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剪切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发育两组面理,即剪切带面理(S)和糜棱岩面 理(C) 。越靠近剪切带中心二面理之间的夹角越小。
• 各种剪切指向标志综合研究,互相印证。确定剪 切方向 • 注意不同侧面(XZ、YZ、XY)上变形特征的观察, 尽可能进行野外有限应变测量。
• 变形矿物观察,初步判断形成的温压条件 和形成的可能深度,如若斜长石发生韧性 变形,可能形成于下地壳。
不同截面上的特征:鞘褶皱在不同的断面上的形态 变化很大。在YZ面上以封闭的圆形、眼球形、豆 荚状为特征;XZ面上为不对称及不协调褶皱,轴 面的倒向为剪切方向;XY面上褶皱不明显,但显 示出长条形或舌形等,其上发育明显的拉伸线理, 指示剪切方向。
Sheath fold —Yunmeng mountain, Beijing
韧性剪切带中的褶皱与地壳浅层次的褶皱不同。 剪切带中的大部分褶皱与拉伸线理的方向大致 平行,这种褶皱称为A褶皱(B、D、E),一般发 育在剪切带的强烈剪切部位。浅层次褶皱的褶 轴与拉伸线理垂直,称为B褶皱(C)。
鞘褶皱(sheath fold)最早是Carreras等1977年提出 的,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 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 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大多呈扁圆状、 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 向拉的很长。
韧性剪切带的边界条件和位移场
边界条件:对于简单的剪切带,假设(1)两 个边界近于平行;(2)沿剪切带的任一横界 面的位移情况是一样的,即有限应变方向和 性质在横过剪切带的各剖面上是一致。一般 地质方法易于识别,因而具有实际意义。尽 管这些条件在自然界永远不会实现,因为任 何剪切带都必然终止于端部(收敛或分散),其 位移在接近终点时必然改变。然而多数韧性 剪切带都在相当长的地段内接近这些假设条 件,所以具有实际意义。
第三阶段 :上世纪 70 年代初, Ramsay 和 Graham (1970)系统地介绍了他们对韧性剪切带研究的成果, 受到普遍注意。给韧性剪切带赋予了与现在类似 的含义。 第四阶段 : 1979 年西班牙国际剪切带会议,对剪 切带研究进行了总结,推动了进一步研究工作的 开展。
80 年代以后逐渐系统地介绍到我国,并发现了许 多大规模的韧性剪切带。
应变速率:应变速率的降低,使材料的屈服 极限降低,变成韧性。地质过程,既有快速 冲击,如陨石撞击、地震等,形成冲击矿物, 但多数情况是极其缓慢的过程,如造山带的 变形要持续几百、和几千万年。对美国西部 安德列斯断裂、欧洲阿尔卑斯山、中国闽西 南前陆带应变速率的分别在10-12 /s、10-14/s 和10-15/s左右。岩石在这种缓慢的应变速率 下,都表现出韧性特点。如此低的应变速率 在实验室条件下是没法实现的。李四光先生 早年层做过这类实验。
剪切指向的判别标志(一)
S-C面理(S-C Fabrics):韧性剪切带中常发育由矿物 或矿物集合体的长轴优选方位平行于应变椭球的XY面 而形成的面理称为剪切带面理(S)。它与糜棱岩面理 (C) 的锐夹角指示剪切方向。C面理实际上是一系列平行 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 细小的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随着剪切带加大S面 理逐渐接近平行C面理。宏、微观均可见。
不对称的压力影(asymmetric pressure shadow): 剪切带内的黄铁矿变斑晶(pyrite porphyroblast)在 简单剪切作用下,往往形成不对称压力影构造, 指示剪切方向。
剪切指向的判别标志(五)
多米诺骨牌构造(Domino structure): 糜棱岩中 较强硬的碎斑(如长英质糜棱岩中的长石碎斑), 在递进剪切作用下产生破裂并旋转,使每个碎 片向剪切方向倾倒,犹如一叠书被推倒,形成 类似多米诺骨牌,也有人称之为书斜构造。裂 面与剪切带的锐夹角指示剪切带的剪切指向, 而每个裂面之间的滑动方向与剪切带剪切方向 相反。
剪切带的基本类型(二)
变形机制类型:脆性剪切带(断层或断裂带) (Brittle shear zone)、脆-韧性过渡型剪切带 (Semibrittle shear zone)、韧性剪切带(Ductile shear zone)
韧性剪切带性质
韧性剪切带 (Ductile shear zone) 是岩石在塑性状 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应变带。典型的韧性 剪切带内从一壁穿到另一壁是连续的,不出现破 裂面或不连续面,带内变形和两盘的位移完全由 岩石的塑性流动或晶内变形来完成。剪切带中间 变形最强,向两侧逐渐减弱,两侧边缘处与带外 没有明显界面。“有位移而无断面,有变形但非 褶皱”。
脆、韧性剪切带空间上的过渡关系:Sibson (1977)提 出了大型剪切带的双层结构模式,即10-15km以浅 以脆性变形为主,形成碎裂岩(cataclasite),以下以韧性 变形为主,形成糜棱岩(mylonite)。A-为未固结的断 层泥及角砾发育区;B-为紊乱的压碎角砾岩、碎裂 岩系发育区;C-固结的面理化糜棱岩系列发育区。 250-350°C为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过渡区。
判别剪切指向
其它一些方法
动态重结晶边界倒向
裂隙中对壁生长的脉体
判别剪切指向
判别剪切指向
判别剪切指向
总之,判别剪切 带剪切指向的宏、 微观标志很多, 应多种方法综合 运用。
剪 切 带 形 成 的 主 要 大 地 构 造 环 境
韧性剪切带的观察与研究
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空间展布-发育时 间和演化过程-发育的构造背景-成矿作用 • 以强烈密集的面理发育带为特色。高应变面理带
几种岩石在干、湿条件下的抗压强度
四、时间(应变速率)
作用时间增长(应变速率降低),降低岩石的屈服 应力,增强岩石的韧性。
岩石受缓慢长时间外力作用时,质点有充分时间通过 移动而重新定向,从而产生永久变形。快速变形时, 质点来不及重新排列就发生破裂,所以呈现脆性变形
蠕变与松弛
蠕变(creep):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 的变形 松弛(relaxation):在恒定变形情况下,岩石中应力随时 间的减小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判别S-C-C’面理 及剪切指向
判别S-C面理及 剪切指向
剪切指向的判别标志(二) 旋转碎斑系:强硬的 碎斑(porphyroclast)与 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 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 或优选定向,形成不 对称的眼球构造。可 分为σ型和δ型。残斑 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判别剪切指向
分析构造类型,判别剪切指向
而围 增压 加随 深 度 增 加
二、温 度
降低岩石的屈服应力,增大韧性,易于塑性变形 地壳中由于地温 梯度的存在,使 岩石温度向深部 升高
温度增高时,岩石质点(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从而 减弱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力,使物质质点更容易位移。 因此,当温度升高到适当程度时,较小的应力也能使 岩石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Sheath fold —Yunmeng mountain, Beijing
Sheath fold
—North Korea
Sheath fold —North Korea
鞘褶皱的形成形 成:其形成有多 种方式,有的是 先期褶皱在剪切 过程中枢纽被弯 曲,甚至可以变 得很尖,形成翼 尖角很小的鞘状 褶皱。当应变很 大(γ>10)才形成 典型的鞘褶皱。
• 采集各类构造标本,切记定向,供室内分 析用。 • 尽可能进行大比例尺填图,查明其展布规 律。
六 种 位 移 场 模 式 两盘未受应变:A 不均匀单剪;B 不均匀体变;C 前两项综合。
两盘受均匀应变:D 与单剪结合的均匀应变;E 与体变结 合的均匀应变;F 与单剪、体变结合的均匀应变。
剪切带内标志层特征(一) 剪切带中标志体的变形特征取决于标志体与围 岩的能干性差和与剪切带的夹角(α)。 当韧性差较小, α>90°,递进剪切应变将首先 使标志层缩短加厚,然后褶皱。
--North Korea
剪切指向的判别标志(三)
雪球构造(Snow ball structure):剪切带中常伴随同 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 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 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判别剪切方向
剪切指向的判别标志(四)
韧性剪切带的研究历史
第一阶段:Clough (1897)在研究苏格兰寒武纪基 底变形时提出了韧性断层 (ductile fault) 的概念。 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断层属于岩石的脆性破裂 现象,褶皱才是岩石的韧性变形现象,所以这一 概念一直没被普遍接受。 第二阶段:上世纪30年代,以Griggs为首的一批 岩石力学实验工作者的实验成果证明,岩石在高 温、高压、低应变速率以及流体和化学作用下, 具有韧性和流变性质,并以实验证明了韧性断层 存在的可能性,从而承认了其存在。
剪切带内标志层特征(二) 当韧性差较小, α <90°,递进剪切应变将使标 志层逐渐变薄。
剪切带内标志层特征(三)
当韧性差较大, 根据α角的大小 可形成A3、B3、 C2和C3等情况。
剪切带内标志层特征(四)
剪切带中雁列脉 的形成过程,指 示剪切方向
判定剪切方向
判定剪切方向
剪切带中的鞘褶皱(sheath fold)
韧性剪切带
Ductile Shear Zone
侯泉林(国科大 地学院)
E-mail: quhou@ucas.ac.cn
剪切带的基本类型(一)
剪切带(shear zone)是面状高剪切应变带,其尺度 可从超显微晶格位错到造山带几十公里宽上千 公里长的韧性剪切带
根据几何产状和运动方式分类:走滑(平移)型剪 切带、推覆(逆冲)型剪切带、伸展(正断)型 剪切 带
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
自身性质 :不同矿物和岩石发生韧 性变形所需要的条件不同,也就是 说不同岩石发生韧性变形的难易程 度不同。大致顺序云母 → 石英 → 斜 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金刚 石逐渐变难。
外部条件:围压、温度、流体和应 变速率等
一、围 压
围压:岩石所受的围限压力,一般指处于地壳中的岩 石所受上覆岩石产生的静岩压力 增大岩石的破裂强度;增大岩石的韧性 原因在于高围压下使晶体凝聚力增大,质点彼此接近, 其晶格不易破坏,即不易发生断裂,只能滑移,故表 现为塑性变形
三、流 体
溶液作用 使矿物分子活动增强,降低分子间的 内聚力,降低岩石的强度。 促进矿物在应力作用下的溶解迁移和 重结晶作用,增强岩石的韧性。
• 孔隙流体压力: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压力,降
低岩石的破坏强度,促使岩石发生破裂, 如水压致裂和水库诱发地震等。
同时产生压力效应Pe(有效围压) = Pc (围压) -Pρ(空隙压力)。当空隙压力接近围压时使 岩石产生浮起效应,使推覆构造得以实现。
中国学者的贡献:我国学者对韧性剪切变 形认识较早,李四光教授60年代初就提出, 非弹性的变形必然在岩石中永久地保存下 来,这些永久变形的种类很多,不仅有不 同性质的褶皱,而且有不同性质的断裂。 非弹性、非褶皱的变形即指韧性剪切带。 并作了石梁实验。
王嘉荫教授在讨论破裂带 (1972) 和碎裂变 质岩 (1978) 时,强调了破裂带和碎裂变质 岩的强烈挤压和扭动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