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上《方差与标准差》word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2.2《方差》教案.docx
2.2方差与准差(教案)学目:1、了解方差的定和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生和形成的程。
3.会用方差算公式来比两数据的波大小。
4.探索极差、方差的用程,体会数据波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以及区,累。
学重、点重点:方差生的必要性和用方差公式解决。
掌握其求法,点:理解方差公式,用方差数据波情况的比、判断。
学程一、情景:球的准直径 40mm,部从 A、 B 两厂生的球中各抽取了10 只,些球的直径了行。
果如下(位:mm):A 厂: 40.0 , 39.9 ,40.0 , 40.1 , 40.2 ,39.8, 40.0 , 39.9 , 40.0,40.1 ;B 厂: 39.8 , 40.2 ,39.8 , 40.2 , 39.9 ,40.1, 39.8 , 40.2 , 39.8,40.2.你哪厂生的球的直径与准的差更小呢?(1)你算一算它的平均数和极差。
(2)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的球直径同准?今天我一起来探索个。
探索活通算极差只能反映一数据中两个极之的大小情况,而其他数据的波情况不敏感。
我一起来做下列的数学活算一算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相加,把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你哪种方法更能明反映数据的波情况?二、新知授:授新知:(一)方差定:有n个数据 x1, x2,, x n,各数据与它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是( x1 x),(x2x),⋯,( x n x),,222我用它的平均数,即用x21[( x1x) 2( x2x) 2( x n x )2 ] n来衡量数据的波大小,并把它叫做数据的方差(variance ),作s2。
意: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大小在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明数据的波越大,越不定:( 1)研究离散程度可用S2(2)方差用更广泛衡量一数据的波大小(3)方差主要用在平均数相等或接近( 4)方差大波动大,方差小波动小,一般选波动小的(二)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注意:波动大小指的是与平均数之间差异,那么用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整体的波动大小可以通过对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求平均值得到。
苏科九上《用计算器求标准差的方差》word教案
§2.3 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审核人:夏玮【目标导航】1.熟练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2.进一步体会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越性.【要点梳理】1、,,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的特征数据.2、对于一些很繁琐的数据.求它们的方差和标准差,在解题时,如果用方差公式进行计算,计算量,甚至.3、利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时,首先要进入计算状态,在计算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正确输入每一个数据,每按一次键,均要认真看,不能有数据重复、遗漏、错误。
4、打开计算器,按键、、进入统计状态。
5、输入数据后,按键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
6、输入数据后,按键计算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问题探究】知识点1.体会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标准差例1.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隆重举行,下表是5.1—5.5参观世博会的人请计算这五天中参观世博园人数的方差和标准差.引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标准差比较繁琐,如果能够利用计算器,就会大大提高效率。
那么本节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标准差。
知识点2.如何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例2.为了从小明和小丽两人中选拔一个参加学校军训射击比赛,现对他们的射击成绩进行了测试,10次打靶命中的环数如下:小明:10,7,8,8,8,8,8,8,9,6;小丽:8,8,8,8,5,8,8,9,9,9计算小明和小丽命中环数的方差和标准差,哪一个人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1)(2)(6个8既可以仿照P.50方法2单个输入,也可以的方式输入)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即小明射击的平均数=8,方差s2=1,标准差s=1.(6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即小丽射击的平均数=8,方差s2=1.2,标准差s=1.095445115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虽然相同,但是第二组数据的方差约为1.2,第一组数据的方差为1,因为1.2>1,所以第二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小明射击成绩比小丽稳定.【课堂操练】1.用科学计算器计算下列两组数据的方差,然后回答问题:A.213,214,215,216,217;B.314,315,318,317,316.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其中存在怎样的规律;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85 , 75 , 92 , 98 , 63 , 90 , 88 , 56 , 77 , 953.分别从两个班级中随意抽取甲、乙两组各10名学生,他们的数学测验成绩(单位:分)如下:甲组:83 , 85 , 82 , 86 , 87 , 81 , 86 , 84 , 90 , 76乙组:74 , 79 , 89 , 91 , 80 , 79 , 89 , 85 , 84 , 90计算甲、乙两组学生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哪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比较整齐?4.从某树木的苗圃中,随意抽取某树木的树苗100株,量得树苗高度(单位:cm)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3,45 , 49 , 51 , 54 , 55 , 57 , 58 , 58 , 59 ,59 , 60 , 60 , 61 , 61 , 63 , 63 , 64 , 65 , 65 ,65 , 66 , 66 , 67 , 68 ,69 , 69 , 70 , 70 , 70,70 , 71 , 71 , 71 , 72 , 72 , 73 , 73 , 73 , 74 ,74 , 75 , 75 , 75 , 75 , 76 , 76 , 77 , 79 , 79 ,80 , 80 , 80 , 80 , 81 , 82 , 82 , 83 , 83 , 83 ,85 , 85 , 85 , 86 , 86 , 88 , 88 , 89 , 90 , 90 ,90 , 91 , 91 , 92 , 94 , 95 , 95 , 95 , 96 , 96 ,97 , 97 , 99 , 99 , 100 , 101 , 101 , 103 , 104 , 106 ,106 , 106 , 107 , 109 , 109 , 110 , 110 , 112 , 115 , 117(1)用计算器计算上述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2)在-S到+S范围内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百分之几?(3)在-2S到+2S范围内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百分之几?【每课一测】(完成时间:45分钟,满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1.在进行统计计算时,为了清除前一步输错的数据,应按键()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游戏的中奖概率是110,则做10次这样的游戏一定会中奖B.为了解全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应该采用普查的方式C.一组数据6,8,7,8,8,9,10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8D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20.01S =甲,乙组数据的方差20.1S =乙,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3.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A.3.5B.3C.0.5D.-3 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35分)4.甲、乙两名同学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5次,命中的环数如下表:则甲同学的方差是 ,乙同学的方差是 , 同学发挥稳定. 5.已知一组数据70,29,71,72,81,73,105,69,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标准差为 .(精确到0.01)(378.69,19.46)6.已知一个样本a ,4,2,5,3,它的平均数是b ,且a ,b 是方程(x-1)(x-3)=0的两个根,则这个样本的方差为 ,标准差为 .7.(2010,南京)甲乙两人5次射击命中的患数如下:甲 7 9 8 6 10 乙 :7 8 9 8 8 则这两人次射击命中的环数的平均数都为8,则甲的方差 乙的方差。
九年级(上)数学教案:方差与标准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
活动
三.释疑拓展:
1.将上面的两组数据绘制成下图:
3.怎样用数量来描述上述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呢?
归纳总结:
1.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
的平均数
_
x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
1
()
x x
-,2
2
()
x x
-,…,
2
()
n
x x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2222
12
1
()()()
n
s x x x x x x
n
⎡⎤
=-+-++-
⎣⎦
来表示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们叫做这组数据
的.
总结:从方差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一组数据的方差,
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就;一组数据的方差,
学生思考后可
以小组讨论,
让学生谈谈自
己是如何思考
的
x1x2x3x4x5x6x7x8x9x10数据40.
39.
9
40.
40.
1
40.
2
39.
8
40.
39.
9
40.
40.
1与平均数差
x1x2x3x4x5x6x7x8x9x10数据40.
40.
2
39.
8
40.
1
39.
9
40.
1
39.
9
40.
2
39.
8
40.
0与平均数差
(n x x +-补充习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 2.3 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苏科版
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方差与标准差教案
方差与标准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方差的概念,掌握计算一组数据方差的方法。
2. 理解标准差的概念,掌握计算一组数据标准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2. 利用数学软件或calculator 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方差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标准差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1. 方差、标准差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 利用数学软件或calculator 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引发学生对数据波动性的思考,进而引入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方差和标准差的定义、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组数据,计算其方差和标准差,并交流计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方差和标准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2. 选择一组数据,计算其方差和标准差,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方差和标准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数学软件或计算器,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方差和标准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方差和标准差进行深入理解,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九年级数学上册方差与标准差苏科版
方差与标准差
2填一填
A厂
X1X2X3X4X5X6X7X8X9X10
数据
与平均值差
B厂
X1X2X3X4X5X6X7X8X9X10数据
与平均值差
3算一算
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4想一想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一)方差
1.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先求这组数据的
平均数,再求这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设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那么我们求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2.请你归纳一下方差概念,并说说公式中每一个元素的意义。
3.谈谈方差的作用?
4.说说你的疑问:
(1)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方差?
(2)为什么对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差不取其绝对值,而要将它们平方?(3)为什么要除以数据个数n?(是为了消除数据个数的影响).
在学生理解了方差概念之后,再回到了引例中,通过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再根据理论说明。
(二)标准差
1.问题:
方差的单位与愿数据的单位相同吗?应该如何办?
2.引出新知----标准差概念
有些情况下,需用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④
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九年级数学上册 极差 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苏科版
初三复习案:极差、方差与标准差——数据的离散程度【学习目标】 一. 教学内容: 数据的离散程度 二. 学习目标:1. 掌握极差的定义,了解极差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能够通过极差的大小来判断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
2. 了解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除了平均数、极差外,还有方差、标准差、理解方差、标准差的定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了解样本的方差,样本标准差、总体方差的意义,会用简化的计算公式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会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
三. 重点:极差的定义,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四、难点:会用极差的意义判断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利用方差、标准差描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际运用时理解相关数据之间的规律。
【学习内容】 (一)知识要点知识点1: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其中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
知识点2: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代表极差的定义: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我们就把这样的差叫做极差。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一般来说,极差小,则说明数据的波动幅度小。
知识点3:生活中与极差有关的例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极差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比如一支篮球队队员中最高身高与最矮身高的差。
一家公司成员中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的差。
知识点4:平均差的定义在一组数据x 1,x 2,…,x n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即T=|)x x ||x x ||x x (|n1n 21----+⋅⋅⋅+-+-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差”。
“平均差”能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平均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知识点5:方差的定义在一组数据x 1,x 2,…,x n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差的平方,它们的平均数,即S 2=])x x ()x x ()x x [(n12n 222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S 2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 方差、标准差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 方差、标准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 方差、标准差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对于函数、统计等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方差、标准差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理解它们的意义。
2.学会计算方差、标准差的方法。
3.能够应用方差、标准差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方差、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3.应用方差、标准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出方差、标准差的概念,通过案例教学法讲解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相关案例资料。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出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例如,某学校九年级有甲、乙两个班级,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甲班平均分是80分,乙班平均分是82分,问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方差、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例子,计算其方差和标准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方差、标准差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苏科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3.4 方差》教案 (1).doc
1 3.4方差教学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教学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方差公式 一、自主学习:(一)知识我先懂:方差: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方差:即用 来表示。
给力小贴士: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 。
波动性越 。
(二)自主检测小练习: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2、甲、乙两组数据如下:甲组:10 9 11 8 12 13 10 7;乙组:7 8 9 10 11 12 11 12.分别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并说明哪一组数据波动较小.二、合作探究:引例:问题: 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0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 ) 甲:9、10、10、13、7、13、10、8、11、8;乙:8、13、12、11、10、12、7、7、10、10;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平均数:x = )(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极差,你发现了 )归纳: 方差: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方差:即用 来表示。
三、例题精讲:例1、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12 给力提示:先求平均数,在利用公式求解方差。
四、练习巩固:1、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是,但S2甲= ,S2乙= ,则S2甲S2乙,所以确定去参加比赛。
数学苏教版必修3教案:2.3.2方差与标准差 Word版含解析
2.3.2方差与标准差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方差与标准差”这节课在上节课平均数的基础上,从实例“有甲、乙两种钢筋,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中平均数不是反映总体质量、水平的唯一特征数,在平均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数据的稳定程度可以作为评价对象质量高低的又一重要因素,从而说明引入方差、标准差的必要性,同时使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稳定性”的意义,教材中用数轴表示两组数据,形象地表现出数据的“聚散”程度,并用极差反映数据的稳定性.当两组数据的极差相差不大时,就不适宜用极差来表示稳定性,这时可用“方差与标准差”作为比较数据稳定性的特征数.初中已学过方差概念,现在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要将用方差刻画数据的稳定程度的理由讲清楚,充分揭示用方差作为比较数据稳定性水平的特征数的思维过程.通过方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的比较,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用方差反映稳定性水平的不足之处是与原数据单位不一致,且平方后可能夸大偏差的程度等,从而引入“标准差”的概念,这一过程应让学生在形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探索.三维目标1.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3.引导学生对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学习,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4.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观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方差与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样本方差与标准差.2.根据方差与标准差对事件进行科学的决策,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教学难点:1.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及运算的准确性.2.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从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平均数向我们提供了样本数据的重要信息,但是,平均数有时也会使我们作出对总体的片面判断.某地区的统计报表显示,此地区的年平均家庭收入是10万元,给人的印象是这个地区的家庭收入普遍比较高.但是,如果这个平均数是从200户贫困家庭和20户极富有的家庭收入计算出来的,那么它就既不能代表贫困家庭的年收入,也不能代表极富有家庭的年收入.因为这个平均数掩盖了一些极端情况.而这些极端情况显然是不能被忽视的.因此,只有平均数还难以概括样本数据的实际情况.举例: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样本(如下表)检查他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2),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两种钢筋的平均数都是125,那么,它们有没有什么差异呢?推进新课作出图形,作直观比较:直观上看,还是有差异的.乙的强度比较分散,甲的强度相对集中.因此,我们还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据.例如,在作统计图、表时提到过的极差甲的强度极差=135-110=25,乙的强度极差=145-100=45.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与平均数一起,可以给我们许多关于样本数据的信息,显然,极差对极端值非常敏感,注意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统计策略.新知探究1.方差(variance)的概念: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方差,一般用s 2表示.假设样本数据是x 1,x 2,…,x n ,x 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结合上节课有关离差的讨论可知,离差越小,稳定性就越高. 因此,通常用如下公式计算方差:∑=-=ni i x x n s 122)(1. 因为方差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同,且平方后可能夸大了离差的程度,因此将其算术平方根∑=-=ni i x x n s 12)(1 作为样本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分别简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2.计算样本数据x 1,x 2,…,x n 的标准差的算法是:S1 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x ;S2 算出每个样本数据与样本平均数的差x i -x(i=1,2,…,n);S3 算出S2中x i -x(i=1,2,…,n)的平方;S4 算出S3中n 个平方数的平均数;S5 算出S4中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即为样本标准差.关于方差、标准差的一点说明:(1)方差、标准差是用来描述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它反映了各个样本数据聚集于样本平均数周围的程度.方差与标准差越小,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的周围越集中;反之,方差标准差越大,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的周围越分散.(2)在实际应用中,方差与标准差常被理解为稳定性.例如在上面的比较两种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差与标准差越小意味着该产品的质量越稳定;在描述成绩时,方差与标准差越小,说明成绩越稳定.(3)学生思考“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标准差为0的样本数据有什么特点?” 由标准差的定义容易得出标准差是非负的;标准差为0意味着所有的样本数据都相等的特性,且与样本平均数也相等,可以构造一个样本容量为2的样本:x 1,x 2(x 1<x 2),这样可以体会出两个样本数据分散程度与样本标准差应用示例例1 根据下列四组样本数据,说明它们的异同点.(1) 555555555;(2) 444555666;(3) 334456677;(4) 222258888.分析:从数据的数字特征出发.解:四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0,标准差分别是0.00,0.82,1.49,2.83.虽然它们有相同的平均数,但是它们有不同的标准差,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一样的.点评:样本的方差、标准差能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例2 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hm2),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分析:巩固求方差和标准差的方法.解: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10,样本方差为[(9.8-10)2+(9.9-10)2+(10.1-10)2+(10-10)2+(10.2-10)2]÷5=0.02,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也为10,样本方差为[(9.4-10)2+(10.3-10)2+(10.8-10)2+(9.7-10)2+(9.8-10)2]÷5=0.24.因为0.2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点评:1.本题若仅由x甲=x乙,易产生这两种水稻的产量一样稳定的错觉.这表明在实际问题中,仅靠期望值(即平均数)不能完全反映问题,还要研究其偏离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及方差或标准差):标准差大说明取值分散性大,标准差小说明取值分散性小或者说取值比较稳定、集中.2.要对“根据这组数据估计…”的统计意义作必要的说明:第一,统计研究是以一定的样本为依据的,对于确定的样本得到确定的统计结果;第二,统计结果具有随机性,选择不同的样本可能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最后还可让学生思考除了品种的优劣,影响水稻产量还有哪些因素?根据一组数据得到的结果是否可靠?这些问题的提出会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的兴趣.例3 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日光灯在必须换掉前的使用天数如下,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标准差.分析:用每一个区间内的组中值作为相应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再求平均使用寿命.解:各组中值分别为165.5,195.5,225.5,255.5,285.5,315.5,345.5,375.5,由此算165.5×1%+195.5×11%+225.5×18%+255.5×20%+285.5×25%+315.5×16%+345.5×7%+375.5×2%=268.4≈268(天).这些组中值的方差为1001×[1×(165.5-268.4)2+11×(195.5-268.4)2+18×(225.5-268.4)2+20×(255.5-268.4)2+ 25×(285.5-268.4)2+16×(315.5-268.4)2+7×(345.5-268.4)2+2×(375.5-268.4)2]=2 128.60(天2), 故所求的标准差约为6.2128≈46(天).答: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寿命约为268天,标准差约为46天.点评:此例的目的是:掌握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一种估计方法,即组中值估计法.因为前一节例3已介绍了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平均值的估计方法,所以处理此例时应让学生回忆前例并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4 容量是40的样本中各数据与30的差的平方和是250,样本标准差是1.5,求样本平均数.分析:根据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的公式解题.解:∵(x 1-30)2+(x 2-30)2+…+(x 40-30)2=250,所以(x 12+x 22+…+x 402)-60(x 1+x 2+…+x 40)+40×302=250.即(x 12+x 22+…+x 402)-60×40x +40×900=250, ①又∵140[(x 1-x )2+(x 2-x )2+…+(x 40-x )2]=1.52=2.25,即(x 12+x 22+…+x 402)-2x(x 1+x 2+…+x 40)+40x 2=90,即(x 12+x 22+…+x 402)-80x 2+40x 2=90,②①-②得40x 2-2 400x+40×900=160, 即x 2-60x +896=0,( x -32)( x -28)=0, 所以,x =32或x =28.点评:理解样本方差的含义,抓住关键点:x 1+x 2+…+x 40=40x ,通过数形结合,结合消元x 1+x 2+…+x 40合理解决问题.例5 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s 2,将这组数据的每个数据都加上10,求所得新数据的方差.分析:利用方差公式解题.解:设原数据:x 1,x 2,…,x n ,平均数是x ,方差是s 2,则新数据为:x 1+10,x 2+10,…,x n +10,平均数为则方差为n 1[(x 1+10-x -10)2+(x 2+10-x -10)2+…+(x n +10-x -10)2] =n1[(x 1-x )2+(x 2-x )2+…+(x n -x )2]=s 2.变式训练某班有50名学生,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经计算得到的平均分数是70分,标准差是s ,后来发现登记有误,某甲得70分却记为40分,某乙50分误记为80分,更正后重新计算得标准差为s 1,则s 与s 1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s=s 1B.s<s 1C.s>s 1D.不能确定解析:由题意,平均数不变,所以只要看与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的变化情况.因为方差刻画了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平均偏离程度.s 中有:(40-70)2+(80-70)2=1 000,s 1中有:(70-70)2+(50-70)2=400所以s>s 1.答案:C点评:由本例及变式可推理归纳方差的性质:(1)若给定一组数据x 1,x 2,…,x n ,方差为s 2,则ax 1,ax 2,…,ax n 的方差为a 2s 2;(2)若给定一组数据x 1,x 2,…,x n ,方差为s 2,则ax 1+b,ax 2+b,…,ax n +b 的方差为a 2s 2,特别地,当a=1时,则有x 1+b,x 2+b,…,x n +b 的方差为s 2,这说明将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减去相同的一个常数,其方差是不变的,即不影响这组数据的波动性;(3)方差刻画了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平均偏离程度.对于不同的数据集,当离散程度越大时,方差越大;(4)方差的单位是原始测量数据单位的平方,对数据中的极值较为敏感.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解答:1.甲、乙两个班的样本平均数为160,但甲班的极差为3,乙班的极差为30,故甲班的波动较小.2.已知 s 2=3=81[(k 1-k )2+(k 2-k )2+…+(k 8-k )2], 而 883)...(28)3(2...)3(2)3(2821821⨯-+++=-+-+-k k k k k k =2k -3, s 12=18[(2k 1-6-2k+6)2+(2k 2-6-2k+6)2+…+(2k 8-6-2k+6)2]=4s 2=12.3.甲较稳定.4.甲的平均值为10,方差为0.055;乙的平均值为10,方差为0.105.点评:从练习中再次体会数据的离散程度影响对事件的客观判断,体会从平均数、离散程度的角度对事件作出科学判断的方法.课堂小结1.数据的离散程度影响对事件的客观判断,体会从平均数、离散程度的角度对事件作出科学判断的方法,方差与标准差越小,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的周围越集中;反之,方差与标准差越大,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的两边越分散;2.衡量离散程度的常用计算方法——方差与标准差,熟悉用计算器计算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切实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方法、步骤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合理解释;3.样本的有效选择对判断有重要影响,知道影响判断、决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对总体作出判断之前,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切实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4.样本数据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规律性,在很广泛的条件下,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的数字特征如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随样本容量的增加及时稳定于总体相应的数字特征,总体的数字特征是一定的,不存在随机性.作业课本习题2.3 3、5、7.设计感想本节课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方差和标准差则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在实际学习、工作中用得非常多,比如选择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时,要看他以前的每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但成绩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学习上也是如此,稳定了可以给最后的考试提供稳定心理.用这种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无限兴趣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习题详解习题2.3 1. x =301(2×5.1+3×5.2+6×5.3+8×5.4+7×5.5+3×5.6+1×5.7)≈5.39. 该厂这个月的平均日产值约为5.39万元.2.在全部数据中找出最小值4.0和最大值7.4,两者之差为3.4,确定全距为3.5,以组距0.5将区间[4.0,7.5]分成7个组.x =1001(4.25×1+4.75×2+5.25×15+5.75×28+6.25×33+6.75×18+7.25×3)=6.03,估计试验田里麦穗的平均长度约为6.0 cm.3.(1)甲机床次品数的平均值为1.5,乙机床次品数的平均值为1.2,故乙机床次品数的平均值较小;(2)甲的方差为1.65,乙的方差为0.82,故乙机床的生产状况较为稳定.4.估计甲机床平均次品率约为(0×0.7+1×0.1+2×0.1+3×0.1)÷1 000=0.06%,乙机床平均次品率约为(0×0.5+1×0.3+2×0.2+3×0)÷1 000=0.07%,故甲机床的产品质量较好.5.(1)此样本中金属棒的平均长度约为5.99;(2)频率分布表如下:频率直方图如下:(3)6×(1-0.2%)≈5.99,6×(1+0.2%)≈6.01,故合格的金属棒有15根,合格率约为15÷40≈37.5%.6.(1)频率分布表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2)由组中值估计的总体平均数为(57×5+65×14+73×25+81×11+89×5)×601=72.6,约73次. 实际总体平均数约为72,误差约为1.7.施了新化肥的土地的平均每块土地产量为20.52 kg ,未施新化肥的土地平均每块土地产量为17.36 kg ,且施了新化肥的土地产量的方差约为83.33,未施新化肥的土地产量的方差约为154.88,说明用了新化肥不仅平均产量高,而且产量稳定,故可认为新化肥取得了成功.。
苏科版九上《方差与标准差》word教案
苏科版2.2方差与标准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2、 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3、 了解方差和标准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并在具体情景中加以应用 重点: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 难点:方差和标准差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1、数据2、3、4、5、6的极差是多少?改变中间3个数的大小(在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6的范围)极差改变吗?2、你发现用极差刻画一组数据有什么缺点呢?(我们有必要探索另一种刻画数据的方法) 二、交流展示:(由学生填写)A 组数据2、3、4、5、6与B 组数据2、4、4、4、6与平均数的偏差明显不同,怎样用一个量来描述这两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呢?思考:(1)A 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分别为 、 、 、 、 ,和为 。
B 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分别为 、 、 、 、 ,和为 。
(2) A 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分别为 、 、 、 、 ,和为 ,平均数为 。
B 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分别为 、 、 、 、 ,和为 ,平均数为 。
(3)A 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为 、 、 、 、 ,和为 ,平均数为 。
B 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为 、 、 、 、 ,和为 ,平均数为 。
你认为哪种量能描述这两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定义: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221)-()-(x x x x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s 2= [(x 1―x )2+(x 2―x )2+…+(n x -x )2]来描述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2s 。
上述2=2A s ,2B s =0.8,这说明方差大偏离平均数就大,即离散程度大,数据越不稳定,方差小说明偏离平均数小,即离散程度小,数据就稳定。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方差》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方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方差》是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数据波动性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方差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方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概率和统计初步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仍需提高。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不够强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方差的定义,掌握计算一组数据方差的方法,能运用方差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差的定义,计算一组数据方差的方法。
2.难点:方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方差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方差的计算方法,并体会方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制作PPT,准备练习题。
2.学生准备:复习八年级数据处理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组数据的波动性?从而引出方差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方差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方差的计算过程。
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组数据的方差计算。
苏科版九年级上2.2《方差与标准差》学案.doc
§2、1 方差与标准差审核人:戴蔚【目标导航】1.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2.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卉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3.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要点梳理】1.我们知道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2.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采用先求这组数据的 ,再求这组数据与的差的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性大小3.设在一组数据X], X2, X3, X”……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 r r) 2, (X2- r) 2, g・x) 2,……,(乂旷;)气那么我们求它们的平均数, 即用S2= . 4.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o5.方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数,可通过比较其大小判断波动的大小,方差说明数据越稳定,6.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方差?7.为什么要除以数据的个数n?8.标准差与方差的区别和联系?【问题探究】知识点1.探究计算数据方差和标准差的必要性例1 .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A 厂:40.0 , 39.9 , 40.0 , 40.1 , 40.2 , 39.8 , 40.0 , 39.9 , 40.0 ,40.1B 厂:39.8 , 40.2 , 39.8 , 40.2 , 39.9 , 40.1 , 39.8 , 40.2 , 39.8 ,40.2思考探索: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2、根据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你能断定这两个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吗?3、观察根据上面数据绘制成的下图,你能发现哪组数据较稳定吗?知识点2.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例2.在一组数据中X 】、X2、X3...Xn 电它们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是(X] — ? )2,㈤一^)2, (x 3-x)2 , ...,(x n -r)2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S 2=^ [(X1-T)2+(x 2-r)2 +(x 3-r)2...+ (x n -r)2 ]来描述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 的. 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来描述 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变式】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甲:0、1、0、2、2、0、3、1、2、4 乙:2、3、1、2、0、2、1、1、2、1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木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知识点3.例3.己知,一组数据xi, X2, ..... , xJKj 平均数是10,方差是2,%1 数据X H3,X2+3,……,XC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1 数据2xi, 2X2,……,2*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1 数据2xi+3, 2X 2+3,……,2x“+3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你能找出数据的变化与平均数、方差的关系吗?直径/mmA J 直径/mmB J【课堂操练】1、一组数据:—2, -1, 0, x, 1的平均数是0,则x二—.方差S2 =2、如果样本方差S2 =汀底一2)' +(花一2尸+(思一2)- +(耳一2)2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样本容量为.3、己知知心,尤3的平均数1 = 10,方差$2=3,则2X H2X2,2X3的平均数为,方差为.4 样本方差的作用是()A、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B、表示样木的平均水平C、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D、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5、小明和小兵10次100m跑测试的成绩(单位:s)如下:小明:14.8 , 15.5 ,13.9 , 14.4 , 14.1 , 14.7 , 15.0, 14.2 , 14.9 , 14.5小兵:14.3,15.1 , 15.0 , 13.2 , 14.2 , 14.3 , 13.5 , 16.1 , 14.4,14.8如果要从他们两人中选一人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那么应该派谁去参加比赛?6、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的平均成绩均为7环,10次射击的方差分别分别是3和1.2。
教案精选:九年级数学《方差与标准差》教学设计
教课方案优选:九年级数学《方差与标准差》教课方案教课方案优选:九年级数学《方差与标准差》教课方案【学习目标】 1.认识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观点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颠簸大小。
4. 经历探究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领会数据颠簸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差别,累积统计经验。
【学习要点、难点】要点:方差产生的必需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质问题。
掌握其求法。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颠簸状况的比较、判断。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与导学1.如图是依据某地某段时间的每日最低气温绘成的折线图 ,那么这段时间最低气温的极差、众数、均匀数挨次是( )A.5 °,5 °,4 °B.5 °,5 °,4.5 °°,5 °,4 °°,5 °,4.5 °2.一组数据 :3,5,9,12,6 的极差是 _________.3.数据- 2,- 1,0, 1, 2 的方差是 _________.4. 五个数 1,2,3,4,a 的均匀数是3,则 a=________,这五个数的方差是________.5.分别计算以下数据的均匀数和极差:A : 40.0, 39.9, 40.0,40.1, 40.2, 39.8, 40.0, 39.9,40.0, 40.1;均匀数 =;极差=.B : 39.8, 40.2,39.8,40.2, 39.9, 40.1, 39.8, 40.2,39.8, 40.2. 均匀数 =;极差=.二、讲堂学习商讨(约25 分钟)(一)情形创建: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 ,质检部门从 A 、 B 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 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
结果以下(单位:mm):A 厂: 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 40.1;B 厂: 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 40.2.你以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偏差更小呢?(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均匀数和极差。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3.4 方差、标准差学案
苏教科版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精选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苏科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3.4方差、标准差一、学习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二、知识点回顾:(一)方差定义: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221)((x x x x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1222212x x x x x x nS n -++-+-=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varianc e ),记作2s .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 越不稳定.归纳:(1)研究离散程度可用2S . (2)方差应用更广泛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3)方差主要应用在平均数相等或接近时.(4)方差大波动大,方差小波动小,一般选波动小的.(二)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 注意:波动大小指的是与平均数之间差异,那么用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整体的波动大小可以通过对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统计量.二、当堂检测1:1.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标准差为 .2.数据-2,-1,0,1,2的方差是_________.3. 五个数1,2,3,4,a 的平均数是3,则a =________,这五个数的方差是________.4.样本方差的作用是( )A 、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B 、表示样本的平均水平C 、表示总体的波动大小D 、表示样本的波动大小,从而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5. (1)一组数据:2-,1-,0,x ,1的平均数是0,则x = ,方差=2S . (2)如果样本方差[]242322212)2()2()2()2(41-+-+-+-=x x x x S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样本容量为 .6. 一个样本的方差是0,若中位数是a ,那么它的平均数是( )A 、等于aB 、不等于 aC 、大于 aD 、小于a三、当堂检测2:1.数据-2,-1,0,1,2的方差是_________.2.五个数1,2,3,4,a 的平均数是3,则a =________,这五个数的方差是________.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2.2方差与标准差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doc
探索课题探索目标§2.2《方差与标准差》教案设计方差与标准差|探索课时| 1 |主备人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2・知道方差、标准差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1.渗透数学知识抽象美及图像上的形象美,提高数学美的鉴赏力2.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重点难点方并概念.教学环节师生合作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质检部门从A、B两厂抽出生产的乒乓球各10只……(详见P45)设计意图从学生创设情境(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是否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今天我们一起來探索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计数学活动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屮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
让我们一起來做下列的数学活动:1画一画■ 0仔V< 凤* W > < vt rAt >熟悉的生活入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一种探索的情境。
时间安排分钟10分钟2A学生动笔X,X:X.x5X?Xio数据与平均值差X,X:X.x t Xi X;X,Xi。
数据与平均值差3算一算把所令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4想一想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学生每两组展开活动。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貝皂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一)方差I.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屮常。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5.2《方差与标准差》教案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5.2《方差与标准差》教案 苏科版 教学目标1.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2.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3.了解方差和标准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统计量,并在具体情景中加以应用. 重点: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求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难点:了解方差和标准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 ,质检部门对甲、乙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进行检测. : 甲厂 40.0 39.9 40.0 40.1 40.2 39.8 40.0 39.9 40.0 40.1 乙厂 39.8 40.2 39.8 40.2 39.9 40.1 39.8 40.2 39.8 40.2 思考:你认为哪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通过计算容易得到:甲乙两厂10只乒乓球的直径的平均数均为40mm ,极差均为0.4mm . 将上面的数据绘制成图:乙厂39.739.839.940.040.140.240.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厂的数据比较集中地在平均数附近波动,乙厂的数据与平均数的偏差较大.怎样用一个量来描述这两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呢?在一组数据中1x ,2x ,…,n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分别是21()x x -,22()x x -,…2()n x x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2222121[()()+()]n s x x x x x x n=-+-+-…来描述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2s .(“一均,二差,三方,四再均”)我们来计算上面两组数据的方差. 40.0+39.9+40.040.1=4010x =甲…++, 39.8+40.2+39.840.2=4010x =乙…++. 甲厂39.739.839.940.040.140.240.3于是222221[(40.040)(40.140)(40.040)(39.940)]=0.01210s =-+-++-+-甲…, 222221[(39.840)(40.240)(40.240)(39.840)]=0.03410s =-+-++-+-乙…. 22s s <甲乙,说明甲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通常我们也可以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222121[()()+()]n s x x x x x x n=-+-+-…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记作s .例如上述数据的标准差分别是:0.0120.11s =≈甲,0.0340.18s =≈乙.通常,一组数据的方差或者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二、例题讲解 《学与练》P3例1、例2、拓展提升方差的单位是数据单位的平方,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单位一致.三、课堂练习四、小结1.我们知道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 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2.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采用先求这组数据的 ,再求这组数据与 的差的 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性大小,即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3.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2.2方差与标准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2、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
3、了解方差和标准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并在具体情景中加以应用
重点: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难点:方差和标准差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数据
2、
3、
4、
5、6的极差是多少?改变中间3个数的大小(在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6的范围)极
差改变吗?
2、你发现用极差刻画一组数据有什么缺点呢?(我们有必要探索另一种刻画数据的方法)
二、交流展示:(由学生填写)
A组数据2、3、4、5、6与B组数据2、4、4、4、6与平均数的偏差明显不同,怎样用一个
量来描述这两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呢?思考:
(1)A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分别为_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 ______,和为______ 。
B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分别为_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 ______,和为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分别为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 ___ ,和为,平均数为_______ 。
B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分别为__________ 、_____ 、_____ 、 ___ 、 ____ ,和为_____ ,平均数为_______ 。
(3)A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为__________ 、____ 、_____ 、______ 、 ____ ,和为_____ ,
平均数为_______ 。
B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为__________ 、____ 、_____ 、______ 、 ____ ,和为_____ ,平均数为_______ 。
你认为哪种量能描述这两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定义:设有n个数据%, x2/ ,x 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X i -X)2 ,(X2-X)2,,,(X n -X)2,-,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1 —一一
s2= —[ ( Xi—X ) 2+( X2—X ) 2+ , + ( X n—X ) 2]来描述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n
它
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
2 2
上述S A =2,S B =0.8,这说明方差大偏离平均数就大,即离散程度大,数据越不稳定,方
差小说明偏离平均数小,即离散程度小,数据就稳定。
我们也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三、互动探究: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记作s。
例1质检部门从 A 、B 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 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
检测。
结果如下(单位:mm ):
A 厂:40.0, 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
B 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 ?
(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 )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
四、 精讲点拨:
_ 2
例2、若数据x 1, X 2,,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1 )求数据2X 1,2x 2,,, 2X n 的平均数和方差;
(2)求数据X 1 + a ,X 2 + a ,,, X n + a 的平均数和方差。
(可当结论记) 五、 纠正反馈:
1、一组数据:
2, 1,0,x ,1的平均数是0,则x = ___________ ,方差s 2 = _________
程度用方差比极差更好一些。
2.2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命题人:
审核人:
已知 X 1, X 2, X 3 2
的平均数X= 10,方差S = 3,
则2X 1,2X 2,2X 3的平均数
,方差为
为
3、如果给定数组中每一个数都减去同一非零常数,则数据的( A 、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C 、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B 、平均数改变, A 、平均数不变,
方差改变 方差改变
4、P 471、2
六、迁移应用:
例3、从甲、乙两种棉苗中各抽
甲 25 41 40 37 22 乙 27 16 44 27 44
问:①哪种棉花的苗长得高? ②
哪种棉花的苗长得整齐?
10株,测得它们的株高分别如下:
(单位:cm )
14 19 39 16 40 40
21 42 16 40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学生掌握较好。
让学生明白反应一组数据的离散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
二、预习导学
1什么叫方差?什么叫标准差?
三、问题探究:
A组数据2、3、4、5、6与B组数据2、4、4、4、6,怎样用一个量来描述这两组数据偏离平
均数的大小呢?你认为哪种量能描述这两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2
s
1若数据为,x2,,x n的平均数为X,方差为
(1 )求数据2X1,2X2,,,2X n的平均数和方差;
(2)求数据x+a,x2 + a,,,x n + a的平均数和方差。
2、从甲、乙两种棉苗中各抽10株,测得它们的株高分别如下:(单位:cm)
甲25 41 40 37 22 14 19 39 21 42
乙27 16 44 27 44 16 40 40 16 40
问:①哪种棉花的苗长得高?②哪种棉花的苗长得整齐?
五、检测反馈:
2
1、一组数据:2,1,0,x,1的平均数是0,则x = _________ ,方差s = __________
2、已知x1, x2, x3的平均数x = 10,方差S2= 3,则2x1,2x2,2x3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_______
方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
3、如果给定数组中每一个数都减去同一非零常数,则数据的平均数 _________ ,方差________
(填“不变”或“改变”)
2.2方差与标准差巩固案
命题人:审核人: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数据一2,—1,0,1,2的方差是_________ 。
2、五个数1, 2, 3, 4, a的平均数是3,则a = _____________ ,这五个数的方差是 ___________ 。
- 1
3、若一组数据3, 一1, a, - 3, 3的平均数x是a的丄,则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_________
3
4、已知,一组数据x1, X2, , X n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
①数据X1 +3,X2 + 3,,, X n +3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_ ,方差是_______________ 。
②数据2X1 , 2x2,, , 2x n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 ,方差是_________________ 。
③数据2X1 +3, 2X2 + 3, ,, , 2X n +3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 ,方差是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台机床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同时生产一种零件,现在从中抽测10个,它们的
尺寸分别如下(单位:mm)
甲机床:10.2 10.1 10 9.8 9.9 10.3 9.7 10 9.9 10.1
乙机床:10.3 10.4 9.6 9.9 10.1 10.9 8.9 9.7 10.2 10
①分别计算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
②如图纸规定零件的尺寸为10m m,哪台机床加工这种零件较合适?
6、某农业科研所用新技术种植了一块棉花试验田,又在试验田旁用老方法种植了一块面积相等的棉花田作对比;科研人员在苗期分别从两块地里各取了10株棉苗,测得它们的苗
②分别计算两块棉田里棉苗高度的方差,并指出哪块田里棉苗长得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