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联盟形成机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格联盟形成机制分析

提要本文基于卡特尔理论,以博弈论分析为主要方法,构建了运用博弈论中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的模型,在比较寡头厂商在竞争和合谋情形下所得收益的基础上,认为形成价格联盟的根本动机是寡头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从而建立价格联盟形成的动因模型;在做了产业结构特征趋于寡头垄断竞争、利润下降以及监督惩罚机制有效性等机制分析之后,提出我国制定针对价格联盟的对策原则。

关键词:价格联盟;卡特尔;纳什均衡

一、引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前进,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优胜劣汰,很多产业中呈现出了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特点,而这些寡头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和行业的整体利益,很多组成了以价格联盟为主要形式的卡特尔组织。这种以价格联盟为主要形式的卡特尔组织不是我国独有的,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卡特尔组织都无一例外地出现过,并在国家的经济体制中占据过重要位置。本文将从价格联盟的形成动因这一新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推出价格联盟的形成机制,并分析我国针对价格联盟垄断性做出对策的原则。

二、价格联盟的形成动因模型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如果寡头厂商之间不达成一致的价格或产量协议,而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来达到均衡稳定的价格和产量,那么不论寡占市场符合非合作博弈的古诺模型、波特兰模型还是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则相对于垄断厂商必然会导致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产量,这对于宏观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福利的增加是有利的,但对于寡头垄断厂商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它们的利润被压缩了,这种局面是寡头厂商所不愿意看到的,它们就有动机进行谈判,进而达成协议来维护利益,从而造成了价格联盟形成的根本原因。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下面以联合定产的古诺模型为例,来推导厂商的利润。

假定在一个寡头垄断产业中有两个厂商,设q1、q2分别表示厂商1和2的产量,则市场总供给Q=q1+q2,令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a-Q,同时假设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常数c。则厂商1的利润可以表示为:

若一对组合(q1*,q2*)是纳什均衡解,则一定满足下面的利润最大化:

而在垄断的情况下,也就是厂商们采取合作的策略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此时,垄断产量qL=q1+q2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三、价格联盟形成机制分析

由于价格联盟的天生不稳定性,价格联盟的形成以及保持稳定必须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作用,以卡特尔理论和上文的理论分析作为基础,主要是以下几种因素促成了价格联盟的形成:

1、产业结构呈现寡头垄断的特征,为价格联盟卡特尔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条件。市场竞争程度的进一步加强,导致优胜劣汰,资本也进一步向规模大、运行优良的企业集中。在这个时期,分散经营不再是市场的主要特征,企业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大量的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也更加的集中,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也进一步提高。这种趋势的发展显示了很多产业进入了垄断竞争阶段,这也为价格联盟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我们以彩电行业2000年6月成立“中国彩电企业峰会”为例,在当时加入这一价格联盟的九大彩电厂商在2000年4月份的市场占有率如表1。(表1)

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到,这九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七成,此时的彩电市场已完全呈现了寡头垄断割据的态势。从经济理论上来讲,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卡特尔组织是不会形成的。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只是价格的接受者,没有能力对价格的形成施加影响,也就无法通过达成协议来形成联盟,所以一个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是卡特尔组织能够形成的基础。

2、市场激烈的竞争导致价格降低,甚至已经接近成本,这是价格联盟形成的一大诱因。我们同样可以从表1中看到,这九家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已达70%,但销售额只有不到60%,与此相对应的是,索尼的销售量只有4.31%,但其销售额却高达12.05%。这说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价格战,国内品牌虽然占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价格战也导致了产品价格下降、利润微薄。据统计,

彩电行业的利润率已不足5%。寡头企业为了避免互相压价,获取高额利润,从而结成价格联盟来维护高价。

在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由于它们相互独立,并不能够像垄断厂商那样,取得产量和利润的最大化,反而由于各个寡头之间相互竞争,为了保持和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相互压价,它们的收益变得非常微薄。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博弈论中非合作博弈模型来分析。假设在一个垄断竞争的行业中有两个寡头企业,它们各自独立地进行生产和制定价格,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协议,任何一方降价都会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扩大收益。而如果其中一方降价而另一方不降价,则不降价的一方因为其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会承受巨大的损失,其博弈模型如下:

其中,R代表开始时两个厂商的收益,R’<R’’。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模型和著名的“囚徒困境”模型是非常相似的,在这个模型中,显然是(不降价,不降价)组合是最优的,但是在两个厂商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博弈结果并不是最优的(不降价,不降价)组合,而只是存在(降价,降价)一个纳什均衡解,显然对于两个厂商来说,这个组合远比开始时的组合差得多,两个厂商在经过价格竞争之后两败俱伤。这里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寡头之间会存在价格竞争,也说明了价格竞争带来的后果。

价格竞争导致了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不景气,企业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特别是当市场的集中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各个垄断寡头就会开始寻求合作,以价格联盟等形式来维持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张伯伦的早期研究表明,当市场中最大的8家厂商拥有大于或等于70%的市场份额时,寡头之间的相互依赖就会明显的出现;而最新的研究发现,这一集中度的数字可能要远小于70%的水平,所包含的厂商也要更少。如一项研究表明,当最大的两家厂商的联合市场份额达到25%~35%时,产业绩效就会从竞争向垄断演变。

3、监督惩罚机制的有效性对价格联盟的形成及保持稳定至关重要。根据博弈论的观点分析,卡特尔组织天然地存在着不稳定性,总有作弊的诱惑存在。举例来说,假设两家同一产业的垄断寡头组成卡特尔,两家按使得行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y1*,y2*)进行生产,厂商1稍稍增加产量后,其增加的边际利润就是:

因此,如果厂商1预期厂商2的产量不会发生变化,那么厂商1就会相信提高自己的产量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即使各个厂商都认识到提高产量对于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有损害,但如果每家厂商都认为另一家厂商会遵守产量限额,那么它们就都会采取单方面的行动——增加产量,从而卡特尔协议失败。甚至有更坏的情况出现,一家厂商预期到另一家厂商会破坏协议,增加产量,它为了强占先机,首先增加产量以便更多地盈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