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和看法500字

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和看法500字

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和看法500字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

它不仅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关切。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

然而,一些国家却出于种种目的,试图插手这一问题,这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多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练,这不仅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有力震慑,更是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维护。

这一行动不仅必要,而且正当,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不仅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在这个过程中,“台独”分裂势力是最大的障碍,也是最危险的敌人。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因为这些行径不仅是违法的,而且是对两岸同胞的极大伤害。

我们相信并期待两岸同胞能够通过平等协商和相互理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只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才能使两岸同胞真正摆脱“台独”分裂的祸害,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平、稳定和充满机遇的未来。

同时,这也是对历史正义的维护和对人类良知的捍卫。

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1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立行省,许多台湾人的祖先都在大陆等等。

都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捍卫这种利益,是国家当政者的第一位责任。

有了这部大法,政府可以高举法律的大旗,动员全国人民,动用全国一切资源和手段,彻底粉碎一切分裂图谋。

当然这部法律也不允许政府向分裂主义者和支持他们的外部势力作出任何有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妥协。

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悲剧决不能重演。

任何人、任何政党和政治势力,决不能走上闹独立、闹分裂的犯罪道路。

谁胆敢这样做,他就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必将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和痛击。

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分裂的斗争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坚持党中央对对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这是统一的根本保证。

第二,坚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推进祖国统一。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

第三,坚持在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

这是统一的战略思路。

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

第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这是统一的大政方针。

第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第六,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这是统一的实践途径。

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提供同等待遇,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第七,坚持团结台湾同胞、争取台湾民心。

这是统一的根本动力。

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第八,坚持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首先提倡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用官话说就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

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

香港回归之前,中英谈判也很艰难,邓小平先生却说:“有什么难谈?除了主权问题不能退让以外,其他的都好商量。

”当人们问及回归之后香港是什么样子时,他风趣地说:“舞照样跳,马(赛马)照样跑,市民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更好,更加繁荣和稳定。

”事实证明,这一构想获得了成功,并取得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认同与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

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下,香港仍然保持了繁荣与稳定,这是个十分鲜活的客观的例证。

澳门回归、发展,也有力地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海峡两岸还有什么见解不能取得一致,不能达到统一呢?只要台湾当局摒弃前嫌,放弃“台独”,两岸必能达成利国利民的统一共识。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

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

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

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

海峡两岸同是中国人,中国有古老的文化,更有许多优良传统,比如诚实、信任、和睦、友善等,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造福子孙后代,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

台湾方面不必过多仰仗美国人的鼻息,期望美国的支援,不必用大量纳税人的金钱去购买昂贵的与民生无关的军事装备或新式武器。

两岸统一的思考

两岸统一的思考

两岸统一的思考班级:电商113班姓名:程思文学号:2011040333一、实现两岸统一的必要性两岸完全统一构想的重要意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独立、统一,历朝开国皇帝都要追求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美国对中国虎视眈眈,既恨又怕,联络一切能联络的力量遏制中国。

祖国统一对我们来说减少内部的麻烦和美国人要挟中国的筹码,对中国的老祖先和前辈们有个交代。

同时,祖国统一能进一步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仇敌忾,共同实现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实现两岸完全统一构想的艰苦历程历史上的祖国统一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五千年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可是,自从18世纪清王朝开始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之后,中国渐渐失去了大国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西方经过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改革,资本主义渐渐萌发成长,尤其是新航路的发现,使西方列强渐渐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他们急切的期待向东方尤其是中国,投放大量的产品,来进行资本的掠夺和积累。

台湾问题与思考

台湾问题与思考

台湾问题与思考摘要:台湾,国人心中一个美丽而敏感的词语。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两岸的分裂始终是国人心中的一个伤疤,隐隐作痛。

由于美国及各种势力的介入,使之变得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如今不统不独的局面。

然而,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仍在坚持不懈的探索者,我们坚信,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可以完成。

关键词:台湾统一经济发展台湾自古就和中国大陆同属中国领土,这是毋庸置疑的。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有万多人官兵舰队到达“夷洲”(台湾等地),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放松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坚持发动内战,败退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台海隔绝的情况已经被改变。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邓小平建设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并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加快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步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谈。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由过去的“9个热”,即探亲热、访问热、寻根热、交流热、旅游热、投资热、服务业热、农畜业热、求婚热,发展为现在的“16个热”,即新增加金融热、寿险热、文化热、求学热、求职热、购房热、高科技热等。

截至2003年底,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02万个,合同台资700.3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64.9亿美元;在对台经贸方面,2003年,两岸贸易额达5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大陆自台湾进口4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大陆逆差403.6亿美元,突破了400亿美元。

关于台湾问题的看法

关于台湾问题的看法

关于台湾问题的看法自古以来,台湾和祖国大陆就同属一个中国,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神圣不可侵犯。

自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所领导的中华民国政权败退台湾,与大陆中共政权分庭抗礼,两岸在1979年之前纠纷不断,双方各有交火。

但始终承认同属一个中国,但在蒋家政治主权旁落之后,台独势力抬头,两岸和平交流受到严重威胁,祖国统一大业前路多舛。

然而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却任重而道远。

尽管台湾近在咫尺,只隔一湾浅浅的浅浅的海峡,纵使万般风情,含情脉脉,台湾还是立即回归祖国的怀抱。

总是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致使台湾迄今还与大陆分离状态。

综观中国近代史,我们眼中总是包含着血与泪。

那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我们当然希望把台湾早日统一起来,但我们也知道台湾问题又不是一早一夕就能解决得了的,可台湾问题一天得不到完美的解决,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华儿女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不过我们的政府所进行不懈的奋斗,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

1979年后,我们政府更是以极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

自1987年底以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但是,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极力搞台独,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这种卑劣的行径是每一个爱国的华夏儿女所不齿的!他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危害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根据历史考证,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紧密相连,由于后来地壳运动的原由,台湾慢慢与大陆之间出现一道海峡,台湾才变成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尽管物是人非,朝代变迁,但对台湾的管理却一天都没有松弛过。

对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考摘要:新的时代大陆和台湾都面对新的局面,双方要着眼于未来,改善彼此的关系,促进相互合作与工作发展。

本文主要透过分析过去所取得成就的原因,结合目前两岸的关系,大胆提出要深化政策改革,努力促进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上的合作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的伟大统一。

关键词:新形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流。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很早之前读过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那时候的我虽然对爱国主义不是有很确切的理解,然而却已经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深情。

我虽然不是海外侨胞,也不曾身在台湾,自然很难切身体会众多侨胞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却可以深深体会身为儿子离开母亲的不舍和思念,我想,台湾对于大陆便是孩子和母亲的关系,不管孩子如何撒娇,打闹,终究还是要回到母亲的怀抱的。

在过去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那么,新形势下,我国应该拟定怎样的政策方针来更好地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呢?在我个人看来,主要有以下四点途径或方法:一,认真对待台湾与大陆的差异第一,关注台湾同胞。

如果你关心台湾问题,关注时事政治,同时善于观察总结,你就会发现,台湾与大陆无论在人们的生活习性,还是价值观取向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虽然大陆和台湾是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一条台湾海峡毕竟阻隔了一些文化及价值观的渗透与交流。

从古至今,虽然中国经过几千年的栉风沐雨,中国人的生活习性也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但许多东西却永远镌刻在中国人的心头。

台湾问题的认识与感悟

台湾问题的认识与感悟

外国语学院任晓涵 2013213442台湾问题的认识与感悟“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道出了无限的愁绪,也引出了一个中华民族亟待解决的问题——台湾问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一名大学生,台湾问题一直都是我关注的问题。

对于台湾问题,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出来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中国政府一直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近年两岸关系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从1988年台湾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到1997年两岸启动直航,再到2005年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最后到08年两岸实行海、空运直航,都标志着两岸关系跨越性的进步。

而近期发生的,关于两岸关系的大事当属台湾大选。

国民党籍的马英九继续连任,在政治方面,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无疑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在和平的氛围中逐步解决。

对于未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台湾政府是否存在?很多大陆人都认为台湾是属于中国的一个省,他们对台湾政府采取的态度是“不承认,不存在”,我认为这样是不理智的。

如果台湾政府不存在,那么这么多年来我们谈“三通”问题是跟谁谈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台湾与大陆政权分离的这个事实,承认台湾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政治、经济等体制的事实,承认台湾政府。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台湾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焦点问题。

它关系到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然而,台湾回归与否的答案是肯定的。

这是台湾问题唯一的,必然的答案。

台湾历来属于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郑成功收复,刘铭传保卫到蒋家王朝占据,虽然历尽沧桑,但是始终没有脱离祖国。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讲,台湾属于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是不容质疑的。

在今天,台湾虽在经济上与大陆相比略有优势。

但其主权不可以也不会从中国大陆脱离出去。

永远也不会出现“两个中国,一陆一台”的割据局面。

就目前台陆对照:在经济上,人均收入台高与大陆,但国民生产总值,是无法同中国大陆相提并论的。

同时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也同大陆无法相比。

解决台湾的核心问题就是主权和外交的问题。

在外交上,除与美国等几个有其他企图的国家尚保持密切的联系外,在国际大环境,尤其在第三世界很少有其支持者。

而解决台湾的最大难点就是:大陆和台湾在人均收入上尚存在一点差距。

但是,台湾的回归基本上是不会影响其经济制度的。

这一点也是广大台胞所担忧的,也是极少数不法分子大肆宣扬台独思想的根本借口。

但,一切幌子都是经不起事实的批判的。

香港及澳门的回归及其现行经济的正常发展最有力地证实里极少数分子谬论的荒唐。

台湾回归不仅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关键。

而就大陆和台湾自身而言,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而言,台湾的回归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必然趋势。

就政治方面而言,在中国大陆实行的是以共产党执政,多党参与的广泛的民主政治。

而在台湾是表面化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这是一种形式化的民主。

而就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相比,后者更有远大的前途。

就经济方面而言,台湾在从清朝政变开始到现在未发生大的政坛风波。

再者,国民党从大陆败退时,大批的财富运输到台湾。

为其经济回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战后,台湾的经济发展在曲折中前进。

同时,美国又别有意图大力支持。

在人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大力培植。

台湾问题心得体会

台湾问题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台湾问题心得体会篇一:思想汇报之台湾问题思想汇报之台湾问题敬爱的党组织:通过对党的知识的学习,我对台湾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一直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然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该继续携手,并肩振兴中华伟业,但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失败后,国民党一部分军政人员退居台湾,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而美国政府的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的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流浪者,然而迄今为止,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早在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即提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九五六年四月,毛泽东主席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但由于某些外国势力的干预等原因,这些主张未能付诸实践。

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关于台湾问题的看法

关于台湾问题的看法

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虽然说自己是一名”前线”的人(也就是福建人),但由于个人喜好问题还是对军事问题不怎么感冒的;仅仅只是由于一个好朋友特别喜欢军事,也开始看看军事之类的东西.由于无意间看到电视上海峡两岸通过卫星连线来评论台湾是时事语言风格和大陆完全不相同,于是在此仅仅就自己所了解的皮毛对台海问题做一些阐述。

于近几年搞起来的“海峡西岸经济特区”,可以说福建收益最大;但一篇在互联网上被装载了无数次的文章又让我很震惊。

福建是中国最早的沿海开放省份,五个通商口中就有两个口岸在福建“福州,厦门”,而福建确是沿海省份中经济实力最弱的一个,翻开这几年中央对地方支持拨款的记录,福建排在倒数第一位,比新疆,西藏都低。

福建有风光如画的武夷山,风景完全不亚于桂林的山水,张家界的风光,可就是发展不起来,因为交通不便。

试想一下在自己巴掌大的省内坐火车一天一夜还没到,而且居然那还是快车。

福州的马尾船政,是中国船政历史的鼻祖,郑和下西洋次次从这里出发,船队里每一艘都是这里造,北洋水师,南洋水师,还有当年的福建水师,基本上所有的战舰都是从这里开出,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的摇篮。

马尾港的罗星塔,是绝大多数的外国船支,确定中国的海上唯一标志,在大量的航海地图上,它就赫然的被称为“中国塔”。

现在却被青岛,大连这几个后来者踩在脚下。

近两百年福建的辉煌,为什么就消亡的那么快?台湾问题对于福建而言,就是一座压在身上的大山。

如果没有台湾问题,那福建就是第二个香港,大几百倍的香港。

首先要明确台湾问题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结果,是外国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统一的结果,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它是中国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先后经过了蒋介石时期,蒋经国时期,李登辉时期,陈水扁时期,现在正处于稳定的马英九时期。

台湾问题的产生以及长期得不到真正解决,与一些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在其间插手密切相关。

美国在1954年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所谓“保护”之下,阻挠中国政府解放台湾的正义斗争。

台湾问题我之见

台湾问题我之见

台湾问题之我见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但是自从把美国人拉了进来约束台湾后,两岸关系变的更为混乱。

台湾问题实际已经被国际化。

但是,无论台湾问题变成什么问题,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不会因此而改变的,维护祖国的统一仍然是我们的使命。

台湾自古就和中国大陆同属中国领土。

中国元朝政府在台湾有管理,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有万多人官兵舰队到达“夷洲”(台湾等地),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汉族人迁徙到台湾后,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福建素来耕地有限,随着北方士民的大量入闽,福建由地旷人稀、经济落后变为地狭人稠、经济发达的地区,宋代以后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是福建莆田,唐朝末期已经人口过多,人地矛盾非常严重,即使不断填海造地,围垦海湾,还是无法解决人地矛盾,迫使莆田人从宋朝初期就开始迁徙到台湾。

土地人均耕地的减少,使人们难以为生,便开始转向外地迁徙移民,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地方当局和郑芝龙海上武装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使台湾的经济得到很快地发展。

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比以往更为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编辑本段“告书”发表三十载细数两岸“第一次”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地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正确主张。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二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二

1、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立行省,许多台湾人的祖先都在大陆等等。

都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捍卫这种利益,是国家当政者的第一位责任。

有了这部大法,政府可以高举法律的大旗,动员全国人民,动用全国一切资源和手段,彻底粉碎一切分裂图谋。

当然这部法律也不允许政府向分裂主义者和支持他们的外部势力作出任何有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妥协。

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悲剧决不能重演。

任何人、任何政党和政治势力,决不能走上闹独立、闹分裂的犯罪道路。

谁胆敢这样做,他就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必将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和痛击。

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分裂的斗争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谈谈对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环境问题的思考?中国目前是被火药桶也是核武器包围得最多的国家: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阿富汗、印度、越南、关岛、台湾省都是地区的火药桶,这种周边环境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安全环境严峻,特别是南海、东海以及藏南地区的领土争议更是刻不容缓!作为中华儿女自应该多关心国家的大事。

中国的地缘环境没有世界其他大国好,北有俄罗斯,西有印度,南有越南印尼,东面还有日本,这些国家对中国似敌非友,加上美国在一边支持,所以中国很被动。

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维护国家安全:1、奉行睦邻、安邻、富邻、友邻政策2、积极发展国防高技术,提高军事信息化水平3、有选择性地对某些国家进行经济、政治震慑,杀鸡儆猴。

4、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同时注重软实力在世界范围的影响3、结合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谈谈对中国国防建设的认识和思考?根据《大学军事教程》所说,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这个定义很宽泛,打破了我对国防的传统理解。

两岸台湾问题的感悟

两岸台湾问题的感悟

两岸台湾问题的感悟
台湾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和民族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两岸台湾问题的感悟:
1. 重视历史和文化: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

2.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我们应该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

3. 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互信,缓解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4. 推动和平解决:解决台湾问题应该坚持和平、对话和协商的原则。

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

5. 增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台湾问题不仅仅是两岸之间的问题,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共同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而努力。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对于台湾问题的感悟可能会因个人背景、观点和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并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如果你对台湾问题有更具体的问题或想要进一步讨论,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中国四代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

中国四代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

中国四代领导⼈对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2019-09-10⼀、的战略思考是国际主义者,但⾸先是爱国主义者。

他认为,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必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

在台湾问题上,他既有坚定的原则性,⼜有⾼度的灵活性。

战略上台湾必须收回,政策和⽅式上则⼜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时进⾏调整。

建国初期重点是准备武⼒解放。

强调⾰命必须彻底,其著名诗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渡江战役结束、南京解放以后,就开始考虑解放台湾问题。

1950年即进⾏了军事部署,例如:(1)成⽴前线指挥部,由粟裕将军担任总指挥,并制定具体的解放台湾计划;(2)培训台湾⼲部,把参加过“⼆·⼆⼋”事件退到内地的台籍⼲部和部队中的台籍⼠兵集中起来,参加“台湾训练团”学习;(3)征集了⼀批准备渡海的民船民⼯进⾏训练,还选拔和调集了⼀批年轻和有经验的后勤⼲部准备⽀援前线。

1950年6⽉25⽇,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说“台湾地位未定”,并命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空军第13航空队进驻台湾岛。

美国政府公然派兵侵占我国领⼟台湾,使我解放台湾⼯作受到⼲扰和阻挠。

50年代中期开始考虑和平解放。

当时内外形势有两⼤变化:⼀是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1953年7⽉,朝鲜停战达成协议;1954年4⽉⾄7⽉,⽇内⽡会议签订越南停战协定。

⼆是海峡两岸形势亦有所缓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益发展,新中国政权愈加巩固,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美国的对华侵略、封锁和遏制政策⾛向失败,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和紧张关系随⽽趋于缓和。

正是在上述形势变化的条件下,、开始考虑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

1955年4⽉,总理在万隆会议上阐明⼤陆对台政策时指出:“中国⼈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即战争⽅式和和平⽅式,中国⼈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和平⽅式解放台湾。

”1956年1⽉,主席在最⾼国务会议上提出“准备进⾏第三次国共合作”,随后不久⼜提出“和为贵”、 “爱国⼀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对台湾、钓鱼岛、南沙群岛问题的思考

对台湾、钓鱼岛、南沙群岛问题的思考

台湾问题是当时国内和国际形势的产物,也是在美国的干涉下,共产党和国民党斗争的产物。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电邀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一方面在美国的支持下,抓紧时间调运兵力,把国民党军队部署到原日本占领地区,以积蓄力量,伺机发动全国内战。

到1946年6月,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死回双方协定,命令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地区发起全面进攻。

内战中,国民党军队在各战场节节败退。

1949年初,经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被消灭过半,国民党统治面临彻底垮台的命运。

面对艰难的形势,蒋介石采纳历史地理学家出身的张其昀的建议,决定把台湾作为今后的退身之所。

他认为退居台湾,退可守,进可攻;台湾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凭借海峡天险和海、空军力量完全可以抗衡当时尚无海、空军的共产党,以积聚力量,待国际形势发生于己有利的变化的时候,在反击大陆。

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计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捍卫这种利益是国家当政者的第一位任务。

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立行省,许多台湾的祖先都在大陆等等。

都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由8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中国台湾的大陆性岛屿。

从很多历史资料都可以查证到,钓鱼岛是我国的领土。

例如《顺丰相送》、《筹海图编》、《中山世谱》、以及日本的《南岛志》等都可以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这也是我国一直持有的观点,那就是:钓鱼钓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但是,日本却是一直在逃避历史,与事实背道而驰,他们认为钓鱼岛是属于琉球群岛的而一部分,属于“无主地”,是日本的领土,而且完全不赞成中国对沿海大陆架的划分,采用自己的划分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新形势下基层对台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基层对台工作的几点思考
推动两岸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如开展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两岸 文化的联系和互动。
增进民间文化传承
鼓励和支持两岸民间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如加强对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 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促进两岸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4
基层对台工作的实践 探索
开展两岸基层交流活动
建立基层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各类基层团体、组织,加强两岸基层民众之间的交流与 联系,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
举办座谈会、研讨会
定期举办两岸基层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增进两岸基层民众之 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开展互访活动
组织两岸基层团体、组织互访,加强两岸基层民众的友谊和团结 。
推动两岸经济合作项目
加强经济合作
推动两岸基层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岸经 济的共同发展。
两岸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升级。
加强金融合作
推动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如加强货币兑换、跨境结算等 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岸金融市场
的互通和互动。
以文化为载体,增进两岸民间认同
弘扬中华文化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中华文化节、传统艺术表演等,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民众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加强文化交流
02
基层对台工作的主要 任务
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
01
02
03
弘扬中华文化
通过基层对台工作,弘扬 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 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
推动经济交流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推动两岸企业间的合作 与共赢,促进两岸经济的 共同发展。
加强人员往来
通过基层对台工作,加强 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两岸 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对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的战略思考

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对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的战略思考
谢谢您的观看
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对台湾问题 和祖国统一的战略思考
2023-10-26
目录
• 引言 • 新世纪以来的国际形势和台海局势 • 中共中央对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 • 中共中央对祖国统一的战略思考 • 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对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的战
略思考的影响和评价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 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03
中共中央对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实现国家统一
01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保障两岸和平
02
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保障两岸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
权和领土完整。
推进祖国建设
03
以国家统一为大局,发挥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祖
2
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央 对台工作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3
研究中央对台战略思考对于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央对台战略思考的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 ,为推进祖国统一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央对 台战略思考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05
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对台湾问题和祖国统
一的战略思考的影响和评价
对台海局势的稳定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中共中央为两岸 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有效遏制了“台独”分 裂活动,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授课学期2012 学年至2013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学号201012501055姓名邓思靖任课教师苏明交稿日期2013年2月27日成绩阅读教师签名日期广西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制关于台湾问题的思考关键字台湾大陆两岸经济关系合作发展闽台经济和平统一统一的方式和方法摘要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但却永远是一个难以完全实现的梦想,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战争。

如今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曙光,是因为两岸尤其是国共两党有了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基础。

一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二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

三是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四是两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

五是主张两岸共同繁荣与发展。

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出现了历史机会之窗,如何把握与建构,是一个两岸共同需要做出战略考虑的重大问题与需要共同努力的历史使命。

过去多次出现改变两岸关系历史发展的机会,但在对时局把握与形势判断的失误,两岸错过了多次难得的历史机会。

两岸应吸取教训,把握历史机遇,共创两岸和平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正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台海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

1949年至今,台海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

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的一国两制,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那么新时期台海两岸形势如何?未来又将向什么方向发展?本文试图从两岸现状出发,对未来发展提几点设想。

近两年台海现状可以用几句话来总结:有摩擦,有互动,基本平稳,偶有波澜。

近年,台海更是出现了许多良性互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旅游交通等进展显著。

自2005年连宋大陆行的破冰之旅后,两岸高层也进行了多次友好访问。

民间交流更是不曾间断。

从开放水果市场到团团圆圆的赠送,从两岸开设旅游项目到寻根之旅盛行,早就证明台湾和大陆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 在情感观念和意识形态上,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双方关系的进展还不大。

从中华民族复兴的长远目标看,隐忧不少。

台海关系又将怎样发展?我认为要讲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台湾在当今形势下与大陆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节就是经济,其次还需要从几个具体的方面去分析。

首先关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台湾经济发展需要大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中国大陆经济的强劲崛起有力地影响了世界经济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格局,台湾经济作为一个高度对外依附的小型经济体,结构性问题日益突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主要需解决如下三大问题:第一、必须加快经济的对外开放。

台湾许多经济学者认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台湾经济要谋求继续发展,惟一的,也是成本最低的途径,是加快经济的对外开放,可以先从建立自由贸易港或自由贸易区着手,进而扩大到全岛,通过开放,吸收外资和技术,让台湾成为一个全球化或区域的科技研发中心、金融中心与运筹管理中心。

台湾紧邻大陆,两岸同文同种,面对大陆庞大的市场与商机,台湾的开放当然首先必须对大陆开放,才有可能成为外资进入大陆的据点,才能争取融入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之中。

为此,实现两岸“三通直航”,加速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与整合是必要的前提。

第二、必须强化服务业的技术功能。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台湾经济结构的三类产业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已超过GDP的75%以上,依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或发达国家与地区发展的经验,台湾经济必须转型为以服务业为支撑的经济,才能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可是台湾岛内市场规模太小,诸多公营民营金融保险等机构在岛内进行恶性竞争,造成体质恶化,运用高科技能力不足,产品附加价值偏低,甚至为了谋生存,参与官商勾结,造成一系列问题。

由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阻,台湾经济依然沿续旧轨,高度依赖制造业出口,GDP增长的64%倚靠出口,而制造业又是资讯电子产业一枝独秀,而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所以,此次台湾是亚太地区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今年3月失业率已飙升到5.85%,全年经济增长率据“行政院主计处”预估为-2.97%。

第三,必须加速产业升级。

为了应对新的经济形势,台湾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是题中应有之义,必须提升整体产业的科技水准,必须发展具有未来性的新兴产业,如创意产业、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环保产业、纳米产业、数字技术产业等等,但是受制于岛内市场狭小的限制,虽然长期扶持,上述产业都难以形成规模,也无法如资讯电子产业那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其出路在于进行两岸资源的整合,从事两岸科技合作与高科技产业合作,这就使得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制度化的课题更为突显,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已愈来愈为重要。

二、两岸经贸合作迎来大发展台湾自李登辉1994年提出“戒急用忍”两岸经贸政策之后,以迄民进党陈水扁执政八年,推动了一条阻挠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拒绝两岸直接“三通”的反潮流的政策,不但使得台湾经济转型升级了无进展,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为加深,而且使得台湾经济长期陷入停滞衰退的困境之中,经济加速边缘化。

对于这些问题,国民党和马英九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决心拨乱反正,在两岸于一些政治问题上仍存在分歧的情况之下,两岸迅速达成了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共识,共同致力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马英九在岛内对于两岸经贸关系陆续作了一些松绑,在两岸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关系取得若干突破性的进展。

首先,两岸基本上实现了“三通直航”。

两岸直接“三通”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重要关卡。

“三通”的实现必将大大增进两岸经济联系,促进两岸经济整合,方便两岸人员往来。

“三通”的实现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将进入一个新时期,迎来大发展。

其次,两岸经贸关系将实现双向投资。

根据第三次两会协商达成的共识,台湾承诺将积极落实两岸双向投资,今年6月将公布三大类101项投资项目。

双向投资对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将推动台湾岛内重大的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经与大陆合作,带动台湾的机场、港口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就业机会。

双向投资的实现,将带动外资回流,增进台湾人民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从而促进民间投资和民间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实现较高速度的增长。

当然,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和民进党出诸意识形态坚持和政党斗争的需要,对于大陆资本入台投资,采用非理性的手段进行杯葛和阻挠,而国民党当局对于两岸双向投资实际上也是谨小慎微的,在投资项目,持股比例,投资方式等方面,限制仍过于严苛,尤其在与双向投资相关的产品贸易、人员往来方面,仍有太多限制,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减少大陆企业投资台湾的诱因,但两岸实现双向投资已是势不可挡的潮流与趋势,相信随着两岸双向投资的实现和发展,台湾方面的相关限制也必将陆续减少、撤除,因为这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利,是绝对必需的。

第三,两岸将协商建立经济合作机制。

两岸经济合作尽快建立经济合作机制,以实现经济关系的正常化与制度化,促进两岸经济整合,已成为两岸共同需要、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2010年中国大陆将和东盟建成自由贸易区,至2012年,日本、韩国也将加入,届时,亚太地区经济整合的格局将为之巨变,台湾只有与大陆实现经济整合,才能避免被边缘化。

从短期来说,两岸都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也在此要求两岸加强金融合作、经济整合。

基于此,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晤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双方达成共识,将在今年下半年,两会就签订综合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问题进行沟通,争取在明年签订协议。

综合经济合作协议一旦签定,将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正常化、制度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两岸经济合作将建成一个稳定的框架,两岸经济合作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经由双方互相减少限制乃至减免关税,逐步实现资金、人才、服务、物流等各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有力促进两岸产业内和企业内的分工合作,降低生产成本,合作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三、闽台经贸合作的重大机遇综上所述,两岸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已是势不可挡的强大洪流,至少在马英九四年任内,合作的态势都将持续发展。

以目前岛内的政治态势,两岸解决政治上若干分歧的问题,依然具有不小的困难,推动并强化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仍将是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点。

在这样的有利形势下,国务院适时通过并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海西建设带来了强劲的东风。

这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重大机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以经济建设为重心,随后赋予广东、福建率先对外开放,为福建发展带来了第一次重大机遇。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福建经济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在此基础上,海西建设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形势,充分利用中央的大力支持,牢牢把握新的第二次重大机遇,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更辉煌的未来。

为此,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似应在下列三点上着力:第一,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

开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优势所在。

面对亚太地区经济整合和大陆内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新态势,海峡两岸经济区应该在战略上定位为对全球、对亚太地区开放,从而具有最高开放度的经济区。

只有高度对外开放,才能与台湾对接,并增强闽台经济整合的内在动力,在未来的亚太经济中确立自身独特的定位与功能。

也只有高度对外开放,海峡西岸经济区才能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合作,并成为周边地区乃至中西部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目前台湾对于开展闽台经贸合作,除了仍受意识形态干扰和影响之外,重要原因还由于福建经济腹地有限,经济特色和战略地位还不够突显,战略上高定位的对外开放,将增强海西对外资的吸引力,发挥福建对侨优势,加强与东南亚、东北亚的经济关系,自然而然将形成闽台经贸合作的格局。

第二、加强与台湾的经济整合。

两岸“三通”基本实现之后,闽台之间的地理区位优势将得以彰显,闽台经贸合作应该成为两岸经贸合作最核心、最紧密的区域,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枢纽和衔接地区,成为两岸经济融合度最高的地区。

为此,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从实现闽台经济整合、建构闽台经济合作机制(例如具有两岸特色的闽台经济共同市场)着眼,规划建立区域金融中心,闽台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合作,产业对接和分工合作。

只有从实现经济融合的高定位、高起点着眼,大胆先行先试,才能尽快让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促成海峡经济区建立,成为东南沿海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