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2.物理变化:,例如:。
3.化学变化:,例如:。
4.物理性质:,主要有:。
5.化学性质:,主要有:。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以 . . 等形式释放出能量,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界提供,如植物的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或。
6.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世间万物仅仅由100多种组成。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等。
一、选择题(下列各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B. 烧制瓷器C. 汽油挥发D. 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二氧化硫气体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电灯发亮D.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2.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衣橱中放置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B.菜刀生锈C.食物腐败D.天然气燃烧3.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 B.状态 C.气味 D.可燃性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B.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衣服上的油斑直接用水难以洗净说明油不易溶于水D.米饭烧焦变黑说明了米中含有碳元素二、填空题5.在常温的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溶或难溶)溶于水。
蔗糖受热变黑,发生了变化,因为该过程中生成。
6.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的例子:。
2)蜡烛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和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低”),理由是。
7.在卖氮肥的商店或厕所里,人们常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氮肥或人尿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沪教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10张PPT)
为什么只在棉线附近有火焰?
石蜡
液态石蜡
气态石蜡 固体石蜡
石蜡 点燃 水和二氧化碳 石蜡 液态石蜡 气态石蜡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B
1 融化
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
D
C
3
化学变化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312021/8/31Tuesday, August 3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6:21:02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312021/8/312021/8/31Aug-2131-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312021/8/312021/8/31Tuesday, Au铁生锈
水果榨汁
• 汽油挥发 汽油燃烧 水果腐烂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木头制成木椅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 度、密度、气味、味道、导电性、导热性、 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活性炭的吸附 性
•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 原性、酸性、碱性、活泼性、稳定性、毒 性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31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2021/8/312021/8/312021/8/3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312021/8/312021/8/318/31/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312021/8/31August 31,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312021/8/312021/8/312021/8/31
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研究什么
回顾 化学研究些什么学习主题 一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问题导引】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分别包括哪些类型?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有什么关系?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常见变化形式:a._____的改变;b._____的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形状状态(2)化学变化。
①概念: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常伴随的现象:_____、_____、_____、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有新物质生成放热发光变色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中经常伴随的现象。
那么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提示:物质发生变化时,若出现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等现象,只是说明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最终还需通过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进行确定。
如灯泡通电时也会发光、放热,但由于灯丝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
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_________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变化颜色状态气味化学变化1.“物质的物理性质需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有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物质本来就有,不需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有的物理性质如硬度、熔沸点等需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钢铁生锈”和“钢铁易生锈”分别描述的是钢铁发生的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由此分析,用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有什么不同?提示:物质的变化往往用表示物质动态的词语表示,如“生成”“变成”等;物质的性质常用“易”“以”“能”“会”等表示物质能力的词语表示。
学习主题 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问题导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原理是什么?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分类标准是什么?1.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1)实验装置(如图)。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
蓝色豆包鸟毛袄的主监l官站起身大声宣布:“下面请主l官为这次的跳级生出题并做示范表演。”总监l官的话音刚落,随着一阵鼓乐之声,九个戴着土堆一样的熊胆银
兽帽,穿着火橙色猪肺云光甲,手拿白杏仁色鸟毛旗的仪仗官就威风凛凛地从天而降。九个仪仗官刚一落地,便同时将手中的暗黑色秋影旗抛出,随着阵辉煌的管弦乐
之声,只见猎猎的旌旗渐渐化作五道飞瀑般的彩虹地毯飞向l场中心,远远看去就像九座飘然迷人、灿烂熠熠的童话般迷茫的飞桥。随着一阵辉煌的交响乐起,主l官女
州长E.摩妃嫫婕太太坐在宝座之上,由八个秘书烘托簇拥着,像过山车一样顺着彩虹般的地毯闪亮飞出,在离硕然奇物九十米外的上空稳稳悬住。这时不知从哪钻出
四十个油
https:// 足球在线直播 足球直播网站 足球视频直播 足球免费直播 足球直播比分网
油脂的物理性质
v 1.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为 0.9~0.95g/cm3
,五十根墨灰色的狗眉桐和很多粗大的水绿色弯月形龙骨将峨然神果高高托起,峨然神果周围彩曲水滴形的春虹水晶雕塑闪着美丽的奇光。峨然神果中部的搜体,全部
用飘散着一种极稀有的清亮幽香并能传出动听风声的,葱绿色幻弧蛋形的小香绿翡翠镶嵌。而豪华气派的框架则采用了透出一种奇特的浓浓异香并能发出好听声响飞瓣
螺旋形的独光纯金制成。峨然神果顶部是一个巨大的,水绿色的幻弧蛋形的小香纯金宝石体。那是用能奏出一种怪异的奇怪泉声并散发着深深异香的宝石,经过特殊工
物顶部十分奇异的计量仪器
床柜形天光计量仪正射出九束烟橙色的奇光,把九大广场装点的异常神奇华丽……与创意表演所用器物最大不同之处是,在壮观的
九大广场上空还悬浮着一块高九米、宽七米的飞沼泽色的硕然冰块……这次理论实践的内容不但要按顶级指标把哈巴狗转换制做成军乐队,还要在完全的相同时间内写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课件
详细描述
化学元素按照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排列 ,形成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 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预测 元素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化学式和化合价
总结词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表现出的 性质。
04
实验操作和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前准备
确保实验室内环境整洁,检查 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实验操作顺序
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不 得随意更改或跳过。
实验观察与记录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 数据和结果,不得伪造或篡改 数据。
实验后处理
清理实验现场,确保实验室安 全卫生。
实验安全知识
01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 食和喧哗。
THANK YOU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例如 ,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物质的分类
01
02
03
04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 氧气、水等。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单质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铁等。
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但溶液质量增加。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1
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综合练习2
请分析以下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将一块表面有氧 化膜的铝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综合练习3
请解释以下实验结果: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 入食盐,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再加入食盐,搅拌后仍得 到饱和溶液,但溶液质量不变。
化学: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课件(沪教版九年级上).ppt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再见
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有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 组成和结构。源自金刚石晶体氯化钠晶体
水分子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中草药的药理和药效的深入研究 由已知原料合成新物质
连线练习 化学变化
酒精容易挥发 天然气燃烧 植物的光合作用 石蜡熔化 加热碳酸氢铵 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水结成冰
〖观察思考〗
火焰内外颜色相同吗?温度相同吗? 你观察到石蜡由固→液→固→汽的变化吗? 石蜡燃烧后变成了什么?怎样设计实验加以 验证? 〖表达与交流〗 〖结论与解释〗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石蜡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 ——变化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什么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 观看动画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金刚石发生了什么变化?具有什么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 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两点”、“两度”,溶解性、挥 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变化的现象和特征
化学变化的现象
如: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的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为什么水不能变成油,铁不能变成金?
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有的由一种元素组成 (氧气、铁等),有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碳铵等)。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1化学变化是指,也叫。
物理变化是指。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等现象。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还会伴随着。
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的释放或吸收。
4.镁带燃烧的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
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6.化学就是在、水平上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和物质。
7.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8.从微观角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等微粒。
从宏观角度,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如: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大量的构成的;1个水分子又是由个和个构成的;从宏观角度看,水是由和组成的。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 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为什么物质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异?。
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包括、等)、、、。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1.药品的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拿:,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少量,液体取 ml,固体只需要盖满。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要,也不要,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内。
2.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3.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药品使用或;取用块状药品使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量多时,直接用试剂瓶倾倒,倾倒时,取下瓶塞,放在实验桌上,试剂瓶口试管口,标签手心,缓缓倾倒;量少时,用滴加,滴加时,胶头滴管要在试管口上方,不能接触试管,更不能伸入试管。
4.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火焰分为、和。
取下灯帽,用点燃酒精灯;用温度较高的给物质加热;用盖灭酒精灯。
切忌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酒精灯内添加的酒精量一般控制在酒精灯容量的至。
不能用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试管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3)初步识记几种常见的元素的符号。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3)通过元素符号学习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重点: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方法。
难点:由实验结论进行物质组成的分析、元素符号的识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化学符号创立是为了研究和描述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方便,它是化学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1.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途径。
2.化学实验有哪些用途?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等。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将会出现浑浊现象。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活动1:投影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少量(1mL—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刨眼睛)。
化学九年级上册每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每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到各个领域。
下面将逐章介绍九年级上册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和物质的变化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变化。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粒子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化合物和元素;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粒子混合而成。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而化学变化会形成新的物质。
第二章:溶液和溶剂这一章介绍了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物质的介质。
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溶解度规律,例如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第三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一章主要讲解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离子,而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会电离。
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第四章:空气的成分和组成这一章介绍了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我们还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气体实验室实验方法,例如气体的收集和气体的净化。
第五章:溶液的浓度和溶度这一章主要讲述了溶液的浓度和溶度两个概念。
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质量中溶质的含量,而溶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质量。
我们还学习了一些计算浓度和溶度的方法,例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等。
第六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周期性这一章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它按照元素的属性将元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我们还学习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例如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等。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章主要讲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或共享,它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并学会了判断化学方程式中元素的氧化数的方法。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PPT)4-4
制取方法 主要用途 ? 工业 ? 生理 ? 其他 储存方法 7 世界纪录 发现历史编辑 第一块锂矿石,透锂长石(LiAlSi?O??)是由巴西人(Jozé Bonifá cio d 锂的 密度小于水 锂的密度小于水 e Andralda e Silva)在名为Ut?的瑞典小岛上发现的,于世纪 年代。当把它扔到火里时会发出浓烈的深红色火焰,斯德哥尔摩 的Johan August Arfvedson分析了它并推; / 加盟展会 连锁加盟展会 中国特许展 特许经营;断它含有以前未知的 金属,他把它称作lithium(锂)。他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碱金属元素。然而,不同于钠的是,他没能用电解法分离它。年William Brande电解出了微量的 锂,但这不足以做实验用。直到年德国化学家 Robert Bunsen和英国化学家Augustus Matthiessen电解氯化锂才获得了大块的锂。锂的英文为Lithium, 来源于希腊文lithos,意为“石头”。Lithos的第一个音节发音“里”。因为是金属,在左方加上部首“钅”。锂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钾和钠少得多 [] ,它的 化合物不多见,是它比钾和钠发现的晚的必然因素。锂发现的第二年,得到法国化学家伏克兰重新分析肯定。 锂,原子序数,原子量. 4,是最轻的碱金属元 素。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石头”。7年由瑞典科学家阿弗韦聪在分析透锂长石矿时发现。自然界中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石、锂云母、透锂 金属锂 金属锂 长石和磷铝石等。在人和动物机体、土壤和矿泉水、可可粉、烟叶、海藻中都能找到锂。天然锂有两种同位素:锂和锂7。 金属锂为一种银白色的轻 金属;熔点为.4°C,沸点4°C,密度.4克/厘米,硬度.。金属锂可溶于液氨。锂与其它碱金属不同,在室温下与水反应比较慢,但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黑色 的一氮化三锂晶体。锂的弱酸盐都难溶于水。在碱金属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锂易溶于有机溶剂。锂的挥发性盐的火焰呈深红色,可用此来鉴定锂。锂很容易 与氧、氮、硫等化合,在冶金工业中可用做脱氧剂。锂也可以做铅基合金和铍、镁、铝等轻质合金的成分。锂在原子能工业中有重要用途。 年月,由中国科
初三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沪教版上册)
初三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练习与实践1.88g。
2.如①1952年冬天,伦敦的烟雾事件。
②1955年日本的四日市的空气污染事件。
③1952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事件。
④我国近年来福建、浙江沿海的赤潮事件。
3. 如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物等课题。
用化学的方法对大气进行检测和污染防治,回收处理生产的大量垃圾,变废为宝等都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练习与实践1.C2.D3.D第三节练习与实践l.(1)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沿略倾斜的试管缓缓倒人,瓶口紧靠试管口。
(2)根据试管的大小折叠纸槽,将药品放在纸槽上,水平送入试管中,竖起试管,抽出纸槽。
也可以用药匙代替纸槽。
(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l/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均匀预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4)废液倒在废液缸中,废渣倒在指定的容器中,不能随意丢弃。
2. 见P73表3.猜想:(1)铝能导电;(2)铝能与氧气反应;(3)铝能与食醋反应。
实验设计:(1)将打磨好的铝片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2)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片;(3)将一小片铝片放人食醋中。
实验现象:(1)电珠亮了;(2)铝片表面光泽度下降,变白;(3)现象不明显,若加热,则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结论:(1)铝能导电:(2)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铝,但没有像镁带与氧气反应那样剧烈;(3)铝几乎不能与冷的食醋反应,加热则有少量气泡产生,不如镁带与食醋反应现象明显。
本章作业1.C2.A3.A4.不一定。
(1)固态二氧化碳受热升华变成气态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成氨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5.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挥发,易溶解碘等物质。
化学性质是: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6.⑴变黑⑵上下浮动,像跳舞一样。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沪教版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共24张PPT)
能与….反响、易分解、不稳定、有毒、 可燃性、氧气能助燃、酸性、碱性、 钢铁易生锈……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 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 热……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 的属性,而变化那么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表达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 汽油可燃烧
变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化 时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后
记录四个实验的现象
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有 化学变化
无 物理变化
乳白色、固态、圆柱等形状 石蜡熔化,火焰分三层,外 焰最亮,内焰最暗
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伴随着吸 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 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 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 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交流与讨论——判断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表达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 等过去时
汽油在燃烧 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性质
决定
反映 变化
二氧化碳灭火
酒精作燃料
石墨做铅笔芯
经典例题
知识点1: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1 学案
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5.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习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三、同步导学引入: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知识点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蜡烛燃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点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6.葡萄糖,砂糖,面粉等物质加热。
7.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知识点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8.煤或石油的利用。
9.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1965年我国科学家首先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结晶牛胰岛素。
四、基础巩固1.化学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物质的与;物质的与;物质的与。
2.物理变化:没有的变化。
如:。
物质三态间的变化都是变化。
3.化学变化:有生成的变化。
如。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等方面。
6.化学性质:物质在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7.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有、、、、等。
有了这些现象物质(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这些现象。
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化学变化有生成。
五、拓展提高1.(2009年·哈尔滨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2.(2009年·广东肇庆市改)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玻璃破碎3.(2009年·湖北黄岗)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B.西瓜榨汁C.石蜡熔化D.白磷自燃4.(2009年·湖北孝感)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B.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5.(2009年·山东烟台)“民以食为天”。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2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与制法探究点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情景展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问题探究] 此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木炭、铁丝等物质能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物质(不能生成气体),导致密封容器内气压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密封容器中,并利用所进入的水的体积来推知氧气的体积。
不能用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是气体,而生成气体的体积会补充反应所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导致测得结果的误差偏大;铁丝则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情景展示] 不同的“水”:海水、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冰水、市售纯净水。
[问题探究] 上述所列物质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怎样来确定某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纯净物和混合物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讲义沪教版.ppt
如:可燃性等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 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判断下列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 化学性质?(用序号回答) 下列对镁性质的描述 ( 1 )是银白色的固体 ( 2 )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 的白光,生成一种叫氧化镁的白色固体 ( 3 )密度为 1.7g/cm3 ( 4 )熔点为 648.8 ℃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⑴ ⑶ ⑷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⑵
实验探究一 :蜡烛的燃烧
燃烧前
燃烧时
吹灭后
白色有 味的固
体
发出黄色的光,火焰分为三层, 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形成蜡泪 流了下来,又凝结成固态。
产生白 烟
[结论]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多种
变化。如蜡烛受热熔化成液态,并发光、发热,吹灭后,烛泪凝 固,这些变化只是蜡烛三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在对蜡 烛燃烧的生成物检验中发现,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 气,有新的物质生成。
通过上面的活动与探究,总结物质发生 化学变化时,常伴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和特征?
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的现象,如
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等。 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 化。
特别提醒:上述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
〖活动提示〗怎样观察?
燃烧前
燃烧时
燃烧后
蜡烛的颜 色气味状
态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章第二节
当然,最感兴趣的就是瞎婶的绝时有老伴料理。婆婆老伴都陆续过世了,不知道的都以为瞎婶的自理生活会相当 困难,其实不然,瞎婶是个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人,甚至超过常人。瞎婶的绝活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练就的,在与瞎婶平时唠嗑中,逐渐知道了瞎婶是如何用其“才艺”,支撑起来之不易的家的了。
瞎婶做饭花样挺多,常人做到的瞎婶都能做到。农村的摊煎饼、蒸馒头、擀面条、包水饺无所不能。包括自己到大门外的深井去提水,亲自点火烧农村的大锅土炉,从不出现安全问题的,用瞎婶的 话说:“习惯了,就是正常过日子。”是的,她也在期待着常人把她当作常人。
从瞎婶的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说起。生活艰难时期,家里大人孩子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现在生活好了,买的衣服多起来,但平时的缝缝补补还是瞎婶亲自动手的。有人会问,瞎婶看不见,是怎样 穿针引线?我亲眼见过。瞎婶将穿线的针的一头放入嘴中含着,随后用一只手把线放入口中,在不知不觉中,穿针线的活便完成了。老母亲说,附近的婶子大娘做针线活,都要找瞎婶帮忙呢。我说瞎婶 有特异功能,母亲觉得这样说是对瞎婶的不尊重,我就不再说了。是的,她是在艰难生活中历练出的绝世功夫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是小暑。 ,在校园里走几步,汗就出来了。喧哗的阳光肆无忌惮的,像要将你穿透了,一直照到你的灵魂里。到处是白花花的 耀眼。四周的景物像幅静止的风景画,清晰得直逼你的眼,就像你忽然戴上了一副高清晰度的眼镜一样。大院里的玉兰花却开得很旺,也许它的香味被阳光笼罩住了,散发不出去, 才得以在这样安静的午后,在这庸碌的凡间,慢慢地沉淀,再沉淀 这个慵懒的午后,散发着梦一般的芬芳 从蓓蕾幼儿园接遥遥回来后,带她到我们大院附近的幼儿园玩。 以前,这间幼儿园是市重点幼儿园。许多人,包括住在河东的市委市府的官员们,都争着将小孩送到这间幼儿园。后来,它慢慢地衰落了。从我弟弟读幼儿园的时候开始,重心已 经向河东的转移了。到现在,又有很多私人幼儿园崛起,这间幼儿园就更是被遗忘了。就像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不尽的失落和感伤。起码,我觉得是这样的。我 常常对它充满了一种难言的怜惜。 我也顺应潮流,没有做偷懒的母亲,没让遥遥就近上这间幼儿园,而是送去有口碑的蓓蕾幼儿园。我常常因为这个而倍感骄傲,常常将这个作为模范母亲的有力证据之一。
生命的过程充满种种艰辛和苦恼,不必为之苦恼、烦心。我们热爱生命,享受生命过程中的一切,讲究生活的态度与方法,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与乐趣;关心生活,热爱生活,
生活才会时时处处充满乐趣。抓紧生命过程中的分分秒秒,努力地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岁月,让生活、生命过得丰盈充实。。花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