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反映答:反映是指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切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性。

反映特性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也不断变化。

随着物质运动形式从低级向高级过渡,反映的形式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但是高级的反映形式是以低级的反映形式为基础,它含有低级的反映形式,又不等同于低级的反映形式,具有自己的反映特点。

2.意识答: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在劳动中,在用语言同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

意识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环境的意识。

3.自我意识答: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愿望和动机以及客观事物与自身利害关系的反映,是借助于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4.意识的觉知性答:意识的觉知性是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状态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身存在,自己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和谐与否,以及自己对他人和客观事物所抱有的态度、从事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

5.意识的能动性答:意识的能动性功能是指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功能表现在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三个方面。

二、问答题1.试述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答:(1)动物心理的发生在物质发展的不同阶段,动物心理发生的不同反映形式有:①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无生命物质具有最简单的反映形式,只具有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反映形式。

②生物的反映形式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有生命物质特有的,与无机物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生物反映形式。

感性性使生物体才能得以和周围环境保持平衡,维持其新陈代谢机能的正常进行,使个体得以生存和种系的发展。

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完整ppt

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完整ppt

谢谢观看
❖ 4.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亦说明了意识的社会历史 制约性
复习思考题
❖ 1.试述劳动和语言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 中的作用。
❖ 2.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表现在 哪些方面?
❖ 3.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
❖ 4.何谓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具体 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 5.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 语言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意识发生和发展的最 直接的原因。
第三节 人类意识的特征
❖ 一、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 (一)人类既有对客观世界的意识,也பைடு நூலகம்对自我

的意识
❖ (二)人类的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

事物为主要特征的
❖ (三)人类的意识离不开语言
❖ (四)人类的意识是人脑和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 第一节 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三节 人类意识的特征
❖ 3.意识的前进性

第三节 人类意识的特征
❖ (三)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 1.人类意识是在与自然界斗争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 生的
❖ 2.人类意识是和语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 3.人类意识的内容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和 发展

动的结果
第三节 人类意识的特征
二、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处于知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为低等脊椎动物。
❖ 意识是反映的最高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
人类意识的内容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和发展
❖ (一)意识的觉知性 三、语言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处于思维萌芽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是高等脊椎动物。 (一)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与人类意识

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

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

第二章人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条件反射学说以及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明确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一节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不同观点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主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者: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机械唯物主义者:心理是由物质派生的。

辩证唯物主义者: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在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曾经认为心脏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时代的进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而心脏与心理活动并无特别直接的关系。

30年代后,俄国生理学家浩夫在其著作《脑的反射》一书中,把脑的全部活动解释为对事物的反射,以后,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进一步科学地提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其实,常识也告诉我们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人们在睡眠或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但精神状态却与清醒时大不一样。

临床又发现,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正常人相比,⋯⋯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比如“植物人”物种进化的历史和个体发育的进程,也表明心理活动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有着直接的关系。

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与其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从单细胞动物——人类,神经系统的进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心理发展的水平也从低级到高级。

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而只能对生存具有直接意义的事物产生有限的反映。

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但由于没有脑,所以只能对刺激物的属性进行分析,其心理也只能停留在极其原始的、简单的感觉阶段。

脊椎动物的系统进一步发达,原始的脑开始形成,爬行动物又有了大脑皮层,就具备了心理活动的最高调节机构,因而就了在稳定的知觉。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在医学心理学中,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以及相关规律的学科,被赋予了重要的角色。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广泛,涵盖了人类身心健康的方方面面,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

通过了解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医学心理学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全面、深刻的健康管理。

1. 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如情绪、注意力、记忆、学习、决策、社交等。

这些心理现象在个体生命周期内会发生发展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1 幼儿期:在幼儿期,婴儿会经历认知能力的初步发展,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和情绪反应。

他们逐渐学会感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1.2 儿童和青少年期: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认知能力迅速提高,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他们对外界的要求和社会期望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逐渐形成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特征。

1.3 成年期:在成年期,人们面临着许多生活挑战,如工作、婚姻、家庭等。

个体的心理现象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可能会产生变化。

压力增加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而积极的生活事件可能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

1.4 老年期:随着芳龄的增长,个体的心理现象也会发生变化。

老年人可能面临生理和认知能力下降的挑战,同时也可能获得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他们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更关注内心体验和情感需求。

2. 心理现象的规律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为人们提供科学准确的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现象规律:2.1 发展阶段规律:不同芳龄阶段的个体会经历不同的心理发展,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2.2 社会环境规律:个体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因素对于心理现象的发生影响巨大。

如家庭教育、同伴关系、文化背景等。

2.3 心理健康规律:心理健康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积极的生活事件、良好的社会支持和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一、关于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意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个别属性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分析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是直接作用、整体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指向性、注意的集中性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特征是过去再认: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够识别的记忆过程。

重现又叫再现或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情绪与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

意志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

需要是指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二、关于种类:依据注意的对象处于个体内部和外部世界划分为内部注意、外部注意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有无目的性及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2、根据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则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这些可纳入外部感觉,还有反映机体本身状态的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这些属于内部感觉。

联觉又叫通感;或叫感觉挪移。

是指不同的感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联系,彼此合作,形成统一的独创性的共同感觉。

简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简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简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是指人类在生命旅程中经历的心理变化和成长的过程。

它包括了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虽然每个人的心理发展路径都是独特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存在一些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出生开始,人们会经历各个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

在每个阶段,个体都会经历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逐渐发展出各种能力和特征。

比如,在幼儿期,孩子会逐渐学会走路、说话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在青少年期,个体会经历身体和性格的变化,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独立。

心理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的。

个体的基因和遗传背景会影响其智力、性格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潜力,但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经历,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都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心的发展,而恶劣的环境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心理发展是多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发展不仅涉及认知能力的增长,还包括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个体在不同阶段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挑战,需要逐步培养和发展各种能力。

比如,在青少年期,个体需要逐渐发展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处理复杂的情感。

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虽然心理发展在不同阶段有其重点和特点,但它并不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结束。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适应和应对各种变化。

比如,在成年期和老年期,个体可能会面临职业发展、家庭关系、身体健康和生活意义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心理发展是一个渐进、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多个方面相互作用以及持续终身的过程。

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的成长和变化,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需要给予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

名词解释心理发展

名词解释心理发展

名词解释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人的心理变化与发展过程,它是一种有机、复杂的过程,从新生婴儿到老年人,人的生理和心理也会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人类成长的综合反映,这包括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础是个体的生物特征,它与个体的环境互动而生成。

人在环境中参与活动,它们可能是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如家庭、教育等),也可能是个体与物质因素的相互作用(如科学技术发展)。

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个体尤其如此,许多时候,外界因素会影响其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内容可以归纳为认知发展、情绪发展、行为发展三个部分。

认知发展指的是个体的思维发展,包括个体理解和处理外界信息的发展,以及记忆、注意力、想象、语言功能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感知发展、运算发展、认知发展、以及语言发展。

情绪发展主要涉及个体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的变化,它涉及到个体的自我意识、情绪调节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个体与他人的关系能力。

行为发展是指个体行为的发展变化,包括个体的身体运动能力、社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不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个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它可以影响个体的生物本能,同时也可以影响他们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个体的心理发展与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体与社会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最后,心理发展不仅受到生物本能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到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它影响着孩子的认知、情感、行为发展。

教育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涉及到知识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以及社会技能的培养等等。

因此,人的心理发展是由一系列的生物、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发展往往会受到环境影响而产生出差异。

因此,个体的心理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内在先天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家长和教育者要尽可能提供真实、安全、健康的环境,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

心理的演化过程

心理的演化过程

心理的演化过程(一)心理的演化过程人的心理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这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心理的产生不能正确地理解,以“灵魂依附身体,加以解释。

后来,又认为是心脏的功能。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才揭开了大脑,产生心理的秘密。

心理是物质运动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反映形式。

人的心理是动物心理演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动物心理的发展水平是与其生活条件和本身的生理结构,特别是与其神经系统的演化密切联系的。

动物心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萌芽阶段。

1.感觉阶段无机物、植物、单细胞动物都没有神经系统,因而不可能产生心理现象。

动物演化到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阶段,如蛆绷、蜜蜂、蚂蚁、蜘蛛等,由于只有神经束和神经节等,其心理水平基本上处于感觉形式的反映水平。

如蚯蚓对刺激物信号意义的反映,蚂蚁凭借‘气味,分辨敌我,蜜蜂根据“花的形状臼采集花蜜,蜘蛛根据“振动,来捕捉食物等。

这些都是动物心理的感觉阶段的表现。

2.知觉阶段动物演化到低等的脊椎动物阶段,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女包 http://www.jingy pc板加类等,由于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脑,其心理水平发展到知觉等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如鱼、两栖类动物在捕猎食物时能根据刺激物的各种属性综合进行反映;爬行类动物已初步具有较为高级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辨别出食物盘子和饲养人员;鸟类有敏锐的视觉,不仅能辨别颜色、形状、方向以及构筑精美的巢穴,经过训练还可学会一连串复杂的动作(如训练鸽子)。

3.思维萌芽阶段动物演化到高等的脊椎动物阶段,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如猿、猴、猩猩等。

由于脑高度发展,在脑重、外形以及细微结构上都接近于人脑,它们的反映活动已达到动物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不仅有知觉,而且有思维的萌芽、情绪等高级的心理现象。

例如,猩猩能模仿人的各种举动,用拖把拖地,用扫帚扫地,用勺子舀水喝,学人抽烟等。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6
6
二、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2.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的
7
7
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第一节的学习,理解了心理学的 概念、研究对象,了解了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对护理心理学的学习奠定 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8
8
人格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4
人格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世界观)
4
二、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1.心理是脑的机能 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
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无脊椎动物 ——感觉
脊椎动物 ——知觉 灵长类动物 ——思5 维的萌芽
人类
——意识
5
二、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个体发生史来看,心理的发生、发展 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连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目录
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概念 二、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
3
心理现象
心理 现象
心理 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觉、意识、 记忆、想象、思维)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人格

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一、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动物心理的发生(1)反映与感应性的概念:反映是指一个物体受外界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

它是一切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性。

(例子)(2021年词释)有生命的物质(生物)和无生命物质的根本区别是感应性。

(00词释)感应性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的能力。

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

心理发生的标志是信号性反映。

(2)信号性反映:(02词释)信号性反映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

当动物能够把一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

说明它不仅具有了生命,而且还有了心理。

反映的形式:1. 无机物的反映形式;2.生物的反映形式;3.心理的反映形式(2021年选择)心理反映形式发生的标志是( B )做出反应。

A.对无生物学意义的刺激;B.对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C.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D. 对无条件刺激2.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01、06填空)动物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萌芽阶段。

(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2)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3)思维萌芽阶段:高等脊椎动物二、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1.人类心理的发生:两个基本条件:劳动和语言(02填空)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1)劳动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A、劳动使人类的心理有了产生的必要。

概括性;预见性和目的性。

必要性: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劳动,而要劳动就必须在心理上发生为劳动所需要的变化,表现在概括性、预见性和目的性。

B、劳动使人类的心理有了产生的可能。

劳动使人类的祖先的爪和足产生分工;劳动发展了人类的社会集体性。

可能性:手足分工:获得以前没有过的信息;对物体进行变革,揭示出客观事物的内部信息;可以观察到事务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概括性认识。

社会集体性:促进了知识经验的传递;促进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2)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A、语言产生的条件:语言为劳动所必须【语言是劳动过程所必须;语言为劳动结果所必须】;劳动使语言有了可能【劳动使人类有了语言的发音器和共鸣器;劳动使人类有了能够说话和听话的大脑】。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章⼼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现象——⼼理现象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的统⼀体。

3、⼼理过程——是指⼈的⼼理活动发⽣、发展的过程,具体⽽⾔,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下,在⼀定的时间内⼤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理特征——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理特点,包括能⼒、⽓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的情感对意志⾏动有⼀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的情感。

7、⼼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理学家冯特在莱⽐锡建⽴⼼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理学是⼀门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的⼼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的⼼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如体温的⾼低或饥渴等等;③⼼理因素,即⼼理对⼼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的⼼理对今天发⽣的⼼理的影响。

10、⼈的⼼理实质:⼈脑是产⽣⼼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理学规律。

2、⼼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主义做⽃争;⼼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定的理论意义;⼼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13.00)1.处于思维萌芽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是( )。

(分数:1.00)A.无脊椎动物B.低等脊椎动物C.高等脊椎动物√D.灵长类动物解析:2.最蹩脚的建筑师比蜜蜂高明的是在他造房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人类劳动具有( )。

(分数:1.00)A.概括性B.分工性C.预见性和目的性√D.社会性解析:3.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是( )。

(分数:1.00)A.反应B.反映C.感应性√D.信号性反应解析:4.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 )。

(分数:1.00)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D.意识活动解析:5.( )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分数:1.00)A.精神分析心理学派B.皮亚杰√C.维果斯基D.行为主义解析:6.( )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分数:1.00)A.弗洛伊德B.华生√C.埃里克森D.皮亚杰解析:7.“引水上山”体现了人类心理的( )特点。

(分数:1.00)A.概括性B.目的性C.主观能动性√D.社会制约性解析:8.有生命物质与无生命物质的根本区别是( )。

(分数:1.00)A.反应B.感应性√C.信号性反应D.心理发展解析:9.当动物能把某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就意味着有了( )。

(分数:1.00)A.思维B.意志C.意识D.心理√解析:10.处于知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是( )。

(分数:1.00)A.无脊椎动物B.低等脊椎动物√C.高等脊椎动物D.灵长类动物解析:11.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1.00)A.弗洛伊德B.皮亚杰C.维果斯基√D.伊扎德解析:12.人类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主要标志是( )。

人类发展与心理变化的阶段

人类发展与心理变化的阶段

人类发展与心理变化的阶段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心理变化是这个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人类的心理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这些变化与人类的社会、文化以及环境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人类发展与心理变化的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的心理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最早的阶段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处于采集狩猎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类的心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基本的生存需求上。

心理特点表现为对食物、安全和繁衍的追求。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心理倾向于集体意识,以求生存和繁衍为主要目标。

第二阶段:农耕社会的心理随着人类学会农耕和定居,进入农耕社会,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拥有稳定的食物来源,并逐渐形成了城市化社会。

心理变化也相应发生。

人们开始关注个人与家庭的生活,对领地、资源的拥有有着强烈的意识。

人类的心理逐渐倾向于个体主义,注重自我发展和个人利益。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心理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这是人类心理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工业化的社会形态使人类的心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们开始追求物质享受、个人成就和社会地位。

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心理问题,比如社交焦虑、孤独等。

第四阶段:信息社会的心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这个阶段的心理变化表现为人们对信息的追求和依赖。

人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交流和表达自己。

与此同时,信息过载也带来了焦虑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信息社会的心理特点是多元化、快节奏和高压力。

第五阶段:未来社会的心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类将步入未来社会。

未来社会的心理变化是多方面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人类与科技的互动等。

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人类的心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变化。

总结:人类的心理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3.2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3.2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心理发展 的条件 (广义)个体或种系(即人和动物)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 (狭义)个体(即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历史 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 心理发展的各阶段按一定次序进行 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提供基础 相邻两阶段有一定的交叉 阶段性是指一定年龄段的一般典型本质特征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集体劳动促进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
集体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语言产 生的条 件
语言的 作用 语言为劳 动所必须
劳动使语 言的产生 有了可能 语言是劳动过程所必须的
语言是劳动结果所必须的 劳动使人有了语言的发音器官和共鸣器
劳动使人有了能说话和听话的大脑。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语言促使抽象思维的产生 语言使人类克服自身认识的局限 人类心理的发展 心理发展 的含义
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人类心理的发生 劳动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劳动使人类心理有了产生的必要
劳动使人 类心理有
了产生的 可能 劳动必须使心理活动上变的具备概括性。
劳动必须使心理活动上变的具备预见性和目的性。 劳动使手足 分工
劳动发展了 人类的社会 集体性 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可以获得事物内部信息 可以获得事物之间关系 集体劳动促进了知识经验的传递;
二.人类心理的发展
心理发展的含义:(广义)个体或种系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 (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过程中洗礼发展的历
史。 1.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①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②心理发展的各阶段按一定次
序进行;③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提供基础;④相邻两阶段有一定的交 叉;⑤阶段性是指一定年龄段的一般典型本质特征。
环境和教育在心理 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心理的起源和本性

心理的起源和本性


一、意识和意识的内容 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 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 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意识的内容 客体意识 自我意识
23
二、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劳动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 (一)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二)劳动的社会集体性
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研究
关于“裂脑人”的研究同样说明了脑对心理机能的影响。二 次大战中,美国士兵约翰因头部受伤而成了严重的癫痫病人,医 生无可奈何为他切断了连接大脑半球的胼胝体,结果,他的病不 再发作了,但精神却失常了,吃饭时,他一只手把饭碗推开,另一 只手又把碗拉回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学教授罗杰.斯佩里 博士闻讯后,给约翰做了一系列实验。将一张年轻女人照片的左 半部和一张小孩照片的右半部,拼成一张照片,采用特殊方法, 使照片的左半部置于约翰的左半视野,右半部置于右半视野。斯 佩里要他指出他看见了什么?结果,他手指年轻女人,口中却果 断地说:“一个小孩!”斯佩里的研究证明了约翰的大脑两半球 隔离开来后,他的思维发生了分裂,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了完全不 同的两种思想、两个精神。裂脑人的左右半球互不通信息,行动 不配合。一个半球得到的信息,另一个半球就接受不到。左半球 获得的信息,裂脑人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右半球得到的信息, 却有口说不出。这是因为右半球的信息传不到左半球,而右半球 本身没有言语功能。 斯佩里长期潜心“裂脑人”的研究,初步揭开了人脑两半球 功能,曾获得1981年诺贝尔奖。



(2)布洛卡,法国著名医生(1824—1880)
最先发现大脑左半球前部额下回受到损 害后,患者出现一种语言障碍——不能 说话了,但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这个 部位被称作“布洛卡区”。这个区受损 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就叫做“布洛卡失 语症”——运动性失语症 。人们由此推 测布洛卡区就是专门控制说话机能的部 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二)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指来自于自然界或具有自 然性质的对个体心理发生影响的方面。对个 体心理来说,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胎儿在母体内的生物环境,二是人出生 以后的地理环境。从对个体发生作用的顺序 来说,母体环境是人的第一环境,地理环境 是人的第二环境,社会环境则是人的第三环 境。
难以被觉知,但它不同于非意识活动之处
是,它会对我们的知觉、记忆、动机和情
绪发生影响。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二)意识的状态
意识是不断变化的。意识状态是指在一 定的时间里意识所呈现的特征。例如,什么 进入意识之中,进入的程度如何,什么性质 的心理活动占主导地位,个人发挥作用的效 率如何等等。对于意识状态也可以作各种不 同的分析。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三)社会生活因素
社会生活因素是指影响心理发展的 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在所有的因素中, 社会生活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最复 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 传统、风俗习惯等一切社会生活条件对 心理的发展都起着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四)主体活动因素
活动指的是行为方式,和行为主义 不同,这里仅指人的操作性的外显行为。 主体的活动对心理的影响最直接最显而 易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性因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
动物心理的发展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的 演化水平和其生活环境。动物适应日益复杂 的生活环境的过程,推动了神经系统及其机 能的发展,神经系统的发展又使动物更好地 适应外界环境。这样动物心理也就发展起来 了。动物心理的发展使动物愈益适应各种不 同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其身体结构的演变。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2020/11/14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同其他任何现象一样,心理现象也有其 发生、发展的历程。要科学地理解心理现象 的本性,应先了解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在本 章中,我们将先讨论动物心理和人类心理的 起源和发展,然后再讨论人的心理的本性以 及意识和自我意识。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第一节 动物心理的发生发展
有不同的形式。意识是心 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人所特有的心 理现象,它是人在劳动中,用语言与 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条件 下形成的。意识一经产生,它又反作 用于客观现实,在人的实际生活中起 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w (一)意识的觉知性 w (二)意识的能动性 w (三)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w 非意识水平(nonconsciouslevel)。人体的有 些活动是人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
w 前意识水平(preconsciouslevel)。在当前瞬 间未被意识到,但却很容易被意识到的经 验处于前意识水平。
w 无意识水平(unconsciouslevel)。处于无意
识水平的经验比处于前意识水平的经验更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心理的发生
在动物种系的演化进程中,由单细胞动 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的机体结 构逐步分化形成特殊的感受器、神经系统和 效应器。这时,动物不仅对具有直接生物学 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反应,而且还能对原先 是中性的、但具有信号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 反应。这是一种比感应性更为高级的反映能 力。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w 动物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通 常把动物心理的发展区分为三个基本阶段。
w (一)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w (二)低级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w (三)哺乳动物的心理发展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节 人类心理及意识的产生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意识和意识水平
w 人有各种意识水平,所谓意识水平是指在某 一时刻一个人对自己的活动能够觉知的程度。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五)内在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指影响心理本身发展的产生于 心理内部的条件。心理因素的制约作用来自 于心理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功能,是唯物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具体 体现。现代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事实反复证 明,不仅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各种心 理过程之间,而且各具体心理现象之间普遍 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现象,这一规律 是心理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第四节 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w (一)遗传和生理因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遗传和生理因素指前代遗传以及在此基 础上个体生长发育乃至衰老和死亡的整个过 程中的一系列生理解剖特点,主要包括遗传 素质、成熟与衰老以及异变等因素。现代心 理学认为,遗传和生理因素(主要是神经生 理方面的特征)是心理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对心理发展不 起决定作用。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五类基本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缺 一不可。动态地考察个体心理发展整个过程, 每个因素在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是不同 的。在某一时期是相对主要的因素,在另一 时期可能变成相对次要的因素,反之亦然。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征
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 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 (6~11、12岁)、少年期(11、12~14、 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 要。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 阶段进行。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二、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劳动把生物个体转变为人,并 且把人变成社会实体,劳动使人的 心理上升为意识。劳动具有两个基 本特征:一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二是劳动的社会集体性。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第三节 人类意识的特征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人的感觉是同抽象思维密切联系 的,无论在深度、广度或是潜力方面 都是动物所根本不可比拟的;动物的 感性反映是动物大脑等物质器官的属 性,而人的意识则是人脑的属性,它 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物质器官,这是人 类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物质基础。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4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