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物权法》名词完全解释

《物权法》名词完全解释

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依法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法:是规范静态财产关系的法,是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效力和公示方法都应有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创设与物权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

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是指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一物一权原则:一个物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独立的物,在同一物指上不得设立两个以上互不相容的物权。

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对自己的动产或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所有权是一种最充分的权利,是一种绝对的权利。

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是指发生物权变动时,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物权变动的结果作为两个法律事实,它们的成立生效依据不同的法律根据的原则。

公示原则:是指物权的变动必须采取某种可使外界知晓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法律保护的原则。

公信原则:是指物权的变动以登记和交付为公示方法,善意受让人如果信赖这种公示而从事物权交易,即使公示所表现出的物权状态与真实状态不相符合,也不能影响该物权交易的效力。

占有: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从而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先占主要包括以下情形:1)对所有人抛弃的废旧物品2)依习惯先占而取得所有权。

他物权:是指对“他人之物”享有的物权,即所有权以外的各种物权。

遗失物:是指非基于占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现又无人占有且并非无主的动产。

生活解释: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

乙误以为无主物捡回家,配以基座,陈列于客厅。

乙的朋友丙十分喜欢,乙遂以之相赠。

后甲发现,向丙追索。

奇石属遗失物,乙应返还给甲。

理论解释: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半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财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其财产,但他将该财产以合理价格转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处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即时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

物权法主要名词解释

物权法主要名词解释

物权法主要名词解释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是一种重要的财产权,与债权、知识产权等其他财产权不同,物权的客体主要是动产和不动产。

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包括能够为人力所控制的电、气、光波、磁波等物。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是物的归属关系以及对物的占有、利用而发生的财产关系。

制定物权法,对明确产权关系,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随着住宅商品化,建筑物向多层、高层发展,一栋高楼通常为众多住户所有,这种现象就是建筑物区分所有。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三种权利,即住户就高层建筑物内其居室等享有所有权,就走廊、电梯等享有共有的权利,就该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护等享有共同管理的权利。

共有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

共有关系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发生,也可以根据合同约定发生,还可以根据共同受赠、共同继承等法律行为发生。

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例如,二人共同出资购买一辆汽车,并约定对该汽车按照其出资额享有权利,即为按份共有。

夫妻双方对他们婚后取得的财产,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应当不分彼此地享有权利,即为共同共有。

孳息指由某一特定物产生的收益。

孳息可以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天然孳息指根据物的自然属性而获得的收益,如树木所结的果实、母畜所生的幼畜等。

法定孳息指基于法律关系所获得的收益,如出租人根据租赁合同收取的租金、出借人根据贷款合同取得的利息等。

用益物权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

建设用地使用权用益物权的一种。

指对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土地占有、使用和收益,在该土地上建造并经营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附着物的权利。

地役权用益物权的一种。

指因通行、取水、排水、铺设管线等需要,利用他人的不动产或者限制他人不动产的利用,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便利与效益的权利。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物享有的排他性和支配性的权力,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1 发生和发达的时间不同,2 权利性质不同3 权利客体不同 4 权利主体不同,5 所涉及的利益不同,6 权利效力所及范围不同,7 权力效力不同,8权力有无存续期限不同.物权法,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动产与不动产区分的理由及意义,理由,1不动产经济价值较大,2 位置固定程度不同,3 利用方式不同意义,1物权变动方式不同,2 诉讼程序不同 3 公示方法.4 先占,5 添附要件,6 用益物权.一物一权主义,一是在一物上只能成立一个所有权,因此物的一部分不能成立所有权,二是一个所有权的客体只能是一物,因此数个物不能成立一个所有权.物权的排他效力,在同一标的物上,依法律行为只能成立一物权,不容许在该标的物上,再成立与之有同一内容的物权.物权的优先效力,同一标的物上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内容或者不同性质的物权存在时,或者该标的物也为债权给付的标的物时,成立在先的物权有优先于成立在后的物权的效力,物权则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物权的追及效力指物权成立以后,其标的物不论辗转至何人之手,物权权利人均可追及标的物之所在而主张权利. 物权法定主义物权的种类与内容由民法或者其他法律统一规定,不允许当事人依其意思自由设立或者变更.亦即,除民法或者其他法律明文规定的物权外,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物权,也不得任意更改民法或者其他法律所规定的物权内容.物权公示指物权享有与变动的可取信与社会的外部表现方式,凡物权的享有与变动,均须经行公示.公信原则物权的存在既然以登记或者占有为其表征,则信赖该表征而有所作为者,即使其表征与实质的权利不同,对于信赖该表征的人也无任何影响.所有权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的权利.所有权的权能所有人为利用所有物以实现其对所有物的独占利益,而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采取的各种措施或者手段取得时效,又称时效取得,指无权利人以行驶所有权或者其他财产权的意思公然和平的持续占有他人财产,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间,即依法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财产权的制度.土地空间权指在土地的空中或者地中横切一立体空间而以之为标的设定的权力.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名词1、物权的保护:通过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物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其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制度。

2、所有权:指一切为人们所拥有、控制财产的权利,包括有体物与无体物,但在法律观念中,则是指对于有体物的所有权。

3、财团抵押权:将企业现有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权利视为一个整体,于其上成立的抵押权。

4、最高额抵押权:对于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预先确定一个最高的限度而设立的抵押权。

5、留置权: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权留置该动产。

以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6、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权利人即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自己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结合。

7、业主的管理权:指基于区分所有建筑物的构造,业主在建筑物的权利归属以及使用上,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共同关系。

并基于此共有关系而享有管理权。

8、担保物权的竞合:亦称物的担保的竞合,指在同一标的物上存在不同种类的担保物权,担保物权人不为同一人。

此时应以何类担保物权的效力优先的问题。

9、物权: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权。

10、相邻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权利时,给对方提供必要便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1、抵押权的设立:当事人依据物权法和其他法律规定通过法律行为或完成一定公示方式在抵押物上实现抵押权。

12、善意取得:亦称即时取得。

只无处分权人转让标的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

13、担保物权:指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和第三人的物上设定的。

债权人直接取得或支配其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

14、动产浮动抵押:又称浮动担保,指抵押权人对抵押人提供担保的现有的以及将有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1.物权法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民事法律,既涉及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具体利益。

制定物权法,必然要协调各方面的意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难度之大,操作过程之复杂,可想而知。

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广泛听取意见,尽可能协调各方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是制定物权法过程中的鲜明特点。

2.物“物”在民法上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不动产”是不可移动的物,比如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附着物。

“动产”是不动产以外的可移动的物,比如汽车、电视机等。

3.物权“物权”是一种财产权,指权利人依法对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占有“占有”是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

5.主物“主物”是指能独立发挥效用的物。

“从物”是指不能独立发挥效用、依附于主物并发挥辅助作用的物,比如电视机是主物,电视机的遥控器是从物。

6.善意“善意”是民法上的一个概念,是“恶意”的对称。

指当事人不知道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有关事实,并对这种不知道当事人没有过失,比如善意取得制度下规定的善意,是指甲擅自出售保管或者借来的财产,按照市场正常的交易规则,乙确实不知道甲无权处分这一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乙是善意的。

为了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法律规定乙在支付合理的价款后可以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民法上的善意,不是善良的意思,具有“不知情”的含义。

是否构成善意,依照法律规定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要件。

需要说明的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前提是法律允许转让的财产,法律不允许转让的财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一项制度,有关追赃的问题适用刑法的规定。

7.孳息“孳息”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天然孳息,比如母畜生的幼畜、果树结的果实。

法定孳息,比如按照借款合同取得的利息。

8.共有“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对一项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比如两个人共同购买一辆汽车。

9.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就担保财产依法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

NO.1 物权生活解释:物权,通俗地说,一头牛属于你,你可以用它来耕田、拉车,可以租给他人使用,也可以杀掉卖牛肉。

这种支配的权利是排他的,任何人都不能干涉你。

理论解释:物权就是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NO.2 所有权生活解释:你拥有一栋房屋,你可以自己使用;可以出租给别人,收取房租;也可以转手卖给他人。

这就是你对这栋房屋的所有权。

理论解释: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所有权是一种最充分的权利,是一种绝对的权利。

NO.3 用益物权生活解释:麦当劳租用别人的房屋进行经营,它依法享有对租用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但是它没有处分房屋的权利。

也就是说麦当劳拥有的是房屋的用益物权。

理论解释:用益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另外,国家对个人不动产进行征收、征用致使用益物权消灭或者影响用益物权行使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没有国家规定的,应当给予合理补偿。

NO.4 担保物权生活解释:甲向乙借款20万元,以其价值10万元的房屋、5万元的汽车作为抵押担保,以1万元的音响设备作质押担保,同时还由丙为其提供保证担保。

其间汽车遇车祸损毁,获保险赔偿金3万元。

如果上述担保均有效,丙应对借款本金在6万元数额内承担保证责任。

丙承担的是物的担保以外的担保责任。

理论解释:担保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NO.5 不动产生活解释:甲买了乙的一套房屋,在变更产权登记之前,乙又将房屋卖给了丙,且进行了产权变更登记。

尽管甲与乙房屋买卖合同在先,但是不得对抗丙对房屋的合法拥有。

理论解释: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

不动产权利的取得应当以登记为要件,不登记,不动产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权利皆无从谈起。

NO.6 动产生活解释:张三有一张桌子,想卖给李四,不管价钱是怎么商定的,桌子所有权的转移,是以桌子交付给李四时为准。

物权法知识汇总5

物权法知识汇总5

物权法知识汇总5物权法,是指规范公民和法人享有、处分物的权利和保护物权的法律规定。

它是我国民法典的一部分,对于物权关系的建立、变更、转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以下将就物权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汇总。

一、物权法的基本概念物权法是指规范人们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法律。

物权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物权”、“动产”和“不动产”等。

1. 物权:物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特定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物权的性质是绝对权利,享有物权的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物进行自由支配。

2. 动产:动产是指可以移动的物体,不包括土地和建筑物等不动产。

比如家具、车辆等都属于动产。

3. 不动产: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的物体,包括土地、房屋、矿权等。

不动产的转让需要进行登记手续。

二、物权的设立与取得物权的设立与取得主要有合同订立、依法发生等几种情况。

1. 合同订立:物权可以通过订立合同来设立和取得。

比如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等。

在合同的约定下,物权得到法律保护。

2. 依法发生:某些情况下,物权可以不经过合同订立而依法自动发生。

比如通过继承、法定继承等方式取得物权。

三、物权的内容与限制物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然而,物权并非绝对的,存在一定的限制。

1. 占有权:占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物体实际占有并支配的权利。

所有权人有权拥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该物体。

2. 使用权:除所有权人外,其他人可以享有物的使用权。

但使用权人必须尊重所有权人的权利,并依法行使使用权。

3. 收益权:收益权是指在不损害所有权人权益的前提下,占有者有权从占有物中取得利益。

4. 处分权:处分权是指所有权人对占有物处理的自由,包括处分、转让、出租等。

然而,物权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法律规定的限制、公共利益的限制等。

四、物权的保护物权的保护是物权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法律为保护物权设立了多种制度和措施。

1. 登记制度:不动产的转让和设立需要进行登记,登记制度可以保护物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物权法的名词解释

物权法的名词解释

物权法的名词解释引言:物权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了人们对于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权益的行使和保护,是保障公民财产权益的基石。

本文将对物权法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用物权法。

一、物权物权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权益。

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是对物品占有、使用和处分的绝对权力;用益物权是所有权人对于他人财产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担保物权则是指用物权保证债权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指地域固定、不能移动的物品,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等;而动产则是指可以移动的物品,如电视机、汽车、书籍等。

不动产和动产在物权法中的规定和保护不完全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和适用。

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的对于知识和信息的控制权,主要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商业秘密等。

物权法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利加以保护,为创造者提供了合法权益的保护。

四、占有占有是指实际控制物品的状态,是所有权的基础。

占有分为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直接占有是指人们对物品具有实际支配和使用的能力,间接占有则是指通过他人来控制物品的状态。

五、物的分物和非物的属性物的分物是指物品在实际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物体,可以被划分成独立的个体进行认定和处分;非物的属性则是指物品的无形属性,如声誉权、肖像权等。

物权法对于分物和非物的属性的定义和规定,并提供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六、所有权取得方式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衍生取得两种形式。

原始取得是指通过占有、合法交易或者继承等方式直接取得所有权;衍生取得则是在所有权已经存在的基础上,通过法律行为(如赠与、捐赠等)或合同约定(如买卖、租赁等)等方式转移所有权。

七、物权的限制和负担物权的行使可能受到法律的限制和负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担保物权和公共利益限制。

担保物权是指担保债权的一种制度,通过将物品作为抵押或质押物来保证债务的履行。

物权法中的名词及名词解释

物权法中的名词及名词解释

物权法中的名词及名词解释一、物权法物权法是一国民法中的重要分支法,它涉及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财产权的规范和保护。

在物权法中,存在着一系列与物权相关的名词,这些名词的正确解释和理解对于正常的法律适用和纠纷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二、物权物权是指个体或集体对某个具体物体或财产享有的权利。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物权包括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所有权是指个体或集体对某个具体物体拥有的最充分、直接、完整的权利。

其他物权则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

三、所有权所有权是物权法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物权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

所有权包括对物体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由等权利,是一个综合的、最高的权利。

所有权的产生和变动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实现,如购买、继承、赠与等。

四、占有占有是指个体或集体以实质上的控制来行使对物体或财产的支配权。

占有是物权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占有了某个物体,才能主张物权。

占有有着明确的法律标准和要求,必须是实际的、意思表示的和持续的。

五、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通过债务人的财产来实现其债权的物权。

担保物权分为抵押权和质权两种形式。

抵押权是债权人将其债权担保在抵押物上,以便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通过变卖抵押物实现债权。

质权则是债权人以占有质物的方式来担保其债权。

六、留置权留置权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某人可以以妨害人对抗留置物的占有,以实现其对抗留置物的债权。

留置权的设立需要具备一些法律上的条件,如债务的存在、留置物与债权之间的联系等。

留置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不能任意滥用。

七、排除原则排除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表明在划定物权纠纷中应当排除其他非物权法律规定的干扰。

排除原则要求在物权纠纷中,应当以物权法的规定为准绳,而不应受到其他法律规定的限制或干扰。

这一原则有助于保障物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八、保护原则保护原则是物权法的另一重要原则,它体现了对物权的保护和维护的法律要求。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物权法定:是指物权种类和内容法定化,亦即物权的种类及各种物权的内容均有法律加以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物权类型或自定物权内容。

公示原则:是指对信赖物权公示的交易主体加以保护,即只要采取了法定的公示方式,具备公示外观,即使该公示所表现的物权状态并非物权的真实状态,善意受让人基于对公示的信赖,仍可取得物权。

预告登记:是指为保全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即不动产物权的取得权)而将此项权利予以登记。

附合: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密切结合成为社会观念上的一物,从而引起相关物的所有权发生变动的法律事实。

包括动产附合于不动产,动产附合于动产两种情形。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相邻关系:是指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及使用人,在行使对不动产的权利时,相互之间应当给与必要的便利或接受必要的限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按份共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主体按各自的份额对同一物享有所有权的共有形态。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置或者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而使用其土地的权利。

地上权:指在他人土地上有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或竹木为目的而使用土地的权利。

最高额抵押权: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

浮动抵押:是指抵押人以其所有的全部财产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有的财产(限定动产)为标的而设立的抵押权。

共同抵押权(总括抵押权、聚合抵押权):是指为担保同一个债权而在数项不动产、动产或权利上设定的抵押权。

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特定的财产交由债权人占有,或者以财产权利为标的,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物权法的名词解释

物权法的名词解释

物权法的名词解释
物权法是指规定个人或团体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关系的法律。

它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主要规定了关于土地、房屋、建筑物、动植物、运输工具等各种物的权利与义务。

物权指拥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个基本权利,并且这些权利是可以在相互协调、平衡中自由行使的。

拥有权是指个人或团体对物的支配和支配能力,即物的所有权;使用权是指个人或团体依法对物的使用和占有;收益权指个人或团体依法对物的利益使用和收取;处分权是指个人或团体依法对物的转让、抵押、出租或销毁等行为。

在我国物权法中,还包括了一些特殊的物权制度。

比如,公共物权制度,指由国家或公民共有的土地、自然资源、水域等公共财产的保护和管理;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土地经营权制度,指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民个人的土地经营权的关系和界定;超限物权制度,指关于空间、时间上对特定物权的控制和限制;动产抵押权制度,指个人或团体将动产作为抵押物而取得的权利。

物权法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个人和团体的物自由和物权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保护。

它规定了物权的产生、转移、变更、消灭等基本原则和具体办法,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规范提供了基础。

物权法对于加强和改善私人财产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物权法是固定了个人和团体对物的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一系列权利关系的法律。

它不仅保护了私人财产权,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范物权关系,确保了个人和团体在实际生活中对物的支配和使用的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物权法(名词解释答案整理版)

物权法(名词解释答案整理版)

物权法(名词解释答案整理版)物权法(名词解释)1.物权法:调整物的归属关系的法律范畴。

2、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平等、物权法定、公示公信、物权优先原则 1.物权::物权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排他性的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2.物权法定主义: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民法或其他法律统一确定,不允许当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由创设、变更。

3.物权的排他效力:同一标的物上,以法律行为成立一物权时,不允许在该标的物上,再成立与之有同一内容的物权。

1.物权变动:就物权本身而言,是指物权发生、变更与消灭的运动状态。

就物权主体而言,物权变动以为着物权的取得、设定、内容变更与丧失。

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对于物的支配和归属关系的法律关系的变更。

2.公示原则:将物权设立的移转及物权变动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的变动情况。

3.公信原则:物权的存在既然以登记作为其表征,则信赖该表征而有所作为者,即使表征与其实质的权利不符,对于信赖该表征的人也无任何影响。

4.登记:把土地及其定着物的所有权或他项权利的取得、丧失与变更,依法定程序记载于专职机关所掌管的专门的登记簿册上。

5.善意取得:指出让人与受让人间,以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为目的而为不动产的移转注销或者动产的交付,即便出让人无移转所有权的权利,在受让工钱善意时仍可由其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制度。

6.混同:两个无并存必要的物权同归于一个人的事实。

1.物权恳求权:又称物上恳求权、物的恳求权或基于物权而生的恳求权,包孕基于所有权或其他物权而生的物权恳求权和占有人的物权恳求权。

2.物的返还请求权:他人无权占有物权人的标的物而致物权于妨害时,发生物权标的物的返还请求权。

3.排除妨害恳求权:以无权占有以外非法行为的方法妨害物权的圆满状态时,发生无权妨害恳求权4.消弭危险恳求权:1.占有:占有指占有人对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实际控制。

1.所有权:所有人在法律限定的规模内,对于所有物为全面支配的物权。

物权法 名词解释

物权法 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1.物权: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并具有排他性的权利,即对特定物的排他支配权2.知识产权:指民事主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或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3.继承权:与死者有特定身份关系的人承受死者遗留财产的权利4.对物权:特定的人对广义的物(有体物、无体物、财产权利及其他具有财产意义的物)直接支配之权利5.物权的效力:指法律赋予物权的强制性作用力与保障力6.物权的支配效力:指物权所具有的保障物权人对标的的物直接为一定行为,并享受其利益的作用力7.物权的排他效力:指物权相互之间的对抗效力,即一项物权排斥内容和性质与其相抵触的另一物权并存于同一标的的物之上,或者得压制同一标的物上的其他物权而现行实现的效力8.物权的优先效力:当特定的物既是物权的支配物,又是债权中的给付标的物时,无论物权与债权成立的先后,物权均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9.准物权:指在物权法所规定的范物权种类之外,性质与要件等相似与(典型)物权并准用物权法有关规定的财产权,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非典型物权或特别法上的物权10.类物权:具有“类似物权”的地位而受法律保护的占有某物的事实状态11.物权法定原则:又称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等均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新物权或变更物权的法定内容之原则12.物权的变动:指物权的发生、移转、变更和消灭13.不动产登记:是指登记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并经审查,对不动产物权的设定、变更、移转、消灭等事项登记记载于特定簿册的事实14.初始登记:又称原始登记,指对原无权属证书的不动产首次办理不动产登记15.变更登记:指办竣初始登记后,因权利人名称、数量的变化或者不动产状况的变更而进行登记16.他项权利登记:指不动产权利人在其不动产智商为他人设定他物权而办理的登记17.移转登记:又称转移登记、过户登记,指因转让、赠与、继承、裁判等原因发生不动产权属转移时所进行的登记18.涂销登记:又称注销登记,指对错误的、不真实的或已经消灭的不动产物权经当事人申请或由登记机构依职权而予以销除而作的登记19.预告登记:指为保全一项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而作的提前登记20.更正登记:指真正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如认为登记有错误时申请更正或登记机关发现登记有错误时依职权对原登记进行更正修改所进行的登记21.异议登记:指真正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对现实登记的权利的正确性提出异议而进行的登记22.现实交付:直接交付,指一方将物的直接占有移转给另一方的行为23.简易交付:又称在手交付、先行占有,指动产物权的受让人已因其他关系先行占有了标的物,尔后双方又达成了物权变动的合意,因而不必再行交付,物权变动自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24.指示交付:又称长手交付、替代交付或返还请求权的让与,指当标的物由第三人占有时,让与人将对该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并通知占有人,以代替实际交付25.占有改定:指让出动产时,出让人仍有必要继续占有该项动产的,可以与受让人另有约定由其实际占有该动产而使受让人简介取得占有,以代替实际交付的情形26.物权公示原则:以公开的、外在的、易于查知的适当方式展示物权存在和变动的情况27.区分原则:物权变动与债权合同效力的区分原则,指在发生物权变动时,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作为两个法律事实,他们的成立生效应依据不同的法律依据的原则28.所有权: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占有、使用、受益、处分等方式为自由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29.占有权能:所有权人对于标的物为实际控制、管领的权能30.使用权能:指依物的性能或用途,在不毁损所有物本体或者变更其性质的情形下对物加以利用,以实现物的使用价值之权能31.收益权能:指收取所有物所产生的孳息和其他经济利益的权能32.处分权能:指依法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的权能。

(完整word版)物权法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1.物权:物权是权利主体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前者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直接取得物权,例如因生产、征收、先占、取得时效取得所有权;后者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例如因买卖赠与取得所有权。

3.简易交付:即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如受让人已经通过保管、租赁、借用等方式实际占有了动产,则于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4.占有改定:即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特别约定,标的物仍然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这样,在物权让与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5.指示交付:即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出让人将其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替交付。

6.拟制交付:即出让人将标的物的权利凭证(如仓单、提单)交给受让人,以代替物的现实交付.7.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8.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的是权利人即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自己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结合。

9.相邻关系:指两个以上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再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因给对方提供必要便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0.善意取得:善意取得亦称时效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转让标的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

11.共有:亦称共同所有权,是两个人以上的人对同一物享有所有权.12.按份共有:亦称分别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项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份额享有所有权。

13.共同共有: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基于共同关系,共同享有一物的所有权.14.用益物权:是对他人的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15.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物权法常见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物权法常见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物权:物权是直接支配物并且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2.用益物权:指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3.担保物权:指债权人以确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而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所有的物或权利上设定的定限物权。

4.所有权:是权利人对自己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孳息)、处分权能的权利。

5.按份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份额(应有部分)对共有财产共同享有权利和分担义务的法律状态。

6.抵押: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债权人)以书面形式订立约定,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7.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指出让人与受让人间,以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为目的而为不动产的转移登记或者动产的交付,即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在受让人为善意时仍可由其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制度。

包括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和动产的善意取得。

8.地役权:指依合同的约定而以他人土地提供自己土地的方便和利益之用的权利。

简答题1.简述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原则,也称物权法定主义。

是指物权的种类与内容由民法或其他法律统一确定,不允许当事人依自己的意思自由创设、变更。

即,除民法或其他法律有明文规定的物权外,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物权,也不得变更民法或其他法律所规定的物权的内容。

物权法定主义的内容主要有:当事人不得创设法律所不认可的新类型的物权,学说称为“类型强制”;当事人不得创设与物权法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学说称为“类型固定”。

2.简答质权的特征①质权为物权法一项重要制度,属于定限物权中的担保物权。

②质权是权利人就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加以直接的、排他性的支配的权利,是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并以之优先受偿的权利。

③质权具有附从性、随伴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

④质权是债权未获清偿前,质权人可就标的物加以留置的权利。

⑤质权是以移转质押财产的占有的担保物权。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一、名词解释1.物权一词最早起源于罗马法,但直到1900年才由《德国民法典》第一次在法律上予以正式确认。

其作为一个法律范畴,是由法律确认的主体对物依法所享有的支配权利。

换言之,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物权与债权一起,共同构成民法中最基本的权利形式。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方面:(1)物权不仅是人对物的关系,也是人与人的关系。

(2)物权本质上是一种支配权,是权利人对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3)物权是排他性的权利。

2.物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为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或者防止侵害的发生,请求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物权请求权是依附于物权的独立请求权,在物权受到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可能导致物权人不能圆满支配其物权时行使,包括返还原物、消除危险、排除妨害、恢复原状。

物权请求权是一种基于物权而产生的、保护物权的请求权,也是物权法为保护物权而特别设定的一种方法。

3.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的标的物不管辗转流人什么人手中,物权人都可以依法向物的不法占有人索取,请求其返还原物。

任何人都负有不得妨碍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义务,无论何人非法取得所有人的财产,都有义务返还,否则,就是侵犯了所有人的权利。

不仅所有权,而且担保物权的标的物,不论辗转到何人之手,都不影响这些权利的存在。

但是,物权的追及效力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法律上确立善意取得制度之后,物权的追及效力应当受到善意取得适用的限制。

4.物权的优先效力,称为优先权。

优先效力包括如下内容:第一,物权的对外优先效力。

即当在同一标的物上同时存在物权和债权时,物权优先。

第二,物权的对内优先效力,或者说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

即同一物上有数个物权并存时.先设立的物权优于后设立的物权。

第三,法律、法规规定了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同一物上既存在某种物权,又存在某种兼具物权性质的权利时,前一种物权应当具有优先于后一种物权的效力。

物权法归纳总结

物权法归纳总结

物权法归纳总结一、物权法概述物权法是指规定人对物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法律规范,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权法在保护人们的财产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物权的基本概念物权是指人们对于物所享有的绝对权利。

刘明(2005)在《物权法》中明确指出,物权的基本特征包括绝对性、实体性、直接性和衍生性。

1. 绝对性:物权是对物的支配权力,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

即一份权益只能归属于一个主体,无论其他人愿意与否都无法侵犯。

2. 实体性:物权是与具体物联结的权利。

只有与具体物体相联系才能形成物权,而无形物、抽象物不能成为物权的客体。

3. 直接性: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无需通过他人的中介。

权利人可以享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物的权力。

4. 衍生性:物权是可以转让的,即权利人可以将物权转让给他人。

三、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物权根据物的性质和权利行使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所有权、用权和担保物权。

1. 所有权:所有权是指权利人对物享有的最全面的、排他的和效力最高的权利。

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 占有权:权利人对物实际控制、占有并使用的权利。

- 使用权:权利人对物进行使用或者取得物的使用收益的权利。

- 收益权:权利人获得物所产生的收益的权利。

- 处分权:权利人对物进行处分即转让、消费或毁灭的权利。

2. 用权:用权是指权利人对物使用的权利,包括公用物的使用权和专有物的使用权。

3. 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指权利人以物权为基础,以债权的履行为目的,对担保财产享有的权利。

四、物权的取得和保护物权的取得途径主要有法定取得和契约取得两种方式。

1. 法定取得:法律规定了一些情况下物权的自动产生,如占有、依法领养、物的自然增产品等。

2. 契约取得:通过民事契约等方式取得物权,如买卖、赠与、抵押等。

在物权的保护方面,要求维护权利人的物权不受侵犯。

当他人侵犯物权时,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物权法还规定了对侵犯物权行为进行惩罚的法律责任。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

物权法名词解释
1.物权:权利人对特定的物所享有的直接支配或排他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
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2.占有:占有人对特定的动产或不动产有实际控制和支配的权利
3.担保物权:与用益物权相对应的他物权,指为确保债权的实现,以直接取得
或支配特定财产的交换价值喂内容的权利
4.质权:为担保债权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以其特定的动产或动产的权利转
移交付给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确定的实现质押权的情形,债权人得就该特定财产的变价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
5.抵押权:为担保债权的履行,债权人或第三人以不转移特定财产的占有,抵
押给债权人,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
6.留置权: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
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7.所有权:权利人对自己的动产或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的
权利
8.用益物权:对他人的动产或不动产,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
他权利
9.地役权:地役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
产收益的权利
10.共同共有:数人按照确定的份额,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的形态
11.按份共有:数人之间由于一定原因成立共同关系,基于共同关系,共有人对
共有物共同享有所有权。

12.善意取得:及时取得,指动产或不动产的物权让与人并无处分权,以所有权
转移或其他物权设定为目的将该动产或不动产出让给第三人或为第三人设
定他物权,善意受让的占有者取的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13.区分原则:法律区分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原则,即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
想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权法名词解释1.物权:物权是权利主体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前若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总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立接取得物权,例如因生产、征收、先占、取得时效取得所有权:后者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物权,例如因买卖赠与取得所有权。

3.简易交付:即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如受让人己经通过保管、租赁、借用等方式实际占有了动产,则于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4.占有改定:即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特别约定,标的物仍然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这样,在物权让与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5.指示交付:即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出让人将其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打受辻人,以代替交付。

6.拟制交付:即出让人将标的物的权利凭证(如仓单、提单)交给受让人,以代替物的现实交付。

7•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8.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的是权利人即业主对于一栋建筑物中自己专有部分的单独所有权、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管理权的结合。

9.相邻关系:指两个以上柑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再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时因给对方提供必要便利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0.善意取得:善意取得亦称时效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转让标的物给善意第三人时,善意第三人一般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所有权人不得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

11.共有:亦称共同所有权,是两个人以上的人对同一物享有所有权。

12•按份共有:亦称分别共冇,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项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份额享有所有权。

13.共同共有: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卜.的人基于共同关系,共同享有一物的所有权"14•用益物权:是对他人的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圉内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15.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农民集体所冇或国家所冇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16.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冈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而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

17.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18.地役权:是指以他人土地供口己的土地便利而使用,以提高自(2不动产效益的权利。

19.担保物权:是指为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物上设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其交换价值为内容的权利。

20.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供担保的物或者财产权利,优先清偿其债权的权利。

21.质权:是指为了债务的厢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英动产或者财产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爭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就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22.留置权:留置权是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权留置该动产以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23.占有:占冇是对物在事实上的占领、控制。

占冇的标的以物为限,因而物之外的财产权(如专利权),只能成立准占有,而不能成立占有。

24.动产与不动产:以是否町以移动并且移动是否会损書其价值为标准来区分。

25.主物与从物:以物与物之间是否八右从属关系为标准,对以把物区分为主物和从物。

26.物权的追及效力:足指物权的标的物无论辗转落入何人之手,除法律另冇规定外,物权人均可追及至物的所在行使物权的法律效力。

土地承包经营权1.概念: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2.只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土地,并经过法定程序。

方可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

条件:(1)只限于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2)只能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3)应当班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包乡(镇)人民政府批准(4)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未在同等条件下行使优先承包权3.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承包的应为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于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放相关资怡证,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进行转包、互换、转让,转包应进行备案,转让需经过同意, 采用登记对抗模式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承包期满而木续期;依照広定程序进行调整;依法收回(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发包人收回发包的耕地);承包经营的土地被依法征收。

建设用地使用权1.概念: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因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而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

仅以土地为限,而且仅限于国有土地。

2.产生:划拨、出让、流转。

划拨是无偿、无期限的,包括国家机关用地和军爭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爭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出让方式包括协议、招标、拍卖和挂牌。

采用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流转方式包括转让、互换、出资、赠与等。

3.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登记要件主义,未完成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的,用地人不能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以出让和划拨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应为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上地管理部门巾请登记。

4.期限:使用最高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5.建设用地可以进行转让、互换、出资或赠与,法律另冇规定的除外。

可以进行抵押,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其地上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及其他附屈设施也随之抵押。

可以进行出租,出和人仍须向土地所有人履行义务。

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随意进行处分, 处分后应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出让金。

6.消灭:因为使用期限届满而未续期:被依法收回:土地灭失。

宅基地使用权1.概念:宅基地使用权指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冇的在农民集体所冇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主体只能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基本上是无偿的、或者只缴纳了很少的费用。

2.转让:转让应经过同意;受让人只能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受让人没有住房和宅基地,且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配条件.宅基地使用权人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的,土地管理部门将不予批准。

3•不得随意买卖、流转,不得进行抵押.地役权1.概念:地役权是指以他人土地供自己的土地便利而使用,以提高自己不动产效益的权利。

2.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1)产生依据不同。

相邻关系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地役权则是基于合同的约定。

(2)权力性质不同。

相邻关系不是一项独立的民爭权利,而是基于所有权内容产生的效力扩桩或者限制,地役权则是一项独立的他物权。

(3)对抗效力不同。

相邻关系具有对抗第三人的天然属性。

地役权基于当事人的合同约定,只有经过公示以后,才能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4)受到损害之后的救济请求不同。

相邻关系受到侵害后,不能宜接以相邻关系为基础提起损害赔偿诉讼,而应该提起所有的行使受到妨害之诉:地役权受到侵害后,受害人可以直接提起地役权受到损害的请求之诉。

3.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4•设立地役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登记对抗主义,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地役权的消灭:土地灭失;目的事实不能:供役地权利人解除地役权关系;抛弃;存续期间的届满或者其他预定爭由的发生。

抵押权1.概念: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丁•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右而供担保的物或者财产权利, 优先淸偿其债权的权利。

抵押权的标的物可以是物或者财产权利。

2•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对特定的财产进行抵押,必须要进行抵押登记,有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在建造的建筑物。

3.口J以作为抵押物的财产:(1)房屋和其他土地附着物(2)建设用地使用权(3)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4)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5)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6)交通运输工具(7)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4.范闱:抵押权所担保的范用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抵押财产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

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全部。

主债权未受全部清偿的,抵押权人町以就抵押物的全部行使其抵押权。

抵押物被分割或者部分转让的,抵押权人对以就分割或转让后的抵押物行使抵押权。

质权1.概念:质权,是指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财产权利移交债权人所有,为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肖爭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就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动产物权,不得对不动产没定质权。

财产权利也町以成为质权的标的。

2.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权不成立: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未按质押介同约定的时间移交质物,因此给质权人造成损失的,出质人应肖根据其过错承担赔偿贵任。

3.权利质权:一般来说,应订立书面合同,质权在办理登记时设立。

以汇票、本熱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以该权利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介同。

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发生效力。

没有权利凭证的,质权自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发生效力。

4.转质分为承诺转质和贵任转质,承诺转质,经出质人同意的,转质权优先原质权。

未经出质人同意的,对转质后果承担贵任。

留置权1.概念:留置权是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权留置该动产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2.留置权取得的积极条件:(1)•须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动产(2)须债权己届清偿期(3)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豐的除外3.留且权取得的消极条件:(1)对动产的占有不是因侵权行为取得(2)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3)対动产的留置不得与债权人的义务相抵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