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新课标】中考专题强化复习教案:《锐角三角函数》
第一轮复习教案:《锐角三角函数》(第15课时)【课标要求】1、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 ,cosA ,tanA)30。
,45。
,60。
角的三角函数值 2、使用计算器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3、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知识要点】1.sin α,cos α,tan α定义 sin α=____,cos α=_______, tan α=______ . 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3.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些_____________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4.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已知____________;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解直角三角形的公式:(1)三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2)角关系:∠A+∠B=_____,(3)边角关系:sinA=___,sinB=____,cosA=_______. cosB=____,tanA=_____ ,tanB=_____.6.如图(2)仰角是____________,俯角是____________.7.如图(3)方向角:OA :_____,OB :_______,OC :_______,OD :________. 8.如图(4)坡度:AB 的坡度i AB =_______,∠α叫_____,tan α=i =____.αab c【典型例题】【例1】 在Rt△ABC 中,a =5,c =13,求sinA ,cosA ,tanA .【例2】矩形ABCD 中AB =10,BC =8, E 为AD 边上一点,沿BE 将△BDE 对折,点D 正好落在AB 边上,求 tan∠AFE.【课堂检测】1.太阳光线与地面成60°角,一棵倾斜的大树与地面成30°角,这时测得大树在地面上的影子约为10米,则大树的高约为________米.(结果保留根号) 2. 某坡面的坡度为1_______度.3.(07山东)王英同学从A 地沿北偏西60º方向走100m 到B 地,再从B 地向正南方向走200m 到C 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 地 ( ) A .150m B .350m C .100 m D .3100m4.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我们体会到了国旗的神圣.某同学产生了用所学知识测量旗杆高度的想法.在地面距杆脚5m 远的地方, 他用测倾器测得杆顶的仰角为a,FA BCDE则tana=3,则杆高(不计测倾器高度)为( ).A.10mB.12mC.15mD.20m5.如图,测量人员在山脚A处测得山顶B的仰角为45°, 沿着倾角为30°的山坡前进1 000m到达D处,在D处测得山顶B的仰角为60°, 则山的高BC大约是(精确到0.01)( ).A.1 366.00m;B.1 482.12m;C.1 295.93m;D.1 508.21m6.铁路路基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其腰的坡度为2:3,顶宽6m, 路基高4m,则路基的下底宽( ).A.18mB.15mC.12mD.10m7.已知:Rt△ABC中,∠C=90°,cosA=35,AB=15,则AC的长是( ).A.3B.6C.9D.128.如图,测量队为了测量某地区山顶P的海拔高度,选M点作为观测点,从M点测量山顶P的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与水平线所夹的角)为30°, 在比例尺为1:50 000的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这两点的图上距离为6cm, 则山顶P的海拔高度为( )A.1 732m;B.1 982m;C.3 000m;D.3 250m10.(08十堰) 海中有一个小岛P,它的周围18海里内有暗礁,渔船跟踪鱼群由西向东航行,在点A测得小岛P在北偏东60°方向上,航行12海里到达B点,这时测得小岛P 在北偏东45°方向上.如果渔船不改变航线继续向东航行,有没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11.(07云南)已知:如图,在△ABC中,∠B = 45°,∠C = 60°,AB = 6.求BC的长. 60︒30︒E DCBAM(结果保留根号)【课后作业】1.某山路的路面坡度沿此 山路向上前进200m, 升高了____m.2.某落地钟钟摆的摆长为0.5m,来回摆动的最大夹角为20°. 已知在钟摆的摆动过程中,摆锤离地面的最低高度为am,最大高度为bm,则b-a= ____m(不取近似值).3.如图,△ABC 中,∠C=90°,点D 在BC 上,BD=6,AD=BC,cos ∠ADC=35,则DC 的长为______.4.Rt A B C ∆的斜边AB =5, 3co s 5A =,求ABC ∆中的其他量.5.(06哈尔滨)如图,在测量塔高AB 时,选择与塔底在同一水平面的同一直线上的C 、D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塔顶A 的仰角分别是30°和60°.已知测角仪器高CE=1.5米,CD=30米,求塔高AB .(保留根号)6.我市某区为提高某段海堤的防海潮能力,计划将长96m 的一堤段(原海堤的横断面如图中DCBA的梯形ABCD)的堤面加宽1.6m, 背水坡度由原来的1:1改成1:2,已知原背水坡长AD=8.0m,求完成这一工程所需的土方, 要求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值;提供数据2.24≈≈≈)i=1:2i=1:11.6mEDCB。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1.三角函数定义。
sinA=, cosA=, tanA=2.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º,则sin A 等于( )A .12B CD .12.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 30°+cos30° (2)2sin 45°-21cos30°(3)045sin 30cos +tan60°-tan30° (4)2sin450-3tan300+4cos600-6tan4503、已知sinA=21(∠A 为锐角),则∠A=_________,cosA=_______,tanA=__________.求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已知在Rt ABC △中,390sin 5C A ∠==°,,则tan B 的值为练习: 1、已知cosA=23,且∠B=900-∠A ,则sinB=__________.2、在Rt △ABC 中,∠C 为直角,sin(900-A)=0.524,则cos(900-B)=_________.3、∠A 为锐角,已知sinA=135,那么cos (900-A)=___________ .4、在Rt ABC △中,9032C AB BC ∠===°,,,则cos A 的值是 .二、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边角之间关系:sinA=c a cosA=c b tanA=b a(2)三边之间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例1、如图,△ABC 中,∠C=90°,AB=8,cosA=43,则AC 的长是 。
例2、如图,在Rt △ABC 中,∠C=90º,点D 是BC 上一点,AD=BD ,若AB=8,BD=5,则CD=1、在△ABC 中,∠C 为直角,已知AB=23,BC=3,求∠B 和AC .2、如果三角形的斜边长为4,一条直角边长为23,求斜边的高。
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示例教学法,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教学过程:
(1)通过回顾勾股定理,引导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锐角三角函数随角度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其性质。
(4)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2.学会使用计算器或手工计算方法,解决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
3.掌握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物体之间的距离等。
4.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求角的度数、证明线段相等等。
3.利用计算器、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思考题:
(1)思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同步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一)复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 掌握用直角三角形边之比来表示某个锐角的三角函数; 熟记30°,45°, 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的值,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它的对应的角度. 2.过程与方法:经历构建直角三角形,把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和数学建模思想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知识的复习,体会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广泛应用,深刻理解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角或其他边长。
难点:灵活构建直角三角形,把非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转化成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三、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学案;准备教学用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考标解读: 三个三角函数的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初中毕业会考命题的热点,考题的类型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也常出现在综合题的一小问。
二、夯实基础1. 基础练习:①.(2011 湖州中考)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 C =90°,BC =1,AC =2,则tan A 的值为 ( ) A .2B .12C .5D .25②.(2007·襄樊中考)计算:000230cos 60tan 45cos ⋅+等于( )A .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B.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C.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D.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③.Rt △ABC 中,若sinA=22,则∠A =_______. ④. 已知锐角α,且sin28°=cos α,则α=________.四道小题拉开复习序幕,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师生互动一起回顾知识形成网络。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概念;能较正确地用siaA 、cosA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功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能力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认识。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 正弦,余弦,正切概念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aA 、cosA 、tanA 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教学程序: 一.探究活动1.课本引入问题,再结合特殊角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归纳三角函数定义。
siaA=斜边的对边A ∠,cosA=斜边的邻边A ∠,tanA=的邻边的对边A A ∠∠3例1.求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的siaA,cosA,tanA 的值。
4.学生练习P21练习1,2,3 二.探究活动二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 30°cos45° tan60° 归纳结果2. 求下列各式的值(1)sia 30°+cos30°(2)2sia 45°-21cos30°(3)004530cos sia +ta60°-tan30°三.拓展提高P82例4.(略) 1. 如图在⊿ABC 中,∠A=30°,tanB=23,AC=23,求AB 四.小结 五.作业课本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sinA=c a cosA=c b tanA=ba(2)三边之间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 探究活动1.我们已掌握Rt △ABC 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师在学生思考后,继续引导“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让全体学生的思维目标一致,在作出准确回答后,教师请学生概括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个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3.例题评析例 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2 a=6,解这个三角形.例2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20 B ∠=350,解这个三角形(精确到0.1).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小结“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答:先求另外一角,然后选取恰当的函数关系式求另两边.计算时,利用所求的量如不比原始数据简便的话,最好用题中原始数据计算,这样误差小些,也比较可靠,防止第一步错导致一错到底.例 3在Rt △ABC 中,a=104.0,b=20.49,解这个三角形. (三) 巩固练习在△ABC 中,∠C 为直角,AC=6,BAC ∠的平分线AD=43,解此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锐角三角函数;2.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4.能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
三、教学难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函数吗?”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学习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首先,给出锐角的定义:“锐角是指小于90°的角”。
然后,给出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sin):在锐角∠A中,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余弦(cos):在锐角∠A中,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正切(tan):在锐角∠A中,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接着,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正弦、余弦、正切。
3.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正弦函数的性质: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值域在[-1,1]之间,单调递增。
余弦函数的性质: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值域在[-1,1]之间,单调递减。
正切函数的性质:定义域是全体非零实数,值域是全体实数,在每个周期内都是振荡的。
然后,通过绘制锐角的基本函数图像,让学生观察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特点。
4.练习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求解实际问题,如航空导弹的打击角度、建筑物的高度等。
五、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六、板书设计锐角三角函数正弦:sinA = 对边/斜边余弦:cosA = 邻边/斜边正切:tanA = 对边/邻边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正弦函数: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值域在[-1,1]之间,单调递增。
余弦函数:定义域是全体实数,值域在[-1,1]之间,单调递减。
正切函数:定义域是全体非零实数,值域是全体实数,振荡。
《28.1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九年级下册
《锐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掌握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基本性质。
3. 了解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将三角函数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三角板、直角三角形模型等。
2. 准备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准备教学资料:提供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函数知识。
4. 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三角函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回顾之前学习的三角函数概念。
2. 提出问题:如何在没有直尺和角度仪的情况下测量三角函数值?3. 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课题,并简单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二)新课教学1. 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以锐角A的正切函数tanA为例进行讲解。
2. 通过实物演示(如直角三角形)或多媒体展示(如动画模拟)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过程。
3. 进行例题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4. 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各种不同形状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值,加深理解。
5. 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测量方法和理解角度三角函数的方法。
6. 教师总结并强调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给出一些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让学生自行出题,进行小组互测,提高学习效果。
(四)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应用。
2. 布置一些与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思考题和探究题,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3. 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实际生活中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例子,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性质。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复习学案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复习学案一、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sinA 、cos A、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记忆0°、30°、45°、60°、9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函数值,并会由一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这个角;2、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出相应的锐角;3、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通过解直角三角的学习,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问题对微积分的思想有所感受。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三、知识点与方法(一)正弦、余弦、正切的意义【第1课时】(1)在Rt△ABC中,∠C=90度,则锐角A的与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则锐角A的与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则锐角A的与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
(2)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
【练习】1、把Rt△ABC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A′B′C′,那么锐角A,A′的余弦值的关系为()A.cosA=cosA′ B.cosA=3cosA′ C.3cosA=cosA′ D.不能确定2、如图1,已知P是射线OB上的任意一点,PM⊥OA于M,且PM:OM=3:4,则cos α的值等于( )A .34B .43C .45D .35图1 图2 图3 3、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a=c ·sinB B .a=c ·cosBC .a=c ·tanBD .以上均不正确 4、在Rt △ABC 中,∠C=90°,32cos =A ,则tanB 等于( )A .35B .C .25.5、、如图2,在△ABC 中,∠C=90°,BC :AC=1:2,则sinA=_______,cosA=______,tanB=______.6、如图3,在Rt △ABC 中,∠C=90°,b=20,c=220,则∠B 的度数为_______.7、已知:α是锐角,247tan =α,则sin α=_____,cos=_______. 8、如图,角α的顶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一边在x 轴上,•另一边经过点P ()32,2,求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9、(2013•自贡)如图,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网格中,⊙O 的圆心在格点上,则∠AED 的余弦值是 。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4.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动态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角度等。
3.使学生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三角函数进行求解;
(3)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了解三角函数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工程等。
4.小组合作题:
(1)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可根据个人能力选择完成;
2.作业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掌握常见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分析和解题等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全面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2)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锐角三角函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常见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2.有关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复习(1)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回顾与锐角三角函数相关的练习题。
2.讲授(1)解析定义法解析定义法是指通过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来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方法。
其基本定义如下:- 正弦函数sinA:在一个锐角三角形中,对于任意锐角A,a/b就是其正弦函数。
- 余弦函数cosA:在一个锐角三角形中,对于任意锐角A,b/c就是其余弦函数。
- 正切函数tanA:在一个锐角三角形中,对于任意锐角A,a/c就是其正切函数。
(2)练习题演练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解析定义法的运用。
3.拓展(1)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在锐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对边,锐角的邻边是锐角三角函数的邻边。
-在锐角三角形中,正弦函数的值总是小于等于1,余弦函数的值总是小于等于1,正切函数的值没有上界。
(2)常用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 根据锐角的大小和所在象限,计算sinA、cosA和tanA的值。
- 根据锐角的大小和所在象限,计算cscA、secA和cotA的值。
(3)练习题演练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常用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4.整合与应用(1)综合运用通过一些综合的锐角三角函数计算题,帮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2)实际问题通过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锐角三角函数中考复习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中考复习》 课型:复习课 教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锐角三角形函数的概念,能熟练应用sinA ,cosA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2.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来解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通过回顾与总结,培养并提高学生归纳、对比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来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形函数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启发、谈论、互动式探究并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 考点聚焦、夯实基础 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正弦:把锐角A 的__________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 ;余弦:把锐角A 的__________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 ; 正切:把锐角A 的__________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 .夯实基础1.如图,在Rt △ABC 中,∠C=90,AB=5,BC=4, 则sinA= ; cosA = ; tanA = .2.如图,直径为5的⊙A 经过点C(0,3)和点O(0,0),B 是y 轴右侧⊙A 优弧上一点,则∠OBC 的余弦值为_______。
3.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 ∠ABC 的值为________。
师总结: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圆中可以借助直角所对圆周角是直角得到直角三角形,网格纸中的直角三角形等,当然必要时需要转化角使得问题变得简单。
师补充:如何求sin ∠BAC ? 考点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30° 45° 60°sin αcos αtan α师生共同回忆锐角三角函数概念进入本节课主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1.指明个别学生口述 2.学生举手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构造直角三角形以及角的转化思想;3.学生个别回答,构造直角三角形ABD4.学生A 回答,过点C 作CE ⊥AB ,构造直角三角形ACE;学生B 补充利用等积法计算CE 学生快速口答,全班纠错课堂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拉开本节复习课的序幕给整节课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基础针对锐角三角函数基本概念设计练习及时巩固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熟记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并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能力ab c C BA CA Bx y OC A B C B A师提问:思考: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变化规律? 补充:若∠A+∠B=90°,那么:sinA = ;cosA = ;tanA = ;夯实基础1.已知角,求值:(1)2sin30°+3tan30°+tan45° (2)cos245°+ tan60°cos30° 2.已知值,求角:(1)已知 sin A = ,求锐角A .(2)已知 tan (∠A+20°)= ,求锐角A . (3)在△ABC 中, ∠A 、 ∠ B 均为锐角,且 ,求∠C 的度数。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复习)一、教学目标::1、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通过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锐角三角函数及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教学难点: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四、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复习本章知识结构(1)锐角三角函数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①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那么∠A的正弦:sin A=∠A的余弦:cos A=∠A的正切:tan A=∠B的正弦:sin A=∠B的余弦:cos B=∠B的正切:tan B=思考:通过边角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③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0°< α < 90°时对于sinα与tanα,角度越大,函数值越;对于cosα,角度越大,函数值越 .(2). 解直角三角形①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三边关系:三角关系:边角关系:(3). 三角函数的应用 ①仰角和俯角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 ② 坡度,坡角如图:坡面的铅垂高度(h )和水平长度(l ) 的比叫做坡面坡度.记作i ,即i= h l.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有 i = tan α. 坡度通常写成1∶m 的形式,如i =1∶6.显然,坡度越大,坡角α就越大,坡面就越陡. ③ 方位角:以正南或正北方向为准,正南或正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构成的小于900的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所示 (二)、双基练习1、若∠A 为锐角,sinA=13,则:cosA=_____,tanA=______2、比较大小:sin530_____ sin540 sin270______ cos7203、(2014·凉山州)在△ABC 中,若|cos A -12|+(1-tan B)2=0,则∠C 的度数是( )A .45°B .60°C .75°D .105°4、(2015·兰州)如图,△ABC 中,∠B =90°,BC =2AB ,则cos A =( )A .52B .12C .255D .555、如图,在菱形ABCD 中,DE ⊥AB ,cos A =35,BE =2,则tan ∠DBE的值是_ __. (三)、能力提升练习 6、(2015·巴中)计算:|2-3|-(2015-π)0+2sin 60°+(13)-1.7、(2015·丽水)如图,点A 为∠α边上的任意一点,作AC ⊥BC 于点C ,CD ⊥AB 于点D ,下列用线段比表示cos ∠α的值,错误的是( )A .BD BCB .BC AB C .AD AC D .CD AC8、(2015·太原)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则∠ABC 的正切值是( )A .2 B.255 C .55 D .129、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D=8,tan ∠BDC=34,则线段AB 的长为( ) A 、 4 B 、5 C 、6 D 、1010、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所成的锐角为α,若AC=a ,BD=b ,则:S □ABCD=( )A 、12absinaB 、absinaC 、abcosaD 、 12abcosa11、如图,直径为10的⊙A 经过点C(0,5)和点O(0,0),B 是y 轴右侧⊙A 优弧上一点,则∠OBC 的余弦值为( )A .12B .34C .32D .4512、(2014·临沂)如图,在某监测点B 处望见一艘正在作业的渔船在南偏西15°方向的A 处,若渔船沿北偏西75°方向以4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航行半小时后到达C 处,在C 处观测到B 在C 的北偏东60°方向上,则B ,C 之间的距离为( )A .20海里B .10 3 海里C .20 2 海里D .30海里13、(2015·曲靖)如图,在半径为3的⊙O 中,直径AB 与弦CD 相交于点E ,连接AC ,BD ,若AC =2,则cos D =____. 14、(2015·宁波)如图,在数学活动课中,小敏为了测量校园内旗杆AB 的高度.站在教学楼的C 处测得旗杆底端B 的俯角为45°,测得旗杆顶端A 的俯角为30°.若旗杆与教学楼的距离为9 m ,则旗杆AB 的高度是__________m (结果保留根号)15、(2015·牡丹江)在△ABC 中,AB =122,AC =13,cos B =22,求BC 的长。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数学个性化教学教案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时间年月日年级九学科数学课时 2 h 学生姓名授课主题锐角三角函数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综合运用教学难点1、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历次错题讲解】二、【基础知识梳理】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0,设BC=a,CA=b,AB=c,锐角A的四个三角函数是:(1) 正弦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ABC,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 A =ca,(2)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行ABC,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 A =cb,(3)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 A =ba,这种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1)锐角∠A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且∠C=900;(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每条边均用所对角的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否则,不存在上述关系2、坡角与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为坡度(或坡比),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
3、锐角三角函数关系(1)平方关系:sin2A + cos2A = 1;4、互为余角的两个三角函数关系若∠A+∠B=∠90,则sinA=cosB ,cosA=sinB.学习札记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 锐角α 300 450 600sin α cos α tan α6、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的概念: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2、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90,则222c b a =+,反之,已知a ,b ,c 为三角形ABC 的边。
中考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案
综
合
运
用
【自主探究】
1如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格点上,若将△ACB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C′B′,则tanB′的值为()
A. B. C. D.
第1题图
2.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C=3,AC=4,那么cosA的值等于()
A. B. C. D.
第2题图
教师展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要求学生做题时注意知识点和方法的运用,做每一道题进行反思总结.
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形,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在题目解决中所体现的解题规律.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分析
通过学生思考梳
理锐角三角函数
的知识运用.
一生展示,其它小组补充完善,展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注重一题多解及解题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注意总结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以生为本,正视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三、【板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
四、【教后反思】
锐角三角函数首先是放在直角三角形中研究的,显示的是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值是边与边之间的比值,锐角三角函数沟通了边与角之间的联系,它是解直角三角形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教学
重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教学
难点
能够具有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知
识
回
顾
1.在Rt△ABC中,∠C=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5,AC=6,则tanB的值是()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章末复习
章末复习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锐角三角形函数的意义,能用定义进行相关的计算;2.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能用计算器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利用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相应角的度数;3.能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4.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5.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回顾,巩固所学知识,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教学难点】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教学前,教师应根据本章知识内容设计一个适合要求的知识结构框图,教学时,与学生一道回顾本章知识,按自己的设计思路展示出结构图,让学生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系统理解.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问题 1 请用计算器探索出锐角函数的函数值随自变量锐角从小到大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教学说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求出0°〜10°,10°〜20°,20°〜30°,……,80°〜90° 之间的某一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通过分析得到的函数值,可获得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些简单性质.【归纳结论】对于锐角A,它的正弦函数 (sinA)的函数值随自变量锐角A的增大而增大,且sinA必满足0< sinA<1;它的余弦函数(cosA)的函数值随锐角A的增大而减小,且 cosA必满足0<COSA<1;它的正切函数(tanA) 的函数值随锐角A的增大而增大,且tanA满足tanA >0.试一试若锐角A的余弦值cosA = 3,则锐角A的取值范围是()A. 60°<A<90°B. 45°<A<60°C. 30°<A<45°D. 0°<A<30°分析与解由于cos30°=≈0. 866,cos45°= ≈0.707 ,cos60° =12,且 cosA = 34= 0.75,知 cos45°<cosA<cos30°,结合余弦函数的性质,其函数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可知 30°<A <;45°,故应选 C.问题 2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及勾股定理,你能证明sin2A + cos2A = 1吗?你有何发现?问题3 若∠A + ∠B =90,你能探索出 tanA与tanB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相应锐角的三角函数的意义不难得出结论.经历由问题1的感性认识到问题2、3的理性思考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解题技能.【结论】 1.对于任意锐角A ,总有sin 2A + cos 2A = 1 ;2.若两个锐角∠A ,∠B 满足∠A + ∠B = 90°, 则必有 tanA • tanB = 1.试一试 化简 22sin 232sin 231cos 23︒-︒+-︒-tan1°·tan11°· tan21°·tan31°·tan89°·tan79°·tan69°·tan59°.分析与解 由2sin 232sin 23︒-︒ = 2sin 231︒-()= |sin 231︒-| = 1 - sin23°,21cos 23-︒ = 2sin 23︒ = sin23°,及tan1°·tan89°=1 等可得到原式 = 1 - sin23°+ sin23°- 1 = 0.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在Rt △ABC 中,∠C=90°,已知cosA=13,求cosB 和tanA的值.分析与解 结合图形及已知条件,由cosA= 13 =AC AB ,故不妨设AC=m ,则AB=3m ,由勾股定理易得BC=22m ,从而cosB =BC AB= 223m m = 223, tanA =BC AC = 22m m = 22.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以AB 为直径的⊙O经过点C ,E 是⊙O 上一点,且∠BEC=45°.(1)试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E=8 cm,sin∠BCE = 45,求⊙O的半径.分析与解本例是一道圆、平行四边形、锐角三角函数的小综合问题,在(1)中可直接由∠BEC=45°得到∠BOC=90°(添加辅助线OC),再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到∠OCD=∠BOC=90°,从而CD是⊙O的切线;在(2)中,应先连AE,利用圆的性质可得∠BAE=∠BCE,又AB为⊙O直径,故△ABC为直角三角形,这样由sin∠BCE= 45,得到sin∠BAE=4 5 = BEAB,又BE=8,从而得AB=10,故⊙O的半径为5.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不是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常常需通过添加辅助线,将这一锐角三角函数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某个角的三角函数来解决问题.例3 小刘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吊车的工作过程,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已知吊车吊臂的支点O距离地面的高OO'=2米,当吊臂顶端由A点抬升至点A'(吊臂长度不变)时,地面B处的重物(大小忽略不计)被吊至B'处,紧绷着的吊缆A B''=AB.AB垂直地面O'B于点B,A B''垂直地面O'B于点C,吊臂长度O A'=OA=10 m,且cosA = 35,sin A' = 12.(1)求此重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BC;(2)求此重物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B'C.(结果保留根号)分析与解过O作OF⊥AB于F,交A B''于点E(如图),这样可在Rt△AOF中,利用OA=10, cosA= 35,求出AF=6,从而得OF=8,在Rt△A'OE中,由O A'=10,sin A'=12,得OE=5,从而BC=EF=OF-OE=8-5=3 m,即重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为3 m;同样,可求出AB=AF+BF=AF+OO' =6+2=8,在Rt△A'OE中,可得A'E=53.故A'C=A'E+EC =53+2,这样B'C= A'C-A B''=A'C-AB=53+2-8=53-6,即此重物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距离为(53-6) m.例 4 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欲测量公园内一棵树DE的高度.他们在这棵树正前方一座楼亭前的台阶上A点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30°,朝着这棵树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C处,测得树顶端D的仰角为60°,已知A 点的高度AB 为2 m ,台阶AC 的坡度为1∶3 (即AB ∶BC=1∶3,且B 、C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请根据以上条件求出树DE 的高度(测倾器的高度忽略不计).分析与解 如图,过点A 作AF ⊥DE 于F ,则四边形ABEF 为矩形.∴AF=BE ,EF=AB=2.设DE=x ,在Rt △CDE 中,CE=tan DCE DE ∠ = tan 60?DE = 33x . 在Rt △AFD 中,DF = DE - EF = x - 2,∴AE=tan DAF DF ∠ = 2tan 30?x - = 3(x 2)-. ∵AF = BE = BC + CE ,∴3(x 2)- = 23 + 33x .解得.例5 图甲是一个水桶模型示意图,水桶提手结构的平面图是轴对称图形,当点O 到BC (或DE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O 的半径时(⊙O 是桶口所在圆,半径为OA ),提手才能从图甲的位置转到图乙的位置,这样的提手才合格.现用金属材料做了一个水桶提手(如图丙A-B-C-D-E-F ,C-D 是CD 〖T ,AB=FE=5 cm ,∠ABC=∠FED=149°.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水桶提手是否合格.(参考数据:314≈17.72,tan73.6°≈3.40,sin75.4°≈0.97,)分析与解要判断图丙中所示提手是否合格,可过O作OM⊥BC 于M,只须比较OM与OA的大小即可.这时再连OB,在Rt△ABO中,由tan ∠ABO = OAOB= 3.4及tan73.6°=3.4可知∠ABO=73.6°,又∠ABC=149°,从而= 175∠MBO=75.4°,又OB = 22+ =314≈17.72,且sin+ = 25289AB OA,∴OM=OB·sin∠MBO=17.72×sin75.4°=17.72×0.97≈17.2,∠MBO=OMOB由OM>OA知,这个提手是合格的.【教学说明】上述所选四道题中的例1,例2可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互相检查.例3、例4文字叙述较长,教师应作好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寻结论,进一步体验用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方法,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师生相互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方法的提炼,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1.布置作业:从教材P84~85复习题28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为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章的知识体系,教学的展开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指导学生自主理清由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模型的思路,增强学生数学问题的转化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锐角三角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概念;能正确的用siaA 、cosA 、tanA 表示直
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功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并能根
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能力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复习,让学生学会将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来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复习,体会数形结合、转化和方程等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弦,余弦,正切概念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
难点: 正弦,余弦,正切概念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复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所要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创设情境 复习旧知。
1.在Rt △ABC 中,∠C=90°,AC=3,BC=4,那么sinA= ______,cosB=______, tanA=______。
(1)由课前热身中的习题回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 专题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右图在Rt △ABC 中,∠C=90°,a 、b 、c 分别是其三边。
正弦sinA=__________。
余弦cosA =__________。
正切tanA=__________。
(2)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说出课前热身中∠B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本环节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展示成果,专题一展示完后。
教师及时点拨,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即锐角的三角函数,类比∠A 的三角函数,说出∠B 的三角函数,巩固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体系。
三、诊断练习、巩固旧知。
1、在Rt △ABC 中,∠C=90°,如果sinA =135,则tanB= 。
2、正方形网格中,AOB ∠如图放置,则AOB cos =
3、如图所示: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半径为1的⊙O 的圆
心O 在格点上,求tan ∠AED
专题二 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A B C a c b A B
O 第2题
A 度数的增大,它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如何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树形结合,推倒出特殊锐角三角函数,既巩固了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又可以增强对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记忆。
巩固练习: 1.cos 245°+ tan60°cos30° 2
3.点(-sin60°,cos60°)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 4、比较大小:
(1)tan35°___ tan65° (2)sin70°___ cos10°
5.若tan(α+20°)= 3,锐角α的度数应是______
6、已知2cosA -3= 0 ,求锐角A 的度数 .
本环节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由每小组组长提炼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其它组的组员帮助解决。
都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试题练习加深对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记忆。
四、中考链接,提升技能。
青青草原上,灰太狼每天都想着如何抓羊,而且是屡败屡试,永不言弃.
(如图所示)一天,灰太狼在自家城堡顶部A 处测得懒羊羊所在地B 处
的俯角为60°,然后下到城堡的C 处,测得B 处的俯角为30°.已知AC=403米,若灰太狼以5m/s 的速度从城堡底部D 处出发,几秒钟后
能抓到懒羊羊?
设计意图: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五、回顾反思,提炼升华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各抒己见,不拘泥于形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
给予帮助,让语言表达更准确。
设计意图: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体会解题技巧和应用的数学思想。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某盏路灯照射的空间可以看成如图9所示的圆锥,它的高204sin 45(3)4-︒+-π+-1
1()3--
A
C B D
300 600 图9
AO = 8米,母线AB 与底面半径OB 的夹角为α,34tan =α,则圆锥的底面积是 平方米(结果保留π). 2、在△ABC 中,若│sinA-12
│+(32-cos B )2=0,则∠C=_______ 3.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则sinB 的值为
4、如图所示,已知⊙O 的半径为5cm ,弦AB 的长为8cm ,P•是AB•延长线
上一点,•BP=2cm ,则tan ∠OPA 等于( )
A .32
B .23
C .2
D .12
5、 如图,在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设∠ADE=α,且cos α=5
3,AB=3,则AD 的长为( )
A.4
B.165
C.203
D.163
设计意图:题型练习在上面重要环节中有很多渗透,通过用不同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弥补课堂学习的遗漏和不足。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