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新人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新人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新人----15fbe318-6ea5-11ec-ac6c-7cb59b590d7d[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新人每当你看到过去人们感到快乐的原因,如果你同意彼此的观点,你就会在文字中哀悼,这是无法与你的思想相比的。

对生死的真知灼见是虚假的出生,而《齐鹏商》是虚假的作品。

未来着眼于现在和过去。

可怜的丈夫!因此,当时的人们被列出来并记录下来。

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东西,但它们都很快乐,并带来了一个。

后来的游客也会感到亲切。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新人教版word版一、课前自学1.注意以下发音:唐雎jū怫fú然免冠uān徒跣xiǎn逆nì色挠náo以头抢地qiān庸yōn婪休jìn缟括o素傀uī2、知识积累(1)了解作家和作品《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2)相关背景战国末年,秦国以秋风扫落叶的气势,一个接一个地消灭了诸侯国。

汉朝于公元前230年灭亡,魏朝于公元前225年灭亡。

安陵是魏国的一个小诸侯国。

秦国试图利用“换地”的政治骗局,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制服人民的士兵(秦国人民经常以移民的名义杀戮国家),这导致了安陵王将唐举派往秦国。

2、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翻译、复述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炬畏权、敢战、善战的小国大臣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唐雎(jù)不辱使命刘向(西汉末)【学习⽬标】1.积累⽂中重要词语,如:使、易、其、许、以、虽、对、徒、抢、休、谕、谢等;2.学习本⽂通过对话描写、对⽐衬托刻画⼈物形象的⽅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性格;3.学习理解含蓄的外交辞令;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争的精神;5.了解《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难点】学习⽬标1、2、4【资料链接】1.《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写的⼀本以记⾔为主的国别体断代史。

其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秦灭六国为⽌。

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策,约⼆百三四⼗年间的事。

《战国策》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语⾔⽣动流畅;还善于在⽭盾冲突中运⽤对话刻画⼈物性格,使得⼈物形象⽐较鲜明丰满;另外,它在论辩中往往采⽤故事或寓⾔作⽐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学⾊彩。

因此,它对后世散⽂的创作有很⼤影响。

2.刘向刘向(约前77年——约前6年),西汉经学家、⽬录学家、⽂学家。

原名更⽣,字⼦政。

因其官终中垒校尉,故世称刘中垒。

3.背景资料: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削⽉割,奄奄待毙了,⼜过了⼏年,秦就统⼀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虽还保持着独⽴的地位,但已岌岌可危。

秦王想通过外交⽤诈骗⼿段不动⼀兵⼀卒取得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在秦王寻衅威胁下,唐雎针锋相对,勇挫秦王,不辱使命。

【课⽂】秦王使.(派,派遣)⼈谓.(对······说)安陵君⽈:“寡⼈欲.(想要)以.(⽤)五百⾥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助词,加强语⽓的作⽤)许.(答应)寡⼈!”安陵君⽈:“⼤王加.(给予)惠,以⼤易⼩,甚善;虽然..(虽然如此),受地于.(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唐雎三导学案及答案

唐雎三导学案及答案

第六单元 第二课 《唐雎不辱使命》(三)【学习目标】1.感受外交辞令的语言魅力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并能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朗读文中对话,感受语言魅力。

外交辞令往往含蓄委婉,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试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公亦尝闻布衣之怒乎?3.与臣而将四矣。

新知探究探究一:“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文中的作用。

探究二:唐雎连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 要离刺庆忌”三个事例,用意是什么?唐雎秦王探究四: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了国家利益,在外交场合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谋略。

请列举出几例。

综合提升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2.翻译句子。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秦国企图用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一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5.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当堂检测】分析唐雎、秦王人物形象【学后反思】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知识链接】晏子使楚,使楚王自取其辱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因为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来迎接晏子。

晏子不肯进去,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

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是从此门进去吧。

”迎接宾客的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派遣你作为使者”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人口众多,张开衣袖连在一起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主张规矩,那些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不贤、没有德才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课后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课后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课后练习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理解文意。

2.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3.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唐雎是如何应对这种形势的,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二、目标导学: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

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和难以理解的词句。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目标导学三:分类积累,读懂文义1.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2.教师点拨本文重点词语。

【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同“措”)②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古今异义】①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②否,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③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词类活用】①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②轻.寡人与(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③请广.于君(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一词多义】①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解释为“派”,后一个解释为“出使”)②徒:A.免冠徒.跣(裸露)B.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③惠:A.大王加惠.(恩惠) B.汝之不惠.(同“慧”,聪明)目标导学四:把握情节,理清脉络理清文章的思路,即把握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唐雎(jū) 怫然(fú) 跣(xiǎn ) 抢地(qiāng )韩傀(guī) 休祲(jìn ) 缟素(ɡǎo )色挠(náo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通假字1.秦王不说(“说”通“悦”,喜悦,高兴)2.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二)古今异义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

2.大王加惠古义:施予;今义:增加。

3.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常与“但是”连用。

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义:于是;今义:因为。

5.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对,正确。

6.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只是;今义:成直线的。

7.以头抢地耳古义:撞;今义:抢夺。

8.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

9.长跪而谢之曰古义:一种坐姿;今义:双膝着地。

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10.徒以有先生也古义:仅仅,只是;今义:徒弟。

(三)一词多义1.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是)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3.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无实义)4.此庸夫之怒也(生气,发怒)怀怒未发(愤怒)(四)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增广,扩充)2.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使动用法,使……伏,使……流)4.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5.亦免冠徒跣(使动用法,使……免,使……徒)6.与臣而将四矣(数词做动词,变成四个人)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新人教版

22、《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前自学1、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唐雎.jū 怫.fú然免冠.ɡuān 徒跣.xiǎn 逆.nì 色挠.náo 以头抢.地qiānɡ 庸.yōnɡ夫休祲.jìn 缟.ɡǎo素傀.ɡuī2、知识积累(1)了解作家、作品《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2)相关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二、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翻译、复述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古往今来,在国家和民族在遭受外敌入侵、面临危机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

小国之臣唐雎,面对强秦的寻衅威胁,奉命危难之间,同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的领土。

这需要何等的气魄胆识和智慧!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一)教师范读。

学生勾画出人物对白。

(二)学生读二遍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注意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三)完成下列题目。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整体感知课文。

2、把握人物形象,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

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辱使命的精神。

学法指导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翻译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对比、衬托、渲染等手法,体会作者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巧妙之处。

3、通过对文中人物对话的剖析,总结安陵君、秦王、唐雎等人的性格特征,学习唐雎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中考导航1、文中“易”“许”“虽然”“是”等文言词语是中考高频考查词语。

2、中考对衬托、对比等手法的考查十分频繁。

3、翻译文言语句是中考的高频考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了解中国历史上不辱使命的人,如蔺相如、周恩来等。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甦,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

另撰有《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

战国后期,秦国相继灭掉其他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掉韩国,公元前225年灭掉魏国。

安陵是魏国附属的小国,秦王想以“易地”的骗局占领安陵,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不悦。

因此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保全了国土,折服了秦王。

三、导读理解1、重点词语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使:派遣,派出。

谓……曰:对……说。

欲:想。

以:用。

守:守护。

易:交换。

直:只,仅仅。

怫然:愤怒的样子。

布衣:指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徒:光着。

抢:撞。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士: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答案(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答案(2)文章来自:《唐雎不辱使命》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2、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学习过程:1、导入:情境导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文章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各诸侯国。

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2、简介作者及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年),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根据一些纵横家及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编辑。

全书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

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到秦并六国,约240年。

内容主要是记载当时谋臣测试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中所记人物复杂,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唐雎、鲁仲连;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

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生动。

《战国策》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注音唐雎()缟素()怫然()免冠()韩傀()休祲()王僚()以头抢地()(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3)解释下列重点字词辱易其加惠错广逆轻直怫然徒抢休祲挠谢谕4、对应翻译下列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难重点: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自主预习案:1、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

作家作品: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背景资料: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3、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5、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小缟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大王加惠故不错意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君其许寡人6、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与请广于君7、一词多义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怒:秦王怫然怒怀怒未发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以:以头抢地耳以君为长者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虽然,转折连词) 虽千里不敢易也(虽:即使)8、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一导学案及答案

唐雎一导学案及答案

第六单元 第二课 《唐雎不辱使命》(一)【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识记“怫然、免冠徒跣、抢地、休祲、色挠”等词语2.了解《战国策》知识【体验学习】朗读交流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弗.敢易( ) 怫.然( ) 免冠徒跣.( ) 抢.地( ) 韩傀.( ) 休祲.( ) 缟.素( ) 秦王色挠.( ) 寡人谕.矣( ) 2.再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不错意也( ) ②秦王不说( )③仓鹰击于殿上( )二.积累文学常识《战国策》是 (朝代) (作者)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新知探究秦王使.人 易.安陵 其.许寡人 加惠.. 虽然.. 因使.唐雎使.于秦 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 君逆.寡人 岂直.五百里哉 怫然.. 尝.闻 布衣..之怒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仓.鹰 休祲..缟素..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徒.以有先生也【当堂检测】一词多义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徒以有先生也() 4.以君为长者( )徒:1.亦免冠徒跣() 2.徒以有先生也()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愿终守之()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4.长跪而谢之曰()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学后反思】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知识链接】背景介绍: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3份)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3份)

《唐雎不辱使命》(一)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

2、准确翻译课文第一段,积累“使、欲、许、易、悦”等文言词语。

二、学习重、难点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一段。

三、资料链接《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经西汉末年刘向之手编订,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策,共33篇。

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四、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

3分钟后个人展示。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在6分钟内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对照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课文第一段。

2、解释方框内的文言词语。

使:欲:易:许:悦:使:【当堂训练】(15分钟)得分:一、填空。

(11分)1、《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体史书。

经西汉末年之手编订,共国策,篇。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唐雎曰:“?”秦王曰:“,,以头抢地耳。

”二、给方框内的汉字注音。

(6分)))))))三、翻译句子。

(8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四、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选做题)(4分)1、《唐雎不辱使命》中表现秦王用武力要挟唐雎的一句话是:2、唐雎针锋相对的一句话是:参考答案一、填空。

1、国别刘向 12 33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二、jū fú xiǎn gǎo jìn qiāng三、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唐雎不辱使命》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语文阅读文章,通过讲述唐朝名将唐雎的故事,传达了“忠诚、勇敢、仁爱”的价值观念。

一、文章梗概文中先讲述了唐朝时期,薛仁贵领导的唐军在攻打反唐叛军时,被反唐势力找了一个机会,用假消息勾引唐军,将唐军陷入绝境,唐军要求唐玄宗紧急调集兵力前往救援。

唐雎接到紧急军令后,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赶到敌营,探明敌军的情况,并成功将消息带回唐军将领手中,最终唐军成功斩首敌人,见到了胜利的曙光。

二、文章主题本文的主题是“忠诚、勇敢、仁爱”。

唐雎是一位忠诚的将领,他始终信任唐玄宗的指挥,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敌军营地,探明敌情。

他还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

最后,文章还表达了仁爱的价值观,唐雎在搜救战友时,没有杀害手无寸铁的朝阳,反而还照顾了他的伤口。

三、文章阐释1.忠诚在本文中,忠诚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

唐朝时期,唐雎信赖皇帝的指挥,从未怀疑皇帝的意愿,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仍然执行了皇帝的命令。

这种忠诚感不仅仅是对皇帝的尊敬,还包含对家国的忠诚。

唐雎的侄儿曾问他:“您为什么这样忠心耿耿地对皇上?皇上这么多年来对您也不怎么公平呀!”唐雎淡然而言:“我是忠诚于自己的责任,忠诚于保卫我们的国家”。

2.勇敢勇敢是战争中必备的品质,我们在本文中看到了唐雎的勇敢,他在担任前线指挥官时,尤其是在敌人陷害唐军的危急时刻,带着部队猛攻敌军,并有了一次更加危险却更加值得表扬的行动,就是他单枪匹马去侦查红巾军,在成功打通唐军的补给线之前经过了数次危险的场面。

唐雎这种勇敢不是因为他对死亡一无所惧,而是出于对工作、对国家和对自己的责任感。

3.仁爱仁爱是一种人类本质中的美好品质,唐朝时期,唐雎个人在战争中表示出的“死心塌地”的担当和“发扬人间大爱”的情怀,在古代战争文化背景下,具有很高指导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 学案(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学案(答案)

参考答案一.1.yōng náo fú jìn găo qiāng jū hán xiăn 2.(1)“与”通“欤”,吗。

(2)“错”通“措”放置。

(4)“仓”通“苍”3.(1)道歉感谢(2)听说用鼻子嗅(3)于是因为(4)使:出使。

命:任务重大任务4.(1)形容词用作动词。

扩大、扩充。

(2)名词用作动词。

轻视,看不起。

(3)名词用作动词。

穿丧服。

5.(1)加:给予(加惠:给予恩惠)(2)置意,打他的主意(3)平庸无能的人(4)休:吉祥(休祲:吉凶的征兆)(5)屈服(6)道歉(7)通“喻”,明白,懂得。

(8)只,只是。

(9)交换(10)扩大、扩充(11)违背(12)只(13)盛怒的样子(14)平民(15)光着脚(16)撞(17)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18)穿丧服(19)虽然这样6.(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有胆识的人发怒。

(2)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7、C8、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9、徒以有先生也。

10、针锋相对,显示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并吞安陵。

11、唐雎不畏秦王的淫威,拼死一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淫威、有勇有谋的品质。

12、秦王残暴狠毒,唐雎勇敢无畏。

13、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使秦王理亏心虚在前,继而准备行刺搏命,“挺剑而起”在后,逼使秦王屈服道歉。

(意思对即可)14、有。

例如:面对不良风气,面对歹徒,我们应该有勇有谋地同他们斗争。

当国家有难,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有人挑起战争,比如说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之时,我们应该像唐雎一样不卑不亢,捍卫祖国的尊严。

15、(1)上联: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下联: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2)上联:国士闯虎穴怀怒不发竟教霸主长跪谢下联:秦王欺天下恃强凌弱却使君威尽扫光(3)上联:平安无事高傲自大既是装模作样,下联:生死攸关前倨后恭所谓真正面目。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及答案【篇一:《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导学案 (课堂用)】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7.文体链接。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历史散文集。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策略言论,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

8.背景链接-----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9.“士”,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

“士”的地位也出现上升或下降,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揽“士”以张声势。

很多士便投靠到他们那里。

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雎( )怫( )跣( )抢( )祲( )缟( )傀( )挠() 2.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加惠:怫然:休祲:色挠:免冠徒跣:谢:谕:3.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

(1)秦王不说(通,) (2)故不错意也(通 , ) (3)轻寡人与(通,) (4)仓鹰击于殿上(通,) (5)寡人谕矣(通,) 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古:;今:)(2)“非若是也”(是:古:;今:)(3)“休祲降于天”(休:古:;今:)(4)“虽千里不敢易也”(易:古:;今:)(5)“长跪而谢之曰”(谢:古:;今:)5.一词多义。

(1)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人谓安陵君曰(2)徒: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3)夫: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然:虽然受地于先王秦王怫然怒(5)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头抢地尔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6)之:聂政之刺韩傀也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长跪而谢之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7)于:受地于先王唐雎使于秦休祲将于天仓鹰击于殿上 6.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词类活用)。

唐雎二导学案及答案

唐雎二导学案及答案

第六单元第二课《唐雎不辱使命》(二)【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划分文章段落【体验学习】朗读交流一.学生分角色读课文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二.再读文章,翻译文章重点句子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5.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6.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新知探究再次朗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概括内容1.故事的开端():2.故事的发展():3.故事的高潮():4.故事的结局():【当堂检测】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学后反思】1.我的收获:2.我的不足:【知识链接】《战国策》故事:百步穿杨“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左右皆曰善。

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译文:“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擅长射箭,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我擅长射箭,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调养气息,等一会疲倦了,弓拉不开,箭是歪斜的,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课后精练】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带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带答案

班别姓名第小组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与《战国策》相关的知识。

2.熟读成诵,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征。

(重点)4.理解本文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手法。

(难点)【知识链接】《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本文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士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主旨归纳)导学问题(一)生字词过关,掌握重点实词1.反复读课文,熟读成诵2.在文中圈出以下词语,并在文中给带点的字注上拼音。

唐雎( jū )怫然( fú )免冠( guān )徒跣( xiǎn )抢地( qiāng )韩傀( gu ī )休祲( jìn )将四( jiāng )缟素( gǎo )色挠( náo )寡人谕矣( yú )3.在文中圈出以下词语并在该字词下做好解释。

(1)重点实词。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①使:派遣②使 :出使,任务许: 听从虽然:即使这样易:交换加惠:给予恩惠怫然:愤怒的样子。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徒:仅仅抢:碰,撞。

缟素:穿白色丧服。

秦王色挠:挠,屈服。

(2)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同“措”。

在意。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3)古今异义岂直五百里哉直古义:只,仅仅今义:与“曲”相对,形容词休祲降于天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徒以有先生也徒古义:只今义:徒弟,徒步秦王色挠挠古义:屈服今义:轻轻地抓长跪而谢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古义:于是,表示一后个动作承接前一个动今义:因为安陵君其许寡人许古义:听从今义:应允,认可。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法指导: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文提示:唐雎是战国时代一位铮铮铁骨、堂堂正气的铁血男儿,面对凶残狡诈的秦王,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终于折服了秦王,完成了使命。

唐雎这种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学习本文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领会“布衣之士”的凛然正气;还要在课外搜集一些不畏强暴的英雄事例,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份。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2、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小缟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3、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5.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虽然,受地于先王()否,非若是也()长跪而谢之曰()6.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与()请广于君()7、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8、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战国策》:相关背景:9、认真诵读课文两三遍,将读时遇到的疑难困惑写在下面,课上交流。

学习研讨(一)导入(二)简介《战国策》和相关背景。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培养语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答案(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附答案(2)文章来自:《唐雎不辱使命》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2、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学习过程:1、导入:情境导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文章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各诸侯国。

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2、简介作者及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年),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根据一些纵横家及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编辑。

全书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

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到秦并六国,约240年。

内容主要是记载当时谋臣测试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中所记人物复杂,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唐雎、鲁仲连;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

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生动。

《战国策》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注音唐雎()缟素()怫然()免冠()韩傀()休祲()王僚()以头抢地()(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3)解释下列重点字词辱易其加惠错广逆轻直怫然徒抢休祲挠谢谕4、对应翻译下列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0)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千里,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1)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2)唐雎不辱使命。

文章来自:《唐雎不辱使命》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2、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学习过程:1、导入:情境导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文章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各诸侯国。

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2、简介作者及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年),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根据一些纵横家及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编辑。

全书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

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到秦并六国,约240年。

内容主要是记载当时谋臣测试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中所记人物复杂,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唐雎、鲁仲连;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

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生动。

《战国策》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注音唐雎()缟素()怫然()免冠()韩傀()休祲()王僚()以头抢地()(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3)解释下列重点字词辱易其加惠错广逆轻直怫然徒抢休祲挠谢谕4、对应翻译下列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0)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千里,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1)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2)唐雎不辱使命。

,文章来自:《唐雎不辱使命》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2、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学习过程:1、导入:情境导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文章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各诸侯国。

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2、简介作者及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年),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根据一些纵横家及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编辑。

全书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

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到秦并六国,约240年。

内容主要是记载当时谋臣测试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中所记人物复杂,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唐雎、鲁仲连;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

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生动。

《战国策》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注音唐雎()缟素()怫然()免冠()韩傀()休祲()王僚()以头抢地()(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3)解释下列重点字词辱易其加惠错广逆轻直怫然徒抢休祲挠谢谕4、对应翻译下列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8)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0)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千里,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1)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2)唐雎不辱使命。

文章来自:5、理解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选自《》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

(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①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5)最后一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6)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7)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9)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无理请求,安陵君和唐雎的话却各有分寸,试比较安陵君和唐雎言辞的不同特点。

【文章小结】唐雎是战国时代一位铮铮铁骨、堂堂正气的铁血男儿,面对凶残狡诈的秦王,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终于折服了秦王,完成了使命。

唐雎这种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课后练习6、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7、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今义: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今义:③虽千里不敢易也古义:今义:④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古义:今义:学后反思:《唐雎不辱使命》答案5、(2)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

(2)我效法他们三人,将要与你同归于尽。

(3)C(4)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从这里可以看到秦王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的性格(5)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侧面衬托了唐雎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忠心爱国的优秀品质(6)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7)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8)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9)安陵君拒绝秦王时言辞委婉,比较软弱;唐雎拒绝秦王时立场坚定,观点鲜明,非常强硬。

7、①给予增加②即使这样,然而……转折连词③即使转折连词,虽然④撞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