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案1北师大版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2.分析蒸腾作用与植物生长、环境适应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
1.演示蒸腾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
(四)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生活中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现象,分享观察和发现。
2.教师点评,总结小组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
2.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准确、不规范的现象。教师应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的思维发展:此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蒸腾作用的基本概念、过程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填空题:通过填空题,让学生回顾蒸腾作用的过程、作用等关键信息。
3.应用题:设计一些生活实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生物学科方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结构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植物生理过程,尤其是蒸腾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蒸腾作用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对蒸腾作用的了解较为浅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帮助他们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原理。
2.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浇花、植物晒太阳等现象,引发他们对植物吸收水分、蒸腾作用的思考。
3.前置知识回顾: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水分运输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5.4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是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
这节内容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之后,在前三节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就更加容易理解。
教材中首先用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
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感受水的流失,再用建议活动介绍气孔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最后介绍蒸腾作用的意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后练习中还拓展了探究植物气孔分布的实验,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意义并不困难。
但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以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比较困难。
所以这节课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拓展他们的知识点、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蒸作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现象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探讨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希望学生认识到水对植物的重要性,从而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节水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对植物生活的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
五、课时安排:1课时归纳设计表格归纳: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结,老师的归纳总结,突破重难点一: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
活动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从气孔是水分蒸腾出去的主要方式引入气孔在其中的重要性。
预习布置: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P91建议活动。
提出探究活动设:1.问题:2.假设:提出实验方案:将不同处理后的枝条分别放入下列装置中,会发生什么现象?课后布置:将探究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的实验方案布置给学生回答:问题;1.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数目一样吗?2.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一样?假设:1.叶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数目多2.阳地植物比阴地植物的气孔数目多学生:根据实验假设及图预测试管水面的变化。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1.布置一道思考题,如“请你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课后思考。
2.布置一道实践题,如“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蒸腾现象”,让学生课后实践。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提交时间,确保作业的质量和完整性。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如雨后植物的生长、农业生产中灌溉的意义等,引导学生关注蒸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
2.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蒸腾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3.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5.4蒸腾作用”,这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部分内容。蒸腾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植物的水分吸收、运输和散失等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实际意义,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蒸腾作用的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思考能力。
3.学会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4《蒸腾作用》配套授课教案设计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第五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材内容分析〗“蒸腾作用”是是初中生物北师大版第五章第4节教学内容,它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它不仅能促进植物的吸收作用,对植物自身和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中“植物的蒸腾失水”为演示实验,因为其设计过程简单,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本课我将其调整为“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的探究实验。
而在“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中用菠菜叶吹气的效果很明显,我在准备学生探究活动时将实验材料进行了调整。
本课主要是通过和两项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以及其结构特点,从而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本课的学习也将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课奠定知识基础。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蒸腾作用有些感性认识,对生物知识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求知欲,也在进入初中后对探究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开展探究实验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组织好探究活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能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设计“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和“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实验,并完成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初步掌握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学中适宜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蒸腾作用教案
第五章第4节蒸腾作用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结合植物蒸腾失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三、学习流程(一)学生课前预习:阅读书本第五章第4节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植物体内的以形式散失到。
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主要是通过上的来完成,叶柄和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的和,与此同时,也将溶解于水中的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蒸腾作用可以降低,防止叶肉内细胞被阳光灼伤。
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空气湿润,凉爽宜人,这主要是因为树木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空气的,降低了大气的。
(二)教师课前准备1.植物的蒸腾失水:取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
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只能套住茎和叶),管内滴上少量植物油,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2、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五、教具、实验情况多媒体、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实验装置。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植物体从土壤里不断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体内,被植物体利用。
那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一)、植物的蒸腾失水提出问题:1、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物质生成?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3、水珠是从叶片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4、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液体的形式从气孔中流出来的?还是以气态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的?(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5.4蒸腾作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及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分析气孔在蒸腾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3.掌握测定蒸腾作用速率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出讨论问题:“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加强?”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观点,共同探讨蒸腾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内容包括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蒸腾作用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蒸腾作用过程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蒸腾作用的定义、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等关键信息。
2.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第Chapter 5.4的课后习题,特别是第1、3、5题,巩固对蒸腾作用的理解。
2.难点:理解气孔在蒸腾作用中的调控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蒸腾作用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的过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3)设计实验,让学生测定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速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5.4节“蒸腾作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针对蒸腾作用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公开课教案
《蒸腾作用》教学设计成安一中刘世伟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教材的内容包括:证实植物体蒸腾水分的演示实验,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蒸腾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平常不甚了解的,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进一步讲蒸腾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
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学情分析对于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学生生活中有一定的体验,但学生缺乏对现象的分析与思索。
对于蒸腾作用的概念来说,学生通过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得出,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蒸腾作用的调节和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和自然界意义等问题,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的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已经能比较熟练地参照书本要求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重点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互助、合作学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植物生长需要水,那植物吸收水分用来做什么呢?此时,多数学生会误认为植物吸收水分用于自身组成。
是这样吗?让同学们带着疑惑看典型例子一一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勺水分到哪里去了呢?此时,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5.4蒸腾作用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5-4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提升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三、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
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四、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植物蒸腾作用现象”的相关实验,用于课前的导入部分。
2.收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包括:旁晚或阴天移栽植物,大树底下好乘凉,植物到了冬天会落叶等等。
3.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过程:(一)新课导入1.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大家最想选择的旅游景点是哪种类型?(意在引导学生说出森林中可以感受到低温,湿润。
)2.在晚上,许多老人喜欢在树下乘凉,为什么呢?(学生给出的各种答案暂不做评价,作为整节课的引子。
)(二)新课学习【过渡】:学习完今天这节课,前面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实验。
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①植物的蒸腾现象: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减掉下部分叶片,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A.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
)B.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植物的蒸腾速率较快,容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C.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上没有水珠。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4节蒸腾作用安徽淮南洞山中学罗慧武一、教学分析蒸腾作用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现象的观察和探索。
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相关实验的演示,并通过相关的问题串联系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再进一步联系生活现象进行知识迁移,形成对蒸腾作用的整体认识,认识到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觉和认识到蒸腾作用的存在,但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又很难对蒸腾作用的整体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的经验,并学习了与蒸腾作用相关的吸收作用等知识,在教学中有待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将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关蒸腾作用的完整知识。
三、核心素养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和农作物都是我们观察和探索的对象,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通过探索气孔数目和分布,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使其了解气孔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训练观察和分析能力,并由此理解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形成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与植物吸收作用有关;蒸腾作用过程中散失水分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涉及关于叶片结构的知识,同时探究气孔的分布是一个重要实验。
蒸腾作用还涉及水分的运输,与根、茎、叶中导管的功能有关。
此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的知识相联系。
(二)重要概念及事实性知识梳理1.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2.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A.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A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是蒸腾作用。
第5章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将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观察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3.蒸腾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蒸腾作用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思考题要求条理清晰,回答准确,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实践活动要求积极参与,认真观察,记录详细。
4.拓展阅读和课堂练习巩固要求独立完成,确保知识的掌握。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生物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互助,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蒸腾现象,引发学生对蒸腾作用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和作用,结合教材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蒸腾作用。
3.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尝试在家中种植一株植物,并定期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关注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5章 第4节 蒸腾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第4节蒸腾作用》教学目标一、认识目标1、知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三、情感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难点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重点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课前准备1、上课当天上午选取同种植物大体相同的三根枝条,一根剪除叶片记为A,两根保留数量相同的叶片记为B和C,分别插入三个试管中,试管中装等量的水。
用干燥透明的保鲜袋套住枝条下端,并扎紧;A、B组置于室外有阳光的地方,C组置于室内阴暗的地方,留待下午上课时使用。
2、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实验情况多媒体、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作用的意义置疑并过渡: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植物体内的水怎样自下往上运输呢?教师解释蒸腾作用产生了蒸腾拉力,促进水也可以“往高处流”。
[学以致用4]为什么把森林比做绿色水库?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大周围空气湿度,降低了气温。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如水泵抽水及喷泉等,得出结论: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了解森林在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
实现本节的情感目标。
三、课堂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对本节加以小结,围绕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强调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板书设计] 第四节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三、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 教案设计
第4节蒸腾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3)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说明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对植物蒸腾失水的实验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尝试完成和分析“植物的蒸腾失水”的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合作、科学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的第4节,本节主要任务是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
2.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作用以及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内容,掌握了植物一些基本的生理作用,并初步了解了叶片及气孔的相关知识。
而即将学到的蒸腾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叶片和气孔的结构。
三、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性提问,导入新课:利用投影提出问题: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教师边口述以下内容:同学们,对于玉米我们并不陌生,肉香汁甜,是一道美丽的佳肴,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4千克的水,其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水1.87千克,维持生理过程的水0.25千克,那么还有202千克的水哪儿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新课。
(二)质疑引导,实验探究:1、教师在前面学生推测、争论的基础上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推测吗?学生思考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蒸腾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物质生成?这说明什么?2、继续提问:(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蒸腾作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蒸腾作用》是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关于植物生理生态学的重要章节,它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水分通过叶片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植物体自身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本节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的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知识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蒸腾作用的定义、发生部位及主要过程。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矿物质运输及温度调节的作用。
(2)学生能够分析蒸腾作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定义、过程及其对植物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蒸腾作用如何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运输,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对植物生理过程充满好奇但理解尚浅。
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分析复杂生理过程和生态系统间关系的能力还需培养。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展示、实验演示和启发式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蒸腾作用的动画和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蒸腾过程。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蒸腾作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针对蒸腾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促进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揭示蒸腾作用的内在机制和生态意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第四节蒸腾作用(一)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教 学 反 思
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实验目的,首先在于使学生观察到植物的蒸腾现象。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
1.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2.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3.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4.试解释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蒸腾作用:演示实验表明: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部位:叶片的气孔
叶柄和嫩茎
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归纳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师加以纠正。
师生共同小结。
种生理现象使他们认识:植物体内水分能够以水蒸气形式散失;温度和阳光照射是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气孔是植物蒸腾的主要结构基础;植物主要以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所以,教学中呈示“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装置后,引导学生分析蒸腾现象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认识现象到剖析外因和内因,再到找出蒸腾作用主要形式,最后总结蒸腾作用的概念。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
学生进行观察
本节课的导入以植物的吐水、伤流等水分散失的生理现象为切入点,进而导入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主题 。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时,向学生质疑:为什么两个装置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不同?罩在带叶枝条上的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叶子能够散失水分。
课 题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4《蒸腾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第五章中,我们探索了植物的生命活动,特别是绿色植物的生理过程。其中,5.4节《蒸腾作用》是理解植物如何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关键内容。本节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实践,深入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为此,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语言,辅以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生态保护意识。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知蒸腾作用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例如,通过展示植物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呈现植物蒸腾作用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此外,我还将结合教材内容,强调蒸腾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下作业: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反思与评价:
1.对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入?
2.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操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在小组合作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与组员有效沟通?
4.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蒸腾作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七年级生物上册 5.4 蒸腾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第4节 蒸腾作用【教学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3.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4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教材内容分析】1.知识结构蒸腾作用2.教学重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3.教学难点(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
4.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吸收作用”一节的知识相联系;(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一章知识相联系;(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实验中,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知识相联系。
【课时分配】本节内容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
先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而指出植物主要通过气孔蒸腾散失水分,接着通过“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实验,揭示植物与蒸腾作用相适应的某些形态结构特点,最后阐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 蒸腾作用的概念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与分布 蒸腾作用的意义【设计思路】1.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以一连串的问题引路,学生动脑思考、讨论、解答问题、自主总结,同时辅以教师的演示、讲授和点评,师生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部分的学习。
2.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按两条思路展开,一是通过演示“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二是通过对“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与植物蒸腾作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问题思路上课一开始,联系前面学习吸收作用的知识,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自然地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
在演示“植物的蒸腾现象”之前,让学生有目的地边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边思考:①描述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一、认识目标
1、知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3、说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验,说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增强生态意识,提高对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认识。
教学难点
1、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教学重点
气孔数目和分布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
课前准备
1、上课当天上午选取同种植物大体相同的三根枝条,一根剪除叶片记为A,两根保留数量相同的叶片记为B和C,分别插入三个试管中,试管中装等量的水。
用干燥透明的保鲜袋套住枝条下端,并扎紧;A、B组置于室外有阳光的地方,C组置于室内阴暗的地方,留待下午上课时使用。
2、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实验情况
多媒体、植物的蒸腾失水演示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作用的意义置疑并过渡: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
处流”,植物体内的水怎样自
下往上运输呢?
教师解释蒸腾作用产生了蒸
腾拉力,促进水也可以“往高
处流”。
[学以致用4]
为什么把森林比做绿色水
库?
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大周围空
气湿度,降低了气温。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如水泵抽
水及喷泉等,得出结论:蒸
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的吸
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
机盐的运输。
了解森林在涵养水源和调节
气候方面的作用。
实现本节的情感目
标。
三、课堂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对本节加以小结,围绕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强调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板书设计] 第四节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
过程。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二、蒸腾作用的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
→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2、促进根吸收水分。
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课后总结:
本节是一堂探究课。
在引入新课时,以花卉的移栽这一学生熟悉的话题,先复习吸收作用,再导入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教师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利用了实物、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整堂课教师坚持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生物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通过演示实验,利用学生熟知的俗语,例如“大树底下好
乘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等等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利用蒸腾作用的知识,对一些生活常识加以解释,既丰富了生物学知识,又解决了一些生活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