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构件(柱梁板墙)基本构造要求
框架结构构造柱设置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框架结构构造柱设置规范篇一: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规定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定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
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
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
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
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
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
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
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要求
将各种内力组合情况下的内力图,画在同一张图上,形 成内力叠合图,其外包线称为“内力包络图”。
11
分析以下两跨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12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梁高度h主-板的厚度h板) ×负载宽度L1+梁侧 抹灰重量
主梁受到的集中活荷载设计值Q主=
板面活载设计值q板×负载面积L1×L2 8
模块5 结构设计计算
三、内力计算(求内力)
受弯构件所需要求的内力为M和V
计算方法:弹性法和塑性法
弹性法严谨,配筋量多。 塑性法经济,但易开裂,下列构件不能采用,
①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②对裂缝宽度有较高要求的结构; ③重要部位的结构。
9
弹性法计算内力
10
(1)荷载的最不利组合
满布的恒荷载+最不利的活荷载布置 活荷载最不利的布置原则: 1)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 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2)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3)求某支座边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与支座最大负弯矩的布置 相同。
力的作用。附加横向钢筋有附加箍筋(不少于2φ 6)和附 加吊筋(不少于2φ 12)两种类型,宜优先选用附加箍筋。
23
4)主梁与次梁相交处上部钢筋布置按下图:
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5~60)mm,双排筋 h0=h-(80~90)mm 板受力负筋
梁板柱墙模板施工方案
梁板柱墙模板施工方案
在建筑施工中,梁板柱墙模板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承担着支撑混
凝土浇筑、保证结构准确度和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等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梁板柱墙模板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
1. 施工前准备
在开始梁板柱墙模板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对施工场地进
行规划、清理、平整,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定模板的类型和规格等。
2. 模板安装
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确定梁板柱墙模板的安装位置和尺寸。
在安装
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尺寸精度,保证结构准确度。
同时,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支撑和固定,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混凝土浇筑
在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筑
速度、浇筑高度和混凝土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4. 拆除模板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可以对模板进行拆除。
在拆除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技巧,避免损坏混凝土结构。
同时,要及时清理模板,做好模板的维护和存放工作,以备下次使用。
5. 安全施工
梁板柱墙模板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施
工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定期检查模板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梁板柱墙模板施工方案对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人员在施
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实现施工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名词解释 (构造柱设置要求)
1. 混凝土: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
2. 水灰比:水泥浆、砂浆、混凝土拌合料中,拌和用水与水泥的质量比.3. 砖:以黏土、页岩以及工业废渣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小型建筑砌块。
4. 现浇:通过在现场组装模板,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5. 现浇砼:在施工现场支模浇注的混凝土。
6. 现浇板:在现场搭好模板,在模板上安装好钢筋,再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然后再拆除模板。
7. 钢筋砼:浇筑混凝土之前,先进行绑筋支模,也就是用铁丝将钢筋固定成想要的结构形状,然后用模板覆盖在钢筋骨架外面。
最后将混凝土浇筑进去,经养护达到强度标准后拆模。
8. 模板: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成型的模具,由面板和支撑系统、连接配件组成。
模板按材料分为:钢模板,竹胶板,木模版,塑胶板。
9. 脚手架: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
10. 烈度: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
11. 冻深:冻深是冬季时自地平面以下冻结的深度。
12. 回填:将土重新填入(如沟渠或沿基础墙周围的空隙);亦指用任何材料重新填满(如坑道)。
13. 场地平整: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14. 钎探:将钢钎打入土层,根据一定进尺所需的击数探测土层情况或粗略估计土层的容许承载力的一种简易的探测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
15. 地基: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16. 基础:直接与地基接触用于传递荷载的结构物的下部扩展部分。
17. 大放脚:是指从基础墙断面上看单边或两边阶梯型的放出部分,根据每步放脚的高度是否相等,分为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
18. 筏板基础:(又名满堂基础和筏形基础)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
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要求
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要求1.设计依据和要求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的依据主要包括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建筑设计方案要求、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物的结构等级和抗震设防要求,根据相关规范确定梁柱结构的受力计算标准和设计参数,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2.结构布局和构件选型在进行梁柱方案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荷载传递路径,合理确定梁柱结构的布置和空间位置。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梁柱截面尺寸和材料,确保梁柱结构能够承担建筑物的荷载并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
3.受力计算和分析在进行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时,需要进行梁柱结构的受力计算和分析。
通过对梁柱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梁柱结构的内力大小和分布情况,评估梁柱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确保梁柱结构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能。
4.节点设计和连接方式在梁柱方案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和细部构造。
通过对梁柱节点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节点连接方式和构造形式,确保梁柱结构的节点能够满足受力和变形要求,并保证梁柱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5.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在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梁柱结构的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
合理确定梁柱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确保梁柱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减少施工难度和提高施工效率。
总结:主体工程梁柱方案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合理的梁柱结构方案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能。
在梁柱方案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荷载要求,合理确定梁柱结构的布局和构件选型,进行受力计算和分析,设计合理的节点连接方式和细部构造,考虑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确保梁柱结构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施工需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梁柱方案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和施工质量,促进建筑结构的科学发展。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结构柱设置规范要求一、框架结构填补墙:1、抗震规范第: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补墙1、平均对称,宜防止形成单薄层或短柱;、砌体的沙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2MU2.5 ,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 ;墙顶应与框架梁亲密联合;3、填补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 设 2A6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沿墙全长贯穿。
、墙长大于5m4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出8m 或层高 2 倍时,宜设钢筋结构柱;墙高明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设置与柱相连且沿墙全长贯穿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补墙,应采纳钢丝网沙浆面层增强;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6.3:框架填补墙:考虑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抗震》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
在正常使用和正常保护条件下,填补墙的使用年限和主体结构同样,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填补墙的结构设计规定:1、轻质块体资料其强度等级:自承重的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空心砖: MU10 、 MU7.5 、 MU5 、 MU3.5 ;轻集料混凝土砌块:MU10 、 MU7.5 、MU5 、MU3.5 ;、填补墙砌筑沙浆的强度等级M5 ( Mb5 、 Ms52 );、填补墙的墙体厚度90mm3 ;、用于填补墙的夹心复合砌块,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4填补墙与框架的连结,可依据设计要求,采纳开脱或不开脱方法。
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采纳填补墙与框架开脱的方法。
(不开脱是指框架与砌体之间有砌体加钢筋相连结,梁和墙顶也密切连结,反之为开脱)采纳开脱的方法:、填补墙两头与框架柱、填补墙顶面和框架梁之间流出20mm1 的空隙;;柱竖向钢筋2A10、填补墙端部应设置结构柱,柱间距204m倍墙厚,且,箍筋,柱宽100R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结,绑扎接头,竖向间距A5400宜为 30d,焊;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15 接时(单面焊)10d 的空隙,用硅胶或其余弹性密封资料封缝;当填补的洞口时,洞口双侧应加设宽度50 的单筋混凝土柱;2100墙有宽度、填补墙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5003 ,墙顶卡口板的水平梁的截面高度填补墙高60 ; 4 时,墙体高度超出、1500 间距;6m 4m 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1)
• 三、板的配筋
• 1、板的受力钢筋 • ①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板的 受拉区,承担由产生
的 拉应. 力 • ②受力钢筋常采用 HPB235级和 HRB33级5 钢筋。
常用直径为 6mm、8mm 、10mm、12m其m中现浇 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
• ③受力钢筋最小间距为 70mm,最大间距,当板 厚h≤150时不宜大于 200m,m当板厚h>150时不 宜大于 250m,m且不宜大于 1.5。h
≥30mm
1.5d c≥cmin
d
1、钢筋外边缘至砼外边 缘的距离 称作砼保护层
厚度C。
2、主要作用,一是保护
钢筋不致锈蚀,保证结构
h0
的耐久性;二是保证钢筋
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三是
≥cmin 1.5d
在火灾等情况下,避免钢 筋过早软化。
a
c≥cmin
3、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应 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也不
d ≥cmin c≥cmin
板: as= 15~20mm
31
(3)梁宽则由高宽比来确定:一般矩形截面h/b=2~3 ,T形截 面h/b=2.5~4。常用梁宽为 120、150、180、200、m3m00,…大于 250mm以后以 为50模mm数递增。
19
3.2.1 梁的一般构造要求
梁、板截面高跨比h/l0参考值
构件种类
简支梁
主梁
连续梁
整体肋形梁
悬臂梁 简支梁
21
• 三、梁的配筋 • 钢筋砼梁中通常配置有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
箍筋及架立筋构成的钢筋骨架。当梁的截面高度较 大时,还应在梁侧设置构造钢筋及相应的拉筋。
22
• 三、梁的配筋
• 1、纵向受力钢筋 • 单筋截面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一、框架结构填充墙:1、抗震规范第: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1、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低于,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设2A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设置与柱相连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框架填充墙:考虑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抗震》非结构构件的规定计算。
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填充墙的使用年限和主体结构相同,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填充墙的构造设计规定:1、轻质块体材料其强度等级:自承重的空心砖、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空心砖:MU10、、MU5、;轻集料混凝土砌块:MU10、、MU5、;2、填充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5(Mb5、Ms5);3、填充墙的墙体厚度90mm;4、用于填充墙的夹心复合砌块,两肢块体之间应有拉结;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开脱或不开脱方法。
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开脱的方法。
(不开脱是指框架与砌体之间有砌体加钢筋相连接,梁和墙顶也紧密连接,反之为开脱)采用开脱的方法: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和框架梁之间流出20mm的间隙;2、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20倍墙厚,且4m,柱宽100;柱竖向钢筋A10,箍筋宜为A R5,竖向间距400;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30d,焊接时(单面焊)10d;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15的缝隙,用硅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2100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50的单筋混凝土柱;3、填充墙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500,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1500;4、墙体高度超过4m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
梁板柱配筋要求
梁板柱配筋要求一、梁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根据梁的受力情况,主筋主要承担弯矩作用,剪力筋则主要承担剪力作用。
根据受力计算,确定梁主筋和剪力筋的截面积和间距。
2.肋筋和箍筋:梁的承载力不仅与主筋有关,还与肋筋和箍筋的设置有关。
肋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和抗剪承载力,而箍筋则主要起到约束主筋和肋筋,提高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一般为梁宽的最小值。
4.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梁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梁高的1/4,直径不大于梁宽的1/85.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梁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二、板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板在竖向的弯曲和剪切力作用下,需要设置主筋来承担弯矩,剪力筋来承担剪力。
2.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板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板厚的1/3,直径不大于板厚的1/8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同样要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一般为板厚的最小值。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板的钢筋连接应保证牢固可靠,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5.钢筋的受力构造:板的钢筋设置需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限度的要求,一般采用等距或等间距分布的方式。
三、柱的配筋要求1.纵向钢筋:柱的纵向钢筋一般采用螺旋绕筋和直筋两种形式。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直径和弯起长度。
2.箍筋:柱的箍筋主要作用是约束纵向钢筋、提高柱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柱宽的最小值,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柱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方式。
5.装配式柱的配筋要求:对于装配式柱,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模数和连接配筋的要求。
国家开放学《建筑结构》
判断题1、Q235中235表示钢材的极限强度为235N/mm2。
()正确选项:×2、部分预应力是指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混凝土允许出现拉应力或开裂,即只有部分截面受压。
()正确选项:√3、大、小偏心受压情况通过相对受压区高度与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的比较来判别。
()正确选项:√4、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 )正确选项:√5、对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外力仅依靠杆和螺孔之间的抗剪和承压来传力。
()正确选项:×6、钢结构具有结构断面小、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易于加工、施工方便等优点,但是造价高、耐火及耐腐蚀性能不好。
()正确选项:√7、钢结构是由钢构件经焊接、螺栓或铆钉连接而成的结构。
()正确选项:√8、钢筋混凝土板内的钢筋应等间距双向布置形成钢筋网,一般有纵向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
()正确选项:√9、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变形计算的实质是强度验算。
()正确选项:×10、钢筋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取值与柱两端的支撑情况无关。
()正确选项:×11、钢筋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取值与柱两端的支撑情况有关。
()正确选项:√12、钢筋混凝土柱作为受压构件,其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柱中钢筋,因此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钢筋是经济合理的。
()正确选项:×13、混凝土双向受压的抗压强度低于单向抗压强度。
()正确选项:×14、混凝土双向受压的抗压强度高于单向抗压强度。
()正确选项:√15、混凝土一向受拉一向受压应力状态时,其抗拉强度高于单向抗拉强度。
()正确选项:×16、结构抗力是指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内力和变形的能力。
()正确选项:√17、结构抗力是指结构上的各种作用在结构内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的总称。
()正确选项:×18、梁、板、柱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
()正确选项:√19、烈度的大小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梁的基本构造要求
作用:一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形成钢筋网;二 是将板上荷载有效地传到受力钢筋上去;三是防止温度 或混凝土收缩等原因沿跨度方向的裂缝。
8
数量:梁式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 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 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 6mm,常用直径为6、8mm。
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 钢筋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间距不宜大于200mm。分布 钢筋应沿受力钢筋直线段均匀布置,并且受力钢筋所有 转折处的内侧也应配置。
9
表3-5 按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求得分布钢筋的直径和间距
受力钢筋间距
受力钢筋直径
(mm)
12
12/10
10
10/8
≤8
37
配置方法 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
于200 mm。
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拉筋直 径与箍筋直径相同,其间距常为箍筋间距的两 倍。
hw 侧向构 造筋
图3-6侧向构造钢筋
38
小 结:
1. 板截面配筋的基本构造要求; 2. 梁截面配筋的基本构造要求;
39
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 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
31
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 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 不应大于10d。
箍筋形式:
32
(a)开口式
(b)封闭式 (c)单肢 (d)双肢 图3-5箍筋的形式和肢数
民用建筑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构造组成一般民用建筑构造组成: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屋顶、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
下图为民用建筑构配件图:一、基础承受墙、柱传来的房屋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
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并抵御有害因素的侵袭。
二、墙和柱承重、围护、分隔的作用。
要求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保温、隔热、隔声、防火等能力,以及经济性和耐久性。
墙承受楼板、屋面荷载并传递给基础;四周的墙兼作围护、防御外侵之用。
柱承受梁传来荷载并传递给基础;中间设柱可省出内墙占据的空间;边部设柱可减轻墙承受的荷载。
三、梁板梁板将建筑物分为若干层,是建筑物的水平承重构件,承受其上的荷载,并连同自重一起传递给墙和柱,同时对墙体起水平支撑作用。
首层地面承受其上的各种使用荷载并传递给地基,也起保温、隔热、防水作用。
四、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由屋面层和承重结构层组成,屋面层遮风、挡雨、防雪、防晒、及保温、隔热作用;结构层承受屋顶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墙和柱,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水、保温、隔热等作用。
上人屋面还得满足使用的要求。
五、楼梯人上下的垂直交通设施,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六、门窗门是连接内外交通,要求使用方便、防火;窗可调节采光、通风。
除上述六大基本组成构件外,对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还有各种不同的构件和配件,如:阳台、雨篷、台阶、散水、勒脚、垃圾井、烟道、防潮层等。
所有组成建筑的各部分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设计阶段还把建筑各组成部分划分为建筑构件和建筑配件。
建筑构件主要是指墙、柱、梁、屋架等承重结构;建筑配件主要是指屋面、地面、墙面、门窗、栏杆、花格、细部装修等。
梁板柱墙最小截面尺寸要求
梁板柱墙最小截面尺寸要求一、梁A、根据《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4. 4. 4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200mm;B、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5 框架梁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1.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2.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3. 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
二、板A、根据《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4. 4. 4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4.现浇钢筋混凝土实心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现浇空心楼板的顶板、底板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5.预制钢筋混凝土实心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及后浇混凝土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B、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三、柱A、根据《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4. 4. 4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2.矩形截面框架柱的边长不应小于300mm,圆形截面柱的直径不应小于350mm;B、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3.5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2. 剪跨比宜大于2。
3.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四、剪力墙A、根据《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4. 4. 4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3.高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60mm,多层建筑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40mm;B、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4.1 竖向构件截面长边、短边(厚度)比值大于4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板柱-抗震墙结构设计
板柱-抗震墙结构设计浅论近年来,板柱结构体系是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建筑结构体系。
因其结构构件自身高度较小,因此,其具有便于设备管道布置安装,可有效地减少层高,降低建筑造价等优点。
并且,因其层高较低,采用板柱结构体系的建筑物的地震效应也要明显小于层高较大的梁板结构体系的建筑物。
在施工方面,采用板柱结构结构体系的建筑物具有施工支模简单、楼面钢筋绑扎方便,设备安装方便等优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
因此,采用板柱结构结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和传统的梁板柱结构体系比较,板柱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较差,主要是其板-柱节点的抗震性能不如梁-柱节点。
因地震作用产生的不平衡弯矩主要有板向柱传递,在柱周边将产生较大的剪应力,而板的截面高度较低,其抗剪能力不如梁节点,在地震力较大时更易发生破坏。
因此,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并没有单纯的板柱结构体系,而是要求采用板柱、框架和抗震墙共同组成抗侧力体系,即板柱-抗震墙体系。
下面,对板柱-抗震墙结构体系的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 结构布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在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地区分别为80m、70m、55m,较2001版规范有较大提高。
板柱-抗震墙结构体系中需要布置足够多的抗震墙,使抗震墙成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并能够承担结构全部的地震作用,各层的板柱框架柱子部分除满足垂直荷载计算要求外,尚应能承担不少于各层相应方向全部地震作用的20%。
这就是说,在板柱-抗震墙结构中,全部的地震力应首先由抗震墙承担。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对板柱-抗震墙结构的平面布置有如下要求:1 结构布置宜均匀、对称,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宜重合。
2 板柱结构每方向单列柱数不得少于3 根。
3 抗震设计时,必须采用板柱-抗震墙结构。
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抗震墙,成双向抗侧力体系。
建筑常见名词解释(二)之梁墙板柱
建筑常见名词解释(二)之梁墙板柱发表时间:2014-05-06悬挑:部分或全部建筑物以下无支撑物(或支座),给人一种不稳定感。
高板位,中板位和低板位:高板位:梁顶标高与板顶标高平齐中板位:梁底标高与板底标高平齐低板位:板在梁的中部。
跨数:两支座之间算一跨,比如柱和墙。
基础梁:架在基础上的梁,不需要支底模的梁,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框架梁:指两端与框架柱(KZ)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圈梁: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过梁:放在门、窗、或预留洞口等等洞口上的一根横梁。
作用是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门窗洞口两边的墙。
连梁: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作用类似于过梁。
暗梁:楼板上有墙需要梁来承重受力,或柱间需设拉结梁,但梁又不能突出板的下面影响空间使用要求,而在板上设加强钢筋起梁的作用。
设暗梁处楼板应不少于150mm厚。
边框梁:建筑物的边轴线框架的梁。
加腋梁:指钢梁或砼梁在根部斜向加高,加腋部份相当柱子上的“牛腿”。
砖平碹:(又名砖过梁)砖平碹是门窗洞上的横梁,主要由砖和水泥组成,它的作用是支承洞口以上的砌体自重和梁、板传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门窗间墙。
吊车梁:用于专门装载厂房内部吊车的梁, 一般安装在厂房上部。
有梁板:有梁板是由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梁(主梁、次梁)与板连成一体的板或者是板的下部有梁,它包括梁板式肋形板和井字肋形板。
工程量按梁、板总和计算。
梁是板的支座,分单向板和双向板.无梁板:无梁板是指板无梁、直接用柱头支撑,包括板和柱帽。
其工程量按板和柱帽之和计算。
柱是板的支座,不设梁.平板:平板是指板无柱、无梁由墙承重。
由圈梁、剪力墙围成的板。
密肋板:为增加板的刚度,要在板的一侧增加一些小梁。
通常肋的条数很多。
板带:用于预制板安装及排板后而不足一块板的部分(缝宽大于60mm才用板带)采用与预制板厚度相同的现浇板进行补缺。
结构构造要求
结构构造要求P19混凝土结构的优点:1.强度较高2.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延性好,适用于抗震抗爆结构,同时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适用于防护结构5.易于就地取材混凝土结构的缺点:自重大,抗裂性较差,施工复杂,工期较长我国普通钢筋混凝土中配置的钢筋主要是热轧钢筋,预应力筋常用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
强度等级代号符号HPB300HRB335HRB400HRB400 RP20建筑钢筋分两类,一类为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另一类为没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含碳量少,塑性好,延伸率大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含碳量多,强度高,塑性差,延伸率小,没有屈服台阶,脆性破坏对于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性能的基本指标有屈服强度、延伸率、强屈比和冷弯性能四项。
冷弯性能是反映钢筋塑性性能的另一个指标。
P20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单位是N/mm2,C20表示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立方体强度fcu为20N/mm2。
规范共分十四个等级,C15~C80,级差为5N/mm2,该强度是采用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试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fc验所得。
,是计算抗裂的重要指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
抗拉强度ft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叫粘结。
钢筋与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是依靠它们之间的粘结强度。
混凝土与钢筋接触面的剪应力称粘结应力。
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的强度、保护层的厚度和钢筋之间的净距离等。
P22对梁的配筋量在规范中明确地作出规定,不允许设计成超筋梁和少筋梁,对最大、最小配筋率均有限值,它们的破坏是没有预兆的脆性破坏。
梁正截面破坏:弯矩引起最大因素配筋率;梁斜截面破坏:剪力引起最大因素配箍率受弯构件截面上除作用弯矩M外,通常还作用有剪力V.在弯矩M和剪力V的共同作用下,有可能产生斜裂缝,并沿斜裂缝截面发生破坏.P22影响斜截面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P221.剪跨比和高跨比、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3.腹筋的数量,箍筋和弯起钢筋统称为腹筋为了防止斜截面的破坏,通常采用下列措施:P221.限制梁的截面最小尺寸,其中包含混凝土强度等级因素2.适当配置箍筋,并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3.当上述两项措施还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配置弯起钢筋,并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
墙柱类构件的规定
墙柱类构件的规定1. 引言墙柱是建筑物中起到支撑和分隔功能的重要构件之一。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功能完善,对于墙柱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都有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墙柱类构件的规定,包括设计规范、材料要求、施工规程等内容。
2. 设计规范2.1 承载力计算墙柱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荷载和使用要求进行承载力计算。
计算应遵循国家规定的建筑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墙柱能够承受预期荷载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2 布局和尺寸墙柱的布局和尺寸应符合建筑设计方案,合理分布于建筑物内部。
墙柱的宽度和高度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并考虑到使用功能和空间布局的需要。
2.3 抗震设计墙柱作为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承受着巨大的力量。
因此,对于墙柱的抗震设计要求严格。
设计中应考虑地震力和结构的耐震性能,采用适当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墙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材料要求3.1 墙柱材料选择墙柱通常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材料。
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具体的使用要求和工程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2 材料强度墙柱材料的强度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和检测。
3.3 防火性能墙柱作为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其防火性能要求较高。
材料的防火等级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采用防火材料或进行相应的防火处理,保证墙柱在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性。
4. 施工规程4.1 墙柱施工方案墙柱的施工方案应根据设计要求编制,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和材料使用等内容。
方案中应包含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质量。
4.2 现场施工管理墙柱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现场管理,包括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施工机具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安全防护措施等。
现场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4.3 质量检验和验收墙柱施工完工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工作。
结构构件(柱梁板墙)基本构造要求
9.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9.1.2规定的数值。
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当连续板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9.1.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采用箱型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且不应小于50mm。
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孔间肋宽与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
采用管型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
(Ⅱ)构造配筋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9.1.2规定的数值。
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9.1.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采用箱型内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且不应小于50mm。
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内孔间肋宽与内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
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
(Ⅱ)构造配筋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
3 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4 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9.1.7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9.1.8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
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楼板平面的瓶颈部位宜适当增加板厚和配筋。
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宜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9.1.9 混凝土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范围内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9.1.10 当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小于150mm时,对板的无支承边的端部,宜设置U形构造钢筋并与板顶、板底的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U形构造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0mm;也可采用板面、板底钢筋分别向下、上弯折搭接的形式。
(Ⅲ)板柱结构9.1.11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2 按计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配置在与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1.5h0(图9.1.11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且应做成封闭式,间距不应大于h0/3,且不应大于100m。
3 按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图9.1.11b),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以外(1/2~2/3)h的范围内。
弯起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宜少于3根。
9.1.12 板柱节点可采用带柱帽或托板的结构形式。
板柱节点的形状、尺寸应包容45°的冲切破坏锥体,并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柱帽的高度不应小于板的厚度h;托板的厚度不应小于h/4。
9.1 9.1 板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9.1.2规定的数值。
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9.1.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采用箱型内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且不应小于50mm。
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内孔间肋宽与内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
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
(Ⅱ)构造配筋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
3 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4 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9.1.7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9.1.8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
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楼板平面的瓶颈部位宜适当增加板厚和配筋。
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宜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9.1.9 混凝土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范围内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9.1.10 当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小于150mm时,对板的无支承边的端部,宜设置U形构造钢筋并与板顶、板底的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U形构造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0mm;也可采用板面、板底钢筋分别向下、上弯折搭接的形式。
(Ⅲ)板柱结构9.1.11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2 按计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配置在与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1.5h0(图9.1.11a);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且应做成封闭式,间距不应大于h0/3,且不应大于100m。
3 按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图9.1.11b),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以外(1/2~2/3)h的范围内。
弯起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宜少于3根。
9.1.12 板柱节点可采用带柱帽或托板的结构形式。
板柱节点的形状、尺寸应包容45°的冲切破坏锥体,并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柱帽的高度不应小于板的厚度h;托板的厚度不应小于h/4。
9.2 9.2 梁柱帽或托板在平面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均不宜小于同方向上柱截面宽度b与4h的和(图9.1.12)。
9.2 梁(Ⅰ)纵向配筋9.2.1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2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9.2.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从支座边缘算起伸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V不大于0.7f t bh0时,不小于5d;当V大于0.7f t bh0时,对带肋钢筋不小于12d,对光圆钢筋不小于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2 如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不符合本条第1款要求时,可采取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并应满足本规范第8.3.3条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锚固措施;3 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不少于2个箍筋,其直径不宜小于d/4,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间距不宜大于10d,当采取机械锚固措施时箍筋间距尚不宜大于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