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

合集下载

《会赚钱的行为经济学》读书笔记

《会赚钱的行为经济学》读书笔记

《会赚钱的行为经济学》读书笔记行为经济学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门很有趣并且还在不断探索前进中的学科理论。

在学习这门课当中,我对老师和同学们讲到的四点内容印象十分深刻。

一、存银行还是买股票—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影响人们的决策风险无处不在,不同的人对待风险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偏爱风险并积极寻求更高的不确定性,即使这么做会以牺牲收益为代价;有的人更倾向于求稳,即使收益很小也不愿意冒险,但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是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对于风险的态度仅仅是一种偏好,风险厌恶(抑或风险偏好)本身并没有错,重要的是,你的风险态度相对于你所处的经济环境而言是否合适。

我们通过联系现实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那些有稳定工作和较高收入水平的家庭来说,将一部分闲置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是很常见的;而对于那些条件一般、工作不稳定的家庭来说,即使有闲钱,通常也是存入银行获得很低的存款利息,而不是用于投资股票,他们并不相信通过这种投机性的交易,好运能够降临到他们头上。

不确定性一直在我们身边,行为经济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其中一种被称为“确定效应”,所谓确定效应,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收益),打比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另外,经过观察和实验,行为经济学家们还发现人们热衷于“小概率事件”,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天上掉馅饼,赢得上千万彩票奖。

面对小概率的赢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事实上,很多人都买过彩票和人身保险,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虽然我们的钱99%都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

二、心理账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钱与钱并不是等价的。

同样5000元,是基本工资,是额外奖金,还是彩票中奖,对于消费来说是一样的,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却是截然不同的。

02-汪丁丁 贾拥民:社会偏好的神经基础及微观结构

02-汪丁丁 贾拥民:社会偏好的神经基础及微观结构
(三)信任行为的神经基础
哺乳类动物大脑天生不信任陌生的东西,因为陌生的东西往往代表着危险。人类的大脑中,也有一部分脑区(包括杏仁核)是与这种对陌生人的恐惧有关的。在一定意义上,信任他人就意味着对这种恐惧感的克服。
神经经济学家扎克是最早对信任的神经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扎克等人发现,人体下丘脑(hypothalamus)分泌的一种激素催产素(oxytocin,简称OT)可以提高人们的信任水平。 催产素是一种神经递质,通常在母亲分娩时分泌得最多(所以叫“催产素”);它在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特别是需要依赖他人时分泌得也较多。在扎克等人的信任博弈实验中,委托人最多可以投资10美元,然后实验组织者会将投资额放大3倍交给代理人,代理人既可以把所有得到的钱都留给自己,也可以返还部分或全部给委托人。扎克等人发现,代理人在收到委托人的“投资后”(被信任后),血液中催产素的浓度会增高,而且收到的金额越多,增高得越明显;同时,催产素水平较高的代理人返还给委托人的钱也较多。他们同时进行的控制组实验排除了金钱本身可能带来的影响。扎克等人的这个研究表明,在获得别人的信任后,人们大脑会分泌出催产素;而且在催产素水平增高后,他们也会更加愿意回报他人。扎克等人的研究结果得到了其他研究小组的证实。
经济学研究表明,慈善捐赠行为也与大脑奖赏系统有关。
默尔等人对参加独裁者博弈的被试进行了磁共振成像扫描 每位被试初始禀赋都是128美元,他们可以用这些钱匿名给一些慈善团体捐款。这些团体的宗旨各不相同,而且可能彼此冲突:有支持安乐死和堕胎的,也有反对死刑和核战争的。被试可以选择:捐款但不必自己出资;从自己的账户里出钱捐款;拒绝捐款且不必受到惩罚;拒绝捐款但要受到惩罚;直接获得回报。脑成像结果显示,直接得到金钱回报和捐赠(无论是否要自己出钱)都能激活中脑边缘纹状体奖赏系统中的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和纹状体的背部和腹部,这意味着,捐赠行为本身就带有奖赏的意味——给予是快乐的。同时,他们还发现,无论是否需要承担成本,捐赠行为都能够激活(但是直接得到金钱回报则不能激活)大脑膝下皮质区(Subgenual area),它包括内侧最末端眶额皮质和腹侧扣带皮质,以及与之相邻的隔区(但是直接得到金钱回报则不能激活这个脑区)。腹侧被盖区是多巴胺神经元最集中的脑区,而多巴胺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精神愉悦。另外,膝下皮质区与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通路及5-羟色胺能通路密切相连,并能够通过下丘脑前部室旁核调节催产素的分泌,而催产素则与人们的信任行为有关。

经济思想史(北大 汪丁丁)4

经济思想史(北大 汪丁丁)4

经济学思想史,2004年10月9日:财富与效用“财富”概念曾经出现在雅理士多德的论述中,即“关于财富的中庸之道”——自由(liberality,慷慨)。

紧接着,第3讲也提到了休谟关于“效用”(utility)的论述——“仁爱与正义,作为两种基本的情感,带给我们巨大效用。

”一般而言,凡可节约未来努力的,都被称为“财富”。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里,每一经济行为人的财富的实物量由“资源禀赋向量”表示,财富的价值量则依赖于一般均衡价格。

很可能,存在这样一些初始资源禀赋向量,它们使经济行为人在若干次交易之后,财富的价值量越来越小。

故财富的积累或消散过程是比财富概念复杂得多的概念。

斯密在《原富》第2篇引论所使用的“stock”,即“财富”。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导论:在无分工,少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都由自己供给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在这样的社会中维持营生,是无须预储资财的。

人人都力图依靠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身随时发生的需要。

饿了便到森林去打猎;衣服坏了,便剥兽类的皮革来穿;房屋破了,便就近伐取树枝草皮,尽其所能,加以修茸(引自郭、王译本,文字略有修改)。

要如此大地增加劳动生产力,预蓄资财绝对必要。

……产业的数量,不仅在各国均随产业所雇佣资财的增长而增长,且作为资财增长的结果,等量的产业生产出多得多的物品。

存量可一般地划分为三类:消费,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第一类存量,是为立刻就要发生的消费准备的储存,它的特征是不能产生任何收入或利润,它由消费品构成。

第二类存量称为固定资本存量,它的特征是带来收益或利润而不发生流动或产权的转让。

第三类存量称为流动资本,它的特征是靠流动产生利润。

各国年内劳动是提供各国年内消费的生活必须品的源泉。

各国劳动的产出与消费者人口之比例或大或小故富或贫。

格拉斯哥版斯密作品集卷二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探究卷一3500年前以楔形文字书写的“自由”。

郭大力、王亚南译本:序论及全书设计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老陆《行为经济学讲义》是由汪丁丁在北大上课的讲义汇编而来的,很多语言都是口语化表达,让人读起来很轻松。

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是在一种无压力,自由状态下产生的,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

自己读来也非常的喜欢。

一何为行为?何为行动?自己在讲授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时倒没有认真考虑这两个词的本意。

或者他们本来就没有差异。

汪丁丁认为,行为是生命的表征,没有行为肯定就没有生命了,而运动则不一定是生命的表征,如质子的运动等。

尽管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但可以解释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的出发点。

丁丁认为行为主要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行为来自与价值判读,价值判读的结果就是选择,而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主要来自与内因(个体的认知能力,心理状况等)外因来自与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选择的影响就来自消费者的约束条件。

这一个逻辑框架正好阐述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架构。

一个对我来看很复杂的理论,丁丁用轻描淡写的口吻就解释清楚了,高人就是高人。

二、社会创造丁丁引自Siddhartha Bhattacharyya and Stellan.Olilsson 2010的文献重点观点:一个社会的创造性,一方面取决于社会里的每一个体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结构。

他认为创造从来都是个体行为,但是自由却是整体的。

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创造力,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的环境。

他提出,目前中国不允许怀疑权威,是压制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由此,政治体制的改革远比经济体制改革更紧迫。

在一个有力创造的社会中,一定要培养100万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重视过程,结果就是必然回产生”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这个和哈耶克的”匿名的少数”的观点一致。

有利于创造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丁丁引自爱因斯坦的观点,这个社会应该是自由的,包容的。

爱因斯坦说,任何一个伟大高尚的事情无论是艺术作品合适科学成就,都源自与独立的个性,因此,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与社会对个人的宽容。

行为经济学学习笔记3-4章

行为经济学学习笔记3-4章

行为经济学学习笔记3-4章第三章偏好理论偏好理论:人的偏好并不是独立的,这一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诱导的过程,不同的设问方式甚至都能够形成不同的偏好。

人们更加看重眼前的和短期的利益,即使在长期利益更加诱人的前提下。

显著性假定:相对于配对过程而言,主要考虑方面在选择过程中被更多的考虑。

兼容性原理:任何事物的内在组成的权重是由其内在组成和外在表现程度的兼容性决定的。

关联效应:一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在这一决策之前某个决策的关联影响,从而使最终的偏好选择发生逆转乃至偏差。

背景关联:人的决策过程往往要受到决策背景的影响。

局部关联:在某些情况下,向选择集中加入一个新的选择支,这一选择支必须满足竞争力明显低于原选择集中的某一个选择支A,但与其他的选择支无必然联系,那么选择支A与新加入的选择支就构成了局部关联,局部关联的结果就是选择支A的市场份额明显上升,甚至超过一些原来优于它的选择支。

极端逆转:在一个选择集合中,那些具有极端值的选择支的吸引力往往比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选择支要来得差。

具体体现为妥协和单极化。

妥协:在一个选择集合中,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更为中庸的选择支。

单极化:在面对极端选择支时,人们有时候也会只抛弃某一个极端方面而保留另一个。

禀赋效应:萨勒提出,当一个人将要获得一样东西时,他会认为这样东西比自己尚未拥有时更有价值,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非常珍惜,让他放弃所拥有的物品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现状偏见: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安于现状而不愿意改变现状。

损失厌恶:人们厌恶任何形式的损失,并尽量使这种损失不再发生,在作出自己决策的过程中,人们赋予损失的权重要明显大于赋予获得的权重。

第四章如何测度幸福性质:风险厌恶期望理论和前景理论的区别:。

囚徒困境、交易费用与演化动力学

囚徒困境、交易费用与演化动力学

囚徒困境、交易费用与演化动力学作者:***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05期摘要:囚徒困境模型指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解是集体利益最小化,这与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核心思想背道而驰。

相比囚徒困境模型,鹰鸽博弈区分了策略H种群和策略D种群,这样就从两个体不合作分析转变为不同策略的群体间混合演化稳定策略分析,这个混合策略中包含一定概率的合作策略。

西格蒙德证明了均衡点存在,这些均衡点包含一定概率的合作策略,在其基础上,诺瓦克证明了当种群中合作策略的群体占种群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合作策略会成最优策略,囚徒困境被破解。

关键词:囚徒困境;交易费用;三分之一定律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5-0140-03一、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1928年,匈牙利裔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发表了他关于博弈论的第一篇论文,后来奥地利经济学家奥斯卡·莫根施特恩(Oskar Morgenstern)为逃避纳粹迫害到美国避难,在他的帮助下,冯·诺依曼对博弈论进行了完善,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经济领域。

博弈论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博弈模型——囚徒困境,由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于1950年共同提出。

囚徒困境模型指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解是集体利益最小化,这与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核心思想——自由竞争的一般均衡解带来集体利益最大化——背道而驰。

假设你和你的同伙犯罪并已被警方缉拿归案,二人分别隔离囚禁不能互通信息,现在正面临检方的犯罪指控。

假设检方对二人分别进行审讯,并对每人只提供一次选择机会。

这个选择机会正是囚徒困境的核心:如果某人选择不合作,充当背叛者,坦白认罪并指控另一人的罪行,而同时另一人保持沉默(不认罪,不指控),那么坦白者被从宽处理,刑期1年,而保持沉默(不认罪,不指控)的同伙被重罚,面临4年监禁;如果二人都保持沉默,互相合作,不认罪不指控,检方由于证据不足只能轻判,二人分别获刑2年;还有一种情况,二人都选择背叛对方,互相揭发,因证据确凿都会被治以重罪,但考虑都有坦白表现,将会分别判处刑期3年。

行为经济学及其应用读书札记

行为经济学及其应用读书札记

《行为经济学及其应用》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行为经济学的定义及起源 (3)2.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4)3.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5)二、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7)1. 理性人假设 (8)2. 有限理性假设 (8)3. 社会偏好理论 (10)4. 损失厌恶理论 (11)5. 风险规避理论 (13)6. 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 (14)三、行为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5)1. 投资决策 (17)2. 财富管理 (19)3. 市场营销 (20)4. 人力资源管理 (21)5. 政策制定 (23)四、行为经济学的挑战与展望 (24)1. 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 (26)2. 行为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27)3. 行为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29)五、结论 (30)1. 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32)2. 对行为经济学的评价和展望 (32)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思考 (34)一、内容概览本部分简要介绍行为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背景,概述行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结合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经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比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引出行为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和视角。

这部分详细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行为决策理论、个体和群体行为理论等。

着重讲解人类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心理过程及情感体验对决策的影响。

探讨个体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群体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本章节阐述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实验经济学、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分析这些方法在揭示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因素方面的作用,以及这些方法与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差异和互补性。

这部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行为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金融市场、消费决策、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政策等领域的应用案例,揭示行为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章节探讨行为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分析新兴领域如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对行为经济学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拓展和深化。

行为经济学讲义

行为经济学讲义
(3)蚂蚁吃了甜果冻
A 出现过 B 没有出现过 肯定程度_____
33、假设高中时期的测验分数在一定程度上与 大学学业成绩(GPA)相关。给定下面的百分 比分布,如果一个学生在高中测验中得分为725, 你预测他的GPA会是多少?

学生百分比分布 高中成绩测验 GPA
前10%
>750
>3.7
前20%
>700
> 3.5
前30%
>650
>3.2
前40%
>600
>2.9
前50%
>500
>2.5
34、假如你投了某个候选人一票,这是 否会改变你对他胜出本次竞选的概率的 判断?
22、假设你正在考虑是否给你的某项财产上保险以 预防可能发生的损失,如火灾、失窃等。在计算过 风险和保费以后,你发现在购买保险和不购买保险 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差异。
这时候,保险公司推出的一种名为概率保险的新保 险计划引起了你的注意。在这一保险计划中,你开 始只需支付一半的保费。而一旦发生损失,有50% 的概率你可以付清另一半保费以获得全部赔偿;有 50%的概率你只能拿回已付的保费并自己承担所有 损失。
一点也不情绪化1 2 3 4 5 6 7 极端情绪化
4、吉姆是一个聪明、灵巧、勤勉、热心、 坚定、实际而且谨慎的人。你认为他最 有可能具有以下哪些特征?每组选择一 个特征
大方-小气 不快乐-快乐 易怒的-脾气好 幽默-乏味
5、以下这个问题只针对大学生:与和你同年龄 同性别的大学生相比,以下事情发生在你身上的 可能性有多大?请就每一事件选择你认为可能的 概率。
14、假设一项对250名神经症患者的研究发现,他 们出现头晕症状和脑瘤的发病率如下

《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行为经济学讲义》读后感老陆《行为经济学讲义》是由汪丁丁在北大上课的讲义汇编而来的,很多语言都是口语化表达,让人读起来很轻松。

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是在一种无压力,自由状态下产生的,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

自己读来也非常的喜欢。

一何为行为?何为行动?自己在讲授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时倒没有认真考虑这两个词的本意。

或者他们本来就没有差异。

汪丁丁认为,行为是生命的表征,没有行为肯定就没有生命了,而运动则不一定是生命的表征,如质子的运动等。

尽管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但可以解释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的出发点。

丁丁认为行为主要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行为来自与价值判读,价值判读的结果就是选择,而影响价值判断的因素主要来自与内因(个体的认知能力,心理状况等)外因来自与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选择的影响就来自消费者的约束条件。

这一个逻辑框架正好阐述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架构。

一个对我来看很复杂的理论,丁丁用轻描淡写的口吻就解释清楚了,高人就是高人。

二、社会创造丁丁引自Siddhartha Bhattacharyya and Stellan.Olilsson 2010的文献重点观点:一个社会的创造性,一方面取决于社会里的每一个体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结构。

他认为创造从来都是个体行为,但是自由却是整体的。

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创造力,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造的环境。

他提出,目前中国不允许怀疑权威,是压制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由此,政治体制的改革远比经济体制改革更紧迫。

在一个有力创造的社会中,一定要培养100万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重视过程,结果就是必然回产生”爱因斯坦”式的人物,这个和哈耶克的”匿名的少数”的观点一致。

有利于创造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丁丁引自爱因斯坦的观点,这个社会应该是自由的,包容的。

爱因斯坦说,任何一个伟大高尚的事情无论是艺术作品合适科学成就,都源自与独立的个性,因此,最重要的宽容就是国家与社会对个人的宽容。

汪丁丁:为《读书》写的经济学(之一)摘要及读后感

汪丁丁:为《读书》写的经济学(之一)摘要及读后感

[汪丁丁:为《读书》写的经济学(之一)摘要及读后感]汪丁丁:为《读书》写的经济学(之一)摘要及读后感2011-02-20 00:25汪丁丁:为《读书》写的经济学(之一)摘要及读后感经济学是什么?它应当是什么?这当然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汪丁丁:为《读书》写的经济学(之一)摘要及读后感。

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经济学就被认作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用有限的手段(means去应付人们无限止的欲望。

分工和专业化迫使经济学家不去过问那些手段和那些欲望是否正当或是否高尚。

他们把这些问题留给了那些还没有从苏格拉底或柏拉图那儿放逐出去的,依旧很高尚的道德哲学家们。

经济学家们也不再关心人的欲望是怎么产生出来的这类问题,那己经分工给了心理学家们(理论的和实验的)。

于是现代经济学变成了主要研究如何有效运用现有手段的科学。

至于经济学应当是什么,我想在文章的结尾处再提及。

那些能够缓解人们焦虑与痛苦的东西,应当被叫做手段。

所以在眼下的世界,钱是一种手段,因为用钱可以买到我们欲望着的东西;所以在那个点石成金的故事里,黄金绝对不是手段,因为他用黄金买不到任何他真正欲望着的东西。

交换,亚当·斯密说交换是人类的天性。

总量不变的手段,仅仅由于交换,满足了更大多数人的更大的需求。

这是一种改善,一种有利于一些人而不损害任何人的,经济学家称为伯累托改善的事件。

交换是实现伯累托改善的合乎人类天性的方式。

用手段生产手段,一直到那些最原初的手段,我们的知识找不到任何方式可以用任何手段去生产出他们。

这些原初的手段叫做要素。

时间就是一种要素,因为人类,除了幻想中的时光机,尚且不知道怎样生产时间。

从终极意义上说,世界上只有人类时间可以称做要素,其他要素之有限性盖源于人类没有足够时间去发现更多的资源。

理性的人们通过分工增加能够应付他们欲望的手段,即财富。

这只是一种可能性。

要实现这可能性,两个制度条件必不可少;(1)分工造成的规模经济的好处必须适当地分配到每个参与了分工的人。

行为经济学..ppt

行为经济学..ppt

实验结果如下:
博彩A 博彩C 18% 83% 博彩B 博彩D 82% 17%
由博彩1可以得到: U(2400)>0.33U(2500)+0.66U(2400) ;而 从实验2可以得 0.33U(2500)+0.66U(2400)>U(2400)。 两个结论恰恰相反,显然违背了期望效用理 论的独立性公理。
行为经济学
1 3 2 3 行为经济学的定义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目的
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行为经济学的应用
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 学”,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 学分支学科。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 特征进行规律性研究的科学
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在做选择时所比较的是期望预期,它规定了两个函数的存在,即 v(价值函数)和π(权重函数)。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决策者选择a 行动:∑π(p) v(w)>∑π(q)v(w), 价值函数 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是一个主观价值函数v(x)。它有一个财富增加或减少的参照 点,该点的位置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印象。前景的结果x表示财富水平与该参照点 的偏离,而不是绝对的财富水平,价值函数衡量盈利或亏损对人的主观满足的影 响,价值函数曲线在参照点处开始转折,它是财富增加或减少的分界线。 权重函数 权重函数具备以下属性: 1.权重函数是概率p的增函数 2.亚确定性:除极低概率事件外,权重函数数值通常比相应的概率低, π(p) <p。 而在极低概率区域权重函数是次加性函数, π(p) >p。 3.极低和极高概率事件的权重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主观感觉。人有对极低概率事件 高估、对极高概率事件低估的倾向。
人们在做选择时所比较的 是期望预期,它规定了两个 函数的存在,即v(价值函数) 和π(权重函数)。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决策 者选择a 行动:∑π(p) v(w)>∑π(q)v(w),对于权重 函数,人们具有小概率事件 高估,大概率事件低估的倾 向。即对于小概率事件,有 π(p)>p, 而对于大概率事件, 有π(p)<p。 对于上面的实验,因为π (0.34)v(2400)+ π(0.66) v(2400)不等于v(2400),所 以两个实验结果是不矛盾的。

《行为经济学》课件

《行为经济学》课件
描述同一问题不同表述方式导致人们做 出不同决策的现象。
VS
详细描述
框架效应是指同一问题不同的表述方式可 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例如,对于同一笔 奖金,如果以获得奖金的方式描述,人们 可能会更倾向于冒险;而如果以失去奖金 的方式描述,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保守。 框架效应揭示了语言和表述方式对于人们 决策的影响。
心理账户
总结词
描述人们如何根据不同的心理账户对收益和损失进行归 类的理论。
详细描述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们 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标,将收益和损失划分到不同的心 理账户中,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账户。例如, 人们可能会将工资收入和奖金收入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 户中,对于不同的账户采取不同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心 理账户的概念有助于理解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行为 。
2023
《行为经济学》PPT 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行为经济学概述 •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 行为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行为经济学的前沿研究 • 行为经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行为经济学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经济活 动中实际行为和传统经济学理论预测 不一致的学科。
特点
强调实际经济行为中人的心理、认知 和情感等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以及市 场不完全理性等现实情况。
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
理论基础
01
传统经济学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而行为经济学则强调人的非
完全理性。
研究方法
02
传统经济学侧重于理论建模和数学推导,而行为经济学则更多

《行为经济学》读书报告

《行为经济学》读书报告

读《行为经济学》——浅谈对行为经济学的几点认识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现代经济学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们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它通过可控实验、调查等方式考察人们在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中参与各种经济活动时的行为模式,分析影响行为的内外部因素,理解并解释经济现象的本质。

其最大特色是推翻了传统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提出了一个更加符合人类本性的、决定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动机,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选择会系统偏理理性。

行为经济学中最主要的前景理论描述了人们“实际上是如何做的”,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做出判断和决策时,认知心理学和经济学两方面的内容才正真走到了一起。

行为经济学重视对人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界限,它的发展对传统经济学不仅仅提出来挑战,更重要的贡献是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补充和拓展。

阅读过薛求知先生的《行为经济学》之后,我还深入思考了以下几点内容:一、行为经济学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和经济学”,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科学。

经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活动,是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对经济活动的研究。

就经济学而言,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经济学概念的解释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研究人的学问。

”Simon 对效用理论中的最大化假设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揭示了决策者必须面临的信息不完全等问题,指出有限理性将可以更好地描述实际选择行为:有限理性的决策者将致力于达到满意解,而非最优解。

有限理性理论直接触及作为正统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微观心理假设——经济人的完全理性假设,突出了感知、认识和学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直接将决策研究者引向了信息处理的心理过程。

谈及心理学问题时往往牵涉经济因素,彼此之间并不存在与生俱来的矛盾、互斥和对立;而讨论经济问题是常常涉及心理因素,如研究消费、交换、生产和分配等经济学范畴,都必须首先考虑人的因素影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汪丁丁的制度分析(一)2003/6/13 未完稿摘要:本文讨论汪丁丁关于“制度”的思考演进过程,阐述其对于制度的分析从Schumpeter 到新制度经济学,进而用博弈论框架重新解释“制度”,再质疑博弈论的基础,从而引出对知识结构的重新阐释过程。

借以理解和评价汪丁丁关于“制度分析”的内容。

前言思想的价值往往需要随时间逝去,才能显现出来。

重新解构思想者的文本,考察其历时性的变化,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对话。

Hayek思想研究、制度分析和知识认识论构成汪丁丁1992—2002间思想体系中最重要部分。

考察其关于制度分析的历时性思考,对于理解汪丁丁的整体思想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制度”的不同定义及分析方式,牵涉到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结果。

经济学的制度主义者作为一种牌子或类型,是一个相当模糊含混的术语,不同的制度主义者对于制度有着不同定义,各种各样的制度分析也不局限于制度主义者的范围,而可以在Marx Weber、Adam Smith, l, Marshall、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奥地利学派以及Hayek、Schumpeter等人的著作中读到。

制度主义者常以批判正统理论的面目出现。

旧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来源于历史经济学家。

德国历史学派以古典经济学批判者的面目出现,其历史经济学通过John commons 传到美国,与Torstein. V eblen、Wesley. C. Mitchell,形成了美国的旧制度学派。

所批判的对象是以克拉克和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正统经济学。

新制度主义者则从流行的经济理论“过于抽象”入手进行批判,但与旧制度主义者相对更显社会学特征的研究方法不同,新制度主义者无意建立起一种与传统理论对立的新理论,而着力于拓展新古典理论的使用范围。

1991年Coase 及1993年North获得纪念诺贝尔奖金,表明了经济学界对基于新古典经济学之上的以研究产权结构和交易费用对激励和经济行为的影响的新制度经济学的认同。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推荐文章•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热度:•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的影响及会计反映热度:•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与方式热度:•虚拟经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领域热度:•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剂热度: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家解释为什么我们一时冲动之下拖延,购买,借用,抢夺巧克力。

像所有思想上的革命一样,这场革命开始于长期观察到的用通常的智慧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怪异事实。

比如赌徒在明明知道可能要输的情况下仍然下注。

人们一般会说为了退休后的生活要存钱,要吃得好,要开始锻炼,要戒掉香烟。

他们是当真的,但是往往又做不到。

那些感到冤枉和委屈的人要实施报复,虽然这样做往往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这些违背常理的事实是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几十年来,如果不是几个世纪来都依赖的人类因素标准模式的直接和公开的挑战。

经济人(Economic Man)是该理论的基石。

经济人做出符合逻辑的,理性的,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充分考虑利益与成本,追求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经济人是个聪明的,分析的,自私的动物,在追求未来目标的时候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不受身体状况和感情的影响。

经济人是建立学术理论的非常方便的工具。

但是经济人有个致命的缺陷: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当我们转向现实中的人就发现没有所谓的机器人般的逻辑,相反有各种非理性的,自我破坏的,甚至利他主义的行为。

这种常见的现象已经被人们谈论几个世纪了,企业管理副教授阿斯拉夫(Nava Ashraf)说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心理学是决定过程的一部分”,他看到了充满激情地参与者和公正的旁观者的冲突。

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对这种心理学观点不屑一顾。

就在15年前,经济学的下属分支行为主义经济学——研究真实的人如何作出选择,从心理学和经济学中吸取营养——还是个边缘性的,怪异的内容。

如今行为主义经济学是主流经济学中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迅速增长的领域,可以得到诺贝尔奖,批评性的大量实证的研究,颠覆了长期以来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历史。

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

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

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内容提要:理性主义自来是经济学家的信条,“经济人”假设正是以理性算计为基础的。

但是这一信条愈来愈受到人类社会实践的挑战。

就对社会学而言,缘自古典的“社会何以可能”的基本问题,正在与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理性行为”日渐密切地结合起来,融会为一个问题,即“统一理性是否可能”,并以现代性问题的转换形态摆放在整个社会科学的面前。

这或许为打破18世纪以来在社会科学专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壁垒提供了某种契机。

一、引言经济学家们都承认,经济学的各种现代版本,除了新增加的数学描述,基本上是从阿尔佛莱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那里传承下来的。

这一百多年的经济学发展大致可以看做“经济学中的理性主义运动”,①并且由于二次大战(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问世)以来各国经济学家介入政治经济政策的程度大大提高,经济制度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沿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思路行进。

除了韦伯研究过的例子外,一个最近的例子是目前正在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过程中迅速兴起的期权交易制度。

在期权市场上,人们几乎完全按照伯莱克-肖尔斯(两位沿袭了经济学主流学派的金融理论家,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定价理论来买卖期权,偏差一般不超过理论价格的5%。

相应地,1997年以来,其它衍生工具交易制度也围绕这一理论迅速发展(汪丁丁,1997a)。

一般说来,市场社会里各种经济制度的创设,总是由企业家们发起,然后由经济学家们加以“理性化”阐释(有时需要理性化地修正),从而得以推广到其它地方。

由此可以声称:理性主义至今仍是主流经济学家们的信条(大部分制度经济学家,虽然站在经济学主流之外,也仍然抱持着理性主义信条)。

由于对“理性”一词的诸多不同理解,我必须在阐释“经济学理性主义”的涵义之前,简要地把这一解释按其推理步骤列举出来:(1)经济学是英国经验主义的产物,而不是欧陆思辨哲学的后代。

经济学家必须把自己的理论置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财务知识)行为经济学

(财务知识)行为经济学

第22章行为经济学本章学习要点与要求:熟练掌握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研究纲领和研究方法;重点理解为决策模型——期望理论的分析前提、理论逻辑、主要观点以及相关拓展;广泛了解行为经济学的主要政策观。

为了学好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系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确定和不确定下的决策理论。

第一节行为经济学的形成、理论渊源和学科特点一、行为经济学的形成过程概述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核心观点如下:对经济行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心理特征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为假设基础上;从心理特征看,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理账户、启发式代表性程序进行决策,关心相对损益,并常常有框架效应等;当事人在决策时偏好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内生于当事人的决策过程中,不仅可能出现偏好逆转,而且会出现时间不一致等;当事人的这些决策模式和行为特征通过经济变量反映出来,结果市场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种经济政策需要重新考虑。

从这些基本观点看,行为经济学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叛。

但大多数行为经济学家承认其研究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改进或修正,而不是革命。

行为经济学的宗旨是让经济学更现实,更具解释力。

不过,行为经济学仅仅是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的新鲜事务,特别是近十年才被经济学界广泛关注。

但和其它经济学流派一样,行为经济学在思想上并非新鲜事务,早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就已经论及诸如“损失厌恶”等个人心理,并注意到这些个人心理对观察经济现象的作用。

在斯密之后,经济学一直号称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科学,但通过杰文斯、帕雷托等人的努力,心理因素逐渐和行为分析相分离,特别是波谱的证伪主义和弗里德曼提出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被经济学广泛接受后,行为研究所依赖的心理学基础已经消失,主流经济学仅仅建立在抽象的不现实的偏好公理基础上。

《规模》、《复杂》知识点回忆

《规模》、《复杂》知识点回忆

《规模》、《复杂》知识点回忆正月初三回长沙,就坚持看起书来。

到2月27日止基本完整地读了《纳什均衡与博弈论》、《规模》、《复杂》、《丝绸之路》这四本书,另读了一部分《枢纽》和几篇小文,复习了万维钢对《规模》的解读、赵昱鲲对《心流》的解读。

对于《规模》,之前写了几点知识点回忆,基本上只理解了一部分的知识点,并不全面。

后来在读《复杂》时,这里面有一两个章节又提到了《规模》中详细论述的网络结构、分形、非线性(按2/3次幂、3/4次幂变化)的概念及内容。

通过这几轮的解读,对加深对“规模法则”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通过面积与体积体重的2/3次幂变化关系、代谢与体重3/4次幂变化的关系,来改变一些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比如心率与体形的关系是,体形越大心率越慢;体形越大,寿命越长;动植物不能无限的生长,因为受到自身承重能力的制约;动物的血管、植物的维管是分形结构;分形结构能够从3维升成4维,分形结构呈自相似的特点;血管流动的阻力是通过脉冲和管径面积相等方法克服的;动植物的代谢是用的最省力办法;跨物种的毛细血管的终端单元的大小一样,不会无限分形,体积越大,毛细血管越多;书中对在3维空间中的分形如何升为4维进行了数学上的论证,很开脑洞;城市的网络也是分形状态。

城市的寿命会很长,因为能够自我修复和进化;公司的寿命有限度,平均10.5年。

公司的规模、收益与员工的数量不是非线性关系,而是呈线性关系。

造船的承载容量与船体的面积关系、船的模型大小、药物剂量与体形的关系等等。

书中还作了大量的类比、推比,以想用一个通用的理论来解释很多跨领域的问题,找到共通性,找到底层的数学框架和背后逻辑。

《规模》是一本论述复杂学科的书,它与《复杂》同属一个科学研究领域,属于复杂学科里面的一个分支。

现在复杂系统还不是一个系统的科学,复杂系统包含的领域相当广泛,研究复杂系统的机构也很零散,复杂理论并不统一,一直存有争议。

关于复杂,其定义也还不能明确,与之对应的很多名词比如涌现、自组织都还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1)一、导论:1、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经济学+心理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并且变化很快。

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合作可以可能。

社会学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何以合作。

2、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多因多果,不是单因单果。

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群体行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公共社会现象是从个体行为相互作用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秩序。

3、物体运动是质点的几何运动。

行为是生命的行为,只有生命才具有行为。

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4、选择:将各种可能的手段与方案作为一个集合,将可选方案对应的各种目标作为另一个集合。

在这两个集合之间,有一个映射,称为“选择”。

选择通常不是两难的。

5、判断:两难情境内作出选择。

在西蒙模型中,分为两种情况:(1)是在同一个类型中的选择,因为容易对比优劣,容易选择。

(2)是在不同的类型中的选择,因为不容易对比,所以通常难选。

比如:我是去旅游,还是换一份工作。

判断的目的:是追求价值。

企业家的职能,不是管理,而是判断,是在不知道如何选择时作出的决断。

6、文学的特征:刻画了不可重复的人类经验,不可验证。

7、经济学千招万式化为一式,就是:在约束条件下作出最优选择。

约束条件比如:道德、法律、诚信、幸福感。

将成本与收益实现均衡、道德与幸福实现均衡。

道德是一种成本,幸福是一种收益。

违反道德影响内心幸福感。

幸福感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情感组成。

道德、信仰,要么全有,要么全有。

不会有49%的信仰,51%的信仰。

8、关于“偏好”,怀特海有个三段论——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

表达是指:在自我意识中进行体现,感受到外界事物的重要性。

我意识你的存在,我感受到你的重要性,我进行了理解。

9、价值:就是感受到的重要性。

故,每个人赋予同一事物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10、成本:就是在可选方案中被放弃的那些方案手段以及对应出现的目标与价值。

11、自我意识:外部的重要性在脑海中的表达与反应。

哈耶克的意识(大脑)的三层演化:第一层:ego(自大狂自我)维基百科的编辑的行为模式,有:个别交谈型、酷农夫型(只开头、不管过程)、自大的全程控制型。

第二层:self(大房间、大自我)第三层:非我12、认知依赖于能力。

理性:分完备理性和非完备理性。

完备理性指:接近上帝的全知全能的行为。

从能力到认识,有多少天赋的,有多少是后天形成的。

13、文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一种思维、情感、信仰的方式。

文化大于传统。

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情感。

人类的情感,除了宗教之外,都是社会情感。

14、传统:传递三代及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及意义的事物。

是文化的遗产。

是在时间变迁中保持不变的事物,具有连续性。

一切经过长期历史检验遗流的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知识。

15、遗忘曲线:人类的记忆其实是过目不忘的,你不可能忘记任何东西,只是找不到而已。

16、海纳模型:核心结论:越是理行能力完备的行为主体,它的最优选择行为就越是不可预期。

推理过程:信息含量越大,越无知,越具有不确定性。

假设上帝全知全能,上帝做一件件的事情有能力把所有因素考虑到,所以他作的决定是完全理性的。

人因为认知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因素考虑周到,也不能作出所有的备选方案,甚至不能做出最优的选择,而只是做了让自己相对满意的选择。

那么,人对上帝的行为就无法理解。

正因为人对上帝的决策无法理解,上帝的行为相对于人就是不可预测。

假设上帝炒股,他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就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看来就是完全随机的。

即:越是理性,其行为越不能预测。

越是简单的头脑,其行为越容易观测。

不论如何,我们的传统延续到今天,就说明它管用,虽常让人困惑。

是传统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了传统。

我们适应了自己的传统。

17、概念:三步骤(拆解、关联、验证),它不同于观念。

概念必须拆解、分析各种因素形成一套结构,进行推论形成一个结论。

这个结论有两种情况:一是列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出现的所有可能性的集合。

二是列性质,在这个性质上所对应产生的现象的集合。

观念是没有经过论证的,概念是经过论证的。

18、知识储存在个体脑内,也储存在社会群体内。

费孝通定理: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决定什么样的知识。

社会结构的不同,所能储存、积累的信息与知识是不样的。

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取决于每个个体的认知能力,也取决于社会结构。

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有我们的特征,把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法律宗教、价值观照搬过来,就会储存不了。

19、存在即是合理的。

今天能被我们观察到的陈规,通常都是有利于我们生存的。

因为,不合理的,都已经被淘汰了。

20、社会影响通过三种途径施加于个人:1、模仿;2、教育;3、遗传——人格。

21、资本:任何可以产生未来收益的事物。

22、费雪公式:一项资产的价格=它未来各项收益折现值的总和。

23、囚徒困境:在选择合作获得收益或选择不合作面对风险与代价中博弈而达到均衡。

例:“捉兔子”、“铲雪”、“公共品”。

单次博弈与多次均衡博弈、纳什均衡、间接均衡。

24、资本市场的实质:职业经理人争夺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过程。

25、社会资本:这一社会网络内有利于囚徒困境合作解的那些事物的总和。

即:有利于合作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陌生人之间不容易合作,就是因为没有合作的条件,就是没有合作的社会资本。

26、基尼系数:衡量社会分配制度是否公平的一套计算方法。

用(绝对平均线围成的三角型面积-劳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绝对平均线围成的三角型面积。

中国目前是0.5,即1%的人口占全国的90%的财富。

27、劳沦兹曲线:实际分配线曲线28、28定律。

是一个概率分布。

20%的人掌握80%的财富,20%的人做出80%的贡献。

29、幂律:是指事物出现的概率呈指数分布。

要想出一个爱因斯坦,需要培养1000个超级头脑。

每培养1个超级头脑,需要培养1000个清华北大生。

每培养1个清华生,需要教育1000个学生。

只要学习的环境条件俱备,数量、机会足够大,就能再出一个爱因斯坦。

天才是随机产生的,是从众多聪明头脑中产生的,符合幂律。

人与人之间有纽带。

企业与企业之间有纽带。

相互之间会形成大量的复杂连结的妞带,掌握着信息、资源,并往复传递。

其中:总有一个或多个关键的大节点,连接的区域最广,纽带最密集,在这个节点的周围的节点和纽带非常密集,呈现幂律分布状态。

这些重要的节点控制了社会80%的资源。

30、结构洞:上述控制大量资源的重要节点如果缺失,将形成结构洞。

31、人类合作秩序的不断扩展的特征:结构洞和企业家的不断更新和扩展。

第1~4讲32、常识:是可交流的传统,是生活的体验。

传统有两种:不可交流的(如跳水的技能),还有可交流(可以表达)的。

33、知识:分为可交流的、不交可流的、长期记忆(隐性、显性)三大类。

决定一个人是否真正聪明,不是他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如何运用。

可交流的知识:只占少部分,形成可传递的传统——形成常识——融入生活体验不可交流的知识:占大部分,只可体验,只能人传传,难以用文字、语言广泛传播。

34、知识是常识的二次建构。

所有的定理、概念都在最后要符合常识。

反常识的东西就会让人生疑。

所学的知识必须转化为常识,让自己的常识升级。

要在基本的常识与生活体验基础之上,将所学的新知识、新思维加以运用,产生新观念、新发现。

不能转化为体验的知识,不是常识。

比如:法治社会,你就很难体会到底它是个什么状态,尽管你懂得它的定义与含义,但就是没有办法转为生活体验。

35、“许茨命题”:任何“知识”都是“常识”的二次构建。

意思是,没有常识,人只过着从观念到观念的生活,你的知识不是真知识,因为它和你了无关系。

常识是人的生活体验。

如果只有知识、概念,而无生活体验,这知识和概念对于你而言就是苍白的。

知识永远是知识过程,不是一个静止概念。

知识必须不断回到常识,发现问题。

知识过程与你的人生体验是纠缠在一起的,体验越丰富和深刻,你的知识就越丰富深刻,从而不断重建更新更丰富的常识和体验。

这才有意义。

36、教育的种类:应试教育、官僚化教育、问题导向教育。

海德格尔说:问题决定了求解路线。

有什么样的问题,就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实现这样的目标。

中国的教育,要想让学生具有创造性,就得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37、社会的发展层级:发达社会——法治社会不发达社会——人情社会原始社会——自然法社会38、弱妞带:含新信息、新机会、新观念。

强纽带:熟人社会,不含新信息。

作为公司,需要定期引入新人,但数目和频率不能太高。

作为个人,有意识地多接界外界社会和人脉。

39、社会结构(1)科层制:比如政权。

联结的媒介为权力;特点是是:单向传递,强制服从。

排外,全有序,无随机性,不能轻易进入。

(2)完全连接:比如乡土社会、洞穴经济,又称全有序。

媒介为情感。

小规模,两两之间完全熟悉。

不容易产生新事物、新观念、创新。

不会产生任何新的连结——强纽带。

(3)小世界:比如朋友圈媒介为情感、货币;货币媒价的特点是平等交换。

情感关系特点是互惠但不对称。

涌现新秩序,产生新信息,有创新。

团块性强、近距、不能轻易切入。

小世界的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为5个纽带。

另:(4)大世界:是冷漠世界,如都市。

——是弱纽带、长距、随机性大、无团块性。

(5)市场:连接媒介为货币。

40、合作:强互惠性、利他惩罚。

41、沉降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42、社会的创造力取决于:(1)社会的网络性质。

特点:互联网越高,相似度就越高,就越无创造性;互联程度越低,相似性就越低,就越无创新优势。

这是两个极端。

(2)社会成员的创新能力。

个体能力越高,个体的创造力就越高。

但是,个体能力很低时,社会的合作度就增强,社会整体的创造力反而也可能会增强。

此时,个人的能力不足,将从社会网络中存储的知识来弥补。

43、波特尔命题:重要的创新只能产生于个体头脑。

44、前景理论:丹尼尔.卡尼曼,痛苦与得到的不对称性,“损失厌恶”,在《思考快与慢》中有详述。

45、合作的动力:个体合作,需要赞赏、感激、评价;群体选择,需要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的收益。

46、利他行为:个体为增加群体的适存度而降低自己的适存度,它的行为就是利他行为。

47、基因为分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

经济学是从可观测的显型策略,来推测那些不可观测的隐型的“基因型”的行为动机。

同性恋,为什么能长存,不是基因驱动,也不是为了繁衍。

而是群体的合作。

48、布坎南命题:49、黑天鹅事件:概率极小的罕见事件。

50、间断均衡:地球物种、人类、社会的演化,处于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状态。

相当于生命被锁死在“均衡”的陷阱内。

直到某些偶发的突变导致“黑天鹅事件”,才从陷阱里拔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