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考,"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心理学认为,内发性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所提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促使学生注意、记忆、思维高度凝集。让他们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尝试性和创造性学习,

进而达到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一年级级学习《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教师在黑板上写了"4"与"3"两个数,问:"这两个数哪个大,为什么?"一位学生走到黑板前,在黑板上画了四面红旗,排成一行,然后在下方又画了三面红旗,也排成一行。说:"四面红旗比三面红旗多一面,所以4比3大。"又问:"那么怎样表示4大于3?"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面写了"4→3"并解释说:"→"表示大的指挥小的。"又有一位学生说:"可把箭头上的一横抹去,变成了'>'。"并解释说:"这样也可以用来表示大的指挥小的,但比它更简单。"接着老师再问:"刚才这两个同学用了不同的符号,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几大于几。那么,我们要选哪一个符号最合适呢?"学生又是一番思考。最后一致认为">"又简单,又好写,而且好记(开口的一边是大数,尖角的一边是小数)。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对学生提问,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可能会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如果难度较小,学生就可以

凭借直觉或者记忆回答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把握提问问题的难度。

课堂提问要力图准确,且提问内容要恰巧切合知识点内容,因此提问的方式需要教师巧妙准备。例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一课中,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得了运动场上每项运动参加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人这些信息。这时我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踢键的比赛跑的多几人?有的学生回答:跳绳的比跳远的少几人?有的学生回答:跳远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可惜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不是我想要的,根本原因是我的提问不够准确。这时,我话锋一转:你能提出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这样,问题明确多了,便于学生及时提出关键问题,并进行探究和学习。

课堂提问并非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问题设定要在教师充分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且问题应集中于这几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混淆点上提问,有助于瞬间提高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

他们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把握知识。

小学数学的大部分知识其实并不难,特别是每部分知识的开头,但是,随着每一部分知识的深入,难度会不断增加,需要教师采用必要的方法,将知识有机地贯穿在一起,在简单知识的讲述中多设置问题延伸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预习”了后面较为复杂的知识,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心理学认为,内发性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所提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即使去思考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