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从微观角度对“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从微观角度对“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从微观角度对“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一、要帮农民树立成本意识下乡调查农民增收问题,不少农民反映务农增产不增收,有时甚至还要倒贴。
详细了解后感到这是实情。
而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除农产品价格低、农业投入费用高这些经常提到的因素外,农民群众缺乏成本意识、不注重务成本核算,也是其中一条重要原因。
现在,有不少农民缺乏成本意识,多花了钱却收到相反的效果。
如小麦播种:有人每亩播10多公斤种子,实际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只需5-8公斤。
这样,种一亩小麦仅种子就多出5-7公斤,多投入几十元钱。
而且,多投了钱效果并不一定好:播量过大,出苗过密,后期容易倒伏,反而会影响产量,降低收益。
还有施肥:不少农民偏爱氮肥,种地时大量使用,结果不但买肥料多花了钱,还造成土壤各类肥料含量不均衡,微量元素缺乏,只是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作物产量。
很明白,不计成本实在吃亏不小。
农民务农缺少成本意识的原因,一是受小农经济的传统观念影响,只习惯看收成好不好,不计算投入有多少;二是缺少商品经济观念,不习惯也不注重进行成本核算。
另外,传统的耕作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核算务农成本。
还以小麦生产为例:过去小麦高产的秘诀是密植,因为以前小麦分蘖少,播种量要大,苗要密,而现在小麦新品种分蘖较前多了近一倍,还坚持过去的播种量,就会花冤枉钱。
同样,小麦生长中灌溉三遍即可,而不少人认为只有大水大肥才能高产,非要灌五遍,并且采用大水漫灌仍很普遍,这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显而易见,帮助农民群众建立正确的“成本观”,树立成本意识,运用经济规律和科学办法来加强成本核算,降低务农成本,提高务农效益,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经济,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情。
建议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像推广农业科技知识一样,组织相关力量,制定必要措施,通过相应的工作步骤和具体办法,向农民群众宣传树立成本意识的重大意义,讲解和传授降低务农成本的具体方法,帮助农民群众通过降低和减少成本的办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工作的感想
在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一名关注三农问题的青年,我有幸参与了一些三农工作,以下是我对三农工作的几点感想。
一、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
在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很大比例,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发展。
因此,关注三农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
二、感受政策带来的变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如农业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我在参与三农工作中,亲眼见证了这些政策带来的变化。
首先,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农民不再担心种地无利可图,而是更加注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农村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提高。
最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得土地流转更加顺畅,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三、体验基层工作的艰辛参与三农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
农村地区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基层干部和农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为农村发展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三农发展在参与三农工作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要想更好地推动三农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5.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总之,三农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一、什么是“三农”问题1.国情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
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2.具体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近几年,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
因此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三农问题是指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村人民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作为中国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为重点的发展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稳定、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和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任务。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对三农问题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
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还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农业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注重农村社会建设。
农村社会稳定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要落实好社会管理责任,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社区自治能力。
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关注农民的生活问题。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要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必须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落实好农民的土地权益、社会保障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利益。
综上所述,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为重点,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
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一、认清“三农问题”的实质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村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我看来,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等因素。
因此,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认清这些实质原因。
二、改变“一刀切”的错误思维
有些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政策支持,就可以一刀切地解决农村问题。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做法很容易产生反效果。
因为不同的村庄和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村施策,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加强“三农”政策的协调性和有序性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关政策和措施。
然而,这些政策和措施之间缺乏协调,有些还相互矛盾,因此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三农”政策的协调和有序性管理,确保这些政策能够有效地实施下去。
四、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要想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培养一批专业化的人才,推广先进的技术创新。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从而解决“三农问题”。
总之,“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政策和有序的措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问题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问题的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在农村振兴的过程中,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
同时,还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标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要促进农村产业发展,首先要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产业体系。
传统农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单一的农业收入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因此,需要鼓励农民发展农副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便利,促进农村产业的融资与投资。
三、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是农村振兴的目标之一。
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首先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通过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产出。
其次,要完善农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权益。
同时,还应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加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乡村治理。
要加强乡村治理,首先要完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其次,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同时,还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最后,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总结乡村振兴战略下,解决三农问题是农村发展的核心任务。
通过加强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
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
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的总称。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使的三农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当然,国家也花大力气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
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
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的财政压力等。
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农业带来的风险。
当然,减少农民数目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国家经济实力的支持,而在当今我国的情况下,做到此是还是相当困难的。
至少存在于农村与城镇之间的两级分化,贫富差距以及农业落后等问题也是相当难解决的,而农民素质的提高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本来完成和支持的。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国有九亿多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确是任重而道远。
但是任重道远并不代表没有成功之日,毕竟国家社会等各方面都在努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农业的发展最终要靠科技的进步,要形成工业与农业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工业反哺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致力于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同时,花大力气解决农民的素质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与文化素质,转变农民落后的乡土意识,这才是根本出路。
当然这些都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当前三农问题的思考
当前三农问题的思考2019-07-04摘要:本⽂主要从五个⽅⾯阐述了三农问题产⽣的原因,及其三农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农业和农民造成的严重影响。
并以此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三农;现状;解决办法1 三农问题产⽣的原因1.1 ⼟地资源不⾜,农村劳动⼒严重过剩,⼟地产权模糊中国由于⼈多地少的国情,因⽽农民得到的⼟地很少,甚⾄有些地⽅的农民基本没有⼟地,所以在农村中就出现了劳动⼒过剩的现象。
1.2 资⾦投⼊少农民由于收⼊少,增收难,在农业上投⼊的资⾦就越来越少;国家虽然拨发了⼤量资⾦⽤于经济发展,但⼤部分都⽤于⼆﹑三产业,因此在农业和农村上的投⼊很少,缺乏强劲的经济后盾。
1.3 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产⼒,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撑,农业也⼀样,但很多农民由于素质低,缺乏知识,不能掌握⾼科技术,不能将其转化为⽣产⼒。
2 三农问题的现状2.1 农业缺乏市场竞争⼒与国际接轨后,农业的市场竞争⼒从国内竞争转向了国外、国际双重竞争。
农业增收的压⼒越来越⼤。
由于我国的种植模式都是散户种植,种植规模较⼩、成本⾼,农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虽然⾁类、特⾊蔬菜等农产品具有⼀定的⽐较优势,但这些产品长期以来在质量和农药使⽤上考虑国际市场要求不够,很难达到国际市场要求,⽐较优势难以转变成竞争优势和出⼝优势。
我国农产品产量多但质量却不⾼,在市场竞争中就缺少了⼀定的优势。
2.2 农民收⼊增长缓慢农民收⼊增长缓慢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和重点问题。
从20世纪后5年到进⼊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直维持在7%~8%的较⾼的增长速度,在城市居民的收⼊⽔平和⽣活⽔平⼤幅度提⾼的情况下,农民收⼊增长缓慢问题⽇益突出。
2.3 农村劳动⼒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我国有近9亿的农民,⼤部分劳动⼒从事农、林、牧、渔,从事乡镇企业等其他⼯种的劳动⼒只占⽐较少的⼀部分。
从结构上看,从事农、林、牧、渔的这部分劳动⼒知识、⽂化⽔平⼤都较低,难以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最新-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精品
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
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从舆论氛围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下发文件,是历年来力度最大、反响最强烈的文件。
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把中央1号文件誉为当前“三农”问题的“百科全书”、农民致富的“冲锋舟”,为之拍手叫好。
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三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谏言献策,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良言,各级干部也在大声呼吁,基层干部按照政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正开始热火朝天的贯彻执行。
但是许多基层干部,有个共同的感受是中央1号文件出台前大家千呼万唤,出台后又猛然不知如何下手抓落实,这反映出基层干部在做农村工作中如何科学理解领会中央精神、如何积极主动地落实中央决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但大家也感觉到,有两对矛盾需从政策层面解决。
一是“三农”政策与各级基层落实之间的矛盾;二是“三农”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
因此,在政策的制订上,必须体现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在抓落实上,必须是“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
学者和研究机构既要有使命感,又要切忌片面性、理想化。
实践者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又要防止盲从和畏难情绪。
二、“三农”问题必须拆分细化逐项解决“三农”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农村、农业、农民的合称。
农村是一个大概念,农业是一个产业,农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一个弱势群体。
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三农”问题急不得、慢不得。
因其是历史造成,并在历次体制变动中不断积累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市场经济的实践也证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科学、理性,从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瓶颈入手,拆分细化,逐项解决。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和几点建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个主题就是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这个重要思想,从经济社会发达的实际出发,在不放松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加快缩小农村的地域和减少农民的数量,这样,就为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铺展了更为广阔的通途。
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以下思考和几点建议。
一、退出传统“农耕”。
提升农业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应把退出传统“农耕”作为切入点。
首先是要从全局范围合理调整农业的区域布局。
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布局调整政策,应把握农业布局转换与农民就业转轨的关系,辅之以调整农村就业结构的政策。
在这个大前提下,各地才能以市场为导向顺利地退出传统农耕,在区域分工和差别化竞争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其次是要切实抓好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结构性调整,就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要加快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一方面要改变农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的状况,努力实现农产品品种多元化;另一方面,要改变农产品单靠数量论高低的状况,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使农产品从低质向高质发展。
依靠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都市农业、设施农业和有机生态农业,使这一产业逐步年轻化。
要加快农业区域结构的调整,在调整结构中,必须发展当地特色经济的主动意识,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经济、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开发本地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再次是要研究和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问题,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尽快使农业走向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产、加、销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的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流通中介组织,特别是建立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而且还有利于避免因分散经营带来的市场风险。
对三农的看法和感悟
对三农的看法和感悟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它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稳定和农民福祉的重要问题。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农村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农村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农民面临着收入低、就业难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农民的利益,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总之,"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贡献。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2019年精选范文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近几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决策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上上下下都在讨论“三农”问题,纷纷为其献计献策。
到底“三农”问题出在哪里、症结何在?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或缓解它?这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三农”问题的核心与症结所在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有农民收入问题、税费负担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土地市场制度问题、农村金融制度问题、粮食流通体制问题,还有农村市场消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以及农民自组织等等问题。
乍一看,怎么会冒出这么多问题来,使人觉得无从下手。
其实,当前农业、农村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近期才产生的,有许多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了,不过那时问题还没有累积到现在这种严重程度。
另外,从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其中有许多问题是相互关联,存在着衍生关系。
比如,农民收入问题与税费负担、劳动力转移、土地市场、金融制度就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与粮食流通体制、农村市场消费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陈述“三农”问题时,不能简单地罗列问题,应该找出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核心问题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
我认为,当前“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要么是由这三个问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紧密相联。
目前“三农”问题已经和过去的“三农”问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假如说过去有“三农”问题,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表现在宏观层面上仅仅是一个农产品供给问题,或者说是食品安全问题;现在三农问题已经从食品安全问题演变成一个以收入、消费和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在现阶段,归结起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
关于对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思考
关于对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思考新时代三农问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新时代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三农问题关系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解决好农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思考旨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实现农业发展要想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入手,进行结构性改革。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模式在现代化需求面前已显得无法满足,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这包括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结构的单一性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需要加大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土地整理规划,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包括农村道路、水利设施、通信网络等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另外,还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大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同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除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还应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农村的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一、农业现代化问题:传统农业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低下,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
建议:推进农业现代化,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二、农村发展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供给。
三、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建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四、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权益保障不力。
建议: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等机制。
五、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建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六、农村教育医疗问题: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服务水平低。
建议: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投入,提升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推进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居民享受优质服务的可及性。
七、农业保险问题: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建议: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不同风险保障需求。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
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建议和意见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村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我对三农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意见: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一个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发展。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
3.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投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5.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稳定,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
6. 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多元化农业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7.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药农肥的科学使用、农田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8. 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A县2019年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XX 县2019年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民种粮积极性不咼(一)粮食价格偏低。
近年来,我县粮食价格基本趋于稳 定,粮食单产增长较为困难,但农民的耕种成本一直在提高, 这种“一稳一升”却逐渐挤占了农民的获利空间。
外出务工较 种粮收入高,规模化种植风险大回报时间长,农民宁愿选择前 者。
经调查,近年稻谷市场收购价格一直低于国家保护价格, 导致农民种粮收入依赖于粮食价格补贴;大米价格波动很小, 2017年至今粒米价格平稳。
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釉米价格走势目也迪-O Wk 园公斤)10 8・一图一 2017年至今和米价格走势(二)农资成本上涨。
农业绿色高效优质发展是当前的发 展趋势,近年农业环境保护、面源污染整治等要求不断收紧,个别高效的传—2 —统农药、化肥因为副作用较大遭到禁止。
高效低 毒农药价格比传统农药要高,地力降低又导致化肥使用量增加, 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逐步上涨,进一步增加了成本,但使用 低毒农药、有机化肥生产的农产品价格却与普通产品无异。
经 调查,2017年至今国内主要化肥价格在农忙季节均有上涨,尤 其尿素价格上涨较多。
价格对比 § V S BO图二2017年至今国内主要化肥价格走势(三) 机械化普及存在困难。
同时,由于我县丘陵地形较 多,加之水田干湿状态不一,天然不利于大型收割机进入,小 型收割机又拉长了生产流程,机耕、机收等费用下降空间有限。
(四) 土地流转纠纷较多。
土地租金经常浮动,合同约束 力有限,个别流转农户缺乏契约精神,在粮价收益高时就使得 租金“水涨船高”。
二、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组织领导缺乏统一,过去我县农田水利项目涉及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农业部门话语权不强,协调作用有限。
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管建不管养”的问题,一些中小农田水利项目资金不足,补助较少,镇村一级经济薄弱,难以负担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维护,导致灌溉工程老化后很难发挥作用。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我对三农问题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不同,我国的农村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
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而另一些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价格较高,农民收入相对较高。
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村的两极分化现象,使一部分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和收入增长,限制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可能性。
其次,三农问题的存在与农业生产方式的问题密切相关。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是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此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潜力。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产业链利益分配,可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也能够增强农民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再次,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生存资源,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存在着流转不畅、土地承包权不明确、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对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
因此,有必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优化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支持。
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题。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增强他们对农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关于三农的心得体会
关于三农的心得体会近年来,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繁荣,城市的繁华需要农村的支持。
然而,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痛点之一。
以下是我对三农问题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优化农业结构助力农村振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为了加快农村振兴,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农业结构的优化。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二、建设现代化农村,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农村振兴不仅仅是指农业的发展,还涉及到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善。
要建设现代化农村,就需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农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同时,还需要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福利待遇。
只有让农民融入到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中,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振兴。
三、推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解决“钱荒”问题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主要瓶颈之一。
在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中,很多农民难以获得贷款和融资支持,导致他们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受限。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鼓励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提升农民的信用评级,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养农民技能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土地资源和农业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民队伍。
因此,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养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非常重要。
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等形式,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通过教育的力量,让农民更加懂得科学种田、科学养殖,使他们能够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三农”问题怎么了“三农”是当今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正常发展。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弄清“三农”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弄明白“三农”问题的关键,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抓住重点,事半功倍。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因为这三个名词或三种事物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说它们前面都有一个“农”字,所以,人们把它合起来称为“三农”。
但是,详细考虑一下,“三农”问题虽然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不是属于一个大问题中的三个小问题,没有办法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它们又是各自独立的。
“三农”之所以成为“三农”问题,不是说它们现在的情况非常良好,而是说它们都存在着不能不重视和不得不尽快加以解决并且如果不重视和不尽快加以解决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的问题。
“三农”问题到底已经怎么样了?有些人用一个判断词和一个形容词和它们分别组合在一起说:农业真危险、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说明“三农”问题现在的境况,说明“三农”问题的严重程度。
如果这种形容是贴切的话,解决“三农”问题对我们来说,确实已经是迫在眉睫和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但是,“三农”问题是怎样出现的昵?在三个问题中,是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各自单独出现昵,还是互为因果先后出现的昵?如果是前者,每一个“三农”问题中的重要问题或者是关键问题是什么昵T如果是后者,又是谁先影响了谁,关键的原因是什么昵?是农村真穷导致了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农业真危险导致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还是农民真苦导致了他们不想干农业,导致了农业危险和农村真穷昵?二、农村在“三农”问题中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农村为什么穷?是因为它是农村吗?是因为它是搞农业的人住的村子而穷了吗?详细分析起来,农村在农业和农民二者中,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
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从舆论氛围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就农民增收问题下发文件,是历年来力度最大、反响最强烈的文件。
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把中央1号文件誉为当前“三农”问题的“百科全书”、农民致富的“冲锋舟”,为之拍手叫好。
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三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谏言献策,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良言,各级干部也在大声呼吁,基层干部按照政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正开始热火朝天的贯彻执行。
但是许多基层干部,有个共同的感受是中央1号文件出台前大家千呼万唤,出台后又猛然不知如何下手抓落实,这反映出基层干部在做农村工作中如何科学理解领会中央精神、如何积极主动地落实中央决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但大家也感觉到,有两对矛盾需从政策层面解决。
一是“三农”政策与各级基层落实之间的矛盾;二是“三农”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
因此,在政策的制订上,必须体现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在抓落实上,必须是“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
学者和研究机构既要有使命感,又要切忌片面性、理想化。
实践者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又要防止盲从和畏难情绪。
二、“三农”问题必须拆分细化逐项解决“三农”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农村、农业、农民的合称。
农村是一个大概念,农业是一个产业,农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一个弱势群体。
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三农”问题急不得、慢不得。
因其是历史造成,并在历次体制变动中不断积累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市场经济的实践也证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科学、理性,从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瓶颈入手,拆分细化,逐项解决。
三、解决农村问题要三管齐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台了农村三项政策,即土地二轮承包期限三十年不变、减轻农民负担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
当前解决农村问题应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当前应该急速出台土地“永佃”,使用权继承、抵押、转让的土地政策,建立一个能使土地迅速流转的平台,如建立农村政策性银行,赋予其经营货币和经营土地的职能。
第二,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改革开放二十年,仅城市建设用地一项,城市就从农村拿走增值的2万亿。
1979--1994年的16年间实行农副产品剪刀差,农村就向城市贡献15000亿。
目前,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金融资产不足30%,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现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与城市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4,这是建国以来差距最大的时期。
因此,政府对农村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必须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
建议每年全国人大的例会审议财政预决算报告时,专题审议财政支持农村预决算执行情况。
各级人大例会也照此执行,使财政支持农业制度化、法制化,不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领导人的更迭而变化。
力争在近年内将财政支持农业资金量由现在的占年度财政收入10%左右提高到16%左右,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中上等水平。
第三,建立有效的农村管理体制。
建立有效的农村管理体制不仅是政治的需要,也是经济的需要。
现有的农村管理体制特别是乡镇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的发展,乡镇政府被赋予越来越多的义务,官僚主义、机构膨胀、收费欲望强烈,因此必须重新构筑乡镇治理机制。
现在有一种建议,撤销乡镇政府,从基层的实践来看,这种建议不现实。
目前我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和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突出,城乡人口比例4:6,城乡收入比例4:1;农村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大。
加之我国地理条件复杂,农村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脆弱,防灾抗灾任务繁重。
需要有强有力的政权机器和政治动员能力,需要基层政府行使职能保护产权、维护法治、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乡镇治理机制如何设计?中央党校曾业松教授提出的“建立乡镇村一体的自治行政体系”的构想,很符合农村实际,就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地方行政自治的思路和原则,使行政体制和自治体制结合起来,使乡镇政府具备更多的民意基础和责任意识。
四、解决农业问题要充分考虑产业规律正确认识农业是一项产业。
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的确是不少地方的实践,但目前一些地方还停留在微观层面,还没有从宏观上将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从产业政策上来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更应该把农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这个产业不管是弱势产业还是强势产业,还是传统农业状态下的小农产业,它毕竟是一个产业。
大部分国家,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从农业起步的。
我们应在认识上树立农业是一个产业的概念,从产业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角度来研究农业。
正确认识国家农业直补政策。
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对农业的直补政策,是对农民“多予”的一个直接体现,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但这只能是暂时性的措施,从长远考虑,应该研究直补资金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目前国家从总量上拿出了一大笔钱,但具体到每个农民头上,补助效益如何,值得深思。
农民一亩地国家补上十几元,农民也很高兴,一家三四亩地得几十元补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许多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反而没有能力和资金来解决,比如灌溉用的塘湖堰渠的修缮,农资市场的假冒伪劣整顿与治理等等,若政府在这方面对农业产业扶持就大有作为。
发展农业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
重点支持与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基本农田的治理和保护、旱涝保收田的建设、蓄水和灌溉工程、防洪除涝工程、机耕道路的修建、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再如建立质量检测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和品牌保护体系,在注册、保护和申报农业产品等方面出台一些政策。
这些资金补助和政策性支持并不是对哪一种产品进行的,而是对整个产业进行补助。
发展农业应走产业化的道路。
只有走产业化的道路,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够解决全国2.3亿户农民分散经营的问题。
通过产业化把农民组织起来,适应和参与市场经济,才能使我国农产品“优的多起来,多的优起来”,产业的“蜂窝型”才能“板块化”。
在过去我们对于产业化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和干涉的形式来发展产业化;二是把产业化限定为农特产品的经营,忽视了对大宗农业产品的发展。
所以,必须走出这两个误区。
首先应考虑传统的优质农产品,比如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性特产,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能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都是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适合当地农民种植习惯的,也是后来推广发展成本最低的产品。
所以,应从传统优良产品入手,走产业化的道路。
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具有比较经济优势的优良产品,迅速整合成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比如说山东的蔬菜、沿海的渔业,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等优特质产品。
其三,农业产业化不能忽视大宗农产品的产业化,比如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等的产业化,应迅速用政策催生一部分龙头产业。
同时,农业产业化要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
现在很多人认为工业化只存在于城镇,而且普遍认为乡镇企业已经垮掉了,工业化道路没法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新时期农村工业化的道路怎么走呢?有三条路径:做大做强现有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项目;从提升传统农业入手,走劳动密集型、资源转化型的工商业。
如果在农村也搞高科技,这是一个指导性的误区。
应着力发展一头在田间,一头在工厂,产品进商场的产业,特别是千家万户都能上的工业产业。
五、解决农民问题关键要解决好城乡统筹当前城乡统筹亟待解决的是农民绝对贫困问题,农民的市民待遇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的入手处,出路就是要加大农民市民化的福利建设,这也是城乡统筹的必然要求。
城乡统筹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农民贫困的体制性障碍也就清除了。
第二,建立农村养老体系。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民占总人口的74%,其中,60岁以上的有7285万人。
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不解决,农村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比如计划生育问题,农村家庭的规模虽然逐渐变小,完全核心户不断增多,理论上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由于养老仍以家庭为主,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迁徙。
农村若建立像城市一样的养老体系,可以参照城市筹措资金的方式来进行。
有个人部分,有集体部分,以及中央政府的补助。
从操作层面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解决资金的问题。
一是可以将7285万60岁以上老人承包的责任田的使用权的若干年抵押给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既经营货币又经营土地),获取社保资金。
如果使用权按15年抵押,每年使用费按300元计算,可以一次筹集近4000亿;二是将粮食直补资金和各级承担的粮食风险基金打入个人养老帐户;三是个人缴纳。
四是集体收益和社会筹集部分。
第三,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的有声有色,国家应该把它制度化、规范化。
在解决了低保和养老问题后,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考虑自筹资金,国家适当补助的方式。
六、成立政策性银行为农村金融输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本金中共xx镇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xx镇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各总支、各党支部:经研究,并报市委批准,我镇拟定于今年8月9日-10召开中国共产党xx镇第六次代表大会(具体会议时间待市委批复后正式通知)。
开好这次大会对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和带领全镇党员和干部群众加快xx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好党员代表是开好党代会的基本保证,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和市委《关于做好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匀党通[2006]22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将中国共产党xx镇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办法通知如下:一、选举单位的划分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以镇党委下属的各党总支和党支部为选举单位。
二、代表选举的原则1、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执行。
2、选举应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3、代表应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
三、代表的条件我镇第六次党代会代表应为正式组织关系在我镇的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的正式党员。
党代会代表是我镇共产党员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热爱党,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集体领导;2、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行党组织的各项决定、决议,努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3、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廉洁奉公,识大体、顾大局,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4、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知识,积极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显著贡献,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具有较高威信,并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较高议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