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试卷含参考答案(5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1.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丁人们的健康水平。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判断题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7.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1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3.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4.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15.发霉的苹果削掉坏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仍可以吃。
()16.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里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17.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18.洋葱表皮上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房间,中间的小黑点是液泡。
()19.要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需要把可能含有微小生物的水滴在载玻片上做成玻片标本才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三、单选题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2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2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B.复眼C.鼻子23.如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整理者: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____。
(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1)斜面的坡度。
(2)斜面的高度。
(3)C,B,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杠杆的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研究的问题:轮轴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实验材料:螺丝刀、线、钩码。
实验过程:将线扎在螺丝刀刀柄上,另外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握住刀把,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
反过来,将线扎住刀把,手握刀柄,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比较两次实验的感觉,说明了什么?思考:实验中,螺丝刀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设计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材料: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题1.研究的问题:斜面可以省力吗?我们的假设:斜面可以省力。
因为我们发现,沿着盘山公路上山,比沿着直线上山省力。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过程:搭建一个简单斜面。
用测力计垂直匀速拖动小车,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
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拉上去,读出测力计的读数,记录下来,反复多做几次。
比较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和沿着斜面拉上去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2.研究的问题: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什么关系吗?我们的假设:斜面省力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木板、三个高低不同的支撑物、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实验过程:搭建一个坡度较大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中等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搭建一个坡度较小的简单斜面,沿斜面用测力计匀速提起小车,反复多做几次,读出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比较三次拉力读数的变化。
实验结论:斜面省力的多少与坡度大小有关。
坡度越小,省力越多;坡度越大,省力越小。
3.、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研究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
不变量:纸的长、厚度和质地,纸梁的高度和跨度,垫圈的大小、摆放位置、摆放方法,弯曲的标准、记录表等。
变量:纸的宽度2厘米4厘米8厘米实验材料:实验过程:1.在两个高度相同的木块之间放好2厘米宽的纸条,把垫圈轻轻叠放在纸条中间,直到纸条接触到桌面为止,清查垫圈数-1就是纸条的最大承重量,并记录下来。
2.纸条换成4厘米宽的,其他条件不变,继续上面的实验。
3.纸条换成8厘米宽的,其他条件不变,继续上面的实验。
比较纸条的宽度和最大承重量的关系。
实验结论: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
4、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研究问题: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研究假设: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项测试卷(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专项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操作题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制作步骤:(1)选用合适的________(和放大镜的镜片直径相当,又达到一定的长度),在一侧纵切一条缝,缝的宽窄和放大镜镜柄的粗细差不多。
(2)把________从纸筒的一端放人,柄从缝中伸出,这样放大镜既被纸筒卡住也可以上下移动。
说明:物镜最好在纸筒的底端上边几厘米的地方固定,只移动目镜,纸筒要有3~4倍焦距的长度。
注意事项:观察时要注意把观察对象放在光线比较强的地方,还可以用手电筒或用镜子反光的方法增加观察对象的亮度。
2.研究工具和机械下表是小明同学在研究杠杆时收集和记录的数据。
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5 2 2 53 2 1 62 2 1 4(1)从这组实验数据中,我发现:。
(2)根据上表的研究,关于杠杆我还能提出的研究问题是:。
3.小明用在车厢上搭木板的方法往汽车上搬木桶,做法如图。
(1)小明搬运木桶的过程中运用的简单机械原理是( )。
A.杠杆B.斜面C.轮轴(2)小明推木桶用的力比木桶的重力( )。
A.大B.小C.无法判断(3)小明如果想更省力一些,可以( )。
A.减小木板的坡度B.增加木板的坡度C.直接把木桶提上去(4)如果车厢的高度不变,要减小木板的坡度,那么( )。
A.应该增加木板的长度B.应该保持木板的长度不变C.应该减小木板的长度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根据提示完成问题。
(1)测量前要看清楚刻度尺的。
(2)根据下图可以知道:测量物体时,直尺必须,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由下图知道: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
(4)记录时,要记录准确值和单位。
既要记录,也要写好。
5.如图是小明探究“电磁铁磁极”的实验装置图。
(1)根据上图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并标在图中括号内。
(2)通过上图实验,小明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和有关。
改变电磁铁磁极的方法还有。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实验题集锦一、实验探究题1.铁生锈实验题如图——甲试管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乙试管中:把铁钉放入后注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丙试管中: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球,把铁钉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紧橡皮塞。
(1)上图所示是用于研究________的一个实验装置。
(2)甲中的铁钉,能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乙中的铁钉,只能和________接触;丙中的铁钉,只能和________接触。
(3)一星期后观察发现,________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4)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原因。
(5)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请写出两种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①________②________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物体。
(1)下图是显微镜,请把目镜、物镜、反光镜填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时,必须先把洋葱表皮制作成________标本,才能进行观察。
(3)下列三种细胞图片中,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A.B.C.(4)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在视野的左面,那么我们应该:把标本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才能使洋葱表皮细胞出现在视野的中间? ________ 。
3.课堂上小明知道了我们身边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一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回家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在厨房里开始了物质变化的探究。
(1)小明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了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发现________。
(2)小明取了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白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发现________等现象,于是他立即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看到________ 。
(3)小明找来了一些食物:米饭、馒头、土豆、玉米、苹果等,各取它们的一小部分,分别滴上一滴稀释的碘酒,发现碘酒滴在________等食物上变蓝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坡度(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高度、斜面的光滑程度等。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C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B____。
(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二、《杠杆的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果:1、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两边挂的钩码数)一样大(多)时,杠杆尺平衡。
2、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三、实验名称:利用斜面提升物体能省力吗?实验需要的材料:一块木板、木块、重物、测力计。
改变的条件:直接提升重物和利用斜面提升重物保持不变的条件:测量的几种不同物体、一样的测力计等过程和方法:1、用弹簧秤分别测量出直接提升不同物体需要的力;2、用木板和木块搭好一个斜面,然后分别沿着这个斜面测量出不同物体需要的力;3、记录并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斜面能省力。
注意事项: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四、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需要的材料:一块木板、几块高低不同的木块、重物、测力计。
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保持不变的条件:木板长度、一样的重物、木板的光滑程度等过程和方法:1、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4、分别沿着这些斜面将一个重物拉上去,用弹簧秤测出用了多大的力;5、记录并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研讨问题答案(2023秋)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研讨问题答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二、放大镜1.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答: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答:镜片最厚处与最薄处之差(镜片凸度)不同。
3.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答:跟镜片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凸度)有关。
镜片中间和边缘的厚度差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二、怎样放得更大1.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答:两个凸透镜平行摆放,并且找到两个凸透镜之间合适的距离。
2.观察学校实验室用的显微镜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显微镜是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的。
即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
各部分的作用如下:目镜:观察标本,第二次将标本放大。
物镜:将标本第一次放大。
调节旋钮:调节镜筒上下位置。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反光镜:反射光线到镜筒中。
3.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答: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下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
三、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让你最惊奇的是什么?答:用肉眼观察时,蝴蝶的翅膀图像较小,只能看到整体的形状、颜色等,看不清细节;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大,能看到不规则的网格状翅脉;在显微镜下,蝴蝶的翅膀图像变得更大更清晰,能看到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鳞片。
最惊奇的是鳞片的数量很多,排布整齐,每个鳞片的形状大致相同。
2.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有什么不同?答: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
四、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展示我们的记录,描述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是怎样的。
(展示图片参看课本)答:洋葱表皮细胞的数量很多,形状像一个个小房子,小房子内有小黑点——细胞核。
2.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答: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是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
3.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跟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答:相同的是都看到了一间间的小房间——细胞。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试卷含参考答案(5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1.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用力点。
2.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和的结构特点。
3.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和半径较小的组成。
4.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有、。
5.斜面都能,坡度越小越,坡度越大越二、判断题6.用镊子夹东西很方便,所以镊子是省力的工具。
()7.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滑轮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8.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斜面坡度越大越省力。
()9.书本和电脑传播信息的效果是一样的。
()10.上翠屏山,直接上山和绕着盘旋公路上山相比较,前者费力但走的路程短,后者省力但走的路程长。
11.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12.螺丝刀拧螺丝属于轮轴的应用,用它撬瓶盖就属于杠杆的应用。
13.使用工具的作用主要是省力或方便。
14.纸工剪刀剪纸片、水果刀刚水果皮时,它们都是机械。
15.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16.理发师用的剪刀刀头长而手柄短是为了省力。
三、单选题17.扳手拧螺帽应用的是()工作原理。
A.杠杆B.轮轴C.斜面18.在下列生活场景中,所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拔钉子B.开瓶器开瓶盖C.筷子夹食物19.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沿A、B两个斜面匀速拉动同一物体至相同高度(A、B两个斜面的光滑程度等情况-样) ,测力计的读数是()。
A.一样大B.在A斜面拉动时大C.在B斜面拉动时大20.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书籍制作技术的发展依次经历了()。
A.雕版印刷→手工抄写→活字印刷B.活字印刷→手工抄写→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手工抄写D.手工抄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21.小明用剪刀将一个纸箱裁剪成合适大小。
下面是纸板在剪刀刀刃上的不同位置,裁剪时最省力的是()。
A.B.C.D.22.小明将打包好的箱子用手推车运到附近的快递站点,手推车上的()装置在搬运过程中起到了省力的作用。
A.扶手B.车轮C.车架立杆D.载物平板23.一根木棍可以有很多的用法,以下用法包含了杠杆原理的是()A.支撑小树B.擀面条C.撬动大石头24.下列工具中,最适合取出完整核桃仁的是()。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3-6年级下册探究题及参考答案
科学三年级下册探究题及参考答案一、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小车运动的快慢可能与推力和拉力有关。
我的方案:1、取一个小车,分别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2、比较每次使用的时间,得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被拉动物体的轻重有关。
我的方案:(1)选择表面光滑和粗糙的两块木板,在上面分别用同样的速度拉动同一个木块,看看用多大的力,并分别记录下来,比较两个实验用力的大小。
(2)将木块放在光滑的木板上,在木块上先后放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用同样的速度拉动木块,比较两次实验用力的大小。
三、家中的门锁有时会不好用,涂上润滑油就好用了,这是为什么?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再门锁上涂上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力。
我的方案: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
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四、体操运动员比赛时,常常会往手上涂镁粉,这是为什么?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手上涂上镁粉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手与器械之间摩擦。
我的方案:方案一:双手放在桌面上推,感到费力。
方案一:方案二: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木板、较光滑的木板、非常光滑的塑料板上,用弹簧称分别测出所需的拉力有多大。
2、比较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五、跳板运动员起跳前用力踩板,这是为什么? 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跳板可以借助弹力使跳水运动员跳起的更高,可以有助于跳水运动员有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时间完成动作。
我的方案(一):取一段弹簧,在上面放一个小球,同时向下压小球和弹簧,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2022-2023年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2-2023年度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如右图所示,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发现蜡烛熄灭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气体比空气轻B. 该气体透明C. 该气体能灭火2.下列办法中防止铁生锈的是()。
A. 刷上一层油漆B. 浸入水中C. 放在潮湿的角落里3.华华在玩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红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之后变成橙色,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B. 捏的过程中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这是- -种化学变化。
C. 揉捏橡皮泥时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发生了变化,都只是物理变化。
4.在空气中,水泥加水能凝固成硬水泥块。
这水泥块再粉碎研磨成粉末,加水,不能再形成硬水泥块。
这表明()A. 水泥和硬水泥块磨成的粉末不是同一种物质B. 水泥加水发生了物理变化C. 水或其他物质和水泥的混合,不会产生化学变化5.黄豆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后,观察到()A. 黄豆发生了变化B. 沙子发生了变化C. 黄豆和沙子都发生了变化D. 黄豆和沙子都没有发生变化6.物质之间的互相作用,会产生()A. 形态变化和形状变化B. 燃烧变化和非燃烧变化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D. 能量变化和非能量变化7.废水流经格栅等处理设备时流速放慢,较大的固状物沉淀下来,这样的污水处理方式是采用了()A. 物理方法B. 化学方法C. 生物方法D. 以上三种方法8.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铜钱日久成了绿色B. 豆子掉在地上脏了C. 米饭放了两天馊了D. 燃烧的蜡烛9.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一段时间后,玻璃杯中留有的液体()。
A. 全部是白醋B. 全部是水C. 含有新物质的液体10.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A.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 面粉做成馒头C. 铁水变钢锭二、填空题11.探究食盐会发生哪些变化。
我的猜想:我的方案:我的发现:12.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分层探究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六上分层探究活动手册参考答案工具和机械单元1.使用工具活动一:参考工具:螺丝刀、剪刀、美工刀、羊角锤、镊子、扳手等。
活动二:1.略3.略日积月累:第1个核桃夹,第2个剥线钳,第3个老虎钳,第4个理发剪。
2.杠杆的科学活动一:1.略 2.两者都属于杠杆。
3.略活动二:1.撬棍撬起物体不一定都省力。
2.实验记录表略3. 省力的情况: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的情况: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日积月累:第一个老虎钳,第二个水井压水装置,两者都省力。
画图略。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活动一:1.略。
2.铁片撬起盖子属于省力。
开瓶器打开瓶盖属于省力,镊子夹取物体属于费力。
3.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样的杠杆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样的杠杆费力。
2.费力杠杆虽然费力,却省了距离。
拓展提升:略日积月累:画图略。
晾衣服的夹子属于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开瓶器属于省力杠杆。
4.轮轴的秘密活动一:数据略,我们的发现:使用轮轴提升物体,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活动二:数据略,我们的发现:使用轮轴提升物体,轮子越大越省力。
日积月累:填空题:1.轮和轴 2.省力画图题:两者都属于轮轴,画图略。
5.定滑轮和动滑轮活动一:1.在顶端是固定不动的。
2.物体往上运动,说明定滑轮有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
3.表格数据略。
我们的发现: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活动二:1.动滑轮会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表格数据略。
我们的发现: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可以省力。
日积月累:填空题:1.能,不可以;不能可以2.定动6.滑轮组活动一:表格数据略。
我们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活动二:表格数据略。
我们的发现:动滑轮的数量越多越省力(也可以说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日积月累:填空题:1.滑轮组 2.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选择题:1.B 2.A7.斜面的作用活动一:表格数据略1.直接提升物体的力要大于沿着不同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综合试题及答案(完整)百度文库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综合试题及答案(完整)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A. 在空气中的一半B. 在水中的一半C. 空气和水交界处D. 无法确定2.如右图所示,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发现蜡烛熄灭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气体比空气轻B. 该气体透明C. 该气体能灭火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变成水蒸气B. 氢气燃烧C. 煤燃烧4.将铁钉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下列对该物质的判断,合理的是( )。
A. 该物质与铁锈颜色很像,判断该物质是铁锈B. 该物质与铜颜色很像,判断该物质是铜C.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该物质,发现该物质能导电,判断该物质不是铁锈5.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往米饭上滴碘酒产生了新物质,米饭的颜色发生了变化B. 铁生锈后变得比原来更光滑、更容易被磁铁吸引C. 加热白糖的实验中,白糖只有颜色发生变化,物质没有发生变化6.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 做纸风车B. 看书C. 碘酒遇米饭实验D. 踢足球7.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几分钟后溶液的颜色和铁钉会( )A. 溶液颜色变深,铁钉颜色不变B. 溶液颜色变浅,铁钉上会附着红色物质C. 溶液颜色不变,铁钉上会附着蓝色物质8.在小苏打和白酷混合实验中,混合物不再冒泡后,再向余下液体中加入一些小苏打,如果不再冒泡,说明()A. 余下的液体不再是白醋B. 白醋与小苏打不再发生变化C. 余下的液体中没有小苏打9.把燃烧的细木条伸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杯中,细木条会()。
A. 继续燃烧B. 马上熄灭C. 火苗变小,然后熄灭10.醋和小苏打混合能产生()。
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氮气D. 水蒸气二、填空题11.白糖加热过程事,固体的白糖变成液体的糖属于变化,白糖变成黑色的炭属于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含答案解析)
【解析】 【解答】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基本场所。 【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作用。 14.【答案】 氧 | 二氧化碳
【解析】 【解答】 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 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它 们通过分解葡萄糖释放能量。运输氧气,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运输二氧化碳时呈暗紫 色,运输氧气时呈鲜红色。
【解析】 【解答】 血液内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因为红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细 胞核;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是雌性的生殖细胞。 【分析】血液里的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各自有各自的功能 二、填空题
5.【答案】 形态;细胞;细胞
【解析】【 解答】生物的细胞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以适应外加环境的需要。对于不同的生物, 它们的细胞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器官细胞也是不一样的。 【分析】细胞的结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为了适应外界环境和自身需要,它们用不同的形 态来适应。 6.【答案】 洋葱表皮;血液细胞;口腔上皮
15. 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叶的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时的发现。在观察叶的
________ 时,我们
发现了气孔,在观察叶的 ________时,我们发现了叶绿体,它们分别与植物呼吸作用和光
合作用有关。
三、判断题
16.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17. 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8. 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几十万个。 19. 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是运输兵负责运输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20. 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21. 我们的外表和父母长得像也是和细胞有关的。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研究主题: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两个纸杯卡纸若干回形针若干1.实验猜测:2.要改变的条件:3.要保持不变的条件:4.实验方法:5.实验记录:6.解释与结论:1.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2.纸的厚度。
3.纸的规格,纸的宽度,大头针的重量,放的位置。
4.①用两个纸杯和一张白纸搭一个宽10厘米的纸桥,然后在上面放回形针,记录下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两张纸,记录下两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三张纸,记录下三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按照学生的实际实验情况记录。
6.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厚度1倍厚度2倍厚度3倍厚度4倍厚度承受的垫圈个数2个5个9个15个(1)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材料的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2)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3)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4)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1)厚度。
(2)材料的厚度。
(3)材料的规格,材料的宽度,材料的长度,垫圈的重量。
(4)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就越大。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什么有关?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第一课《放大镜》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4.老花眼镜是运用凸透镜制作的,近视眼镜是运用凹透镜制作的。
第二课《怎样放得更大》1.自制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是用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光学显微镜里,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两块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即物镜的倍数x目镜的倍数。
第三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使用放大镜能够看清许多用肉眼观察不清的细微之处,使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的细微结构。
2.蝴蝶的翅膀是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第四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物体必须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2.使用显微镜时要双眼睁开,用左眼看目镜进行观察,右眼协助记录。
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软木的薄片,发现了许多小房间一样的结构,把它命名为细胞。
4.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就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就越少,但细节越明显。
第五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植物的叶表皮上有气孔,它的主要作用是蒸腾和呼吸。
3.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排泄等功能。
4.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部分构成。
第六课《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1.微生物也是生物 ,它具有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如:呼吸、繁殖、排泄等。
2.我知道的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衣藻、绿藻、水蚤、变形虫等。
3.观察微生物时为了限制微生物在水中的运动,我们可以在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
第七课《微生物与健康》1.许多微生物对人 ti有益,如酵母菌 , 还有一些对人 ti会造成伤害。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实验探究题(25)(含答案)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题1:
原创题在精彩的杂技表演中有一种项目——“徒手击碎木板”,杂技演员一般选择(填“A”或“B”)的击碎方式,理由是。
参
考答案A
B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大大增强其抗弯曲能力,导致A 比B容易击碎得多。
设
计说明增加材料的宽度和厚度都能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而厚度比宽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大得多,这是第二单元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该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熟悉的生活现象。
题2:
题3:
原
创
题
小彬同学在探究“钢索桥的桥塔为什么修得那么高?”问题时,设计如图实验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在桥梁平衡时A、B、C三处所用的力,记录于下表中:桥塔的高度 A B C
拉力(N)0.2 0.4 1.0
由此你得到的结论:。
参
考
答
案
桥塔建得越高,所用的拉力越小。
(桥塔建得高的原因是降低钢缆的拉力)
设计说明教材中有安排学生体验“钢缆”拉力的活动,但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一,学生对拉力的体验停留在感性认识,而且不明显;第二,拉力与桥塔的角度转化为桥塔高度。
这两个问题导致认识桥塔修得高成为教学难点。
改进实验方案,拉力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直观,学生容易理解。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物体1 物体2 物体3 物体4 ……物体重量10 15 30 50 ……斜面A上的拉力 5 7.5 15 25 ……斜面B上的拉力 3 4.5 10 17 ……斜面C上的拉力7 10.5 21 33.5 ……(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____。
(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1)斜面的坡度。
(2)斜面的高度。
(3)C,B,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杠杆的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研究的问题:轮轴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实验材料:螺丝刀、线、钩码。
实验过程:将线扎在螺丝刀刀柄上,另外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握住刀把,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
反过来,将线扎住刀把,手握刀柄,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比较两次实验的感觉,说明了什么?思考:实验中,螺丝刀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设计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试卷含答案解析(5套)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1.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公转产生。
2.夏至日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冬至日当天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冬至日到夏至日,影子逐渐。
3.“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4.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就意味着越是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5.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二、判断题6.在同一时刻,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7.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占据了,海洋占比大约是71%。
()8.用橡皮泥模拟地球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9.如果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在转,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表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转动。
10.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11.我们全国的小朋友看到且出的时间是相同的,也会在相同的时间内坐在教室内上第一节课。
12.在我们的家乡,同一根电线杆夏天正午的影子比冬天正午时的影子长很多。
13.地球距离太阳近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北半球是冬季。
()14.植物开花的时间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绝大多数在每天的开花时间是相同的,这种相同是植物长期适应昼夜更替影响形成的。
()15.不同的动植物有不同的生物钟。
生物钟是影响生物生理的节律。
三、单选题16.托勒密的观点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假说中的()。
A.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地球自转D.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17.“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静止不动的D.地球是球形的18.温州某学校测得正午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最短的一天是一年中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9.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20.“傅科摆”可以证明()。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研究主题: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两个纸杯卡纸若干回形针若干1.实验猜测:2.要改变的条件:3.要保持不变的条件:4.实验方法:5.实验记录:6.解释与结论:1.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2.纸的厚度。
3.纸的规格,纸的宽度,大头针的重量,放的位置。
4.①用两个纸杯和一张白纸搭一个宽10厘米的纸桥,然后在上面放回形针,记录下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两张纸,记录下两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三张纸,记录下三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按照学生的实际实验情况记录。
6.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厚度1倍厚度2倍厚度3倍厚度4倍厚度承受的垫圈个数2个5个9个15个(1)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材料的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2)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3)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4)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1)厚度。
(2)材料的厚度。
(3)材料的规格,材料的宽度,材料的长度,垫圈的重量。
(4)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就越大。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什么有关?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____。
(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1)斜面的坡度。
(2)斜面的高度。
(3)C,B,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杠杆的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研究的问题:轮轴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实验材料:螺丝刀、线、钩码。
实验过程:将线扎在螺丝刀刀柄上,另外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握住刀把,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
反过来,将线扎住刀把,手握刀柄,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比较两次实验的感觉,说明了什么?思考:实验中,螺丝刀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设计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材料: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注意事项: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研究主题: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实验材料:两个纸杯卡纸若干回形针若干1.实验猜测:2.要改变的条件:3.要保持不变的条件:4.实验方法:5.实验记录:6.解释与结论:1.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2.纸的厚度。
3.纸的规格,纸的宽度,大头针的重量,放的位置。
4.①用两个纸杯和一张白纸搭一个宽10厘米的纸桥,然后在上面放回形针,记录下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两张纸,记录下两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第一步中的一张纸改成三张纸,记录下三张纸的纸桥承受回形针的个数。
反复三次。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按照学生的实际实验情况记录。
6.纸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越薄,抗弯曲能力越弱。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1)这组同学研究的是材料的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
(2)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3)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4)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1)厚度。
(2)材料的厚度。
(3)材料的规格,材料的宽度,材料的长度,垫圈的重量。
(4)材料越厚,抗弯曲能力就越大。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跟什么有关?材料: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过程和方法: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结果: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注意事项:研究证明,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一是芯的材料(熟铁芯磁场最强,而空气芯磁场最弱);二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国数:三是线圈中电流的强度:四是缠绕的电线与铁芯的距离。
思考:通过实验,我知道电磁铁的磁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研究主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多少的关系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铁钉漆包线回形针1.实验猜测:2.要改变的条件:3.要保持不变的条件:4.实验方法:5.实验记录:6.解释与结论:研究主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度多少的关系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铁钉漆包线回形针1.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磁力越大,电流强度越小电磁铁磁力越小。
2.电流强度。
3.线圈圈数,线圈大小,铁芯大小,回形针重量。
4.①用铁钉和漆包线做一个线圈圈数为100圈的电池铁,接上一节电池,用电磁铁去吸回形针,记录下吸引回形针的个数,反复三次。
②把一节电池换成两节电池,其它条件不变,记录下这时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个数,反复三次。
③把两节电池换成三节电池,其它条件不变,记录下这时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个数,反复三次。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根据学生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6.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磁力越大,电流强度越小电磁铁磁力越小。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①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②实验中不改变的条件是:。
③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①电流强度(电池数量)。
②线圈圈数,线圈大小,铁芯大小,回形针重量。
③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磁力越大,电流强度越小电磁铁磁力越小。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国家全力保护珍稀动物白头叶猴:据新华社南宁10月28日电夕阳西下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县弄官的一片山林里,一群头部和尾巴长着白毛、身躯和四肢则全长着黑毛的猴子敏捷地腾跃攀援。
这就是世界珍稀猴种白头叶猴。
这里共有白头叶猴18群240只左右。
研究结果表明,白头叶猴与大熊猫一样,只是我国才有的一种珍稀动物,目前仅在广西存有约700只。
白头叶猴是一种半树栖半岩栖的热带动物,白天以生长在石山上的多种植物的叶子、根、茎、果实为食物,夜间在岩洞和石缝间歇息。
(1)仔细阅读以上资料,说说你的感受。
(2)对于保护野生动物,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保护珍稀动物形势非常艰巨,我们全国人民都要行动起来。
(2)①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
②划出专门的保护区。
③禁止人们上狩猎。
④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阳光小学六(2)班第二小组的同学在研究铁生锈的因素的实验,他们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三枚同样大小的铁钉,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每天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1)以上实验方法是:(2分)(2)铁生锈速度最快的是在盘子,铁生锈速度最慢的是在盘子。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1)对比。
(2)水盘子,菜油盘子。
(3)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分。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实验名称:“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研究的问题:“环形山”可能是怎样形成的?材料: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过程和方法: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思考:实验产生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中分别用重球、注射器中喷出的水模拟了什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请简单说说月相形成的原因。
月亮自身是不发光的,它的光来自月面反射的太阳光。
因而,月亮规律性的阴晴圆缺就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了密切的关系。
由于月亮可以反射太阳光,无论转到相对地球的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
因而,在不同的时期,因为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亮面面积大小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说一说两种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填埋方法优点:防止垃圾堆积在地面腐烂;缺点:长期填埋占用大量土地,地下水质受影响。
焚烧方法优点: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降低垃圾填埋的数量;缺点:对周围的空气产生严重污染,消耗大量的电能。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实验名称:填埋场模拟实验研究的问题:垃圾简单填埋对环境会不会有影响?材料:广口瓶、镊子、喷壶、滴管(每组一套)、河沙、细石子(每组若干)、纸巾(每组2-3张)、墨水(每组一瓶)过程和方法: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5.慢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思考: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中的材料分别模拟了实际环境中的什么?注意事项:浸墨水时注意不要溅到衣服和桌上附录:两种实验器材使用注意事项:1、酒精灯的使用:(1)使用时,把灯帽打开,放在旁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火;(3)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中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4)不用时,用灯帽灭火。
(用灯帽盖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指南针的使用:转动指南针盒,使磁针的南、北极与盒底标明的南、北相一致。
这时,指南针盒底标明的东、南、西、北便是实际的东、南、西、北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