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论语教案(全一册)

合集下载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

《论语》优秀教案教案:《论语》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论语》中的经典章节进行教学,包括“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等。

通过学习这些章节,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目标:1. 能够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章节;2. 理解《论语》中的基本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3. 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背诵《论语》中的经典章节,理解基本思想。

难点: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科书《论语》;2. 《论语》注解书籍;3. PPT课件;4.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问题。

例如,讲述一个同学在班级中遇到矛盾,如何通过《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化解矛盾的故事。

二、章节讲解(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论语》中的经典章节;2. 讲解章节中的重点字词,如“学而”、“政”等;3. 解释章节中的意思,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示学习并实践,不也很快乐吗?;4. 通过例句讲解章节中的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示对待他人要仁慈。

三、随堂练习(5分钟)1. 教师给出与章节相关的问题,如“《论语》中提到的仁是什么?”;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3. 教师点评并解答问题。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处理人际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意见;五、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并标注重点字词。

六、作业设计(5分钟)2. 作业答案:仁、义、礼、智、信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理解了《论语》中的基本思想,学会了如何运用智慧处理问题等;2. 教师提出拓展延伸问题,如“你认为《论语》中的思想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3.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11篇)《论语》教案(通⽤11篇) 作为⼀名⽼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的教学能⼒。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 【教学⽬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

2、理解课⽂思想,对照反省⾃⼰。

3、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1、介绍孔⼦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导⼊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明历史,产⽣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了巨⼤的凝聚⼒,⽽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献中的⼀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遗产,对我国⼏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化产⽣了巨⼤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则》。

⼆、朗读课⽂ 1、孔⼦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公认的世界⽂化名⼈。

政治上,孔⼦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征伐,同情⼈民疾苦,俗话说“孔⽈成仁,孟⽈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学说成为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被尊为“圣⼈”、“⾄圣”。

教育⽅⾯,他是我国历史上致⼒于教育事业的第⼀⼈,所以也有⼈呼吁要以孔⼦诞⾠为中国教师节。

他⾸创私⼈讲学之风,主张“有教⽆类”(⼀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三千,贤⼈七⼗⼆。

《论语》是记录孔⼦及其弟⼦⾔⾏的⼀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也是研究孔⼦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直是学童们的⼀本必读书,影响很⼤,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论语教学设计论语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2、理解前五则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由《论语》和孔子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二、诵读感知1、学生范读,读毕师生评点,明确文言文的朗诵要求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三、研读分析1、“学而时习”章(1)“学”指的是孔门弟子要学的功课——诗、书、礼、乐等,学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吗?不行,还要“时习之”,“习”是实践,是练习,《〈论语〉十则》简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论语〉十则》简案》。

拖得太久也不行,还要经常、按时练习。

这里的“学”与“习”有什么区别?好比游泳,先学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学会了,会有什么感觉?(说,高兴,同“悦”)(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从远方来,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呢?(自由作答,适当引导与学习联系起来)孔子有门徒三千,来自全国各地,来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早的有晚的,孔子这句话是对门徒说的,有什么用意?(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配称作君子?(4)这段话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译时要译做“不也……吗”(5)这一则谈的是什么问题?2、“吾日三省”章(1)这段话是谁说的?“曾子”是什么人?(2)曾子说,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讲了三件事,同学们能把三句话翻译一下吗?(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3)学生翻译,教师纠正问题(4)讲述“曾子杀彘”的典故,问,这个故事大致能照应哪句话?论语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完整版)《论语》公开课教案设计

(完整版)《论语》公开课教案设计

(完整版)《论语》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人物和其言行-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二、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 背景知识:孔子及其学说- 《论语》的结构和特点2. 重要人物和言行- 孔子:学问、修养、德行、政治理念- 孟子:仁义道德、教育观念- 颜回、子路、子贡等其他重要人物的言行3. 思想和价值观- 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研究和修养的重要性4. 结合实际生活-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思想和价值观解决问题- 讨论学生面临的道德困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来处理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论语》的背景和人物形象- 教师讲解:讲解《论语》的结构、重要人物和思想-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论语》中的人物,演示他们的言行和思想-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运用《论语》中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解决四、教学评价- 课堂讨论表现- 学生书面作业-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的自主研究、思辨能力的培养程度五、教学资源- 《论语》原文和注释-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六、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论语》背景知识和简介- 第二课时:重要人物和言行- 第三课时:思想和价值观- 第四课时:结合实际生活的分析和讨论七、参考资料- 《论语》- 孔子研究相关书籍和文献- 孔子思想的相关资料。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选用诵读课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字音: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方法一:译文背诵法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论语》教案(通用

《论语》教案(通用

《论语》教案(通用教案:《论语》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详细内容:1. 第一篇:学而时习之2. 第二篇:为政以德3. 第三篇:八佾舞兮歌农田4. 第四篇:里仁为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儒家思想的内涵。

重点:熟读《论语》篇章,领会儒家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论语》注解、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人在困境中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集体诵读《论语》篇章,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每一篇篇章的内容,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练习:随堂练习,翻译《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解释其中的儒家思想。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篇章结构2. 儒家核心思想3. 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背诵其中经典句子。

答案:1. 《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的经典句子。

2. 心得体会(具体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儒家思想,提升自身修养。

3.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儒家经典著作,如《孟子》、《大学》等,加深对儒家思想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中的详细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其中的语句和思想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解读每一篇篇章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

《论语》(已制成课件)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已制成课件)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地位等。

2. 掌握《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等。

3. 能够正确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理解其现实意义。

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论语》的基本信息及主要思想内容。

2. 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3.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的正确解读。

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件:《论语》简介、经典语句解析等。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论语》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地位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件中的《论语》简介,了解其主要思想内容。

2. 学生通过课件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并尝试解读其意义。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论语》的基本信息,如作者、成书时间、地位等。

2. 详细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正确解读。

3. 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对自己的启示。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论语》教学设计(续)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件中的《论语》经典语句解析,完成练习题。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论语》相关的案例,如古代圣贤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等。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15篇)《论语》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解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同学的心情。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老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别句式:四、朗读指导1.老师范读课文。

2.同学自由朗读课文一次,老师订正同学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同学齐读课文。

3.抽二个同学朗读,众评。

留意:引导同学留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同学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留意古今义的不同。

(8)留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别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老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同学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现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订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同学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

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

2.背诵全文。

B类。

3.默写全文。

C类。

[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预备活动肯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论语》十则(其次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论语整本书教案模板范文

论语整本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掌握《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如仁、义、礼、智、信等。

3. 通过阅读《论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提升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论语》的核心思想。

2. 文言文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中的文言文。

2. 将《论语》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课时安排共1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概述1. 导入: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概述《论语》的核心思想。

第二课时:仁的思想1. 阅读并学习《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

2. 分析“仁”在《论语》中的内涵。

第三课时:义的思想1. 阅读并学习《论语》中关于“义”的论述。

2. 分析“义”在《论语》中的内涵。

第四课时:礼的思想1. 阅读并学习《论语》中关于“礼”的论述。

2. 分析“礼”在《论语》中的内涵。

第五课时:智的思想1. 阅读并学习《论语》中关于“智”的论述。

2. 分析“智”在《论语》中的内涵。

第六课时:信的思想1. 阅读并学习《论语》中关于“信”的论述。

2. 分析“信”在《论语》中的内涵。

第七课时:学而时习之1. 阅读并学习《论语》中关于学习的论述。

2. 分析“学而时习之”的意义。

第八课时:君子之道1. 阅读并学习《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

2. 分析君子的品质。

第九课时:为人处世1. 阅读并学习《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世的论述。

2. 分析为人处世的智慧。

第十课时:道德修养1. 阅读并学习《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

2. 分析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第十一课时:案例分析1. 选择《论语》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

第十二课时:总结与反思1. 总结《论语》的核心思想。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论语》过程中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论语十则》教案范文[创新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

(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

(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

(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难句翻译”类练习: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语文教案

《论语》语文教案

《论语》语文教案《论语》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 1.理解十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课堂核心核心知识《论语》中包含的道理。

核心能力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为人处世;核心方法 1.知人论世。

2. 反复诵读。

《论语》十则复习《论语》四则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⑨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2)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论语》十则复习试题《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教学设计全册

论语教学设计全册

论语教学设计全册论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中学教育中,论语的教学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设计一套全面的论语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论语。

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背景、作者和内容,理解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能够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并理解其中的道德原则和人生智慧。

3.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论语的背景和作者(2课时)a.讲解论语的产生背景,介绍儒家学派的基本观点。

c.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了解论语为何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2.论语的主要内容(4课时)a.分别介绍论语中的四个部分: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和雍也篇。

b.以每个部分的重点和核心思想为主线,讲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c.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语录背后的道德原则和人生智慧。

3.论语的现代应用(4课时)a.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道德原则和人生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b.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讨论论语中的原则如何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c.让学生运用论语的原则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4.论语的阅读和写作(4课时)a.引导学生进行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通过注释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解读经典语录。

b.指导学生以论语的原则为基础,进行写作训练。

可以是议论文、观点表达或书面表达等不同形式的写作。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采用讲授的方式,通过系统介绍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互动和思考,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应用论语的原则和智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论语的原则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阅读和写作:结合论语的阅读和写作,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思维。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论语》教案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论语》教案

第12课时整本书阅读课《论语》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和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 《论语》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3. 《论语》中的名篇解析和研究4.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教学重点1. 理解《论语》中的核心观点和思想2. 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进行思考和判断3. 研究《论语》中的名篇,理解其深层含义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本《论语》的简介资料,用以介绍给学生2. 打印《论语》中的几篇名篇,以供学生阅读和讨论3.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4. 准备白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引起学生对该书的兴趣。

2. 概述:简要介绍《论语》的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名篇解析:挑选几篇《论语》中的名篇,进行解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名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5. 总结归纳: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深化对《论语》的理解和领悟。

6. 总结反思:与学生共同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和道德准则去影响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六、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论语》的其他篇章,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 探究《论语》中的一些争议性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辩论。

3. 鼓励学生写作,以《论语》中的思想为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七、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检测学生对《论语》中思想和观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思辨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进行思考和判断。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领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较为被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培养。

论语整本书教案模板高中

论语整本书教案模板高中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掌握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 能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儒家思想的价值。

-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论语》的主要思想内涵,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 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成语。

2.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的哲学思想。

-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论语》,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

2. 讨论评点法:引导学生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进行评点。

3.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论语》中的问题。

4.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论语》中的思想。

第一课时:导入与初步阅读1. 导入: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

2. 预习:《论语》第一章“学而”。

3. 诵读:全班齐读“学而”。

4. 讨论与交流:围绕“学而”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展开讨论。

第二课时:深入阅读与探讨1. 预习:《论语》第二章“为政”。

2. 诵读:全班齐读“为政”。

3. 讨论与交流:围绕“为政”中的经典语句,如“政者,正也”展开讨论。

4.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为政”中的思想。

第三课时:总结与拓展1. 总结:《论语》的主要思想内涵。

2. 拓展:阅读《论语》的其他章节,如“八佾”、“里仁”等。

3. 诵读:全班齐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4. 作业:撰写一篇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合作情况。

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言教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言教案

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言教案《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价值;2. 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2. 难点,如何理解《论语》中的经典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内容:1. 《论语》概述。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全书共20篇,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说,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礼仪等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论语》的作者和成书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成书于孔子逝世后的数十年间,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3. 《论语》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

《论语》内容丰富,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说。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孔子的“仁”、“义”、“礼”、“智”等思想。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这些思想都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论语》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阅读《论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背景;其次,要注重细节,理解每一句话背后的深意;最后,要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论语》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通过学习《论语》,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论语》语文教案

《论语》语文教案

《论语》语文教案《论语》语文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语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 B 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教案目录一为政以德 (01)二克己复礼……………………………………………………………………三待贾而沽(略)……………………………………………………………四知其不可而为之……………………………………………………………五仁者爱人……………………………………………………………………六君子之风……………………………………………………………………七求诸己(略)………………………………………………………………八周而不比……………………………………………………………………九出辞气远鄙倍………………………………………………………………十学以致其道…………………………………………………………………十一诲人不倦……………………………………………………………………十二高山仰止……………………………………………………………………十三沂水春风……………………………………………………………………十四中庸之道……………………………………………………………………十五敬鬼神而远之………………………………………………………………一为政以德【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教学建议】词语理解的主要目的是理解课文意思,除参阅课文注解外,教师对于未加注而学生不能解释的词语要稍加疏通。

有些固定短语成为汉语成语或者熟语的,要古今参照,使学生明白其意义,熟悉其用法。

16.1章可以涉及孔子与学生对话辩论的章法艺术。

为政者的基本素质可以结合“为政以德”的内涵进行阐发,如:德行、教化、诚信、平和、仁爱、秩序、重民、端正等。

“教学要求”中“发展要求”的内容,可以分条让学生学习掌握,也可以把各段串联起来达成。

建议教师能够触类旁通,连类而及,把各段内容统一在“为政以德”这个主题下。

本章节中孔子讲为政,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政治原理。

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

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

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样,孔子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

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他学生“鸣鼓而攻之可也”。

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要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当然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孔子主张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所以于统治者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当然对百姓的教育是必需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

对于课文后面的解读题目,可以作为师生讨论的话题,讨论的思路可以参阅教师用书。

【写作】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以法治国。

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实词(含通假字、古今异义词)(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所:地方,处所。

共:通“拱”,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通“导”,训导。

齐:整治,整顿。

)(3)有耻且格.(.格:至,来。

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4)子适.卫,冉有仆.(适:到,往。

仆:驾驭车马,赶车。

)(5)庶.矣哉(庶:人口多。

)(6)道千乘之国.....(道:通“导”,治理。

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指国力中等的国家。

)(7)敬事..而信(敬事: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敬,做事情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8)无乃尔是过.....与(无乃:表示揣测,估计。

这里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恐怕”。

尔是过:宾语前置句,用“是”做标志,即“过尔”,责备你们。

)(9)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就列:能施展出能力就就其职位。

陈,陈设,这里有施展的意思。

就,趋向,靠近。

列,行列,位次。

)(10)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出现危险。

持:持正,扶位。

颠:跌倒。

扶:扶起。

相:扶着盲人走路的人。

)(1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兕:一种类似野牛的独角怪兽。

一说为独角犀牛。

柙:关野兽的笼子。

椟:匣子。

)(1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恨。

)(1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串贫.而患不安(有国有家者:有国者,指诸侯。

有家者,指大夫。

国,诸侯的封地。

家,大夫的封地。

寡:人口少。

贫:财物少。

)(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修文德:整治礼义教化。

文德,礼乐仁义的政治教化。

)(15)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附益:增加。

附,增益。

)(16)年饥..,用.不足(年:收成。

饥:年成不好,灾荒。

用:资财。

)(17)盍彻.乎?(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

)(18)草上.之风,必偃.(上:加。

偃:仆,倒伏。

这里比喻被折服,被感化。

)(19)使民以敬,忠.以劝.(忠:对人对事尽心竭力。

劝:努力。

)(20)临.之以庄.(临:面对。

庄:庄重。

)(21)举.善而教不能(举:举荐,推举。

荡舟:覆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含通假字、固定短语)【以】(1)为政以.德(介词,用)(2)使民以.时(在……时候)(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介词,起提宾作者,把)(4)何以..伐为.(何以……为,固定句式,表示反问。

以,介词,因为)(5)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6)如杀无道,以.就有道(连词,表目的)(7)使民敬忠以.劝(连词,表递进,而且)(8)临之以.庄(介词,用)【而】(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连词,表承接关系,无义)(2)必不得已而.去之(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3)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连词,表并列,又,或不译)(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连词,表转折,却)(5)其身正,不令而.行(连词,表转折<?>,却)(6)举善而.教不能(连词,表并列,不译)(7)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连词,表转折,却)【于】(1)于.斯三者何先(介词,在)(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对于)(3)虎兕出于.柙(介词,从)(4)龟玉毁于.椟中(介词,在)(5)固而近于.费(介词,和,跟)(6)季氏富于.周公(介词,比)(7)哀公问于.有若曰(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译)【必】必不得已而去之(连词,表假设,如果,如果一定)【盍】盍.彻乎(盍:何不,为什么不。

)【如……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固定格式,对……怎么办。

)3.判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1)为政以德(介宾短语后置)(2)既庶矣,又何加焉(宾语前置)(3)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4)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4.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举善.而教不能(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优秀的。

)5.成语(熟语)(1)民无信不立(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3)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4)既来之,则安之(5)分崩离析(6)祸起萧墙(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言辞欣赏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比喻,形象地说出了为政以德对于统治者的重要性。

为政以德则恒定不移而人心向之。

)2.庶矣哉(虚词连用,可见出孔子看到卫国人口众多时的惊叹。

)3.(16.1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的论辩层次及对待学生的语气。

)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比喻,形象地写出君子之德的感化力量和小人之德的脆弱。

)三、课文链接【作业】【课后小结】二克己复礼【教学目标】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对3.1章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句,杨伯峻和南怀瑾都认为应理解成“这样都可以狠心做出来,那么什么事情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教师可参阅《论语译注》、《论语别裁》。

16.2章的“十世”、“五世”、“三世”具体例证可参阅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考证。

13.3章中“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的翻译应该加上“你怎么能乱说呢”,语意方能完整。

“正名”是一个重要概念,古来说法歧出,教师可适当参阅各种说法。

1.2章的“弟”应该讲作“悌”,指的是弟弟对兄长的正确态度。

2.8章的“色难”也是一个重要短语,历代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理解关系到对该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建议参阅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说法。

《论语》中的礼是个人的礼,也是社会秩序的礼。

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礼就在其中起调和的作用,与法律互补,其作用甚至比法律更大,所以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他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其要恢复的自然是周礼。

周礼的核心内容是“各安其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和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

所以孔子强调“孝”,“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孝敬父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自己的父母一样,到了这一步也就可以叫做忠了,所以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

孔子所处的年代,虽然周天子尚在,但礼乐已崩坏,政权已下移,已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

当时的社会现实(实)已不符合西周的制度(名)。

孔子认为这些“实”的变化是不应该的。

他要用“名”(周礼的规定)去纠正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实”。

社会的混乱是由“名”、“实”混乱引起的。

解决“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治国之指导思想的问题,所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该课每一章大致可以归纳出基本观点,譬如12.1章的“克己”,3.14章的“崇古”,3.1章的“秩序”,16.2章的“道”,13.3章的“正名”,1.2章和2.8章的“孝悌”,17.2l章的“报恩”,3.章的“仁”等观点。

对该课的主题阐发,应该在学生对每一章的基本观点有所领悟的基础上进行。

【写作】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