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坐标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一、计算公式1、圆曲线坐标计算公式β=180°/π×L/R (L= βπ R/180°)弧长公式β为圆心角△X=sinβ×R△Y=(1-cosβ)×RC= 弦长X=X1+cos (α±β/2)×CY=Y1+sin (α±β/2)×Cβ代表偏角,(既弧上任一点所对的圆心角)。

β/2是所谓的偏角(弦长与切线的夹角)△X、△Y代表增量值。

X、Y代表准备求的坐标。

X1、Y1代表起算点坐标值。

α代表起算点的方位角。

R 代表曲线半径2、缓和曲线坐标计算公式β= L2/2RLS ×180°/πC= L - L5/90R2LS2X=X1+cos (α±β/3)×CY=Y1+sin (α±β/3)×CL代表起算点到准备算的距离。

LS代表缓和曲线总长。

X1、Y1代表起算点坐标值。

3、直线坐标计算公式X=X1+cosα×LY=Y1+sinα×LX1、Y1代表起算点坐标值α代表直线段方位角。

L代表起算点到准备算的距离。

4、左右边桩计算方法X边=X中+cos(α±90°)×LY边=Y中+sin(α±90°)×L在计算左右边桩时,先求出中桩坐标,在用此公式求左右边桩。

如果在线路方向左侧用中桩方位角减去90°,线路右侧加90°,乘以准备算的左右宽度。

二、例题解析例题:直线坐标计算方法α(方位角)=18°21′47″DK184+714.029求DK186+421.02里程坐标X1=84817.831 Y1=352.177 起始里程解:根据公式X=X1+cosα×LX=84817.831+COS18°21′47″×(86421.02—84714.029)=86437.90 1Y=Y1+sinα×LY=352.177+sin18°21′47″×(86421.02—84714.029)=889.943 求DK186+421.02里程左右边桩,左侧3.75m,右侧7.05m.解:根据公式线路左侧计算:X边=X中+cos(α±90°)×LX边=86437.901+cos(18°21′47″- 90°)×3.75=86439.082Y边=Y中+sin(α±90°)×LY边=889.943+sin(18°21′47″- 90°)×3.75=886.384线路右侧计算:X边=X中+cos(α±90°)×LX边=86437.901+cos(18°21′47″+ 90°)×7.05=86435.680Y边=Y中+sin(α±90°)×LY边=889.943+sin(18°21′47″+90°)×7.05=896.634例题:缓和曲线坐标计算方法α(ZH点起始方位角)=18°21′47″ X1=86437.901 Y1=889.941 起始里程DK186+421.02曲线半径2500 缓和曲线长120m求HY点坐标,也可以求ZH点到HY点任意坐标解:根据公式β=L2/2RLS×180°/πβ={1202/(2×2500×120)}×(180°/π)= 1°22′30.36″C=L-L5/90R2LS2C=120-1205/(90×25002×1202)=119.997X=X1+cos(α±β/3)×CX=86437.901+cos(18°21′47″-1°22′30.36″/3)×119.997=86552.086 Y=Y1+sin(α±β/3)×CY=889.941+sin(18°21′47″-1°22′30.36″/3)×119.997=926.832 求DK186+541.02里程左右边桩,左侧3.75m,右侧7.05m.解:根据公式线路左侧计算:X边=X中+cos(α±90°)×LX边=86552.086+cos{(18°21′47″-1°22′30.36″)- 90°}×3.75=86553.182 Y边=Y中+sin(α±90°)×LY边=926.832+sin{(18°21′47″-1°22′30.36″)- 90°}×3.75=923.246 线路右侧计算:X边=X中+cos(α±90°)×LX边=86552.086+cos{(18°21′47″-1°22′30.36″)+ 90°}×7.05=86550.026 Y边=Y中+sin(α±90°)×LY边=926.832+sin{(18°21′47″-1°22′30.36″)+ 90°}×7.05=933.574 缓和曲线方位角计算方法α=(起始方位角±β偏角)= 18°21′47″-1°22′30.36″=16°59′16.64″注:缓和曲线在计算坐标时,此公式只能从两头往中间推,只能从ZH点往HY点推,HZ点往YH点推算,如果YH往HZ点推算坐标,公式里的β为β2/3.例题:圆曲线坐标计算方法α(HY点起始方位角)= 16°59′16.64″ X1=86552.086 Y1=926.832 曲线半径2500 曲线长748.75 起始里程DK186+541.02求YH点坐标,也可以求QZ点坐标或任意圆曲线一点坐标.解:根据公式β=180°/π×L/Rβ= 180°/π×748.75/2500=17°09′36.31″△X=sinβ×R△X=sin17°09′36.31″×2500=737.606△Y=(1-cosβ)×R△Y=(1-cos17°09′36.31″)×2500=111.290C= 弦长C=745.954X=X1+cos(α±β/2)×CX= 86552.086 +cos(16°59′16.64″+360°-17°09′36.31″/2)×745.954=87290.023 Y=Y1+sin(α±β/2)×CY=926.832+ sin(16°59′16.64″+360°-17°09′36.31″/2)×745.954=1035.905圆曲线方位角计算方法α=(起始方位角±β偏角)=16°59′16.64″+360°-17°09′36.31″=359°49′40.33″求DK187+289.77里程左右边桩,左侧3.75m,右侧7.05m.解:根据公式线路左侧计算:X边=X中+cos(α±90°)×LX边=87290.023+cos(359°49′40.33″-90°)×3.75=87290.012 Y边=Y中+sin(α±90°)×LY边=1035.905+sin(359°49′40.33″-90°)×3.75=1032.155线路右侧计算:X边=X中+cos(α±90°)×LX边=87290.023+cos(359°49′40.33″+90°)×7.05=87290.044 Y边=Y中+sin(α±90°)×LY边=1035.905+sin(359°49′40.33″+90°)×7.05=1042.955三、公式解析公式解析一.坐标转换X =A +NCOSα-ESINαY =B +NSINα+ECOSα N=(X-A) COSα±(Y-B)SINα E=(Y-B)COSα±(X-A)SINαA,B为施工坐标系坐标原点α为施工坐标系与北京坐标系X轴的夹角(旋转角)即大地坐标系方位角X,Y为北京坐标值N,E为施工坐标值二.方位角计算1.直线段方位角: α=tanˉ¹ [(Yb-Ya)/(Xb-Xa)]2.交点转角角度: α=2 tanˉ¹ (T/R)计算结果①为﹢且<360,则用原数;②为﹢且>360,则减去360;③为﹣,则加上180.3.缓和曲线上切线角: α=ƟZH±90°*Lo²/(π*R* Ls)α= Lo/(2ρ)=Lo²/(2 A²)=Lo²/(2R*Ls)ρ—该点的曲率半径4.圆曲线上切线角: α=ƟHY±180°*Lo/(π*R)ƟZH—直缓点方位角, ƟHY—缓圆点方位角,注:以计算方向为准,左偏,取"﹣";右偏,取"﹢"。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二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点的坐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出来的.下面介绍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是矿山测量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一、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公式1.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点到待定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计算待定点的坐标,这种计算在测量中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5—5所示,已知A 点的坐标为A x 、A y ,A 到B 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B S 和AB α,则待定点B 的坐标为AB A B ABA B y y y x x x ∆+=∆+= }(5—1) 式中 AB x ∆ 、AB y ∆——坐标增量。

由图5—5可知AB AB AB AB AB AB S y S x ααsin cos =∆=∆ }(5—2)式中 AB S ——水平边长; AB α-—坐标方位角.将式(5-2)代入式(5—1),则有AB AB A B ABAB A B S y y S x x ααsin cos +=+= }(5—3)当A 点的坐标A x 、A y 和边长AB S 及其坐标方位角AB α为已知时,就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待定点B 的坐标。

式(5—2)是计算坐标增量的基本公式,式(5-3)是计算坐标的基本公式,称为坐标正算公式.从图5—5可以看出AB x ∆是边长AB S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AB y ∆是边长AB S 在y 轴上的投影长度,边长是有向线段,是在实地由A 量到B 得到的正值。

而公式中的坐标方位角可以从0°到360°变化,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坐标方位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就有正负两种情况,其正负符号取决于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如图5-6所示。

从式(5—2)知,由于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决定了坐标增量的正负,其符号归纳成表5—3.图5-5 坐标计算图5—6 坐标增量符号表5—3 坐标增量符号表坐标方位角(°)所在象限坐标增量的正负号⊿x ⊿y0~9090~180180~270270~ⅠⅡⅢⅣ+--+++--例1 已知A 点坐标A x =100。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定位领域,坐标计算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涉及到地图上点的位置和距离的计算。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坐标计算方法,包括直角坐标系下的点距离计算、经纬度坐标系下的距离计算以及坐标转换方法。

1. 直角坐标系下的点距离计算。

直角坐标系是平面坐标系的一种,可以用x和y坐标值来表示平面上的点。

在直角坐标系下,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即d = √((x2-x1)² + (y2-y1)²)。

其中,(x1, y1)和(x2, y2)分别是两点的坐标值,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举个例子,如果点A的坐标是(3, 4),点B的坐标是(7, 1),那么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2. 经纬度坐标系下的距离计算。

经纬度坐标系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系。

在地图上,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在经纬度坐标系下,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球面三角形的余弦定理来计算,即cos(d) = sin(φ1)sin(φ2) +cos(φ1)cos(φ2)cos(Δλ),其中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φ1和φ2分别是两点的纬度,Δλ表示两点的经度差。

举个例子,如果点A的经纬度是(40.7128°N, 74.0060°W),点B的经纬度是(34.0522°N, 118.2437°W),那么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3. 坐标转换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进行转换。

例如,将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或者将直角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数学公式和算法来进行坐标转换。

对于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可以利用球面坐标系下的公式进行计算;而对于直角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可以利用逆向的球面坐标系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定位领域,坐标计算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术。

房建坐标计算方法

房建坐标计算方法

X B Y AB BX AB αABX A A6-10O Y A Y B1、坐标的计算公式已知直线AB起点A的坐标为(X A,Y A),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的坐标?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X AB和Y AB表示:X AB =X B-X A=D AB cosαABY AB =Y B-Y A=D AB sinαAB 6-1根据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和cos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为表6-5象限坐标方位角αX YⅠ0°~90°+ +Ⅱ90°~180°- +Ⅲ180°~270°- -Ⅳ270°~360°+ -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X B=X A+ X AB=X A+D AB cosαABY B=Y A+ Y AB =Y A+D AB sinαAB6-2例:已知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D AB=135.62m,αAB=80°36′54″,若A的坐标为X A=435.56m,Y A=658.82m,试计算终点B的坐标?解:根据公式6-2得X B=435.56m+135.62m×cos80°36′54″=457.68mY B=658.82m+135.6m×sin80°36′54″=792.62m2、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的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如图6-10,已知直线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 A,Y A)和(X B,Y B), 则直线边长D 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的计算公式为:D AB= X²AB+ Y²AB 6-3Y ABαAB= arctan 6-4X AB应该注意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360°之间,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90°之间,两者不一致,按公式6-4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因此,应该根据坐标增量X 、Y 的正负号,按表6-5决定其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坐标及方位角计算

坐标及方位角计算

坐标及方位角计算坐标和方位角是地理学和导航中常用的概念,用于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

坐标通常用经度和纬度表示,而方位角则是用于确定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个地点的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坐标和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1.坐标的计算方法:坐标是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

经度是指一个地点距离地球上子午线的距离,而纬度是指一个地点距离地球赤道的距离。

计算经度和纬度的方法如下:-经度的计算方法:经度的取值范围是从-180度到180度。

以本初子午线(通过伦敦的经线)为基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可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使用地图上的比例尺来确定一个地点的经度。

-纬度的计算方法:纬度的取值范围是从-90度到90度。

以地球赤道为基准,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可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使用地图上的比例尺来确定一个地点的纬度。

2.方位角的计算方法:方位角是用于确定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个地点的方向的角度。

方位角通常使用正北方向为基准,顺时针方向计算。

计算方位角的方法如下:-使用经纬度计算方位角:首先,计算两个地点的经度差和纬度差。

然后,使用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或正切)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夹角。

最后,将夹角转换为以度为单位的方位角。

-使用几何图形计算方位角:将两个地点的经纬度绘制在一张地图上,并为两个地点之间的连线添加标记。

然后,使用直线夹角定理计算连线的夹角。

最后,使用罗盘或直尺等工具,将夹角转换为以度为单位的方位角。

总结:坐标和方位角是地理学和导航中常用的概念,用于确定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和方向。

坐标使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一个地点的位置,而方位角用于确定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个地点的方向。

计算坐标和方位角的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图上的比例尺或几何图形等方法来进行。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

计算细那么1、坐标计算:X 1=X+Dcosα,Y1=Y+Dsin α。

式中Y 、 X 为坐标, D 为两点之间的距离,Α 为方位角。

2、方位角计算:1〕、方位角 =tan=两坐标增量的比值,然后用计算器按出他们的反三角函数〔±号判断象限〕。

2〕、方位角: arctan〔 y2- y1)/(x2-x 1)。

加减 180〔大于 180 就减去 180〔还大于 360 就在减去 360〕、小于 180 就加 180 如果 x 轴坐标增量为负数,那么结果加 180°。

如果为正数,那么看 y 轴的坐标增量,如果 Y 轴上的结果为正,那么算出来的结果就是两点间的方位角,如果为负值,加360°。

S=√(y2- y1)+(x2-x 1),1)、当 y2- y1>0,x2-x 1>0 时;α =arctan〔 y2- y1)/(x2-x 1)。

2)、当 y2- y1<0,x2-x 1>0 时;α =360° +arctan〔y2- y1)/(x2-x 1)。

3)、当 x2-x 1<0 时;α =180° +arctan〔y2- y1)/(x2-x 1)。

再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算距离(根号下两个坐标距离差的平方相加〕。

拨角: arctan〔y2- y1)/(x2-x 1)1、例如:两条巷道要互相平行掘进的话,求它们的拨角:方法〔前视边方位角减后视边方位〕在此后视边方位要加减 180°,假设拨角结果为负值为左偏“逆时针〞〔 +360°就可化为右偏,正值为右偏“顺时针〞。

2、在图上标识方位的方法:就是导线边与Y 轴的夹角。

3、高程计算:目标高程 =测点高程 +?h〔高差〕 +仪器高—占标高。

4、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换算:〔直角坐标用坐标增量表示;极坐标用方位角和边长表示〕1〕、坐标正算〔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一个点的坐标及该点至未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方位角,知A(Xa,Ya) 、Sab、αab,求 B(Xa,Ya)解: ?Xab=Sab×COSαab 那么有 Xb=Xa+?Xab ?Yab=Sab × SIN αab Yb=Ya+?Yab2)、坐标反算,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距离〔称反算边长〕和方位角(称反算方位角〕的方法A(Xa,Ya) 、 B(Xb,Yb), 求α ab、 Sab。

坐标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1、坐标正算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两点水平距离=,计算点的坐标35o17'"=35o17'"=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6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6-4)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62°09'"+180°=242°09'"注意:一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的计算是过A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键入按等号键[=]等于纵坐标增量,按储存键[],键入按等号键[=]等于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显示横坐标增量,按[]键输入,按第二功能键[2ndF],再按[]键,屏显为距离,再按[]键,屏显为方位角。

【例题6-4】坐标正算,已知坐标方位角=294°42'51",=,试计算纵坐标增量横坐标增量。

键入,转换为以度为单位按[DEG],按[]键输入,键入,按[]键输入,按第二功能键[2ndF],按[]屏显,按[]屏显。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坐标计算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运算来确定一个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以下是常用的坐标计算方法:1. 点的坐标表示:在二维坐标系中,一个点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 (x, y) 表示,其中 x 表示横坐标,y 表示纵坐标。

在三维空间中,一个点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有序数三元组 (x, y, z) 表示,其中 x、y、z 分别表示x、y、z轴上的坐标。

2. 距离的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坐标间的差值和平方和的开方来计算。

在二维平面中,两点 (x1,y1) 和 (x2,y2) 之间的距离为:d = √((x2-x1)² + (y2-y1)²)。

在三维空间中,两点(x1,y1,z1) 和 (x2,y2,z2) 之间的距离为:d = √((x2-x1)² + (y2-y1)² + (z2-z1)²)。

3. 中点坐标的计算:对于两个点 (x1, y1) 和 (x2, y2),它们的中点坐标为 ((x1+x2)/2, (y1+y2)/2)。

在三维空间中,中点坐标的计算方法类似。

4. 坐标的平移:将一个点的坐标在x轴和y轴上同时加上一个常数,可以实现平移。

例如,将点 (x, y) 在x轴上平移 a 个单位,在y轴上平移 b 个单位,则新的坐标为 (x+a, y+b)。

5. 坐标的旋转:对于一个点 (x, y),将其绕某个点 (a, b) 逆时针旋转θ 角度,得到新的坐标 (x', y') 的计算方法如下:x' = (x-a)cosθ - (y-b)sinθ + ay' = (x-a)sinθ + (y-b)cosθ + b其中,θ 的单位通常为弧度。

以上是坐标计算的一些常用方法,用于确定点的位置、计算距离、平移或旋转坐标等操作。

工程测量坐标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计算公式

工程测量坐标计算公式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准确的坐标计算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践中。

一、坐标计算的基础知识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有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以某一点为原点,建立笛卡尔坐标系,用x、y、z三个轴线表示空间位置。

大地坐标系则以地球为基准,通过经度、纬度和高程来确定点的相对位置。

二、坐标计算公式1. 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计算公式在直角坐标系中,常用的坐标计算公式有:- 两点间距离计算公式:设A点坐标为(x1, y1, z1),B点坐标为(x2, y2, z2)。

则两点间的距离d计算公式如下:d = √((x2-x1)^2 + (y2-y1)^2 + (z2-z1)^2)- 点到直线距离计算公式:设点A的坐标为(x1, y1, z1),直线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

则A点到直线的距离d计算公式如下:d = |Ax1 + By1 + Cz1 + D| / √(A^2 + B^2 + C^2)- 点到平面距离计算公式:设点A的坐标为(x1, y1, z1),平面方程为Ax + By + Cz + D = 0。

则A点到平面的距离d计算公式如下:d = |Ax1 + By1 + Cz1 + D| / √(A^2 + B^2 + C^2)2. 大地坐标系的坐标计算公式在大地坐标系中,常用的坐标计算公式有:- 两点间距离计算公式:根据两点的经纬度计算其球面距离,公式如下:d = R * arccos(sinφ1*sinφ2 + cosφ1*cosφ2*cos(λ2-λ1))其中,R为地球半径,φ为纬度,λ为经度。

- 两点间方位角计算公式:根据两点经纬度计算其中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方位角,公式如下:α = arctan((sinΔλ * cosφ2) / (cosφ1*sinφ2 -sinφ1*cosφ2*cosΔλ))其中,φ为纬度,λ为经度,Δλ为两点经度差。

坐标反算正算计算公式

坐标反算正算计算公式

坐标反算正算计算公式一、坐标正算 根据A点的坐标X A、Y A和直线AB的水平距离D AB与坐标方位角αAB,推算B点的坐标X B、Y B,为坐标正算,其计算公式为: X B=X A + ΔX AB Y B=X A + ΔY AB (1-18)二式中,ΔX AB与ΔY AB分别称为A~B的纵、横坐标增量,其计算公式为: ΔX AB=X B-X A=D AB · cosαAB ΔY AB=Y B-Y A=D AB · sinαAB (1-19) 注意,ΔX AB和ΔY AB均有正、负,其符号取决于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

二、坐标反算 根据A、B两点的坐标X A、Y A和X B、Y B,推算直线AB的水平距离D AB与坐标方位角αAB,为坐标反算。

其计算公式为: (1-20) (1-21)注意,由(1-20)式计算αAB时往往得到的是象限角的数值,必须先根据ΔX AB、ΔY AB的正、负号,确定直线AB所在的象限,再将象限角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三角函数内容规律 三角函数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

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 1、三角函数本质: 三角函数的本质来源于定义,如右图: 根据右图,有 sinθ=y/ R; cosθ=x/R; tanθ=y/x; cotθ=x/y。

深刻理解了这一点,下面所有的三角公式都可以从这里出发推导出来,比如以推导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为例: 推导: 首先画单位圆交X轴于C,D,在单位圆上有任意A,B点。

角AOD为α,BO D为β,旋转AOB使OB与OD重合,形成新A'OD。

A(cosα,sinα),B(cosβ,sinβ),A'(cos(α-β),sin(α-β)) OA'=OA=OB=OD=1,D(1,0) ∴[cos(α-β)-1]^2+[sin(α-β)]^2=(cosα-cosβ)^2+(sinα-sinβ)^2 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用还原法结合上面公式可推出(换(a+b)/2与(a-b)/2)[1]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编辑本段]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sin2(A))[编辑本段]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编辑本段]三倍角公式推导 sin3a =sin(2a+a) =sin2acosa+cos2asina =2sina(1-sin&sup2;a)+(1-2sin&sup2;a)sina =3sina-4sin&sup3;a cos3a =cos(2a+a) =cos2acosa-sin2asina =(2cos&sup2;a-1)cosa-2(1-sin&sup2;a)cosa =4cos&sup3;a-3cosa sin3a=3sina-4sin&sup3;a =4sina(3/4-sin&sup2;a) =4sina[(√3/2)&sup2;-sin&sup2;a] =4sina(sin&sup2;60°-sin&sup2;a) =4sina(sin60°+sina)(sin60°-sina) =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 =4sinasin(60°+a)sin(60°-a) cos3a=4cos&sup3;a-3cosa =4cosa(cos&sup2;a-3/4) =4cosa[cos&sup2;a-(√3/2)&sup2;] =4cosa(cos&sup2;a-cos&sup2;30°) =4cosa(cosa+cos30°)(cosa-cos30°) =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 =-4cosasin(a+30°)sin(a-30°) =-4cosasin[90°-(60°-a)]sin[-90°+(60°+a)] =-4cosacos(60°-a)[-cos(60°+a)] =4cosacos(60°-a)cos(60°+a) 上述两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tan(60°+a)[编辑本段]半角公式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A)/sinA.[编辑本段]和差化积 sinθ+sinφ= 2sin[(θ+φ)/2]cos[(θ-φ)/2] sinθ-sinφ= 2cos[(θ+φ)/2]sin[(θ-φ)/2] cosθ+cosφ= 2cos[(θ+φ)/2]cos[(θ-φ)/2] cosθ-cosφ= -2sin[(θ+φ)/2]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编辑本段]积化和差 sinαsinβ= -1/2*[cos(α+β)-cos(α-β)] cosαcosβ= 1/2*[cos(α+β)+cos(α-β)] sinαcosβ= 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 1/2*[sin(α+β)-sin(α-β)][编辑本段]诱导公式 sin(-α) = -sinα cos(-α) = cosα sin(π/2-α) = -cosα cos(π/2-α) = sinα sin(π/2+α) = cosα cos(π/2+α) = -sinα sin(π-α) = sinα cos(π-α) = -cosα sin(π+α) = -sinα cos(π+α) = -cosα tanA= sinA/cosA tan(π/2+α)=-cotα tan(π/2-α)=cotα tan(π-α)=-tanα tan(π+α)=tanα[编辑本段]万能公式[编辑本段]其它公式(sinα)^2+(cosα)^2=1 1+(tanα)^2=(secα)^2 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 A+B=π-C 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 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编辑本段]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 csc(a) = 1/sin(a) sec(a) = 1/cos(a)[编辑本段]双曲函数 sinh(a) = [e^a-e^(-a)]/2 cosh(a) = [e^a+e^(-a)]/2 tg h(a) = sin h(a)/cos h(a)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 sinα cos(2kπ+α)= cosα cot(kπ+α)= 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 -sinα cos(-α)= cosα tan(-α)= -tanα cot(-α)= -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 -sinα cos(2π-α)= cosα tan(2π-α)= -tanα cot(2π-α)= -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 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cot(π/2+α)= -tanα sin(π/2-α)= 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cot(π/2-α)= tanα sin(3π/2+α)= -cosα cos(3π/2+α)= sinα cot(3π/2+α)= -tanα sin(3π/2-α)= -cosα cos(3π/2-α)= -sinα tan(3π/2-α)= cotα cot(3π/2-α)= tanα (以上k∈Z) 这个物理常用公式我费了半天的劲才输进来,希望对大家有用 A·sin(ωt+θ)+ B·sin(ωt+φ) = √{(A^2 +B^2 +2ABcos(θ-φ)} • sin{ωt + arcsin[ (A•sinθ+B•sinφ) / √{A^2 +B^2; +2ABcos(θ-φ)} } √表示根号,包括{……}中的内容。

坐标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坐标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坐标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坐标是指在空间中定位一个点的方法,常见的坐标系有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球坐标系等。

在数学、物理、工程等领域中,坐标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坐标系及其计算方法和公式。

1. 直角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也称笛卡尔坐标系,是指通过x、y、z三条坐标轴来确定空间中的点。

其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形成一个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x,y,z),其中x 表示点在x轴上的投影,y表示点在y轴上的投影,z表示点在z轴上的投影。

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勾股定理:d = √((x2-x1) + (y2-y1) + (z2-z1))
2. 极坐标系
极坐标系是指通过极径和极角来定位一个点的坐标系。

在极坐标系中,极径是从原点到点的距离,极角是从x轴正半轴到点的连线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

通常用(r,θ)表示一个点在极坐标系中的坐标。

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d = √(r1 + r2 - 2r1r2cos(θ2-θ1))
3. 球坐标系
球坐标系同样是通过三个坐标轴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其中半径r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θ表示点到x轴的夹角,φ表示点到z轴的
夹角。

可以用(r,θ,φ)表示一个点在球坐标系中的坐标。

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为:d = √[r1 + r2 - 2r1r2(cos θ1cosθ2cos(φ1-φ2)+sinθ1sinθ2)]。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坐标系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公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坐标系进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坐标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1 .坐标正算用坐标正算计算测点X、Y 坐标值(注意,全站仪测得的边长分水平距与斜距,坐标正算公式用的是水平距)测点高程= 测站高程+高差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编辑本段计算实例实例1,设直线AB的边长DAB和一个端点A的坐标XA、YA为已知,则直线另一个端点B的坐标为:XB=XA+ A XAB (5.1)YB=YA+ A YAB (5.2)式中,A XAB、A YAB 称为坐标增量,也就是直线两端点A、B 的坐标值之差。

根据三角函数,可写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A XAB=DAB c os a AB (5.3)A YAB=DAB sin oAB (5.4)式中A X、A Y的符号取决于方位角a所在的象限。

实例2.已知直线B1的边长为125.36m,坐标方位角为211°7'53 〃,其中一个端点B的坐标为(1536.86 ,837.54),求直线另一个端点1的坐标X1,Y1。

解: 先代入公式(5.3 )、( 5.4 ),求出直线B1 的坐标增量:A XB1=DB1 Cos 出仁125.36 “os211°7'53 〃= —107.31m A YB1=DB1 sin 出仁125.36 X sin211 °7'53 〃〃= —64.81m然后代入公式(5.1 )、(5.2),求出直线另一端点1的坐标:X1=XB+ A XB1=1536.86 —107.31=1429.55mY1=YB+ A YB1=837.54 —64.81=772.73m坐标增量计算也常使用小型计算器计算,而且非常简单。

如使用fx140等类型的计算器,可使用功能转换键INV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换算键P T R以及x y键。

按键顺序为:D INV P T R a =显示A X X <--> y 显示A Y。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定位领域,坐标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坐标计算,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地理位置,进行地图绘制,进行导航定位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坐标计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坐标计算方法——经纬度坐标计算。

经纬度坐标是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地理坐标,通常用度、分、秒来表示。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的夹角,而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赤道的夹角。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已知的经纬度坐标来计算距离、方位角等信息。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球面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来进行经纬度坐标的计算。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坐标计算方法——平面坐标计算。

在地图绘制和工程测量中,我们通常需要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以便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图工作。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投影变换的方法来进行平面坐标的计算。

常见的地图投影包括墨卡托投影、兰伯特投影、等距投影等,它们可以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度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以满足不同精度和应用需求。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坐标计算方法——空间坐标计算。

在地理定位和导航领域,我们通常需要根据已知的空间坐标来计算目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三维空间几何计算的方法来进行空间坐标的计算。

通过三角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等手段,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目标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坐标计算方法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定位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经纬度坐标、平面坐标和空间坐标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地运用各种坐标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地理位置,进行地图绘制,进行导航定位等工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坐标计算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总结:本文介绍了坐标计算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定位领域的重要性,以及经纬度坐标计算、平面坐标计算和空间坐标计算三种常见的坐标计算方法。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地理位置,进行地图绘制,进行导航定位等工作。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

坐标计算方法1、把坐标一得X,Y分别输入到A1,B1;坐标二的X,Y分别输入到A2,B2距离,在A3输入公式=SQRT((A2-A1)^2+(B2-B1)^2)方位角,在A4输入公式=ASIN((B2-B1)/A3)*180/PI()2、2.1、程序初始化:输入每个曲线所对应交点的半径、缓和曲线长、线路转角、连续三交点的里程和坐标、交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顺便计算出各个曲线要素以及曲线各主点的里程。

JDi-1里程XJDi-1YJDi-1圆曲线半径Ri-1角度文本输入Ai-1~i2.2、初直线HZi-1~ZHi段:(1)XZHi-1和Y ZHi-1的计算XZHi-1= XJDi-1+T i-1×cos(Ai-1,i)Y ZHi-1= Y JDi-1+ T i-1×sin(Ai-1,i)其中:T i-1——JD i-1曲线的切线长;Ai-1,i——JD i-1与JD i直线的坐标方位角;XJDi-1 、Y JDi-1——JD i-1的坐标;XZHi-1、Y ZHi-1——JD i-1对应的ZH点坐标。

(2)中桩计算公式:X中=LA×cos(Ai-1,i)+ XZHi-1Y中= LA×sin(Ai-1,i)+ Y ZHi-1其中:LA——待求点与ZH i 的里程差;Ai-1,i——JD i-1与JD i直线的坐标方位角;X中、Y中——待求点里程的中桩坐标;其余符号同上。

(3)边桩计算公式:X边=LA’×cosα’+ X中Y边= LA’×sinα’+ Y中其中:LA’——待求点与ZH i 的里程差;α’——边桩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X中、Y中——待求点里程的中桩坐标;其余符号同上。

(4)垂直边桩计算公式X垂=LA’’×cosα”+ X边Y垂= LA’’×sinα”+ Y边其中:LA——待求点与ZH i 的里程差;α”——边桩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X中、Y中——待求点里程的中桩坐标;其余符号同上。

坐标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

圆曲线圆曲线- -X=A+sin[90×(E X=A+sin[90×(E--F)÷R÷π]cos[M+90×(E-F E-F))÷R÷π] ×2×R ×2×R Y=B+sin[90×(E Y=B+sin[90×(E--F)÷R÷π]sin [M+90×(E-F E-F))÷R÷π] ×2×R ×2×R K=M+180×(K=M+180×(E-F E-F E-F)÷R÷)÷R÷πA:A:点为点为点为 X X 轴坐标轴坐标 R R 为半径为半径 M M 为起点方位角为起点方位角 E E 为起点里程为起点里程 F 为计算点里程为计算点里程 B B 为起点坐标为起点坐标 Y Y 为起点坐标为起点坐标K 为计算点方位角为计算点方位角直线直线+ +A=X+cosK×D A=X+cosK×D B=Y+cosK×D B=Y+cosK×D B=Y+cosK×DX 为起点坐标为起点坐标 K K 为方位角为方位角Y 为起点坐标为起点坐标 D D 为距离为距离导线点导线点F4缓和曲线缓和曲线+ +V=L 3÷6÷R÷LS V=L 3÷6÷R÷LS W=L- W=L- W=L-L 5÷40÷R 2÷LS2L 5÷40÷R 2÷LS2L 5÷40÷R 2÷LS2V V 为为Y 轴值轴值 R R 为半径为半径 50 50为缓和曲线全长为缓和曲线全长W 为X 轴值轴值 L L 为弧长为弧长 POI POI POI((V ,W )M=tan -1M=tan -1(v÷w)(v÷w)(v÷w) M M 为计算方位角为计算方位角D=D=((W 2 +V 2W 2 +V 2)) D 为计算长度为计算长度X=A+cos X=A+cos((J+M J+M)×D )×D )×DX 为X 轴坐标轴坐标 J J 为该点方位角为该点方位角Y=B+sin Y=B+sin((J+M J+M)×D )×D )×D Y Y 为Y 轴坐标轴坐标K=J+28.6479×L 2÷R÷50K=J+28.6479×L 2÷R÷50 K K 为切线方位角为切线方位角G=X+cos G=X+cos((K+J K+J)×O )×O )×OG 为平移后的坐标为平移后的坐标 O O 为平移的距离为平移的距离 I I 为转角角度为转角角度H=Y+sin H=Y+sin((K+J K+J)×O )×O )×OH 为转角后的坐标为转角后的坐标F5缓和曲线缓和曲线+ +V=L 3÷6÷R÷LS V=L 3÷6÷R÷LSV 为Y 轴值轴值 R R 为半径为半径 50 50为缓和曲线全长为缓和曲线全长 W=L-W=L-L 5÷40÷R 2÷LS 2L 5÷40÷R 2÷LS 2L 5÷40÷R 2÷LS 2W 为X 轴值轴值 L L 为弧长为弧长 M=tan -1 M=tan -1 M=tan -1(v÷w)(v÷w)(v÷w)M 为计算方位角为计算方位角D=D=((W 2 +V 2W 2 +V 2)) D 为计算长度为计算长度X=A+cos X=A+cos((J+M J+M)×D )×D )×D X X 为X 轴坐标轴坐标 J J 为该点方位角为该点方位角 Y=B+sin Y=B+sin((J+M J+M)×D )×D )×D Y Y 为Y 轴坐标轴坐标K=J+28.6479×L 2÷R÷50K=J+28.6479×L 2÷R÷50 K K 为切线方位角为切线方位角G=X+cos G=X+cos((K+J K+J)×O )×O )×OG 为平移后的坐标为平移后的坐标 O O 为平移的距离为平移的距离 I I 为转角角度为转角角度H=Y+sin H=Y+sin((K+J K+J)×O )×O )×OH 为转角后的坐标为转角后的坐标线路中桩坐标和方位角计算公式线路中桩坐标和方位角计算公式A=A=起点桩号,起点桩号,起点桩号,B=B=B=终点桩号,终点桩号,终点桩号,C=AB C=AB 上任意点桩号,上任意点桩号,D=D=D=起点切线方起点切线方位角,位角,X0=X0=起点起点X 坐标,坐标,Y0=Y0=Y0=起点起点Y 坐标,坐标,M=M=M=左转为左转为左转为-1-1-1;右转为;右转为1;直线为0,K=K=起点曲率,起点曲率,起点曲率,R=R=R=终点曲率。

坐标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

坐标计算公式坐标计算公式F1圆曲线-X=A+sin[90×(E-F)÷R÷π]cos[M+90×(E-F)÷R÷π] ×2×R Y=B+sin[90×(E-F)÷R÷π]sin [M+90×(E-F)÷R÷π] ×2×R K=M+180×(E-F)÷R÷πA:点为X轴坐标R为半径M为起点方位角E为起点里程F为计算点里程B为起点坐标Y为起点坐标K为计算点方位角F2直线+A=X+cosK×DX为起点坐标K为方位角B=Y+sin K×DY为起点坐标D为距离F3导线点F4缓和曲线+V=L 3÷6÷R÷LSV 为Y轴值R为半径 50为缓和曲线全长W=L-L 5÷40÷R 2÷LS2W为X轴值 L为弧长POI(V,W)M=tan -1(v÷w)M为计算方位角D=(W 2 +V 2)D为计算长度X=A+cos(J+M)×DX为X轴坐标J为该点方位角Y=B+sin(J+M)×DY为Y轴坐标K=J+28.6479×L 2÷R÷50K为切线方位角G=X+cos(K+J)×OG为平移后的坐标 O为平移的距离 I为转角角度H=Y+sin(K+J)×OH为转角后的坐标F5缓和曲线+V=L 3÷6÷R÷LSV为Y轴值R为半径 50为缓和曲线全长W=L-L 5÷40÷R 2÷LS 2W为X轴值 L为弧长M=tan -1(v÷w)M为计算方位角D=(W 2 +V 2)D为计算长度X=A+cos(J+M)×DX为X轴坐标J为该点方位角Y=B+sin(J+M)×DY为Y轴坐标K=J+28.6479×L 2÷R÷50K为切线方位角G=X+cos(K+J)×OG为平移后的坐标 O为平移的距离 I为转角角度H=Y+sin(K+J)×OH为转角后的坐标注:逆为负,顺为正。

坐标计算公式总结

坐标计算公式总结

坐标计算公式总结交点坐标为JD (X J 、Y J ),交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A1,A2。

则:一、ZH (或ZY )点坐标:X ZH = X J +T ·cos (A 1+180)Y ZH = Y J +T ·sin (A 1+180)HZ (或YZ )点坐标:X HZ = X J +T ·cosA 2Y HZ = Y J +T ·sinA 2直线上加桩里程为L ,ZH 、HZ 表示曲线起点、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 ):)180cos()(1+⋅-++=A L ZH T X X J)180sin()(1+⋅-++=A L ZH T Y Y J 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 ):2cos )(A ZH L T X X J ⋅-++=2sin )(A ZH L T Y Y J ⋅-++= 二、ZH ~HY 段任意点坐标 )2/cos(cos 11π⋅+⋅+⋅+=i A y A x X X ZH)2/sin(sin 11π⋅+⋅+⋅+=i A y A x Y Y ZH任意点方位角(度):)218021'πR l l i A A s += 式中:待求点支距:)40225R l l l x s -=,)33663373R l l R l l y s s -=-l 计算点到缓和曲线起点(ZH )的曲线长;-s l 缓和曲线长度;-R 圆曲线半径;-i 曲线转向符号,右偏1=i ,左偏1-=i ;- A 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三、圆曲线上任意点坐标计算:(1)、HY ~QZ 段任意点坐标())90cos(90sin 21R l l i A R l R X X s HY ππ+⋅+⋅⋅+= ())90sin(90sin 21R l l i A R l R Y Y s HY ππ+⋅+⋅⋅+=任意点方位角(度): ()πR l l iA A s ++=2901' -l 圆曲线上任意点到HY 点的曲线长;(2)、QZ ~YH 段任意点坐标())90180cos(90sin 22R l l i A R l R X X s YH ππ+⋅-+⋅⋅+= ())901802sin(90sin 2R l l i A R l R Y Y s YH ππ+⋅-+⋅⋅+=任意点方位角(度):()πR l l i A A s +-=2902' -l 圆曲线上任意点到YH 点的曲线长;四、 第二缓和曲线(YH ~HZ )上任意点坐标)2/cos()cos(22ππ⋅+++⋅+=i A y A x X X HZ )2/sin()sin(22ππ⋅+⋅++⋅+=i A y A x Y Y HZ 任意点方位角(度):πR l l i A A s 22'90-= 五、 边桩坐标计算X 左= X+D ·cos (A ‘-90)Y 左= Y+D ·sin (A ‘-90)X 右= X+D ·cos (A ‘+90)Y 右= Y+D ·sin (A ‘+90)D-边桩到中桩的距离;注意:1、本公式根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10版《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7、12页)及1997年9月《道路勘测设计》(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 2、 sin ()、cos ()括号内数值的单位为度,在excel 中单位应转换为弧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公路)施工放样、坐标计算(九)悬高测量( REM ) *为了得到不能放置棱镜的目标点高度,只须将棱镜架设于目标点所在铅垂线上的任一点,然后测量出目标点高度 VD 。

悬高测量可以采用“输入棱镜高”和“不输入棱镜高”两种方法。

1、输入棱镜高(1)按 MENU ——P1 ↓—— F1(程序)—— F1(悬高测量)—— F1(输入棱镜高),如:1.3m 。

(2)照准棱镜,按测量( F1 ),显示仪器至棱镜间的平距 HD ——SET (设置)。

(3)照准高处的目标点,仪器显示的 VD ,即目标点的高度。

2、不输入棱镜高(1)按 MENU ——P1 ↓—— F1(程序)—— F1(悬高测量)—— F2(不输入棱镜高)。

(2)照准棱镜,按测量( F1 ),显示仪器至棱镜间的平距 HD ——SET (设置)。

(3)照准地面点 G ,按 SET (设置)(4)照准高处的目标点,仪器显示的 VD ,即目标点的高度。

(十)对边测量(MLM ) *对边测量功能,即测量两个目标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 dHD )、斜距(dSD) 、高差 (dVD) 和水平角 (HR) 。

也可以调用坐标数据文件进行计算。

对边测量 MLM 有两个功能,即:MLM-1 (A-B ,A-C):即测量 A-B ,A-C ,A-D ,…和 MLM-2 (A-B ,B-C):即测量A-B, B-C ,C-D ,…。

以 MLM-1 ( A-B ,A-C )为例,其按键顺序是:1、按 MENU ——P1 ↓——程序( F1 )——对边测量( F2 )——不使用文件( F2 )——F2 (不使用格网因子)或 F1 (使用格网因子)——MLM-1 ( A-B , A-C )( F1 )。

2、照准 A 点的棱镜,按测量(F1),显示仪器至 A 点的平距 HD ——SET (设置)3、照准 B 点的棱镜,按测量(F1),显示 A 与 B 点间的平距 dHD 和高差 dVD 。

4、照准 C 点的棱镜,按测量(F1),显示 A 与 C 点间的平距 dHD 和高差dVD …,按◢ ,可显示斜距。

(十一)后方交会法( resection )(全站仪自由设站)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即在任意位置安置全站仪,通过对几个已知点的观测,得到测站点的坐标。

其分为距离后方交会(观测 2 个或更多的已知点)和角度后方交会(观测 3 个或更多的已知点)。

其按键步骤是:1、按 MENU —— LAYOUT (放样)( F2 )—— SKIP (略过)——P↓(翻页)( F4 )——P↓(翻页)( F4 )—— NEW POINT(新点)( F2 )—— RESECTION (后方交会法)( F2 )。

2、按 INPUT (F1),输入测站点的点号——ENT (回车)——INPUT (F1),输入测站的仪器高—— ENT (回车)。

3、按 NEZ(坐标)(F3),输入已知点 A 的坐标——INPUT (F1),输入点 A 的棱镜高。

4、照准 A 点,按 F4 (距离后方交会)或 F3 (角度后方交会)。

5、重复 3 、4 两步,,观测完所有已知点,按 CALA (计算)( F4 ),显示标准差,再按 NEZ (坐标)( F4 ),显示测站点的坐标。

第二章高等级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一、平面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公式如图 9 ,设有平面坐标系 xoy 和 x'o'y' (左手系——x 、 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90°为 y 、 y' 轴正向); x 轴与 x' 轴间的夹角为θ( 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至 x' 轴正向,θ范围:0° —360°)。

设 o' 点在 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xo',yo' ),则任一点 P 在 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 x,y )与其在 x'o'y' 坐标系中的坐标( x',y' )的关系式为:二、公路中桩边桩统一坐标的计算(一)引言传统的公路中桩测设,常以设计的交点( JD )为线路控制,用转点延长法放样直线段,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放样曲线段;边桩测设则是根据横断面图上左、右边桩距中桩的距离(、),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进行丈量。

随着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兴起,公路施工精度要求的提高以及全站仪、 GPS 等先进仪器的出现,这种传统方法由于存在放样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现场测设不灵活(出现虚交,处理麻烦)等缺点,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公路建设的需要,遵照《测绘法》的有关规定,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坐标系统应与国家坐标系统一致或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故公路工程一般用光电导线或GPS 测量方法建立线路统一坐标系,根据控制点坐标和中边桩坐标,用“极坐标法”测设出各中边桩。

如何根据设计的线路交点( JD )的坐标和曲线元素,计算出各中边桩在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二)中桩坐标计算任何复杂的公路平面线形都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几个基本线形单元组成的。

一般情况下在线路拐弯时多采用“完整对称曲线”,所谓“完整”指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的起点( ZH 或 HZ )处的半径为∞ ;所谓“对称”指第一缓和曲线长和第二缓和曲线长相等。

但在山区高速公路和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中,经常会出现“非完整非对称曲线”。

根据各个局部坐标系与线路统一坐标系的相互关系,可将各个局部坐标统一起来。

下面分别叙述其实现过程。

1、直线上点的坐标计算如图 10 a) b) 所示,设 xoy 为线路统一坐标系, x'-ZH-y' 为缓和曲线按切线支距法建立的局部坐标系,则 JDi-1—JDi 直线段上任一中桩 P 的坐标为:( 1 )式( 1 )中(, )为交点 JDi-1 的设计坐标;,分别为 P 点、 JDi-1 点的设计里程;为 JD i-1 ~JD i 坐标方位角,可由坐标反算而得。

曲线起点(ZH 或 ZY),曲线终点(HZ 或 YZ)均是直线上点,其坐标可按式(1)来计算。

2、完整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如图 10 a ) ,某公路曲线由完整的第一缓和曲线、半径为 R 的圆曲线、完整的第二缓和曲线组成。

(1)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当 K 点位于第一缓和曲线( ZH—HY )上,按切线支距法公式有:( 2 )当 K 点位于圆曲线( HY—YH )上,有:( 3 )其中有:( 4 )式( 2 )( 3 )( 4 )中,为切线角;为 K 点至 ZH i 点的设计里程之差,即曲线长; R 、、、 p 、 q 为常量,分别表示圆曲线半径,第一缓和曲线长、缓和曲线角()、内移值()、切线增值()。

再由坐标系变换公式可得:( 5 )式( 5 )中 f 为符号函数,右转取“ + ”,左转取“ - ”(见图 1 b ))。

图 10 a)直线第一缓和曲线圆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右转)图 10 b)直线第一缓和曲线圆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左转)(2)第二缓和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如图 12 所示,当 M 点位于第二缓和曲线( YH—HZ )上,有:( 6 )式( 6 )中,,为 M 点至 HZ 点的曲线长; R 为圆曲线半径,为第二缓和曲线长。

再由坐标系变换公式可得:( 7 )式( 7 )中 f 为符号函数,线路右转时取“ - ”,左转取“ + ”。

(3)单圆曲线(ZY—YZ)上点的坐标计算单圆曲线可看作是带缓和曲线圆曲线的特例,即缓和曲线段长为零。

令式( 3 )( 4 )中内移值 p 、切线增长 q 、第一缓和曲线长、缓和曲线角为零,计算出单圆曲线上各点的局部坐标后,由式( 5 )可得 ZY~YZ 上各点的统一坐标。

图 12 第二缓和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右转)图 13 非完整缓和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右转)3、非完整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如图 13 所示,设非完整缓和曲线起点 Q 的坐标为(, ),桩号,曲率半径,切线沿前进方向的坐标方位角为;其终点 Z 的桩号,曲率半径,则 Z 点至 Q 点曲线长。

若> ,则该曲线可看成是曲率半径由∞ 到的缓和曲线去掉曲率半径由∞ 到后的剩余部分。

设 N 点为该曲线上一点, N 点至 Q 点的曲线长为; O 为对应完整缓和曲线的起点, Q 点至 O 点的曲线长为,则由回旋型缓和曲线上任一点曲率半径与曲线长成正比的性质,有:得:( 8 )设,则由缓和曲线的切线角公式及偏角法计算公式知:( 9 )( 10 )( 11 )由图 13 知:( 12 )则直线 QO 的坐标方位角为:( 13 )O点切线方向轴的坐标方位角为:( 14 )式( 13 )( 14 )中, f 为符号函数,线路右转时,取“ - ”;线路左转时,取“ + ”。

故 O 点坐标()为:( 15 )将式(14)、(15)代入坐标平移旋转公式,得任一点 N 的坐标为:( 16 )式( 16 )中,(,)按式( 2 )计算,代入时用()替代; f 为符号函数,右转取“ + ”左转取“ - ”。

(三)边桩坐标计算有了中桩坐标( x,y )及其至左、右边桩的距离 d L 、 d R 后,计算出中桩至左、右边桩的坐标方位角 AZ-L 、 AZ-R ,则由式( 17 )、( 18 )得左、右边桩坐标(, )、(, )。

( 17 )( 18 ) 1、直线上点 AZ-L 、 AZ-R的计算从图 10 a ) b )知:( 19 )2、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段点 AZ-L 、 AZ-R 的计算如图 10 a ) b )所示,有:( 20 )式( 20 )中,当 K 点位于第一缓和曲线上,按式( 9 )计算;当 K 点位于圆曲线段,按式( 4 )计算。

f 为符号函数,右转取“ + ”,左转取“ - ”。

3、第二缓和曲线段点AZ-L 、 AZ-R 的计算如图 12 所示,有:( 21 )式( 21 )中,按式计算; f 为符号函数,右转取“ - ”,左转取“ + ”。

(四)算例如图 13 设某高速公路立交匝道 ( 右转 ) 的非完整缓和曲线段起点 Q 的桩号 K8+249.527 ,曲率半径 R Q = 5400m ,切线沿前进方向的坐标方位角,坐标为( 91412.164 , 79684.008 );终点 Z 桩号 K8+329.527 ,曲率半径 R Z = 1800m 。

中桩 K8+309.527 到左、右边桩的距离 d L = 18.75m ,d R = 26.50m ,试计算 K8+309.527 的中、边桩坐标。

1、完整缓和曲线起点 O 的计算由公式( 8 )—( 15 )计算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