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高校管理育人体制机制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高校教育管理是指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组织和有效管理,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高校教育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然而在现实中,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健全、学生管理不够精细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的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权限不清晰、管理层次过多和管理流程不规范等方面。

高校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权限不清晰。

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管理权限不清晰,导致很多管理事务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出现管理上的混乱。

一些重大的管理事务需要多个管理层次的批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2.管理层次过多。

高校内部的管理层次过多,管理体制复杂,使得管理决策缓慢,管理效率低下。

过多的管理层次还容易出现管理责任不明、转嫁责任等管理问题。

3.管理流程不规范。

由于高校教育管理的流程不规范,导致管理决策不够科学、及时,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管理手段,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完善管理权限,确立管理责任。

建立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体制,明确管理权限,明确管理工作的责任,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推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2.简化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

逐步简化管理层次,缩减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决策的时间,使高校管理工作更加顺畅、高效。

3.规范管理流程,强化管理监督。

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强化对管理过程的监督,避免非常规管理手段的出现,确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健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另一大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健全。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而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如何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是每一所高校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管理工作进行思考。

高校管理工作要注重制度建设。

制度是规范高校管理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高校管理工作有序运行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要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时修订和完善制度,保证其实际效果和适用性。

高校管理工作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趋势和方向。

高校管理工作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作效率和质量。

比如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学生信息的全面管理和教师信息的在线查询,提高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水平,确保信息化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高校管理工作要注重人员队伍建设。

人员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培养和选拔一支专业化、年轻化、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供学习进修和经验交流的机会,使其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要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和晋升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确保管理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高校管理工作要注重与社会的连接。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和服务。

要加强与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合作等活动,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要加强与母校和校友的联系,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为学校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高校管理工作要注重创新和实践。

创新是高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和实践,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变化。

要鼓励和支持管理人员勇于尝试新方法、新理念,开展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

要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点新思考

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点新思考

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点新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在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力不从心,亟待进行深刻的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新的视角思考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并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强调学校治理结构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理事会逐渐成为高校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理事会的成员应该从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来,包括学校教职工、学生、社会知名人士等,通过合理的选举产生,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学校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扰,保障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提高学校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注重行政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传统上,高校行政人员往往由学术界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来担任,而且行政职务往往作为学术界的一个晋升通道。

这种情况造成了学术与管理的混淆,导致了高校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水平的不断下滑。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应该明确学术与管理的分工,加强行政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操守,使他们具备足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激励。

教师队伍是高校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和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学术声誉。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应该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引导和监督,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们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其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增加他们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使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充实和稳定。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依法治校和依规治校。

高校是法治社会的一部分,依法治校是保障高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明确学校内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规范学校内部的资源配置和权力运行,加强学校内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合法合规的。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2)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2)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2)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解决各高校现阶段学籍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必须以教育部电子注册要求的内容为导向,以学籍学历管理网络平台为蓝本,结合自身情况购买或自行开发“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

动态电子学籍档案是把学生的个人信息输入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每人一条记录,每个输入的字段都可以作为查询检索的'人口,通过检索就能直接在计算机或网上调阅学生的在校信息,从而能核实、确认在校学生或毕业证书的真伪,便于对学籍信息统计,保证学籍异动处理的及时、准确,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

电子学籍档案应尽可能全的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情况,记录学生的思想、学业、体质、纪律等方面的自然情况和历史演变过程。

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中教学类档案归档范围所列学生学籍档案内容有:反映学生入学基本情况的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学生成绩总册、在校学生名册、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学生奖励材料、学生处分材料。

笔者认为这些信息都应录入电子学籍档案,也是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电子注册工作的依据。

(二)实行完全学分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分制是用学分反映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并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手段。

它把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基本标准。

实行学分制就是打破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赋予学生较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权,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在学分制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及学习方式等。

(三)推行学生学籍的二级管理,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管理技术的进步使学籍管理进一步走向综合化,形成更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和系统。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处于大众化阶段,从学籍管理的角度分析,呈现出专业设置多样化、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的特点,因此,学籍管理绝不是教务处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

充分发挥下属学院的直接管理作用,可以在下属学院建立学籍管理的二级管理体制,下属学院指派教学秘书专门负责处理本学院学生的学籍和成绩,这样就保证学籍管理的质量,提高学籍管理效率。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摘要】高校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信息化建设滞后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高校教育管理需要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重视,采取有效对策推动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才能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意识、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教师队伍、教育质量、改革创新1. 引言1.1 高校教育管理现状高校教育管理是为了保障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人才培养而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

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冗余和复杂的管理程序,使得高校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部分高校教育管理存在以应试为中心的倾向,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信息化建设滞后也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影响了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迫切需要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

1.2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是高校教育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有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和改革措施。

问题意识不仅仅是指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拔苗助长,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方面。

只有具备问题意识,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

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也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调研,找出根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制度,也称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帮到大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篇1[摘要]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基础数据的重要来源,要求必须及时、准确。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怎样实现学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成为摆在学籍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本文从作者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的一些具体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学生学籍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客观反映了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

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

学籍管理工作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教学秩序。

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几年新成立或升格的高职高专院校以前根本没有在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学籍管理制度基本是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的,但随着学籍管理方式的改变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学籍管理制度必须适应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学籍管理制度的功能是对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控制、激励和调节,以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为学生完成学业制定基本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具有规范性和促进性。

学籍管理制度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籍管理制度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高校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挑战。

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保障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财政投入不足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难题之一是财政投入不足。

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成本也在不断上升。

相对于高校的实际发展需求,政府和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财政支持并不足够。

这导致一些高档次的学校教学设备、科研经费、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管理者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可以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还可以采取多种筹资方式,鼓励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活动,增加财政收入。

二、教育质量存在争议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育质量存在争议。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趋势加剧,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一些高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降低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一些商业机构也涉足高等教育领域,导致高校教育的定位和质量受到了挑战。

针对教育质量存在争议的问题,教育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可以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大对教学过程和成果的监督检查力度。

可以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还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提高教育质量。

三、体制机制亟待改革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体制机制亟待改革。

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和僵化的方面。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管理体制不够灵活、领导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都制约了高校教育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针对体制机制亟待改革的问题,教育管理者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高校管理工作是推动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需要思考以下几点:一、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高校管理者需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引进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

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可以不断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二、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和机制。

高校管理者要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和机制,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要建立健全高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要加强高校内部的协作和协调,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能力,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

要激励和引导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积极创新,推动高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和机制,可以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效能和效益。

三、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高校管理者要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提高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培育和培养一批具有学术造诣和研究成果的优秀教师。

要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社会组织的合作,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和服务,提高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可以提高高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

四、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管理者要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国际上的知名高校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和交流访问,拓宽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和学科竞争力。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要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要注重高校治理体系和机制的创新。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场所,其治理体系和机制的科学性、灵活性和透明度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应当突出学校领导集体的核心作用,强化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要加强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的专业性和实效性,通过创新人事选拔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要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拓宽高校的资源渠道,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要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保障。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保证教育质量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估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

要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要加强学风建设,倡导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提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

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要注重学科的专业性和特色性,建立健全学科发展规划和评估机制,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要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还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

还要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要加强高校师生队伍建设和人文关怀。

高校的师生队伍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注重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素质提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还要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

浅谈高校组织育人现机制构建

浅谈高校组织育人现机制构建

浅谈高校组织育人现机制构建一、高校组织育人的意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育人是其重要的使命之一。

高校组织育人,是通过组织各种教育、文化、艺术、公益等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积极的社会责任感等,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校组织育人的意义在于: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组织育人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泛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不同的活动中去,从中不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组织育人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探究性,这种育人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自主思考能力的人才。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组织育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我,从而在关注自我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组织育人的现机制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完善组织育人的领导机制高校应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制定出完整的育人规划和方案,将组织育人作为工作的一部分来进行思考,加强对组织育人工作的重视和领导,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2.建设多元化的育人平台高校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育人平台,比如学术研究、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专业竞赛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3.强化育人宣传与引导高校育人的宣传与引导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育人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育人活动,使育人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育人选择。

4.加强育人活动的质量控制高校的育人活动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策划和实施,强化对育人活动的质量控制,促进育人活动的专业性和精准性,扩大育人活动的效率和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组织育人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者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组织者的素质不一,导致育人活动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关注,同时也降低了育人活动的效果。

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点新思考

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点新思考

关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点新思考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高校管理体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和多元化。

本文将从新思考的角度探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些重要议题,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建议。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发展。

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往往过于注重教学和科研,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要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路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成长。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更加关注教师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科研激情。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还应该为优秀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学术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管理。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但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科研管理往往比较僵化和繁琐。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科研管理的灵活性和效率性,简化科研管理流程,减少科研管理的红 tape,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和研究热情。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还应该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效益,推动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更加注重对外合作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日益频繁和紧密。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教师来中国高校学习和工作,推动中国高校融入全球教育体系。

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

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

2023-10-28•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现状与问题•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路•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目•结论与展望录01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背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02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0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02培养学生全面发展03促进高校教育公平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招生政策03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提升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0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02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创新03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路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完善学生服务体系强化学生参与决策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师评价机制高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评价标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包括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现有教师、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校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修班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以教师为主体,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以教学为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以合作为导向,推动校际合作与交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04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创新学生事务管理模式030201优化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

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晋升等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教师发展提供教师培训和进修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新时期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新时期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有人认为,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是政治思想工作队伍的任务。

其实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有教育学生的责任。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育人,教学工作是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工作是管理育人,后勤工作是服务育人。

所有从事管理的工作者,都应该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除思想上要提高管理育人的认识外,更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实践好管理育人。

在目前形势下,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新时期高等学校管理育人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义。

一、现阶段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水平与扩招形势不相适应。

自从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全社会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各高校适时抓住机遇,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连年增加。

另外,高校合并重组,规模不断扩大,有的甚至是以前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形成了大发展快发展的强劲势头。

但是,扩招带来的诸如生源质量问题、师资队伍紧张问题,特别是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在实现办学规模效应后,进一步实现管理育人的新突破,成为我国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中的新问题。

2、学校管理者育人意识淡薄。

部分管理者缺乏全员教育意识,认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教师、辅导员的事,与己无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淡薄,敬业精神欠缺。

敬业精神欠缺。

这使一些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注意方式方法这使一些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官僚作风严重、态度生硬,给学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学校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

一些高校为了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在吸引人才时把解决家属就业作为一项优惠措施;有的管理人员是学校老教师、老职工的子弟。

这些管理人员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或培训,缺乏对高校管理的科学认识,在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管理时表现出很强的不适应性。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3)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3)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3)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第二,学校的内部管理机构层次过多,层次多了,管理的幅度过小,上级对下级控制严格、管理力强,虽然有利于分工明确、行动统一,但传递信息途径长,造成传递的信息失真、执行政策走样,繁多的管理层级造成工作繁琐复杂,影响效率和效果。

机构设置累赘重复,职能交叉重复,造成重复的及边延化的一些管理工作存在互相推诿,不愿承担责任的情况。

第三,与社会市场脱节,市场概念模糊,科研成果未能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或是转化的状况不理想,影响创收,不利于推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学校只是埋头在做科研、搞学术,却不懂得如何才能将成果转变为效益,一方面有科研成果了,另一方面却没有将科研转化为效益的体制和具体方式,或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体制已滞后于发展,无法将成果最大化的产出效益,创收管理体制要建立或进行更新完善。

第四,内部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及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不够。

在学校中有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科之间的交流可增加对学科的信息来源,扩大信息范围,学校也没有为学科创建这样的平台,校内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基本不存在,没有形成一个学术团体。

同样在实验平台的建设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设备仪器及实验室是通用的,各个专业和学院都需要的,但却在不同的专业和学院都有购置,从整个学校来看就重复了,资源没有共享。

学校内有的设备和仪器的购买不一定是必须的,在固定资产的盘点中,有的高校存在了还未拆包装的情况,因此缺乏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体制。

第五,人事制度方面存在的弊端。

高校动用大量资金引进人才,但对引进的人才是否对学校的科研起到了领军带头作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没有人去跟踪和评价,没有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学校与引进人才签定的协议是否执行了,要完成的项目是否完成,学校动用了大量的资金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没有跟踪评价说明了一定程度上人才引进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存在问题,人才引进的必要性引起了怀疑,人才引进没有相关的评估措施,引进的人才是否达到目的。

关于加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统一的系统工程。

管理育人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加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管理育人的内涵,正确认识在管理育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探索高校管理育人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管理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统一的系统工程。

管理育人是高校“三育人”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管理工作要体现育人导向,并把“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从严治教,加强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因此,管理育人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管理育人的内涵管理是一个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有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制度管理,还有后勤管理、职工福利、业余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咨询等带有社会性的管理。

这些管理工作,使学校内部各系统协调一致地运转,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总之,学校管理的职能是对育人实施管理,最终目的是通过培养出一定质量规格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育人就是指学校的管理部门及其人员把育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行为,对被管理者、管理者自身以及其他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施加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育人目标的过程。

由“管理育人”的内涵所决定,管理的育人机制表现出间接性、渗透性、全方位性等特征,其育人功能的实现,要求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围绕学生而进行,一切管理人员都要围绕育人而开展工作。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既是对高校内部运行的规范,也是对社会责任和学生培养的承诺。

针对当前高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切实抓好高校管理工作进行几点思考。

一、完善高校制度建设高校制度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管理深入推进的基础和保障。

首先,高校要明确各项制度,使学校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一个有机、协调一致的制度体系,目的是为了保证规章制度能够互相衔接,形成有力的束缚力,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和稳定运行。

其次,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要制定严格的执行办法和保证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不断得以完善和完整推进。

二、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重点之一。

高校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关注对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及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的学习,为教师提供有力的培训和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从学生层面方式,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从而形成学生综合素质综合培养的良好格局。

三、强化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高校要强化学风建设工作,加强学风教育,对学生进行深入思想引导,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强大的学习氛围气氛,从而提升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和动力。

另外,高校也应该鼓励创新和探索学术未知领域,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图书馆和课堂等各种资源,使学生在学术领域有着更广泛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识。

四、加强招生工作招生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在招生过程中,要通过加强对招生政策的宣传、加强广告推广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同时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选拔标准,应该注重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体育、艺术、科技等,从而充分挖掘优秀生源资源。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几点思考高校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在实际管理中,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育的质量,还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对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改进高校教育管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1. 学校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合理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还沿袭着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缺乏灵活、科学的管理理念,难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管理职能划分不清,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在决策和执行中容易出现问题。

2. 教育教学质量不稳定一些高校存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手段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不稳定。

有些学校注重形式,忽视内涵,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学校管理团队专业素养不足一些高校管理团队中存在着一些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决策失误,无法有效推动学校的发展。

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学校管理层和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不足,导致管理行为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

5.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一些高校没有真正的了解社会的需求,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有差距。

二、对策思考1. 完善管理体制,推进现代化管理高校应该大力推进现代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构建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注重实效导向,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高校应该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更新教学手段,改进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高校应该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关于“三全育人”实施机制的思考

关于“三全育人”实施机制的思考

关于“三全育人”实施机制的思考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提出了“三全育人”实施机制。

这一机制的提出,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素养和身心健康,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如何有效实施“三全育人”机制,以及如何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是当前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改革、学校管理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对“三全育人”实施机制进行思考,为促进该机制的有效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育体制改革要实现“三全育人”机制,首先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模式。

这包括加强学校管理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具体而言,应该加大对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同时推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引入多元化教育评价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的教育体制,才能为“三全育人”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学校管理学校是“三全育人”机制的主要实施单位,学校管理是该机制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身心健康管理,构建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学生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只有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才能为“三全育人”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培训教师是“三全育人”机制的实施主体,教师培训是该机制能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接受思想道德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全面培训,提高其育人能力和专业水平。

具体而言,应该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专业竞赛。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只有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才能为“三全育人”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全育人”机制的实施迫在眉睫,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人事管理视角下完善高校基层管理人员育人机制的思考

人事管理视角下完善高校基层管理人员育人机制的思考

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人事管理视角下 完善高校基层管理人员育人机制的思考文/北京化工大学 刘佳 靳慧【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基层管理人员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人事管理完善基层管理人员育人机制的理论基础,提出从完善招聘条件和标准、将育人工作纳入岗位职责、加强育人能力培训、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育人经验交流等方面完善基层管理人员育人机制。

【关键词】人事管理;基层管理人员;育人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

其中“全员育人”强调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育工作者不仅包括讲授专业知识的教师,也包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后勤保卫等工作的服务人员;“全程育人”强调教育是一个全流程的过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都应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教育者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关怀;“全方位育人”强调教育是多维度的,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教育者应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育人工作不仅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学校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责任,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成才成人的全过程服务。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方针。

在此背景下,学校基层管理人员作为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的提升对于学校育人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高校实际育人工作中仍存在基层管理人员缺乏育人意识、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高校缺少育人工作考核与激励制度保障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三全育人”重要方针的贯彻落实,也会使学生对基层管理人员的育人工作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因此,建立完善有效的基层管理人员育人机制已成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完善高校管理育人体制机制的思考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招生办学规模随之不断扩大,高校管理工作面临的变化和压力日益增大,在管理育人工作中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现象。

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地改革与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育人工作机制,提高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明确责任,多方协作,大力推进管理育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高校;管理育人;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管理工作既是日常事务的一部分,又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任务。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式办学理念的深入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加快,高校在管理育人的工作中也出现了诸如理念不清、方式方法落后、机制僵化等一系列程度不同的问题。

管理也是教育,科学规范高校管理育人的工作模式,是有效引导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保证。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通过更新管理观念,不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理育人机制,提升高校的管理育人水平和成效。

一、建立新型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体制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管理育人体制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和理念的指引。

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论述可以明确高校管理育人作为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应紧密围绕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服务于学校整体育人大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起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工作体系和平台。

(一)至上而下,内外结合,建立功能健全、层次清晰的管理育人工作体系。

1.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

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是党的方针政策在教育工作中得以充分贯彻的以及高校育人工作保持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

而党政齐抓共管则是高校育人工作得以扎实推进和有效落实的基本要求。

2.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体教职工紧密配合。

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也是实施管理育人工作的主线。

从广义上讲,管理育人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全校教职员工和一切育人环境条件,形成一个教育所涉及的各方面的育人系统,营造一个有广泛内容和空间范围的关心、爱护、帮助、教育、引导、督促和保证学生健康成才的教育教学环境。

高校的教职员工的分工不同,在育人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管理育人不能看成仅仅是学生工作队伍的事,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既是实施管理育人工作的辅线,也是全员育人的内在要求。

3.完善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学生既是高校的主要服务对象,又是高校赖以存在和发展依据,应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学生及各类学生组织应该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自主管理,成为学生发展自我、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自治组织,规范和引导好学生自治组织的活动,是改进管理育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4.学校主导,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实现校内校外联动。

现代大学是开放的,家庭、社会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让学生、学校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才能使育人方法多样、内容丰富、引领有力。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建立及时、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二)设置与管理育人工作体系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育人工作体制要求我们必须设置三位一体的管理机构,即在管理机构设计上建立起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独立又相互协作的管理育人工作机构,学校党政、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决策机构;中层管理部门及下属主要科室负责人组成执行机构;社会相关人员、学生组成监督机构,从而保证决策合理,执行有力,监督到位,确保管理育人工作科学公平、合理有序地开展。

1.学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书记任主任,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副校长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委员的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全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协调、指导等任务,下设学生工作(部)中心负责具体工作的布置、协调、落实。

2.学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系)二级党组织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各主要科(教研)室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协调、落实,下设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3.校院两级学生工作督导委员会:学校和各学院(系)分别成立由行政负责人牵头,知名教授、杰出校友、热心企业家和家长以及优秀学生代表参与的学生工作督导委员会,对学生的教育进行指导、督导和评价,校院两级办公室负责联络、沟通和反馈。

(三)树立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理念,着力推进制度化管理学校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依据,也是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制度化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高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使育人工作在全校形成一个合力,取得较好的育人效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是最基本的条件。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高校要在管理育人工作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既把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富有学识和创造才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放在第一位,又注重社会需求的专门知识的培养和技能训练。

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法制意识、良好的品行操守及健康的心理,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

在现代管理学中,用公平公正的制度管人、管事是提高效率、兼顾公平的重要举措。

要想在德、智体诸方面按照预先规定的标准来培养人才,就必须根据种种标准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管理措施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协调每一个人的行动,建立正常的秩序,使人们能够顺利地从事教学、学习、科研和其他工作。

同时,学校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行为规范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树立民主决策、民主执行、民主监督的理念,充分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才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制约,把抽象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融汇其中,使无形的精神约束变为有形的物质措施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具体、规范。

推行制度化管理是建立公正和谐、生动活泼校园生活重要的手段,也是实现科学和规范管理的要求。

二、建立并完善与高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管理育人工作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围绕意见的要求,保证管理育人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

1.建立管理育人目标机制动机理论和人性假设理论认为人有了需要和实现需要的可能,才能产生相应的动机,进而实施行为,而实现需要的可能就是目标。

对目标不懈的追求,构成了人生的动力。

思想教育、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有时看不到,摸不着,效果显示周期长,有时很难用量的概念衡量,需要高校管理各子系统协调运作才能保证成效。

因而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明确高校各部门、人员的努力方向,是实现管理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有效手段。

目标管理又称为成果管理,它是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做好管理育人工作也要建立目标机制,即把管理育人的任务(总目标)进行分解,使目标流程分明并强调成果第一。

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各级职能部门制定自己的目标。

再次,为了实现各层目标必须权力下放,落实到具体参与的个人,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使学校、部门、个人之间的目标有机融合。

具体施行要按管理工作职责确立工作范围、任务、操作标准、时限、成效,等,各工作区块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形成目标纲络,在确立工程中要重视个体参与目标设置,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概念尽可能量化。

2.建立管理育人的考核激励机制勒波夫(M.Leboeuf)博士在《怎样激励员工》一书中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则是奖励,管理育人工作也要建立对管理者之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符合管理育人期望的行为能够反复强化、不断增强。

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育人积极性,是管理育人工作向多层面、多方位幅射的关键。

在修订和完善管理育人的监督、检查和考评等制度的同时,应明确相关人员的育人职责,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使管理育人富有活力和动力。

高校应坚持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和完善管理干部德、勤、能、绩以及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以奖惩制度进行正向激励,肯定积极行为、否定消极行为,为管理者不断改进自身行为,努力创造工作佳绩的动力源泉。

3.建立学习、培训机制在管理育人工作中,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职责的履行以及育人水平的和成效,也对整个育人活动是否顺利实现目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善于开拓、知识层次高的管理干部队伍是提高学校管理育人水平的重要保证。

因此,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建立并完善管理育人学习、培训机制,完善管理育人学习、培训机制必须把握好内容、方式方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内容方面理论和业务并重,职业道德培养与人际沟通能力结合。

第二、方法上以校内纵向、横向交流为主,加强校内外合作为辅,“请进来,走出去”。

第三、方式上定期和不定期结合,注重灵活性和效果评价。

4.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新型育人机制,对大学生成才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

管理育人工作要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增进理解,相互督促,实现学校管理育人工作的整体进步。

笔者认为具体可分为四种主要沟通协作方式:(1)学校与职能部门、学院(系)以及教职员工之间的纵向交流;(2)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系)之间的横向交流;(3)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外部交流;(4)学校管理部门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生)之间的内部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