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歌鉴赏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
•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 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柳
• 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 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 依不舍”之情。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 笛》)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三首最为典型的唐代著名的咏蝉诗,都是托物 (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由于虞世南、骆宾 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 情貌殊异。 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 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 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 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 足。 我们在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时: A、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从作品中意象的声响、色 彩、情调方面体味出作品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古诗中意象使用特点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 一类思想感情
一、 忧愁类意象
•
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 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 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 愁。
细雨、烟雾
•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 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南浦、长亭 ——离别之所
•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 边之所。 •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 如之何!(江淹《别赋》) •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 叔同《送别》)
芳草
•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羌笛、胡笳
•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 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丁香
• 常指愁思的情结。如: •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 峤《感恩多》)
猿啼
•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 伤的感情。 •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中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三、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 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 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 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 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 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常见意象诠释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 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 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 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 高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 (8)松——坚贞高洁。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析】虞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垂緌” 状和“流响”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 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 骆宾王的《咏蝉》则由蝉及人,由人到蝉,从而 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既是指蝉,更是喻人,言在 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 表达作者那因环境窘迫而 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恻苦楚的心境。 李商隐的《蝉》则情调与前两首相异,李诗借 “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 无情”的蝉的处境来抒写自己的本性清高而孤苦无 告的凄苦之情。“高难饱”和“恨费声”哀中有恨, “疏欲断”之声和“碧无情”之树两两相对,无理 反衬,这哪是咏蝉呢,简直是述说自己的身世遭际 嘛!
梅子
•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如: •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 照《点绛唇》)
梧桐
• 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
杜鹃
•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 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 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 • 杨花落尽子规(杜鹃)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 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 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 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 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 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 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 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浮云
• 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喻在外漂泊 的游子,如: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 白《送友人》)
三、 爱情类意象
•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莲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 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 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 曲》)
乌鸦
•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 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 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 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二、 思念类意象
•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 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 乡或惜别的代名词。
常见意象诠释
(9)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 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 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 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 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 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 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 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 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 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三、分析意境,探知诗人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 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 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 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 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 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 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 直接描绘人物形象以抒怀 观猎(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 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 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 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 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 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这正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
常见意象诠释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 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 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 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 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 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 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 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 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 的爱国情”;等等。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诗歌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 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 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 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 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诗歌的意象
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 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一个意象成功地 创造出来以后,虽然可以被别的诗人沿用,但往往 只在一个或几个诗人笔下才最有生命力。以致这种 意象便和这一个或几个诗人联系在一起,甚至成为 诗人的化身。菊之于陶渊明,梅之于陆放翁,都有 这种密切的关系。谢灵运因为创造了“池塘生春草” 这一鲜明的意象,以致后人的诗里一出现池塘春草, 便让人联想起谢灵运来。薛道衡因为创造了“空梁 落燕泥”这一鲜明的意象,后人的诗里再出现空梁 燕泥,便总带着薛道衡的色彩。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托物(寄托)言志 诗中的“物”即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 自己。 蝉(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二、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 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人物语言:“念”、“悠悠”, 抒情主人公 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本诗在一幅北方 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 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 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 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 哀。 b、分析感情还要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语言、神 态、心理等)。
源自文库
什么是意象
• 意象
•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 念、感兴。 • “象”——物象、形象。 •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 诗人感情的载体。
1、抓住意象,探知感情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 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 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 “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 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抓住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 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 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 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 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 思念故乡的情感。
鹧鸪
•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 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 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 •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 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 鸪》)、
鸿雁
•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寒蝉
• 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 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 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水
• 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 愁。如: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 书叔云》)
芭蕉
•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 情别绪相联系。 •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