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是一个复数,有三种表示:
代数式
极坐标式
G j U jV
G( j ) G( j ) G( j ) A( ) ( )
指数式
G( j ) G( j ) e jG ( j ) A( )e j ( )
A G j U 2 V 2
率特性是系统的固有特性,与输入信号无关,
即当输入为非正弦信号时,系统仍然具有自身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定义为输出量的Fourier变换与输入量
的Fourier变换之比,即
X 0 j G j X i j
频率特性的矢量图
jv V () A () () 0 U () u G(j)
2T 2 1
相频特性 arctan T 一阶惯性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 线是一个半圆。
5. 一阶微分环节
频率特性
G j Tj 1
jv
2 45°
幅频特性 A 1 T 2 相频特性 实频特性
∞ ↑ =0 u
arctan T
r为谐振频率
Mr为谐振峰值
r n 1 2 2
M r A max
0.707
1 2 2
2 1 2
7. 二阶微分环节

jv
=0 0 1 u
8. 延迟环节
频率特性
G j e
A 1
jT
1 1 j T

1 TS 1 S j
定义:
A / 1 2T 2 1 稳态输出幅值 A( ) RC网络幅频 2 2 A 输入幅值 1 T 特性
( ) arctan T 稳态输出相位 输入相位 RC网络相频特性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千博)-第5章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千博)-第5章
24
图 5-5 惯性环节的波德图
25
三、对数幅相图(Nichols图)
对数幅相图是以相角(°)为横坐标, 以对数幅频L(ω)(dB)
为纵坐标绘出的G(jω)曲线。频率ω为参变量。因此它与幅相
频率特性一样, 在曲线的适当位置上要标出ω的值, 并且要用
箭头表示ω增加的方向。
用对数幅频Hale Waihona Puke 性及相频特性取得数据来绘制对数幅相
第五章 频 域 分 析 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关系 第九节 德图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和波德判据 稳定裕度 闭环频率特性 开环频率特性和系统阶跃响应的
利用MATLAB绘制奈奎斯特图和波
8
图 5-2 频率特性与系统描述之间的关系
9
利用频率特性曲线分析研究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称为频域 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主要有傅氏变换法和经典法。
(1) 傅氏变换法就是系统在输入信号r(t)的作用下,其输 出响应为
即把时间函数变换到频域进行计算并以此分析研究系统的方法。 (2) 经典法就是先求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G(jω)并绘成
的对数频率
22
(1) 对数幅频特性曲线。通常用L(ω)简记对数幅频特性, 故
ω从0变化到∞时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3所示。
23
(2) 相频特性曲线。通常以j(ω)表示相频特性, 即 j (ω)=∠G(jω)。对于惯性环节, 有
j (ω)=-arctanTω 对不同ω值, 逐点求出相角值并绘成曲线即为相频特性曲线, 如图5-5所示。
45
图 5-11 振荡环节近似波德图

自控 邹伯敏第05章1

自控 邹伯敏第05章1

0 ≤ ξ ≤ 0.707
图5-16 Mr与ζ 的关系曲线
2010-12-27 第五章 频率响应 14
自动控制理论 5. 滞后因子
e −τjω
G ( jω ) = e −τjω = 1
ϕ (ω ) = −τω
图5-17 滞后因子的相频特性
2010-12-27 第五章 频率响应 15
自动控制理论
二、开环系统的伯德图
例5-2 G ( s ) H ( s ) =
10 (1 + 0.1s ) 绘制Bode图。 s (1 + 0.5 s )
解: (1)幅频特性
G ( jω ) =
10 (1 + j
ω
10 2
) )
16
jω (1 + j
ω
2010-12-27
第五章 频率响应
自动控制理论
L (ω ) = 20 lg 10 − 20 lg ω − 20 lg 1 − ( ) 2 + 20 lg 1 + ( ) 2 2 10
图5-9
2010-12-27
1 (1 + jωT ) −的对数幅频曲线、渐近线和相角曲线
第五章 频率响应
9
自动控制理论
由于(1 + jωT )与(1 + jωT ) −1 互为倒数,则有
20 lg 1 + jωT = −20 lg arg(1 + jωT ) = − arg( 1 1 + jω T
试绘制系统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解:令
S , jq =
10( j 2 + 1) ( j 2 + 2 + j 3)( j 2 + 2 − j 3)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如图4-6所示。
12
四、惯性环节 传递函数 : G(s) C(s) 1
R(s) Ts 1
频率特性 : G( j) C( j) 1
R( j) jT 1
对数频率特性 : L() 20lg
1
20lg
(T)2 1
(T)2 1
Bode图 : arctanT
▪对数幅频特性L(ω)是一条曲线,逐点描绘很烦琐,通常采用近似的 绘制方法,用两条渐进线近似表示.
(极坐标表示法)
U () jV ()
(直角坐标表示法)
(A指(数表)e示j法 ())
图4-2
A() G(j) U 2 () V 2 ()
() G( j) arctan 1 V () U ()
6
例4-1 写出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频率特性。
解: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s) 1 Ts 1
2
• 系统(或环节)输出量与输入量幅值之比为幅值频率特性, 简称幅频特性,它随角频率ω变化,常用M(ω)表示。
A()
A c
A r
• 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相位差为相位频率特性,简称相频特性,它 也随角频率ω变化,常用φ(ω)表示,
c r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统称为频率特性,用G( jω)表示
3
频率特性就是线性系统(或环节)在正弦输入信号 作用下稳态时输出相量与输入相量之比。
G (j) G(j) G(j)
A() G(j)
() G(j)
幅频特性是输出量与输入量幅值之比M(ω),描述系统 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在稳态时的放大(或衰减) 特性。
相频特性是输出稳态相对于正弦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φ(ω),描述系统稳态输出时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 在相位上产生的相角迟后(或超前)的特性。

自动控制理论-频率特性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理论-频率特性性能指标

力越强,鲁棒性越好。
改善动态性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增加开环增益
提高系统对误差的敏感性,加 快响应速度,但可能导致系统
不稳定。
增加相位补偿环节
改善系统相位特性,提高稳定 性和阻尼比,但可能降低响应 速度。
采用串联校正网络
在系统中串联校正网络以改善 频率特性,提高动态性能指标 。
采用并联校正网络
在系统中并联校正网络以改善 幅相特性,提高抗干扰能力和
鲁棒稳定性分析
通过分析系统在不同频率 下的稳定性裕度,评估控 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鲁棒性能设计
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和不确 定性范围,设计鲁棒控制 器以提高系统鲁棒性能。
灵敏度分析
通过灵敏度函数分析系统 对不同频率扰动的敏感程 度,指导鲁棒控制器的设 计。
PART 06
实验与案例分析
实验目的和原理介绍
调节时间
系统响应从初始状态 到达并保持在设定值 附近所需时间。
频率特性对动态性能影响
截止频率
01
影响系统响应速度和带宽,截止频率越高,系统响应速度越快,
带宽越宽。
相位裕度
02
影响系统稳定性和阻尼比,相位裕度越大,系统越稳定,阻尼
比越小。
幅值裕度
03
影响系统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幅值裕度越大,系统抗干扰能
不稳定系统频率特性分析
幅频特性
不稳定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可能在某些频率范围内出现峰值,表明系统对某些频率的信号具有放大作用。这可能 导致系统产生振荡或不稳定行为。
相频特性
不稳定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可能出现较大的相位滞后,使得系统在特定频率下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位 差。这可能导致系统无法及时响应输入信号的变化,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PPT课件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PPT课件
一·乃氏图的一般作图法
1·写出 G ( j w ) 和G( jw)表达式; 2·分别求出 w 0 和 w时的 G ( j w ) ;
3·求乃氏图与实轴的交点,交点可利用 ImG(jw)0或 G(jw)n180o
的关系式求出;
4·求乃氏图与虚轴的交点,交点可利用 ReG(jw)0或 G(jw)n90o
K;
(T 1s1 )(T 2s1 )
K ,T 1,T 20
试概略绘制系统开环幅相曲线。
解:由于惯性环节的角度变化为 ~-900,故该系统开环幅
相曲线中
起点为:
终点为: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A (0)K,
(0)00
A ( ) 0 , ( )2 ( 90) 0 10 80
G (j)K [1 (1 T 1 T T 12 2 2 2) 1 (j (T T 1 22 T 22 ))]
即多环节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是各环节模的乘积,相频特性是各环节 相位角之和。
7
自动控制原理
§4-2频率响应的极 频率响应G(jw)是输入频率w的复变函数,是一种变换,当w从0逐渐增长至
时,G(jw)作为一个矢量,其端点在复平面相对应的轨迹就是频率响
应的极坐标图,亦叫坐做乃标氏图图((Nyq乃uist氏曲线图) )
传递函数G(s)
S=jw
频率特性G(jw)
注: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法是一种用“稳态”的方法(即输出稳态时 的正弦信号,不考虑过度过程)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稳,准, 快)
5
自动控制原理
二·频率特性的一些概念
G (jw ) U (w )jV (w )
幅频特性 A (w ) G (jw )[U (w )]2 [V (w )]2
(jw K)(j(wjw1T11)1()j(wjw2T21).1..)...

自动控制系统—— 第5章-1 频率特性及其表示法

自动控制系统—— 第5章-1 频率特性及其表示法
Mod5_1_1.mdl Mod5_1_1Prg.m
7
(1)输入为 ui (t) sin t 相对输入,输出有相位差,幅度不同
8
(2)输入为 ui (t) sin 2t 输出有相位差,峰值衰减,输入峰值不变
9
(3)输入为 ui (t) sin 3t 输出有相位差,初始段峰值衰减,之后峰值稳定
2
引言
频域分析法:应用频率特性研究线性系统的经典 方法称为频域分析法 引入频域模型:频率特性函数
线性定常系统的数学模型: 时域模型: 常微分方程
复数域模型: 传递函数 频域模型: 频率特性函数
3
频域分析的内容: 1.频率特性及其表示:幅相曲线,Bode图 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一阶环节,二阶环节 3.Nyquist稳定判据:基于幅相曲线、Bode图 4.稳定裕度:幅值稳定裕度,相位稳定裕度 5.频域指标:带宽、谐振频率、谐振峰值等
cs (t) Kce jt K ce jt
K c 和 K c 可以由留数计算得到
Kc
G(s)
(s
A j)(s
j)
(s
j)
s j
G( j)A
2j
Kc
G(s)
(s
A j)(s
j)
(s
j)
s j
G( j)A
2j
22
由于 G( j) A()e j()
G( j) 与 G( j) 是共轭的
所以 G( j) A()e j()
Kc
G( j,) A
2j
A 2j
A()e j()
Kc
G( j)A
2j
A 2j
A()e
j ( )
代入 cs (t) Kce jt K ce jt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特性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特性法
2.频率特性反映系统本身性能,取决于系统结构、参数,与外 界因素无关。
3. 频率特性随输入频率变化的原因是系统往往含有电容、电感、 弹簧等储能元件,导致输出不能立即跟踪输入,而与输入信号 的频率有关。
4.频率特性表征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跟踪能力,一般有 “低通滤波”与“相位滞后”作用。
2024年5月3日
2024年5月3日
若用一个复数G(jω)来表示,则有 G(jω)=∣G(jω)∣·ej∠G(jω)=A(ω)·ej 指数表示法
G(jω)=A(ω)∠ (ω) 幅角表示法
G(jω)就是频率特性通用的表示形式,是ω的函数。
当ω是一个特定的值时,可以 在复平面上用一个向量去表示G (jω)。向量的长度为A(ω),向量
频率特性的数学意义
频率特性是描述系统固有特性的数学模型,与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微分方程
(以t为变量)
d s
dt
传递函数
(以s为变量)
s j 频率特性
(以ω为变量)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关系
以上三种数学模型以不同的数学形式表达系统的运 动本质,并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系统的内在规律,是经 典控制理论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
R() A()cos()
I () A()sin()
2024年5月3日
以上函数都是ω的函数,可以用曲线表示它 们随频率变化的规律,使用曲线表示系统的频率 特性,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应用广泛。
并且A(ω)与R(ω)为ω的偶函数, (ω)与I
(ω)是ω的奇函数。
2024年5月3日
三、频率特性的实验求取方法
css(t) =Kce-jωt+K-cejωt
系数Kc和K-c由留数定理确定,可以求出

自动控制理论_哈尔滨工业大学_5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_(5.1.1) 5.1频率特性的概念

自动控制理论_哈尔滨工业大学_5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_(5.1.1)  5.1频率特性的概念

如果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入r(t)和输出c(t)存在傅里叶变换, 频率特性也是输入信号的傅氏变换和输出信号的傅氏变换之比。
G(
j
)

C( R(
j) j)
其中 R( j) r(t)e jtdt C( j) c(t)e jtdt


经过傅氏反变换
c(t)
U1m
1
1 j
sin(t


1
1
j
)
上式表明: 对于正弦输入,其输入的稳态响应仍然是一个同 频率正弦信号。但幅值降低,相角滞后。
输入输出为正弦函数时,可以表示成复数形式,设输入为 Xej0,输出为Yejφ,则输出输入之复数比为:
Ye j Xe j0

Y X
e j

A()e j ()
后于输入的角
度为:
φ=
B A
360o
②该角度与ω有
关系 ,为φ(ω)
③该角度与初始
角度无关 。
二、频率特性的定义
例:如图所示电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U2 (s) 1 Cs 1 1
U1(s) R 1 Cs RCs 1 s 1
若输入为正弦信号: u1 U1m sin t
其拉氏变换为:

1
2
G( j)R( j)e jtd

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g (t )

1
2
G( j)e jt d

本节小结
1.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 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频率特性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方便地用实验方法测定, 并用于系统的分析和建模。
频率特性主要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图)相关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幅相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图)相关知识

1
起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终点
v 3 v 0
5.2.2 开环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
例7
G1 ( s )
s2 (T1s
K 1)(T2s
1)
G1( j0) 180
G1 G1
G1( j) 0 360
G2 ( s)
K ( s 1)
s2 (T1s 1)(T2s 1)(T3s
1)
G2( j0) 180
G(
j )
1
2 n2
1
j2
n
n
n
1
G
[1
2
2 n
]2
[2
n
]2
2
G arctan
n 2
1 - n2
5.2.1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
谐振频率r 和谐振峰值Mr
G 1
[1
2 n2
]2
[2
n
]2
d G 0
d
d
d
[1
2 n2
]2
[2
n
]2
0
2[1
2 n2
][2(n2
)]
2
[ 2
W( j) K () 0
比例环节的幅相特性 是G平面实轴上的一 个点
5.2幅相频率特性曲线(Nyquist)
5.2.1典型环节的幅相特性曲线 微分环节的幅值与成正比,
2. 微分环节频率特性
相角恒为90度。频率从0→∞
(1)理想微分环节频率特性
幅相特性曲线由G平面原点趋 向虚轴的+j∞处。
① 传递函数 W (s) X c (s) s
n
2
](

自动控制第四章

自动控制第四章

Nyquist步骤:1 2 3 频率特性
幅频 G ( jw ) =
1 1+w 2T 2
w 0,幅值,相角
w ,幅值,相角
与实轴或虚轴的交点
幅相特性(Nyquist)
Re
相频 G( jw)=-arctg(wT)
2 wn ⑹ 振荡环节 G( s) 2 2 s 2wn s w n w 2 1 ( ) wn U (w ) w 2 2 w 2 2 [1 ( ) ] 4 ( ) wn wn w 2 wn V (w ) w 2 2 w 2 [1 ( ) ] 4 2 ( ) wn wn
一、典型环节的奈氏图
⑴ 比例环节 G( s) K ⑵ 微分环节 G( s ) s
1 ⑶ 积分环节 G ( s ) s
G( jw ) K G ( jw ) jw
幅值相角
G K G 0 G w G 90 G 1 w G 90
G 1
奈氏图
1 G( jw ) jw
0.237 76
G
G ( j )
2(2 j ) 0 j 0 0 90 2 2 2
证明:惯性环节 G ( jw )
G ( jw )
1 1 jwT的幅相特性为半圆
1 1 jw T X jY 2 2 1 jw T 1 w T
G( j 0.6) 0.92 j 0.27 0.959 16.4 G( j1) 0.8 j 0.4 0.804 26.6 G( j 2) 0.5 j 0.5 0.707 45 G( j 4) 0.2 j 0.4 0.447 63.4 G( j8) = 0.06 - j 0.24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夏德钤翁贻方第五章笔记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夏德钤翁贻方第五章笔记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能,并能较方便地分析系统中的参量对系统暂态响应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指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

一、频率特性1.基本概念(1)定义频率特性是将传递函数中的s以j代替。

当电路中的输入为正弦信号时,其输出的稳态响应(频率响应)也是一个正弦信号,其频率和输入信号的频率相同,但幅值和相角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取决于。

(2)分类①幅频特性: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之比;②相频特性:输出信号的相角与输入信号相角之差。

2.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1)极坐标图①定义极坐标图是指在平面上,以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采用极坐标系的频率特性图,又叫做奈奎斯特图。

②表达式可以分为实部和虚部,即(2)伯德图①定义伯德(Bode)图是指将频率特性化成对数坐标图的形式,又叫做对数坐标图。

②表达式对数幅值表达式为,单位为dB。

③优点利用对数运算可以将幅值的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算,并且可以用简便的方法绘制近似的对数幅频特性,从而使绘制过程大为简化。

3.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1)定义频率特性是指,它反映了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稳态响应与输入正弦信号之间的关系。

(2)分类①幅频特性:系统稳态输出信号与输入正弦信号的赋值比;②相频特性:系统稳态输出信号对输入正弦信号的相移。

二、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1.比例环节(1)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为其特点是输出能够无滞后、无失真地复现输入信号。

(2)比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3)比例环节的伯德图如图所示(K>1的情况)。

2.惯性环节(1)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2)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式中,。

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随着角频率的增加而衰减,呈低通滤波特性。

而相频特性呈滞后特性。

3.积分环节(1)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为(2)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为它的幅频特性与角频率成反比,而相频特性恒为,即。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_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_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

5. 2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对数频率特性
5.2.2 系统伯德图的绘制
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步骤: (1)把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化为标准形式,即化为典型环节的传递函
数乘积,分析它的组成环节; (2)确定一阶环节、二阶环节的转折频率,由小到大将各转折频率
标注在半对数坐标图的频率轴上; (3)绘制低频段渐近特性线; (4)以低频段为起始段,从它开始每到一个转折频率,折线发生转
开环极点的个数。
5. 4 频域稳定判据与系统稳定性
5.4.4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开环频率特性 G( j)H( j)在剪切频率 c处所对应的相角与 180 之差称为相角裕度,记为 ,按下式计算
(c ) (180 ) 180 (c )
开环频率特性 G( j)H的( 相j)角等于 时所1对80应的角频率称为相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当 由 0 时0,开 环奈奎斯 特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点 周1, j。0 是具P有2 正实部P 的开 环极点的个数。 需注意,若开环传递函数含有 v 个积分环节,所谓 由 0 0 ,指的 是由 0 0 0 ,此时奈 奎斯特曲线需顺时针增补 v 角度的无穷大半径的圆弧。
5. 4 频域稳定判据与系统稳定性
5.4.1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若闭环系统在[ s]右半平面上有 个P开环极点,当 从 变化到
时,奈奎斯特曲线 G( j对)H点( j) 的包围1周, j数0 为 ( 为逆时N针,
为顺N 时 0针),则系统N<在0[ ]右半平面上的闭环极点s的个数为 。
折,斜率变化规律取决于该转折频率对应的典型环节的种类; (5)如有必要,可对上述折线渐近线加以修正,一般在转折频率处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8
二、图形表示法
1.极坐标图(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图) 1.极坐标图(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图) 极坐标图 随着频率的变化,频率特性的矢量长度和幅角也改变。 随着频率的变化,频率特性的矢量长度和幅角也改变。 当频率ω 变化到无穷大时, 当频率ω从0变化到无穷大时,矢量的端点便在平面上画出一 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出ω为参变量、模与幅角之间的关系。 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出ω为参变量、模与幅角之间的关系。 通常称这条曲线叫做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或奈奎斯特曲线。 通常称这条曲线叫做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或奈奎斯特曲线。画 有这种曲线的图形称为极坐标图。 有这种曲线的图形称为极坐标图。
− j arctan 2 ζT ω 1−T 2ω 2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A(ω ) =
ϕ (ω ) = − arctan
2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9
2.博德图(对数频率特性图) 博德图(对数频率特性图) 博德图 两张图构成 一张是对数幅频图 一张是对数相频图 构成: 对数幅频图, 对数相频图。 由两张图构成:一张是对数幅频图,一张是对数相频图。 两张图的横坐标都是采用了半对数坐标。 两张图的横坐标都是采用了半对数坐标。
10
对数幅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对数幅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即 L(ω ) = 20 lg A(ω ) 表示,均匀分度,单位为db。 表示,均匀分度,单位为db db。 对数相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相移角φ(ω),均匀分度,单 对数相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相移角φ 是相移角 均匀分度, 位为“ 位为“度”。 对数幅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对数相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对数相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首先要将被控对象和被控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总体,这就是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方式是指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按这种方式组成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其特点是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系统的控制作用发生影响。

反馈:取出输出量送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偏差信号的过程。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平衡状态的性能。

线性定常系统: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的系数是常数。

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傅氏变换之比。

根轨迹: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超调量σ%:响应的最大偏离量h(t p )与终值h(∞)之差的百分比,即 调节时间t s :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5%误差内所需时间。

峰值时间t p :响应超过其终值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时间。

闭环主导极点:如果在所有的闭环极点中,距离虚轴最近的极点周围没有闭环零点,而其他闭环极点又远离虚轴,那么距离虚轴最近的闭环极点所对应的相应分量随时间的推移衰减缓慢,在系统的时间响应中起主导作用,这样的极点就称为闭环主导极点。

偶极子:如果闭环零、极点之间的距离比它们本身的模值小一个数量级,则这一对闭环零、极点就构成了偶极子。

频率特性:稳定系统的频率特性等于输出与输入的傅氏变换之比。

PID 控制规律: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 2.快速性 3.准确性减小系统稳态误差的措施①增大系统的开环增益或扰动作用点之前系统的前向通道增益②在系统的前向通道或主反馈通道设置串联积分环节③采用串级控制抑制内回路干扰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的控制规律:比例控制规律(P )比例微分控制规律(PD )积分控制规律(I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 ) PID 控制规律(PID) 常用的校正网络:常用无源校正网络: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100)()()(%⨯∞∞-=h h t h p σs s T s T K s K s K K s G ii d p c )1)(1()(21++=++=)(t F ky dt dy f =+。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第一讲 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第一讲 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

对数幅相曲线(又称尼柯尔斯曲线):对数幅相图的横坐标表示对数相频 对数幅相曲线(又称尼柯尔斯曲线):对数幅相图的横坐标表示对数相频 尼柯尔斯曲线): 特性的相角,纵坐标表示对数幅频特性的幅值的分贝数。 特性的相角,纵坐标表示对数幅频特性的幅值的分贝数。
5.2 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
• 典型环节 •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 最小相角系统和非最小相角系统
L(ω ) = −20 lg 1 + ω 2T 2
ω<<1/T, L(ω)≈-20lg1=0 ω>>1/T, L(ω)≈-20lgωT =-20(lgω-lg1/T)
(dB) 20 0 0.1 1/T -20 (o) 90 0 0.1 -90 1 10 ω 1 20dB/dec 10 ω -20dB/dec
幅频特性相同, 幅频特性相同,但相频特性符号相反 。 •最小相角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一一对应,只要根据其对 最小相角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一一对应, 数幅频曲线就能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 L(dB)
L(dB) 20 10 -20 ω L(dB) -20 100 50 -40 ω -40 -20 ω 2 ω1 ωc ω -40
典型环节
•比例环节:G(s)= K 比例环节: ( ) •惯性环节: G(s)= 1/(Ts+1),式中T>0 惯性环节: ( ) ,式中 •一阶微分环节: G(s)= (Ts+1),式中 一阶微分环节: ( ) ,式中T>0 •积分环节: G(s)= 1/s 积分环节: ( ) 微分环节: ( ) •微分环节: G(s)= s •振荡环节: G(s)= 1/[(s/ωn)2+2ζs/ωn+1]; 振荡环节: ( ) 式中ω , 式中 n>0,0<ζ<1 二阶微分环节: ( ) •二阶微分环节: G(s)= (s/ωn)2+2ζs/ωn+1; 式中ω , 式中 n>0,0<ζ<1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法

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频域分析法
通过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进而分析 系统的动态性能。
时域分析法
通过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进而分析系统 的动态性能。
根轨迹法
通过绘制系统的极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得到系统的 频率响应特性。
03
频率响应的特性
稳定性分析
判断系统稳定性的依据
频率响应是指控制系统对不 同频率输入信号的输出响应 特性。
频率响应的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控制系统在不同频 率下的输出信号,可以得到 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频率响应的分析
通过对频率响应的分析,可 以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 定性。
控制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定义
如果一个系统受到扰动 后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 状态,则称该系统是稳 定的。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极坐标图
01
通过极坐标图表示频率特性的幅度和相位角。
Bode图
02
通过Bode图表示频率特性的对数幅度和相位角随频率的变化关
系。
Nyquist图
03
通过Nyquist图表示频率特性的极点和零点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02
频率响应分析
频率响应的定义
01
频率响应是指在稳态下,线性定常系统对不同频率的正弦输 入的稳态输出。
频率响应的极点和零点位置。
稳定裕度
衡量系统稳定性的指标,包括相位裕度和幅值 裕度。
稳定判据
基于频率响应的极点和零点位置,判断系统是否稳定的准则。
动态特性分析
动态响应过程
系统受到正弦波输入信号后,频率响应随时 间变化的过程。
动态性能指标
衡量系统动态响应性能的指标,如超调和调 节时间、峰值时间等。

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
T = RC
U2( jω) 1 G( jω) = = = A(ω)e jϕ(ω) U1( jω) 1+ jωT
A(ω) =
1 1+ (Tω)2
幅值A(ω 幅值A(ω)随着频率升高而衰减 A( 对于低频信号 (ωT << 1) 对于高频信号 (ωT >> 1)
A(ω) ≈ 1
1 A(ω) ≈ ≈0 ωT
频率特性的定义
什么是频率特性? 什么是频率特性? 对于确定的角频率ω,输出与输入之间有确定的关系。 对于确定的角频率 ,输出与输入之间有确定的关系。
x(t ) = X sinωt
& X = X∠0o
ys (t) = Y sin(ωt +ϕ) & Y =Y∠ϕ
频率特性的定义
频率特性的定义
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y(t ) = be− jωt + be jωt + a1e−s1t + a2e−s2t ... + ane−snt
X(s)
t ≥0
对于稳定的所有的闭环极点都在左半s平面,所以, 对于稳定的所有的闭环极点都在左半 平面,所以,输 平面 出的稳态值为: 出的稳态值为:
G( jω) = U(ω) + jV (ω) −112×0.02ω U(ω) = 0.4×10−3ω3 + ω − 112 V(ω) = 0.4×10−3ω3 + ω
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G( jω) = A(ω)e jϕ(ω) lg G( jω) = lg A(ω) + jϕ(ω)lg e
幅值相乘变为相加,简化作图。 幅值相乘变为相加,简化作图。 对数幅频+对数相频 对数幅频 对数相频 为了拓宽频率范围, 为了拓宽频率范围,通常 将对数幅频特性绘在以10 将对数幅频特性绘在以 为底的半对数坐标中。 为底的半对数坐标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 j)
s j


RmG( 2j
j )
kc2

C(s)(s

j )
|s j
G(s) Rm(s (s j)(s
j ) j)
s j

RmG( j )
2j
Saturday, March 07, 2020
5
而 G( j ) G(s) |s j | G( j ) | e jG( j ) A( )e j ()
e j(t ( ))
e j(t ( )) 2j
A()Rm sin(t ()) Cm sin(t ())
式中:Rm 、Cm分别为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
上述分析表明,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加入一个正弦信号, 它的稳态响应是一个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稳态响应与输入
为系统的幅频特性,它描述系统对不同频率输Rm入信号在稳态时
的放大特性;
定义稳态响应与正弦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G( j) 为系统
的相频特性,它描述系统的稳态响应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相
位移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可在复平面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向量G( j), G( j) A()e j() ,它也是 的函数。G( j) 称为频率特性。
Saturday, March 07, 2020
3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 系统的频率响应定义为系统在正弦作用下稳态响应的振幅、
相位与所加正弦作用的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
对于一般的线性定常系统,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分别为r(t) 和c(t),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G(s) C(s)
N (s)
R(s) (s p1)( s p2 )...( s pn )
Saturday, March 07, 2020
8
[结论]:当传递函数中的复变量s用 j代替时,传递函数就转变
为频率特性。反之亦然。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习过的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以下 几种: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响应函数和频率特性。它们 之间的关系如下:
sp
传递 函数
微分 方程
系统
j p
P() A() cos()
Q() A() sin()
A() P2 () Q2 ()
( ) tg 1 Q( ) P( )
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为:
G( j ) G(s) |s j
由于这种简单关系的存在,频率响应法和利用传递函数的时域 法在数学上是等价的。
本章主要内容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 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 奈魁斯特稳定判据 稳定裕度 闭环系统的性能分析
Saturday, March 07, 2020
1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Saturday, March 07, 2020
2
考察一个系统的好坏,通常用阶跃输入下系统的阶跃响应 来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式中, p j , j 1,2,..., n为极点。
若: r(t)

Rm sint,则R(s)

Rm s2 2

(s
Rm j)(s
j )
则:C(s)
N (s)R(s)

N (s)

Rm
(s p1)(s p2 )...(s pn ) (s p1)(s p2 )...(s pn ) (s j )(s j )
有时也用正弦波输入时系统的响应来分析,但这种响应并 不是单看某一个频率正弦波输入时的瞬态响应,而是考察频率 由低到高无数个正弦波输入下所对应的每个输出的稳态响应。 因此,这种响应也叫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尽管不如阶跃响应那样直观,但同样间接地表示 了系统的特性。频率响应法是分析和来自计系统的一个既方便又 有效的工具。
若系统稳定,则极点都在s左半平面。当 t ,即稳态时:
e p1t 0, e p2t 0,..., e pnt 0
cs (t) kc1e jt kc2e jt
式中,kc1, kc2 分别为:
kc1

C(s)(s

j )
|s j
G(s) Rm(s (s j)(s
不同之处仅在于幅值和相位。其幅值放大了 A() | G( j) | 倍, 相位移动了 () G( j) 。 A( ) 和 ( ) 都是频率的函数。
Saturday, March 07, 2020
6
定义稳态响应的幅值与输入信号的幅值之比 Cm A( ) | G( j ) |
k1 k2 ... kn kc1 kc2
s p1 s p2
s pn s j s j
Saturday, March 07, 2020
4
拉氏反变换为: c(t) k1e p1t k2e p2t ... kne pnt kc1e jt kc2e jt
还可将 G( j)写成复数形式,即
G( j) P() jQ() 这里 P() Re[G( j)] 和 Q() Im[G( j)] 分别称为系统的实
频特性和虚频特性。
Saturday, March 07, 2020
7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实频特性、虚频特性之间具有下列
关系:
G( j ) G(s) |s j | G( j ) | e jG( j ) A( )e j ( )
kc1


Rm 2j
A( )e j ( ) , kc2

Rm 2j
A( )e j ( )
cs (t)

kc1e jt

kc2e jt

A( ) Rm
频率 特性
p d dt
s j
Saturday, March 07, 2020
9
从另一方面,若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输入作用下,在稳态 情况下,输入输出都是正弦函数,可用矢量表示:
R( j ) Rme jx ,C( j ) Cme jy C( j ) Cm e j( y x ) A( )e j ( ) R( j ) R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