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浅探当代资本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
浅探当代资本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摘要: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大国强权政治相交织,使两大阵营之间的军备竞赛有增无减。
本文重点聚焦当代资本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主要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关系、模式演进、关系展望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以期处理好当代资本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并存关系。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诞生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就已初见端倪,只是这种对抗尚不具备全局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对全球的影响则把这种对抗推向了一个高峰。
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关系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社会主义与资木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与大国强权政治相交织,使两个阵营之间的军备竞赛有增无减。
这一局面不仅取决于两大集团军事实力的较量,还与美苏两国的特定历史条件有关。
美国自立国以来就与资本主义形态相伴随。
借助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二战中扮演的特殊角色,美国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价值观念,抱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态;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对抗西方列强的土壤中得到了特殊的培养,尽管斯大林主义的革命与经济路线有其消极的一面,但经过工业化改造和反法西斯战争的洗礼,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已形成了坚定诚挚的信念。
在“冷战”时代一些极端反动分子,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新保守主义狂潮的推动下,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使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更趋白热化。
在另一方面,上世纪60,70年代的民族主义思潮和80,90年代“全人类利益”意识形态的崛起等则使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抗有所减缓;东西方国家的内部政治、经济调整,如60,70年代欧美各国的社会化、国有化改革和苏联东欧各国在计划经济中引入的市场机制与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80,90年代它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观念的突破等也有利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对抗的弱化。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两种制度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制约的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首先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上。
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进步性。
社会主义通过公有制、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解决了原先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和利益冲突等问题。
然而,在某些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和私人产权也能够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了一种辩证的关系。
二、社会制度的运行效益对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还体现在社会制度的运行效益对比上。
社会主义制度以平等、公平、公正的分配为目标,追求全体民众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有效调节资源分配、保障民众基本权益,并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利益剥夺与利益集中现象。
然而,由于权力集中、计划经济等原因,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相比之下,资本主义制度注重市场的发挥作用,通过竞争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激发创新活力和个人奋斗动力。
但同时,资本主义也面临资本集中、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
因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在于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三、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还体现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上。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的目标,通过政府的干预和调控来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资本主义则更加注重市场的自由与竞争,倡导个体的自由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过度的市场化和自由放任也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利益冲突的加剧。
联系现实谈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联系现实谈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这个词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意思,容许财产不平等存在。
而当时的“共产主义”一词,则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资料(有时也包括生活资料)公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主张取消财产不平等。
所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理论,有时统称为“社会主义”,有时则加以区别。
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他们通过理性地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认为未来社会是个自由人联合体。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马克思认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最早的社会主义——原始基督教,而此时社会主义却浸淫这小生产者的宗教狂热和平均主义,不是改造世俗世界,而是期盼天国美景。
伴随资本主义的曙光,所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尽管已经到达空前的高度,但他们热衷于营建头脑中的城市,还不足以消灭私有制。
科学的共产主义,是在现代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当私有制最终发展到其最完备、最高级的时期,发展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是关于私有制的对立运动走向最终最早的社会主义——原始基督教,而此时社会主义却浸淫这小生产者的宗教狂热和平均主义,不是改造世俗世界,而是期盼天国美景。
伴随资本主义的曙光,所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尽管已经到达空前的高度,但他们热衷于营建头脑中的城市,还不足以消灭私有制。
科学的共产主义,是在现代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当私有制最终发展到其最完备、最高级的时期,发展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是关于私有制的对立运动走向最终阶段时,共产主义才能获得消灭私有制的历史任务,只有在这时,共产主义才不是表现为对一种理论的实践,而是关于历史实践的理论。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第一,要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中看到两者的统一。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上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大飞跃。
但这种否定绝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扬弃”。
我们否定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的剥削制度,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切腐朽落后的东西,而要肯定、继承和发扬对社会主义有积极作用的一切文明成果。
就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文化越是发展,它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准备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也越是成熟。
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而建立的,因此社会主义所应具备的充分发展的经济文化条件,必然是落后和薄弱的。
为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制度,就必须运用无产阶级政权,以经济建设为中,引进和利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以补社会主义之不足。
这就是说,尽管我们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但社会发展阶段所必需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条件是不可能跨越的。
这恰好表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二仁义的内在联系,表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割断这种联系,社会主义就会成为失去根基的空中楼阁。
第二,要以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小生产占绝大比重,社会化大生产比重很小,且发展程度相当低,因此,小生产观念根深蒂固。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在经济上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改造小生产,发展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
由于我们自己缺乏社会大生产的经验,就必须和应该通过扩大开放,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它们几百年间积累起来的、行之有效的组织社会大生产的经验。
但一些持有小生产观念的人,仍固步自封,抱残守缺。
他们用小生产的观念去理解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封闭式的与世隔绝的东西,深怕被资本主义所冲垮。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社会主义“速胜论”与资本主义全面“崩溃论”都是缺乏根据的。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上一对基本矛盾,但它不是主要矛盾,二者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鉴的一面,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课题,“一球两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国理论界、学术界任重而道远。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
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
浅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研究述评
浅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研究述评浅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研究述评[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摘要]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到当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变化,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重大变化的实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科学预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检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变化、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趋势在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研究中,国内许多学者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认清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同时对其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对其发展的趋势作出了预测。
有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高潮的有力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生深刻变化,集中表现为传统的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
随着生产发展和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国家的社会面貌和国民生活水平也获得了改善和提高,进入了以高消费为突出特征的所谓“富裕社会”。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和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范围广泛。
即这次科技革命涉及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
第二,智力革命。
电子计算机能部分代替人脑的工作。
第三,高速化,网络化,信息化。
第四,科研、技术、生产一体化。
现代科技进步改造、丰富和优化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生产力基本要素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在劳动工具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新型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如电子计算机、机器人、核能、人造卫星等等;在劳动对象方面,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了劳动对象的质量,加快了劳动对象的生产,从而推动着新兴产业和原有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劳动者方面,由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劳动者的文化和技术素质及应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脑力劳动日益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取代关系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是资本主义 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大大 发展了生产力, 使生产日益社会化。生产的社 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就成 为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 因而资 本主义必然要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当代社会主义在战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 过程, 甚至出现了由于苏东剧变而导致的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这一现实不会改变社会 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人类社会 发展史表明, 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 社会制度, 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道路。资本主 义代替封建主义就经历了漫长的斗争, 出现过 多次曲折和反复。
对抗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 的两种社会制度, 因此,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抗 关系。只要这两种制度同时存在, 二者之间的 对抗就不会停止。只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 时代主题的变化, 二者解决、处理对抗关系的 主要方式和手段在发生变化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一大批社会主 义国家建立, 增强了世界上社会主义的力量。 40年代末, 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发起成立了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 用来遏制、对抗苏联和欧洲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是在世界范围内 彻底推翻一切剥削制度的革命性变革,在这一 漫长的变革过程中, 出现一些曲折和反复更是 在所难免的。
互补关系
当今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 国与 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形成了“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局面, 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关 系更加明显。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 社会主义 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 离不 开资本主义的资金、资源和市场。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的关系
大兵
当今世界正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时代,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这种 形势下,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关系, 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 理论和实践课题。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继承关系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充满着继承与否定的 辩证关系, 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取代旧的社 会制度时, 首先有一个继承问题。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这样两种相对高级的社会形态的更替 过程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 要阶段, 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而且经过几 百年的发展,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 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不 能脱离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 在“ 空地” 上另 起炉灶, 而是要在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 础上发展自己。
对抗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 的两种社会制度, 因此,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抗 关系。只要这两种制度同时存在, 二者之间的 对抗就不会停止。只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 时代主题的变化, 二者解决、处理对抗关系的 主要方式和手段在发生变化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一大批社会主 义国家建立, 增强了世界上社会主义的力量。 40年代末, 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发起成立了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 用来遏制、对抗苏联和欧洲 社会主义国家。
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新科技革命 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增强,随着世 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 的主题, 社会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主要形式 和解决对抗关系的主要手段, 是“ 和平演变” 与反“ 和平演变” 的斗争。
谢谢!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的关系
大兵
当今世界正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时代,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这种 形势下,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关系, 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 理论和实践课题。
从总体上来看, 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 斥, 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呈现出一种对立统 一、竞争共处的态势。这种态势在两个不同方 向上延伸辐射, 构成了在纵向上的继承和取代 关系, 在横向上的互补和对抗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有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
其中,“对立”与“统一”不能划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出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对立和统一关系中,斗争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要改变斗争是绝对的传统观念。
矛盾和对立是绝对的,统一也是绝对的。
只有统一,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发展也是绝对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在共处与竞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两制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向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3.多领域多层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浅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进人了新阶段。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要求改革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就与之相伴随两者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矛盾的斗争性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即“两个必然”)。
从目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现状看,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看,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过程。
正确认识与把握两者的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统一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问的统一关系,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
具体表现为相互依存关系、借鉴合作关系、相互转化关系。
社会主义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并存共处。
二者之间既有合作竞争又有对立斗争。
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统一性的一面,种统一性表现为历史继承关系、互补合作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继承关系,人类社会历史是各种社会形态辨证发展演进的过程,后一种社会形态对前一种社会形态都是既否定有继承的关系,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不能脱离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其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己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浅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进人了新阶段。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要求改革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就与之相伴随两者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矛盾的斗争性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即“两个必然”)。
从目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现状看,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看,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过程。
正确认识与把握两者的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统一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问的统一关系,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
具体表现为相互依存关系、借鉴合作关系、相互转化关系。
社会主义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并存共处。
二者之间既有合作竞争又有对立斗争。
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统一性的一面,种统一性表现为历史继承关系、互补合作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继承关系,人类社会历史是各种社会形态辨证发展演进的过程,后一种社会形态对前一种社会形态都是既否定有继承的关系,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不能脱离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其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己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有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
其中,“对立”与“统一”不能划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出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对立和统一关系中,斗争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要改变斗争是绝对的传统观念。
矛盾和对立是绝对的,统一也是绝对的。
只有统一,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发展也是绝对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在共处与竞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两制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向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3.多领域多层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摘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的关系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中的主要的一对关系。
孰兴孰衰、孰胜孰败始终牵动着全球所有国家人民的心。
对冷战后尤其是新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进行研究、正确认识和把握它们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制定出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战略和策略,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更大的国际空间,为自身发展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两制关系、对立统一、借鉴、一球两制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中国人民从自己经验中学到了许多新东西,这些新东西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
著名理论家、史学家胡绳的这一论点对我们国家研究两制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提示,它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角度触及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性课题。
如果把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与格局的跌宕起伏比喻成一曲交响乐,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之间的关系、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两种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构成20世纪这首交响乐的重要乐章。
所谓“两制关系”顾名思义就是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在本篇论文中特指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
究其本质特征和具体内容而言,本文认为这两种制度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方面: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历史与继承的关系、借鉴与合作的关系、必然替代的关系。
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无论是从时间向度还是空间向度来考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本质说到底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它们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否定与对立,这一点也是二者关系的实质。
这种实质上的对立最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意思形态方面。
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联系
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现代世界中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它们有着一些相同点,而且也有一些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国家的角色和职责上进行衡量的。
国家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由于一些社会和政治因素,资本家在某些领域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这就要求政府介入其中,由政府拥有这些企业的股份,并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从伦敦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中兴起,最后发展成了苏联、中国等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其中政府对经济产业的干预和控制非常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富强和平等。
在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点。
首先,两个制度都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其次,在两个制度中,国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表现在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国家在经济领域中可以实现有效的干预和控制。
此外,在两个制度中,政府都可以说是国家主要的扶持者,可以推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
不过,在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联系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重大的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这两种制度的核心目标不同。
在国家资本主义中,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公司及其股东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强国家的实力和繁荣。
而在社会主义中,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平等和预算分配,实现无阶级和物质的公正。
这种目标的区别,势必导致两种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同实施。
在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最明显的不同点是在生产力上。
在资本主义中,企业所有人力争更好地使用生产力,并不会出现生产无目的的情况。
而社会主义中,市场并不是主导资源分配的机制,政府控制生产力并通过计划经济的调整。
这导致生产的数量、品种以及效率的不同,因为在资本主义中,企业主要看重的是盈利,而在社会主义中,则不仅仅是盈利。
除此之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前者是个人财富的追求,而后者则是为了整体利益所做的。
总之,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着自己的优劣之处。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两大主要形式。
尽管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也有许多联系点。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
1. 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样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都基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相互联系。
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都是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存在。
2.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强调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经济发展,尽管它们对于“利益”的定义和追求的方式存在差异。
3. 劳动力市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市场主导着劳资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雇主在此市场上以货币形式购买劳动力。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也存在劳动力市场,但国家对劳动力的调控更加重要,以确保公平和社会稳定。
4. 利润与财富分配:资本主义下,企业通过生产和交换取得利润,企业所有者可以享受这部分利润。
而在社会主义下,国家通常通过集中控制与分配收入,以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
5. 经济发展模式: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倾向于重视公共利益,重点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注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而资本主义国家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行和私人企业的创新。
6. 国际合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着经济的增长,帮助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建立经济互信。
7. 社会制度转型: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国家从一个体制转向另一个体制,需要在两种制度之间建立联系。
例如,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要素,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它们在目标、价值观念和实践上有不同的特征。
社会主义追求公共利益和社会平等,强调国家的角色;而资本主义强调市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权利。
这些差异在两种制度的运行和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多个方面:生产关系、价值观念、劳动力市场、利润与财富分配、经济发展模式、国际合作以及社会制度转型等。
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摘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的关系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中的主要的一对关系。
孰兴孰衰、孰胜孰败始终牵动着全球所有国家人民的心。
对冷战后尤其是新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进行研究、正确认识和把握它们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制定出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战略和策略,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更大的国际空间,为自身发展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两制关系、对立统一、借鉴、一球两制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中国人民从自己经验中学到了许多新东西,这些新东西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
著名理论家、史学家胡绳的这一论点对我们国家研究两制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提示,它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角度触及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性课题。
如果把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与格局的跌宕起伏比喻成一曲交响乐,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之间的关系、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两种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构成20世纪这首交响乐的重要乐章。
所谓“两制关系”顾名思义就是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在本篇论文中特指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
究其本质特征和具体内容而言,本文认为这两种制度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方面: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历史与继承的关系、借鉴与合作的关系、必然替代的关系。
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无论是从时间向度还是空间向度来考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本质说到底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它们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否定与对立,这一点也是二者关系的实质。
这种实质上的对立最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意思形态方面。
第九讲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第九讲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工人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基本目的,以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劳动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这两方面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种制度的关系是基础,两类国家的关系是表现;两种制度的关系趋向于一国内部的政策措施,两类国家的关系趋向于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措施。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统一1、和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有对抗、排斥、斗争的一面,又有共处、合作、借鉴的一面,对立统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本质特征。
对立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以无产阶级政治统治取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而资本主义出于其阶级本能的反映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必然对抗、排斥社会主义,从而造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的对立、斗争。
统一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先哲圣人主观臆造的,而恰恰是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基础上产生的。
就世界整体而言,没有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基础和其它文明成果,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在吸取资本主义好的方面,扬弃资本主义坏的方面的基础上建立的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
但是,社会主义不可能在全世界同时胜利。
在相当长一段的历史时期中,必然出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里,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也会学习、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交流合作。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大体以史为主线,以讲史为主,同时在史论结合中阐述“社”、“资”两个方面的政要、理论家和学者的有关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并对史和论作了简要的评价。
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可以看到两种制度两种主义曲折和复杂的关系史、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未来的走向。
编辑推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阐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两种制度、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对立、冲突、斗争和相互交流、借鉴以及协作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趋势2011年02月22日 10:16:49 来源:北京日报【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十年前我撰写出版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从那本书的出版至今,时光已过去十年了。
从近十年来的形势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有什么新的变化?我认为总体形势仍然是资强社弱,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低潮的形势没有改变,但社会主义的处境与十年前相比,已有很大改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发展出现了新趋势,遇到了一系列“新难点”,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现状有论者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舍难分”了。
从体制与模式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在“趋同”,也有人说两个“主义”在进行“制度对接”。
戈尔巴乔夫2010年4月在接受俄罗斯《独立报》采访时认为“我们的未来是一个趋同性的社会,具有趋同性的价值基础。
在这种社会中融合了资本主义的经验,还有很多其他可以利用的东西。
”他的意思是,未来不是要在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之间“进行选择”,而是社会本身将朝着“趋同性的社会”发展。
对此,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我觉得“趋同论”这个词比较含混,容易引起争议,不大赞成这个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江露生011010816
摘要:。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所以现在的世界主要有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在各自的政治思想引导下,互相敌对、学习、发展、革新。
关键词:政治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互相敌对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两种主要的社会体制。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创造更加良好的物质条件。
而当今资本主义正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妄图将社会主义扼杀于襁褓之中。
两种政治思想均来自西方,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先与社会主义诞生,一直以来社会主义都是扮演被打压的角色。
社会主义诞生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足够强大。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成立,而它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但这是不为资本主义所容,随着资本主义的打压,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巴黎公社活动先后进行,但都是以失败告终。
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成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新的实践突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但经过美苏争霸,最后苏联失败,苏联解体,当时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宣布失败。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西化的结果。
经过近两百年的争斗,以社会主义为思想的政治体制国家,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如今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为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是以美国为首,双方进行新的斗争。
互相学习
在两大阵营不断的斗争中,却也是不断的互相学习。
现多数共产党国家都是集权国家,因为多党制表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竞争思维,而一党专政则打上了苏联式计划经济的烙印,影响了后来众多共产党国家。
当前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
这些国家现在大部分都处于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国家部分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西方国家阵营"认为其本质接近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是,如果从唯物史观划分资本主义前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后的共产主义完全不对。
而有的国家依然持续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如朝鲜。
资本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自由意志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一致,强调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将国家的干预最小化。
小政府主义的自由意志主义者认为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唯一角色是保护参与者的权利和防止暴力、偷窃和诸如污染之类的破坏。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多次经济危机是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方式,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一句话说明:市场的无形之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有形之手。
两大政治体在斗争中不断的学习与进步,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
同时也完善了自己的政治、经济体制。
发展与革新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孕育了西方国家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就在同一历史时期的1516年,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下了《乌托邦》一书。
他以生动的文学笔调,揭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罪恶,描绘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一种理想社会,从此开启了人们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社会的先河。
在人类思想史上,这被看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端。
随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在一次又一次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完善。
在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它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国家的主权在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
这种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思想,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潮流,并且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登上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舞台。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同时得到发展。
继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出现之后,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与人类价值观的矛盾,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唯物史观的确立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揭示了私有制是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源。
因此,“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社会主义从此摆脱了空想,走出了乌托邦荒原,成为令人信服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有力地指导并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地运动。
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
两种价值观和两种社会制度发生、发展的历史清楚地表明:
第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
它们几乎同时产生,又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集中体现在生产关系:一个要维护私有制,一个要消灭私有制。
第三,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
它反对剥削,但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
第四,当代社会可以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第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表现出存在的合理性;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也表现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日益显现出比较优势,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得不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的营养。
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总是在
相互比较中存在、在对立统一中发展。
而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总要取代落后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
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
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展现实主导地位。
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
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完全战胜资本主义还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资本论》
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