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9(附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一册9
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如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的新应用等,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制品,如铁锅、铜线、铝制饮料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制品的用途和特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制品会选择使用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哪些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生活和工业中广泛应用?
3.学生发言: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巩固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探讨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和应用实例。
3.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金属材料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d.针对典型错误,教师进行讲解和剖析,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对金属材料的认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材料的性质、分类和应用;
b.学生自主归纳,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实验报告1-9(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9月7日-8日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9月11日-13日在玻璃管上套上胶皮管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实验二仪器的连接与洗涤实验仪器的洗涤气密性检查读数时,量筒放平,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10月18日-20日友情提示:用玻璃棒搅拌液体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玻璃棒碰触容器的器壁。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班级:_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日期:11月3日、5日明确任务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物质,探究(或验证)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做好准备1、你需要准备以下实验用品: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125 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 mL)、坩埚钳、燃烧匙; 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
2、你需要学会连接实验仪器及检查装置气密性。
●友情提示1、过氧化氢水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尽量小心。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剧烈,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注意认真观察和控制反应,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这是你首次独立完成制备气体的实验,建议先熟悉实验的各项任务、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以防动手实验时忙乱。
●动手实验1、氧气的制取(1)如图所示,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集气瓶预先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向锥形瓶中加入约0.1 g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5 mL过氧化氢溶液。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
)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
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台上。
●想一想: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已经集满了氧气?用带火星的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证明集气瓶已积满氧气。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实验一:物质的性质分类1.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四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和溶液。
2.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物质,如金属铁和非金属氧。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如氧化铁和氢氧化钠。
混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和沙水混合物。
溶液是溶质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如盐水和糖水。
3.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分类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二:制备氧气1. 实验原理: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制备氧气。
2. 实验操作:(1)将过氧化氢倒入干净的试管中。
(2)将试管放入装有温水的容器中,促使反应加速。
(3)倒入田口试剂,反应迅速发生,观察到气泡产生。
(4)将锥形瓶口朝下浸入水槽中,收集氧气。
3. 实验结果:(1)观察到试管中产生气泡,并同步听到有“嘶嘶声”。
(2)通过橡皮垫使得锥形瓶略微向下倾斜,收集氧气。
(3)观察到收集到的氧气吸火性极强,可以点燃木棒。
4. 实验结论:通过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的反应制备出了氧气。
掌握了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三:互变作用1. 实验原理:互变作用是指物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了结构改变和性质变化的现象。
2. 实验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入少量氧化铁。
(2)搅拌试管,观察到氧化铁悬浮在溶液中。
(3)再加入利用甲基橙指示剂检测酸碱性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观察到氧化铁沉淀。
3. 实验结果:(1)溶液中的氧化铁不易溶解,悬浮在溶液中。
(2)加入氢氧化钠后,氧化铁迅速沉淀。
4.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筛选物质和控制反应的方法,同时也理解了互变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篇一: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盐酸、试管、试管架、酚酞指示剂、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滴管等。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一种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2. 用试管架将烧杯固定在试管上;3.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4. 用滴管加入适量的盐酸;5.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当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表示反应发生;当盐酸滴入的量超过氢氧化钠的量时,粉红色溶液变为无色,表示中和反应完成。
实验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反应,根据颜色变化可以判断反应的进行情况。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同时,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使用酚酞指示剂来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情况,这对我们以后的化学实验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还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能力,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和反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生实验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是学生继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后,进一步学习另一种重要气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其性质。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能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装置选择及操作步骤,还能深刻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后续学习酸碱盐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实践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2)学会选择并组装适合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3)能够描述并验证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经历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探究过程,培养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分析推理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选择及操作步骤;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准确描述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等,且刚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气体的制备过程有了初步认识。
但学生对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与分析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碳酸饮料、灭火器)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课题。
2. 实验探究法: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分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鲁教化学教材答案全解析(下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下册)答案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活动天地7-1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2HCl==MgCl2+H2↑Na2CO3+2HCl==2NaCl+H2O+CO2↑Fe2O3+6HCl==2FeCl3+3H2O AgNO3+HCl==AgCl↓+HNO3活动天地7-2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镁条、碳酸钠粉末和生锈的铁钉反应会观察到与稀盐酸相似的现象。
1、Mg+H2SO4==MgSO4+H2↑Na2CO3 +H2SO4 == Na2SO4 +H2O+CO2↑Fe2O3+3H2SO4==Fe2(SO4)3+3H2O2、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应。
挑战自我1、a、× b、√ c、√2、B3、(1)CaCO3+2HCl==CaCl2+H2O+CO2↑(2)Fe2O3+3H2SO4==Fe2(SO4)3+3H2O(3)Mg+H2SO4==MgSO4+H2↑(4)H2SO4+BaCl2==BaSO4↓+2HCl4、浓盐酸:用棕色玻璃瓶密封保存在阴凉处;浓硫酸:用玻璃瓶密封保存。
5、不同的酸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由于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H+),不同的酸因为阴离子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而硫酸则会与氯化钡反应,就是因为这两种酸的阴离子不同,硫酸中的阴离子SO42-与氯化钡中的阳离子Ba2+结合产生沉淀,而盐酸中的Cl- 则不会与Ba2+结合产生沉淀。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活动天地7-3实验探究7-2思考:同意。
在线测试(1)2KOH+CuCl2==C u(O H)2↓+2KCl (2)2KOH+CO2==K2CO3+H2O挑战自我1、(1)C a(O H)2+Na2CO3==CaCO3↓+2NaOH(2)Ca(OH)2+CO2==CaCO3↓+H2O(3)2NaOH+CuCl2==Cu(OH)2↓+2NaCl(4)2NaOH+CO2==Na2CO3 +H2O2、方法一: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钙溶液,不变色的是稀盐酸。
《到实验室去:精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报告-九年级下册化学鲁教版
滤液是色液体,不溶物在,是
色的。
滤液的主要成分是
。过滤可除去粗盐溶液中性杂质。
3、蒸发:
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随着加热,蒸发皿中液体的量逐渐;当蒸发到一定程度时,蒸发皿中有析出。蒸发得到的固体为。
若加热过程中有液体或固体的飞溅,原因是
。
蒸发皿中得到的固体主要成份是。
到实验室去——象和结果
结论
1、溶解:
用量筒量取约10 mL水倒入烧杯中。称取3.0g粗盐,将粗盐逐渐加入烧杯里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粗盐溶液是_____的液体。(填“浑浊”或“澄清”)
粗盐是物,其中含等杂质。
2、过滤:
用滤纸和漏斗制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引言:化学实验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和验证化学理论,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九年级化学实验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实验步骤:1. 取一小量盐酸溶液倒入试管中;2. 用滴管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3.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溶液变成粉红色。
实验结果:当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实验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本实验中,盐酸是酸性物质,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
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酸和碱中的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同时生成盐。
酚酞指示剂的变色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溶液的酸碱性变化。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通过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实验步骤:1. 取几块锌片放入试管中;2. 加入足够的盐酸溶液;3. 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实验结果:当锌与盐酸反应时,会产生气泡,并且试管外部会感觉到一定的温度升高。
实验分析:金属与酸反应是指金属与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
在本实验中,锌是还原剂,盐酸是氧化剂。
锌被氧化成锌离子(Zn2+),同时盐酸中的氢离子(H+)被还原成氢气(H2)。
气泡的产生是氢气的释放,而温度升高是反应过程中放热的结果。
实验三:电解水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实验,了解电解过程和电解水的产物。
实验步骤:1. 将两个电极(一个是铜片,一个是铝片)插入蒸馏水中;2. 将电极与电源连接,设定适当的电压;3. 观察并记录电解过程。
实验结果:在电解过程中,铜片上会出现气泡,而铝片上则没有。
电解水是指通过电流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
在本实验中,铜片是阳极,铝片是阴极。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实验报告单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实验报告单叙永县白腊中心校化学实验报告单____级__班__号组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探究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其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实验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橡皮塞、导气管、集气瓶(带玻璃片)、水槽、高锰酸钾、棉花、木炭、蜡烛、细铁丝。
实验原理KMnO4==K2MnO4+MnO2+O2↑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根据实验装置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对组装好的实验器材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3、将高锰酸钾药品用钥匙或者纸槽推送至试管的底部。
4、在试管口放上一小团的棉花,再将橡皮塞塞住瓶口。
6、对试卷先预热在进行加热。
待试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来的时候收集三瓶气体。
7、用带火心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去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8、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
9、将木炭、蜡烛、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分别点燃,观察实验现象10、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将实验数据现象填入下表:木炭空气中盛氧的集气瓶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可以采用可以用收集气体。
又因为他难容于水,也来进行收集。
, 蜡烛细铁丝2、将带火心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发现证明我们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回答问题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上一小团的棉花?2、为什么要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后在熄灭酒精灯?3、在做细铁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的时候为什么要在集气瓶的底部放上少量的水或者细沙?评语教师签名叙永县白腊中心校化学实验报告单____级__班__号组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其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燃料是如何来燃烧的。
实验器材烧杯、铜片、沸腾了的热水、红磷、白磷、镊子、小刀。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下册练习:第九单元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01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实验用品】1.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细铜丝、细铁丝、铁钉、铝箔、白炽灯的灯丝、订书钉、易拉罐、铝合金制品、不锈钢餐具、电池、小灯泡、导线、磁铁、砂纸、火柴等。
2.实验室中的试剂和仪器:铝粉、镁带、锌片、铁粉、稀盐酸、稀硫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坩埚钳、酒精灯、药匙、试管。
【实验过程】1.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和结论(1)用砂纸打磨细铜丝、细铁丝、铝箔、白炽灯的灯丝、订书钉等,用滤纸(或软布)擦拭后观察颜色和光泽(2)选择几种金属制品,尝试一下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3)选择铁丝、铝箔、铜丝,手持金属的一端,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太长,以免烫伤!),试试金属的传热能力(4)利用电池、小灯泡试试步骤(3)中的三种金属的导电能力(5)用磁铁分别吸引上述金属材料2.金属的化学性质(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化学方程式①取少量铝粉,均匀地平摊在滤纸上,再将滤纸小心地卷起来,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②用坩埚钳夹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和结论取1~2 mL硫酸亚铁溶液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放入锌粒,另一支试管中插入铜丝,观察实验现象【问题与讨论】1.铁发生锈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铁制品生锈后,为什么需要及时除锈?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防止钢铁锈蚀?请说出你的看法和你所知道的各种防锈方法,跟同学们交流、讨论,然后尝试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
02 实验突破1.(2018·大连)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铜质插头是利用铜的导电性B.钨制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低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D.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导热性2.(2018·黄石)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之可燃物(一)操作标准评分细则一向两只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和酒精,将两根小木条的一端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约10S,取出用试纸轻轻擦拭二分别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用坩埚钳夹持?)浸在水中的木条不燃烧浸在酒精中的木条会燃烧三填写实验报告:物质必须有:可燃性才能燃烧,思考: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什么?能否达到目的,为什么?(不能,因为木条本身是可燃物如果点燃时间太长都会燃烧。
)四清洗仪器并把所有仪器药品恢复原状实验名称探究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三)操作标准评分细则一打磨铁丝、铜片。
把铁丝、铜片、锌粒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然后倒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写出结论。
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和液体(3分)观察现象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1分)二取两支试管,分别取1~2ml硫酸锌、硫酸铜溶液,将打磨后的铁丝分别插入到两支试管中,观察现象,写出结论。
正确向试管中加入液体(3分)观察现象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1分)三填写实验报告结论正确(1分)四把实验用品倒入废物桶、洗刷玻璃仪器,恢复原状。
不整理,不得分(1分)实验名称利用PH试纸检测土壤的酸碱性(四)操作标准评分细则一1取土样于一洁净的试管中试管放平,将盛有土样的药匙伸入试管底部,试管直立使土样滑落。
(1分)二向试管中注入1/3水,振荡溶解。
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倾斜,试剂甁口口,缓缓注入。
振荡,静置。
(2分)三取PH试纸放玻片上用玻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放玻片上(1分)正确使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1分)四将PH试纸与比色卡对比得出该溶液的酸碱度。
PH= ,土壤显性。
PH试纸与比色卡对比(1分)正确写出PH值,正确写出酸碱性(2分)。
五填写实验报告不填写报告不得分(1分)六倒废液,洗仪器不整理,不刷洗不得分(1分)实验名称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五)操作标准评分细则一向2支试管倾倒约2ml氢氧化钙溶液,分别滴加3-4滴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报告册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报告册答案篇一: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 (2)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3)实验名称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4)实验名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5)实验名称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 (6)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 (7)实验名称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8)实验名称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氯化钠 (9)实验名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10)实验名称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 (11)实验名称加热蒸发食盐溶液 (12)实验名称探究氯化钠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 (13)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 (14)实验名称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5)实验名称用指示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16)实验名称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17)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铁、铜、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8)实验名称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19)实验名称用盐酸鉴别氯化纳和碳酸钠 (20)实验名称氮肥的简易鉴别 (21)年级九姓名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通过对燃烧及其现象的观察,认识到燃烧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及推论出灭火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器材、药品酒精灯、烧杯、薄铜片、三脚架、坩埚钳、两节短蜡烛、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石棉网、酒精、清水、棉花团等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1.检查仪器、药品。
2.将薄铜片放在三脚架上,在薄铜片两端各放一小片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然后再三脚架下方点燃酒精灯。
观察现象。
3.将两个棉花团先分别浸满水和酒精,然后用坩埚钳夹住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观察现象。
4.将两只蜡烛点燃,立在石棉网上,并点燃。
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轻轻罩住。
观察现象。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乒乓球碎片燃烧,滤纸碎片未燃烧浸满酒精棉花团燃烧,浸满水棉花团未燃烧烧杯罩住的蜡烛一会熄灭,另一支蜡烛继续燃烧年级九姓名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二、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册答案化学实验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化学现象,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的能力。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特别是在实验报告册中的问题。
下面,我将给出一些可能的答案,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化学实验报告册。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1.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
2. 实验原理: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3. 实验步骤:a. 将酸和碱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b. 将两个试管倒入一个容器中。
c.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产生的气体。
4. 实验结果:a. 酸和碱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变为中性。
b. 产生气体,可以通过气泡的形成观察到。
5. 实验结论:酸和碱反应会产生中性溶液和气体。
实验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 实验原理:金属和非金属反应会产生化合物。
3. 实验步骤:a. 将金属和非金属分别放入试管中。
b. 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
4. 实验结果:a. 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后,产生化合物。
b. 反应过程中可能会有气体的产生。
5. 实验结论:金属和非金属反应会产生化合物和气体。
实验三:气体的性质1.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的性质。
2. 实验原理: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可扩散性和可燃性等特点。
3. 实验步骤:a. 收集气体样品。
b. 观察气体的颜色、气味和密度等特征。
4. 实验结果:a. 气体样品具有一定的颜色和气味。
b. 气体的密度较小,可以扩散和压缩。
5. 实验结论: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可扩散性和可燃性等特点。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实验报告册的完成也是对学生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总结能力的考察。
希望以上答案能够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化学实验报告册,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初中化学 鲁教版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鲁教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性质及特征。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相互反应,形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酸碱溶液中,酸溶液有酸性,碱溶液有碱性,而酸和碱反应后则形成了中性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 HCl 水溶液放入容量瓶中,注满到标线,制备 0.1 mol/L
的酸性溶液;
2. 将 NaOH 水溶液放入容量瓶中,注满到标线,制备 0.1
mol/L 的碱性溶液;
3.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4. 用滴管分别滴加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直到试管中溶液变为中性(试验现象:酸性溶液变得无色,碱性溶液变得透明无色);
5. 记录所需滴加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体积。
实验数据:
试管酸性溶液滴加体积(mL)碱性溶液滴加体积(mL)
1 3 7
2 4 8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得,试管1和试管2中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的体积比为1:2。
这表明,在酸碱中和反应中,反应物按化学计量比例反应,并且生成的盐和水的量与反应物的量相等。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制备了0.1 mol/L 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并验证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性质。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反应,生成的盐和水的量与反应物的量相等。
2016_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9单元金属巧模拟探真知释疑解析素材(新版)鲁教版
巧模拟探真知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能炼铁、炼钢,到了今天,中国是世界年钢产量第一大国。
工业炼铁是利用还原剂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将铁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
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将这一过程再现,以帮助同学们掌握炼铁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装置图:二、原料焦炭、铁矿石和石灰石。
其中焦炭和铁矿石用来炼铁,而石灰石主要是用来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使其最终变成炉渣而除去。
三、原理炼铁主要是利用还原剂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3CO+Fe2O3高温2Fe+3CO2。
在此反应中,CO是还原剂,有还原性,Fe2O3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四、尾气处理与相关注意事项该实验所用的还原剂是CO,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同时,它也有可燃性,该反应的条件是高温,如果稍有不慎,可能会引起空气污染或者安全事故。
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CO直接排入空气。
在实验顺序方面更要注意:①实验前,要先通一会儿CO后再点燃酒精灯;(目的是什么?)②实验结束后,要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CO(此处实验步骤很重要,可简记为“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五、反思与拓展1. 木炭也能还原氧化铁,但在炼铁的生产中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其原因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铁中杂质少、更纯净。
2. 实验中为了节约能源,可对装置进行改进。
即把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上端导管口对着酒精喷灯,加热时酒精喷灯放置在氧化铁下方,不加热时将酒精喷灯移开。
3. 根据该实验现象可进行物质间的鉴别。
如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可分别点燃,或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或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铁;鉴别黑色粉末氧化铜和铁,可在高温下分别通入一氧化碳,观察现象,或分别用磁铁吸引;鉴别红色固体氧化铁和铜,可在高温下分别通入一氧化碳,观察现象。
4. 利用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可除杂质。
如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粉末,可在高温下通入足量一氧化碳气体。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3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学生实验3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学生实验3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是溶液章节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旨在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本实验不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有效手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了解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和所需仪器,能够独立完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及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量取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以及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判断溶液配制是否成功。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由于溶液概念较为抽象,且本实验涉及多个操作步骤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在理解和操作上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教学中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讲授法:结合PPT和板书,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教师先进行一次完整的溶液配制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3. 分组实验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独立实验操作。
4. 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理盐水、糖水等)引入溶液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例题某兴趣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_______。
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A实验不严谨,应做一个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第一小问只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不便于观察,需要借助其他物质或者其他现象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对照题给实验图可知,实验A中取下橡皮塞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氢氧化钠溶液会进入试管,且试管中液面明显高于水槽中的液面。
实验B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后,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进入小气球,使气球胀大,故B中的现象是气球胀大。
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故应做一个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来与A实验对比,看液面上升的程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鉴别生成物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不可用加入无色酚酞溶液的方法,应该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以此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参考答案(1)CO2+Ca(OH)2=CaCO3↓+H2O(2)气球胀大将A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变式题1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1)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_______________合作者: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日期:9月7日-8日实验名称: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实验目的:1. 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2. 掌握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实验技能。
3. 牢记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养成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意识。
4. 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周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
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一药品的取用【实战演练】1. 向试管中倒入少量液体A,然后向其中加3~5滴液体B,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向盛有少量液体A和液体B的试管中滴加液体C,观【实战演练】1.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盐酸,振荡试2.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放入试管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1. 在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中,你有哪些经验要与同伴分享?合作共享,动手、动脑2. 结合对本实验的体验,谈谈化学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等。
姓名:___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9月11日-13日实验名称: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秤)、量筒等仪器。
2. 学会物质的称量、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和仪器的洗涤等实验技能。
实验一物质的称量在玻璃管上套上胶皮管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实战演练】称量3 g食盐,放入一只100 mL的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15 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仪器的洗涤气密性检查【实战演练】按右图所示连接好仪器。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连接完好、不漏气。
【反思交流】托盘天平和量筒都属于计量仪器,使用过程中哪些环节容易产计量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应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易潮解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读数时,量筒放平,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姓名:___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10月18日-20日实验名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实验目的:1、与同学合作配制80g10%的氯化钠溶液;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二、实验原理:溶质的质量分数= ————————————ⅹ100%溶液的质量三、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 mL、100 mL);氯化钠、蒸馏水。
四、实验准备你需要回顾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的使用方法,以及量取和搅拌液体等操作方法。
友情提示:用玻璃棒搅拌液体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玻璃棒碰触容器的器壁。
五、实验步骤:【课堂训练】1、欲配制50g7%的氯化钠溶液:(1)实验步骤应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2)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
(3)在托盘天平上称取 3.5 g氯化钠,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量取46.5 mL水。
(4)将称量的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中,为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常用的方法是搅拌、研碎、加热等。
2、浓溶液用水稀释时: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填 >、<、=)②所用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班级:_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日期:11月3日、5日明确任务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物质,探究(或验证)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做好准备1、你需要准备以下实验用品: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125 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 mL)、坩埚钳、燃烧匙; 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石灰水。
2、你需要学会连接实验仪器及检查装置气密性。
●友情提示1、过氧化氢水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尽量小心。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剧烈,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注意认真观察和控制反应,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这是你首次独立完成制备气体的实验,建议先熟悉实验的各项任务、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以防动手实验时忙乱。
●动手实验1、氧气的制取(1)如图所示,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集气瓶预先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
向锥形瓶中加入约0.1 g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5 mL过氧化氢溶液。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
)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
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台上。
●想一想: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已经集满了氧气?用带火星的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证明集气瓶已积满氧气。
注意:铁丝会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观察现象时不要凑近集气瓶直视。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放在燃烧匙里,立刻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用坩埚钳夹取一端绑有火柴的螺旋状细铁丝,在酒精灯上点燃火柴。
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观察现象。
(3)蜡烛在氧气里燃烧用铁丝固定一小段蜡烛,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反思交流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先向锥形瓶中加固体,后从分液漏斗处加液体)、收集。
2、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明显不同?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有关。
氧气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所含氧分子数目越多,与另一反应物分子的碰撞几率越大反应越快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11月13日-15日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 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 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
【动手实验】1. 分别尝试点燃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取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酒精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
取另一根木条,将其一端浸入烧杯中的水里约10 s,用试纸轻轻擦拭后,也尝试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
2.“纸船烧水”取一张A4纸,裁成两半,折成两只同样的纸船。
将一只纸船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记录纸船从开始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
向另一只纸船中小心注入约一半的水,放在上述铁圈上加热,记录该纸船从加热到燃烧需要的时间。
3. 分别尝试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点燃钢丝棉用坩埚钳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
将钢丝棉迅速插入氧气中(瓶底需盛水或铺沙子),观察现象。
【反思交流】1. 通过本次实验,你对燃烧条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3)可燃物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2.你能想出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这些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吹灭——降温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用一个杯子罩住蜡烛——隔绝蜡烛与氧气的接触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12月13日-15日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 组装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2. 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动手实验】1. 制取与收集二氧化碳(1)如图所示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往锥形瓶中装入石灰石(或大理石),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3)分别收集1集气瓶和3塑料瓶(分别标记为A、 B、 C)二氧化碳气体。
2. 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250 mL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
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慢慢倾倒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或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二氧化① 向上述盛有二氧化碳水溶液的塑料瓶A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拧紧③ 将准备好的两支蜡烛放入500 mL烧杯中,分别点燃。
然后慢慢倒入塑料【反思交流】1.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结合本实验说明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是优良的灭火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与氧气的接触,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实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姓名:___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日期:12月24日-25日实验名称: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 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 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动手实验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实验步骤:(1)在洁净的点滴板上或小试管中分别滴加5〜6滴稀盐酸、稀硫酸、白醋、柠檬汁和自来水。
然后向这5种液体中分别滴加1〜2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2)将石蕊试液换成酚酞试液,重复上述实验。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情况。
(3)在干燥、洁净的玻璃板或白瓷板上放5片pH试纸,用玻璃棒分别蘸取5种待测液体,点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4)将上述待测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肥皂水、蔗糖水和食盐水,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 mL稀盐酸和稀硫酸,用pH试纸测定其pH;然后向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pH,直到pH等于7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结论(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HCl+NaOH == NaCl+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3. 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实验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镁条、石灰石、生锈铁钉、碳酸钠溶液,然后向试管中分别滴加1〜2 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观察现象。
(2)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 mL氯化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生锈铁钉,然后向试管中分别滴加1〜2 mL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钙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与结果:实验结论(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CaCO3+2HCl=CaCl2+H2O+CO2↑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Ca(OH)2+CuCl2=Cu(OH)2↓+CaCl2 2NaOH+CuCl2=Cu(OH)2↓+2 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反思交流1. 实验中你使用的是试管还是点滴板?你认为使用哪种仪器更方便?点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