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高校管理育人体制机制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完善高校管理育人体制机制的思考
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招生办学规模随之不断扩大,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的变化和压力日益增大,在管理育人工作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现象。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地改革与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育人工作机制,提高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明确责任,多方协作,大力推进管理育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管理育人;体制;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管理工作既是日常事务的一部分,又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式办学理念的深入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加快,高校在管理育人的工作中也出现了诸如理念不清、方式方法落后、机制僵化等一系列程度不同的问题。
管理也是教育,科学规范高校管理育人的工作模式,是有效引导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保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通过更新管理观念,不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育人机制,提升高校的管理育人水平和成效。
一、建立新型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体制
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育人体制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和理念的指引。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论述可以明确高校管理育人作为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应紧密围绕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服务于学校整体育人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起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工作体系和平台。
(一)至上而下,内外结合,建立功能健全、层次清晰的管理育人工作体系。
1.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是党的方针政策在教育工作中得以充分贯彻的以及高校育人工作保持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而党政齐抓共管则是高校育人工作得以扎实推进和有效落实的基本要求。
2.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体教职工紧密配合。
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也是实施管理育人工作的主线。从广义上讲,管理育人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全校教职员工和一切育人环境条件,形成一个教育所涉及的各方面的育人系统,营造一个有广泛内容和空间范围的关心、爱护、帮助、教育、引导、督促和保证学生健康成才的教育教学环境。高校的教职员工的分工不同,在育人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管理育人不能看成仅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事,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既是实施管理育人工作的辅线,也是全员育人的内在要求。
3.完善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学生既是高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又是高校赖以存在和发展依据,应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学生及各类学生组织应该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自主管理,成为学生发展自我、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自治组织,规范和引导好学生自治组织的活动,是改进管理育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4.学校主导,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实现校内校外联动。
现代大学是开放的,家庭、社会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让学生、学校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才能使育人方法多样、内容丰富、引领有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建立及时、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二)设置与管理育人工作体系相适应的工作机构
建立科学的管理育人工作体制要求我们必须设置三位一体的管理机构,即在管理机构设计上建立起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管理育人工作机构,学校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决策机构;中层管理部门及下属主要科室负责人组成执行机构;社会相关人员、学生组成监督机构,从而保证决策合理,执行有力,监督到位,确保管理育人工作科学公平、合理有序地开展。
1.学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书记任主任,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副校长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委员的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全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协调、指导等任务,下设学生工作(部)中心负责具体工作的布置、协调、落实。
2.学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系)二级党组织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各主要科(教研)室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协调、落实,下设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
工作的实施。
3.校院两级学生工作督导委员会:学校和各学院(系)分别成立由行政负责人牵头,知名教授、杰出校友、热心企业家和家长以及优秀学生代表参与的学生工作督导委员会,对学生的教育进行指导、督导和评价,校院两级办公室负责联络、沟通和反馈。
(三)树立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理念,着力推进制度化管理
学校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依据,也是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化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高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使育人工作在全校形成一个合力,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最基本的条件。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高校要在管理育人工作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既把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富有学识和创造才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放在第一位,又注重社会需求的专门知识的培养和技能训练。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法制意识、良好的品行操守及健康的心理,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在现代管理学中,用公平公正的制度管人、管事是提高效率、兼顾公平的重要举措。要想在德、智体诸方面按照预先规定的标准来培养人才,就必须根据种种标准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管理措施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协调每一个人的行动,建立正常的秩序,使人们能够顺利地从事教学、学习、科研和其他工作。同时,学校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行为规范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树立民主决策、民主执行、民主监督的理念,充分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才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制约,把抽象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融汇其中,使无形的精神约束变为有形的物质措施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具体、规范。推行制度化管理是建立公正和谐、生动活泼校园生活重要的手段,也是实现科学和规范管理的要求。
二、建立并完善与高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管理育人工作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围绕意见的要求,保证管理育人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1.建立管理育人目标机制
动机理论和人性假设理论认为人有了需要和实现需要的可能,才能产生相应的动机,进而实施行为,而实现需要的可能就是目标。对目标不懈的追求,构成了人生的动力。思想教育、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有时看不到,摸不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