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凝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态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原因: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 V m /(多为增大)为3%~5%,金属熔化潜热m H ∆比其汽化潜热b H ∆小得多,为汽化潜热的1/15~1/30。
2粘度:定义: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应力τ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dy dv x /的比例系数。dy dv x ητ= 相关数学表达式:)exp(203T k U T k B B τδη= 0τ为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周期(对液态金属约为s 1310-) 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以3δ成反比。
3运动粘度为动力粘度除以密度,即ρην/=粘度的影响因素:①金属液的粘度η随结合能U 按指数关系增加;②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③η与温度T 的关系受两方面共同制约,但总的趋势随温度T 而下降。
4粘度在材料成型中的意义:①粘度对层流的影响远比对湍流的影响大。在层流情况下的液体流动要比湍流时消耗的能量大。当2300>e R 时,为湍流,当2300 雷诺数Re=ηρ νDv Dv =(D 为直接,v 为速度,v 为运动粘度) ρνη速层D R f 32e 32== 2.02 .00.2092.0e 092.0) 速(湍ρνηD R f == 5流动阻力越大,管道中运输相同体积的液体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大,或者所所需压力差也就越大,由此可知,在层流情况下的液体流动要比湍流时消耗的能量大。 6夹杂物和气泡的上浮速度与液体的粘度成反比η ρρ2 )(92r g v B m -=(m ρ为液体合金密度,B ρ为夹杂物或气泡密度) 下沉m B ρρ-(即杂—液)。 7.压力差:对一般曲面σ)11(2 1r r p +=∆(σ表面张力) 对圆柱形(2r =∞)则p ∆=r σ(式中1r r =) 对球形(如液滴)(21r r =)则r p σ2=∆(式中21r r r ==) 9附加压力的意义:铸造过程金属液是否侵入砂型毛细管而形成粘砂,与表面张力σ引起的p ∆有关,金属液与砂型不湿润,有利于防止金属侵入砂型毛细管而形成粘砂,但毛细管直径D 及金属液静压头H 越大,越容易产生粘砂。gH D c ρσ4= 12液态金属停止流动机理: 1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及温度范围很窄的合金,(在金属的过热过量未散失尽以前为纯液态流动,为第一区。金属继续流动,冷的前端在型壁上凝固结壳,而后的金属液是在被加热了的管道中流动,冷却强度下降,为第二区。第三区是未被完全融化而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固相区,在该区的终点金属液耗尽了过热过量,第四区液相和固相具有相同的温度——结晶温度) 2结晶温度范围很宽的合金,在过热过量未散失尽以前,金属液也可以纯液态流动。温度下降到液相线以下时,液流中析出晶体,顺流前进,并不断长大。液流前端不断与冷的型壁接触,冷却很快,晶粒数量最多,使金属液的粘度增加,流速减慢。当晶粒数量达到某一临界数量时,便结成一个连续的网络。当液流的压力不能克服此网络的阻力时,即发生堵塞而停止流动。 13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对应着纯金属、共晶成分和金属间化合物之处流动性最好,当液流前端的枝晶数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15%~20%,金属液就停止流动)2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金属型的蓄热系数b2是砂型的十倍或数十倍以上),3浇注条件方面的因素,(浇注温度越高、充型压头越大,则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越好)4铸件结构方面的因素,(即使在铸件材质、铸件性质及浇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体积的折算厚度越大,由于与铸型接触的表面积小,散热较缓慢,因而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越好) 14提高充型能力:1正确选择合金成分。(调整成分到共晶成分附近,或结晶温度范围小的合金,或者对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细化晶粒,改变枝晶形态。 2合理的熔炼工艺(原材料去锈,去污,减少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脱氧时先加锰铁,再加硅铁。高温出炉,低温浇注) 1不稳定温度场:不仅在空间上变化并且也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 2热量传递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热传导:在连续介质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而仅依靠分 子、原子及自有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输称为热传导。 热对流:由流体各质点间的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转移方式称为热对流。 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原子振动而发出的一种电磁波的能量传递。 3铸造过程中液态金属在充型时与铸件间的热量交换以对流为主。 4研究铸件温度场的方法有解析法、数值法、实测法。 5金属型铸型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铸件的凝固、冷却速度变快。而砂型铸型的导热性能较差,在界面两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温度分布形态。 6铸件的凝固时间:指从液态金属充满型腔后至凝固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7金属凝固的平方根定律22 K ξτ= K R =τ(K 为凝固系数,ξ为大平板厚度的一半,R 为铸件的折算厚度也成为模数,t 为凝固时间) 8铸件凝固方式分类:逐层凝固、体积凝固、中间凝固。(低碳钢近于逐层凝固方式,中碳钢为中间凝固方式,而高碳钢近于体积凝固方式) 9铸件凝固方式的影响因素:1合金凝固温度区间的影响。在铸件断面温度梯度相近的情况下,固液两相区的宽度取决于铸件合金的凝固温度区间的大小。 2温度梯度和影响。当温度梯度较大时,固液两相区较窄,合金近于逐层凝固方式凝固;当温度梯度较为平坦时,固液两相区明显加宽,合金近于体积凝固方式。 第三章 1相变驱动力:根据热力学原理,相变是系统自由能由高到低变化的过程,新相与母相的体积自由能之差Gv ∆即为相变驱动力。 2Tm T Hm Gv ∆∆-=∆(Hm ∆为熔化潜热Tm 平衡凝固点(过冷度T ∆越大,Gv ∆越大) 3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定义:特定温度*T 下固相合金成分浓度*S C 与液相合金 成分浓度*L C 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L S C C K 0 K0<1时,K0越小,成分偏析越严重。K0>1,K0越大,成分偏析越严重。 4均质形核:指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亦称“自发形核”。 非均质形核:依靠外来质点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生核过程。 3、5均质形核与非均质形核的形核功、形核半径、形核率的计算(熟记公式) 均质形核:①形核半径 ∆T ∆H T =∆-=m m S LS V S LS V G V r σσ22* ②形核功23* )(316∆T ∆H T =∆m m S LS ho V G σπ ③形核率 )exp()exp(*KT G KT G C A ∆-∆-=I 非均质形核:①形核半径 ∆T ∆H T =∆-=m m S LS V S LS he V G V r σσ22* ②形核功 *3*)cos cos 32(41ho he G G ∆+-=∆θθ (临界晶核半径*r 与过冷度T ∆成反比,即T ∆越大(温度越高),则*r 越小) 6更具Jackson 提出的理论,从原子尺度看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可分为两类粗糙界面,光滑界面。Jackson 因子a 可作为液—固微观界面结构的判据:凡a ≤2的物质,晶体表面有一半空缺位置时自由能最低,此时的固—液界面形态被称为粗糙界面,大部分金属属于此类,a>5的物质凝固时界面为光滑面。 7晶体生长方式:1连续生长,2台阶方式生长(①形成二维晶核,②螺型位错 ③孪晶面 8晶核很少按二维晶核生长方式进行原因:在小的过冷度下具有光滑界面结构的物质,其生长方式按螺旋位错方式进行,而以二维晶核方式进行生长是不可能的;过冷度很大时,又易于按连续方式生长,这时二维晶核生长方式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