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定一、总则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是指对各类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操作、使用等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特种设备使用行为规范1. 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操作、使用等活动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2. 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和技能,严禁无证上岗和擅自操作特种设备。
3.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设备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设备操作程序和安全要求,并组织专职人员进行监督指导。
4.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定期开展设备安全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与维护1.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情况。
2. 特种设备的保护装置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严禁私自拆卸或改动。
3. 特种设备的关键部件和配件必须定期检测、修理或更换,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事故情况等,进行定期归档和备份。
四、特种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防护1. 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建立安全警示标识系统,明确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等,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2. 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排除设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关的人员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
五、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理1.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使用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控制措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2.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警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在事故现场切勿擅自处理或干扰调查工作。
3.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特种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制度(4篇)

特种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特种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是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保养维护工作的安全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和维护保养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1.使用许可: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事先取得合法的使用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上的规定使用特种设备。
2.使用人员的资质要求:使用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操作证书,并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设备。
3.设备操作规程: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4.设备使用记录:每次使用特种设备都要做好记录,包括日期、时间、设备状况、使用人员等信息,以备查档。
四、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管理1.维护保养计划:制定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的时间和频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维护保养人员的资质要求:维护保养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维护保养证书,并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3.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每次维护保养特种设备都要做好记录,包括日期、时间、维护保养内容和维护保养人员等信息,以备查档。
4.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责任和处罚1.单位管理责任:使用和维护保养特种设备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个人责任:使用和维护保养特种设备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和维护保养工作,如有违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特种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根据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可以采取口头批评、书面警告、罚款、停止使用等处罚措施。
六、附则本制度经过讨论并得到相关人员的同意后生效,并在单位内部进行宣传和培训,以确保人员的全面理解和执行。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082017)一、总则1.1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适用于我国境内使用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1.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本规则,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特种设备的使用2.1 使用登记特种设备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书。
使用单位应当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2.2 环境与条件特种设备的使用环境应当符合安全要求,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的特点,提供适宜的安装、使用场地,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3 设备检查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确保设备不带病运行。
检查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并由检查人员签字确认。
2.4 维护保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特种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维护保养记录应当详细记载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结果及存在问题。
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3.1 安全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3.2 应急预案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预案应当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3 事故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或者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时,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规定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特种设备的信息记录与档案管理4.1 信息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信息记录制度,如实记录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维护保养、事故处理等情况。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四篇)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各类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履行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职责。
第二章使用单位的责任第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对特种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五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和维修,及时消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具备良好的使用状态。
第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正规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检测,并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处理。
第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处理的程序,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置。
第三章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第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地方政府的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更新。
第十一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向监督部门提交特种设备的使用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监督部门的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的安装验收,并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的使用。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反复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四章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第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地方政府的要求,制定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并向全体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人员具备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是指为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行为,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以下是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特种设备的注册与备案: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设备注册和备案工作,包括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提供设备的相关资料和技术参数等。
2. 特种设备的安全检定与维修: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定,并及时修复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和缺陷,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特种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培训: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相应的培训,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安全使用知识,能够熟练操作特种设备,并了解特种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
4.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责任: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明确设备的管理责任和管理人员,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和考核办法。
5. 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的安全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6. 特种设备的事故报告与处理: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使用单位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事故处理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7.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及时排除设备中存在的隐患和故障。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是保障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和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过程安全可靠。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一、特种设备的定义特种设备指的是在生产、工程、科研、医疗等领域中用于特定目的的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
二、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1. 企业负责人应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负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 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特种设备管理规定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
三、特种设备的使用规定1.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岗位培训和证书,经过岗前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该特种设备。
2.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定。
3. 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必须按照设备使用手册和安全标准进行操作,禁止违章操作。
四、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1. 设备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 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维修。
五、特种设备的报废处理1. 特种设备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不符合安全标准时,应进行报废处理,不得继续使用。
2. 报废的特种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六、特种设备的突发事件处理1.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设备,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2. 在处理特种设备事故时,应按照相关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尽快排除安全隐患。
七、特种设备的考核与评价1. 对使用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八、特种设备的违章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背特种设备的管理规定,一经发现违章操作将依法进行处理。
以上就是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希望各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很抱歉,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这些设备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加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特种设备的采购与安装在采购特种设备时,使用单位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厂家,并确保所采购的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同时,要认真审查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资料。
在安装特种设备时,使用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装单位进行施工,并签订安装合同。
安装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安装作业,确保安装质量。
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监督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注册登记时,应提供设备的相关文件资料,如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
经审核合格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将颁发使用登记证,使用单位应将登记标志置于设备的显著位置。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日常维护保养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维护保养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试、检查等内容。
维护保养人员应做好记录,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等。
对于电梯、起重机械等重点设备,使用单位还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并签订维护保养合同。
专业维护保养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合同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四、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定期检验是及时发现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范文(4篇)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三、管理责任1. 本单位设立特种设备管理岗位,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维护、检修、保养等。
2. 特种设备管理岗位应设立特种设备管理员,负责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工作,同时有权对特种设备使用人员的操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四、特种设备使用管理1. 特种设备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资格证,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严禁酒后、疲劳、精神不集中等情况下进行操作。
3.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熟悉使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安全操作规程,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必要时及时上报上级,并停止使用。
4.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常检查设备的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完整,如防护装置、安全开关等,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1. 特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和维护保养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由特种设备管理员负责,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做好记录和报告。
3. 特种设备的保养应按照设备保养手册进行操作,如更换润滑油、清洗设备等,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4.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做好记录,包括维修细节、保养情况、维修人员等,做到有据可查。
六、设备事故和故障处理1.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时,使用人员应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避免事故扩大。
2.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时,使用人员应立即上报上级,并停止使用设备。
3.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时,特种设备管理员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和维修,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七、安全培训1.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了解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等。
2.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定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是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使用人员管理:特种设备使用前需要对使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资格认证,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2. 设备维护管理:特种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修、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经验,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3.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特种设备的操作步骤、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使用人员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章操作。
4. 安全检查和记录: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检查记录应保存并备查。
5.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特种设备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设备故障、事故和灾害等应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和应急演练。
6. 法律法规遵守: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等,确保特种设备的合法合规使用。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应该由相关部门或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不断完善,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第 1 页共 1 页。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特种设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能源供应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其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如果使用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并严格遵守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一、特种设备的定义与分类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加热水或其他工质,以生产规定参数和品质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的设备。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
客运索道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
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具体职责包括:(一)使用登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二)建立档案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通用10篇)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通用10篇)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篇一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一)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
凡属特种设备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由出纳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
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
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二)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本单位王月杰同志负责向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三)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并负责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篇二一、为规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三、医院安全生产责任人及主管培训工作的副院长对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医院年度培训计划。
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术教育。
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定期按国家规定复审。
六、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
2、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4、安全应急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技能,事故应急救援技术。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它涉及到设备的选购、安装、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应急救援及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
一、总则1.目的与依据:明确制定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规、标准制定。
2.适用范围:明确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二、特种设备购置与安装1.采购管理:确保采购的特种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
2.安装与验收:安装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安装过程需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
安装完成后,进行自检和调试,并申请专业机构进行验收检验,取得使用登记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使用登记与档案管理1.使用登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
2.档案管理: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设计文件、制造单位资质证明、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定期检验报告、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四、日常运行管理1.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熟悉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2.日常检查:实施日常运行检查,记录设备运行状态和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维护保养: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更换易损件等作业,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五、定期检验与检测1.定期检验:按照国家规定的周期和项目进行定期检验,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
2.安全附件校验: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应定期校验,确保其准确可靠。
六、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1.应急预案: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救援程序和资源保障。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一、目的和范围本规定旨在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适用于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检验、运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
特种设备使用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2. 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3. 人员管理。
特种设备使用必须有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书的持证人员操作,确保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和安全意识。
4. 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和维护特种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事故报告和处理。
对于特种设备事故,必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三、特种设备的安装及验收1. 安装前准备工作a. 检查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b. 对于液压系统的设备,必须进行液压系统的调试和试运行。
c. 对于电气设备,必须进行电气线路的接地和接线测试。
d. 防止设备安装期间的施工动火和其他可能导致事故的行为。
2. 安装验收a. 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
b. 进行安全技术鉴定和检验,保证设备满足相关安全要求。
c. 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知识。
四、特种设备的维修与保养1. 定期检查a. 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外观、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
b. 对设备的易损件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日常保养a. 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工作,防止灰尘和腐蚀物对设备的损坏。
b. 对设备进行润滑和冷却,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c. 对设备的电气线路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线路的安全性。
五、特种设备的操作1. 操作前准备a. 确认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b. 检查设备的安全设施和保护装置是否完好,且操作人员应熟悉其使用方法。
c. 根据设备的使用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设备。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一、特种设备的购置1、购置特种设备时,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生产单位,并确保其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购置的特种设备应当附有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与维修1、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2、安装、改造、维修过程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验。
3、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安装、改造、维修的质量证明文件,并将相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
三、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 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2、注册登记时,应当提供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3、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四、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1、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责任制度、日常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验制度、应急救援制度等。
2、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五、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1、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检查,每天开机前应当进行试运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日常检查的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的完好情况、设备的清洁卫生等。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精选11篇)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精选11篇)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第1篇一、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并做好记录。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其中电梯应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特种设备检查实行班组日检、车间周检、公司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有关部门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计划检修,巩固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整改,或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二、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对特种设备公司应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对威胁人员生命或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治工作。
全体员工在公司发生事故时,应积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
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公司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员工在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
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
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地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篇一(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工区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
其主要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其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特种设备档案是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检修全过程的文字记载,它向人们提供各个过程的具体情况,也是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更新报废的根据。
通过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可以使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其技术状况,了解和掌握运行规律,防止盲目使用特种设备,从而能有效地控制特种设备事故。
(二)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制度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工区应持监督检验机构(特种设备检验检疫所)出具的监督检验报告等,到指挥部生产安全部注册登记。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后应将检验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并在有效期内安全使用。
(三)特种设备报废制度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标准或者技术规程有寿命期限要求的,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应当按照相应要求予以报废处理。
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后,使用工区必须到负责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四)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
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是确保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
所有特种设备在运行中,因各种原因会产生一些缺陷,或原有允许的缺陷逐步扩大,产生事故隐患。
通过定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缺陷,以便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消除事故隐患。
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及自身结构特点,在有关特种设备的技术规范中,规定了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如电梯为1年、起重机械为2年等。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制定如下:一、总则1. 为了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加强特种设备的维护检修,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使用的各类特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起重机械、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管理。
3. 所有单位职工必须遵守本管理制度,执行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要求。
二、特种设备的登记备案1. 所有特种设备必须在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台账中登记备案,包括特种设备的品种、型号、数量、购置时间、使用地点等信息。
2. 特种设备的登记备案应定期更新,确保台账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对于新增的特种设备,必须在购置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并按照要求进行登记备案。
三、特种设备的规范使用1. 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须经过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操作,并且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证。
2. 操作人员在操作特种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修改特种设备的工作参数。
3. 特种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发生异味、毒气等危险情况。
四、特种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1. 所有特种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2. 检修和维护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不得私自更换或拆卸特种设备的零部件。
3. 特种设备的维护记录必须详细完整,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信息。
五、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1. 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 特种设备周围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避免引发火灾事故。
3. 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的安全。
六、特种设备的报废处理1. 特种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者使用寿命后,必须及时进行报废处理,不得继续使用。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9篇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9篇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1一、岗位责任制该制度明确了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在制定此制度时,要以电梯的安全运行管理为宗旨,将岗位人员在驾驶和维保电梯的当班期间应该做什么工作及达到的要求进行具体化、程序化。
对电梯的日常检查、维保、定期检修以及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理的程序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所以,电梯的完好状态和使用管理都比较好。
二、交接班制度对于多班运行的电梯岗位,应建立交接班制度,以明确交接双方的责任,交接的内容、方式和应履行的手续。
应做到以下内容:1、交接班时,双方应在现场共同查看电梯的运行状态,清点工具,备件和机房内配置的消防器材,当面交接清楚,而不能以见面打招呼的方式进行交换。
2、明确交接前后的责任。
通常,在双方交班人签字后再出现的问题,由接班人负责处理。
若正在交接事电梯出现故障,应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但接班人员应积极配合。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3、在电梯出现故障时,如人员不够,已下班人员应在街道通知后尽快赶到现场共同处理。
三、机房管理制度1、非岗位人员未经管理责同意不得进入机房2、机房内配置的消防器材要定期检查,放在明显部位,经常保持完好状态。
3、保证机房照明、通讯电话的完好,畅通。
4、经常保持机房地面、墙面的清洁及门窗的完好,门锁钥匙不允许转借他人,机房内不允许放易燃易爆物品。
5、保持室内温度5-40度范围内,可适当安装空调以满足。
6、注意防水,防鼠的检查。
7、注意电梯电源配电盘的日常检查,保证完好。
8、保持通往机房的通道、楼梯间的畅通。
四、维修保养制度为了加强电梯的日常运行检查和预防性检查,防止突发事件,使电梯能安全,可靠地提供服务,应制订详细的`操作性强的维修保养制度。
在制订时,应参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单位电梯使用的具体情况,将日常检查、周期---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性保养和定期检修的具体内容、时间及要求,作出计划性安排,避开电梯使用的高峰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开展演练。
三落实
1 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根据 实际需要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
2 必须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 企业法定代表人负全责,为第一责任人。 专、兼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 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岗位责任。
3 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主要管理制度
• 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制度应规定: • 法规有哪些规定,什么情况下应办理注册
登记; • 由哪个部门、谁去办理; • 办理时带哪些资料; • 办理后如何管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后应
将检验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 ,并在有效期内安全使用;存档)。
主要管理制度
• 2、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 建立的目的、意义; • 由哪个部门、谁来负责建立档案(职责)
设备解体后报废。
场(厂)内机动车辆报废后,还应上交车 辆牌照。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要求——3211
“三落实” 要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 要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 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两有证” 特种设备要有注册登记证 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要取得作业人员证
“一检验” 要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主动申报定期检验
压力容器
• 定义
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 设备。 • 参数范围
1)盛装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 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2.5MPa·L的气体、液化气 体和最高工作温度≥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 器和移动式容器;
2)氧舱。 • 常见压力容器
储气罐、蒸器发生器、电加热器、氧舱、 灭菌器、消毒柜、反应锅、蒸压釜、贮槽、分离 器、预溶锅、低压循环筒、存砂桶、干燥器、过 滤器、冷凝器、蒸汽分汽缸等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主要内容
※ 特种设备从生到死的基本规定 ※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要求——3211 ※ 两个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的关键词 ※ 几个特种设备信息的相关链接
哪些设备属于特种设备
• 锅炉 • 压力容器(气瓶) • 压力管道(压力管道元件) • 电梯 • 起重机械 • 场(厂)内机动车辆 • 客运索道 • 大型游乐设施
。
略
特种设备使用基本规定
我 —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 们 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
也 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要 体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
Hale Waihona Puke 检 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
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 以上活动的记录均应存入特种设备安全技 术档案。
两有证
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日内,应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注册登记 证(或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特种设 备的显著位置。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 事先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 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 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工作或运行操作。
一检验
1、在上次检验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 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安排定期 检验计划,向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提供定 期检验所需要的条件及资料,配合他们作 好检验检测工作,确保检验工作顺利实施 。凡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 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2、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应实行定期检验制 度
• 二手特种设备购买——应首先索取相关技
术文件,并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
或者安全技术鉴定合格,符合安全使用要
求。 略
特种设备使用基本规定
• 3、安装、改造、维修的要求
切记:不要私 自修补锅炉压 力容器压力管
道
你 • 安装、改造、维修特种设备——应选择具
告 知
有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施工单位;
、 • 在施工之前,应核对施工单位:
• 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 程,听从指挥,保持本岗位设备的安全和清 洁,不随意拆除安全保护装置,有权拒绝违 章指挥。
• 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 应立即向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 人报告。
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1)交接班制度。明确交接班时间,交班内容,交 接人员双方签字等。
• 注册登记时需提供的材料(电话网址)
生产再忙 安全不忘 人命关天 安全在先
特种设备使用基本规定
• 5、正常使用的要求
• 《条例》对使用单位的要求:
—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 ,并定期自行检查。
—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 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 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电梯
每年一次
起重机械 每1年一次;
厂内机动 车辆
每年一次
安全阀
常见安 全 附 件 一般每年至少校验一次
压力表
一般每半年至少校验一次
电梯限速器 一般每2年校验一次
锅炉介质应定期进行化验
一台压力容器 暂时不用了
特种设备使用基本规定
• 7、停用要求
• 特种设备需要停止使用的,使用单位应自 行封存停用设备,并在封存后30日内向所 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 确认后到辽源市特种设备检验中心办理停 用手续。
气瓶
• 定义
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 备。 • 参数范围
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 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 低于60℃液体的气瓶。 • 常见气瓶
液化石油气瓶、氧气瓶、氩气瓶、二氧化碳 气瓶、车用气瓶等
特种设备从生到死的基本规定
生 ——生产(设计、制造、安
装、改造、维修)有许可
——使用要登记、检验
死 ——报废要注销
依法使用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使用基本规定
• 1、总体要求应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 设备,按规定及时办理注册登记。
• 不得使用—— • 非法制造的、报废的、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
中的有关内容等。
主要管理制度
• 4、特种设备报废制度
• 应对报废处理的原则、办法和程序作出规定。
• 强调:
• 1、出现下列情况的特种设备应报废处理:
⑴、超过标准或者技术规程规定的寿命期限要求 的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
⑵、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
⑶、无改造、维修价值的。
• 2、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后,使用单位必须到 负责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 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略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 是确保安全使用的重要手段
特种设备使用基本规定
• 6、定期检验 • 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
制度。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是确保 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 • 提前一个月主动申报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
锅炉 压力容器
外部(年 度/在线)
检验 1次/年
至少1次/年
内部(全面)检验
作规程; • (3)、保证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 •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工作,及时消除特
种设备事故隐患; •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 • (6)、及时、如实报告特种设备伤亡事故。
各级岗位职责
• 2、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 参与和协助企业负责人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操作规程等;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⑤特种设备维修的,维修方案,当地质量技 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实际维修情况记录 ,负责维修单位资质证明以及有关技术文 件和资料。
⑥特种设备改造的,改造方案、图样、材料 质量证明书、施工单位资质证明、当地质 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文件、施工质量检验 及技术文件和资料。
⑦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资料和处理 报告。
各级岗位职责
1、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特种设 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 的主要责任者,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 安全全面负责。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特 种设备安全方面具有法定的指挥权和决策 权,同时,也承担着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定 义务。
各级岗位职责
• 主要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 (1)、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 • (2)、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和操
1次/年
—新投用满3年时, —1~2级:一般6年一次
3级:一般3~6年一次 4级:由检验机构确定
水(耐)压 试验
1次/6年
(1次/3年)
每两次全面检 验期间内,原 则上应当进行 一次耐压试验
压力管道 至少1次/年
1~2级:一般不超过6年一 次
3级:一般不超过3年一 次
同全面检 验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①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以 及安装验收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②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证,定期检验和定期 自行检查的记录。至少每月一次自行检查 记录。
③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每个工作 日结束由专职管理人员检查后签字。
④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 维修保养记录;
、安全附件和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失灵的、有明显 故障或者有异常情况等事故隐患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使用基本规定
坚决抵制“三无”设备
。
• 2、购置的要求
千万不要自己造一台 来使用哦!
• 新特种设备购置——应选择具有取得相应
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合格产品,并核
对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监督检验证书等相 是格否?合关技术文件。
• 按照制度要求,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 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