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分别从补充有趣实验、引导学生动手、运用多媒体、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实验现象和思考实验本质六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中化学新课程特别强调了化学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高中实验教学的效果,创新实验教学,是时下摆在我们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补充有趣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为了调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他们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可以根据实际,补充适当数量的有趣实验,在演示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上绪言课时,处理做好课本中的实验,还可增加利用氨水挥发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做“铁树开花”,利用花瓣来制作碱指示剂,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制作“铜树”,利用碳酸盐与稀酸反应来鉴别珍珠项链的真伪。也可在复习co2的性质时,适当补充诸如“镁在co2 中燃烧”、“naoh溶液的喷泉”、“密闭瓶内的小球肿大”等实验知识。来借此类实验加强学生对co2 理解,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二、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操作
做实验时,老师应该首先跟学生阐明实验过程,主要操作项目和特别注意事项,并且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锻炼他们分析数据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在学到燃烧的条件这一节时,关于实验要特别注意:首先,课前提问学生物体燃烧的条件,让学生去找相关资料并对上课内容有初步了解,同时让学生把存在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在做实验时观察现象,尽量独立排除疑问;其次,课堂上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热水倒入烧杯中,放一块白磷在水中,在在烧杯口盖上一片铜片,在铜片上的两边分别放红磷和白磷,铜在传热后,致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但红磷和烧杯中的白磷却没有发生燃烧。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燃烧的条件,并且指出该实验的不足之处以及改善的方法,这样一来,既能指导学生总结出燃烧的条件,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提出实验的改进方案。
再例如,在上高中化学的“离子反应”实验时,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准备五种溶液:kcl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先请全体同学跟着教师做cu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的实验,然后引导同学们记录实验的现象,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思考溶液为什么还显蓝色,其中cu2+
和哪些离子没有参加反应,要使剩余的离子也参加反应需添加什么溶液。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溶液间反应的实验方案,教师对设计方案进行总结、鼓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展示最佳设计方案。
学生再通过实验来检验他们的设计方案是否成立,层层深入,用事实说话。
由此可见,让学生们主动地动脑分析和积极地动手参与,都能大大提高他们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重视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
由于化学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不能全面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帮助化学实验教学,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为直观的呈现实验。利用多媒体,能将一些根本无法在实验室内展现的情景展示给学生,令学生对于所需要了解的知识有更直观的印象。例如,铁生锈的过程,一般需要大概十天的时间才能看见实验现象,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而通过课件演示,则很快就可以将整个过程展现给学生看,同时可以模拟氧原子和铁原子反应的过程,很好地弥补了实验室实验的漏洞。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帮助,例如,在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可以通过投影仪将反应现象放大,让每个同学都清楚地看见反应过程,相比于演示实验而言,其效果明显很多。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课件和电教片的播放,能使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有更多的了解,化学方面的新鲜资讯
和课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多媒体设备传达给学生,这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四、化学实验要结合生活实例
在反复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单纯地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已经远远不是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们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离不开化学,才能从更根本上促进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让知识服务于生活,才能凸显教育的意义。例如,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液,输液管,吸管等,均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实验。再如,讲过“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后,给学生布置家庭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体积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回家后,很多学生会以茶杯替代钟罩,用小盆替代水槽,用小蜡烛替代红磷,反复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总结操作要点,反之,则分析原因。通过这样生活中化学实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面,选材各异,设计不同方法,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指导学生科学观察实验现象
化学是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生学习化学是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为特征的。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的情况,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
确观察什么,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
例如,钠单质放在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观察反应过程时,有的学生只注意到“吱、吱、吱“有节奏的响声,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到水面上迅速游动的闪亮小球上,有的学生只注意到溶液显红色的过程是由局部到全部,由浅到深。若教师在实验前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列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免观察的片面性:一是钠与水比较,谁的密度大;二是反应时钠是如何运动的,发出了什么声音;三是钠与水反应前后状态是否一致;四是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怎样。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思考,深入了解实验的本质,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本质
观察只能了解事物的现象,由现象到本质的结论,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若能及时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启发思维,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氯气的性质实验中,氯气与氢气混合能在光照或点燃时爆炸化合,红磷、金属钠、铁丝、铜丝都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并分别生成pcl3、pcl5、nacl、fecl3、cucl2。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研究:找出这些实验的共同现象,这些反应中cl2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cl2具有这样的性质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得出: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许多物质氧化到高价的性质,这是因为氯原子有很强的获得电子的能力。在进行这类实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实验所显示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