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的四项任务
环境管理的四项任务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规划、设计、调控和监测,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环境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确保环境质量达到或维持在合理和可接受的水平。
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四项:一、环境评价任务环境评价是环境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
环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评估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环境评价主要包括初步评价、详细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初步评价是对环境问题做出初步的判断。
详细评价是进一步深入分析、预测和评估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二、环境规划任务环境规划是制定环境管理和保护方案的基础。
环境规划的目的是根据环境评价的结果,确定环境问题的治理方向和目标,制定治理措施和计划,以及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标准。
环境规划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企业环境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
三、环境监测任务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状况和变化进行全面观测、测量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和问题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水、空气、土壤、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方面的监测。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和严重程度,并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四、环境管理任务环境管理是包括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估在内的动态过程,是通过制定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对环境问题进行控制、调控和管理的过程。
环境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使环境质量维持在合理和可接受的水平。
环境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参与。
政府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职责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控和管理;企业则需要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定,进行环保投资,节约资源和能源;公民则需要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和浪费。
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
废物管理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减少废物的产生、促进废物的回收和 处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废物管理,例如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推广 垃圾分类等。
未来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智能化环境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环境管理将成为未来环境管理 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提高环 境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脆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
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
制定和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建设政策
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遗迹。
企业环保实践案例
01
企业环保投资案例
02
企业绿色生产案例
企业为改善环境质量,进行大规模环 保投资,实施环保工程。
02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良
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以及不同代际之间的
03
公平性。
绿色发展
01
绿色发展是一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 型发展模式。
02
绿色发展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 态环境的修复。
环境监测与检测
定义
目的
方法
范围
环境监测与检测是对环境中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参数进行定期、 系统和持续的测量,以评估环境 质量、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系统健 康。
环境监测与检测旨在提供关于环 境状况和变化的信息,为决策者 提供科学依据,并验证环境法规 的执行情况。
环境监测与检测包括采样、实验 室分析和数据解读等步骤。
环境管理的概念
1、环境管理的概念: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2、什么是系统论:系统论是运用逻辑和数学方法研究一般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
3、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接受政府授权或其他有关机关的委托,依据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的污染状况、治理状况以及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并向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交书面报告和建议的一种活动。
4、三同步,三统一方针:也叫同步发展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
5、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6、生态需水:是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7、无过失责任制: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单位或个人,只是对其他单位或个人造成财产损失,即使主观没有故意或过失,也应该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一、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1、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①以浓度控制为基础,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②以末端控制为基础,末端控制与全过程控制相结合;③以分散控制为基础,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相结合;④以区域治理为基础,区域治理与行业治理相结合。
2、生态保护对策和措施:①加强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②加强资源规划和管理,促进资源保护;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加强江河源头生态建设,做好流域生态保护。
3、环境管理对策和措施:①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微观管理;②坚持以新带老,以项目管理促进污染治理;③坚持以点带面,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治理;④坚持以外促内,强化企业内部自主管理;⑤加强指导与服务,促进环境执法监督。
二、日本环境管理:1、日本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③无过失责任制;⑤公害纠纷处理制度。
环境管理模式
土壤污染与生态破坏
挑战
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威胁。
解决方案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生态修复等,以减轻土壤污 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
绿色技术与创新应对策略
挑战
环境问题需要创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应对 ,但目前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远远 不够。
详细描述:某城市通过发展低碳产业、推广清洁能源和加 强城市规划等措施,实现了低碳发展目标。具体经验包括
1. 发展低碳产业,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2. 推广清洁能源,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 3. 加强城市规划,优化交通结构和公共空间布局。
4.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低碳生活意识。
案例五:创新型环境修复技术应用与推广实践
废物资源化
将废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如废塑料、废纸 、废金属等。
废物无害化处理
通过处理技术,将废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安全利 用的形式,如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
05
环境管理挑战与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
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如飓风、洪水、干旱等,对人类社会 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解决方案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改善 城市规划等,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
挑战
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生活和生态 系统造成威胁。
解决方案
采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同时加强水污 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工业废水排放,保护水源地等 。
VS
解决方案
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清洁能 源技术、节能技术、环保材料等,同时推 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 外,还应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推动绿 色产业的发展。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1.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所谓环境管理是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化规则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2.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质量管理是一种以环境标准为依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容的环境管理。
5.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行为科学理论。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整体性观点;相关性观点;有序性观点;动态性观点)6.环境管理的一般程序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明确问题;鉴别分析可能采取的对策;制定规划(计划);执行规划(计划);调查评价及调整对策。
7.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环境管理的行政手段;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环境管理的宣传教育手段。
(P9—图1-2)8.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4点:A.以总量控制为基础,实施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B.由末端控制过渡到全过程控制;C.以集中控制为主,实施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结合;D.以区域治理为基础,区域治理与行业治理相结合。
9.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10.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1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3.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14.环境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
15.环境保护法的特点:中国环境保护法,是国家整个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与其他法律共同的特点——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法律规范。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尤其是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70~80年代,人们对环境管理的理解仅停留在环境管理的微观层次上,把环境保护部门视为环境管理的主体,把环境污染源视为环境管理的对象,并没有从人的管理入手,没有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
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环境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根据学术界对环境管理的认识,可以把环境管理的概念概括如下:所谓环境管理是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化规则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继续加剧,人类对环境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研究结果表明,要全面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这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目标。
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人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重角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环境管理实质上是要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第三,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是一个动态过程。
环境管理要适应科学技术规模的迅猛发展,及时调整管理对策和方法,使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
第四,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管理需要各国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透过环境管理这一概念的变化反映出了人类对环境保护规律认识的深化程度。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因为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长期以来,环境管理中的一个误区就是将污染源作为管理对象,使环境管理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因此,环境管理应着力于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环境管理的定义
环境管理的定义
环境管理是指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进行规划、保护、改善和维护的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管理活动。
它包括对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工业环境、能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管理。
环境管理的目标是使人类得以在健康、安全、舒适、稳定、可持续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环境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和综合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协作,以实现环境整体管理的目标。
在政府层面,环境管理通常由环境保护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
企业应该遵循环境法规和标准,并积极落实环境管理责任;公众则应该保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它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立环境数据库,了解环境状况、监测环境污染、评估环境质量。
2. 制定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
3. 促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
4. 推广清洁生产和可持续经营,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5.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6.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促进环保产业化和市场化。
总之,环境管理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环境管理,我们才能切实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体系,旨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
它涉及到对环境的评估、监测、规划、实施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确保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
本文将从环境管理的定义、原则、目标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管理的定义环境管理可以定义为一种管理方法,通过系统性的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以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
环境管理包括环境政策制定、环境法规遵守、环境风险评估、环境监测和环境修复等环节。
它强调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
二、环境管理的原则1. 预防原则:环境管理应着眼于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而不是事后对问题进行纠正。
预防原则强调了环境风险评估和减少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2. 合规原则:环境管理应遵循相关的环境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组织的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
合规原则是保证环境管理合法性和可信度的基石。
3. 持续改进原则:环境管理应不断进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要求和技术进步。
持续改进原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通过不断优化管理过程,提高环境绩效。
4. 公众参与原则:环境管理应鼓励公众参与,尊重公众的权益和意见。
公众参与原则能够增强环境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并减少环境决策的风险。
三、环境管理的目标1. 保护环境:环境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通过建立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提高环境质量:环境管理旨在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环境监测和评估,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强调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以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影响后代的发展。
四、环境管理的实施过程环境管理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五个主要步骤: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改进(PDCA循环)。
第二章 环境管理概述
技术上:则致力于研究开发治理污染的工艺、技术和设备 ,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炉、废弃物填埋场等。
理论研究:基础环境学开始形成。
机构上:全国性环境保护机构
措施上:规划、EIA
标志着环境管理逐步被人们重视并开始 发展起来。但这一阶段工作仍以控制工业环 境的污染为主。
第三阶段: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 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 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 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 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 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 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 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 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二、环境管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时期
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 进入50年代以后,最初的单项治理阶段。 对环境问题主要是考虑污染的控制,同时利用各种手 段去限制排污。未提出环境管理的概念。
第二阶段: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 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公害”问题,即局部的污染问题 环境管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 实质上只是环境治理,环境管理成 了治理污染的代名词。 表现在: 单 纯 治 理 颁 布 条 例 技 术 研 究
第四阶段: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 发展问题, 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1992年联台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宣言》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LCA 不同的领域里进行了探索 : -Life MIP -Multi
简述环境管理的含义及基本职能
简述环境管理的含义及基本职能环境管理是指掌握和管理环境中各种要素的过程,其基本职能包
括规划、监测、评估、预防、纠正和改进,以维护和提高环境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环境管理需要有全面的规划。
环境规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做出合理的决策,确保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化,同时
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要素。
其次,环境管理需要有科学的监测。
监测环境质量是保护环境的
重要手段,要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发现和解决各种环境问题,保
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
第三,环境管理需要有综合的评估。
评估环境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社会和经济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环境项目落
地后全面协调、顺利开展。
第四,环境管理需要有预防的措施。
环境污染必须预防,预防措
施包括节能、减排、废弃品回收和资源回收等。
第五,环境管理需要有纠正措施。
当环境问题出现时,必须采取
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避免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同时应对制定预
防措施。
最后,环境管理需要有改进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环境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改进措施包括环境技术、管理方法的提
升和实施,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保障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环境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活动,需从规划、监测、评估、预防、纠正和改进等方面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以达到环保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目的。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推进环保标准和技术的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
环境管理学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管理学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环境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管理和保护环境的学科。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的管理和保护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环境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研究环境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在环境管理学中,涉及到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深入研究。
通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环境管理学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论,旨在提高环境质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
环境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环境评估、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
它强调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同时,环境管理学也关注社会参与和政策制定,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过程。
本文将探讨环境管理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首先将介绍环境管理学的定义,明确其研究范围和目标。
其次将分析环境管理学的重要性,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最后将展望环境管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对环境管理学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希望通过对环境管理学概念的全面阐述,能够提升读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相关内容: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性。
同时,本部分还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后续内容。
正文部分将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环境管理学的定义、环境管理学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在这些部分中,将详细阐述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其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当前环境管理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每个主题将分别介绍相关的理论框架、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内容,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环境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实际应用。
简述4个环境管理基础的基本概念
简述4个环境管理基础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种方法和体系,它着重于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基础的四个基本概念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环境绩效评估。
一、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EM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是指一个组织为有效地管理环境因素而建立、实施、运行、维护和持续改进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元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组织合理分析、评估和控制环境风险,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环境政策:是组织对环境目标和义务的宣言,用于为环境管理提供指导。
环境政策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并易于理解、实际可行。
2.规划:通过制定环境管理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以及实施、运行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3.实施与运行:根据规划确定的环境管理要求,组织人员进行环境管理工作,并确保相关流程和程序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4.检查与纠正措施:通过监测、测量和评估环境绩效,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确保不断改进环境绩效。
5.管理评审: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并及时修订和更新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要素。
二、环境政策环境政策是指一个组织或国家针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方针和目标,它是组织对环境的态度和对环境管理的导向。
环境政策应该基于科学、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并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保的平衡。
环境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和合规:环境政策要求组织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规,不进行违法的环境行为,并定期检查、纠正和改进环境绩效。
2.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要求组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实现平衡,通过有效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环境管理绪论
B.环境污染
• 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生产技术落后造成的,而根本原因 是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的产物。如水域污染、 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
• 特点:污染物一经排放后,不会马上消失,存在时间较长。 C.公害 : • 公害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对公众的生命、
健康、财产的安全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等造成的危害。 • 属于恶性污染事件。 • 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亡人数较大。 • 列表显示
境法规,制定污染防治规划,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预防措施, 标志着环境管理逐步被人们重视并开始发展起来。
• 这—时期的工作对于减轻污染、缓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尖锐矛盾, 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总体说来,这—时期的 工作因为没有从杜绝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入手,因而并没能从根 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环境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必须注意以下 四个方面的问题。
– 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 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这是环境管理 的根本目标
• 表1-1 20世纪中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 表1-2 近20年来的重大公害事件
1.的形成与发展是同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过 程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环境管理概念的形 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萌芽前期和单项治理阶段)。
– 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挪威前首相布伦 特兰夫人)的指导下,集中了世界最优秀的环境、发展等 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耗用900天时间,去世界各地实地考 察,写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明 确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既“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 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种尊重 “公平与共同利益”的观点,为环境管理的含义注入了新 的认识。
什么是物业环境管理
什么是物业环境管理引言概述:物业环境管理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综合管理和维护的一项工作。
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物的维修和保养、公共区域的清洁和绿化、安全设施的管理以及社区居民的服务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物业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建筑物维修和保养1.1 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
1.2 进行常规的保养工作,如清洁、漆面修复和设备维护等。
1.3 管理建筑物的维修预算,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 公共区域的清洁和绿化2.1 定期清洁公共区域,包括道路、走廊、楼梯等。
2.2 维护公共区域的绿化环境,包括修剪草坪、修复花坛等。
2.3 管理垃圾处理,确保公共区域的清洁和整洁。
3. 安全设施的管理3.1 安装和维护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安全设施,确保居民的安全。
3.2 定期检查和测试火灾报警器、消防设备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3.3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4. 社区居民的服务4.1 提供居民投诉处理服务,及时解决居民的问题和困扰。
4.2 组织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3 管理社区的公共设施,如停车场、健身房等,确保居民的正常使用。
5. 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5.1 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如使用节能灯具和太阳能设备等。
5.2 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3 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政策和技术,不断改进环境管理工作。
总结:综上所述,物业环境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建筑物的维修和保养、公共区域的清洁和绿化、安全设施的管理以及社区居民的服务等多个方面。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可以确保建筑物和设施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安全、整洁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给居民。
同时,注重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物业环境管理在社区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环境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体系,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和控制,旨在保护和改善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
环境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确保我们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在同时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来管理和保护环境,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环境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协调和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可持续性的统一。
环境管理的范畴非常广泛,涵盖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管理、生态系统保护、环境规划和评估等多个方面。
它需要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个层面的行动来实现。
二、环境管理的目的1. 保护环境环境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环境,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环境管理,我们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环境管理的目的之一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通过降低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可以提高空气和水质量,减少噪音和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健康、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的核心概念是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损害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能力。
通过环境管理,我们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负担,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4. 促进社会和谐环境管理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通过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引导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激发广泛的环保行动,从而有效地应对环境挑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5. 履行国际责任作为全球公民,每个国家都有责任履行环境管理的职责。
环境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使全球环境问题得到协调和解决,通过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环境管理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管理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一)环境管理的含义1. 环境管理的提出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2. 环境管理的含义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环境管理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方法。
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污染控制、可持续发展等。
环境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保护空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垃圾的产生,提高环境质量。
通过建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动绿色生产和低碳经济发展,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减轻环境压力。
第二,资源管理。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资源管理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通过制定资源管理政策,加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循环经济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第三,污染控制。
污染是环境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污染控制包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污染物的措施。
通过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设备,加强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第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能力。
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类的需求和权益,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环境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提供环境监测和评估的技术支持,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的责任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 进度判断预测 属定性预测,最多不过是半定量的预测 方法,较适用于宏观的具有战略性的长期预测。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的预测
利用日、旬、月、年的工作(或工程)进度
资料统计,根据期内执行任务的进展情况,结合其它有关实际 推测期末能否完成任务的程度(进度)。 • 平衡判断预测 • 集合判断预测 利用几个或几十个(或者更多)的环境指标 德尔斐法,是组织集体思维交流过程。
第四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环境监测 环境预测
环境标准
环境审计
第一节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不断发现新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掌握污染物的迁移、 转化规律,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启示和可靠的数据。 污染源监测:检查、督促各企事业单位遵守国家规定的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质量监测:掌握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为选择防治
部的变化过程,而是直接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实
际观测,通过教学处理而建立起来。
黑箱模型建立比较快,因为没有考虑系统内
部的变化过程,则需要对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进 行类推,反复检验和标定才能实际应用。
模型识别
模型的标定和模型的检验统称之为模型的识别,
它的目的在于确定预测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模型标定
利用一组或多组已得到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对选 用或建立的预测模型各个参数以及模型的结构进行调 整和修改,以便使模型的输出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 在允许范围内,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
不可再生资源
• 管理目标是: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减缓不可再生资源的
第三节
环境管理手段
环境管理的主体与直接管理对象
“公共委托”理论:国家作为全体国民利益的代表,可以 从全社会最根本利益出发,对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关的 社会行为进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管理的概念: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2、什么是系统论:系统论是运用逻辑和数学方法研究一般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
3、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接受政府授权或其他有关机关的委托,依据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的污染状况、治理状况以及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监督,并向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交书面报告和建议的一种活动。
4、三同步,三统一方针:也叫同步发展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
5、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6、生态需水:是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7、无过失责任制: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单位或个人,只是对其他单位或个人造成财产损失,即使主观没有故意或过失,也应该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一、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1、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①以浓度控制为基础,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②以末端控制为基础,末端控制与全过程控制相结合;③以分散控制为基础,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相结合;④以区域治理为基础,区域治理与行业治理相结合。
2、生态保护对策和措施:①加强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②加强资源规划和管理,促进资源保护;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加强江河源头生态建设,做好流域生态保护。
3、环境管理对策和措施:①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微观管理;②坚持以新带老,以项目管理促进污染治理;③坚持以点带面,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治理;④坚持以外促内,强化企业内部自主管理;⑤加强指导与服务,促进环境执法监督。
二、日本环境管理:
1、日本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②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③无过失责任制;⑤公害纠纷处理制度。
2、日本环境管理的基本对策:①加强环境法制;②加强环境监测和科学技术研究;③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④大力治理污染源;⑤加强环境教育。
3、日本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①具有健全的环境管理机构;②对法律进行适时修改,以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③以环境标准作为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斯地方政府的行为超前于中央政府;⑤企业环境管理重在“防”。
1、需要层次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启示:从以往和现实经验可以看出,如果把环境问题看成是生存问题,把环境问题看成是当前、第一和基本的需要,则必然重视环境保护,必然把环境问题同经济问题视为同等重要的问题来解决,反之亦然
2、环境管理的目的: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3、中国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1)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在保护环境的国际合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3)不能抽象地谈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应明确导致目前地球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责任和治理这一问题的主要义务;(4)在国际环境保护合作中,应充分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5)应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有效参与。
4、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①建立和健全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②制定和严格执行各项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③转变和创新固体废弃物管理方式;④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管理规划。
5、大系统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开展环境管理不仅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而且要正确运用大系统理论,进行管理大系统分析、综合、分解与协调。
将并联、串联调整到等级控制管理模式上来,不断完善双重领导。
6、群体需要和个体需要的关系:群体需要是建立在个体诸多需要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需要,群体需要的满足以个体需要的满足为前提,离开个体需要的群体需要是不存在的。
个体需要寓于群体需要之中,个体需要的满足要以群体需要的满足为保障。
只有群体需要得以实现,个体需要才能得以极大的满足。
7、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环境管理行为包括:①消极的环境管理行为;②不自觉的环境管理行为;③积极的环境管理行为。
8、设置环境管理目标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目标的设置不仅是为了满足被管理者的个人需要,最终还是为了有利于完成组织目标②目标的设置必须是受激励者所迫切需要的③目标的设置要适当
1、系统论的基本观点:(1)整体性观点(2)相关性观点(3)有序性观点(4)动态性观点
2、环境审计主要有三种类型:司法审计、技术审计、组织审计
3、我国环境管理三大基本政策: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谁污染谁治理③强化环境管理。
4、我国环境管理现行经济手段:①排污收费制度②减免税制度③补贴政策④贷款优惠政策。
5、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三种类型:①环境及各环境要素的基本情况信息;②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活动信息;③政府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措施和活动。
6、全球环境管理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国家环境主权原则;②国际环境合作原则;③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④预防原则。
1、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2、控制系统有许多种类型:①按控制方案可分为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多级控制②按控制形式可分为随机控制、经验控制和共轭控制③按控制的主体可分为组织控制和自我控制④按控制系统的输入内容可分为计划控制和目标控制
3、经济手段的主要类型:主要的环境管理经济手段:明确产权、建立市场、税收手段、收费手段、财政手段、责任制度、押金制度、发行债券。
4、无干扰研究方法分为:①文本分析方法②现有统计数据分析方法③历史比较分析方法
5、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①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②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③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6、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①开发者保护②损害者负担③享用者付费④整治者得利
7、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②发展不足;③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8、全球环境管理的内容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型可分为两方面:(1)污染控制管理(2)资源管理
9、当前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环境委员会③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