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MRI的诊断要点
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
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传统上,诊断脑肿瘤主要依靠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新的诊断方法——磁共振磁力谱成像(MRS)逐渐被应用于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MRS是一种可以直接测定组织内代谢物浓度的影像学技术,通过检测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比值可以辅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
在脑肿瘤的诊断中,MRS不仅可以发现肿瘤组织内的代谢活性,还可以对脑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进行评估。
而脑肿瘤的MRS比值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MRS比值诊断标准是一种辅助性的诊断手段,不能替代传统的诊断方法。
在进行脑肿瘤的MRS检查时,医生首先会利用常规MRI技术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然后再根据MRS的结果来进一步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
在MRS检查中,医生通常会关注几个重要的代谢物比值,其中包括肿瘤组织内乳酸/胆碱(LA/Cho)比值、乳酸/丙酮/胆碱(LA/Ac/Cho)比值、N-乙酰乙氨酸/肌酐(NAA/Cr)比值等。
这些比值可以反映肿瘤组织内代谢活性的程度及恶性程度,对于鉴别恶性和良性肿瘤、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介绍一下不同MRS比值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第一,LA/Cho比值。
LA是在缺氧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而Cho则是胆碱的代谢产物。
在脑肿瘤中,LA/Cho比值通常会升高,尤其是在高度恶性的肿瘤中。
LA/Cho比值可以作为评估肿瘤代谢活性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制定治疗方案。
脑肿瘤的MRS比值诊断标准是一种有益的辅助性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MRS检查虽然可以提供丰富的代谢信息,但仍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脑肿瘤磁共振影像DWI和DTI鉴别诊断PPT
ADC图
对指数图像(Exp)作算术运算可获ADC图: SI=SI0×Exp(-b×ADC)
SI=DWI组织体素的信号强度 SI0=T2WI(b=Osec/mm2)组织体素的信号
强度 b=弥散感敏因数
ADC图
DWI
假-DWI(指数图像)
ADC图
SI0×Exp×-b(ADC)
Exp ×-b(ADC)
DTI 的 物 理
本征矢量 本征值
神经束对MR机的三个轴(X,Y,Z,)的关系形成其在MR成像 中的方向性,并导致与方向有关的弥散测量(各向异性)
3-D弥散呈椭圆形,三个本征矢量代 表其弥散方向,本征值确定其形态
源于弥散方向性的 张量(ADC’)
本征值
三个本征矢 量的矩阵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通过对弥散张量的测算,可得出许多数字 系列或数字集(data set);即应用简单 或复杂的算术公式以不同的方法计算, 或用基本的本征值再运算,可得出弥散 各向异性的各种测算值。
皮质脊髓束
矢状面
横断面
各神经束可随意标示为各种不同颜色
脑肿瘤的DWI和DTI
DWI高信号(低ADC值) 的脑部病变
D W I 高 信 号 病 灶(Ⅰ)
细胞毒性水肿
神经元/胶质细胞细胞毒性水肿
急性脑梗死
脑炎
早期坏死灶(未液化者)
脑病(如线粒体性脑病等)
缺氧缺血性脑病
Reys综合征
癫痫持续状态 脑外伤
脑肿瘤的DWI和DTI
什么是DWI和DTI? DWI高信号(低ADC值)的病变。 脑肿瘤不同成分的DWI和ADC值。 脑部病变的神经束成像形态类型。 DWI和DTI在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的作用。 常见脑肿瘤的DWI表现。
放射学中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知识点
放射学中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知识点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在放射学中,掌握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知识点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放射学中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知识点入手,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脑部疾病在脑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中,头颅CT和头颅MRI是常用的检查手段。
脑卒中是脑部疾病中常见的急性疾病,其CT表现为脑出血、脑梗死等,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梗死灶的范围和变化。
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的形态、边界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结合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位置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
二、胸部疾病在胸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中,胸部X线片和胸部CT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
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肺部病变的大致范围和密度,胸部CT 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细节。
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在影像学上有不同的表现,了解其特点对于做出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三、腹部疾病在腹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中,腹部CT和腹部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手段。
腹部CT可以显示腹部器官的结构、大小和密度,从而做出初步诊断。
腹部超声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腹部器官的形态、包膜以及内部结构,对于腹部肿块、腹水等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四、骨骼和关节疾病在骨骼和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中,X线片、CT和MRI是常用的检查手段。
骨折、关节炎、软骨损伤等疾病在影像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影像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放射学中的常见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知识点对于临床医生把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熟练掌握各种影像技术和了解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对放射学中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知识点有所帮助。
脑肿瘤MR
第一节 MRI检查方法
1 2 3 4 5 患者准备:去除一切金属异物 体位:仰卧,头颅线圈,层厚8-10mm 扫描方向: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 扫描序列:T1WI / T2WI / MRA 增强扫描:鉴别肿瘤与水肿,帮助定性, 检出小病变,显示血管性病 变,提高病灶检出率
第二章 颅脑疾病MR诊断
。血管通过透性增加,静脉回流障碍或组织代谢障 碍导致脑组织水份增加 。以脑白质为主,表现为肿瘤周围T1WI低、T1WI高 信号。 。多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无强化 。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部位有关 恶性程度高,脑内肿瘤,水肿范围大 。分度:≤2cm 1度 > 2cm ,<1侧大脑半球 2度 >1侧大脑半球 3度
颅脑肿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2)鞍区脑膜瘤 垂体腺瘤 实性颅咽管瘤 脊索瘤 动脉瘤
颅脑肿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3)中后颅窝区脑膜瘤 三叉神经结瘤或鞘膜瘤 听神经瘤 转移瘤
颅脑肿瘤:听神经鞘瘤
概述
. 听神经鞘瘤为成人后颅窝最常见的良 性肿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 . 好发于中年人,早期表现为听力障碍, 后期出现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及小 脑症状,高颅压症状等。
颅脑肿瘤:垂体腺瘤
血供特点:
正常垂体组织:血供丰富,早期强化 明显,延迟后信号减低 肿瘤组织 :血流缓慢,早期强化不明 显,延迟扫描后出现明显 强化
颅脑肿瘤基本MRI表现
6、 脑内外肿瘤的区别要点
脑内肿瘤 发病于脑皮层或白质内 位于脑实质内 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 脑组织水肿明显 肿瘤远离颅骨,不引起 颅骨改变 脑功能受损伤明显 脑外肿瘤 起源于脑膜、颅神经、血管颅骨 位臵表浅,以宽基与硬膜相连 肿瘤与正常脑组织间界线较清楚 脑组织常无水肿或较轻 常引起颅骨变薄增厚破坏 脑沟脑池改变明显 脑白质向内塌陷与颅骨内 板间距离增宽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
头颅核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脑沟、脑室、脑池的形态和信号:正常脑沟、脑室、脑池没有异常增宽或变窄,信号均匀。
若出现异常增宽或变窄,或信号不均匀,可能存在脑积水、脑萎缩或其他脑部病变。
2. 大脑半球对称性:正常大脑半球是对称的。
若出现不对称,可能存在半球萎缩、半球发育不全或其他半球病变。
3. 脑实质:正常脑实质应无异常信号。
若出现异常信号,可能存在炎症、梗塞、出血或其他脑实质病变。
4. 脑干和小脑:正常脑干和小脑的形态、大小和信号应无异常。
若出现异常,可能存在脑干和小脑的病变。
5. 颅骨:正常颅骨应无异常信号。
若出现异常信号,可能存在颅骨病变。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的诊断标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放射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诊断
放射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诊断放射科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通过放射学影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结合实际病例,对放射科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
一、胸部X光片影像分析1.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胸部X光片在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胸部X光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脏增大、纵隔扩大以及肺血管纹理增多。
这些影像的表现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相一致。
根据X光片的表现,我们可以初步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2. 肺炎患者的胸部X光片在肺炎患者的胸部X光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肺炎灶或阴影,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高。
具体诊断肺炎的病原菌和病变范围,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二、腹部CT影像分析1. 肝脏肿瘤的CT扫描在肝脏肿瘤的CT扫描中,肿瘤通常呈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结节。
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分布和血供情况,可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2. 胰腺炎的CT扫描在胰腺炎的CT扫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胰腺增大、边缘模糊,以及胰管扩张或狭窄等表现。
这些影像的改变有助于诊断胰腺炎,并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头部MRI影像分析1. 脑卒中患者的头部MRI在脑卒中患者的头部MRI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脑梗死或脑出血的灶。
根据灶的大小、分布和信号强度,可以判断梗死的范围和出血的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脑肿瘤的头部MRI在脑肿瘤的头部MRI中,肿瘤呈现为局部异常信号和异常形态,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差异。
通过观察肿瘤的位置、边界和强化情况,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类型,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放射科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为医生提供了直观准确的疾病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放射科的诊断结果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仅凭影像结果确定诊断。
因此,在放射科诊断中,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综合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胶质瘤二、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少突胶质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 40%,占颅内肿瘤的 17%;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 I-Ⅳ级:I 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另一种为三类法,即“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中 I、Ⅱ级相当于“良性”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良性”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 2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 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影像学表现1.CT:1幕上 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少见且较轻;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肿瘤多有脑水肿;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若沿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3小脑星形细胞瘤: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壁结节较大,在1 cm 以上;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2.MRI:1幕上星形细胞瘤:T1WI 略低信号,T2WI 高信号;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肿瘤内出血多数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钙化在 T1WI、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 CT;Gd—增强扫描: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瘤;2小脑星形细胞瘤:小脑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较多见29床孙其豪,其囊变率高,水肿较轻,边界相对清晰;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囊变区T1WI 信号更低;注射 Gd—DTPA 后,肿瘤实质部分可明显强化,亦可轻度强化;鉴别诊断星形细胞瘤需与无钙化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单发转移瘤、近期发病的、、淋巴瘤等鉴别;小脑星形细胞瘤尚需与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血管母细胞瘤鉴别;三、髓母细胞瘤:四、髓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胚胎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6%;主要见于儿童,75%发生在 15 岁以下,是儿童最常见的后颅窝肿瘤;几乎全部发生在小脑,主要在小脑蚓部;此瘤最好发生脑脊液转移,并广泛种植于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椎管;囊变、钙化、出血均少见;临床常见躯体平衡障碍,共济运动差,高颅压征象;对放射线敏感;影像学表现1.CT显示肿瘤位于后颅窝中线区,边界清晰;平扫呈略高或等密度,约半数的肿瘤四周有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增强.肿瘤阻塞第四脑室致使幕上脑室扩大;肿瘤可通过脑脊液循环至幕上脑凸面或脑室系统;2.MRI 示肿瘤常位于小脑蚓部,突入第四脑室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等信号或者高信号;常见有中度或重度;鉴别诊断需与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鉴别;五、:六、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与硬脑膜相连;多见于成年人;居脑实质外,多为球形,包膜完整,可有钙化或骨化,质地坚硬,少有囊变、坏死和卒中;肿瘤生长缓慢,血供丰富;多紧邻颅骨,易引起颅骨增厚、破坏或变薄,甚至穿破颅骨向外生长;影像学表现1.X线头颅平片常出现颅内压增高、松果体钙斑移位及骨质改变;骨质变化包括增生、破坏或同时存在;2.CT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以宽基靠近颅骨或者硬脑膜;平扫大部分为高密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大部分肿瘤有轻度瘤周水肿;瘤内钙化占10%-20%,出血、坏死或囊变少见;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的显着强化,边界锐利;可有局部颅骨增厚等征象;3.MRIT1WI等信号,T2WI多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内部信号可不均匀;四周水肿在T1WI 上为低信号, T2WI 上为高信号;钙化在MRI呈低信号,因肿瘤血管丰富,其内尚可见流空血管影;有时在脑膜瘤与水肿之间可见低信号环;注射Gd—DTPA,肿瘤出现明显均匀强化,可显示肿瘤邻近区脑膜尾征;鉴别诊断位于大脑凸面的脑膜瘤需与胶质瘤鉴别;位于鞍结节者需与、脑鉴别;位于颅后窝者需与、鉴别;四、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8%;成年人多见;多见于女性; 按肿瘤的大小分为垂体微腺瘤:限于鞍内,直径不超过l cm;垂体大腺瘤,直径大于 1 cm 且突破鞍隔;按肿瘤分泌功能分为有分泌激素功能: 泌乳素腺瘤、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性腺激素腺瘤等;无分泌激素功能垂体腺瘤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临床表现有:①压迫症状,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等;②内分泌亢进的症状,如泌乳素PRL腺瘤出现、泌乳,生长激素HGH腺瘤出现肢端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库欣综合征等;影像学表现1.X 线平片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收、破坏,鞍底下陷;2.CT:1垂体微腺瘤:CT需采用冠状位薄层扫描;CT 主要表现为:①垂体高度异常,正常垂体一般在8 mm 以下,高于8 mm 者为异常;②垂体内密度异常,多为低密度;③垂体上缘膨隆,尤其是局限性不对称性上凸;④垂体柄偏移;⑤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2垂体大腺瘤:肿瘤多呈圆形,冠状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平扫大多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大多数强化均匀,坏死、液化区不强化;肿瘤向上压迫室间孔,向下可突入蝶窦,向旁侧侵犯海绵窦,延伸至颅中窝,可将明显强化的颈内动脉推移向外甚至包裹;3.MRI:1垂体微腺瘤:T1WI 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一侧,伴出血时为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垂体高度增加,上缘膨隆, 垂体柄偏斜与 CT 所见相同;Gd—DTPA动态增强后,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后期可高于垂体;2垂体大腺瘤:鞍内肿瘤向鞍上生长,冠状面呈状;信号强度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鞍上池受压变形、闭塞;肿瘤向鞍旁生长,影响颈内动脉和 WIllis环;鉴别诊断微腺瘤需与空蝶鞍鉴别;大腺瘤需与颅胭管瘤、脑膜瘤、动脉瘤等鉴别,能否见到正常垂体为其主要鉴别点之一;四颅胭管瘤占颅内肿瘤的2%-4 %,占鞍上肿瘤的 50%常见于儿童,20岁以前发病接近半数多位于鞍上;肿瘤可分为囊性和实性,囊性多见,占 %囊壁和肿瘤实性部分多有钙化临床表现:儿童以发育障碍、颅压增高为主;成人以视力视野障碍、精神异常及垂体功能低下为主;影像学表现1.CT鞍上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以囊性和部分囊性为多,呈低、等、高或混杂密度,大多数病例在实体部位与囊壁可出现钙化,可呈囊壁壳组称化或实体肿瘤内点状、不规则形钙化增强扫描:2/3 的病人有强化,囊性者呈环状或多环状囊壁强化,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若室间孔阻塞则会出现脑积水;2.MRI颅胭管瘤MRI信号变化多;T1WI高、等、低信号或混杂信号;与病灶内蛋白、胆固醇、正铁血红蛋白、钙质的含量多少有关;T2WI以高信号多见,但钙化可为低信号;注射 Gd—DTPA 后,肿瘤实质部分呈现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囊性肿瘤呈环状增强;鉴别诊断囊性颅胭管瘤需与囊性、上、皮样囊肿、蛛鉴别;实性颅胭管瘤需与脑膜瘤、垂体瘤、巨大动脉瘤、生殖细胞瘤等鉴别;六、听神经瘤:瘤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肿瘤的8%- 10%,占后颅窝肿瘤的 4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好发于中年人;早期位于内耳道内,生长缓慢,可长入桥小脑角;肿瘤长大可囊变,内听道扩大;多为单侧,偶可累及两侧,可与或脑膜瘤并发;临床主要表现为桥脑小脑角综合征,即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症状;影像学表现1.X线头颅平片常表现为内耳道、内耳道口的扩大和邻近骨质破坏;2.CT肿瘤居岩骨后缘,以内听道为中央,内耳道漏斗状扩大;肿瘤多为类圆形;平扫多呈等密度,也可为低密度、高密度和混合密度,易发生囊性改变;半数肿瘤四周有水肿但较轻;桥小脑角池闭塞,而相邻脑池扩大;肿瘤增大可压迫脑干、小脑及第四脑室,形成阻塞性脑积水;增强扫描肿瘤有明显强化,未强化区为囊性坏死;3.MRI肿瘤位于桥小脑角,与硬脑膜呈“D”字相交,不均匀长T1、长T2 信号;多有囊变,囊变区在 T1WI 上显示为明显低信号,在T2WI 则显示为高信号Gd—DTPA 增强检查,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增强,囊变部分无强化;当听神经瘤较大时可出现明显的脑外占位征象;管内微小听神经瘤T1WI仅表现为双侧听神经不对称,T2WI 略高于正常听神经,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表现为听神经束增粗且明显强化;鉴别诊断当听神经瘤不典型或肿瘤较大时,需与桥小脑角脑膜瘤、胆脂瘤及三叉神经瘤鉴别;七、血管母细胞瘤:又称成血管细胞瘤或血管网状细胞瘤,是真性血管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2%该瘤90%发生于小脑半球多见于 20-40 岁中青年人分囊性和实性两种;在小脑多呈囊性,常有小的壁结节;影像学表现1.CT:大多数在后颅窝出现边界清晰的囊性低密度区,壁结节较小,多为等密度,突人囊内;增强扫描,壁结节明显增强,囊壁可呈细条、不连续的强化;实性肿瘤中间坏死,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实性肿瘤四周可有轻度或中度脑水肿;四脑室受压移位,幕上梗阻性脑积水;2.MRI:T1WI低信号囊性肿块,囊壁上可见较小等信号壁结节,T2WI囊肿表现为高信号,壁结节为等信号;病灶外常有一根或数根较粗大血管伸人病灶;用Gd—DTPA增强扫描,壁结节强化明显,囊壁不增强或仅有稍微增强;鉴别诊断囊性血管母细胞瘤需与小脑囊性星形细胞瘤、蛛网膜囊肿、小脑单纯性囊肿等鉴别; 血管母细胞瘤呈环形强化需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脑脓肿鉴别;八、脑转移瘤:较常见,占颅内肿瘤的3%-13%,CT证明的颅内肿瘤中约15%-30%为转移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原发肿瘤男性以转移最多,女性以转移最多;临床上lO%-15%查不到原发肿瘤;转移瘤多位于皮质髓质交界区;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最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共济失调、视乳头水肿等;5%-12%的病人无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表现1.CT平扫肿瘤高、等、低、混杂密度均有;60%-70%的病例为多发,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区,肿瘤小者为实性结节,大者中间多有坏死,呈不规则环状;小肿瘤大水肿为转移瘤的特征,但 4 mm 以下小结节常无水肿;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环壁较厚,不规则;2.MRI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肿瘤四周水肿广泛,占位效应明显;注射Gd—DTPA 后,肿瘤有明显强化;转移瘤强化形态多种多样,如结节状、环形、花环状,有时内部还有不规则小结节;有出血的转移瘤,提示来自黑色素瘤、绒癌、和肺癌等;鉴别诊断多发性病灶需与多发脑脓肿及淋巴瘤、多中央性胶质瘤、多发性结核瘤鉴别单发大的转移瘤需与星形细胞胶质瘤及脑梗死等。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
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
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
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
2. CT: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
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Ⅱ级可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
(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
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颅脑MRI的临床应用及脑肿瘤的MRI诊断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CO中毒迟发性脑病
女,45岁,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12天。
酮症酸中毒脑表现-DWI呈弥漫性高信号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2010-7-27 女,6岁,乙脑
2011-2-24 2010-7-27
脑肿瘤诊断的思路
定位:轴内,轴外 定性:影像征象,临床信息(年龄,性别,症状,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病人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 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检查前准备】
4.告诉病人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 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和工作人员 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的病人,根据情 况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一旦发生幽闭恐惧 症立即停止检查,让病人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中回波有利于显示Cho代谢物
TE=135ms
TE=30ms
定位图
TE=30ms时,Cho/NAA=1.21; TE=135ms时,Cho/NAA=6.12。
增强T1WI+脂肪抑制
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可以 明确平扫高信号病灶是脂肪组 织(可被抑制呈低信号),还 是其它成像(仍呈高信号)。
多方位直接成像有 助于病灶准确定位 -MRI的优势之一
术后大体标本
病理结果: 囊性成熟性畸胎瘤。
术后组织切片图
M
RI
是
评
价
术后3个月复查 病灶已完全切除
脑 内 肿
左侧颞叶单发脑转移癌
男,67岁,记忆力减退1个月。
肺窗-横断面图像。
脑部发现转移 癌必需行肺部 CT检查。
同前病例, 左上肺癌伴 脑转移。
纵隔窗- 增强冠状 面重建图 像。
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的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里逐渐增加。
脑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由于其生长位置和病理类型的多样性,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肿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寻找更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其中,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作为一种无创、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
MRS通过分析脑组织中的代谢物谱图,能够提供关于肿瘤组织内代谢物浓度和代谢过程的信息。
特别是在脑肿瘤的早期诊断、定量研究和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分析MRS谱图中代谢产物的峰值,可以得到一系列有关肿瘤生长、微环境及代谢特征的信息,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详尽的诊断依据。
然而,目前对于脑肿瘤的MRS诊断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准确的比值指标。
不同的研究机构和学者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不尽相同,导致了结果的差异和不可比性。
因此,建立一套统一的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并总结目前各种不同的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指标,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一套全面、科学的脑肿瘤MRS比值诊断标准。
通过此标准的引入和应用,我们期望能够提高脑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临床医生的诊治决策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脑肿瘤的MRS比值诊断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讨论脑肿瘤的mrs比值诊断标准。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概述脑肿瘤和mrs比值诊断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最后,我们将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具体而言,在引言部分的第1.1小节中,我们将对脑肿瘤和mrs比值诊断进行概述。
头颅肿瘤MRI诊断
MRI表现
典型脑转移瘤表现为: T1低信号(长T1); T2高信号(长T2); 增强后有明显异常强化。 瘤灶小而周围水肿明显,有占位效应 (中线结构移位)。
肿瘤部位
区分脑肿瘤部位(内、外):脑外肿瘤: 宽基底贴于颅骨内面;肿瘤邻近蛛网膜 下腔(脑池)增宽;邻近脑白质受压向 脑室方向移位。
肿瘤信号特点
大多数肿瘤细胞内或外水增多,呈长T1 (低信号)、长T2(高信号)。 在T1图象上呈高信号肿瘤:颅咽管瘤、皮 样囊肿、畸胎瘤、脂肪瘤黑色素瘤转移等。 在T2图象上呈等或低信号肿瘤:脑膜瘤 (70%)、淋巴瘤(10~15%)。
3.出血
MRI在显示出血部位、判断出血原因、估计 出血时间有独到作用。 血液由血管内溢出形成血肿,随着血肿内血 红蛋白的演变、血肿液化、吸收,氧和血红 蛋白释氧为去氧血红蛋白,使MRI信号发生 根本性变化。
急性期(48小时内)
由于血肿内去氧血红蛋白增多,出现T2 低信号。产生短T2原因为血肿内去氧血 红蛋白有顺磁性效应,使局部磁场发生 变化所致。T1信号无异常。
头颅肿瘤MRI诊断
概述 MRI在神经放射学的应用已经 有20余年。近几年已经非常普遍。 对于神经放射诊断的价值也非常 显著。但是,MRI依然是一种形 态学技术,对组织特异性分析还 有限度。
MRI检查和诊断特点 1.优点:
☆ 高对比度: MRI成像可选择参数多(T1、T2、质子 密度加权像等)。选择适当的脉冲可使 各器官形态直接显示。 CT只有一个成像参数(X线吸收系数)。
学和组织学特征,但对某些疾病定性仍有困难;
成像速度慢; 有运动伪影; 不能显示钙化(钙化对病变定性很重要);
禁忌症:金属异物(眼内、动脉瘤银夹、心
脏起博器)。
医学影像学精选简答题100题(附答案)
以下是医学影像学精选简答题100 题(附答案):一、X 线部分(20 题)1.X 线是如何产生的?答案:X 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
2.X 线的基本特性有哪些?答案: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3.简述透视的优缺点。
答案:优点:可转动患者体位,进行多方向观察;操作简便;费用较低。
缺点: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不能留下永久性记录。
4.X 线摄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利用X 线的穿透性、感光效应,使人体结构在胶片上形成潜影,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形成可见影像。
5.什么是高千伏摄影?有何特点?答案:高千伏摄影是用120kV 以上的管电压产生的X 线进行摄影。
特点:穿透力强,可减少胸壁软组织、肋骨对肺组织的遮挡,使肺纹理显示更清晰;层次丰富,但对比度下降。
6.什么是体层摄影?答案:体层摄影是通过特殊装置和操作获得某一选定层面上组织结构的影像,而使非选定层面的结构被模糊掉。
7.简述X 线造影检查的原理。
答案:将造影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密度差异,从而显示出其形态和功能。
8.常用的X 线造影剂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例。
答案:阳性造影剂如钡剂(硫酸钡),阴性造影剂如空气、二氧化碳等。
9.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答案:轻度反应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中度反应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重度反应可出现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10.简述X 线在骨骼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答案:可显示骨的形态、结构、密度变化;发现骨折、脱位、骨质破坏、增生等病变;对一些先天性骨发育异常也有诊断意义。
11.骨折的基本X 线表现有哪些?答案:骨折线(透光带)、骨小梁中断、断端移位、成角畸形、软组织肿胀等。
12.关节脱位的X 线表现是什么?答案:关节正常关系丧失,组成关节的骨端发生移位,可伴有骨折。
13.骨质破坏的X 线表现是什么?答案: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骨皮质破坏可呈虫蚀状、筛孔状或大片骨质缺损。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脑肿瘤中胶质瘤发病率最高,约占半数,其中75%为星形细胞瘤。
1 材料与方法收集--哈密红星医院放射科2010年7月~2012年12月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5月~2013年1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3例脑胶质瘤,包括弥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3例、胶质母细胞瘤1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各5例、混合性胶质瘤4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型室管膜瘤1例。
年龄:3岁~73岁,平均45岁,性别:男30例,女23例。
采用GE1.5T及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序列T1WI和T2WI轴切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DWI及ADC图。
扫描参数T1WI:TR 400ms,TE 14ms;T2WI:TR 5000ms,TE 128ms;视野(FOV)24cm,层厚6mm,间距2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NEX)2。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使用Gd-DTPA,剂量为0.2ml/kg体重,注射流率为3ml/s。
2 结果2.1 30例星形细胞瘤2.1.1 13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2例为薄壁环状强化(其中1例为多环状,1例为单环状),11例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6例无强化,3例不均匀斑点、片状轻中度强化,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
2.1.2 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为囊实性,2例为大囊壁伴壁结节,T1WI 呈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壁结节明显强化,最大囊壁直径达5.5cm,1例为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无强化。
2.2 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MRI表现为均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均含囊变及钙化灶,瘤周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斑点状、线条状强化。
脑部肿瘤影像诊断
◄ 正常影像表现
MRA检查:类似脑血管造影或CTA表现
◄ 正常影像表现
1H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
◄ 正常影像表现
DWI和DTI检查
◄ 星形细胞瘤
1、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s) 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临床与病理 按照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分为Ⅰ-Ⅳ级,Ⅰ级分化良好,边缘清楚肿瘤血管较成熟;Ⅲ、Ⅳ级分化不良,呈 弥漫侵润生长,轮廓不规则;Ⅱ级介入其间。临床:癫痫、颅压高 影像学表现 CT:Ⅰ级低密度灶,边界清,无或轻度强化(毛细胞型和室管膜下巨细胞型除外);Ⅱ-Ⅳ级混杂密度, 边界不清,瘤周水肿显著。增强:不均匀、壁结节、花环状,也可无强化。MR:T1WI稍低或混杂, T2WI均或不均匀高信号;增强类似CT;恶性高,弥散受限明显;DTI白质纤维束破坏 诊断与鉴别 约80%可定性, Ⅰ级需与脑梗死、胆脂瘤、蛛网膜囊肿区别;环状强化需与脓肿、转移瘤鉴别
◄ 垂体瘤
垂体瘤CT平扫加增强
◄ 垂体瘤
正常垂体
垂体大腺瘤
◄ 垂体瘤
垂体微腺瘤伴囊变 注意:垂体柄偏移
◄ 听神经瘤
4、听神经瘤( acoustic neurinoma ) 系成人常见的后颅窝肿瘤,约占脑肿瘤的8-10%,男多于女,儿童少见 临床与病理 多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早期在内耳道内,以后长入桥小脑角池,可出血、坏 死、囊变,多为单侧。临床:听力损害、前庭功能紊乱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为桥小脑角池内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瘤周可有轻度水肿,四脑室受压移 位,甚至幕上脑积水。骨窗内耳道扩大。增强:均匀、不均或环状强化 MR:除信号特点外,其余和CT相似。MRI可检出很小的微小肿瘤 诊断与鉴别 位置特征,容易诊断,肿瘤较大时需与该区的脑膜瘤、胆脂瘤、三叉神经瘤等鉴别
常见脑肿瘤的MRI表现+(史浩+)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
常跨越中、后颅窝,岩骨尖破坏消失 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信号欠均匀,可出现囊变、坏死 美克尔氏腔扩大、变形 海绵窦内信号异常 有占位效应 Gd-DTPA增强后,强化明显
三叉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
垂体微腺瘤
鞍隔不对称膨隆 垂体柄偏移 鞍底明显倾斜 垂体内局限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病灶直径小于1cm Gd-DTPA增强后,轻度强化(低于周围 正常垂体组织)
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
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 信号均匀或不均匀,钙化呈低信号 周围水肿不明显 有占位效应 脑积水 明显强化
松果体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常发生于松果体、鞍区、鞍上区、丘脑等 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 信号均匀或不均匀,钙化呈低信号 沿脑脊液种植转移 有占位效应 脑积水 明显强化
常见脑肿瘤的MRI表现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史浩
脑肿瘤的MRI诊断要点
部位 信号 边缘 血供 增强 水肿Βιβλιοθήκη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 信号均匀 周围水肿轻 占位效应轻 Gd-DTPA增强后,无异常强化
Ⅰ级星形细胞瘤
Ⅰ级星形细胞瘤
Ⅱ级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
T1WI低或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 病灶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 周围水肿不明显 占位效应明显 脑积水 Gd-DTPA增强后,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50%发生于10岁以前儿童 典型部位为第四脑室顶部及小脑蚓部 经脑脊液转移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信号均匀或欠均匀(囊变、坏死) 周围水肿不明显 轻度占位明显 Gd-DTPA增强后,病灶强化
颅脑肿瘤的MRI诊断
自2 0世纪 8 0年 代初磁 共 振成 像 ( MR【应用 于 临床 以 )
来 , 全 身 各 系 统 疾 病 的 诊 断 中 , 它 良好 的 软 组 织 分 辨 能 在 以 力 , 观 的解 剖 定 位 能 力 以 及所 特 有 的血 昔 流 空 特性 和 脂 肪 直
抑制特性 , 使影像掌诊断 的阳性率 和准确性太大的提高 , 别 特
3 1 脑动静脉畸彤( VM) . A 所致 占住病 变
该病 变虽属血 昔
性疾 患 ,但 也 能 形 成 团状 癌 粜 , 可 有 水 肿 伴 随 , 时 与脑 肿 亦 有 瘤 较 难 鉴 别 。 由于 MR 能 显 示 血 昔 流空 征 ” 往 往 在 平 扫 即 I , 能显 示 畸 变 的血 管 , I 像 时 , 能 将 供 血 动 脉 和 引 流 静 MR 成 还 脉显示 。 32 脂肪 瘸 由 于脂 肪 在 T1和 T 2加 权 上 均 为 高信 号 , 因 此 在 MR 影 像 上 不 容 易 被 遗 漏 , 用 脂 肪 抑 制 成 像 后 , 容 1 运 报 易 将 其 与 血 肿 区别 , 立 即做 出定 性 诊 断 , 图 12 3 可 见 ,, 。 3 3 黑 色 素瘸 . 脑 内黑 色 紊 癌 可 原 发 . 多 数 为 黑 色 紊癌 脑 太
是 在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性疾 病 的影 像 学 诊 断 中 , MR[ 因为 更
它 良好的诊断价值 和富于发展 的潜力 , 而成 为首进 的诊断手
段 。近 几 年来 , I 成 像 拄 术 又 有 新 的 发 展 , 们 利 用 这 MR 的 人 些 新 拄术 对脑 肿 瘤 的诊 断进 行 初 步 的 掠讨 。在 此 我 们 想 结 合 我们 多年 的临 床 实 践 就 脑 肿 瘤 的 MR 诊 断 问题 作 概 要 性 的 I 阐述 。 1 脑 MR 影 像解 剖 特点 l MR 是 目前 唯 一 可 进 行 实 时 三 维 成 像 的 影 像 掌 手 段 . I 能 在脑 的 三 十 面 上 非 常 直 观 的辩 认 出枕 顶 裂 、 状 裂 、 裂 、 距 侧 矢 状 裂 和 中央 回等 各 脑 叶 标 志 . 影 像 解 剖接 近人 体 大 体 解 剖 , 其 是 目前 最 准确 的 大 脑 分 叶 、 区 的 影 像 学手 段 。 分 MR 的 Tt加权 和 T I 2加 权 能 清 楚 的 将脑 皮 质 和 髓 质 及
《脑部常见肿瘤》PPT课件
囊性颅咽管瘤 囊实性颅咽管瘤
囊性颅咽管瘤
CT平扫
MR平扫
颅咽管瘤〔积血〕
鉴别诊断
垂体脓肿 垂体瘤 鞍区脑膜瘤
中脑胶质瘤 MR平扫
鉴别诊断
单发性转移瘤 脑脓肿 炎性病变
急性血肿
脑膜瘤〔meningioma>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多居于脑外,与硬脑膜粘 连.好发部位: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 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位于脑室内.肿瘤包膜完整,血运丰富,多 由脑膜动脉供血,常有钙化.
直径小于10m者为微腺瘤,大于10m者为大腺瘤.肿瘤易发生 出血、坏死、囊变.
MR表现
微腺瘤
垂体柄偏移:微腺瘤的重要间接征象
肿瘤:T1低、T2高信号,小于10cm
动态MR增强:等信号
低信号
大腺瘤
64-65S
蝶鞍扩大、破坏、鞍底下陷
鞍内肿块,鞍上延伸
视交叉:受压、抬高
蝶窦、海绵窦改变
增强扫描:强化
垂体正常平片
MR表现 肿瘤:实性或囊性 肿瘤周围:多有明显水肿 占位效应:常明显 增强扫描:强化,但类型各异
肺癌脑转移
多发性脑转移瘤
肺癌脑转移瘤CT平扫
肺癌脑转移瘤MR平扫及增强扫描
小脑髓母细胞瘤术后转移MR平扫及增强
平扫
增 强
肺癌脑及脑膜转移
鉴别诊断
胶质瘤 囊肿
炎性病变
大家一起读片
胶质瘤Ⅲ级
左侧听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
右侧听神经瘤MR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 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 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 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 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 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 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 瘤.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低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信号肿块,界清, 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高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囊 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增强后不规则环 形强化居多。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胶质母细胞瘤
MR:额叶跨中央线向脑室内生长肿块, T1W1呈稍 低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更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 并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花环样强化.
40~50岁。
室管膜瘤发病部位:儿童发病为成人的4~6 倍
幕下占60%;第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第三脑室内(15% )
室管膜瘤病理学特征
为一生长缓慢的分叶状肿块 其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钙化(占51%),出血(14%)囊变常见。 镜下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
根据起源分两类 一类起源于脑室长入周围脑实质
二类由脑室质长入脑室内
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 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 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的:
放射科常见病例的影像诊断要点
放射科常见病例的影像诊断要点放射科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通过使用各种影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MRI和超声等,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日常工作中,放射科医生经常面对一系列疑难病例,需要准确地进行影像诊断。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常见病例的影像诊断要点,并提供一些针对不同疾病的诊断思路和技巧。
一、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肺部疾病是放射科最常见的病例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1. 肺炎:肺炎通常呈现为片状或斑片状阴影,密度较高,边界清晰。
在CT扫描中,可见肺泡壁增厚、肺内渗出和结节状阴影等特征。
2. 结核病:在X射线上,结核病病灶常呈现为斑点状或絮状阴影,形态不规则。
CT扫描可进一步显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和分布等信息。
3. 肺癌:肺癌在影像上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界不规则。
在CT扫描中,可进一步评估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消化系统疾病也是放射科常见的诊断对象。
以下是几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1. 胃溃疡:胃溃疡在X射线上通常呈现为胃壁下凹或胃壁增厚,可与胃癌相似。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可以进行胃镜检查。
2. 肝脏病变:肝脏疾病的影像检查常使用超声和CT扫描。
肝脏病变包括肝包虫囊肿、脂肪肝和肝癌等。
超声可显示囊肿内的液体和囊壁,CT扫描可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3. 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在CT扫描上表现为胰腺增大、边缘模糊和周围组织水肿等特征。
慢性胰腺炎则呈现为胰腺钙化和周围组织纤维化等改变。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需要使用MRI等高级影像技术。
以下是几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1. 脑卒中: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在MRI扫描中,缺血性脑卒中表现为局灶性脑梗死和脑梗死周围的水肿,出血性脑卒中则显示为脑出血灶。
2. 脑肿瘤:脑肿瘤的影像特征包括肿瘤的位置、形状、边界和强化情况等。
MRI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有助于确定肿瘤类型和选择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肿瘤MRI的诊断要点
近些年来,MRI在检查颅内肿瘤方面进展很快,颇受临床关注。
由于MRI显示了一些CT未
能显示的肿瘤,因此普遍认为它比CT敏感。
MRI较满意地显示了肿瘤的内部结构,它比CT
更有效地反映了肿瘤的本质,尤其是它具有的三维成像特点,为了手术方案的拟订、放射计
划的确定以及立体针吸活检的入路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1 肿瘤的部位
区分脑内抑或脑外肿瘤是行MRI检查的第一步,脑外肿瘤常呈现以下表现①肿瘤有一宽基
底部,紧贴于颅骨内面;②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脑池)增高,或在脑池、脑沟内有异常信号;③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位;④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信号,
系脑池或脑沟向脑室方向移位所致。
此外,脑外肿瘤可以呈现“假包膜”征象,但并非脑外肿
瘤所特有,部分脑内肿瘤亦有此征象。
通常,邻近颅骨有变化以脑外肿瘤为多见。
2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在
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尽管个别肿瘤T1和T2时
间延长程度尚不足以作肿瘤定性诊断。
有一些肿瘤由于含有一些较特殊的结构,其MRI信号
强度不同于绝大多数肿瘤。
在T1加权图像上,它们可整体或部分地呈高信号,如颅咽管瘤、胶样囊肿、脂肪瘤、皮样囊肿、畸胎瘤、错构瘤、出血性肿瘤以及黑色素瘤转移等;在T2
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如脑膜瘤(70%)、结肠癌或前列腺癌脑转移、少突神经胶
质瘤(30%)、淋巴瘤(10%~15%)及成人髓母细胞瘤等。
虽然单靠信号强度特征仍不能很
正确地对上术肿瘤作定性诊断,但它们毕竟与上述大多数肿瘤的信号强度不同,如辅以正确
的定位,可望大体上得到定性诊断。
3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瘤。
有的肿瘤在异常对比增强时
边缘较清晰,但平扫时边缘模糊,若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平扫肿瘤边缘所见较接近肿瘤病
理所见。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肿瘤具有假包膜。
假包膜对于肿瘤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如
脑膜瘤的假包膜在多种脉冲序列中可以呈低信号,反映了瘤周血管受压、移位,或瘤周脑实
质受挤压,或为纤维化的粘连环状结构,在T2加权图像中呈低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中信号
减低不明显,反映了瘤周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约有30%的胶质瘤有此征象。
4 肿瘤的血供
肿瘤的血供及其与颅内大血管的关系在MRI上能清晰显示。
由于绝大多数肿瘤在T2加权图
像上呈高信号,因此,T2加权图像有利于具有流空现象肿瘤血管的显示。
它可表现为曲线状
或圆点状低信号,有的在肿瘤底部呈顶替根样低信号,进入肿瘤后如曲线状或圆点状低信号,有的在肿瘤底部呈树根样低信号,进入肿瘤后如曲线状或圆柱状散在性分布,这在大脑凸面
脑膜瘤并非少见,有上述征象者提示肿瘤血供丰富。
此外,MRI较CT更好地显示了肿瘤包绕邻近血管如垂体瘤、肿瘤侵入静脉窦如窦旁脑膜瘤。
对于血流的速度也可作一个大概的估计,如低信号往往提示静脉血流或流速较快的静脉血;高信号常常代表缓慢流动的静脉血。
为了
有效地显示肿瘤血供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扫描时采用血流敏感的脉冲序列不失为一种
简易有效的方法。
5 肿瘤的增强情况
颅内肿瘤灌注性能较差,血脑屏障损害时异常对比增强。
所以,在常规MRI检查之后行Gd-DTPA增强MRI扫描,可提高平扫阴性颅内肿瘤的显示率,如直径2cm以下的等信号脑膜瘤;
对于平扫已显示的脑膜瘤,增强扫描也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边缘,并帮助性定性诊断。
由于血
脑屏障破坏往往提示存在肿瘤血管,异常对比增强程度常常与脑内肿瘤的良恶性具有相关性,因此,增强扫描已成为手术前或针吸活检前脑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肿
瘤由于有穿通血管如纤维状细胞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以及肿瘤放疗后,它们亦
步亦趋发生显著对比增强,不能轻率诊断为恶性度高或肿瘤复发。
6 周围水肿情况
肿瘤所并有的水肿属于血管源性水肿,由于血脑屏障受损,引起稍有蛋白质的液体在肿瘤周
围积聚。
脑白质由于血管内皮间接合较松弛,使得肿瘤周围水肿较容易在脑白质中发生、发展。
由于水肿液体中自由水含量高,因此,它使T1和T2时间延长,尤其在敏感的T2加权
图像上呈十分明显的高信号。
由于在血脑屏障受损严重时蛋白质亦可随水份进入血管橡皮间隙,使得水肿液体中结合水成份增多,届时,水肿与肿瘤的界限应有可能不能清楚,特别是
在T1和T2较长的肿瘤。
要区分肿瘤与周围水肿只有通过Gd-DTPA增强MR扫描。
对于脑内
肿瘤而言,周围水肿的多少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级数低的水肿轻微,级数高的水肿严重,肿瘤的级数与血脑屏障的受损程度相关,后者又决定了水肿的轻重。
MRI在显示脑内外肿瘤周围水肿方面较CT敏感。
CT图像上周围水肿不明显的少突神经胶质瘤,在MRI可呈现显而易见的周围水肿。
这样,就有利于与其他脑内病变如有钙化的炎性肉
芽肿、隐匿型血管畸形作鉴别。
此外,由于MRI可作多方向切层,冠状位扫描有助于显示CT 没有显示的头顶部或脑底部周围水肿,为进一步检出肿瘤提供了重要的线索。