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运用思考
对中医养生的看法
对中医养生的看法中医养生看法1:中医养生观养生观的多面性决定了养生与生命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健康保护?为什么要保持健康?如何保持健康?让我们从专家们在健康文化高峰论坛上的精彩演讲中,领略健康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病前预防和老年前维护。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纠正偏见,克服缺点。
4.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中医养生观2:中医养生规则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深思熟虑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第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人是最健康的人。
养生的目的是达到身心阴阳平衡。
什么是阴?阴是身体的物质基础。
杨是什么?阳是能量。
阴阳是相对的。
一切向上、向外、活跃、炽热都属于阳;所有向下、向内和寒冷都属于阴。
身体生病的原因是阴阳失去平衡,导致阳过多或阴过多、阴虚或阳虚。
只要我们努力减少过多的党,增加过少的党,以恢复阴阳原有的平衡,疾病自然会消失在无形之中。
因此,中医保健非常强调阴阳平衡和健康生活。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延年益寿《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
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知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知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知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知识在临床护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其中一些应用的详细讲解: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食物的性味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
在临床护理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调理和辅助治疗。
例如,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可以建议多食用温热食物,如姜、胡椒等;而对于阴虚体质的患者则建议多食用滋阴食物,如绿豆、莲子等。
中草药应用•中医药中的许多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
在临床护理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和保健。
例如,对于容易感到疲劳和体力不支的患者可以使用人参、黄芪等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草药进行调理;对于经常失眠和神经紧张的患者可以使用酸枣仁、远志等具有安神镇静作用的草药进行治疗。
合理运动•中医认为合理的运动有助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
在临床护理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例如,对于血液循环不畅、容易感到寒冷的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对于精力旺盛、气血充足但容易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以进行舒缓的瑜伽或太极拳等运动。
穴位按摩•中医养生中,穴位按摩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和治疗。
在临床护理中,可以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到调理和疗效增强的目的。
例如,对于经常头痛、失眠的患者可以按摩太阳穴,以缓解症状;对于肩颈疼痛的患者可以按摩风池穴,以放松肌肉。
中医精神养生•中医强调身心合一,注重调整情绪和心态对健康的影响。
在临床护理中,可以结合中医的精神养生理论,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
例如,对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的心理调理方法,如音乐疗法、香薰疗法等,以促进情绪的平和和身心的健康。
以上是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知识在临床护理中的一些应用,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中草药应用、合理运动、穴位按摩和中医精神养生等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生保健的心得体会
养生保健的心得体会养生保健的心得体会「篇一」通过这段时间学习的养生保健知识,我的收获颇多。
对于养生保健,我不仅从思想认识上得到了升华,也从实际行动上去积极靠拢。
对于养生保健,我的体会感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养生保健是一种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健康饮食、规律生活、心态良好。
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大都市,人们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更要合理调整工作和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生保健的理念自然而然得以形成。
第二,养生保健不等同时尚潮流。
在遥远的过去,人类已经很注重养生保健,并用当时的条件和方式表现。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养生保健的理念成为一股热潮,并迅速蔓延。
但是,在一些商业气息的利益驱使下,出现了所谓的神秘养生保健产品和夸大的养生保健活动。
对此,我们一定要清楚认识,切不可随波逐流。
总之,养生保健要从点滴做起,要从自身做起,要从行动开始,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将养生保健进行到底。
养生保健的心得体会「篇二」多年来我亲身体会到,养生保健必须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首先:每天作息时间要有规律,按时睡觉和起床,不能熬夜,也不能起得过早。
我基本上做到了晚十点左右睡觉,六点左右起床,中午休息一小时左右。
早、中、晚分别上网,每次半小时左右,分多次上网。
其次:饮食上要特注意养生保健,病大多数是吃出来的,所以这是关键。
(我的饮食方式另文)第三:坚持锻炼身体,要量力而行,不做超负荷运动,持之以恒。
前些年我是坚持每天早起快步登山,大雾天不去。
坚持步行上、下班。
晚上遛圈半小时左右。
退休后改为打太极拳或打门球;近七、八年又变成了每天上午8点左右走步去岱庙,大约20分钟到达,随着季节的变化,定点与来自公检法、建委、卫生教育、林业等十几位退休老逛友们聊天取乐开心,9点多离开回家。
休息一会上网。
饭后稍息,看一会报纸,上床休息。
下午2:30分开始打门球,一个半小时,回家休息。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指导
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进行传统中医保健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预后,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针对老年人体质以及患病特点,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色,制定了老年人社区中医保健规范。
在本规范中,老年人的传统中医的保健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二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和保健要点,其中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简单的穴位疗法、饮食疗法及推拿疗法。
对于社区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结合其中医体质特点和健康状态给予中医保健的处方和健康教育指导,并对其进行定期随访。
一、常用养生保健方法人到老年,机体的器官组织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退行性变化,脏腑气血生理机能自然衰退,阴阳失衡;同时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改变,带来心理上的变化,易产生孤独寂寞、忧郁多疑、烦躁易怒、失落等心理状态。
因此对于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应从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多方面进行。
(一)心理调摄老年人心理调摄的关键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定。
老年人可以通过欣赏音乐、习字作画、垂钓怡情等方法进行心理调摄,缓解疲劳、平稳血压和心律,达到心身愉悦的目的。
(二)饮食调养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尤为明显,因此老年人的饮食调摄应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做到饮食多样化,食宜清淡、熟软,进食宜缓,食要限量,少吃多餐。
(三)起居调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应当谨慎,做到起居规律,睡眠充足。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以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湿度适宜、生活起居方便为好。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时大便,临睡器宜用热水泡脚。
(四)运动保健老年人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延缓衰老,并可产生一种良性心理刺激,使人精神焕发,对消除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情绪有积极作用。
老年人运动锻炼要遵循因人制宜、适时适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游泳、乒乓球等。
对中医养生康复的认识(800字)
对中医养生康复的认识《中医养生康复学》平时作业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肖卓阳我认为,中医养生与中医康复是分不开。
中医养生康复,就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养生学与康复学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其应用,以达到为人养生、为人保健、为人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简单点说,就是以中医理论及方法养生保健、康复治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短短几十年,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其进程不断加快,同时物质条件丰富后,各种新类型疾病的滋生,使得医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生理治疗,更有预防、保健、愈后康复、心理安抚等多种作用,而中医无疑在这一点上走在了前沿。
《吕氏春秋·节丧》里写:“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
”就是说养生是人们根据人类生命发展规律,在我们的一生中,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保健活动。
自古以来,中医养生之道就极为丰富,如老师所讲过的静神、动形、食养等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由此可见,中医不仅在养生一途上方法丰富,而且其原则十分系统,早在古时便提出了如形神共养、协调阴阳、益气调息、动静适宜、饮食规律等等原则,值得每一个爱护自己、爱护家人的人学习。
中医康复学在适用对象上虽然更侧重病患的治疗与恢复,但其意义不仅是疾病的治愈和恢复,也有精神情志的康复,正气的康复之作用,因此我想其目的也是和养生殊途同归的,都是为了维护和恢复人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医康复学》所说:“中医康复有中医心理、中药、针灸、推拿、传统体育、气功、饮食、自然、传统物理、娱乐等多种方法,对病残、伤残诸症和老年、慢性病症等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
”可见,中医康复学与养生学在方法和手段上有许多地方是相似或相同的。
曾有人说过,中医养生与康复的方法与实施都是以“和谱适度”为原则,使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五脏坚固,守其中正,保其冲和。
老年保健中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方法应用论文
老年保健中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摘要】中国传统医学是一门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涵盖各个少数民族医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和主体,其各项理论和方法都为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人类寿命的延迟以及延缓衰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对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方法在老年保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老年保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方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期待长寿和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其健康意识实现了进一步发展更新。
中国传统医学中对于老年健康保健的论述较为深入,尽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论述都较为分散,但总结起来都可归结为对于如何摄身的论述。
中国传统医学中所涉及的养生之道在中医学发展历史中,对于老年人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以及常见病情况,探讨分析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方法在老年人日常养生保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 保持活动,活筋通脉中医学中的多运动指的是定时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是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名医华陀曾指出:“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
华佗以前人所述“导引”理论为前提,编制了一套“五禽之戏”,并由其弟子吴普进行了广泛的推广。
“五禽之戏”作为老年人健身的一大法宝,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广泛认可和推广,而易筋经、太极剑、太极拳、广播体操等其他健身项目,也都较为适合老年人,是具有舒筋活血、延年益寿功能的运动项目。
只要老年人能够坚持不懈地长时间规律运动,则不仅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有助于部分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节欲慎色,固存肾元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肾精作为人体活动的基本能量来源,秉受于先天,补充于后天,会对人体的老、壮、长、生的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不可妄动,因此,节欲存精,则能够保先天之本,进而达到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中医学名医都普遍认可节欲固精的重要作用,“顺其自然”指的就是注重养身固精者,则必然老而不衰,筋骨劲强,灵敏多智,精神健旺,肾气充盈[1]。
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老先生的养生之道神奇枸杞大作用
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老先生的养生之道神奇枸杞大作用年逾80岁的徐锡山先生,是浙江省惟一一位国家级中药师,从事药材鉴别工作60多年,被民间称为“辨药奇人”。
这位中药师的神奇还在于他的养生之道,80多岁的他,腰不弯、眼不花,读书看报不用戴老花镜,平时连个感冒也没有。
他的个人保健秘方,即每天一把枸杞子。
久服枸杞子坚筋骨,轻身不老,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肾经,具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等症,对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济于目所致的眼目昏花、视力减退等症疗效尤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和钙、磷、铁等成分,具有增强白细胞活性、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对慢性肝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显著,还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由于枸杞功效显著且药性平和,所以被历代名家推崇为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良药,如南宋大诗人陆游年老时,曾出现眼睛昏花现象,就是靠每日喝一杯枸杞羹而治愈的;近代医家张锡纯50岁时,坚持每晚睡前嚼服枸杞子约30克,用来治疗心中烦热、常欲饮水等症状,晚年时他极力倡导用干嚼枸杞子的方法来祛病延年。
单味枸杞保健,最常见的用法是干嚼、泡水。
2010-05-11 关键词: 中药师徐锡山养生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为啥八十岁了不显老来源:杭州网-都市快报张海军听名医聊聊养生之道很早就想找徐老聊聊养生了。
他是浙江省惟一的国家级中药师,省中医院原药房主任,请他讲讲养生之道,讲讲我们双休出去郊游,怎么认识一些中药材,一定很有意思。
见了徐老,第一印象就是年轻,80岁的人,脸色白里透红,耳聪目明,腰板笔直。
中老年养生之道
中老年养生之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中老年人群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中老年人能够享受健康长寿的生活,养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老年养生之道,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中老年人要注意合理饮食。
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中老年人应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控制油脂和糖分摄入,避免过量食用油炸食品和高糖高盐食物。
此外,中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中老年人要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减缓衰老速度。
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瑜伽等,坚持每天定时进行适量运动,不要过度劳累,避免运动过量导致身体损伤。
中老年人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快;戒烟限酒,远离不良嗜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体检项目,如血压、血糖、血脂等常规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风险。
中老年养生之道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生活习惯和定期健康体检。
中老年人要重视养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享受健康长寿的生活。
希望中老年人能够通过以上方法,保持身体健康,享受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愿我们每一个中老年人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老年人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老年人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中医药养生保健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且有效的养生方法。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老年人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相关知识。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人到老年,身体各脏器的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退。
首先是心血管系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弱,血管弹性降低,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其次,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肺活量减少,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也会减弱,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再者,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能力变差,胃肠道蠕动减缓,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也会下降,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患病。
二、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注重预防和调养。
其核心思想是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形神共养。
顺应自然,就是要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生活起居和饮食。
比如,春季万物生发,适合早起,多进行户外活动;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暑降温,饮食清淡;秋季气候干燥,要注意滋阴润肺;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暖,适当进补。
调和阴阳,是指保持身体阴阳的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更容易出现阴阳失调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来调理。
形神共养,既注重身体的调养,也重视精神的调养。
老年人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情志刺激,如愤怒、悲伤、焦虑等。
三、饮食养生饮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
对于老年人来说,饮食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淡饮食:少吃油腻、辛辣、甜腻的食物,避免加重肠胃负担。
2、均衡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定时定量: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4、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比如,体质虚寒的老人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体质燥热的老人则可以多吃一些凉性的食物,如西瓜、梨等。
道教养生与老年保健的思考
其三 道教养生 法本身包含着互动 千百年 88
来 道教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的养生方法上 历经锤
第四 明清直至现代 道教逐渐衰落 内丹 家派系虽多但发展迟缓 而道教养生术却逐渐为 社会所认识 从而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并得到利用 在流传过程中 又同近现代的体育方法相结合 使道教养生术中的神秘主义部分逐渐淡化
二 道教养生遵从自然规律 充分利用了精 神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
实践证明 道教对于人 人和自然 精神和 肉体等有着较深的感悟和认知 道教养生术就是 这种感悟的行为体现
炼 形成了系统且独特的养生术 就其内容而言
养生集 云 养生大要 一曰啬神 二曰爱气
三曰养形 四曰导引 五曰言语 六曰饮食 七曰
房室 八曰反俗 九曰医药 十曰禁忌 综合杂
家 道教养生术共列有十五项之多 归纳起来 有
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为静心止念养生 包括守一
存思 存神 内视 内丹等 二为运动养生 包括
导引 按摩 吐呐 行气 胎息等 三为生活规律
如 心理疗法
武当功法
新药特药
等新的内容 使其更为完善
四是构建平台 将养生主要方法用于医疗实
践 如依托武当山风景名胜 旅游胜地 开设传
统道教医疗专科 筹建 武当山老年病 慢性病
康复中心 中西医结合 医养结合 大力推广
应用道教养生功法 为老年保健事业做出积极贡
献
二是认真挖掘整理和科学传承道教养生术的
相关功法 对 赤松子导引法
彭祖卧引
法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的意思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这句话意味着在养生方面,我们应该适当进行一些锻炼和活动,以保持身体的机能和健康,但不要过度劳累,以免耗费过多的体力和精力,伤害身体。
同时也强调了要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不可盲目跟风或者强求过度。
养生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养生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人们认为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方法和养生的误区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养生的基本原则1.身心平衡养生的第一原则是保持身心平衡。
人的身体和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身心平衡,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过度的焦虑和紧张会导致身体的紧张和疲惫,而心情舒畅则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人们在养生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身体的保健,还要注重心理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
2.节制饮食养生的第二原则是节制饮食。
中医认为“饮食为先”,人的身体健康和长寿与饮食密切相关。
过度饮食或者暴饮暴食都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而适当的节制饮食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3.适度运动养生的第三原则是适度运动。
人们常说“动则生机”,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但是过度的运动可能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和疲劳。
适度运动是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二、养生的方法1.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针灸、气功、按摩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和延长寿命。
2.饮食养生饮食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方法,它主张“食补为主”,讲究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
中医认为,食物有温凉之分,它们可以对身体的阴阳失衡起到调节的作用。
3.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现代人们常用的一种养生方法,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锻炼、柔韧训练等多种形式。
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体质。
三、养生的误区1.盲目追求健康现代社会对健康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很多人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往往是盲目的。
中医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医就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经验。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西医逐渐成为了主流医学,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疗效却始终未能被取代。
在我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医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诊疗过程中。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1. 脏腑相互关联中医认为,五脏(心、肝、脾、肺、肾)与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例如,心主血脉,肝藏血,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
当心脏功能出现问题时,肝脏也会受到影响,反之亦然。
2. 经络相互沟通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贯穿于全身,连接各个脏腑。
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在中医诊疗中,通过调整经络的气血,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气血相互依存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充足,则身体健康;气血不足,则百病丛生。
中医治疗疾病,常常从调理气血入手,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
辨证,即根据病情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等,找出疾病的本质。
论治,即根据辨证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我对中医辨证论治的感悟。
1. 辨证精准中医辨证要求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结合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辨证结论。
2. 论治灵活中医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灵活的治疗方式,使得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具有很高的针对性。
3. 预防为主中医注重预防,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情志等因素,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老先生的养生之道神奇枸杞大作用
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老先生的养生之道神奇枸杞大作用年逾80岁的徐锡山先生,是浙江省惟一一位国家级中药师,从事药材鉴别工作60多年,被民间称为“辨药奇人”。
这位中药师的神奇还在于他的养生之道,80多岁的他,腰不弯、眼不花,读书看报不用戴老花镜,平时连个感冒也没有。
他的个人保健秘方,即每天一把枸杞子。
久服枸杞子坚筋骨,轻身不老,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肾经,具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虚损、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等症,对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济于目所致的眼目昏花、视力减退等症疗效尤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枸杞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和钙、磷、铁等成分,具有增强白细胞活性、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对慢性肝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显著,还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由于枸杞功效显著且药性平和,所以被历代名家推崇为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良药,如南宋大诗人陆游年老时,曾出现眼睛昏花现象,就是靠每日喝一杯枸杞羹而治愈的;近代医家张锡纯50岁时,坚持每晚睡前嚼服枸杞子约30克,用来治疗心中烦热、常欲饮水等症状,晚年时他极力倡导用干嚼枸杞子的方法来祛病延年。
单味枸杞保健,最常见的用法是干嚼、泡水。
2010-05-11 关键词: 中药师徐锡山养生国家级中药师徐锡山为啥八十岁了不显老来源:杭州网-都市快报张海军听名医聊聊养生之道很早就想找徐老聊聊养生了。
他是浙江省惟一的国家级中药师,省中医院原药房主任,请他讲讲养生之道,讲讲我们双休出去郊游,怎么认识一些中药材,一定很有意思。
见了徐老,第一印象就是年轻,80岁的人,脸色白里透红,耳聪目明,腰板笔直。
他夫人说,人家都说他看上去只有六七十岁呢,他的皮肤这么嫩,可能是以前老是吃蹄髈、猪皮的缘故吧。
徐老说,到现在他还是比较喜欢吃肥肉,肉要烧得烂,他才不相信“吃脂肪长脂肪”的说法呢。
从中医学角度浅谈八段锦促进老年人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从中医学角度浅谈八段锦促进老年人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八段锦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以下简称”八段锦”)通过练意、练气、练身三者结合的”三调”锻炼,动作柔和、缓慢、自然、心静、体松,调心、调身、调息,通过特定的形体运动,配合呼吸,以心为主导的整体养生具有保精、养气、存神的作用。
通过长期习练”八段锦”,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真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本文从八段锦对中老年人的生理作用,心理作用的改变进行分析,为推广养生气功八段锦做一个理论探讨。
”气功”者,古时称之为导引,又有人把导引这两个字解释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也就是通过气功的锻炼使气息和顺,肢体柔和。
导引一般包括导气、引体、按跷(按摩拍打)等内容。
它作为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和养生益寿法之一,通过调身、调吸、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经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长期系统的锻炼,可使精足、气充、神全。
同时气功作为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气医不分家,气功作为医学的补充,而医学为气功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练习养生气功八段锦的中老年人群。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大量阅读养生气功八段锦资料,期刊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
访谈法与气功练习者进行面对面访谈,收集练习心得。
观察法对能够坚持的30位常年练习八段锦的中老年人进行跟踪观察。
2八段锦的养生特点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活动相结合的健身法。
活动肢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斡旋气机。
运动强度和动作次序符合运动学与生理学规律,其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肢体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通、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动作与动作之间,充满对称和谐,体现内实精神、外显安逸。
老子的中医养生之道:“吾有三宝,持而保之”
老子的中医养生之道:“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中医养生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了,而从古到今都有很多的人在中医养生上面有一定的研究,老子就是其中一位,他所著的《道德经》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一,被人们誉为是万经之王,成就非凡,短短五千言却包括万象玄之又玄。
今天,以中医为切入点,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子的中医养生之道,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养生文化相比,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
它融合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汇集了众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历久弥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名流,从唐宋文人到明清雅士,养生之道被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从老子的恬淡寡欲,到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千金方》,再到白居易的乐天随意、苏东坡的通脱豁达,从古人的这些养生经验中,我们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套健康密码,破译了这套密码,就能找到健康长寿的钥匙。
养生不仅是一种心态,同时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就是说为了保护身体健康而进行的身体锻炼这样。
除了体育运动和合理的饮食之外,养生和精神状态、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从医学角度来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字,但是其中不少的养生观点却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论的养生之道,多是对老子学说的发挥,所以称“黄老之学”。
这部分被继承下来的养生之道,其实就是老子在《道德经》当中所说的“三宝”:“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以“慈”养生三宝之首曰“慈”。
所谓慈,就是同情心。
同情心,是你心灵充实的基础。
如果没有同情心,那么你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处于关闭的状态,无法做到理解和宽容,更不用说去帮助别人。
这样,你可能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生气、斗气。
中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长寿之道知识
中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长寿之道知识养生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
我国中医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养生,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
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
以德养生养生先养德。
揣几本美德书刊、交几位良师益友、添几种高雅爱好、多参加公益活动、多几份道德储蓄,使道德养生形成了彩虹般春意盎然的人生风景线。
勤于动脑“心为君主之官”,中医所说的“心”与西医所说的“大脑”有相通之处,大脑乃生命的活动中枢,五脏六腑的功能及肢体活动都由大脑控制,只有大脑健康,才有可能长寿。
动以养生养生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坚持做这些比较舒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
节制饮食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节制饮食,爱护脾胃,脾胃才能不生病,从而吸收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元气,维护人体的健康。
中药保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
中药相对于西药的毒副作用较小。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老年人腿脚部的保健小秘招!现在医学发展快,身体的保健方法许多。
现在我就介绍局部的身体腿和脚部的保健小绝招。
有兴趣的话无妨跟我学一学。
干洗脚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之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之大腿根。
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
重复10~20遍。
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能力增强,还可预防小腿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及肌肉萎缩等。
甩腿一手扶树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前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将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也伸直。
两条腿轮换甩动,每次甩80~100下为宜。
此法可防下肢萎缩、软弱无力,或腿脚麻木、腿抽筋等症。
揉腿肚以两手夹紧小腿肚子,旋转揉动,每次揉动20~30次,然后两腿交换揉动。
此法能疏通血脉,加强腿的力量,防止腿脚酸痛和乏力。
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扭数10次,然后再逆时针扭动。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6篇)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6篇)中医养生心得体会第一篇: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也越来越重视。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调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
(一)养生的意义然则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与人为。
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此圣智之所同也。
――张景岳古代把人的精神和人的肉体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人是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体。
一个人的生命力的旺盛,免疫功能的增强,主要靠人体的精神平衡、内分泌平衡、营养平衡、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来保证。
因此,遵循中医养生的方法,对人体健康长寿有重要的作用。
(二)养生的方法一,调摄情志。
1、和喜怒。
喜怒之情人皆有之,古人认为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
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太过。
怒是历代养生家常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2、去忧悲。
忧郁、悲伤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又一种情志,应当注意克服。
老年人由于精气亏虚心气不正常,常易生忧悲之苦,忧悲不已又会进一步损伤神气,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特别应当杜绝忧悲。
3、节思虑。
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有害,古人认为:思则气结?切切所思,神则败,所以思虑过度可出现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痴呆等症状。
4、防惊恐。
遇事易惊恐亦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惊恐往往导致心神失守,肾气不固,而易出现惊慌、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精神失常等方面的病症,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高度重视,我们应注意调和心志,避免不良心志对人体的影响,以促进健康。
二,运动形体。
中医认为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之道运动与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之道运动与身体健康中医养生之道:运动与身体健康中医养生强调“正气存内,邪气不干”,即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达到保健延年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均衡饮食、情志调摄、起居有常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运动作为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医养生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运动如何促进身体健康、中医养生下的运动方式以及各种运动对身体的益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运动如何促进身体健康运动作为一种提升体内阳气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弹性,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等。
根据中医的观点,适量的运动可以消除体内的湿气、痰浊,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平衡,改善体内的气血流通,避免疾病的产生。
在中医运动养生中,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中医鼓励人们选择气质柔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瑜伽等,可以在不消耗过多体力的同时,达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效果。
二、中医养生下的运动方式在中医养生观念中,运动的方式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情况来选取。
对于体虚、阳气不足的人群,适宜选择柔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这类运动可以在轻松活动的同时,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对于有特定疾患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医养生下的运动方式应该更为谨慎。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病情加重或不良反应出现。
在运动过程中,体会整个身体的运动感觉,留意身体的变化,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引起伤害。
三、各种运动对身体的益处1.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保健。
太极拳练习可以促进体内的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调理内分泌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2. 气功:气功作为一种集“动”与“静”于一体的运动方式,通过调息调气、身体动作等综合作用,达到增强体质、调节情志的目的。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与保健保健是每个人健康的前提,它关系着人类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的和平,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幸福;特别是人到中年,如日中天,正是人生的辉煌时节;而人至老年,仍是夕阳无限好,余霞映满天的时候;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全社会关注的事情——中老年健康长寿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本人正基于这种心情,今天给大家谈谈关于中医养生与保健的问题;给大家交流一下心得与体会,供大家参考;其实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早就认识到了养生保健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精神,颇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讲讲:第一、锻炼保健,第二、心理保健,第三、饮食保健,第四、药物保健,第五、情志与健康;一、锻炼保健充沛的精力,必须寓于健壮的身体,而健壮的体力,又常来自经常不懈的锻炼;因此,加强身体锻炼,也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发生的一项措施;一生命需要运动近年来,世界科技及经济快速发展,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其副产物如空气污染、噪音等使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生活在文明中的人,精神紧张,工作繁忙,每天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就在沙发上一靠;如此日积月累,体力、体能逐渐衰退,高血压、糖尿病的病魔就会威胁人的生命力,于是需要提倡运动;公元前300年,在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写道;“生命需要运动”;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心脑血管病和精神病大大增多;中风、大脑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灾难;2005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亿,糖尿病2300多万,肥胖者6000万,烟民亿;医学家认为:“这都是活动太少,加上神经、精神过度紧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生产的劳动过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相反体力的部分在缩减,精神的负担在增加,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化交通和交际工具作用的增长,在客观上促使人们普遍以比较消极的形式度过闲暇的时间;人体的肌力减退,已发展成为社会问题;高血压病和心脏局部缺血症,逐步向中青年靠近,损害了脑力劳动者,甚至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健康;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参加各种运动包括慢跑,进行体力锻炼,则具有重要意义;汉代着名医学家华佗提出:“劳动可以健身,”他还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根据这个道理,他创造了“五禽戏”距今有1800余年;“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姿态动作,来锻炼身体;他的徒弟吴普按“五禽戏”来锻炼身体,就活到90多岁;后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健身方法,即从此演变而来;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提出:“常欲小劳,但莫大疲;”按西医来讲,体力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刺激作用,能改善代谢过程,活跃氧化过程,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按中医来讲,体力锻炼可以培养正气;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亦就是说体力锻炼可以增加抵抗力、免疫力,不得病或少得病;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是这个意思;外国也很重视体力锻炼;如新西兰的一些俱乐部的名字就叫做“为生命而跑步”,“为预防梗塞而跑步”;他们国家很多城市里都铺筑了供越野赛跑用的道路,傍晚在市内的街道上、公园的小路上,都可以看到一群跑步的人们;法国还建立了“要为健康而跑”的专门委员会;十八世纪法国着名医学家蒂索所说的:“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二散步健身法散步是许多人所喜爱的一种最简便的体育运动,经常散步,对健康确实大有好处,尤其对于常在室内坐着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和中老年人;古往今来,曾有不少伟人、学者以散步作为保健的良友;用散步来锻炼身体,调节精神;如马克思、列宁,以及我国的朱德同志,直至晚年,仍坚持每天步行三次,每次走三里路;革命老人徐特立年近90岁时,仍坚持日行五百步;他认为走路,即可锻炼身体,又能增强意志;又如邓小平同志70多岁时,每天坚持行军式快步走10公里;到晚年,在他住的院子还仍然坚持每天走八圈;所以他们都活到90多岁;步行为什么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呢因为,步行时,由于下肢大肌肉群的收缩,不停的向前移动身体,给心脏增加额外的负担;步行速度越快,时间越长,路面坡度越大,则负担越重;心脏的反映表现为心肌加强收缩,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加速,以适应运动的需要,这对心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根据测定,以每小时5公里每分钟84米的速度步行,脉搏可增加每分钟约100次;每小时6公里或每分钟100米,则脉搏增至每分钟约110次;这对肥胖症、慢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力减弱患者,都有较好的疗效;步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据报道,用心电图对两组中年人进行检查和观察;一组坐汽车上班,另一组步行上班20分钟以上,结果发现步行的一组心电图“缺血性异常”的发生率比坐车一组约少三分之一;步行锻炼还有助于促进代谢的正常化,所以有些糖尿病可以通过散步而得到防止;散步的时间:饭前、饭后均可;早在隋唐时代,我国医学家已认识到防治消渴病包括糖尿病,需要“先行120步,多至千步,然后食之;”诸病源候论“食毕即需行步,令稍畅而坐卧;”外台秘要邓颖超同志在介绍她战胜糖尿病的经验时着重指出,他的方法就是:体育锻炼;在每顿饭前走一千步,饭后走200步,每顿饭吃八、九分饱;现代医学证实,步行能提高机体代谢率,中老年人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散步小时,代谢率增高48%;糖的代谢也随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经一天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低60%;长时间和快速的步行,还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对那些多做少动而出现肥胖倾向的中年人,如果能坚持每天锻炼,通过运动多消耗300卡热量,并适当控制饮食,就可避免发胖;运动时间要求是每天步行4-5公里,或慢跑20-30分钟或骑自行车45分钟即可;精神官能症、情绪抑郁、失眠、高血压等都可以用散步来治疗;散步可分为五种形式;念卡片总之,运动的意义可以概括为:①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作用;能改善和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协调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对脑力劳动者,运动既是“安眠药”,又是“兴奋剂”,可以使兴奋转入抑制,促进休息,消除疲劳;经常运动亦可以使人的工作充满朝气,富有活力;②运动可以健全和加强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增加心脏收缩及排血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血脂;③运动可以增强呼吸,改善肺活量,使全身氧气供应能力加强;④运动能加强胃肠分泌蠕动,促进食欲,加快消化吸收;⑤经常运动锻炼,可使肌力增强,骨质坚固,增强关节韧性和弹性;⑥运动能使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增加,白细胞活力增强;⑦运动能改善“先天之本”肾的功能,促进各种排泄,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所以运动是“健康之本,延年益寿之源”;二、心理保健“健康”的含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有了新飞跃,对人体的“健康”标准也有了不同的标准;现在,人们所指的“健康”,不光是没有器质性病变和虚弱,而是包括:1.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无畸形、无缺陷、体质强健;2.对各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能力,能担负起各种繁重的任务,能接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3.精神充沛,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工作和学习都有较高的效率;4.意志健全,坚定,人际关系适应,对事物反应适度,行动协调,情绪正常,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总之,即应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先开展心身医学研究的是美国;他们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部的报道曾说:“在门诊病人中属情绪不佳,心理—社会因素不良刺激而患病者竟占67%;”我国也有资料统计;医学临床发现的身体疾患,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我国古代名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终日多愁善感,悲思交加,尽管荣华富贵享不尽,山珍海味吃不完,其结果弱不禁风,致使早早夭折;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们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它虽然是讽刺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庸人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遇到好事、喜事而过度兴奋,乐极生悲而致病,甚至伤命的也有例可举;一位着名医学家曾说过:“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折的,就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例如:一年一度的高考,由于传统意识和现代价值观交织产生对考生的精神压力,使一些考生在考完后身体状况很差,因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因其与高考有关,故定名为“高考综合征”;再如,一些退休、离休的老人,因社会地位的变化,人际关系的改变,事业责任的脱卸,“习惯定型”的破坏,一时失去精神上的寄托,而使心理生理特征发生转折,由于心理上的“空虚感”、“衰老感”,甚至是“死亡感”等,使这些老人的身体很快由生理方面向病理方面转变,出现各种各样的症候群,因这些病症常与退休有关,故定名为“退休综合征”;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惊慌时会感到自己的心脏怦怦跳动,愤怒、焦虑时则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如果这种情绪继续下去,就可能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的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进而会导致脑栓塞或心肌梗塞;在临床上遇到因受刺激、在盛怒之下引起的心脏病而猝死的已是屡见不鲜;如岳飞传中的“气死金兀术,笑死老牛皋”,东吴主帅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就是例子;相反,如果情绪愉快、心情舒畅、心理活动正常,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起到积极良好作用;实验证明,高兴、喜悦、欢乐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可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及耐久力,可使人的食欲增加、睡得香甜,还可使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和化学物质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对人体的躯体健康会起到良好的影响;如张学良将军,活到101岁,他的经验是三条:1.脱光睡觉,2.饮食调整,3.心情宽松36岁被囚禁;英国一位名医说得好:“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宋代诗人陆游写道:“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地宽”;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因此,要求大家保持乐观的、愉快的精神状态,维护正常的和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使人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能使心身健康;精神与健康有密切关系,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就会延年益寿,否则将影响健康,加快衰老;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着作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指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有神则生,无神则死”等等精神养生法;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下边还要讲“情志与健康”,还要涉及这些因素;三、饮食保健倘若认为世界上有一半人营养不足,那么根据对立规律可以说,另一半人则营养过分,要知道营养过分会造成很多疾病,这是各地医生、生物学家、营养学家和饮食学家共识的看法;营养过分和营养失去平衡会造成哪些疾病呢如心律失常、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等;因此应当学会饮食;为了延年益寿,身体健康,下面我想提些忠告,供大家参考:一如何争取延年益寿大家经常讲延年益寿,还想延年益寿;那么怎样才能延年益寿呢两位美国研究学家比罗克和布莱斯洛博士最近提出,最直接起到延年益寿作用的有六要素:1.每日适量三餐,2.每天坚持用早餐下面我还要讲用早餐的好处,3.每周进行二、三次适度的体育运动,4.每夜七、八小时的睡眠,5.避免增加体重,6.少喝酒、少吸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我国准备自2011年1月起,我国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譬如一个45岁的人,若能遵从三条忠告,一般可以延长寿命22年即活到67岁;若能遵从六条忠告,能多活33年即活到78岁;二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食物纤维素是植物的组成部分,肉眼看不见,小肠吸收不了,丝毫不变地进入大肠美国科学家揭示的,所以它的作用是:能加速肠的蠕动,消灭胆固醇和某些胆盐,减少血沉中的葡萄糖和脂酸,消灭某些致癌物质;富含纤维素的主要食物有:麦麸、荞麦面包、卷心菜、马铃薯、胡萝卜、苹果、莴苣、干果等;最好每天以各种形式食用6-8克相当于12片荞麦面包或者30克麦麸;三少吃糖人体每天至多吸收35克糖,相当于7块方糖;但糖往往是以肉眼看不见的形式出现,如饮料、冰淇淋、果子酱、饼干、馅饼,再如面包、水果等;糖吃多了会引起功能紊乱,多患肥胖症、糖尿病,消耗胰细胞;结论是:尽量少往食物里放糖,特别整天坐卧不动的人,否则会引起大的危险;四少吃肉食肉过多会引起营养失去平衡和新陈代谢紊乱,因为肉类食品含有大量的动物脂肪,饱和脂肪酸多,此物质可促使动脉硬化,血脂增多,人体发胖,对心血管和脑血管病的影响是无可辩驳的;那么吃什么肉最好呢目前有“红肉”和“白肉”之分,猪肉、牛肉、羊肉颜色发红,叫“红肉”;而鱼肉、禽肉颜色发白,叫“白肉”;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白肉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因此吃白肉比吃红肉好;五多吃蔬菜因为蔬菜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本身又有很多的营养价值,它还能帮助机体吸收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不管是凉菜或配菜,也不管生菜、熟菜、干果、酸菜或罐头菜都能刺激消化胰腺的分泌,促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蔬菜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减肥,还对心血管病大有好处;那么,一天需要吃多少蔬菜呢中国营养健康白皮书建议一个身体健康、食量正常的人,每天有300克土豆,400克白菜、甜菜、胡萝卜、葱、南瓜、香菜或其它菜就够了,至少每天吃500克,但越新鲜越好;吃菜也要科学的吃:洗菜、切菜或捣碎要紧挨做菜或上桌之前;热菜最好不要热第二次,更不要热许多次,吃多少,热多少,这样才能保留蔬菜的营养价值;吃白菜,外面的绿叶不要扔掉,因为它含的维生素最多;做菜也有学问,一定要把菜放入滚开水中,冷冻鲜菜要直接放进开水锅中,无需预先化开;蔬菜保留的营养价值最多,而文火炖菜保留的最少;炒蔬菜要用旺火炒,维生素C损失仅17%,若炒后再焖,维生素损失59%,并要趁热吃,否则维生素随时间延长会流失;每天最好吃三种以上蔬菜,每日最好有绿叶类蔬菜、茄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豆类蔬菜等;吃多种蔬菜,不但可以调解口味,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要求买回家的菜三天内吃完;因为蔬菜是一种富含硝酸盐的植物食品,硝酸盐经微生物作用,极易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对身体是一种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胺类物质结合,可形成亚硝胺,医学已经证明,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不同种类的蔬菜含硝酸盐差别很大,不新鲜的蔬菜其硝酸盐的含量要高于新鲜的蔬菜,其维生素C的含量也在下降;所以,要买新鲜的蔬菜,买回家后尽快吃完,如吃不了,应尽量在4℃以下保存,其时间不要超过3天;茄果类、瓜类的蔬菜,最后削皮后吃,不能削皮的蔬菜,可用流动水,反复冲洗,或者加少量食碱,浸泡5-10分钟,再冲洗;另外,下馆子时,三种蔬菜要少吃:即地三鲜土豆、茄子、青椒、干煸豆角、过油茄子;因为这几种蔬菜的做法都是用油炸出来的;洗过“油锅澡”的菜,再健康的蔬菜也变的不健康了;土豆油炸会生成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茄子最吸油,炸过后,去掉了降血脂的作用;青椒经过油锅“洗礼”,维生素C差不多也消耗殆尽了;干煸豆角油炸后,不仅热量超标,有时可致食物中毒;下馆子点素菜,最好掌握“两少”、“两多”原则;两少,少放点盐,少加点油;两多,多选当季菜,多选凉拌菜;比如眼下,韭菜、菠菜,都是营养非常好的时令菜;六坚持用早餐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早餐应该以质量为主;大家都知道:“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早餐的营养应占全天营养的1/3以上才对;如果不习惯吃早餐,容易患反流性食管炎或慢性胃炎;七饭菜不要单调,要注意食物配合这样营养更全面,食物中的营养价值可以相互补充,能达到增加营养的目的;配合后,植物蛋白可以使营养价值高于肉;八老年人要多吃素食因为老年人的病多,大部分患的都是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梗、心律紊乱、中风、肾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病,这些病都是与血脂、胆固醇的含量有关;肉类都含有极高的胆固醇,经常吃肉,血中的胆固醇的浓度就会增多,达到一定程度时,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壁弹性下降,官腔狭窄,就会引起以上病变;因此,少吃荤,多吃素;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和物质代谢都比较低,体力活动消耗热量少,因此膳食中的热量应当减少;一般老年人50-59岁可减少10%的热量;60-69岁可减少20%左右,岁数越大,减得越多;四、药物保健在药物防病方面,早在素问·遗篇.刺法论就有用小金丹预防疾病传染的记载;我国于十六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发明的人痘接种法,用来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此外,还有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的方法等等;近年来,运用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的发展,如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茵陈、栀子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菌痢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再如前些年“非典”、“甲流”流行时,用中药,二花、连翘之类的药物来预防等等,都能说明中药在保健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一般不要吃药;大家知道“是药三分毒”,否则,它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有害健康;西药副作用更大,有人这样说,有些病人死亡:“1/3是吓死的,1/3是药死的,1/3才是病死的;”当然有病必须要吃药的,每天也不能超过三种以上;按时按量去服;老年人的药量要按成年人的1/4或1/3的药量去服;健胃药饭前服,消化药饭后服,降压药早晨服、下午3点左右服;中药汤剂空腹服;煎药要再泡一个小时左右,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煎40分钟左右,花叶类发汗药轻煎;矿石类、补益剂重煎;发汗药服药量多些,止痛药服药量少些;过期药不要服;预防药、补益剂不要听广告去买药,要到医院根据医生意见去购置服用;有人说:中医大多都会保健,其窍门在哪前些时国家评了30个国医大师,最小的77岁,最大的90多岁,他们的保健经验共性是“吃的少,运动好,不生气,多用脑”;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根据以上所谈,坚持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才是正确的选择;既而得病,不要害怕,不要着急,慢慢治疗;毛主席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身体慢慢增强抵抗力”;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很多疑难病慢慢的都会攻破的,如心肌梗死梗塞,现在手术搭桥效果极好;如果是十年前,一般是治不好的;再如很多脏器都可以换;所以说,再等3-5年以后,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小肠与膀胱,说不定都可以换掉;甚至人造脏器就可以维持生命;五、情志与健康众所周知,影响人体健康、致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代医学认为有药物、机械、体质、遗传、感染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祖国医学认为有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疫疬、金刃、虫兽、跌扑损伤等;但以上因素,而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影响健康最大;所以,其它因素不谈,今天准备给大家重点座谈一下情志与健康的关系;要了解情志即七情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致病特点,首先要了解一些医学心理学知识;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医学中的一门新学科,又是心理学应用的新领域;人们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就是喜怒忧思等情绪失常,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能造成心理创伤;这种异常的心理状态,不但有可能发展为精神领域的疾病,而且能够导致五脏、六腑各个脏器的功能失调,影响到身体健康;如高血压、胃溃疡、神经性呕吐、过敏性肠炎、梅核气、肝胃不和,以及妇科的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小叶增生等疾病,往往与情绪不好有密切关系;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癌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有心理创伤和精神情志不舒的病史;有人调查过几百例中风患者的情况,其中有20%以上的人,曾有过忧愁、愤怒,或者特别兴奋的情况;这说明七情过极是诱发“中风”的重要因素之一;又如情志变化对心脏病人的影响;有人统计,丧失妻子的男性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达40%;现在有人把情志异常所导致和诱发的疾病,称之为“心身症”;据初步统计,在普通门诊的病人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病人属于“心身症”患者,分布在临床各科;现在大医院,大都建有心理疗法门诊、心身医学门诊;其疗法很多,从谈心疗法到精神分析疗法,从行为疗法到生物反馈疗法等,都很引人注目,并且疗效颇好;所以,现代许多医学家们,也不得不越来越注意人的精神世界与躯体疾患之间的本质联系;并且指出了现代医学忽视病人心理因素的偏向,于是产生了“心身医学”、“综合医学”、“人类医学”等新的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运用思考
摘要:在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养生与保健越来越重视。
目前,我国属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时期,老年人这一群体在我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对于老年人的养生与保健逐渐的成为了人们的重点关注内容。
中医养生之道具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各项养生保健方法的内容博大精深,且实用性较强,一些中医养生保健观念至今一直得到沿用,因此,就应该分析与思考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医养生之道;老年保健;养生保健方法
引言:中医养生之道是预防医学和康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推崇与关注。
相对于传统医学来说中医养生更关注于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等方面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想要真正的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有正确、科学的养生疗法和保健措施。
中医学在长时间的积累下丰富了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的方法,其在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过程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下面本文就从中医养生之道与老年保健的关系出发,对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与浅析。
一、中医养生之道与老年保健的关系
(一)老年的含义和衰老机理
每一个人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经历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发生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
中医认为“五十岁,肝气始衰……。
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由此可见,五十岁开始则视为老已。
衰老的原因分为先天、后天,内因、外因等多个因素,先天禀赋决定了人的体质和寿命,后天因素则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膳食结构、生活规律、情志失调和环境因素均可能加快人体的衰老[1]。
(二)老年人发病病因和机制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下降阶段,脏腑功能均衰竭,气血明显不足,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疾病,由此可见,脏腑功能衰竭为老年人发病的主要原因。
各个脏器中最容易出现衰竭的就是肾脏,其主藏精、纳气和生殖,其次就是脾胃衰竭,其为后天之本,容纳水谷精微,同时,心、肝、肺等脏器功能失常也是衰老的主要特征,各个脏器之间功能相辅相成,作用相互关联。
二、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运用
(一)非药物调理法
1情志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之道非常注重老年人的情志与精神调养,认为保证老年人的身心愉快、情绪稳定与心态平和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志养生保健可以减少心脏病、中风和脑血栓等疾病的出现,应该鼓励老年患者多旅游、养花或者是写字、下棋,激发老年人的生活情绪,调节其心情和精神状态。
2膳食养生保健:老年人的脾胃功能处于下降的阶段,因此在饮食的方面应该格外注意,应该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
在饮食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该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忌贪食、饮酒、吸烟,避免使用生冷的食物,并以低脂、低糖、高维生素和高钙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通过饮茶习惯的培养来达到调养脾胃的作用[2]。
3起居养生保健: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规律的生活习惯与
方式。
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发现,寿命较长的人均养成了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
足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久坐或者是久站,如果
老年人存在失眠多梦、尿频等情况则可以坚持在睡前饮用一杯热牛奶。
4运动养生保健:运动可以促进老年人体内血液的循环,达到疏通筋骨的作
用和目的。
因此在为老年人实施中医养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运动养生保健。
应该
指导老年人每天进行早、晚两次运动,运动的方式应该选择较为平和的,主要包
括太极拳、气动、五禽戏以及健身操、慢跑等,同时应该合理控制运动量,避免
运动过量对老年人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3]。
在此基础上应该鼓励老年人长期坚持,以更好的达到提高老年人肺活量,调和气血的作用,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二)药物调理方法
1健脾:大多数老年人均存在脾胃虚弱的问题,祖医学者李时珍指出脾胃之
气的衰减主要表现为升发功能障碍,老年人通常会因为阳气下降而出现纳食不香、腹部胀痛等临床症状。
因此,在为老年人提供药物调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脾胃
的调养,其方剂为升麻葛根汤联合四君子汤,并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加用
黄芪、苍术和柴胡等中药材。
如果老年人存在便秘的情况则可以让其多进食性质
冷的蔬菜,同时也可以通过茯苓、黄精、天门冬等药物的服用达到健脾益气的目的。
2调肾:老年人的肾气处于逐渐衰退的阶段,其可能会出现小便增多、耳鸣
耳聋和健忘等症状和表现,在临床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
虚表现,因此,可以运用仙茅、钟乳和硫磺等中药材进行肾虚的调理。
古代先辈
就有长时间服用鹿茸、附子而在年过80的情况下依然保证身体健康,可以看出
中药调肾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的体质不同,服用药物
也应该因人而异,应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决定,不可以盲目选择。
3疏肝:情志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老年人的肝脏健康,情绪容易波动、易怒、低落等均可能导致肝脏郁结、肝失疏泄,需要选择适应的中药进行调养。
建
议中老年人服用降香、刀豆、莱菔、佛手以及包心菜和姜汤等食物。
同时应该忌
食寒凉的食物,感染风寒后更应该注意运用芥菜、竹笋、川贝、枇杷等达到止咳
化痰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服用润肺汤。
三、结语
中医养生之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容,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人的
养生保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作用与价值。
中医养生之道从多个方面对老
年人的保健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中医养生之道与老年保健的关系,总结了中
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运用手段与方法,从情志养生保健、膳食养生保健、
起居养生保健以及运动养生保健等非药物调理方法和健脾、调肾、疏肝等药物调
理方法,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中医养生保健,实现了老年人健康长寿与安享晚
年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康丽杰,杨潇楠,唐炅昱,等.从医学教育背景下探析承德市城乡老年人中
医养生保健现状[J].教育现代化.2019(14):427.
[2]毕鸿雁.中医养生保健治疗老年睡眠障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05):217.
[3]孙凤茹.浅议中医养生之道在老年保健中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摘.2016(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