 旅游地空间竞争8. 城市金子塔二、简答1.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3. 影响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特点及主要因素4. 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三、论述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能源结构战略及其实现途径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一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

(20分)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实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

人文地理学考研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题库一、选择题1.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地理环境的自然特征B.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C.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D. 地理空间数据的收集与分析2. 以下哪项不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田野调查B. 统计分析C. 实验室模拟D. 空间分析二、填空题1. 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________,它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和城市发展过程。

2. 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景观”指的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

2. 描述人文地理学中的“区域分析”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四、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背景下,人文地理学在理解不同文化间相互作用中的作用。

2.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人文地理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空间的社会分层现象。

五、案例分析题阅读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某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交通拥堵、房价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

请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参考答案:1.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过度集中、城市空间规划不合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房价上涨则与城市化带来的土地资源紧张、投资炒作等因素有关。

环境污染则与工业发展、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环境监管不力有关。

2. 解决方案可能包括: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实施土地使用政策,合理控制房价;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与执行,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

结束语: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视角,也为我们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地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希望本题库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研,深入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内涵和应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应包含更多详细的题目和全面覆盖人文地理学各个领域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 .

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 .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人文地理1_5整理材料第一章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3、近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德国:1)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2)赫特纳区域学派代表人物3)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1)维达尔·白兰士人地相关论2)白吕纳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英国:1)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主张适应论美国:1)森普尔环境决定论2)亨丁顿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3)巴罗斯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4)索尔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5)哈特向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主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2)费根、康斯坦丁诺夫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4、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美国谢佛区域学派;苏联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中国李旭旦复兴人文地理5、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二章1、人文地理研究的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2、文化区:即文化圈或文化地域,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分为: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特征:(1)相对一致的外围区,边界模糊的过渡带(2)自然状态的形式。

2)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3、文化扩散:(1)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学总结与习题(华东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总结与习题(华东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总结与习题(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人文地理学总结及习题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同济大学四平路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200092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辅导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33623 037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课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中山、北师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中山、北师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士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李特尔C.洪堡D.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相关论C.二元论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

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C.生态论 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终版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终版

人文地理学复习题第一章1、论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意义学科性质: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不仅是地理学最可信的科学成分,而且还是可以为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作出重要贡献的基础学科之一。

其研究主题是社会的空间组织和人与环境的关系,为地理学者提供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意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在现实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人们的生产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经济区划及其规划,其中分为经济区划(如经济带划分等)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计划等”)。

②城市与区域规划,其中分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城镇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与管理。

③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其中包含城市化问题(如城市化越来越集中、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贫困问题和区域不平衡问题。

④行政区划与地名学,分为行政区划和地名学两类。

2、概述人文地理学思想形成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阶段:相关古籍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礼记•王制》篇,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论述;《孟子•公孙丑下》,人定胜天思想论述;中国东汉的王充的《论衡•明雩》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古罗马,古希腊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载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近代阶段:新航路的开辟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①德国李特尔研究创立了早期的理论,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②德国拉采尔论述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了环境的严格限制。

③美国森普尔和亨廷顿等人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形成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一、简答题1. 请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形成和演变规律。

其研究对象涉及人类的居住、交通、生产、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活动。

2. 请简述文化地理学与景观理论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传播、演变和空间分布等。

而景观理论则是文化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地理环境中的景观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揭示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 请简述心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心理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心理过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心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认知地图、认知场所和情感地理学等。

在应用方面,心理地理学可以为城市规划、环境心理治疗等提供依据和方法。

二、论述题请就“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与人文地理学研究”这一主题进行论述,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和学术研究。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首先,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中国乡村的特征和问题。

通过对乡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调研,可以揭示乡村的发展瓶颈和存在的问题。

比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分析乡村的人口结构、产业分布和交通网络等,从而为乡村发展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通过对不同地域乡村的特色和潜力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例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和农村产业转型等,为乡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方式提供科学的建议。

此外,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乡村文化、社会和环境变迁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发展方式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

20XX年真题地理学综合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20分1.文化区计划分依据2.地理物象3.PRED问题4.麦金德5.人口迁移及其机制6.辽宁沿海经济带二、试述文化史层及意义。

10分三、试论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10分四、试论民族及其特征10分气象学与气候学部分一、简答题20分1.空气增温与冷却的方式,固定地点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子2.降水形成的原理3.空气水平运动与高低压的关系,为什么?4.小气候及其形成二、试述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10分三、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10分四、分析北半球温带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为什么?10分地貌学一、名词解释20分地貌羊背石黄土地貌断层三角面海蚀柱新月形沙丘侵蚀基准面冰水扇河口泥石流二、问题30分1.何谓坡面径流,形成那些地貌?2.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分析说明河漫滩与河流阶地关系。

中国地理一、基本概念30分线性构造带台风后备耕地资源风景旅游资源邮电通讯业地域分异规律二、简答题70分1.自然风光资源主要有哪些?14分2.地下水资源的种类?12分3.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15分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5分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14分三、论述题50分1.论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发展。

2.晋陕内蒙古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理学基础气候与气象学部分一、简答题30分1.引起气温变化的原因及其主要方式2.人工降水及其方法3.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动力4.热带气旋的基本特征、天气和分类5.季风的形成6.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二、试述大气环流平均基本特征与形成主要因素三、试分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是气候类型最复杂的区域地貌学一、名词解释冰斗里亚斯型海岸海蚀柱河曲岛状山二、问题1.简述黄土风成说理论及依据2.论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3.分析河谷不对称的原因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旅游目的地2.罗曼语族及所包括的语言3.适应论4.行为地理学5.文化景观二、简述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三、城市化及机制中国地理一、基本概念1.冲积岛2.黄淮海平原3.旅游4.中国经济景观地域分异5.后备耕地资源6.线性构造二、简答题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我国对海洋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3.我国现阶段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布局特征是什么?4.简述“齐鲁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点5.中国自然景观带的纬度地带性有哪些规律三、论述题1.结合华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质量特点,谈一谈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

人文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的领域是: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C. 经济活动D. 政治制度答案:B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统计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3. 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景观”指的是:A. 自然景观B. 人造景观C. 人文景观D. 历史景观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A. 人口分布B. 城市化进程C. 气候变化D. 语言分布答案:C5.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地理空间B. 地理实体C. 地理现象D. 以上都是答案:D6. 人文地理学中“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人口分布B. 城市发展C.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D. 社会文化现象答案:C7. 人文地理学中“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哈格斯特朗D. 托勒密答案:B8. 在人文地理学中,“文化扩散”指的是:A. 文化在空间上的传播B. 文化在时间上的演变C. 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D. 文化在经济中的传播答案:A9. 人文地理学中“城市化”的定义是:A.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B. 城市数量的增加C. 城市规模的扩大D. 城市化率的提高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遥感技术B. 地理信息系统C. 空间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文化景观、语言分布等。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统计分析、空间分析、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3. 描述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景观”。

答案: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所形成的景观,它包括人造景观、历史景观等。

各校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汇总

各校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汇总

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30分)民族人文地理学人口移动文化区地理物象二、简答:(45分)1 汉语的类型及分布.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宗教景观类型及标志建筑.4 传统农业类型.5 中国的旅游资源类型.三、论述:(75分)1 购物行为空间影响因素.2 人口增长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3 经济全球条件下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北京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最后的五道大题1 阐述一下中国的都市区2 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3 城市土地的价值和价格4 城市的精明增长5 城市规划的实施程序北京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试题一. 名词解释1.区位因子2.空间相互作用3.原料指数4.芝加哥学派5.人本主义地理学6.人口迁移二.选择题三.问答(8选6)1.试用绝对成本相对成本,资源禀赋理论分析两国的国际贸易,各自从事什么分工.给你一个图表(略),关于三种产品的投入要素和价值构成.2.图表(图表表达了从北美至欧洲至日本到其他国家)请用产品周期理论分析世界汽车工业分额的转移。

3.请举例说明价值链中的产业不同环节在空间上的分离4.城市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争论有哪些?你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什么是郊区化,为什么说郊区化是大城市的一个重要转折,我国城市开始郊区化了没有?6.城市社会学社会区分析和生态因子分析有什么不足.7.影响购物决策的因素,空间…………8.什么是单位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我国城市空间有什么影响?北京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还有4个):边际成本超额利润区位因子半城市化商业中心城市群二.分析1用国际投资贸易理论,分析一组关于美国和日本的投资数据2给一个中心地的图,让你说是克氏的还是廖氏的,然后说出k值,并计算2个更高级别中心地的边长.三.问答1文化地理学的5个核心理论,并举例说明.2说明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四、论述(缺一个):1关于你的出生地的一些经济地理特征进行综述,并在规划中如何运用这些要素进行分析2我国现在有人从外国买电子废件,然后回过组装,然后卖,用人文地理的观点分析3从产业空间,居住空间,社会空间等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空间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4分/个)形式文化区刺激扩散地理物象同语线汤因北的文明起源说二、论述题.1、简述人口转变模式,并分析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yyyy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5)多学习、善思考、深入实际,新自作调查研究。

9、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10、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

(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211、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

(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

(3)关系:A、相同之处: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适应性;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在竞争和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B、不同之处: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不同的。

12、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区位论、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

区位论: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某种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分析区位形成的原因与条件,预测其发展,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将有计划地选择最优活动场所。

13、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1)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2)功能文化区functional culture regions: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vernacular culture regions: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14、文化的特点:民族性、时代性、变迁性、稳定性、积累性、多层次性、滞后性。

15、文化的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1)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特点是空间上的相对联系性,速度的差异性;A、接触扩散contagious diffusion: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B、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C、刺激扩散stimulus diffusion: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2)迁移扩散relocation diffusion: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往往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特点是文化上保持原汁原味,速度快,空间上不连续。

16、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植物、动物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的科学。

(1)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derminism: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德国的拉采尔和美国的森普尔。

(2)可能论possibilism和或然论:强调人类对环境有自由选择,利用能力的一种理论,与环境决定论对称。

法国的白兰士、白吕纳。

(3)适应论adjustment theory:生物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

英国的罗克斯比。

(4)生态论human ecology:借生物学的生态学一些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特点,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美国的巴罗斯。

(5)环境感知environmental perception:由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为该环境中共同文化集团内所有成员所共有,在移民身上反映比较明显。

(6)文化决定论cultural determinism: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

(7)和谐论harmony:如何处理和谐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所面临的主要研究任务。

17、文化整合cultural integration——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要相应变化协调进行,形成整合,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18、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人文景观):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文化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不同文化集团的差异与特征。

美国的索尔。

19、挑战与应战学说(英国的汤因比):(1)挑战与应战:环境向人类挑战,人类起而应战,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创造人类文明(埃及文明)(2)逆境美德: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由于生活环境条件特别好,而是相反。

五类逆境:困难地方的刺激、新地方的刺激、打击的刺激、压力的刺激和遭遇不幸的刺激。

(3)中庸之道:逆境与挑战的对应关系是有限度的,超过其限度,其结果反而走向相反。

冰岛成功、格陵兰失败。

20、德国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新教加尔派的训诫是必须在绝对的信仰中得到安慰。

其基本理论是命定论:一个人是否得救,皆由上帝预定,而不可更改。

要求致力于你的职业,不停息地的劳作中形成职业责任感,把致富、贸易和利润看作职业成功的证据与个人德行的证实;把个人严谨有序的生活方式看做达到长期目标和经济成功途径。

新教中的资本主义精神包括天职观、成就观、节俭观、禁欲观。

331、人口迁移的迁移趋势(英国拉文斯坦):(1)大多为短距离的迁移;(2)具有阶段性;(3)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4)乡村居民更富迁移性;(5)短距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以男性居多;(6)大部分为年轻人;(7)主要方向从农业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

迁移发生率与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32、人口迁移的时间形式:(1)居住历史分析:A、生活史;B、迁移类型:移入、居住、通勤、移出、返回;C、迁移者和逗留者;D、居住的持续时间:累积居住将产生惯性。

(2)随机方法:在特定的随机概率框架内,整个区域内的迁移流随时间的变化。

33、人口迁移原因:经济、政治、国际战争、国内战争、社会秩序的变革和文化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希望接受良好的教育、逃避种族歧视、结婚或离婚、退休、避寒、避暑、疗养等。

34、流动人口趋势和特点:(1)流动规模越来越大;(2)流动半径越来越大;(3)流动高峰提前,外出时间延长;(4)外出民工以劳动力为主,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5)流动方式以连锁方式为主。

原因分析:(1)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行;(2)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民对改变自己身份的渴望是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因素;(3)国内新的经济格局的形成和重心转移是客观因素;(4)耕地减少、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剩余是流动人口产生的内在因素;(5)农村基层组织的失控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拉长是直接原因。

35、农业革命前人口发展特征:(1)极低的人口密度;(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3)分布上为大分散、小集中。

36、农业革命人口增长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呈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37、人口转变: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38、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1)原始阶段:高高低;(2)过渡阶段:高高(较原始阶段为低)低;(3)现代阶段: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不变、人口增长加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