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春节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春节习俗
篇一:恩施春节民俗调查.doc
恩施春节民俗调查
1002杨宝
摘要:恩施是土家族、苗族集中地区,民俗很多,但仍以传统春节最为隆重。
在这民族地区,其春节自然有许多特殊习俗,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如过赶年、杀年猪、吃刨汤、煮甜酒、打糍粑、吃大肉、打年货等等。春节尾巴上是我们土家人注重的另一喜庆节日——元宵节。此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舞狮子、玩龙灯、演板凳戏、猜灯谜、吃汤圆等等,热闹非凡!
关键词:恩施民族地区春节民俗元宵
我的家乡在恩施,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这里素
有“华中植物园”、“鄂西林海”之称;这里被誉为“茶叶王国”、“水能王国”、“华中药库”和“世界硒都”;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董必武、贺龙、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开展过革命工作;这里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是土家文化的摇篮,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摆手舞、铜铃舞、肉连响、《龙船调》、《黄四姐》;这里还是一个山清水秀、石美洞奇,有着丰富的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生态旅游境地。因
此,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度过的是一个祥和的兔年春节!下面是我对恩施的春节民俗调查。
一、春节简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
的盛典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二、春节的历史与传说:
(一)历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
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
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二)传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
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
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
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
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
“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
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
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
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
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
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
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
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
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
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
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
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
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
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
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
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
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
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后来才演变为春联的。
三、春节过程:
湖北年歌:“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
二十七洗金漆(洗澡),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方言读yā)鐤罐咵。年初一,开门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
北京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
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些歌谣都简明地说出了春节的过程,但恩施不重视腊八,春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