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5讲: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合集下载

网络体系结构参考答案

网络体系结构参考答案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参考答案简答题1.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定义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architecture)。

或精确定义为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综合了OSI和TCP/IP 的优点,本身由5层组成: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交换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3.什么是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OSI模型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建议,各层使用国际标准化协议。

可理解为当数据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的工作分割成7种不同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都是按层次来管理。

这一模型被称作 ISO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因为它是关于如何把相互开放的系统连接起来的,所以常简称它为OSI模型。

应用层提供与用户应用有关的功能。

包括网络浏览、电子邮件、不同类文件系统的文件传输、虚拟终端软件、过程作业输入、目录查询和其他各种通用和专用的功能等。

表示层完成某些特定功能。

例如,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

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而表示层以下各层只关心可靠地传输比特流。

会话层进行高层通信控制,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session)关系。

会话层允许进行类似运输层的普通数据传输,并提供对某些应用有用的增强服务会话,也可用于远程登录到分时系统或在两台机器之间的文件传递。

会话层服务之一是管理对话,会话层允许信息同时双向传输,或只能单向传输。

若属于后者,则类似于“单线铁路”,会话层会记录传输方向。

一种与会话有关的服务是令牌管理(token management)。

运输层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必要时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递,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 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几个概念

本节详细介绍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这 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同时,对网络实 体、接口和服务、服务和协议的关系 进行必要的描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1

网络协议
协议 实现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各实体之 间经常要进行各种通信和对话。如果没有统一的 约定,就好比一个城市没有交通规则一样。 人们常把国际互连网络叫做信息高速公路,要想 在上面实现共享资源、交换信息,必须遵循一些 事先制定好的规则标准,这就是协议。 协议就是计算机网络中实体之间有关通信规则 约定的集合。
他们要退货
尊敬的John: 由于...方面 的原因 我们希望 退货
公司之间的 正规书信
尊敬的John: 由于...方面 的原因 我们希望 退货
FAX#... 尊敬的John: 由于...方面 的原因 我们希望 退货 利用信函、 传真等传 递的公文
FAX#... 尊敬的John: 由于...方面 的原因 我们希望 退货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协议有三个要素,即: 语义(Semantics):“讲什么”;控制信息的 内容,需要做出的动作及响应; 语法(Syntax): “怎么讲”;数据与控制 信息的格式、数据编码等;
时序(Timing): 序和速度匹配。
“序速控”;事件先后顺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3
其他相关概念
1、系统:网络中有自治能力的计 算机或交换设备,从拓扑学的角 度,我们往往也把它叫做网络结 点或简称结点。图中每一个垂直 列表示一个开放系统。 实体:开放系统中,能够发送和接 收信息的软件(如进程)和硬件 (如智能I/O芯片),称为实体。 每层由多个实体组成。实体是系统 中的活动元素。一个子系统可以 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位于不同 系统中的同一层次的实体叫做对 等实体。 协议就是计算机网络中对等实体之 间有关通信规则约定的集合。

第2章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第2章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

层名称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主要层功能 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
通俗含义 做什么
数据格式的转换
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会话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
轮到谁讲话、从何处 讲
端-端经网络透明的传送报文 对方在何处
分组交换、寻址、路由选择 和流量控制
走哪条路可达到该处
数据单元格式
原始数据+ 本层协议控制信息
的通信。因此,更具体地说所谓实体,是指能发 送和接收信息的任何对象,包括终端、应用软件 和通信进程等。
2.2.2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2)
网络中的两个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是一个十分复 杂的过程,为了减少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 性,大多数网络的实现都按层次的方式来组织。
通用的协议分层思想表述: 每一层只完成一定的功能,每一层又都建立
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实现体现为协议的实现。 为了保证网络的各个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及便
于实现和维护,通常将协议划分为多个子协议, 并且让这些协议保持一种层次结构,子协议的集 合通常称为协议簇。
2.2.1 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2)
网络协议的分层:以因特网为例,TCP/IP协议族 中包含多个协议,它们之间并不孤立,那么设计们 又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构建整个协议族的体系结 构呢?这就涉及网络协议的分层问题。
所谓“开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 可
以与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 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所以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是个抽象的概念。 开放系统互连的目的:将不同的网络互连成一个更大 的网络,解决异种网络互连的兼容性。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2)
因此, 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第2章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第2章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人民邮电出版社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是OSI模型的第4层,该层传输以 “报文”为单位的数据单元,其主要任务用 一句话表示就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 的差错和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 传输层的目的是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 细节,即向用户透明地传送报文。 一般,OSI模型下3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 通信,上3层的任务是数据处理。由于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位于OSI模型的第4层,因 此,也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 层,它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和桥梁, 人民邮电出版社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比特数据的同步和传输方式 物理层指定收发双方在传输时使用的传输方 式,以及为保持双方步调一致而采用的同步 技术。 (3) 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 物理拓扑规定了节点之间外部连接的方式。 (4) 物理层完成的其他功能 l 数据的编码 l 调制技术 l 通信接口标准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说明:第一,物理层直接与物理信道相连接, 因此物理层是7层中惟一的“实连接层”;而 其他各层由于都间接地使用到物理层的功能, 因此为“虚连接层”。第二,“透明”是一 个很重要的术语。它表示的是某一个实际存 在的事物看起来却好像不存在一样。 为了实现物理层的功能,该层所涉及的 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民邮电出版社
2.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流动
1. OSI环境 OSI 参 考 模 型 规 定 的 范 围 被 称 为 OSI环境,如图2-7所示。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OSI参考模型节点间通信的数据流
不同节点通信时的数据流动参见图2-8。 (1) 发送节点 在发送方节点内,它的上层和下层之间 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都对数据附加一个信 息头部,即“封装”,而该层的功能正是通 过这个“控制头”(附加的各种控制信息,) 来实现的。由于每一层都对发送的数据发生 作用,因此,真正发送的数据越来越大,直 到构成数据的二进制位流,在物理介质上传 输,参见图2-8。

tcp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

tcp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

tcpip网络与协议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网络协议分析》习题答案】考给出更好的答案。

第一章1. 讨论tcp/ip成功地得到推广和应用的原因tcp/ip是最早出现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成功得益于顺应了社会的需求;darpa采用开放策略推广tcp/ip,鼓励厂商、大学开发tcp/ip产品;tcp/ip与流行的unix系统结合是其成功的主要源泉;相对iso的osi模型,tcp/ip更加精简实用;tcp/ip技术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2. 讨论网络协议分层的优缺点优点:简化问题,分而治之,有利于升级更新;缺点: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都要对数据进行分别处理;每层处理完毕都要加一个头结构,增加了通信数据量。

3. 列出tcp/ip参考模型中各层间的接口数据单元(idu)应用层/传输层:应用层报文;传输层/ip层:tcp报文段或udp分组;ip层/网络接口层:ip数据报;网络接口层/底层物理网络:帧。

4. tcp/ip在哪个协议层次上将不同的网络进行互联?ip层。

5. 了解一些进行协议分析的辅助工具可在互联网上搜索获取适用于不同操作系统工具,比如sniffer pro、wireshark以及tcpdump等。

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截获网络中的各种协议报文,并进一步分析协议的流程、报文格式等。

6. 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 clark是众多rfc的设计者,在论及tcp/ip标准的形成及效果时,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we reject kings, presidents and voting. we believe in rough consensus and running code.” 你对他的观点有什么评价。

智者见智,我认为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 你认为一个路由器最基本的功能应该包含哪些?对于网桥、网关、路由器等设备的分界已经逐渐模糊。

现代路由器通常具有不同类型的接口模块并具有模块可扩展性,由此可以连接不同的物理网络;路由表的维护、更新以及ip数据报的选路转发等,都是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1.研究制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科学方法 在初期的自由竞争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短时间内得 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形式的多样化、复杂 性,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例如,用户的资源和数据存储在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主 机中,这些主机分布在网络的不同地方,需要在不同的传输 媒体上实现采用不同操作系统的主机之间的通信;如何解决 异种机和异种网络互连问题;特别是系统的互连成为一个大 问题。






4.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于1963年由美国电气工程师 学会(AIEE)和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IRE)合并而成,是美 国规模最大的制定标准的专业学会。 IEEE由大约17万名从事电气工程、电子和有关领域的专 业人员组成,分设1O个地区和206个地方分会,设有31个技 术委员会。 IEEE制定的标准内容有: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元 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 IEEE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是通过802方案对LAN和城域网 MAN进行的标准化。802方案含局域网和城域网各方面上百个 单独的规范,符合IEEE的LAN包括以太网(IEEE 802.3)和令 牌环网(802,5),802系列标准和所有规范限于物理层和/ 或数据链路层。



5.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创建于1924年,当时名为无线电制造商协会(Radio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RMA),总部设在弗吉尼亚的 阿灵顿。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5课网络协议分层设 教案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5课网络协议分层设  教案

七年级信息科技教学设计5.1 网络协议在互联网中,网页、电子邮件、视频、聊天信息等,都会转化为 1 和0 组成的二进制数进行传输(图 5.1)。

二进制数具体代表什么,需要通信双方事先进行约定。

这类约定可以理解为网络协议。

互联网通信的根本目的是传输信息。

信息以具体的数据来承载,数据要转换成各种信号后才能通过介质进行传输。

也就是说,通信实际上是利用传输介质传输信号,从而传输数据,最终实现信息传输的过程。

学习活动1通过游戏感受网络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1. 一位同学扮演发送者,选择第二项或全部两项进行编码。

(1)把字符转成十进制数(2)把十进制数转成二进制数2.其他人拿到二进制数后,选择第一项或全部两项进行解码。

(1)把二进制数转成十进制数(2)把十进制数转成字符3.询问发送者的意图,大家按同一规则解码,看看能否得到相同结果。

使用《编码解码辅助工具》软件,可以完成编码转换操作。

教师可以使用配套资源中的工具软件辅助完成活动,不宜针对二进制展开讲解。

在网络协议中,分层思想是指构建互联网体系时,把复杂的通信问题分到不同层中,每层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层层相叠,从而解决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

网络协议展现出来的分层结构,正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产物。

“如何对数据进行编码”“如何分包传输”等,只是网络协议要解决的一小部分问题。

实际上,不仅是分包传输策略和编码解码规则,互联网中的计算机该如何标识、网络资源该如何定位等,都要由网络协议来规定。

5.2 分层在网络协议中,分层思想是指构建互联网体系时,把复杂的通信问题分到不同层中,每层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层层相叠,从而解决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

网络协议展现出来的分层结构,正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产物。

分析网络购物的配送过程,从分层的角度,了解不同层的任务,以及要涉及的信息,体会分层的优势。

学习活动2分析网络购物的配送过程(图5.2),从分层的角度,了解不同层的任务,以及要涉及的信息,体会分层的优势。

第二单元第5课网络协议分层设—快递环节我能懂教案—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

第二单元第5课网络协议分层设—快递环节我能懂教案—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

课型: 备课时间: 月 日 总序第 节 课 题(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 通过举例、类比人与人之间快递的结构分层,能够说出分层思想的核心功能与优势(相对独立、易于实现和维护)。

2. 剖析说出TCP/IP 协议的四层作用,能够大致讲述网络通信的过程,了解数字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联及可靠数据传输蕴含的分层计算思维。

3. 解开网络通信的神秘面纱,提升网络数据传输的规则意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说出分层思想的核心功能与优势,剖析TCP/IP 的四层模型的数据通信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TCP/IP 协议中的分层思想。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教师展示一段网购快递的视频,然后提问:“同学们,当我们开心地收到网购的商品时,大家有没有想过快递是怎样从商家一步步送到我们手中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快递的主要环节,如商家发货、快递员收件、运输、分拣中心处理、派送等。

2.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说得非常好!快递的运输过程就像一个精心组织的大工程,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各司其职。

其实啊,我们在网络上传输信息也有类似的过程和规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网络协议分层设计。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二、分层体系结构以及分层优势: 1.图片展示: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来看快递的整个流程。

快递员主要负责上门收件和把包裹送到客户手中,他们专注于和客户的直接接触以及包裹在最后一公里的运输。

快递站的分拣人员呢,他们的任务是根据包裹的目的地进行分类,而在快递运输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运输团队和交通工具来保障包裹的长途运输。

“ 2.教师提问:“那大家想想,如果快递行业没有这样明确的分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效率、教学过程准确性等方面思考没有分工的弊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分层的好处。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总结得出:“各个部分相对独立,比如运输部门只负责运输,快递站点负责收件和派件,这样如果某个部分出问题了,不会影响整个系统。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解答讲解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解答讲解

本文所有的习题均来自教师上课布置的题目和书上,答案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1.术语解释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2.计算机网络的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以一个你所熟悉的因特网应用为例,说明你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4.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请分别举出一个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实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5.何为计算机网络的二级子网结构?请说明它们的功能和组成。

6.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各自有何特点?试画出它们的拓扑结构图。

7.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8.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哪些方面?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解释下列术语网络体系结构服务接口协议实体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封装数据解封装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CA.数据连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3.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属于 OSI 模型的功能。

BA.网络层 B.表示层 C.物理层 D.数据链路层4.O SI 参考模型包括哪 7 层?5.同一台计算机之间相邻层如何通信?6.不同计算机上同等层之间如何通信?7.简述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8.简述数据发送方封装的过程。

9.O SI 参考模型中每一层数据单元分别是什么?10.在 TCP/IP协议中各层有哪些主要协议?11.试说明层次、协议、服务和接口的关系12.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13.试比较 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的异同点。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2.81.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解析: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就相当于生活中的电话系统和普通邮政系统所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_判断题_吴功宜

《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_判断题_吴功宜

石河子大学 200 至 200 学年第学期XXXX 课程试卷 A/B吴功宜《计算机网络》各章习题第一章:网概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Internet是将无数个微型机通过路由器互联的大型网络。

2.(√)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主要区别不是表现在物理结构上,而是表现在高层软件上。

3.(×)宽带城域网主要技术是基于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s的Fast Ethernet的。

4.(×)在点对点式网络中,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

假如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那么它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需要通过广播方式传输。

5.(√)由于要进行大型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多媒体数据服务与视频服务,它需要数据通信网能提供很高的带宽。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义、语法与层次结构。

2.(×)如果一台计算机可以和其他地理位置的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那么这台计算机就是一个遵循OSI标准的开放系统。

3.(×)传输控制协议TCP属于传输层协议,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属于网络层协议。

4.(×)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相同层次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5.(×)在TCP/IP协议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而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域名系统等应用层服务是分别建立在TCP协议、UDP协议、TCP和UDP协议之上的。

第三章:物理层1.(×)在数据传输中,多模光纤的性能要优于单模光纤。

2.(×)在脉冲编码调制方法中,第一步要做的是对模拟信号进行量化。

3.(√)时分多路复用则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多路复用。

4.(×)在线路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中,都要经过线路建立、数据传输与线路释放这3个过程。

计算机网络高传善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高传善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高传善课后答案【篇一:计算机统考教材与参考书】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复习书目一、数据结构★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唐朔飞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白中英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出版社三、操作系统★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梁红兵、汤小丹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四、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高传善、毛迪林、曹袖主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说明:★为首推书;出版年份不需要严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关键以出版社和作者为主要参照。

相关参考辅导书:★本书编写组:《2011计算机考研大纲解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上海恩波学校,上海翔高教育计算机统考命题研究中心暨培训中心编著:《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巩微、冯东晖主编:《2011年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集》,原子能出版社,2010年★阳光考研命题研究中心编写:《2011年考研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说说:一、数据结构1.教材:《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辅导书:《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二、计算机组成原理1.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科学出版社2.辅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指导》徐爱萍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三、操作系统1.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辅导书:《操作系统考研辅导教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全真题解)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四、计算机网络1.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辅导书:《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篇二:《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t>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总学时 80(含20学时实验)学分:适用对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主讲教师:孙家启使用教材: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段标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段标 第2章

⑶ IP协议的主要功能
IP协议主要承担了在网际进行数据报无连接的传送、数据报寻址和差错控 制,向上层提供IP数据报和IP地址,并以此统一各种网络的差异性(不同的网 络其帧结构不同)。
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传输控制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TCP属于TCP/IP协议群中的传输层,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子协 议,在该协议上准备发送数据时,通信节点之间必须建立起一个连接,才能提供 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TCP协议位于IP协议的上层,通过提供校验和、流控制及 序列信息弥补IP协议可靠性上的缺陷。 ⑴ TCP报文结构
⑴ 在发送方主机上,应用层将数据流传递给传输层; ⑵ 传输层将接收到的数据流分解成以若干字节为一组的TCP段,并在每一段上增加 一个带序号的的TCP报头,传递给IP层; ⑶ 在IP层将TCP段作为数据部分,再增加一个含有发送方和接收方IP地址的包头组 成分组或包,同时还要明确接收方的物理地址及到达目的主机路径,将此数据包和 物理地址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⑷ 数据链路层将IP分组作为数据部分并加上帧报头组成一个“帧”,交由物理层接 收主机或IP网间路由器; ⑸ 在目的主机处,数据链路层将帧去掉帧头,将IP分组交给IP层; ⑹ IP层检查IP包头,如果包头中校验和与计算出来的不一致,则丢弃此报文分组, 如果检验和与计算出来的一致,则去掉IP报头,将TCP段传送到TCP层; ⑺ TCP层检查序号,确认是否为正确的TCP段; ⑻ TCP层计算TCP报头和数据校验和,如果计算出来的校验和与报头的校验和不符 合,则丢弃此TCP段,如果检验和正确,则去掉TCP包头,并将真正的数据传递给 应用层,同时发出“确认收到”的信息; ⑼ 在接收方主机上的应用层收到一个数据流正好与发送方所发送的数据流完全一样。
应用层 与用户进程的接口,即相当于做什么? 表示层 数据格式的转换,即相当于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会话层 会话的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即相当于该谁讲话和从何处讲? 传输层 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输报文,即相当于对方在何处?

网络协议体系结构讲义(ppt 20页)

网络协议体系结构讲义(ppt 20页)

OSI模型每一层数据的名称
主机A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层协议 表示层协议 会话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
主机B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APDU PPDU SPDU 数据段 数据报
数据帧 比特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服务访问点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 为服务访问点SAP。
4. 服务类型
面向连 接服务
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 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必须终止这个 连接。在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
无连接 服务
每个报文(信件)带有完整的目的地 址,并且每一个报文都独立于其他报 文,由系统选定的路线传递。在正常 情况下,当两个报文发往同一目的地 时,先发的先到。但是,也有可能先 发的报文在途中延误了,后发的报文 反而先收到。
OSI参考模型
OSI七层模型
7 应用层Application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5 会话层session 4 传输层transport 3 网络层Network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1 物理层Physical
处理网络应用 数据表示 主机间通信 端到端的连接 寻址和最短路径 介质访问(接入) 二进制传输
主机A
主机B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网络传输介质
应用OSI七层进行通信
TCP/IP 参考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层次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现中,从那时起,TCP/IP就与UNIX操作系统关
系密切了,最近几年,用户促使供应商也把
TCP/IP加入其他操作系统中,现在,已有的每
个计算机平台上都有TCP/IP。
Internet协议族中重要的协议族是传 送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 TCP/IP的核心思想是把干差万别的 低层协议(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硬件连结
称为网络控制协议(NCP)的协议。随着Interent的发
展,需要更复杂的协议。1973年,引进了传输控制 协议(TCP),接着,在1981年,引进了网际协议(IP)。 1982年,TCP和IP被标准化成为TCP/IP协议组,并 在1983年,取代了ARPANET上的NCP。
1983年,自由的电子通信和信息共享与其 他一些内容被加入了广为接受的TCP/IP,使其成 为大学和政府部门的标准。TCP/IP作为一个标 准组件被包含到柏克利标准发行中心UNIX的实
协调两个对等实体间通信的控制信息
(2)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Service Data Unit)。
在任何相邻两层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下图所示的那样。在服务提
供者的上一层的实体,也就是“服务用户”,它使用服务提供者所提供 的服务。
服务用户
交换原语
协议
服务用户
交换原语
物理连接 物理服务数据单元(PSDU) (串行传 输方式1位,并行传输方式8位) 顺序化
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 装置等等。
例如对各种规格的电源插头的尺寸都有 严格的规定。
(2)电气特性
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
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即什么样 的电压表示1或0
(3)功能特性
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 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 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 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 ➢ 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 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2020/9/7
16
(3)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 分组传送数据报,数据传输单元是分组 (Pocket) ➢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 择最适当的路径; ➢ 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 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 点到点传输不中断; ➢ 管理数据交换。
(6)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 ➢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 式; ➢ 数据格式变换; ➢ 数据加密与解密; ➢ 数据压缩与恢复。
2020/9/7
19
(7)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
➢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 ➢ 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对方的可用性,使 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 ➢ 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 制。
2020/9/7
17
(4)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
➢ 向用户提供可靠端到端(end-to-end)的 服务;
➢ 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 些关键传输问题;
➢ 以字节为单位 ➢ 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
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2020/9/7
18
(5)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
2020/9/7
12
(4) 接口(interface)
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同一个结点的相邻层之间存在着明确规定的接口, 低层向高层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图 2-2 接口示意图
2020/9/7
13
层次结构研究方法的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四、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 网络体系结构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3个要素组成:(重点、易考点)(1)语法规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2)语义规定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3)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其优点在于:(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高层并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2)灵活性好。

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3)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层;(4)易于实现和维护;(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这主要是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务都已有了精确的说明。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命名为“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例题:(2010年3月)在网络协议要素中,规定用户数据格式的是A)语法B)语义C)时序D)接口多智网校试题解析:根据网络协议的要素组成,语法规定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语义规定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所以本题选A。

2. IS0/OSI参考模型(1)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最著名的IS0标准是IS0/IEC 7498,又称为X.200建议。

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7层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中的“开放”是指只要遵循0S1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即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格说明。

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服务。

它是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协议的制定,也是对网络内部结构最精炼的概括与描述。

OSI的服务定义详细地说明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一层。

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与这些服务是怎样实现的无关。

同时,各种服务定义还定义了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和各层所使用的原语,但不涉及接口是怎样实现的。

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起着很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CCITT与IS0(国际标准化组织)。

(2)OSI参考模型的结构与各层的主要功能IS0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如下。

A、网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B、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C、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D、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E、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OSI模型各层的具体功能如下:(重点、易考点)a、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处于0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b、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并且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c、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网络层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

d、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而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

e、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3阶段:建立、维持、拆除。

f、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g、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

应用层将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User 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

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虚拟终端、事务处理、远程数据库访问、制造业报文规范、目录服务等协议。

例题:(2010年3月)关于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物理层基于传输介质提供物理连接服务B)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选择传输路径C)数据链路层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D)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各种高层网络应用服务多智网校试题解析:根据OSI模型各层的具体功能。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网络层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并且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User 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

所以本题选C。

3. TCP/IP模型RPANET是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之一,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很多概念与方法都是从ARPANE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虽然TCP协议与IP协议都不是IS0标准,但它们是当前的工业标准或“事实上的标准”。

在TCP/IP协议出现后,出现了TCP/IP参考模型。

1974年,Kahn最早定义了TCP/IP参考模型。

TCP/IP协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中,更适用于互联网中;(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TCP/IP与OSl参考模型的层次的对应关系:(易考点)互联层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

在接收到分组发送请求之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与选择发送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送到相应的网络输出线路;(2)处理接收的数据报。

在接收到其他主机发送的数据报之后,检查目的地址,如需要转发,则选择发送路径转发出去;如果目的地址为本结点的IP地址,则除去报头并将分组传送到传输层处理;(3)处理互联的路径、流控与拥塞问题。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应用进程之间的端到端通信。

TCP/IP模型中设计传输层的主要目的是在互联网中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端到端连接。

从这点上来看,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功能是相似的。

TCP/IP模型的传输层定义了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TCP)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

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允许将一台主机的字节流(Byte Stream)无差错地传送到目的主机。

TCP协议将应用层的字节流分成多个字节段(Byte Segment),然后将一个一个的字节段传送到互联层,发送到目的主机。

当互联层将接收到的字节段传送给传输层时,传输层再将多个字节段还原成字节流传送到应用层。

TCP协议同时要完成流量控制功能,协调收发双方的发送与接收速度,达到正确传输的目的。

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它主要用于不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的传输中,分组传输顺序的检查与排序由应用层完成。

传输速度快于TCP协议,用于实时传输。

应用层协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易考点)远程登录协议(Telnet)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远程登录功能;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交互式文件传输功能;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电子邮件发送功能;域名服务(Domain Name Service,DNS),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IP地址映射的网络服务;路由信息协议(Router Information Protocol,RIP),用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NFS),用于网络中不同主机间的文件共享;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WWW服务。

4. 0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两者定义了相似的功能。

但是,两者在层次划分、使用的协议上有很大的区别。

(1)OSI模型的缺陷会话层在大多数应用中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空的;在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子层插入,每个子层都有不同的功能;OSI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相结合,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起来更加困难;寻址、流量与差错控制在每层中重复出现,必然要降低系统效率;关于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很多“原语”在软件的很多高级语言中实现起来容易,但是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软件开发效率低。

(2)TCP/IP模型的缺点它在服务、接EI与协议的区别上就不是很清楚;主机一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一个好的参考模型应该将它们区分开,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TCP/IP协议的成功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又进一步扩大TCP/IP协议的影响。

TCP/IP首先在学术界争取大批的用户,同时也越来越受到计算机产业界的青睐。

IBM、DEC等大公司纷纷宣布支持TCP/IP协议,局域网操作系统NetWare、LAN Manager竞相将TCP/IP纳入自己的体系结构,数据库Oracle支持TCP/IP协议,UNIX、POSIX操作系统也一如既往地支持TCP/IP协议。

相比之下,0SI参考模型与协议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例题:(2010年3月)关于TCP/IP模型与OSI模型对应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TCP/IP模型的应用层对应于OSI模型的传输层B)TCP/IP模型的传输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物理层C)TCP/IP模型的互联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网络层D)TCP/IP模型的主机-网络层对应于OSl模型的应用层多智网校试题解析: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4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与主机一网络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